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正在发布一个所谓的仿人机器人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在圣何塞举行的 GTC 2025 大会上宣布,该模型被称为 Groot N1,是一个"通才"模型,在合成数据和真实数据基础上进行训练。 NVIDIA 声称,Groot N1 采用了"双系统架构",可以"快速和慢速思考",其灵感来源于人类的认知过程。  Groot N1是NVIDIA在去年GTC大会上推出的Project Groot的进化版。 Project Groot主要面向工业用例,而Groot N1则将重点扩大到各种不同外形尺寸的仿人机器人。 据 NVIDIA 称,Groot N1 的慢速思维系统可让机器人感知和推理其所处的环境和指令,然后计划采取正确的行动。 至于快速思维系统,它能将上述计划转化为机器人行动,包括涉及多步操作物体的行动。 Groot N1已经开源。 除了该模型,NVIDIA 还发布了用于生成合成训练数据的模拟框架和蓝图。 NVIDIA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份声明中说:"通用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 近年来,仿人机器人吸引了大量关注。 X1 和 Figure等公司正试图制造出或多或少能像人类一样移动的通用机器人。 挑战是艰巨的,但这些公司声称,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量产仿人机器人系统是一个现实的近期目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98.htm)
 随着光粒智能运动产品的深入布局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经过深入的合作交流,光粒同迪卡侬达成合作,光粒Holoswim AR智能泳镜即将入驻迪卡侬(DECATHLON),这不仅标志着光粒产品在专业运动市场的认可度再上新台阶,更是对产品品质和技术的权威认证。 ### **黑科技×大市场 ** 光粒专注于智能运动装备的研发,以AI技术和数据化能力赋能运动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全球领先的AR智能运动科技,光粒的产品已服务于众多运动爱好者与专业运动员,为智能运动市场带来创新突破。 研发优势: ** • AI + 运动科学**:结合人工智能与运动数据分析,提供更精准的训练辅助。 ** • 前沿AR显示技术**:提升运动可视化体验,让用户随时掌握运动状态。 ** • 人机交互创新**:打造更沉浸、更个性化的运动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知名的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业务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700家门店,年销售额超150亿欧元,覆盖超过50种运动品类。它不仅是运动爱好者的首选品牌,更是无数运动品牌竞相入驻的“金字塔顶端”渠道。然而,迪卡侬对入驻品牌的选择极其严格,只有在产品创新力、专业度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达到极高标准的品牌,才能获得迪卡侬的青睐。  科技×渠道 共建智能运动新生态 此次入驻不仅是一次渠道拓展,更是智能科技与运动零售生态的深度融合。 1. 渠道与用户群体的互补 • 迪卡侬 拥有庞大的运动人群覆盖与成熟的零售体系,为智能运动装备的普及提供了绝佳平台。 • 光粒 以智能科技切入运动市场,为用户带来更具科技感和个性化的运动体验,填补市场空白。 2. 用户体验的智能升级 通过智能运动装备,运动爱好者可以获得更科学的训练反馈,提升运动效率。迪卡侬的专业运动生态与光粒的智能科技结合,将推动用户体验的进一步升级。  ### 引领智能运动装备革新 光粒AR智能泳镜 作为本次合作的首款产品,凭借AI算法、AR显示技术和实时数据监测等核心优势,为游泳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训练体验,代表了智能运动装备的前沿趋势。 **AI+AR双重赋能,打造专业级运动装备** 光粒AR智能泳镜集成人工智能(AI)与增强现实(AR)技术,突破了传统泳镜的功能限制,使运动数据监测与交互体验迈上新台阶。产品搭载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游泳速度、划水频率等关键运动数据,并通过AR显示即时呈现在眼前,帮助用户在不影响游泳节奏的情况下,随时掌握训练情况。 **智能训练系统,助力运动表现提升** 针对不同层次的游泳者,光粒AR智能泳镜配备智能训练系统,通过AI算法分析用户泳姿和运动数据,提供个性化训练建议。无论是业余游泳爱好者,还是备战赛事的专业运动员,都能借助这款产品优化训练方案,提高运动表现。 此外,设备支持数据存储与同步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配套App查看训练记录,并进行长期数据分析,以实现更科学的训练规划。 **高标准硬件设计,满足严苛运动需求** 在硬件配置方面,光粒AR智能泳镜采用超清AR显示技术,确保水下显示效果清晰稳定。同时,其超亲水纳米防雾涂层,可以实现超持久耐刮伤的防雾效果,确保泳镜清晰耐用;光粒实验室数据能做到擦拭1000次仍可防雾,越擦越清晰。 在佩戴体验上,光粒AR智能泳镜经过人体工学优化,镜框贴合度高,减少水阻,有助于提高运动效率。同时,轻量化设计有效降低长时间佩戴的不适感,确保训练过程中的舒适性。 ### 深入全球市场,光粒未来可期 此次成功入驻迪卡侬,不仅是光粒品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光粒将在大中华区智能运动市场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未来,光粒将继续深耕智能运动装备领域,携手迪卡侬及更多全球合作伙伴,为用户带来更智能、更专业的运动解决方案,助力每一位运动爱好者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宁德时代和蔚来达成换电战略合作;小米集团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5.0%;英特尔中国:“换帅”为假消息但工商有变更|钛媒体独家;王石代言“总裁”燕窝,超3000元/盒;阿里巴巴CEO吴泳铭主张在阿里现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百度安全负责人:“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数据并非从百度泄露;中汽协倡议车企停止对外发布销量周榜。
已经成为人工智能(AI)热代名词的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公布“个人AI超级计算机”计划,公司称,这将让开发人员、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可以在台式机上开发AI模型。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该公司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年度GTC活动上发表讲话称,戴尔、惠普及其他制造商将制造这一新系统。  他还推出了英伟达Blackwell处理器的后继产品Blackwell Ultra。该芯片系列将于2025年下半年推出,随后将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升级力度更大的“Vera Rubin”。 自英伟达在AI领域占据核心地位以来,曾经鲜为人知的开发者聚会GTC会议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盛会 —— 科技界和华尔街均关注演讲中提供的线索。 黄仁勋在讲话中表示,英伟达正在跟通用汽车合作,在新一代汽车、工厂和机器人中使用AI。他还公布了另一个无线项目,涉及T-Mobile US Inc.和思科系统公司等公司。英伟达将为当今5G的后继者6G网络帮助创建“AI原生”无线网络硬件。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英伟达GTC人工智能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宣布与通用汽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 彭博行业研究周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 —— 被称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 预计将在AI设施和计算资源上耗资3,710亿美元,同比增长44%。到2032年,这一数字料将升至5,250亿美元,增速高于DeepSeek大获成功之前分析师的预期。 但是,对贸易战和潜在经济衰退的更广泛担忧已经拖累了英伟达的股价,该股今年下跌13%。该股周二在纽约市场下跌2.8%,至116.20美元。 通用汽车的消息打击了开发自动驾驶技术的Mobileye Global Inc.的股价。该股一度下跌6.7%,至13.96美元。这家由英特尔公司控股的公司2022年首次公开募股(IPO)。 为期一周的GTC活动提供了让科技行业相信英伟达的芯片仍然是AI必备品的机会。  Wolfe Research分析师Chris Caso在展望此次活动的报告中表示,英伟达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AI资本支出是否会在2026年继续增加,“经济衰退担忧已经导致AI股票大幅下跌,虽然我们认为AI支出是云客户最不希望削减预算的地方,但如果为这些预算提供资金的领域承压,则可能会对资本支出构成一些压力。” 在这方面,黄仁勋似乎并没有缓解投资者的担忧。但他提供了未来芯片的路线图,并推出了基于硅光子的突破性系统 —— 光波。 黄仁勋表示,四大公有云供应商 —— 亚马逊、微软、Alphabet Inc.旗下谷歌和甲骨文 —— 去年购买了130万块英伟达老一代的Hopper AI芯片。他表示,2025年迄今,这一阵营已购买360万块Blackwell AI芯片。 Vera Rubin于明年下半年推出之后,英伟达计划一年后发布名为Rubin Ultra的版本。Vera Rubin的名字来自一位美国天文学家,他助力发现了暗物质的存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96.htm)
