当地时间本月2日,澳大利亚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事故。据悉,一辆卡车在公路上撒漏了大约750公斤的尖锐金属碎片,**超过300辆汽车出现轮胎损毁,并引发交通混乱,导致入城方向车道关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9adc5d10-7d39-48d0-b13c-333f08cde3de.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f7504ff6-13ae-4d68-b038-d2ec36c122a7.png) 新南威尔士州警方表示,事故发生在M1太平洋高速公路上,应急部门正使用磁铁设备开展“高速公路吸尘”作业,以清理嵌入路面的金属碎片。 警方称,**涉事卡车在撒漏被发现前已行驶了30多公里,整个清理过程将非常耗时,预计道路全面恢复通行“至少还需要数小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703a07d0-eb3f-472f-b930-27cfd08efc04.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2cf0ab36-11e6-4352-9edc-b1a65abd96f8.png) 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官员称此次事件“前所未有”,并表示“想象一下用吸尘器清扫高速公路的难度就能理解当前处境”。 后涉事卡车所属的NJ Ashton公司在官网发布声明致歉,表示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正在协助善后,**并承诺其保险将全额赔偿受影响司机的合理损失,受影响的司机可通过邮件联系公司处理索赔**。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88.htm)
近日沈阳一学校的学生,在运动会后以“质量问题”集体退超60件裙子引发热议。店主称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60多个学生4月底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集体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自己收到衣服后看到衣服上都有草,且学生们退款导致店铺被封,损失大概有8000元。  **对于这样的操作,学校方面回应称,“太不讲究了,真的,这是属于诈骗了,报警一下吧!”** 有网友表示,这已经不是学习能力问题,而是道德问题了。 还有人认为:“要看到事情的本质,学校或者学生 要搞活动可以,不要铺张浪费,力所能及的搞活动,更不要为了追求效果,做这样的损人利己的事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86.htm)
当地时间周五晚上,特朗普政府向一个工人健康与安全机构的雇员发出了解雇通知,该机构为煤矿工人、消防员和其他人员提供研究和服务,尽管特朗普所在共和党的一名议员呼吁保留其项目。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116/w550h366/20250503/fa75-e4eced7b18e3360694185a6ef96be230.jpg) 一份通知副本显示,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的雇员收到了裁员通知,称此次裁员对于重塑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员工队伍是必要的。 NIOSH员工工会表示,今年2月,几乎所有该机构的员工都被安排了行政休假,但几天前,大约40名从事煤矿开采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员工被要求暂时重返工作岗位。目前,至少有两名员工已接到解雇通知。 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共和党参议员雪莱·摩尔·卡皮托(Shelley Moore Capito)曾游说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恢复这些项目,包括西弗吉尼亚州摩根敦办公室以煤炭为重点的工作。 本周早些时候,负责监管NIOSH的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一位发言人表示,NIOSH的职能将与多个机构一起加入新的健康美国政府。目前尚不清楚被解雇的员工是否会被调往其他地方。 上个月有报道称,NIOSH的关键服务的停止终止了煤矿工人的重要健康和安全项目,如移动健康和肺部筛查,以及将患有黑肺病的矿工转移到矿井中灰尘较少的地方的项目。 在过去的十年里,黑肺病卷土重来,包括在年轻的煤矿工人中。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了一场高调的运动,以恢复美国一直在下降的煤炭开采和使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80.htm)
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群,也被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或“数媒土著”,这一代人的成长与互联网产业的繁荣同步,是真正的“数字原住民”,那么他们对于AI的接受度究竟如何?   日前美国AI企业Joi AI邀请了2000位Z世代网友,发起了关于对AI接受程度的调查,结果很出乎意料。 •其中有80%的受访者表示或许可以跟AI结婚,更有83%的受访者认为能跟AI建立深厚的感情羁绊。  •作出这种答案的受访者表示,最大原因或许在于孤独,就算是AI也好,能够陪在身边才是最大的幸福。 •不过现实却没有那么丰满理想,据报道在2024年时一名14岁美国少年恋上AI模型,但是却以自杀告终,实际上与AI建立和等程度的感情将依据网友个人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结局完全不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72.htm)
在四川绵阳,每天早晚高峰,人形机器人就会走上街头,在路口当起文明交通劝导员。据悉,这款机器人名为“夸父”,**它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搭配标准的交通手势,提示行人安全文明地通过斑马线**。 夸父” 机器人作为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基本实现国产化,**支持360度全向移动,最高时速可达5公里,还能轻松完成20厘米高度的跳跃。** 机器人交警配备了高清摄像头、传感器和语音识别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路况,分析交通流量,及时调整信号灯的变化,优化交通流线。 **支持多种大模型接入,可以实现与环境的交互,通过模仿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劝导策略,能很好地应对复杂的交通状。** 值得一提到的是,成都东部新区的机器人警察除交通劝导功能外,还具备精准识别打架斗殴、人员聚集、应急车道占用等15项功能。 可广泛应用于交通治理、社会面巡防、大型活动安全保卫以及安全检查等多个场景,能有效缓解警力不足、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和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66.htm)
宝马汽车计划在2030年推出全新的入门级电动车型,这一战略举措预计将取代现有的1系和2系车型。根据最新信息,宝马i2将采用三厢轿车造型,而i1则会采用两厢掀背的造型。这两款车型的推出,不仅标志着宝马在电动车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也预示着燃油动力宝马1系、2系以及M2车型的终结。  宝马i1假想图 宝马最初计划中,i1被视为宝马1系的纯电动版本,定位紧凑型轿车,原计划于2027年推出; 而宝马i2则被理解为老款i3的继任者,定位紧凑型SUV,原计划于2028年正式推出。  宝马i2假想图 随着i2改为三厢轿车,预计宝马未来也将推出iX1、iX2等车型以完善产品线。 这两款新车型将基于Neue Klasse平台生产,并采用宝马第六代电池技术,提供后驱以及四驱版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Neue Klasse平台的首款车型宝马iX3计划在今年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发布,国内也将国产并进行加长,命名为iX3 L,计划2026年发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64.htm)
更合理的苹果税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2779)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2779#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当地时间5月3日,一年一度的投资界“春晚”——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将在美国奥马哈市举行。今年恰逢94岁“股神”巴菲特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60周年。2024年年报显示,1965年-2024年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化收益率高达19.9%,远超标普500指数的10.4%;伯克希尔的市值增长5.5万倍,远超标普500指数的390倍。2025年1月1日至4月30日,伯克希尔股价年内飙升18%,远超同期下跌5%的标普500指数。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0507/cb1e3e4d0f939dc.jpg) 从濒临破产的纺织厂到保险业巨头,从冷门的消费股到科技新贵,无论是用真金白银押注可口可乐的品牌护城河,还是在苹果转型期精准入场共享科技红利,巴菲特用一个个经典投资案例,演绎着价值投资的传奇。这些案例不仅是巴菲特投资智慧的具象化呈现,更藏着穿越经济周期、抵御市场波动的终极答案。澎湃新闻记者挑选了五大经典案例,希望能为读者梳理出巴菲特穿越牛熊的投资密码。 **1972年:喜诗糖果** 喜诗糖果是巴菲特最为成功的投资之一,也是其价值投资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这是一家未上市、高品质的品牌公司,1972年其营业收入3130万美元,净利润210万美元,净资产收益率2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6%。 推动这场交易的是巴菲特的挚友、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当时,伯克希尔旗下的蓝筹印花公司与喜诗糖果创始人家族洽谈整体收购事宜,对方开价4000万美元。 面对这一报价,芒格认定极具价值,巴菲特却持谨慎态度。他指出,4000万美元的价格是有形资产的3倍,远超其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推崇的投资标准(格雷厄姆曾教导“股价低于净资产2/3时闭眼买入”)。最终,巴菲特买喜诗糖果价格为2500万美元,对应11.9倍市盈率。 历史证明,巴菲特当时的担忧实属多虑。喜诗糖果堪称伯克希尔最成功的投资案例之一:1972年到1999年间,其内部回报率(IRR)高达 32%,表现极为亮眼。