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正在悄悄地将Bing Image Creator打造成更强大的工具。在 Bing Android 应用程序中,代码字符串揭示了一个名为 Bing Video Creator 的新工具,它借助 OpenAI 的 Sora 模型,可让您将文本提示转换为短片。  微软尚未发布任何公开声明,但 Windows 最新版本已向早期测试用户发出私人邀请。如果测试进展顺利,您很快就能像请求图片一样轻松地向Bing请求视频。 微软在 Windows 最新消息发现的一份文件中描述了该功能:“在 Bing Video Creator 仍在开发期间,您可以抢先体验它。这个‘测试版’可以让您在新功能正式发布之前体验它们。” “虽然我们正在积极改善体验,但您可能会偶尔注意到功能受限 - 例如您的视频历史记录无法按预期保存。”  测试中,Windows 最新版本能够启用“Bing 视频创建器”,当您登录到可以提前访问该功能的 Microsoft 帐户时,该功能现在可在 Bing.com/create 上使用。  它也出现在“必应搜索”Android 应用上,但目前还无法在移动设备上使用。iOS 应用也同样如此,“必应视频创建器”被预告即将推出,但目前没有任何实际功能。 我制作了一个简短的视频片段来展示该功能的实际效果: 正如您在上面的视频中看到的,您需要描述您想要制作的视频,包括人物、主题、背景、风格等。一个“创建”按钮,可以将所有内容放在一起并将您的想象变成视频。 目前无法更改宽高比、分辨率或时长。宽高比为 9:16,分辨率为 480p,时长为 5 秒。 **Sora 提供更多选择,但 Bing Video Creator 是免费的** 相比之下,OpenAI 的首款视频 AI 模型 Sora 提供了 Bing Video Creator 所不具备的高级控制功能。例如,Sora AI 允许用户在两种宽高比(包括 16:9 和 1:1)、分辨率(480p、720p 和 1080p)和时长(5、10、15 和 20 秒)之间进行选择。 Bing 没有提供任何这些功能,但值得注意的是 Bing Video Creator 实际上是免费的。 微软表示,Bing Video Creator 将通过 Bing 移动应用提供,然后再扩展到桌面,并且需要一个微软帐户。 Bing Video Creator 有两种模式:“标准”和“快速创建”。虽然标准版是免费的,需要等待数小时才能观看 AI 视频,但“快速创建”是一项付费功能,但无需付费即可使用。目前,您可以用 Microsoft Rewards 积分兑换速度更快、更先进、质量更高的视频。 该公司表示:“标准创建是免费的。快速创建通常需要使用 Microsoft Rewards 积分。” 微软在 Windows 最新消息中发现的一份文件中指出:“之后,您将能够通过兑换 Microsoft Rewards 积分来制作引人入胜的视频。这是一种利用积分并通过 Bing Video Creator 将您的想法变为现实的好方法。” 虽然这可能会让一些用户感到失望,但 Windows 最新消息称,微软可能会提供“免费”积分,可用于更快地生成 AI 视频。 您最多可以随时创建三个视频,但在处理过程中不能创建超过三个视频。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90.htm)
Bluesky 周四悄然向希望在其社交网络服务上进行身份验证的用户开放了大门。在[Bluesky Safety 账户](https://bsky.app/profile/safety.bsky.app/post/3lprq24xudc22)发布的一篇帖子中,该公司宣布“知名且真实”的账户现在可以通过新的在线表格申请身份验证。 此外,各组织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可信验证者”,以获得验证他人身份的工具。Bluesky上个月开始与包括《纽约时报》、《连线》和 The Athletic 在内的少数几家组织机构测试此功能。 对于 Bluesky 的一些用户来说,蓝色验证徽章并不受欢迎,因为它会让他们想起 Twitter(现 Twitter X)上曾经上演的权力追逐。对于 Twitter 用户来说,验证最初是一种备受追捧的身份象征,后来在现任所有者埃隆·马斯克的领导下演变为一项付费订阅福利。它代表着一个双重体系,有些人被认为比其他人更重要或更引人注目。 然而,Bluesky 的验证方法依赖于蓝色徽章以外的其他系统。除了将验证外包给公司以外的其他可信验证者之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将域名设置为用户名来进行自我验证——就像 NPR 对其账户 @npr.org 所做的那样。迄今为止,已有超过 27 万个账户采用了基于域名的验证。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 Bluesky 将如何审查请求验证的申请。 该公司的在线表格列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例如账户必须处于活跃状态、内容完整(填写个人简介、个人资料照片等)且安全。