英伟达(NVIDIA)刚刚为其在布莱克韦尔和鲁宾之后推出的下一代 GPU 命名为"费曼"(Feynman),其将搭配全新的 HBM 内存。  在 GTC 2025 大会上,NVIDIA公布了其最新的产品路线图,该图延续 Rubin & Rubin Ultra GPU的路径。 新路线图确认了公司的下一代 GPU,其代号为"费曼"(Feynman),取自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他因研究量子力学而闻名于世。  <blockquote><p>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ˈfaɪnmən/;1918 年 5 月 11 日-1988 年 2 月 15 日)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 他在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表述、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超冷液氦的超流动物理学以及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最为著名,并提出了粒子模型。</p></blockquote>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94.htm)
NVIDIA 在今天的 GTC 大会上发布了新款 DGX Spark 和 DGX Station"个人 AI 超级计算机",这两款产品均由该公司的 Grace Blackwell 平台提供支持,专为用户在连接或不连接数据中心的情况下处理大型 AI 模型而设计,Spark 今天开始接受预订。  DGX Spark 是 NVIDIA 3000 美元 Mac Mini 大小的"世界上最小的 AI 超级计算机"的新名称,在今年早些时候的 CES 上以"Digits"的名称发布。 其较大的、刚刚宣布的 DGX Station 对应设备目前还没有标价,主要面向"人工智能开发人员、研究人员、数据科学家和学生,以便在台式机上对大型模型进行原型设计、微调和推理"。   Spark 采用 NVIDIA 的 GB10 Blackwell 超级芯片,其 GPU 具有第五代张量内核并支持 FP4。 GB10 针对 Spark 较小的台式机外形进行了优化。 不过,它仍然可以提供"每秒1000万亿次运算(TOPS)的AI计算,用于使用最新的AI推理模型进行微调和推理,包括英伟达Cosmos Reason世界基础模型和英伟达GR00T N1机器人基础模型"。 Spark拥有128GB的统一内存和高达4TB的NVMe SSD存储。 同时,DGX Station 的尺寸更大,可容纳 NVIDIA 刚刚宣布的更强大的 GB300 Blackwell Ultra 桌面超级芯片,"可提供 20 petaflops 的 AI 性能和 784GB 的统一系统内存"。  搭载 NVIDIA Blackwell Ultra 的 DGX Station 台式机主板。 NVIDIA 还表示,OEM 合作伙伴将生产 DGX 计算机版本。 华硕(Asus)、戴尔(Dell)、惠普(HP)、Boxx、Lambda 和 Supermicro 将制造自己的 DGX Stations,并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 同时,华硕、戴尔、惠普和联想也将生产 DGX Spark 版本。 你今天就可以在 NVIDIA 的网站上预订,预计今年夏天交货。 NVIDIA 并不是唯一一家在 GPU 上配备大量可用于本地 LLM 的统一内存的公司。 竞争对手 AMD 推出了 Ryzen AI Max+"Strix Halo",HP 将 128GB 版本应用于笔记本电脑,而 Framework 则将其应用于价值 2000 美元的台式机,两者都允许 GPU 访问高达 96GB 的 VRAM。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92.htm)
2024 年,我们曾对微软将 Windows 10 多保留几年寄予厚望,但这一梦想在过去几个月中破灭了。 现在,微软开始向所有 Windows 10 用户发送即将退役的提醒。 不少Windows 10用户的邮箱账户中发现了一封来自微软的与 Windows 10 相关的新邮件。 邮件开头是粗体的"Windows 10 支持即将结束"标题,随后是检查升级资格或购买新电脑的直接链接。  一些简短的问答 接下来是常见问题部分,试图回答与 Windows 10 退役相关的所有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说明了 2025 年 10 月 14 日之后将发生的事情,其中包括微软将停止提供各种支持。 它说明了所有免费支持将从那天起停止,但没有提供任何付费替代方案。 之后,它简要回答了如果你想升级,如何交易或回收旧电脑的问题,并保证你的电脑可以正常使用,但不会获得更新。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支持的应用程序会越来越少,并将成为恶意行为者的狩猎场。  最后一个问题建议使用 Windows 11,因为它具有更好的功能、安全性和支持,并重定向到一个页面介绍了它的优点。 最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建议,即使用 OneDrive 备份电脑。 OneDrive 退役后会停止在 Windows 10 上运行吗? 应该不会,它的订阅费用比固态硬盘或硬盘备份电脑数据要贵得多。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即使在公司正式宣布 ESU 后,也没有任何有关 ESU 的详细信息。 对于消费者版用户,可延长一年,将您的 PC 安全保护至 2026 年 10 月。 对于企业版用户,还有一个单独的套餐,其计划细节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但我们在此就不赘述了。也许微软并不相信大量用户会为安全补丁支付 30 美元。 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一种敦促用户升级的策略,甚至不考虑延期一年的问题。 无论如何,Windows 10 已经成为过去,你必须坚持使用 Windows 11 或选择新的操作系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90.htm)
Akira 是一种危险的多平台勒索软件威胁,自 2023 年以来一直很活跃。 该恶意软件以"勒索软件即服务"(ransomware-as-a-service)产品的形式提供给网络犯罪分子,已成为 250 多个组织的目标,为其未知开发者赚取了高达 4200 万美元的收入。  Yohanes Nugroho 是一名印度尼西亚程序员,业余时间从事个人编码项目,他为Akira勒索软件开发了一款"解密器"。 该工具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利用现代 GPU 的高度并行性,在很短的时间内测试了数百万个密钥组合。 Nugroho [在其个人网站上记录了](https://tinyhack.com/2025/03/13/decrypting-encrypted-files-from-akira-ransomware-linux-esxi-variant-2024-using-a-bunch-of-gpus/)他学习Akira文件加密代码的历程。 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他开始接触 Akira 的 Linux 变种。 在分析代码后,Nugroho 发现该勒索软件使用当前时间作为种子,生成密码学上强大的加密密钥。 加密过程使用四个不同的时间戳种子,以"纳秒级精度"为每个文件动态生成唯一密钥。 然后,这些密钥经过 1500 轮 SHA-256 函数散列。 最后,使用 RSA-4096 算法对密钥进行加密,并附加到每个加密文件的末尾。 由于"Akira"的加密极其精确,解密工作变得复杂而乏味,因为该恶意软件每秒可以生成超过十亿个可能的值。 不过,多亏了朋友提供的日志文件,Nugroho 的任务才得以轻松完成。 有了这些数据,他就能确定勒索软件的执行时间,从而可以准备加密基准,估算解密器需要多少时间。 Nugroho 最初尝试在 GeForce RTX 3060 上运行暴力破解攻击,但 GPU 运行速度太慢,每秒只能处理 6000 万个组合。 升级到更高级的 GPU(RTX 3090)也没有明显提高速度,于是他决定通过云服务 RunPod 和 Vast.ai 租用 GPU 时间。 通过在云中使用 16 个 RTX 4090 GPU,Nugroho 只用了 10 多个小时就完成了基准测试过程。 Nugroho 指出,由于 GeForce RTX 4090 具有大量 CUDA 内核,而且租金相对较低,因此是解密被 Akira 勒索软件破解的文件的最佳选择。 开发者以[开源许可证](https://github.com/yohanes/akira-bruteforce)的形式提供了他的代码,鼓励"GPU 专家"探索进一步优化的机会。 在当前形式下,KCipher2 的 Akira 解密器在 GeForce RTX 3090 上每秒可实现约 15 亿次加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88.htm)