伯克希尔财报显示,2014年,在仅追加4000万美元投资的情况下,喜诗糖果累计为伯克希尔贡献了19亿美元的税前利润,成为驱动公司长期增长的核心引擎,巨大现金流为巴菲特的投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喜诗糖果一役成为巴菲特投资理念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他遵循导师格雷厄姆的教诲,着重于寻找价格被低估的资产。而喜诗糖果的成功让他意识到,相比单纯追求低价,企业的内在品质与长期价值更为关键。自此,巴菲特将投资目光聚焦于具备三大特质的企业:一是深耕稳定行业,二是拥有难以撼动的“护城河”,三是能够实现持续稳健增长,且无需大量资本投入来维持这一增长态势。这种转变标志着巴菲特正式迈入“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企业”的投资新阶段。 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强调,喜诗糖果仍然是他钟爱的投资,“我们不会出售它。我们自1972年以来就拥有它,我们热爱它,我们将继续热爱它。” **1988年: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是伯克希尔持股最长的公司之一,迄今为止,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超过36年,期间从未卖出过一股。 1987年美国股灾,导致可口可乐股价从53美元高点下跌至29美元后展开反弹。1988年末,伯克希尔开始大量买入可口可乐股票,1988年底共持有1417万股,成本为5.92亿美元,买入均价约为41.85美元。1989年,巴菲特继续增持可口可乐股票,总持股数量翻了一倍,为2335万股,累计投资约10.24亿美元,约占当时伯克希尔净资产的30%。 1994年,巴菲特再度加仓可口可乐,经历多次拆股、送股之后,巴菲特最终持有4亿股可口可乐并持有至今,成为当时的第一大重仓股,也成为其最大股东之一。事实上,自1988年巴菲特买入可口可乐后,而后的1989年至2003年的15年间,可口可乐一直是巴菲特的第一大重仓股。2004年,美国运通短暂成为巴菲特的第一大重仓股。2005年至2011年的7年里,可口可乐再次持续成为其第一大重仓股。 截至2024年底,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持仓市值约达270亿美元,总回报(含股息)近29倍,年化收益率约10%。更为可观的是可口可乐的分红,该股是典型的高分红股票,伯克希尔每年获数亿美元股息,累计股息收入超70亿美元。 不难看出,巴菲特投资的关键是选对投资,并长期持有。2023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曾以可口可乐为例,说明长期投资这一“秘密武器”。 巴菲特在当年的股东信中写道:“1994年8月,伯克希尔完成了历时7年的可口可乐收购,买入4亿股可口可乐,总成本为13亿美元——在当时对于伯克希尔来说是一笔巨资。伯克希尔于1994年从可口可乐取得的现金股息为7500万美元,而到2022年,股息已经扩大至7.04亿美元。这些股息收益虽然可观,却远远说不上惊人,但有利于它们自身的股票表现。到今年年底,伯克希尔于可口可乐投资的持股市值已达到250亿美元,而在美国运通公司的持股市值则达到220亿美元,现在这两大投资均分别占伯克希尔净值的5%,与很久以前的权重相当。” 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更反复强调,将可口可乐看成是一家公司,而非仅仅是股票,“我们把它们认为是业务,不单单只是股票。可口可乐也是一家公司,美国运通也是一家公司,我们把它们看成是业务,看成是公司。” **2003年: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是巴菲特第一次投资的中国股票。 根据巴菲特2007年的致股东信,2002年至2003年期间,伯克希尔共计支出4.88亿美元购入23.39亿股中国石油H股,占公司总股份的1.33%,平均每股约1.6港元至1.68港元的买入成本,一举成为了中国石油第二大股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巴菲特一直持股不动,直到2007年,他才开始逐步卖出中国石油的股票。2007年7月到10月间,巴菲特以11港元到14港元的价格卖出了中国石油,按照他1.6港元的买入成本,赚了7倍多。 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看财报。 “在阅读了中国石油2003年年报之后,我们购买了中国石油的股票。这是(我们购买的)第一只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我们投入了大约4亿美元。”在2005年的伯克希尔股东会上,巴菲特解释了对中国石油的投资,“2003年中国石油的石油年产量大约占全球石油产量的3%,直到2005年依然如此,中国石油的年产量相当大,它的石油产量大概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的80%左右。中国石油是一家巨型企业。我想即使在美国,你也找不到超过5家年经营利润超过120亿美元的公司。所以,这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 巴菲特进一步表示,购买中国石油时的市值为350亿美元,是以相当于2003年盈利的3倍的价钱买入的,但他和芒格都认为公司应该值1000亿美元。中石油没有使用财务杠杆,派发盈利的45%作为股息。所以基于伯克希尔的购买成本,其获得了15%的现金股息收益率。 “在我看来,相比于其他的全球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的股价实在是太低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购买它的原因。”巴菲特总结说。 **2008年:比亚迪** 巴菲特另一笔与中国相关的著名投资是比亚迪。 2008年9月26日,在芒格的积极推动下,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中美能源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H股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18亿港元。巴菲特买入比亚迪时对应的市盈率仅10.2倍、市净率1.53倍。 此后,巴菲特一直重仓着比亚迪,直至2022年。2022年8月30日,港交所网站显示,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在2022年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H股,均价277.1016港元,套现3.69亿港元,仍持有2.18719亿股,占已发行的有投票权的比例降至19.92%。 在此之前,巴菲特已持有比亚迪超14年,按照277港元的均价计算,此次出售获利超过33倍。 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巴菲特曾谈到了当年决定投资比亚迪的经过,评价王传福“有非常多的伟大的想法,并且他也非常擅长把这些想法变为现实。” 他回忆道:“投资比亚迪不是我的决定,也不是我的投资团队的决定,而是有一天查理·芒格打电话给我说:我们必须投资比亚迪,王传福比爱迪生更厉害。我说,凭这一点还不足以投资比亚迪。查理说,王传福是爱迪生与比亚迪的结合体。我说,好吧,你对比亚迪的喜爱越来越热烈了,但还不足以让我投资。不管怎样,查理坚持要买比亚迪。”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好,以至于我开始回忆起当初,觉得坚持要买入比亚迪是我的主意。”巴菲特开玩笑说:“我想,当初应该是我劝说他买入比亚迪的。但‘不幸’的是,今天这笔投资被用来证明了查理眼光独到。” 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谈起与芒格的往事时说:“在做出投资决定时,芒格只有两次和我拍了桌子,让我‘买买买’,一次是入股比亚迪,另一次是入股Costco(开市客)。在投资这两家公司的重要时刻,芒格都是对的。” **2016年:苹果** 2016年巴菲特开始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当年年报显示,巴菲特以67.47亿美元的成本买入了苹果1.1%的股份,持有苹果股票6124.3万股。彼时,苹果首次遭遇销售危机,股票遭遇戴维斯双杀。财报显示,2016年,苹果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4%,PE也下降到只有10倍左右。 之后,巴菲特持续加仓苹果,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苹果公司股票2.52亿股。此后虽有过减持,但长期坚定持有,直到2024年一季度才开始大举卖出。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抛售1.16亿股苹果股票,套现约200亿美元;第二季度减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出售3.89亿股,回笼资金超700亿美元;到了第三季度,继续减持1亿股,收回资金约220亿美元。连续三个季度的减持后,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伯克希尔・哈撒韦对苹果的持股数量降至3亿股,对应持仓市值约700亿美元。 尽管如此,苹果仍然稳居伯克希尔的第一大重仓股,到2024年四季度末持有3亿股,持有市值达到751.26亿美元,占投资组合比例约为28%。 巴菲特为何如此青睐苹果? “苹果公司本身有一些非常好的消费者的产品,我想你们懂得比我更多。不管是要不要买它的股份,我想它们绝对是值的。”在2018年的第53届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曾说,“我们现在拥有大概苹果公司5%的股份。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许我们会越来越增加,6%、7%,因为我们一直在购买它的股本。因为它的产品是非常棒的。我非常喜欢这个想法,就是说能够由5%一直涨到6%、7%,这是我一直期待的状况。” 2019年雅虎财经采访巴菲特时曾问道:“你持有大约450亿美元的苹果股权,你会密切追踪苹果公司的最新情况吗?”巴菲特彼时强调,苹果是一项长期投资。 “如果你需要密切跟踪一家公司的情况,那么你就不该拥有它。如果你买了一家公司,比如一块农场,你不会每隔几周就去看看玉米长到什么高度了,也不会过度担心别人说这是个低价年、出口受影响等因素。你买下农场后会一直持有。美国农业的进步是商品价格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之一,而我们都因此受益。苹果也是类似的长期投资。”巴菲特说。 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再次谈及为何选择购买苹果时表示,“我就是觉得苹果在那个时候股票的价值低于它的实际价值”。 “我会去思考消费者的行为。我其实当时也不知道iPhone怎么运行,但是我至少知道它对人们的意义在哪里,他们愿意怎么使用它,这就是我对消费者行为的洞见,它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产品,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个产品,它的价值还远远被低估了,我觉得库克也是像史蒂夫·乔布斯一样出色的合作伙伴关系,他可以在公司掌舵这段时间做得非常出色,库克真的是我们非常棒的合作伙伴。”巴菲特说。 当被问及是否认为苹果的投资魅力较2016年有所下降时,巴菲特回答道,伯克希尔在2023年底还持有很多苹果股票,很可能是苹果普通股最大的持有方。“我们认为,持有它不单是持有股票,而是把它视为业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62.htm)