此外,账户还必须代表“真实的个人、注册企业、组织或合法实体”,并链接到任何官方网站(如有)。 然而,当谈到谁或什么被认为是值得注意的时候,标准就不那么简单了。Bluesky 表示,知名账户必须在其“领域和地理区域”内具有知名度,并且公司会考虑各种知名度指标,例如“专业认可度、在知名出版物上的媒体报道、在可靠参考平台上的存在或其他公众利益证据”。 可能还有其他与特定验证类别相关的特定知名度要求,但 Bluesky 并未记录这些要求是什么。 表格中写道:“我们会考虑每个账户的整体背景和公共利益价值。请提供链接和证据,以帮助我们确保您的账户符合知名度标准。” 该公司表示,除非用户的帐户被选中进行验证,否则它不会回应用户,这意味着必须有人扫描传入的请求,以确保没有名人或其他知名人士漏网。 引入验证机制可能会对 Bluesky 的文化产生影响。目前,Bluesky 的文化与 Twitter/X 和Threads等社交网络有所不同,这些社交网络会将部分用户置于其他用户之上。如果 Bluesky 在建立更广泛的可信验证者网络(独立于 Bluesky 的组织)之后发布声明,可能会收到更好的反响。这将更直接地体现 Bluesky 不成为中心化权威的目标。 在生态系统的其他地方,Bluesky 的分叉版本 Deer.Social以一种更民主的方式处理验证——它允许任何人选择他们信任的验证者。然后,他们可以看到受信任的验证者在网络上验证过的账户。这样,每个人都可以验证他人或被他人验证,而无需中央权威。换句话说,那些不喜欢 Bluesky 验证版本的人已经有了另一种选择。 Bluesky 尚未对此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86.htm)
Anthropic 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 (Dario Amodei) 周四在旧金山举行的 Anthropic 首届开发者活动 Code with Claude 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认为,当今的人工智能模型产生幻觉(即虚构事物并将其呈现为真实事物)的频率实际上低于人类。  Amodei 在阐述一个更重要的观点时说了这些:人工智能幻觉不会限制 Anthropic 走向 AGI——具有人类水平或更高级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 “这实际上取决于你如何衡量它,但我怀疑人工智能模型产生的幻觉可能比人类少,但它们产生幻觉的方式更令人惊讶,”Amodei 说。 Anthropic 的首席执行官是业内对 AI 模型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AGI) 前景最为看好的领导者之一。Amodei 在他去年撰写的一篇广为流传的论文中表示,他相信通用人工智能 (AGI) 最早可能在 2026 年实现。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位 Anthropic 的首席执行官表示,他看到这方面的进展稳步推进,并指出“水位正在全面上涨”。 “大家都在寻找(人工智能)能做什么的硬性障碍,”阿莫迪说,“但根本找不到。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 不少人工智能领袖认为,幻觉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AGI) 的一大障碍。本周早些时候,Google DeepMind 首席执行官 Demis Hassabis 表示,目前的人工智能模型存在太多“漏洞”,会错答太多显而易见的问题。例如,本月早些时候,Anthropic 的一名代理律师被迫在法庭上道歉,原因是该公司在一份法庭文件中使用 Claude 来创建引文,而该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产生了幻觉,错误地记错了姓名和头衔。 很难验证 Amodei 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幻觉基准测试都是让 AI 模型相互竞争,而不是将模型与人类进行比较。某些技术似乎有助于降低幻觉率,例如允许 AI 模型访问网络搜索。此外,一些 AI 模型,例如 OpenAI 的GPT-4.5,在基准测试中的幻觉率明显低于早期系统。 然而,也有证据表明,在高级推理AI模型中,幻觉实际上正在恶化。OpenAI的o3和o4-mini模型的幻觉发生率比OpenAI上一代推理模型更高,而该公司并不真正了解其中的原因。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阿莫迪指出,电视广播员、政客以及各行各业的人类都会犯错。阿莫迪表示,人工智能也会犯错,但这并不会降低其智能。