尽管可折叠 iPhone 的问世似乎已经有两年之久,但有关该设备的传言终于开始变得严肃起来。现在有几个消息来源一致认为,苹果的首款可折叠 iPhone 展开后将配备 7.8 英寸的内屏和 5.5 英寸的外屏。 这些消息来源包括分析师郭明錤和Jeff Pu,以及微博帐号数码聊天站。 这些显示屏尺寸现在已经达成一致并被泄露,这表明苹果可能至少已经敲定了该设备的部分规格。  郭明錤称,可折叠 iPhone 将像一本书一样打开,而不是像三星 Galaxy Z Flip 那样采用翻盖式设计。 Pu表示,可折叠 iPhone 最近在制造商富士康进入了新产品导入(NPI)阶段,这表明苹果正在推进发布该设备的计划。 Pu 和郭明錤都认为,可折叠 iPhone 将于 2026 年第四季度进入量产阶段,这意味着该设备最快可能于明年限量发售,但在 2027 年的某个时间点发售似乎更有可能。 虽然听起来有些遥远,但可折叠 iPhone 似乎真的要在两年后才能问世。 巴克莱银行(Barclays)分析师蒂姆-朗(Tim Long)最近估计,苹果首款可折叠 iPhone 在美国的起价可能在 2299 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它的价格几乎是 iPhone 16 Pro Max 的两倍,后者在美国的起价为 1199 美元。 除了 7.8 英寸内部显示屏和 5.5 英寸外部显示屏外,郭明錤还表示,这款可折叠 iPhone 将配备两个后置摄像头、一个前置摄像头、一个 Touch ID 电源按钮(而不是 Face ID)和一个高密度电池。 他预计该设备展开时薄至 4.5 毫米,折叠时在 9 毫米到 9.5 毫米之间。 他还表示,该设备将采用钛金属外壳,但铰链将混合使用钛金属和不锈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84.htm)
完整的 PCI Express 7.0 规范仍将按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而今天发布的是该规范的 0.9 版,作为计划中的最终草案。PCI-SIG 今天分享了 PCI Express 7.0 v0.9 规范,现在可供会员审查。  PCI Express 7.0 的主要功能包括: <blockquote>- 通过 x16 配置提供 128 GT/s 原始比特率和高达 512 GB/s 的双向比特率<p>- 利用 PAM4(4 级脉冲幅度调制)信令</p><p>- 专注于通道参数和覆盖范围</p><p>- 提高能效</p><p>- 继续实现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目标</p><p>- 通过 x16 配置提供 128 GT/s 原始比特率和高达 512 GB/s 的双向比特率 提高能效</p><p>- 继续实现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目标</p><p>- 保持与所有前几代 PCIe 技术的向后兼容性</p></blockquote> [PCI-SIG 博客](https://pcisig.com/blog/pcie-70-specification-version-09-final-draft-now-available-member-review)可以获取到更多详细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82.htm)
今天,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举行的 NVIDIA 年度 GTC 会议上,该芯片制造商宣布正在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下一代汽车、机器人和工厂。通用汽车表示,它将把 NVIDIA 的几款产品应用于其业务,例如Omniverse 3D 图形平台,该平台将在虚拟装配线上运行模拟,着眼于减少停机时间并提高效率。 该汽车制造商还计划为其下一代汽车配备 NVIDIA 的“AI 大脑”,以实现高级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该公司还将使用该芯片制造商的 AI 训练软件,使其汽车装配线机器人更好地完成某些任务,例如精密焊接和材料处理。 通用汽车已经使用 NVIDIA 的 GPU 来训练其 AI 软件进行模拟和验证。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 (Mary Barra)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的公告是关于将这些用例扩展到改善其制造业务和自动驾驶汽车。  巴拉表示:“人工智能不仅优化了制造流程、加速了虚拟测试,还帮助我们打造更智能的汽车,同时让我们的员工专注于工艺。通过将技术与人类智慧相结合,我们将在汽车制造及其他领域开启新的创新水平。” 通用汽车将采用 NVIDIA 的车载软件产品来打造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下一代汽车。其中包括该公司的Drive AGX 片上系统 (SoC),类似于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芯片或英特尔的 Mobileye EyeQ。该公司表示,SoC 运行“安全认证”的 DriveOS 操作系统,该系统基于Blackwell GPU 架构构建,能够提供每秒 1000 万亿次 (TOPS) 的高性能计算。 与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一样,通用汽车已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全自动驾驶汽车,但结果好坏参半。该公司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Super Cruise被认为是当今市场上最安全、性能最强的功能之一。但其在部署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不那么成功。去年,通用汽车撤回了对其 Cruise 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的资助,因为该公司出现了一系列安全漏洞,让人对未来运营产生怀疑。  通用汽车将使用 NVIDIA 的 AI 软件来运行工厂改进模拟。 在关闭之前,Cruise 一直在探索开发自己的芯片,以降低母公司的成本。这家自动驾驶出租车初创公司一直在使用 NVIDIA 的车载计算机为其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动力,但高管们抱怨这太贵了。 通用汽车希望通过销售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来改善其自动驾驶业务——尽管该公司尚未透露何时推出或使用何种技术。 NVIDIA 副总裁兼汽车业务总经理 Ali Kani 在与记者的简报会上表示,这家芯片制造公司的汽车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今年的收入仅为 50 亿美元。(NVIDIA 报告称,到 2024 年,其所有部门的收入将超过 1300 亿美元。) 他补充说,目前路上行驶的数十亿辆汽车中,只有不到 1% 使用了 NVIDIA 的芯片。但未来前景看好。该公司还宣布与一级汽车供应商 Magna 达成协议,后者曾帮助打造索尼的 Afeela 概念车,并将 Drive AGX 用于该公司的下一代高级驾驶辅助软件。 卡尼表示:“我们相信汽车行业对英伟达来说是一个万亿美元的商机。” 通用汽车是最新一家与 NVIDIA 达成协议的汽车公司。这家总部位于圣何塞的芯片制造商近年来在汽车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与捷豹路虎、沃尔沃、梅赛德斯奔驰、现代、Lucid、丰田、现代、Zoox以及众多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80.htm)
买得越多,省得越多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7891)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7891#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特斯拉就从华尔街宠儿变成了贱民。本周一家企业在埃隆·马斯克强项的领域——电动汽车创新——方面领先一筹,令该股雪上加霜。特斯拉股价周二一度下跌6.6%,比亚迪则创下历史最高,此前该公司推出了充电速度与汽油车加油一样快的电动汽车。 这对特斯拉来说是最新的一击,因为其超高估值建立在持续创新并领先竞争对手的能力之上。过去一个月,有关其电动车在关键市场销量大幅下滑的报道已经让投资者情绪逐渐恶化。此外,马斯克日益上升的政治影响力去年底曾被广泛认为会推动特斯拉业务增长,如今反而成了股价的负担。  “特斯拉似乎正在失去其核心竞争优势,因为许多同行正在迅速蚕食其空间,” Aptus Capital Advisors的投资组合经理David Wagner说。 特斯拉今年以来下跌逾43%,在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差。而比亚迪的高歌猛进正在进一步加重投资者的担忧。 “续航里程焦虑和充电时间长是电动汽车普及的最大障碍之一,” Hedge Fund Telemetry的创始人Thomas Thornton说。“如果有公司能够解决电动汽车行业类似这样的重大难题,就会改变市场的游戏规则。” **销售低迷** 由于包括欧洲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全球销售受到影响,几位分析师已经下调了特斯拉股票的目标价,并调低了对该公司营收、汽车交付和利润的预期。 本周就至少有两位分析师下调了展望。RBC Capital Markets的Tom Narayan将目标价从440美元下调至320美元,理由是预计特斯拉所谓的Full Self Driving软件的定价将低于之前的预期。他还预计该公司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将低于之前的估计。不过Narayan维持对该股相当于买入的评级。 与此同时,马斯克的人气下降——甚至在他最忠实的支持者群体中——也对特斯拉毫无帮助。在华尔街的一些人看来,马斯克让自己卷入美国和欧洲的政治争议损害了特斯拉品牌,并引发了对他的重心已从经营这家汽车公司转移的担忧。 Oppenheimer分析师Colin Rusch对该股给予“与大盘一致”的评级,称投资者现在充分意识到消费者对马斯克政治活动的强烈反弹,因此2025年的销售预期正在下降。这位分析师表示,特斯拉下一阶段的增长将取决于更保守的买家是否能够一定程度上替代流失的消费者,同时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关键进展。 不过,他补充道:“关于这两个变量的数据表现喜忧参半,因此我们在短期内仍然保持偏空立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74.htm)