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股票市场的波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这位总统的社交媒体可能比实际经济数据更有影响力,这与他的第一个任期没有太大不同。  摩根大通(JPMorgan)投资组合经理比尔·艾根(Bill Eigen)当地时间周五上午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我们每天距5%的涨跌只差一条Truth Social帖子。在这一点上,数据几乎是次要的。”他是在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前说这番话的。 例如,上个月,在特朗普发帖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离职的速度不够快,并加大了对这位央行行长的批评力度后,美股暴跌。 更不用说,当他通过社交媒体宣布讨论贸易协议的90天关税宽限期时,市场飙升。此前,他在关税问题上发表了一些类似的言论。据报道,一些投资者对特朗普的社交媒体帖子采取了72小时规则,在等待三天之后才采取行动,看看他是否会收回自己说过的一些话。 今年2月,摩根大通的一项研究发现,特朗普发布的影响市场的帖子比他第一次上任时少了。尽管如此,他发布的帖子中仍有10%引起了市场波动,而且这种波动正在开始回升。 在特朗普宣誓就职之前,他就通过社交媒体信息推动汇率。去年11月下旬,在他再次当选后,他在Truth Social上告诉人们,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即将到来。一天后,加拿大元和墨西哥比索对美元的汇率因受到威胁而走弱。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围绕他时断时续的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市场波动。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绝对回报和机会主义固定收益团队主管Eigen称4月中旬的市场“有趣”,并表示他正坐拥流动性。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波动。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正确的道路往往是最痛苦的,”Eigen说。他说,政府希望达成贸易协议,“但这将是一条曲折的道路——我认为市场还没有完全摆脱这种折磨。” 需要明确的是,经济数据仍在影响市场。市场对周五发布的好于预期的就业报告欢欣鼓舞,该报告显示雇主稳步招聘,失业率保持不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60.htm)
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表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正式受理其口服版减肥药Wegovy的上市申请,并将在第四季度做出决定。如果获得批准,这款实验性每日一次口服制剂将成为全球首款用于慢性体重管理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口服药物。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116/w550h366/20240308/ec9d-fcbff61fe3e399e57de2de69cca8843b.jpg) 受此利好消息提振,诺和诺德在美上市股价收盘大涨5.53%至69.23美元。 目前该公司已上市的口服GLP-1药物Rybelsus(主要成分为司美格鲁肽)获准用于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在注射制剂主导的减肥药市场,诺和诺德、礼来等制药商正加速开发更便捷的口服减肥药。据行业预测,全球肥胖治疗市场规模未来几年有望突破1500亿美元。 上个月,礼来(LLY.US)表示,其实验性口服药orforglipron的临床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40周后平均减重16磅(约7.3公斤),相当于体重的近8%。 该公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公布该药物用于体重管理的另一项试验数据,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减肥适应症申请,糖尿病适应症申请则将于明年提交。 礼来已上市的注射制剂替尔泊肽分别以Mounjaro(用于治疗糖尿病)和Zepbound(用于减肥)品牌销售。 诺和诺德本次申请基于一项关键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在307名伴有至少一种合并症的肥胖成人患者中,对比了25毫克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与安慰剂的疗效差异。 此外,该公司正在研发新一代减肥药amycretin,该药物不仅靶向Wegovy模拟的肠道激素GLP-1,还作用于调控饥饿感的胰腺激素胰淀素,目前皮下注射剂型也已进入试验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近期对诺和诺德面临礼来的激烈竞争表示担忧,加之其新一代减肥候选药物CagriSema的临床试验数据未达预期,给公司带来一定压力,该药物原本被寄望成为Wegovy的强效替代产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58.htm)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13名美国参议院民主党议员周五(2日)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担任白宫高级顾问期间可能利用其政府职务促成旗下商业项目海外交易“以谋取私利”的行为表示担忧,并呼吁对此进行调查。 ABC提到,该信援引报道称,马斯克据称“利用其政府职务之便,迫使外国政府做出让步,以谋取私利,包括不受限制的市场准入以及与其公司签订合同,以换取美国政府的优惠待遇”。 __ 2025年4月30日,马斯克出席特朗普在白宫举行的内阁会议。图源:外媒 在这封信中,民主党人特别提到马斯克旗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星链”项目与其他国家之间商业交易的报道,并引用美国《华盛顿邮报》关于印度等国在“星链”项目上达成有关协议的报道。 同样对此事进行报道的NBC称,自今年一月份以来,马斯克一直担任特朗普及其政府效率部的顾问,同时保留了SpaceX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的职位,“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举动”。 白宫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SpaceX和马斯克本人暂未回应。 目前,“星链”计划正快速向全球扩展以巩固其在卫星互联网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却从正资产转变为其全球推广的障碍。英国《金融时报》3月23日一篇文章评论称,在许多国家眼中,马斯克的“星链”计划与美国外交政策越来越密不可分。 作为美国政府效率部牵头人,马斯克帮助特朗普大幅削减联邦开支、大规模裁减联邦雇员,同时引发不小的争议和不满。美国《新闻周刊》网站等媒体3月31日说,马斯克在一场活动上称,在政府效率部工作让他“付出了很多”。他于4月22日表示,将减少在政府效率部工作的时间并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特斯拉。《纽约邮报》4月29日援引白宫幕僚长苏珊·怀尔斯的话称,马斯克目前已不再在白宫实体办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56.htm)
**当地时间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旗下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发布了一张自己身穿教皇服的恶搞图片。令人吃惊的是,白宫在X上的官方账号竟然转发了这张图片。**此前据报道,特朗普在4月29日离开白宫前往密歇根州参加庆祝其执政百日的集会时,曾对记者戏称“我想当教皇。”  在被记者问及谁应该成为新教皇时,特朗普开玩笑称他本人会是担任天主教下一任领袖的“首选”。 报道指出,美国从未出过教皇。作为美国总统、亿万富翁且结过三次婚的特朗普,“教皇特朗普”这一称号显然只能存在于他的自我幻想中。 特朗普的这张图片和他以往的言论一样,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巨大争议。一些网友认为这只不过是在搞笑,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特朗普缺乏同理心。 一些网友指责特朗普此举是对已故教皇方济各的不敬,并且不尊重天主教徒。“这太令人作呕了,完全是无礼的”,“这极其无礼,而且很自恋”,“这对天主教徒太不尊重了,特朗普就是这么不尊重别人,卑鄙愚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54.htm)
5月3日消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近日在社交媒体连续发布多条推文,今天上午于东来直接发文表示,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抖音平台这种为了谋取利益无道德无底线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对网络企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有所作为!”  此前网红柴怼怼曾在社交媒体中称,胖东来以低成本从玉石获取暴利,并且公开贬低胖东来的产品质量。 胖东来于4月8日深夜发布针对“柴怼怼”等三起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4月30日,胖东来公布受理案件通知书,关于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一案,已于4月25日在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3日上午,于东来发文后,柴怼怼也火速发视频回应,称“法庭上见了再说,”“你离开胖东来,胖东来关闭之前把所有的青海料、俄料给人退了,把你们卖出去的那些垃圾东西,几百卖几万卖几千的东西给人退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52.htm)
 KOL和媒体的观点看看就行 玩游戏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
 《艾尔登法环 黑夜君临》公布了最新的游戏概览宣传,游戏将于5月30日正式发售,登录 PlayStation®5/PlayStation®4/Xbox Series X|S/Xbox One/STEAM平台。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Momenta与Uber宣布合作,将于2026年在欧洲启动Robotaxi商业化运营,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首次以前装量产模式出海。
The US must show sincerity by making preparations and taking concrete actions such as lifting the unilateral tariffs, if it wants to negotiate, a commerce ministry spokesperson said.