然而,Anthropic 的首席执行官承认,人工智能模型将不真实的事情当成事实的自信可能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Anthropic 已经对人工智能模型欺骗人类的倾向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个问题在该公司最近发布的 Claude Opus 4 中尤为普遍。安全机构 Apollo Research 获得了该人工智能模型的早期测试权限,发现 Claude Opus 4 的早期版本表现出很强的针对人类进行阴谋和欺骗的倾向。Apollo 甚至建议 Anthropic 不应该发布该早期模型。Anthropic 表示,他们已经提出了一些缓解措施,似乎可以解决 Apollo 提出的问题。 Amodei 的评论表明,即使人工智能模型仍然会产生幻觉,Anthropic 也可能将其视为 AGI,或相当于人类水平的智能。然而,按照许多人的定义,产生幻觉的人工智能可能达不到 AGI 的水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84.htm)
之前有过一些RTX 4090/RTX 5090等高功率显卡供电接口烧毁的案例,最近,一位Reddit用户“malcanore18”分享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引发了网友热议。**“malcanore18”在其已经损坏并修复的RTX 4090上,为每根12V电源线安装了独立的保险丝。** **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任何一根电源线电流过大时,对应的保险丝会熔断,从而防止电源线过热熔化。**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666469f6-217f-4ddc-a758-c850549aa460.png) 虽然这种方法并非完美无缺,但确实为那些受烧熔问题困扰的用户提供了新的思路,不过,也有用户指出,一个保险丝的熔断可能会引发其他保险丝的连锁反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用户建议使用可重置保险丝,以降低重复出现问题的风险。 除了保险丝方案,**Reddit上还有用户展示了更为激进的改装方法,用户“jlodvo”通过直接将电源线焊接在显卡的PCB上,完全绕过了显卡的电源接口。** 这种方法彻底消除了接口烧熔的风险,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且对用户的动手能力要求极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353598e8-e9df-4d66-b9fa-97a930d881e5.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281ae519-fb76-4b74-91c2-0042bc52db76.png) 其表示:“我的RTX 4090也曾出现过烧熔的接口,经过研究发现,接口本身太小,无法承受高负载。后来我让人直接焊接了一根电缆,已经一年多没有问题了。如果需要拆卸显卡,我仍然可以在电源模块侧断开连接。”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a3c63f6f-a98c-4fe6-964f-fcfce1d45077.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bfaa6adf-6c6f-4e82-af9c-701bf34c12fe.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44e4ae64-2a4d-4486-b456-0b05d9430dee.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af821eab-e1a1-43f0-9fde-3aecabc8dfaa.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80.htm)
雷峰网讯 5月21日,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在北京举行。腾讯健康公布了全新AI智能体,帮助用户智能识别潜在健康风险,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同时,还通过组学平台全面上线自研AI模型仓库,为科研机构提供蛋白质、单细胞、DNA等大模型。 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介绍,腾讯从大模型创新、智能体应用、知识库建设、基础设施升级四个方面,全面加速医疗AI创新,以发展、理性的态度,围绕真实的社会需求,携手行业打造有作为的AI。  截至目前,大模型驱动的腾讯健康AI导辅诊服务已在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10000家各级医疗机构应用;腾讯觅影的医疗影像AI在全国各地超500家医疗机构普及,累计辅助医护为近1000万人次患者进行了各类医学检查;腾讯云各类“开箱即用”的医疗AI解决方案服务超过1300家机构,涵盖医院、药械企业、科研院校、医疗科技企业。  