NVIDIA 今天发布了 RTX PRO 6000 Blackwell 系列专业显卡。 这些显卡基于最新的 GeForce "Blackwell "图形架构,以及该公司已在该架构上推出的三款芯片。 其中的旗舰是 RTX PRO 6000,这款显卡将庞大的 "GB202 "芯片完全发挥到了极致,其着色器数量甚至超过了 GeForce RTX 5090,尽管时钟速度较低。 RTX PRO 6000 "Blackwell"拥有24064个核心,比RTX 5090的21760个核心多出10.5%。 除核心数外,该芯片还将内置 752 个张量核心和 188 个 RT 核心。 该显卡将提供高达 125 TFLOPs 的 FP32 性能和 4000 AI TOPS 性能。 但与 RTX 5090 相比,最大的升级是其超大的内存容量。  与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不同,RTX PRO 6000 "Blackwell "在 512 位总线接口上采用 32 GB GDDR7 显存,在相同的 512 位总线上采用 96 GB GDDR7(ECC)显存。 显卡的配置速度为 28 Gbps,总带宽高达 1.8 TB/s。 至于 TBP,NVIDIA RTX PRO 6000 的额定功率为 600W,这是单个 12V-2x6 16 针电源接口允许的最大功率。 为这样一款巨型显卡散热需要大量的工作,NVIDIA的散热工程团队重新利用了双风扇和双插槽散热器来满足这款显卡的需求。 但这只是标准版的冷却系统。 其他两个型号将满足不同的需求。 RTX PRO 6000 "Blackwell "Max-Q将采用鼓风机式设计,针对工作站领域,采用双插槽和鼓风式风扇设计。 另一个变体专为服务器环境设计,将使用被动冷却解决方案。 Max-Q 变体的 TDP 为 300W。  在价格方面,预计这款工作站巨无霸的价格将在 10-1.5 万美元左右,甚至更高。 加拿大零售商[Direct Dial](https://www.directdial.com/ca/item/nvidia-ent-pro-viz-rtx-pro-6000-blackwell-workstation-edition-retail/900-5g144-2500-000?srsltid=AfmBOoo6CSHEZ6AQrk3NjIFXmrDhNmfJbDvYNplJvh6vTEDURAwC0_cZ)目前列出的价格为 11933 加元,约合 8300 美元。 这比 RTX 5090 的建议零售价高出四倍多,尽管实际上 RTX 5090 的价格约为 3000 美元,但这仍然让 RTX PRO 6000 "Blackwell "的价格高出两倍多 。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72.htm)
在联邦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必须恢复其"非法"解雇的员工的工作后,美国政府的网络安全机构正在争分夺秒地联系130多名前员工。美国地区法官詹姆斯-布雷达(James Bredar)[上周命令](https://www.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25591290-court-reverses-federal-firings-march-13-2025/)特朗普政府恢复美国多个政府机构解雇员工的工作,其中包括负责监管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的国土安全部。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2/0919/7a54a855516bcf0.webp) 该裁决主要针对联邦试用期员工,包括过去三年内被雇佣或晋升的员工。 CISA 在二月份解雇了130名试用期员工,这是特朗普政府广泛推动削减联邦劳动力的一部分。 根据 CISA 网站上显示的一条信息,CISA 目前正在寻求与这些已被解雇的员工取得联系。 该信息显示,该机构并不掌握所有被解雇的前员工的联系方式,或者说并不了解所有受到裁员影响的员工。 信息中写道:"CISA 正在尽一切努力单独联系所有受影响的个人,"并补充说,被解雇的员工如果认为自己属于法院命令的范围,"请联系我们"。 根据网站通知,CISA 要求受影响的前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一份"受密码保护的附件,该附件应提供您的全名、受雇日期(包括离职日期)以及出生日期或社会保险号等一个其他身份识别因素"。 据报道,该网络机构还要求将密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同一邮箱。 CISA 发言人 Jared Auchey 拒绝对此消息发表评论,但CISA已经确认,重新雇用的员工将立即被安排休行政假,并享受全薪和福利。 CISA在 2 月底和 3 月初遭到进一步裁员。 此次裁员影响到约一百人,其中包括在 CISA 红队工作的人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68.htm)
Pebble 卷土重来,其坚信 30 天的电池续航时间将撼动由Apple Watch 主导的智能手表市场。该公司正通过Core 2 Duo 和Core Time 2 卷土重来。 在原 Pebble 创始人 Eric Migicovsky 的领导下,这些产品为 Apple Watch 引领的智能手表市场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Core 2 Duo 售价 149 美元,是经典 Pebble 2 的升级版,具有黑白电子纸显示屏、30 天电池续航时间和聚碳酸酯框架等现代功能。 电池续航时间的延长是有代价的,因为电子纸屏幕刷新速度较慢,缺乏传统 OLED 智能手表显示屏的鲜艳色彩和高刷新率。 相比之下,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电池续航时间仅为 18 小时,但却拥有更明亮、更多彩的显示屏和广泛的健康追踪功能,包括全新的睡眠呼吸检测器。 Apple Watch Series 10 还与iPhone、Apple Pay、Siri 和快速充电进行了深度整合。 Apple Watch SE 的起价为 249 美元,是 Pebble 型号在价格上更直接的竞争对手,它以更低的成本提供 Apple Watch 的核心功能。  Pebble 推出的两款新智能手表。 图片来源:Pebble Core Time 2 的售价为 225 美元,配备了鲜艳的 64 色电子纸触摸屏、金属结构以及类似苹果复杂功能的高级交互功能。 它号称电池续航时间长达 30 天,但缺乏常亮显示屏和先进的传感器,如心电图或血氧监测。 两款 Pebble 手表都与苹果公司精良的集成和专有软件形成鲜明对比。 Pebble 的开源 PebbleOS 支持侧载应用程序和社区修改,吸引了追求定制化的技术爱好者。 Pebble 设备无法与苹果的无缝生态系统集成相媲美,尤其是在 iOS 功能方面,例如 Apple Pay 和 Fitness+ 跟踪。 但是,对于重视电池续航时间、复古风格的电子纸显示屏和开源灵活性的用户来说,Pebble 的最新产品为 Apple Watch 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替代选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66.htm)
 由育碧开发的《刺客信条:影》将在日本战国背景下给玩家带来别样的动作冒险故事。化身忍者刺客奈绪江与传奇武士弥助,掌握他们相辅相成的游戏风格,体验二人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扮演奈绪江,使用潜行技术避免敌人发现,以敏捷的身手击败敌人。扮演弥助,以非凡的精准与力量打倒敌人。 随着游戏将于本周四正式发售, 媒体评分聚合网站 Metacritic 也整合了各家媒体的评分。截止发稿前,本作的平均分为82分(满分100) 。汇总如下:  IGN 给本作打出了8分的成绩。评测人指出, 双主角的故事塑造得相当出色,令人难忘,尽管他们所推动的剧情整体上依然遵循着较为传统的故事线。两人各自独特的战斗风格能够互相弥补对方的短板,但游戏的平衡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比武士强大的战斗力,玩家更常依赖忍者的潜行与探索能力。对于那些从未对《刺客信条》系列感兴趣的玩家来说,这部作品可能不会让他们彻底改观。但对于那些已经在 Animus 中投入大量时间的老玩家而言,本作所带来的革新绝对值得体验,不容错过。 整体来说,《刺客信条:幻影》在保留系列核心特色的同时进行了微调和改进,而不是彻底推翻重建。战斗变得更加激进且更强调精准格挡和技能管理。此外,全新的地图设计减少了对图标收集和清单式任务的依赖,让玩家可以更沉浸式地探索战国时期的壮丽景色。 GameSpot 同样给游戏打出了8分。 评测者认为,《刺客信条:幻影》的不少问题其实都源于弥助这个角色的加入。倒不是说他塑造得不好,或者不适合这个世界观,而是为了让他的武士设定成立,许多原本属于《刺客信条》的核心要素被削弱了。相比之下,奈绪江的忍者玩法则更加贴合系列风格,她的战斗方式完美融入了游戏节奏——追踪神秘目标、巧妙规划潜入路线、一击制敌、悄然隐退,一切都行云流水。 以评测者的看法,奈绪江和弥助的故事本可以更加紧密,特别是在赋予他们一个共同目标,以推动剧情和角色成长方面做得更好。