在今年5月初,浙江一家名为“胖都来”的线下商场开业,多位明星发视频祝贺。该商场名称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质疑这是在碰瓷“胖东来”。**该公司解释称,**“胖”寓意丰盈、富足、美好,“都(dū)”取自集团董事长的姓氏,名字只是符号,品质才是关键。** 对此,胖东来回应称:我们已经给胖都来公司邮寄了律师函,有阶段性的结果会通过官方账号进行公示。  资料显示,浙江胖都来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5年2月20日,注册地址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长安镇,法定代表人为都建明。 其经营范围包括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日用百货销售;日用品销售;日用品批发;服装服饰批发;服装辅料销售;针纺织品销售;鞋帽批发;鞋帽零售;箱包销售;农副产品销售;水产品零售;办公用品销售;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家用电器销售;珠宝首饰零售;珠宝首饰批发;消防器材销售;五金产品零售;五金产品批发;电工仪器仪表销售;家具销售;礼品花卉销售;玩具销售;国内贸易代理;互联网销售;信息咨询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胖东来在零售行业具有较高影响力,且注册了“胖东来”商标,“胖都来”与“胖东来”名字及商标相似,两者经营范围存在冲突,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误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42.htm)
据苏州市吴中区应急管理局通报,5月2日17时许,一架R44Ⅱ型直升机(注册号B-7541)在吴中区上空飞行返航时,从距离地面十米左右的高度坠落。**事件造成4名机上人员受伤,1名地面人员死亡。** 吴中区应急、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救援,将4名伤者送医救治,目前均无生命危险,江苏民航主管部门正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533d3d4d-f63e-4e9c-b20c-97f0ec9abef7.png) **事件回顾:** 5月2日下午5点,苏州太湖一景区发生直升机迫降事故,造成机上和地面人员遇险。 知情者称直升机有4人,其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直升机迫降后,有救援人员奋力从机舱里抢救人员,出事的直升机机身上标记有“诚翼航空”字样。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b5be3b66-373e-4f12-8a25-d311324c7c89.png) 资料显示,R44Ⅱ型直升机采用主、尾桨双桨叶,滑橇式起落架,可容纳1名驾驶员和3名乘客,**因其性能稳定、操作简便且成本相对较低,成为许多民航学院直升机训练的主力机型。**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64c25f3d-7345-43a1-8202-f803af58d469.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40.htm)
大众集团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尽管电动车销量表现强劲,但税后利润却大幅下降了40.6%,降至2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9.34亿元。****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际上是由于电动车的利润率较低,尽管纯电动车的需求在上涨,反而成了利润缩水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大众的纯电动车销量激增113%,在美国也大幅增长了51%。 截至3月底,每十辆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车。西欧地区的电动车订单积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4%,纯电车型已占该地区订单总量的两成以上。 在整个欧洲市场,大众以26%的市场份额领跑电动车领域。然而,由于电动车的利润率偏低,集团整体营业利润率从6%下降到了3.7%。 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阿诺·安特利茨指出,尽管电动车销量强劲,但它们的盈利能力仍远不及燃油车。 他强调,大众必须削减制造成本,并提升零排放车型的利润水平。 电动车在市场上的成功,对财务结果构成了压力,3.7%左右的营业利润率说明大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全球经济高度不确定的背景下,大众必须集中精力优化可控的关键环节,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成本结构,确保在变化迅速的全球市场中持续成功。 安特利茨曾在2023年预测,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利润率有望在2025年实现持平,后又“改口”至2026年。 届时,大众将推出ID.2小型车及其跨界衍生版本,目标是实现与T-Cross相当的利润率。 影响大众财务表现的不只是电动车利润偏低,与“柴油门”相关的持续诉讼开支,以及应对欧盟日益严格的碳排放法规所带来的成本,也在持续侵蚀其盈利能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38.htm)
海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修女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于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当天,位于阿雷格里港的巴西德肋撒修女会在一项声明中宣布了卡纳巴罗去世的消息,并对她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 “奉献精神” 表示感谢。 卡纳巴罗出生于1908年6月8日,孩童时期体弱,身边的人一度认为她活不到成年。 喜欢足球,是巴西国际俱乐部的忠实球迷,俱乐部每年都会庆祝她这位最年长球迷的生日,晚年以绘画、玩牌自娱,且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严格作息,定时起床、就寝与祈祷。 **在2024年12月116 岁的日本女子糸冈富子去世后,卡纳巴罗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追求长寿” 组织表示,卡纳巴罗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15长寿的人,也是仅次于法国人露西尔·朗东的第二长寿的修女,朗东于2023年去世,享年118岁。 卡纳巴罗去世后,**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04e9ff76-edd4-4897-a3ee-ff9baa1c8a0b.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36.htm)
**工信部近日提到要指导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联合提供“二次号码焕新”服务,可一键解绑历史互联网账号,目前已覆盖超200款主流互联网应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4b266633-c7f1-4d95-83e6-5324e83d6b3a.jpg) 所谓“二次放号”,是指手机号码在被注销或者停用后,经过大约3个月的“冻结”,会被运营商重新投放市场供新用户使用。 **“二次放号”本是盘活有限闲置号码资源的常见做法,却可能将用户的个人信息暴露在风险中。** 有使用“二次号码”的新用户发现,通过手机验证码,他们可轻松登录到前机主的应用程序账户,此外还有人时常收到陌生人的快递信息、购物平台的消费记录等。 按照工信部要求,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在**用户开户、过户、注销手机号码及使用手机号码注册绑定互联网应用账号时,应提醒用户主动管理手机号码与互联网应用的绑定关系。** 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应提供多种注册登录方式,防范仅以手机号码作为用户标识存在的风险,**支持已注销的号码用户通过其他方式登录使用互联网服务,确保当前用户无法登录到已经注销号码用户的账号服务里。** 此外,工信部要求相关企业从六大方面规范互联网应用和手机号码关联管理,系统解决“二次号码”用户无法注册使用互联网应用或登录到号码前任用户互联网账号等问题。 目前,工信部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打造技术服务平台,建立起跨行业协同机制。 **用户可以通过电信运营商官方App为使用“二次号码”焕新服务,快速解绑手机号码开户前绑定的互联网应用。** 截止目前,这个服务已覆盖200多款常用互联网应用,正在推动更多常用互联网应用抓紧接入。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3/fdbe8fae-69a9-4a37-ae79-b19306b234f4.jpg) 中国移动刘晓川介绍称:用户搜索“二次号码焕新”进入服务办理页面,勾选需解绑的互联网应用,经过身份信息验证,即可发起解绑请求。 此外,他还表示:“**一般在5天内,互联网企业会处理完,并向客户返回处理结果**;同时在号码的注销、过户环节,我们也会主动提醒客户对互联网应用进行解绑。”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34.htm)
近日,有游客反映在杭州西湖景区游览时,**不慎吸入工作人员喷洒的农药,导致部分药剂进入口腔,随后前往医院检查治疗。西湖景区管理处工作人员证实此事,表示已与涉事游客取得联系,正在协商处理中。** 据了解,景区使用的农药为吡虫啉和多菌灵混合制剂。其中,**吡虫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低毒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残留等特点,常用于防治蚜虫、飞虱等害虫。**专家介绍,该药剂在规范使用情况下对人体毒性较低,但若误食10克以上可能出现中毒反应,需及时就医。 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已将该事件上报相关部门,后续将就如何保障游客安全进行专项研究。目前,有关部门已与涉事游客取得联系,并告知具体农药成分及相关注意事项。 医学专家提醒,若不慎吸入或误食农药,**应立即就医进行洗胃、催吐等专业处理,避免毒素在体内滞留造成更大危害。**景区方面也表示将加强农药喷洒作业的规范管理,确保游客安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32.htm)
华为新款坤灵eKitStor Shield 200移动固态硬盘已上架京东并开售,价格是769元起。这款移动固态硬盘采用了USB 3.2 Gen 2x2的Type-C接口,传输速度可达2000MB/s,支持 AES-XTS 256硬件级加密。 此外,它还支持实时备份上云,广泛兼容 Windows、macOS、HarmonyOS、Android 系统,最大速度是2000MB/s。 这款产品采用一体化压铸 + 金属机身,同时配备胶套保护壳,支持IP67级防水防尘,抗3米跌落和2吨汽车碾压,并提供五年有限质保。 **至于大家关心的售价,目前仅提供1TB 和2TB版本可选(商品页面显示还有4TB),分别为769元、1399元,提供金银两种配色可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30.htm)