为了解决用户难以有效、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风险,无法进行长期健康管理的痛点,腾讯健康公布了以混元大模型为底座的全新AI智能体——“健康管理助手”。这个可视化的AI智能体充当了“健康哨兵”,以体检报告、检验检查报告智能解读为基础,帮助用户动态分析健康状况,发现潜在风险,进而给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通过长期的智能跟踪健康指标变化,AI健康管理助手还能成为用户生活习惯的“行动教练”,以长期健康管理获得长期健康收益。  在生命科学领域,腾讯自研的AI模型也在加速基因组学数据分析。依托腾讯生命科学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腾讯健康组学平台上线了自研AI模型仓库,为科研机构提供蛋白质、单细胞、DNA等模型,助力破解抗原、抗体结构的预测和筛选,以及细胞分类、DNA反向翻译等生命科学重要研究课题。同时,腾讯健康组学平台还集成了AI智能助手,深度融合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流开发框架及平台知识库,提供调试信息智能解析、工作流编写辅助、产品功能问答等服务,为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全流程智能辅助。 此外,腾讯云的AI能力也广泛助力医疗产业,更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解决医疗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腾讯云的AI大模型正全面升级医疗服务。以腾讯混元大模型为底座的AI智能问答服务,接入了电子发票、报告查询、体检预约等15个患者便捷服务。AI大模型还串联起了患者全周期管理,为患者入院建档、术前术后医患沟通、肿瘤患者全周期诊疗等场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腾讯云的AI大模型还为北京协和医院新上线的互联网医院小程序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一周内识别出12亿次恶意请求,一个月阻断近2400万次黄牛攻击,有效防止恶意抢占号源。腾讯搜狗输入法,也成了医生的轻量化AI应用平台,接入医院内用药助手、医学综合智能体、会诊建议服务等多种AI大模型智能应用,提升医生临床工作效率。 在深圳市第一家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装备了DeepSeek+腾讯混元“双AI大模型”的腾讯健康“AI临床助手”,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从采集病史、疾病预测、推荐诊疗方案、监控用药安全等环节,加强临床诊断风险质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罗湖医院集团的5家区属医院与46家社康中心,多元化的AI服务正正快速落地应用,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简化了患者就医流程;体检报告解读、自诊自查、拍药盒查用药知识等小工具,让患者健康管理有了更智能的工具。 在重症医学领域,由迈瑞医疗与腾讯联合研发、全球首个投入临床的重症大模型,已先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落地应用。“启元重症大模型”基于数据还原患者数字画像,再用重症思维去深度分析,输入给大模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在5秒内回溯整合患者病情、基于患者数字画像预测趋势并提供建议、1分钟生成临床思维导向下的病历文档、提供准确率高达95%的重症知识查询结果,助力临床全面提升诊疗精准度与质量。 在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域,金域医学基于腾讯云的算力平台和大模型接入能力,持续构建和迭代“域见医言”大模型,开发智能体应用“小域医”,可广泛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同时,腾讯云的医疗AI产品能力,还与“小域医”在智能问答、智慧报告、安全用药等场景中全面融合,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雷峰网文章