不过,至少在玩法上,奈绪江的体验堪称系列自转向动作RPG以来最精彩的一次,游戏的可玩性绝对让人上头。 给出9分的 IGN 巴西、TheSixthAxis 以及 MeuPlayStation 等媒体认为, 本作采用双主角设定,不仅战斗系统流畅利落,配乐震撼人心,视觉表现更是美轮美奂。以这些媒体的看法,本作真的王者归来,也是象征着这一经典游戏系列进入全新的阶段。2025年,该系列将迎来18周年,正式步入“成年期”。《刺客信条:影》比过去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就像2017年的《刺客信条:起源》曾为系列开创新方向一样,这部新作也有望成为《刺客信条》迈向新时代的关键一步。这个系列始终在不断进化,持续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玩家的期待和需求。 同时,给出7分的 Creative Bloq 、Gamepressure 以及 PC Games 等媒体指出, 《刺客信条:影》是一款充满反差的游戏。一方面,它提供了稳固的潜行机制和优秀的战斗系统,但另一方面,剧情比较乏味,探索部分也显得有些套路化。如果你本身就是系列粉丝,应该还是能从中找到乐趣,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对这个系列没太大兴趣,那么光靠战斗和潜行可能还不足以让你改观。 给出满分的 GamingTrend 强调, 《刺客信条:影》不仅承袭了起源开启的新世代风格,还巧妙融合了系列过往作品的精华。游戏画面表现力惊人,角色塑造鲜明,剧情大胆且富有深意,同时玩法经过精心打磨,使整体体验更加顺畅且富有深度。这部作品无疑为整个系列设立了新的高度,而这个标准确实相当之高。 截止发稿给出最低分也是65分的《纽约时报》指出,游戏平淡无奇,剧情是最大短板。弥助是个充满谜团的角色。他比身边所有人都高出一大截,完全不是你印象中《刺客信条》里擅长隐匿潜行的角色。相反,他的存在感极强,而这恰恰是设计的重点。无论走到哪里,路人都会惊讶得倒吸一口气,甚至下意识地后退。当他冲进敌方城堡时,能一肩撞飞士兵,甚至直接破开封锁的木门。然而,与他威猛的外表形成对比的是,他的态度始终冷静平和,脸上总挂着微笑,尽力避免冲突。他的愤怒只有在游戏后期的特定时刻才会爆发,随后又迅速收敛。  也正因如此,想要真正看透弥助并不容易——他是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对同伴直江的感情又如何?这些都难以捉摸。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彼此熟悉的搭档,合作默契但缺乏真正的亲密感,更像是并肩作战的同事,而非深交的朋友。 诚然,游戏场景呈现了日本封建之美。只是当真正与游戏角色互动时,失望感会油然而生。角色表现呆板,动机不明,让原本就显得笨重的剧情更加乏味。虽然游戏的基本设定很直观,但靠暗杀一路向上爬,往往并不会带来太多剧情上的满足感。大部分任务都围绕着卷入领主之间的纷争,而玩家很难确定,自己扶持的新领主究竟会不会比之前的更好。而游戏本身似乎也从未对此提出过任何探讨。
 由育碧开发的《刺客信条:影》将在日本战国背景下给玩家带来别样的动作冒险故事。化身忍者刺客奈绪江与传奇武士弥助,掌握他们相辅相成的游戏风格,体验二人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扮演奈绪江,使用潜行技术避免敌人发现,以敏捷的身手击败敌人。扮演弥助,以非凡的精准与力量打倒敌人。 随着游戏将于本周四正式发售, 媒体评分聚合网站 Metacritic 也整合了各家媒体的评分。截止发稿前,本作的平均分为82分(满分100) 。汇总如下:  IGN 给本作打出了8分的成绩。评测人指出, 双主角的故事塑造得相当出色,令人难忘,尽管他们所推动的剧情整体上依然遵循着较为传统的故事线。两人各自独特的战斗风格能够互相弥补对方的短板,但游戏的平衡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比武士强大的战斗力,玩家更常依赖忍者的潜行与探索能力。对于那些从未对《刺客信条》系列感兴趣的玩家来说,这部作品可能不会让他们彻底改观。但对于那些已经在 Animus 中投入大量时间的老玩家而言,本作所带来的革新绝对值得体验,不容错过。  整体来说,《刺客信条:幻影》在保留系列核心特色的同时进行了微调和改进,而不是彻底推翻重建。战斗变得更加激进且更强调精准格挡和技能管理。此外,全新的地图设计减少了对图标收集和清单式任务的依赖,让玩家可以更沉浸式地探索战国时期的壮丽景色。 GameSpot 同样给游戏打出了8分。评测者认为,《刺客信条:幻影》的不少问题其实都源于弥助这个角色的加入。倒不是说他塑造得不好,或者不适合这个世界观,而是为了让他的武士设定成立,许多原本属于《刺客信条》的核心要素被削弱了。相比之下,奈绪江的忍者玩法则更加贴合系列风格,她的战斗方式完美融入了游戏节奏——追踪神秘目标、巧妙规划潜入路线、一击制敌、悄然隐退,一切都行云流水。  以评测者的看法,奈绪江和弥助的故事本可以更加紧密,特别是在赋予他们一个共同目标,以推动剧情和角色成长方面做得更好。不过,至少在玩法上,奈绪江的体验堪称系列自转向动作RPG以来最精彩的一次,游戏的可玩性绝对让人上头。  给出9分的 IGN 巴西、TheSixthAxis 以及 MeuPlayStation 等媒体认为, 本作采用双主角设定,不仅战斗系统流畅利落,配乐震撼人心,视觉表现更是美轮美奂。以这些媒体的看法,本作真的王者归来,也是象征着这一经典游戏系列进入全新的阶段。2025年,该系列将迎来18周年,正式步入“成年期”。《刺客信条:影》比过去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就像2017年的《刺客信条:起源》曾为系列开创新方向一样,这部新作也有望成为《刺客信条》迈向新时代的关键一步。这个系列始终在不断进化,持续调整,以更好地满足玩家的期待和需求。  同时,给出7分的 Creative Bloq 、Gamepressure 以及 PC Games 等媒体指出, 《刺客信条:影》是一款充满反差的游戏。一方面,本作提供了稳固的潜行机制和优秀的战斗系统。但另一方面,剧情比较乏味,探索部分也显得有些套路化。如果玩家本身就是系列粉丝,应该还是能从中找到乐趣,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对这个系列没太大兴趣,那么光靠战斗和潜行可能还不足以让你改观。  给出满分的 GamingTrend 强调, 《刺客信条:影》不仅承袭了起源开启的新世代风格,还巧妙融合了系列过往作品的精华。游戏画面表现力惊人,角色塑造鲜明,剧情大胆且富有深意,同时玩法经过精心打磨,使整体体验更加顺畅且富有深度。这部作品无疑为整个系列设立了新的高度,而这个标准确实相当之高。 截止发稿给出最低分也是65分的《纽约时报》指出,游戏平淡无奇,剧情是最大短板。弥助是个充满谜团的角色。他比身边所有人都高出一大截,完全不是你印象中《刺客信条》里擅长隐匿潜行的角色。相反,他的存在感极强,而这恰恰是设计的重点。无论走到哪里,路人都会惊讶得倒吸一口气,甚至下意识地后退。当他冲进敌方城堡时,能一肩撞飞士兵,甚至直接破开封锁的木门。然而,与他威猛的外表形成对比的是,他的态度始终冷静平和,脸上总挂着微笑,尽力避免冲突。他的愤怒只有在游戏后期的特定时刻才会爆发,随后又迅速收敛。  诚然,游戏场景呈现了日本封建之美。只是当真正与游戏角色互动时,失望感会油然而生。角色表现呆板,动机不明,让原本就显得笨重的剧情更加乏味。虽然游戏的基本设定很直观,但靠暗杀一路向上爬,往往并不会带来太多剧情上的满足感。大部分任务都围绕着卷入领主之间的纷争,而玩家很难确定,自己扶持的新领主究竟会不会比之前的更好。而游戏本身似乎也从未对此提出过任何探讨。
彭博社报道,[据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甲骨文公司](https://www.bloomberg.com/quote/ORCL:US)正在权衡一项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的提案,该提案将要求甲骨文公司提供安全保证,并在一家新的美国实体中持有少量股份,同时有可能将该应用具有影响力的算法留在中国方面。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513/73b1ca4bd756ede.webp) 上周,特朗普政府内部流传出一份提案,甲骨文将与美国买家合作,为用户数据安全提供担保。 他们说,这将包括保证更新后的美国版 TikTok 不会包含中国政府可以利用的后门。 根据美国法律,TikTok 的中国所有者字节跳动有限公司(ByteDance Ltd.)必须以保护国家安全为名进行资产剥离,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达成协议以避免 TikTok 被禁用,该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发布了一项命令,将禁令执行时间推迟到 4 月 5 日,以便为达成协议争取时间。 甲骨文公司已经与 TikTok 合作保护美国用户数据的安全,这是名为"德克萨斯项目"(Project Texas)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 上述人士表示,该提议仍是初步的,细节可能会有变化。 任何交易不仅需要获得特朗普的批准,还需要获得 TikTok 母公司和中国政府的批准。 让字节跳动保留算法将更容易赢得该公司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但却有可能无法遵守乔-拜登总统去年签署的法律。 这也将使美国对中国可能获取敏感数据或利用该应用进行宣传的担忧悬而未决--ByteDance 和中国政府官员此前都拒绝了这一说法。 一位熟悉此事的人士说,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甲骨文可能会提供安全支持并持有少量股份。 该人士说,只要TikTok的算法仍然完全由中国控制,北京当局很可能会接受甲骨文参与的交易。 甲骨文和白宫的发言人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TiKTok拒绝置评,ByteDance的代表也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62.htm)