相比往年,投资者将更珍视可能是最后一次巴菲特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分享投资理念和经验的机会,可能更关注巴菲特的“交班”计划以及伯克希尔发展蓝图,在特朗普政府挑起全球贸易战之际,更关注关税影响、经济前景、伯克希尔如何利用创纪录的现金储备、苹果这类美股的投资调整、以及对中日等海外市场的布局。 北京时间5月2日晚9点,投资界年度盛会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就要进入问答环节。“股神”巴菲特确认将全程参与,携他的CEO接班人——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的负责人阿贝尔(Greg Abel)以及保险业务负责人贾因(Ajit Jain)共同回答股东提问。 巴菲特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度股东信中确认,今年传统开场的半小时电影环节取消,股东大会问答则提前一个小时开始,问答上半场从美国奥马哈当地时间5月2日早8点持续到10点30分,休息半小时后,下半场从11点持续到下午1点,即北京时间3日凌晨2点结束。和去年一样,今年依然由CNBC进行问答的全程直播。  今年是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公司60周年,也可能是伯克希尔“巴菲特时代”落幕的开始。今年的股东大会问答总时长比去年减少约一小时,缩短至四个半小时,可能就是为了配合巴菲特的高龄作出妥协。今年8月,巴菲特就将年满95岁。 巴菲特在2月发布的股东信中明确表示,“要不了多久”阿贝尔就会接班。信中写道: “到了(我)94岁,格雷格·阿贝尔要不了多久就会接替我担任CEO,并将撰写年度信。” 因此,今年的股东大会也被视为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可能是巴菲特最后一次全程参与的股东会,投资者要准备为一个没有巴菲特掌舵的伯克希尔做好准备。 相比往年,投资者将更珍视可能是最后一次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平台长时间分享投资理念和经验的机会,可能更关注伯克希尔管理层的“交班”计划、巴菲特接班人阿贝尔未来在公司的角色和战略方向、巴菲特描绘的伯克希尔发展蓝图。 同时,在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之际,投资者更关注,巴菲特怎么看关税对伯克希尔旗下众多业务影响及美国经济的前景,是否4月找机会抄底,在不确定性极高的环境下,伯克希尔如何利用庞大的现金储备、比如进行新的收购或回购,对巴菲特承诺主要投资的美股、尤其是苹果这类对关税敏感的重仓股,会否调整持仓,若可能抛售,又是什么原因,还关注以及对中日等海外市场的布局。 **关税影响、经济前景,极高不确定环境下的投资策略与市场信号** 巴菲特通常会要求股东不要将话题引向政治。但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他可能难以绕开政治话题。因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正在冲击股市和投资领域,同时也会影响伯克希尔的其他业务。例如,关税预计将导致Geico等汽车保险公司的维修成本上升。 CFRA Research的分析师Cathy Seifert 认为,伯克希尔“本质上是更广泛经济的缩影——其许多业务都将受到影响”。投资者会希望、并欢迎巴菲特就关税进行充分的评估和讨论。值得关注的是,巴菲特此前曾将关税称为“战争行为”。 目前,华尔街的经济学家普遍警告,美国可能濒临经济衰退。由于伯克希尔拥有众多业务,其股价对经济的任何下行风险都将非常敏感。所以这些业务也处于衰退冲击的前沿。投资者 会希望了解巴菲特对美国经济前景的判断,密切关注他是否会继续表达对美国经济有信心。 伯克希尔为头号重仓股的Check Capital Management 的创始人 Steve Check 表示,他希望,巴菲特最重要的是能够公开反对关税,大家都关注巴菲特不得不作出的表态。 投资者还关注,巴菲特是否会利用4月曾发生的美股大跌机会,寻找合适入手的低价资产,并为伯克希尔的交易奠定基础。Aptus Capital Advisors 的投资组合经理 David Wagner 表示,许多投资者“倾向于将沃伦视为指路明灯”。 **伯克希尔估值偏高 阿贝尔接手会否打破不派息传统** 虽然伯克希尔今年以来表现优异,但投资者需要关注巴菲特卸任后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变化,包括高估值、未来盈利增长的挑战、股息政策的改变以及投资策略的调整。 伯克希尔A类股的市净率目前为1.7倍,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基于2025年预期收益,市盈率为25倍,高于标普500指数约20倍的市盈率。分析师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内,伯克希尔的盈利增长可能有限。投资者需要警惕高估值带来的风险,并评估其未来是否能持续跑赢市场。 作为“钦定”的巴菲特接班人,阿贝尔预计将在本次股东大会承担更多的答问工作,投资者有机会评估他的领导风格与投资理念。 巴菲特长期以来一直反对派发股息,认为将公司收益和现金保留在手中更好。但随着他逐渐退出,这一政策可能会发生改变。许多大型盈利公司,包括Alphabet和Meta Platforms,都已开始派发股息。KBW的分析师Meyer Shields认为,派发股息可能成为阿贝尔展示领导力,同时保持公司文化的好方法。股息政策的变化将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产生直接影响。 **接班人计划与伯克希尔未来 管理层调整、巴菲特子女未来影响** 股东们可能会期待巴菲特对伯克希尔未来作出清晰的解读。作为巴菲特接班人的阿贝尔未来在伯克希尔中的角色和战略方向备受关注。投资者可能希望了解更多的管理层变动情况。 巴菲特离开伯克希尔后,公司可能出现管理层调整,现年73岁的贾因可能离职,可能由伯克希尔保险业高管Joe Brandon接替。两名投资经理Todd Combs和Ted Weschler可能接管3000亿美元左右的股权投资组合。投资者仍需观察,阿贝尔会对股票投资组合有何影响。 巴菲特目前持有伯克希尔14%的股份,因持有的是由超级投票权的A类股,所以拥有30%的投票权。由于持续捐赠股票,巴菲特的持股量每年略有下降。巴菲特的两名子女苏茜和霍华德目前也在伯克希尔董事会任职,他们将掌控巴菲特去世后持有的股票信托。 尽管随着股票捐赠给慈善机构,家族的影响力将逐渐减弱,但在巴菲特去世后的最初几年,他的子女仍将对伯克希尔有相当大的影响。家族与职业经理人共治的模式将如何演变,成为长期观察者的关注焦点。评论认为,巴菲特的子女可能会抵制分拆伯克希尔,他们认为这种综合性结构对公司有利。 超3000亿现金如何用于投资,会否收购西方石油、可口可乐甚至百事,回购潜力 今年2月公布的四季度财报显示,伯克希尔现金储备达到创纪录的3342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占公司净资产的53%。手持巨额现金,巴菲特会怎么利用这些资金就成为投资者的热议焦点。 投资者关注伯克希尔,是否会利用超过3000亿美元的持现进行大规模投资?是否会延续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 巴菲特领导下的上一次超百亿美元重大收购是在2022年,当时伯克希尔以116亿美元收购了保险公司Alleghany。那一年,巴菲特还大举扫货油气公司,比如一季度逆势加仓的410亿美元中近半都是石油股,尤其是西方石油和雪佛龙。 投资者可能希望看到伯克希尔像2022年那样的大手笔收购和投资,但KBW的Shields认为,期待伯克希尔重磅行动的投资者可能会失望。毕竟,除了2022年外,巴菲特在过去五年里对新投资一直持谨慎态度,而伯克希尔在过去五年中有四年的股票投资都处于净抛售状态。 还有评论指出,巴菲特2016年对飞机零部件制造商Precision Castparts的340亿美元超级收购令人大失所望。该公司在新冠疫情期间遭重创,收购还未恢复到十年期的水平,现在的价值可能和当初的收购价相当,而标普500指数同期上涨了两倍。2017年至2024年伯克希尔分三阶段以130亿美元收购的卡车站运营商Pilot交易表现一般,去年该司税前收益下降42%至6.14亿美元。 不过,巴菲特仍可能改变注意,寻求收购西方石油剩余72%的股份,或者可能尝试收购像D.R. Horton或Toll Brothers这样业绩低迷的大型房地产公司。百事公司的股价跌至五年来的最低点,巴菲特或许会对它产生兴趣。可是,考虑到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这份忠诚度可能让他将作为可口可乐劲敌的百事可乐排除在外。 投资通讯作家、《巴菲特和芒格即兴发挥》作者Alex Morris提出两种巴菲特可能的收购行动:收购可口可乐或美国运通的剩余股份,并将它们私有化,为此分别需要投入约2800亿美元或1300亿美元。 至于巴菲特会不会像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对高盛等公司那样进行战略性救助、尤其是在关税冲击市场时, Morris认为,需要比当年大得多的交易规模才能产生影响。 伯克希尔的巨额现金缓冲还有另一个用途:一旦巴菲特退出导致股价暴跌,阿贝尔能够回购大量公司股票。Shields称:“巴菲特积累如此多的现金,可能是在为管理层过渡做准备。” **巴菲特对苹果等重仓美股是否调整、对中日布局** 仅在过去一年,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就发生了戏剧性变化。2023年,苹果股票占伯克希尔投资组合价值的约一半,而截至2024年底,苹果仅占其持股的22%。持仓占比14%的美国运通成为紧随其后的第二大持仓。 巴菲特在2月的股东信中表示,伯克希尔持有的“可交易股票”去年有所下降,但股东可以放心,公司的投资策略不会改变:大多数资金都将投资于股票,主要是美国股票。投资者希望了解伯克希尔的美股投资动向,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伯克希尔连续四个季度抛售苹果,其中去年二季度持股几乎砍半、三季度又减持25%,到四季度才停手,持股保持在约3亿股。虽然巴菲特可能不会进一步减持苹果,但苹果无疑是关税战升级形势下最受打击的科技巨头之一。投资者会好奇,巴菲特在这种形势下是否重启减持苹果,以及对苹果持仓的看法。 去年巴菲特曾表示出售是为了税务原因。马里兰大学金融学教授David Kass认为,如果巴菲特继续出售,可能表明他认为苹果的估值已经足够高,或者说,作为投资天才,巴菲特预见到了苹果可能面临的风险,防范贸易战和关税的冲击。 虽然巴菲特在股东信中强调伯克希尔将主要投资美股,但伯克希尔在美国以外地区的投资布局同样备受关注,特别是在贸易紧张形势下。 股东信中,巴菲特透露,伯克希尔对五家日本商社——伊藤忠、丸红、三菱、三井、住友的投资不断增加,计划长期持有这些股份数十年,并承诺支持它们的董事会。巴菲特还赞扬了日本商社适时增加股息、审慎回购股票的做法,以及相比美国同行更为克制的高管薪酬政策。 这五大商社经营范围广泛,涉及海外油气生产、三文鱼养殖、电视购物等多个领域。自2020年巴菲特首次宣布投资五大商社以来,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已经超过日经225指数。 自2022年8月首次披露减持比亚迪以来,巴菲特两年内多次减仓,截至去年7月,在比亚迪港股的持股比例从将近20%降至不足5%。7月后,伯克希尔的任何进一步减持都无需公开披露。投资者会希望了解巴菲特怎样看待中国资产,会否再投资比亚迪或其他中国股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18.htm)