 Owlcat Games 打造的《战锤40K:黑暗异端》正式公开。 在这款黑暗美学风格的小队探索角色扮演游戏中,玩家将化身帝国审判庭的侍仆。主导调查进程,揭露惊天阴谋,磨炼战术指挥能力,在阴影笼罩的角落里向异端分子宣战。通过扣人心弦的叙事脉络,在道德困境中作出抉择,践行神皇的永恒意志。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玩家的任务是调查蛰伏在卡利西斯星区深处的异端毒瘤,踏足无人敢涉足的法外之地,揭开隐藏其中的腐化温床,构筑人类存续的最终防线。破解邪恶阴谋,审讯嫌疑分子,通过层层线索拼凑阴谋全貌。唯一需要自问的是:您愿以救赎之名,在堕落的道路上前行多远?     在回合制的战斗中,凭借缜密部署与无情攻势击溃对手。攻击敌方弱点,维持队员士气,在战斗中把握先机。保障每位成员的个人士气,最大程度发挥所有同伴的战斗潜能。精密设计的战斗系统带来丰富的策略维度,确保每个决策都举足轻重,每次击杀都令人血脉贲张。
 《战锤40K:机械神教2》公布首部实机演示预告片。沃坦联盟(Leagues of Votann)将会在《战锤40K:机械神教2》中登场。作为 2022 年末才登陆战锤桌游的新兴势力,这支以 AI 崇拜为核心的星际矮人军团,如今将在本作中完成其电子游戏领域的首度重磅亮相。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他们在 Hekateus IV 这个争议星球上的目的仍然未知。究竟是同为知识追寻者,还是唯利是图的雇佣军,亦或是更为危险的存在?他们的出现疑点重重,而他们的忠诚度也绝无保证。本作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登陆 Windows PC、PlayStation 5 和 Xbox Series X/S,续作将直接将你卷入机械修会与古老太空死灵族之间的星球战争中。
 有道文档FM,今天,我就带你一起深度体验这个被严重低估的AI播客神器。 众所周知,我在五一期间效率爆棚,秉持着“停班不停卷”的精神,发布了两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谷歌的NotebookLM新推出的中文播客功能,我一度认为,NotebookLM,在中文播客功能上,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存在。 然而,我那篇文章的余温尚存,另一款产品又走进了我的视线。 事情的起因,是我参加了朋友在杭州举办的《一起AI 交个朋友》活动。 我提早来到现场,在签到后,参与抽奖。 当我看到我抽中的奖品时,我懵了。 有道文档FM 30天会员卡。 有道我知道,文档我知道,FM我也知道,可是这三个词汇组合到一起的时候,让我感觉有点不太明白了。 这啥啊这是,我咋从来没听过这个产品? 不过或许是冥冥中存在着某种羁绊,我在愣了半秒钟之后,我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字面意思来看,这好像是个FM软件? 向负责发放礼品的小伙伴道了声谢后,我把含有兑换码的礼品卡收到了口袋里,之后就再也没管过它。 活动现场气氛很热烈,老师们的分享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还抽中了一款智谱的折叠无线充电器。 之后我就把口袋里的礼品卡忘到一边了。 活动结束后,我跟云舒吃了顿饭,然后又散了个步,聊人生聊理想。 回到酒店,由于那张礼品卡和我的房卡手感上太像了,导致我差点犯迷糊,把礼品卡放到房门感应区了。 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口袋里还有张 有道文档FM 的礼品卡。  打开手机应用市场,找到了 有道文档FM 的APP,下载完毕。 当点开软件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为什么它会叫“有道 文档 FM”。  这个软件的界面非常简洁,简洁到直白地把所有功能都放在了一个页面里,但却能让你顾名思义,一眼就能看懂它是做什么的。 整个页面大概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 一、功能区——它能做什么 这款播客软件,有五个功能,分别为:文本转播客、链接转播客、拍照转播客、文件转播客、录音转写。 ### 1、文本转播客 这个功能,可以把你在文本框里输入的文字转换为播客的内容,比如说你记在笔记软件里的一些灵感,你写的文章内容,甚至是你在网上冲浪时看到的一句有启发的话语,都能够粘贴到这个文本框,让它帮你转为播客。 我抱着“调戏”的心态,在文本框里输入了两个字:“你好”。本以为它会拒绝处理,或者干脆没反应,结果我点击下一步,选择音色和要输出的播客类型之后,它居然就直接开始跑起来了。  而且,生成的居然还是个4分钟的音频,内容还挺丰富。    可以看到,生成后的页面,除了你输入的原文内容之外,还有三个功能,播客字幕,总结,脑图。 值得一提的是,脑图的结构还是很清晰的,哪怕是你完全不知道上下文,通过这幅脑图,你大概也可以知道个八九不离十。 ### 2、链接转播客 输入或粘贴网页链接,AI对内容进行读取,转换为播客,支持的链接有: 公开链接(不设置阅读权限的)、微信公众号、知乎、腾讯文档、飞书文档。 我试着把我昨天发的公众号链接贴了上去,等候几分钟之后,它就帮我生成了一段音频。