虽然 AirPods 的助听器和听力测试功能已于 12 月获得加拿大卫生部的联邦批准,但这些功能尚未在加拿大上市。 根据 [CTV News](https://www.ctvnews.ca/toronto/consumer-alert/article/i-think-its-sinful-to-hold-it-back-consumers-frustrated-apple-hearing-aid-feature-not-available-in-canada/) 和 [Toronto Star](https://www.thestar.com/life/health-wellness/apple-s-airpods-hearing-aid-feature-is-available-in-106-countries-but-not-canada-here/article_76c5641a-0346-11f0-a88b-9fa7e7f24a0b.html) 本月的报道,由于各省的法规不同,这些功能尚未在加拿大推出。例如,在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助听器需要医生或听力学家的处方。  好消息是,苹果公司最近告诉多伦多星报,它正在与加拿大各省合作,争取获准在柜台发布 AirPods 助听器和听力测试功能。 苹果公司告诉该报,它希望尽快推出这些功能,但没有提供时间表。 通过临床级助听器功能,AirPods Pro 2 可以放大周围的声音。 据苹果公司称,该功能适用于有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的成年人。 使用该功能无需支付额外费用。 同时,五分钟的听力测试可以通过测量成年人听到不同频率声音的能力来确定他们是否患有听力损失。 之后,结果将显示听力损失分类和建议的下一步措施。 这两项功能于 10 月底首次在美国和[部分其他国家](https://www.apple.com/airpods-pro/feature-availability/)推出,并将继续在更多国家推出。 第三个 AirPods 听力健康功能--听力保护--已在加拿大推出。这三个功能都需要 AirPods Pro 2。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60.htm)
AMD AI PC创新峰会今天在京举办。峰会现场,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分享了联想全栈AI战略布局的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刘军在演讲中预告,**一年一度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将于5月份举办,届时想见未见的“TA们”将正式与公众见面。**  刘军表示,AI产业史诗级的跃进正深刻改变社会、行业、企业和每一个人。联想将在5月份发布想见未见的“TA们”,期待在混合式AI的大潮中与AMD等生态伙伴继续携手,加速产业变革,开启AI普惠新时代。 据了解,联想全栈AI的战略布局,包括AI终端、AI基础设施和AI解决方案与服务三大板块。 其中,AI终端板块的策略是“一体多端”。“一体”指的是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多端”则是内嵌了天禧的AI PC、AI手机、AI平板和AI原生设备。 去年5月20日,联想率先上市全球首台AI PC,第三次引领PC产业代际升级。今年春节过后,联想发布了集成DeepSeek大模型的AI工作站,并在全球首发端侧部署70亿参数DeepSeek大模型的AI PC。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58.htm)
 作者:说书人Jerry 2015年,已经连续开发了两作《刺客信条》DLC的育碧魁北克工作室,终于推出了他们的第一作系列正传游戏——《刺客信条:枭雄》。当年游戏的一大亮点,是可以一键切换角色的「双主角系统」,玩家们自由选择雅各布和伊薇,利用他们各自擅长的能力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大杀四方。怎奈前作《刺客信条:大革命》口碑大暴死,《枭雄》也没能挽救这个系列口碑下降的颓势。 不过在我们今天看来,《刺客信条:枭雄》的双主角创新在后续作品中却逐渐成为了系列的一个“标配”。《刺客信条:起源》的主角虽然是巴耶克,但是他的爱侣艾雅同样拥有着极多的戏份;而在《刺客信条:奥德赛》中,虽然卡珊德拉是官方“钦定”的正史主角,但玩家们依然可以选择阿利克西欧斯来进行游戏;而到了《刺客信条:英灵殿》,男女主角的选择则更像是一种外观的定制,双主角所带来的玩法反而荡然无存了。  时间兜兜转转,如今《刺客信条:影》的开发再一次交给了育碧魁北克工作室,他们也再次选择以「双主角」作为新作的重要玩法。本作早在宣发阶段,就因为画面中的历史问题以及黑人武士「弥助」的角色身份被推上风口浪尖,选择延后发售并进一步打磨。  眼下游戏即将正式发布,机核也提前得到了测试资格。 在实际游玩了40个小时之后,对于《刺客信条:影》为什么要坚持使用双主角系统,我似乎也找到了一些答案。那么忍者与武士的华丽连段,究竟能不能摆脱系列本身的桎梏呢?相信大家看完本次的测评,也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 忍者与武士,为经典玩法带来双倍体验 毫无疑问,选择「忍者」+「武士」双线并行的玩法本身,对于《刺客信条:影》来说是无比正确的决定。对于系列第一次着眼的古代日本来说,这就是他们最具魅力的两个文化符号。而对于《刺客信条》系列本身而言,日本战国时代背景下的这两种特殊身份,也能够和自身玩法组合出精彩的化学反应。 忍者奈绪江在探索与战斗体验上,更接近于“老派”的《刺客信条》主角。玩法也以鼓励潜行和暗杀为核心。  本作将“神话三部曲”时期建立的“血条系统”,与系列传统的刺客暗杀体验进一步融合。敌人的血量,在接战场景下会显示为精确的刻度;而在暗杀场景下会显示为不同数量的血量条。暗杀会直接清空敌人的数个血量条,带来极大的收益。奈绪江在刺客技能得到升级的情况下,九成的敌人都是可以做到一击暗杀的。  而新作中增加的潜入机制和跑酷动作,也在奈绪江身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当她长时间跑动的时候,会看到奈绪江用小碎步走过瓦片覆盖的屋檐,会从耳中听到忍者那异于常人的呼吸法;当她从高台落下,会采用非常具有忍者风格的侧空翻,用手掌接触地面来降低声音…这些独特的动作都为本作的跑酷代入感加分不少。而如同钩索、草标、遁术等忍者独特的潜行手段,也给本作带来了非常新奇的体验。 而在武士弥助身上,则呈现出了比“神话三部曲”中更为流畅的战斗爽快感。  《刺客信条:影》的战斗体验可以说是我心目中系列最佳的。游戏中将敌人的行为分为「普通攻击」,「重击」和「连击」分别由不同的颜色表示。这终于让《刺客信条》的战斗和敌人之间多了些交互感。 游戏的双主角各自具有独特的武器和对应的技能树。当玩到中期,所有的武器都有各自擅长的战斗环境。比如奈绪江的锁镰最擅长一对多的战斗场景;短刀则更擅长出其不意的架势攻击。但整体上,忍者因为其收招慢、伤害低的特点,在战斗体验上还是不如武士来的爽快。 弥助的招式大开大合,在观察敌人动作,做出精确反应的反馈上手感奇佳。将金棒、长武士刀、薙刀三类近战武器,与弓以及铁炮配合使用,完全能够让我做出在《刺客信条》不常能发挥出的“一骑当千”战力。 当双主角的自由切换,结合上本作中强调的天气系统、光影系统,确实能够冲淡系列一惯为人所诟病的「体验重复」问题。一方面这些新加入的机制为玩家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环境,另一方面还给玩家们在这个的环境里准备了数量足够多,效果足够丰富的玩具。当我玩腻了“从黑夜中行过,无一人察觉”的潜行玩法,总会切换成武士弥助,试试在城中大杀四方的可能性。或者干脆就洗个点,看看同一个角色还能有怎样的玩法。 # 苦大仇深的系列传统 本作是《刺客信条》系列聚焦于东方时空的第一部正传作品,我其实对于《刺客信条:影》的主线故事很是担忧,而在目前的体验中,育碧魁北克似乎有意的呈现出了一种在「战国历史」中混入一小撮「混沌武士」的乱炖质感。居然讲了一个颇具东方色彩的主流故事。 前期绝大多数的主线情节都是由奈绪江独立完成的。 就如同刺客信条系列的经典主角一样,奈绪江也在开局的短短几个小时里经历了家破人亡的重大转折。在懵懵懂懂之中,接过刺客的使命,走上一条复仇之路。不知道这是否是对于市场的一种反应,但我在开局的近10个小时里,都没有遇到直接让我操作武士弥助的场景。目前《刺客信条:影》的双主角叙事中,奈绪江的视角似乎更具有主导地位。而在这段故事中,游戏隐隐地表达出了让奈绪江最终放下杀心的主题。这确实是一个在日本的同类作品中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方向。  当一个失去了一切,以复仇为生的忍者;遭遇了一名为他人挥剑,行守护之义的武士,二者碰撞出来的故事,就本该是精彩纷呈的。 # 全国游历的异邦人视角 然而,这个武士的角色一定要由「弥助」来完成吗? 相信很多玩家看到这里都会与我有着同样的疑问。在大地图的探索过程中,我无数次的感受到了一种邀请。邀请玩家们在一个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来到日本游历一番。从对于神社祭拜的行为规范,到对于茶道、书法、武士道精神的普及……游戏在任务设计上,不遗余力地将这些文化呈现在了故事之中。甚至还在大地图中加入了「九字真言」和「武型演练」两个在我看来有些奇怪的挑战玩法,作为对于武士道和忍者文化的致敬。 但似乎就连开发者们也不确定,这些内容是否对于全体玩家来说都足够具有吸引力。 这时候,对很多对日本文化一知半解或是全无兴趣的人而言,弥助就以一个同样身为「异邦人」的视角,成为了一个连通二者的桥梁。  作为一名身处于东方文化之内的玩家,我其实认为这样的担忧全无必要。大量的案例早已证明了,在一个独立的东方视角下,依然可以做出让全世界玩家享受其中的精品游戏。 弥助这个角色的设计,时常让我怀疑,我在《刺客信条》的世界里完成的那些挑战:诸如收集古寺的卷轴、收集家族纹章、为动物画像......这些玩法在本质上是否和那些今时今日来到日本的观光客们,打卡古建筑、在神社间祈福、为珍稀物种拍照的流程别无二致。