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续大幅下跌,其中在瑞典的销量下降了81%,至两年半以来的最低水平。除了马斯克的政治行为引发欧洲消费者的反感之外,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正在抢占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28/d66ff68c554bab2.png)[](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1206/c4e6906fffd045f.jpg) 这家电动汽车巨头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销量已经连续四个月下降。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纯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增长了28%,但特斯拉的销量却下滑了37.2%。 除瑞典外,特斯拉4月份在荷兰销量大跌73.8%,为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丹麦销量下降67.2%,而法国销量下跌59.4%,葡萄牙的销量下降了33%。 这些数据将使人们更加怀疑,特斯拉新款Model Y的推出能否改变特斯拉其在欧洲的命运。 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已经可以订购Model Y升级版,但特斯拉在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网站都表示,预计将于6月才会交付。与此同时,特斯拉在挪威、瑞典、德国、英国和法国这几个国家推出了促销活动,可以提供贷款折扣和其他金融优惠政策。 除了面对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外,中国制造商正在推出性价比更高、功能更强的的电动汽车。分析师表示:“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已经不太明显了,同时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所以特斯拉的销量可能会受到挤压。” 本周有报道称,随着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股价持续下跌、且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优先处理他在政府效率部的事务,特斯拉的董事会已在本月早些时候采取措施,物色马斯克的继任者。不过马斯克随后进行了否认。 但由此透露的信息是,特斯拉的销售额和利润在迅速恶化,董事会成员希望马斯克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特斯拉的工作上。 在周三召开的内阁会议上,特朗普感谢了马斯克为政府工作所做出的贡献。“你知道,只要你愿意,你想待多久都可以,”特朗普表示,“不过我猜他想回去管管他的汽车公司了。” 上周在该公司公布第一季度利润骤降71%之后,马斯克声称,他将减少花在政府事务上的时间,花更多时间经营特斯拉。 但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已经严重损害了特斯拉在一些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特斯拉内部一些人士已清楚地意识到,马斯克涉足政界正成为一种商业负担。 在3月24日至4月11日对164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9%的受访者表示,马斯克的行为让他们不太可能购买特斯拉。Electrifying.com首席执行官金妮·巴克利表示:“这个品牌在欧洲的声誉受到了打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16.htm)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当地时间周五表示,美国经济正处于“过渡期”,将做得“非常好”,同时淡化任何短期衰退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接受NBC新闻频道采访时,当被问及美国短期内是否会出现经济衰退时,特朗普说:“听着,是的,一切都好。我说过,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我认为我们会做得非常好。”  特朗普关于美国经济处于过渡期的言论与他周五早些时候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言论相呼应,他在帖子中提到了强劲的就业,并重申了对美联储降息的呼吁。 “我们只是处于过渡阶段,才刚刚开始!”特朗普在Truth Social的帖子中说。此前,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就业增长略有放缓。 特朗普刚刚度过了他执政的第100天,公众对他处理经济的方式越来越不满,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最近几个月征收的大范围关税将推高通胀,减缓经济增长。 上周日公布的益普索民意调查显示,42%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的执政表现,比他1月20日就职典礼后下降了5个百分点。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美国第一季度GDP出现三年来首次环比萎缩,企业在特朗普征收关税之前急于进口大量商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7014.htm)
  『读』№7「节庆/读名著」№2「影视推荐/认识游戏」№4 2025年5月1日,是第135个国际劳动节,是第75个中国劳动节。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庆祝节日、回望历史,更需要思考每一份工作的价值与力量。劳动,是创造的根基,是文明的支柱。从办公室的一纸公文到田间的一粒种子,每一份劳动都在塑造我们的世界。随着社会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劳动的意义不断演变。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深陷异化的工人阶级,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变的劳动生态。本文将从多个视角出发,探寻劳动的多重面貌,重构其价值与意义。让我们跨越历史与未来,倾听劳动那份无声却强大的力量。 今天,我们借助图书、影视与游戏,从最熟悉的职场出发,重新回顾人类对劳动的认识、理解与想象。  职场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必经的战场。这里,竞争、合作、晋升、权力博弈交织在一起,个体不仅要在复杂的职场规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应对压力与挑战。职场的生态不仅是对能力的考验,更是人际关系与策略运作的综合较量。从隐形的权力结构到潜规则的存在,职场如同一场无声的斗争,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觉与智慧。  在职场的洪流中,新人总是第一个面临适应挑战的群体。从《未生》中的张克莱在职场的成长挣扎,到《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安迪在高压时尚界的逐步蜕变,职场新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展开一场智慧与毅力的博弈,贯穿其中。《杜拉拉升职记》则通过杜拉拉从职场新人到职场精英的转变,详细描绘了职场新人的适应过程,展现了她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如何克服困难,逐步实现自我成长与职业进阶。《职场动物进化手册》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示了职场生存法则,如何在职场这片丛林中不断进化。而《办公室》则通过一场场琐碎却充满挑战的工作场景,展现了职场人的日常适应与生存智慧,告诉我们每个人如何在职场中从零开始,逐渐成为主角。这些作品共同描绘了职场新人如何通过智慧、毅力和适应力,克服职场的复杂挑战,实现自我成长和职业成功。  在特定行业与公司内部,职场文化塑造着每一位员工的心态与行为。《依码为梦: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生产实践调查》深入剖析了互联网行业中那些被技术与压力驱动的劳动者生活,《美国工厂》通过讲述中美合资企业中的文化冲突,探讨了跨文化职场中的适应与碰撞,让我们看到劳动者在全球化浪潮下的艰难处境。《广告狂人》则聚焦于20世纪60年代纽约的广告行业,展现了广告公司内部的职场文化与竞争,在创意、权力与性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员工们如何适应行业的独特文化,迎接挑战与机遇。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行业角度揭示了职场文化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与心态,反映了在不同职场生态中,劳动者如何应对冲突、适应变化并寻找生存空间。  职场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权力斗争的复杂舞台。《半泽直树》通过一场场略带夸张的职场权力斗争,向我们展示了“报复”与“斗争”的极致,揭示了职场权力博弈背后深藏的智慧与无奈。《社交网络》则通过对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的刻画,呈现了一个充满心机、竞争与权力博弈的、硝烟四起的职场世界。《傲骨之战》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律师在充满竞争与权力斗争的法律行业中生存的挑战,揭示了职场中权力和竞争如何塑造个人的职业道路,并探讨了人际关系和道德选择在职场博弈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新闻编辑室》用机智与对职业道德的坚守,揭露了媒体行业内外的复杂政治与压力,职场中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充满着对权力的追逐与精妙博弈。这些作品共同描绘了一个充满竞争、权力博弈与智慧较量的职场生态,展现了职场中各类人物在权力斗争中的斗志与策略。  然而,职场竞争远不止能力较量。随着职位晋升与责任加重,压力日益显现。在权力博弈频繁、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成为职场人面临的重要课题。权力斗争不仅影响职业发展,更深刻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 在职场的日常中,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成为了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我,到点下班》通过对职场人士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平衡探讨,讲述了一个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环境下,如何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与自由。《穷爸爸富爸爸》从财务自由的角度,让我们反思在财富与工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既不被职场压力压垮、又能过上自由生活的理想状态。通过《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我们不仅能看到如何在职场中创新与突破,更能领略到如何以聪明的方式走向职业成功,进而走向生活的自由。《夹缝生存:不堪重负的中产家庭》则深刻揭示了中产阶层在面对职场与家庭多重压力时,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夹缝中艰难求生,并寻找出一条平衡与生存之道。影片《早间主播》通过描绘媒体行业的高压环境,展现了主播在职场与个人生活之间的艰难平衡,凸显了在不断变化的职场中,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找到自我与生活的空间。这些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探讨了在职场压力与个人生活之间如何找到平衡,并展现了在现代社会中,如何通过聪明的选择与努力实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共存。  这些作品从多个层面揭示了职场的生存法则与职业发展的多样性。晋升与竞争不仅考验能力,更迫使个体在复杂的职场生态中寻找应对之道。办公室政治与合作共存,构成一个既充满对抗又强调协作的职场现实。而在这些现象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的结构性力量? 职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植于宏观的经济与权力结构之中。每一次职场突破,往往伴随着对既定规则的挑战与结构性压迫。劳动者如何面对资本的操控?资本主义体制又如何塑造他们的处境?接下来的讨论将聚焦于劳动异化与阶级固化等深层议题。  在资本主义的框架下,劳动的异化与系统性压迫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劳动者不再是自己劳动成果的主人,而是被迫为资本的增值而工作。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经济关系上,更深入到人性的层面,削弱了劳动者的自我价值与尊严。同时,阶级固化与资源分配的不公也让许多人无力突破贫困的困境,劳动成为了压迫与剥削的工具,而非解放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劳动者常常沦为商品,劳动的意义被彻底异化。《资本论》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揭示了劳动者如何在资本的运作下与自己创造的财富脱节,最终成为资本积累的工具。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通过无声的喜剧展现了工业化和机器化如何将劳动者的身心压迫到极致,表现了人在机械化劳动中的失落与无助。《黑水》通过对美国杜邦公司这类大企业以纯粹获取利润为导向的批判,揭示了资本忽视员工的生命健康和基本权利;《寄生虫》对贫富差距的剖析,描绘了贫困阶层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艰难生存。《华尔街》通过揭示金融精英如何利用权力操控资本市场,展现了资本主义体制下对劳动者的压迫与异化。资本主义对劳动的剥削和异化,在以上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呈现。  阶级固化与贫困的处境,是许多劳动者无法逃脱的宿命。《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力》从城市贫困的角度,探讨了美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固化,劳动者如何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无法摆脱困境。《悲惨世界》则通过冉阿让的故事,展现了法国社会中阶级固化的严峻现实,劳动者的奋斗和牺牲最终被无情的社会阶层束缚。《愤怒的葡萄》对美国大萧条时期贫困阶层的描绘,同样揭示了劳工阶层在贫困与压迫中求生的艰难,身处社会底层的他们在工业化的浪潮中难以翻身。《罗马》也讲述了穷困家庭如何在经济压力和社会阶层的困境中挣扎求生,面对社会不公,阶级的固化将他们推向了无法改变的命运。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对资本的冲击,它同样深刻影响到劳动者的生存状态。《监守自盗》通过对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崩溃的描述,展现了企业巨头和普通工人在危机中所承受的不同压力。在危机四伏的时代,资本的游戏规则改变了劳动者的命运。《大而不倒》则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分析,揭示了金融大鳄如何通过巨大的权力操控经济,造成了普通劳动者的损失。《工作的终结:后市场时代的来临》则展望了技术与经济变革如何改变劳动市场,劳动者面临着更加无法预测的职业未来。在经济衰退背景下,《在云端》通过一个“职业解雇者”的视角,展现了劳动者在系统性裁员与社会冷漠中挣扎求存的无力与孤独。在《爆裂鼓手》中,主人公在社会竞争与经济压力下,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与身体压力,反映了经济危机与社会竞争对劳动者的严酷影响。  现代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劳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技术如何将劳动者逐渐异化成机器的替代品。《底特律:化身为人》设定在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未来世界,探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成为劳动者替代品后,人类劳动的价值何在。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逐渐脱离了劳动的实际意义,成为机器化劳动的附庸。《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从废品回收行业出发,揭示了技术和工业化如何将劳动者的工作局限于低端且毫无创造性的岗位,劳动者在工业化的洪流中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劳动条件。《在云端》揭示了技术手段如远程裁员系统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削弱了劳动者的尊严与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凸显了劳动的异化与人情的缺失。  技术革新和自动化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多的异化与压迫,但个体的反抗意识依然存在。面对不断加剧的系统性压迫,如何找到抗争的力量,成为每个劳动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尽管系统的压迫深重,个体的反抗精神却始终不灭。《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展现了一个工人阶级家庭如何在快节奏、低收入的劳动力市场中挣扎求生,尽管面临着严苛的社会制度,家庭成员依然在拼尽全力对抗不公。《爆裂鼓手》讲述了一位年轻音乐家如何在严格的导师和社会竞争的压力下,奋力挣扎,试图通过超越自己的极限找回内心的自由。《人生切割术》中,卢蒙公司通过对员工记忆进行“分离”手术,使其在工作和生活中拥有截然不同的记忆,探讨了工作与个人生活割离对个体身份和自由意志的深刻影响。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个体虽然身处不公与压迫之中,但他们始终在寻找突破的途径,试图挑战那些看似不可改变的社会结构。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严酷的社会压迫面前,个体的反抗与尊严仍然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本部分作品围绕劳动异化、阶级固化与社会压迫三大主题展开。它们以多样视角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处境。无论是经济危机的冲击,还是技术进步对劳动形态的重塑,这些作品共同呈现了劳动者在复杂体系中的生存挣扎。同时,个体的抗争与反思也贯穿其间,为改变的可能性带来一丝希望,尽管这一进程充满艰难。 尽管劳动者在系统性压迫下步履维艰,劳动异化与压迫无所不在,但这一切并非无法撼动。在创新与自我实现中,劳动者不断尝试突破,而这种探索本身正构成对劳动价值重塑的实践。接下来的部分将聚焦于新兴劳动形式如何推动这一变革。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进步,劳动的价值观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生计工具到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劳动开始承载着更多的意义。新兴的工作形式,如远程工作、共享经济、游戏化劳动等,正在挑战传统的工作模式。劳动不再仅仅是负担,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人类自我实现与精神救赎的途径。这一部分将探讨如何通过改变劳动的形式与价值观,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  在充满压力和困境的职场与生活中,许多主人公通过坚守信念与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救赎的途径。《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一个单亲父亲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地追求梦想,最终通过劳动和坚持实现人生转折的故事。《触不可及》通过描绘一位高位截瘫的富翁菲利普与一个出狱不久、求职困难的底层黑人青年戴尔之间的真挚友谊,展现了劳动与相互帮助如何为生活带来意义与希望。《搏击俱乐部》则通过极端的反叛与暴力,反映了人在现代社会的异化与深刻反思,揭示了个体在失去自我后寻回真正存在的道路。这些作品在不同的背景下都展示了劳动对个体精神救赎的深远意义,让我们在反思现代社会的同时,也感受到改变的力量。  现代社会不断推陈出新,劳动的形式也在不断革新。改编过动漫番剧、真人电影、电视剧等各种影视体裁的小说《编舟记》,通过一本字典的诞生,讲述传统手工出版行业的劳动过程,探讨了创意劳动如何打破常规,重塑了工作与价值的关系。港片《打工皇帝》则以幽默与讽刺的方式展现了工人阶级如何通过团结与创新突破劳动的局限,凸显了劳动在不公与压迫中寻找意义的努力。《摩托车修理店的未来工作哲学》以哲学性的思考深入讨论劳动的意义,提醒我们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自我实现的途径。这些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劳动的创新不仅仅来自工作本身,更在于人们如何通过工作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电影《实习生》通过描绘一位年长实习生在充满创新和年轻气息的职场中找到自我价值,展现了跨代际的工作方式和心态重构,强调了无论年龄如何,劳动与个人成长始终能找到新的意义和目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主人公对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展示了传统劳动与文化传承的深厚联系,强调了劳动不仅仅是技艺的再现,更是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与继承。而《硅谷》这部HBO经典剧集,以快速变化的科技行业为背景,展现了现代创新工作如何将劳动从传统生产力转变为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力量。  尽管新兴劳动形式带来了更多机遇与自由,现代职场中仍有大量工作被空虚与无意义感所笼罩。劳动的价值似乎逐渐被商业逻辑和短期目标掩盖。这种深层的失望,正是劳动异化的延续,也提醒我们,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工作对精神与生活的深远影响。  在现代职场中,许多工作充满了机械化和空虚感。大卫·格雷伯的《毫无意义的工作》(书名Bullshit Jobs: A Theory直译为《狗屁工作》)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大量工作的空洞性,许多劳动者只能在毫无实际意义的任务中迷失自我。与此相呼应,互动小说式游戏《极乐迪斯科》通过虚拟现实世界中的角色,探讨了在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世界中,劳动如何变得无意义,个体如何在这种环境中挣扎并寻找自我。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现代职场中无意义的劳动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精神状态,并提醒我们,劳动不应是生活的负担,而应该是意义的创造。  劳动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一直是现代人面临的重要问题。第一人称视角的《看火人》通过描绘远离家庭的消防员在高风险工作环境中的紧张生活,展示了劳动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在这种职业中,如何平衡责任与私人生活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样,游戏《风之旅人》也通过孤独的旅程,探讨了劳动与精神成长之间的平衡。尽管游戏本身是一个虚拟的冒险,但它让玩家反思如何在复杂世界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更具现实感的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则聚焦于主人公在面对死亡威胁时如何通过与他人合作,从事社会工作与自我斗争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与健康、命运之间复杂的纠葛。社科名著《妈妈值多少钱?: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为何不计薪酬》则深刻揭示了母亲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尽管这种劳动对家庭和社会至关重要,但长期未被社会和经济体系所认可。