所以,当这样一个角色,和那些真实历史中那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们产生联系,甚至是情感纠葛的时候,难免会激起部分玩家的不满。  无论开发者们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我都依然相信,把这样跨国旅行一般的体验,放到电子游戏中依然是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 前提是它能拥有一个适度的体量。 # “这日本,难道不应该是个小国吗?” 当我骑着高头大马,奔走于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城之间时,很难不发出这样的抱怨。  即便放到今天,育碧对于那些古建名寺,天守城楼的细致还原依然令我感到惊叹。在全新的天气系统的加持下,我时常能够看到远处的村落,消失于白雪皑皑之中;看到远处的山丘,化为一片姹紫嫣红。 但当我不知多少次,从一片片草丛、树林、白雪中钻回到大路上时。这样的美景也逐渐没有什么说服力了。游戏的快速旅行和指向功能其实都十分完善,但我依然觉得自己在游戏中的周折反复有点过多了。  其实,近些年对于《刺客信条》体量的讨论早已经是老生常谈。甚至喜爱这个系列的玩家,多半早就已经适应了:游戏渡过早期,忽然出现无数个暗杀目标,每个暗杀目标还稳定拥有三个前置条件的叙事节奏。但是当我打开任务菜单,看到正中央十三个暗杀目标,以及围绕着它的,数个区块的支线任务的时候,难免还是有点PTSD。  多样化的玩法,和系列一贯的量大管饱,就像是会互相抵消的两种力量,哪一边先显露疲态,会很大地影响玩家们对于游戏的满足感。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刺客信条:影》的双主角系统,对于这个系列来说不失为一步好棋。 # 游戏中的历史元素,是否只能成为一种游乐项目? 当我们提起《刺客信条》这个系列,总是会说起一句老话:让历史,成为你的游乐场。 在整个试玩体验中,我十分愿意将《刺客信条:影》称之为是系列中玩法最为丰富的一座游乐场。这个庞大的嘉年华中不仅设施完善、项目丰富、极具异域特色,还划分成了「忍者」和「武士」两个主题园区。无论你是追求刺激还是拍照留念,我相信这都是一份值回票价的体验。  但处在2025年的这个档口,我难免还是会对这个有着近20年历史的系列,有着一些更高的期待:当我们将历史放置于游戏之中,它是否只能拥有这样的表现力呢?历史的代入感,能不能突破游乐园式的体验? 我想,这是一个育碧本身也急于回答的问题。 
海底电缆承载着全球 95% 的互联网流量,因此最近针对它们的破坏活动越来越多,令人担忧。 北约和欧盟一直在探索探测这些电缆附近的船只或潜水员的方法,一些公司正在将声学传感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自 2022 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针对海底电缆的可疑袭击事件有所增加,其中包括在波罗的海发生的几起事件。 联合国非常重视这些破坏行为, 并在 12 月成立了一个保护海底电缆的国际组织。 德国开发商和制造商 AP Sensing 创造了分布式光纤传感 (DFOS) 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海底电缆即将受到攻击时向官员发出警报。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光脉冲沿着光纤股传播时,有时会沿着该线路反弹回来微小的反射。 这些反射受到声波振动以及温度和光缆本身物理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埋在地下的部分电缆的温度变化可能会显示出电缆已被拆除。 "穿过光纤的声波能量基本上会干扰我们的信号。 我们可以测量这种干扰,"AP Sensing 全球销售经理 Daniel Gerwig 说。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确定经过海底电缆上方的船只的大致尺寸、位置,有时还能确定其行驶方向。 它还能探测到潜水员是否触及电缆、附近是否有锚掉落以及发生损坏时的位置。 该公司表示,如果有闲置的光纤,或者已点亮的光纤有足够的空闲通道,就可以将监控功能添加到现有的光缆中。 该系统有其局限性。 它只能探测到几百米范围内的振动,而不是几公里范围内的振动,而且大约每隔 100 公里(62 英里)就需要安装一个监听站(询问器)。 AP Sensing公司表示,目前该技术已部署在北海,不久将开始测试安装在波罗的海海底某处的监测电缆。 今年八月,北约警告俄罗斯可能会以海底电缆和全球定位系统为目标,破坏重要的通信和导航系统。 该组织随后成立了HEIST(确保电信信息安全的混合空间-海底架构),旨在制定保护全球互联网流量的战略,并在全球海底电缆网络(长约 120 万公里)遭到破坏时创建替代路径。 据估计,海底光缆每天为10万亿美元的金融交易提供便利,并传输加密的国防通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54.htm)
人们说模仿是最真诚的致敬,Google似乎也同意这一点。周二,该公司为其基于人工智能的Gemini聊天机器人添加了一项功能,该公司将其称为 Canvas。Canvas 的概念类似于 OpenAI 为ChatGPT和Anthropic 的 Artifacts开发的同名工具 Canvas ,它为 Gemini 用户提供了一个互动空间,他们可以在其中创建、改进和分享写作和编码项目。 Gemini 产品总监 Dave Citron 在博客文章中写道:“Canvas 旨在与 Gemini 无缝协作。凭借这些新功能,Gemini 将成为更有效的协作者,帮助您将想法变成现实。” Gemini Canvas、ChatGPT Canvas 和 Artifacts 等工作区是人工智能公司将其聊天机器人平台转变为成熟生产力套件的最新尝试。专用工作区可以提供比单纯基于文本的界面更高的精度,并提供实时预览代码的方法。  使用 Gemini 的新 Canvas 工具进行编码。图片来源:Google Gemini Canvas 可通过网页版和移动版 Gemini 应用的提示栏启动,用户可使用 Gemini 起草长篇信息,然后进行编辑和微调。使用 Canvas,用户可通过专用工具更新草稿的特定部分,并调整语气、长度和格式。 Citron 在博文中解释道:“例如,突出显示一个段落,并要求 Gemini 使其更简洁、更专业或更非正式。如果你想与其他人合作制作你刚刚制作的内容,只需单击一下即可将其导出到 Google Docs。” 如前所述,Canvas 还包含以编程为中心的功能,其中包括一项功能,可让用户生成和预览 HTML、React 代码和其他 Web 应用原型。用户可以要求 Gemini 对预览进行更改,然后 Canvas 会反复刷新预览。 Citron 写道:“例如,假设您想为自己的网站创建电子邮件订阅表单。您可以让 Gemini 生成表单的 HTML,然后预览它在您的 Web 应用中的显示和运行方式。”  新的 Gemini Canvas 可用于编写和编辑更长的文档。图片来源:Google Google周二宣布,除了 Canvas 之外,该公司还将NotebookLM的音频概览功能引入Gemini。Google的 NotebookLM 去年因音频概览而风靡一时,该功能可创建文档、网页和其他来源的逼真的播客风格音频摘要。 与 NotebookLM 中的音频概览一样,Gemini 中的音频概览也接受多种格式的文件和内容。通过提示栏上传文档将触发音频概览快捷方式,一旦生成摘要,就可以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上的 Gemini 应用程序下载或共享。 自周二起,Canvas 和 Audio Overview 均免费向全球 Gemini 用户开放。不过,Canvas 的代码预览功能目前仅在网络上提供,而 Audio Overview 摘要则仅限于英文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52.htm)
联想列出了两款专为 Legion 9000K 游戏系统设计的定制 Legion GPU。 这两款产品--RTX 5090D 和 RTX 5080--仅在中国市场销售,不面向 DIY 市场。 RTX 5090D 型号中的 "D "表示该组件符合中国要求的特定监管标准,因此联想将其独家用于中国市场的设备。 两款 GPU 都采用了散热解决方案,横跨四个扩展槽,使用三个风扇,辅以 CNC 加工的金属护罩和全背板。 虽然核心和内存时钟速度等详细参数尚未披露,但两款产品在 GPU 架构上有所不同:RTX 5090D 采用较大的 GB202 芯片,而 RTX 5080 则使用较小的 GB203 芯片。  两款显卡均采用单个 16 针电源接口,预计将在标准出厂设置下运行,尚未进行出厂超频。 但如果配置了大型散热器,超频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计算能力方面,RTX 5090D 可提供高达 2,375 TOPS,支持游戏任务和本地化人工智能处理。 这些 GPU 集成在基于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K 系列处理器的系统中。 配备 RTX 5080 和 Core Ultra 7 265K 处理器以及 32 GB 内存的系统配置起价为 22499 元人民币(约合 3,100 美元)。 相比之下,配备 RTX 5090D、Core Ultra 9 285K 处理器和 64GB 内存的配置售价为 41999 元人民币(约合 5820 美元)。 联想还表示,中端 RTX 5070 变体计划在未来发布,最终的生产单位可能与这些显卡最初的宣传渲染图略有不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44.htm)
 官方图片 3月18日,由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菱动领跑 聚势向新” 新质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西郊宾馆举行,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等近300名嘉宾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并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活动现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汤文侃、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大使冈田胜,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代表执行役、执行役社长漆间启、三菱电机株式会社FA系统事业本部本部长竹内敏惠等领导致辞。 致辞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指出,三菱电机与上海合作跨越四十余载,近年来不断深化本土化发展战略,加大在沪投资布局,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可靠过硬的产品,为上海乃至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向未来,希望三菱电机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在工业自动化、低碳经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加大投资布局力度,不断将全球的先进技术落地转化,共同为中国乃至全球客户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大使冈田胜谈到,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日中两国已达成共识,在包括节能在内的绿色经济领域推进具体合作。三菱电机的工厂自动化业务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通过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人才运用、能源与资源优化以及降低环境负荷等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期待三菱电机在中国继续大有作为,推动日中两国在绿色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官方图片  官方图片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代表执行役、执行役社长漆间启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市场有望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增长点,全面绿色转型也在加速推进,三菱电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他指出,下一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三菱电机将新设一家名为“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技(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的统括公司,构建产销研一体化的自主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服务中国市场的综合实力。漆间社长对三菱电机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他表示:“今后,三菱电机将继续扎根中国,强化本土化运营体系的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积累的丰富经验,深化与中方各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朝着下一个百年进发,通过拓展事业解决社会问题,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作出贡献,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品牌发布:深耕中国市场更进一步**  官方图片 活动开场,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旗下品牌“[菱领](https://www.MitsubishiElectric-FA.cn/LINGLING)”重磅发布。这一品牌的诞生,标志着三菱电机在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洞察,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菱领传承于三菱电机的百年制造基因,立志成为行业领跑者。” 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表示:“菱领的发展愿景,是与三菱电机一起,成为中国用户最值得信赖的FA品牌;最终双方构建出互为补充、协同高效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加适配灵活的解决方案,为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创造更为显著的价值。”  官方图片 此次发布的菱领品牌,主打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特别在响应速度上有了很大突破,多款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如LR1系列片式I/O等也将陆续推出,与三菱电机MX系列控制器等新产品,打造契合中国需求的智能制造生态圈,引领并驱动制造业的变革发展。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三菱电机自动化女子公开赛发布仪式、TSN技术大赛颁奖仪式,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构建充满活力且多元的跨界生态系统。在全场嘉宾的见证下,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与友达数位科技服务(苏州)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工业网络标准化、国产化进程。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三菱电机集团自1978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期间,三菱电机不断深化本土化战略,在工业自动化、电梯、空调、半导体等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绿色创新。 站在新的起点,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将继续拥抱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以产销研一体化的自主经营模式,赋能中国客户数智化转型与绿色低碳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本期时间轴制作:九兆_Si9N 《怪物猎人:荒野》发售了,我们在畅玩的同时,也会回想起过去用掌机联机的时光。从GB到3DS、PSV…关于掌机的回忆里,同样充满了与朋友们联机的游戏的故事。 封面元素来自艺术家:Stephen Maurice Graham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同意以320亿美元现金收购网络安全公司Wiz。不到一年前双方曾经谈判破裂,因Wiz希望保持独立性。两家公司周二在声明中表示,交易完成后,Wiz将被纳入Google云业务,此次收购有待监管部门批准,很可能在明年完成。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715/9986636f1fccd86.webp) 这将是Alphabet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Wiz去年拒绝了这家互联网搜索巨头230亿美元的报价。当时,Wiz认为自己IPO上市可以获得更高估值。监管方面的担忧也影响了这一决定。 收购Wiz将为Google云计算业务提供新的安全产品,从而追赶两个更大的竞争对手微软和亚马逊。Wiz提供适用于所有平台的云专用网络安全工具,可在组织通常复杂的云环境中识别威胁并确定其优先级。 Wiz的产品将继续在主要云平台上运行,包括来自亚马逊、微软和甲骨文的竞争性服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42.htm)
一则新的传言称,苹果公司正在努力提高其首款可折叠显示屏的能效。根据微博用户"手机晶片达人"的最新帖子,苹果的首款可折叠显示屏将电源效率的提升放在研发目标的重要位置。 为此,该公司已成功地将显示驱动器集成电路 (IC) 的工艺从 28 纳米减少到 16 纳米,这是一项重大进步,可能有助于延长电池续航。  据分析师杰夫-普(Jeff Pu)称,苹果的首款可折叠产品最近在富士康进入了新产品导入(NPI)阶段,预计将于 2026 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报道称,苹果可能会在明年年底或 2027 年初推出这款设备。 该微博用户之前的许多说法都很准确,包括iPhone 7将防水,标准的 iPhone 14 机型将继续使用 A15 Bionic 芯片(更先进的 A16 芯片为 iPhone 14 Pro 机型所独有)、 以及苹果将使用Apple Silicon 硬件构建服务器以支持Apple Intelligence。 这些预测后来得到了多个可靠来源的证实,并随后被证明是正确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