通过这本书,我们看到了劳动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如何受到社会结构与价值体系的影响,尤其是母亲角色所承受的重负。在面对职场压力与生活平衡的挑战时,个体不仅需要应对工作的外部压力,还要找到内心的平衡——只有在平衡中,才能避免工作成为生命的负担,而成为人生的一部分。这些作品让我们思考,如何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心平衡。  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愈加紧密,许多人开始通过劳动重新连接自然,探索人与生态的和谐。《星露谷物语》通过农业经营模拟游戏,让玩家感受劳动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探索自然与劳动的相互依存关系。主人公通过耕种与劳动,体验与大自然的心灵契约,揭示了现代人如何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最大的小小农场》则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如何通过经营有机农场,与大自然达成共生关系,探索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联系。而《浪游:长时间旅行的正确姿势》这本书则让人从旅行的角度体验劳动与自然的结合,强调在现代社会中,旅行与劳动也可以是寻找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同样是最近被各种影视化的历史故事《长安的荔枝》通过主人公李善德跨越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探讨了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进行艰难的互动,突破重重困难完成新鲜荔枝的运输使命,展现了劳动与自然之间深刻的联系与对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劳动与自然的关系。未来的劳动不应仅仅是生计的工具,更应成为实现内心和谐与生态共生的途径。这些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劳动的深层意义,唤醒我们对自然的尊重与对劳动价值的重新定义。  本部分的讨论超越了工作本身,强调劳动在实现自我、平衡生活,乃至重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对抗异化的精神追求,到对新劳动形态的探索,再到对空虚与无意义的反思,每部作品都揭示了现代劳动的多重面貌。它们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引导我们在忙碌中寻找意义,在劳动中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劳动价值的重构不仅是个人的选择,也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文化紧密相连。劳动形式的持续变革,使劳动者的未来充满不确定与挑战。下一部分将从历史与未来的视角,审视全球劳动文化的演变与挑战。  劳动的形态与文化并非静止不变,它随着历史的潮流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演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劳动文化差异,反映了社会、经济与政治背景的深刻影响。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劳动的组织方式和社会意义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科技革新尤其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到来,预示着劳动的未来可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全球劳动文化史不仅揭示了劳动的历史面貌,也预示着劳动未来的复杂性与挑战。 全球化不仅重塑了世界经济,也深刻改变了劳动的性质。《21世纪资本论》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全球化背后的财富不平等,揭示了资本如何跨越国界流动,从而影响全球劳动者的生存状态。《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则通过探讨棉花产业的全球扩展,展示了劳动如何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从历史的角度揭示了环境、技术与经济结构如何共同推动全球劳动市场的形成。这些作品让我们意识到,劳动不仅是经济的驱动力,更是全球资本流动中的重要环节,随着资本的流动,劳动的全球性命运也在不断被重塑。  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样加剧了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全球化的正义:贫困与权力的伦理学》通过深刻分析全球化中的贫困现象,呼吁为全球劳动者争取更多的权益。《全球化逆潮》则探讨了全球化中的反向力量,分析了全球化的反向趋势及其对劳动者产生的压迫效果。通过这些图书,我们能够看到全球化如何加剧了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并引发了对全球社会正义的深刻反思。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市场的扩展,也使得劳动者的权益问题愈发严重,这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工业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劳动的形式与社会结构。《铁西》记录了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展现了工业化如何推动社会变迁、如何影响了全球劳动市场,也揭示了劳动者如何在变化的社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的重压下生存、挣扎与前行。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与自动化正重新定义着劳动的含义。《未来工作:如何设计满意的工作和生活》展望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如何改变传统的劳动市场,提出了未来工作的机遇与挑战。《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则揭示了数字化工作带来的隐性变化,探讨了线上工作与传统劳动模式之间的矛盾与融合。而《数字货币:货币革命进行时》则通过对数字货币的讨论,展示了未来经济和劳动方式的变革趋势。这些著作让我们提前预见到数字化如何影响劳动的性质,工作将不再是单纯的物理劳动,而是与智能技术、虚拟空间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未来的劳动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全球化与劳动变迁的背景下,劳动的意义从未如此被广泛讨论。《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通过对劳动的哲学思考,提出了劳动不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修行,劳动与生活的平衡成为实现内心和谐的关键。《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则从宏观视角回顾了人类历史,分析了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核心作用。从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再到工业化与信息化,劳动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深刻塑造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这几本书不仅让我们反思劳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还鼓励我们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劳动对个体与社会的意义。劳动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本部分以全球化、工业化与数字化为切入点,全面探讨了劳动文化的演变与未来。从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到社会正义与全球化的张力,从工业化对劳动形式的重塑,到数字化转型下的未来工作,每一部作品共同描绘出一幅复杂而动态的全球劳动图景。而最终的哲学反思则提醒我们:劳动不仅是生存手段,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体成长的内在力量。 劳动的永恒性与技术的颠覆性在未来将继续交织与碰撞,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平衡,将是我们面对的重大课题。  我们不难看出,职场生态的复杂性与劳动价值的重塑,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全球劳动文化的演变及技术变革紧密相连。从职场生存法则到自我价值重建,再到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转型,劳动的意义正不断被重构。 正如我们一路探讨的那样,面对未来,每个人都需重新审视自身的劳动观与生活方式。而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从职场的迷宫到全球劳动的脉动,每一份劳动都在诉说属于它的故事。这不仅是对工作的描绘,更是对人类精神的礼赞。从机械重复到自我实现,我们始终在追寻属于自己的天地。从个体抗争到社会变革,从现实挑战到理想追求,劳动始终是推动文明前行的动力。每一份劳动,无论大小,皆镌刻着时间的印记,构筑了如今的世界。无论何时何地,劳动始终是我们理解自我、连接他人、对话世界的重要语言。 如今,当我们重回劳动节的起点,回望与前行之间,我们不禁思索:劳动,是负担,还是解放? 让我们以这些作品为启发,重新探讨劳动的真正意义,迈向更丰盈的未来。 _The End_ - 彩蛋 - 附录1  附录2 目录 1、职场浮世绘:逆袭、内卷、生存法则(职场生态与生存法则) - 1.1、职场新人适应与职场进阶 - 1.2、行业与公司内部职场文化 - 1.3、职场竞争与权力博弈 - 1.4、职场压力与工作生活平衡 2、系统之困:当劳动成为枷锁(劳动异化与系统压迫) - 2.1、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劳动异化与剥削 - 2.2、阶级固化与贫困问题 - 2.3、社会与经济危机中的劳动者处境 - 2.4、工业与技术对劳动的异化影响 - 2.5、个体与系统抗争 3、价值突围:重塑劳动的意义(劳动价值重构实验) - 3.1、对抗异化的精神救赎 - 3.2、新兴劳动形式与创新工作 - 3.3、现代工作中的空虚与无意义 - 3.4、劳动与生活的平衡与冲突 - 3.5、个体与自然的联系 4、劳动简史:从生存到生活(劳动文化史观照) - 4.1、经济全球化与资本流动 - 4.2、全球化与社会正义 - 4.3、工业化与劳动变迁 - 4.4、数字化转型与未来工作 - 4.5、哲学思考与人类发展 - The Stinger End - 2025©在读ing 作者/编辑:Ys.Booker插图:瓷玺2012审核:山之彼岸 [*本文于2025年5月2日7:51首发于“在读ing”微信订阅号。 ](https://mp.weixin.qq.com/s/5q98BpI0xAl155HlPnCrVA) _往期精选_  [100部电影推荐|“电影百年”29周年回顾——电影诞生129周年纪念特刊(上)](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92887)  [ 互动电影游戏的魅力:如何在故事中掌握命运?](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84282)  (欢迎多渠道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记得星标)  (头条号,聚焦身边经济学) 关注“在读ing”提升你的智慧与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