(就是一开始给你们听的那段)   值得一提的是,生成后的最右下角,有一个导出按钮,你可以选择导出播客文稿和音频到你手机里,或者只选择其中一个,可谓是相当贴心了。 而且——不光只有这个功能有,而是其他功能都有这两个导出选项。 ### 3、拍照转播客 学生党应该会有这样一个痛点:上课的时候,老师不给PPT,讲课节奏又快,导致根本来不及做笔记,怎么办? 那么这个功能就是专门为你预备的! 有道的强大技术力做打底,你完全可以先拍ppt,存到手机里,课后再点开有道文档FM,用这个功能,把你拍的PPT照片都给贴上去,提取文字后生成播客,一次性可以选择9张图片。 如果你的手机像素好,那我建议你直接用系统相机拍完照后,导入相册图片即可。如果你想要方便,也可以用软件自带相机拍摄,它的OCR技术确实已经相当成熟了,哪怕照片有点糊,也能精准帮你识别里面的文字。    我们可以看到,当你拍完照片后,点击“选中全部”(不建议用“自动框选”,因为那个框是不能拖动的,而且很容易识别你不需要它识别的部分),照片里的文字都很清晰地被提取出来,接着再点击“下一步”,生成播客。 这简直就是学生党的福音!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做笔记做到手酸啦! ### 4、文件转播客 如果你用过这个功能,你就会知道,我为什么会说“再次被打脸”这样的话了,因为它真的——泰裤辣! 它支持市面上常见的文档类型——pdf、doc、txt 这个方面,它和NotebookLM的中文播客基本上是对齐了。比中文播客略胜一筹的是,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它生成的播客时长是不一样的,这个待会儿我会详细说明。 选择文档后,按照你的需求,生成不同讲解深度的播客,选择你要的主播音色,角色可以是一男一女,可以是两名女性,也可以是两名男性,在这一点上,汉语国家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自定义程度高。  我选择的是“深度精讲”模式。它居然给我生成了一段长达半个小时的音频,而且全是干货,没有一点水分,完全能让你上下班通勤的时候,从你下班走出公司,一直听到你到家。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时长,我被惊到了。 ### 5、录音转写 临时被领导拉去开会,什么东西都没准备? 不要慌!这个时候,你只需要两个步骤,就能总结一份会议纪要,轻松获得领导赏识! 第一步:点开 有道文档FM app第二步:点开 录音转写功能 接着,你就可以放下手机,自信满满地跟领导对视,带给他情绪价值,在会议结束后,直接把转写后的笔记整合一下,发给领导,领导看了都夸你:“是个人才!” 虽然没有写支持手机内录,但是这怎么能难道身为小天才的我呢? 如果你想尝试先开启录音,再后台切换软件,那等你满怀期待地再次返回FM的时候,你会很失望——因为它在你切换软件的时候,就自动停止录制了。 我是这样做的: 1、把软件缩小为小窗口 2、点开视频/线上会议软件 3、打开扬声器外放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视频里的声音,居然能够被转写成文字了! 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方法要求你需要在相对安静,没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你周遭的环境声也会被录进去,导致功亏一篑。  怎么样,是不是超赞?快夸我(一脸骄傲)! 还有一个功能,是不得不提的。 一款文档FM软件,怎么能少的了大模型的加持? 看见功能区的最上方的框框了吗,点进去,输入你想要的问题,你就能够“超出三界外,不在无形中”,把你想要生成的内容直接发给D老师,它不仅能够解答你的问题,在它回复的末尾,更是可以按照回复内容,生成播客,完全不用你看文字,光是用耳朵听,知识就都进到你的脑袋里了。 例如,我让D老师给我讲讲AI的发展史:   它生成的播客内容,不仅完全遵循D老师给我的回复,而且讲的很透彻,真正地把你带到思考当中。 讲完了功能区,再讲讲音频区,也就是存放生成后的音频区域。 ## 二、音频区——它有哪些内容? 音频区有这几个内容板块: 我的(你在功能区生成后的音频)、订阅、英文跟读、考试带背、听见好书。 让我一一来为你讲解,这些板块都是干嘛的。 ### 1、订阅 订阅板块,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你的选择,为你展示不同类型的最新资讯,如果你关注国内国外的新闻大事,你可以选择订阅“全球新闻”“国内新闻”板块,它会将前一天的资讯在第二天汇总到你面前,你可以选择适合的音色,为你讲解新闻,就好像随身携带两位专业的新闻主播。 - 如果你对于经济感兴趣,你可以选择“新消费”和“商业”板块,软件会将热点财经资讯推送给你,让你轻松把握市场脉搏。 - 如果你对健康有着格外的关切,那你可以订阅“健康”和“生命科学”板块,从此在七大姑八大姨等“养生达人”面前,你也有了话语权。 - 如果你是宝爸宝妈,或者是教育行业从业者,“教育”板块绝对你是必不可少的消息来源。 - 如果你也在学习AI,想获取与AI有关的最新动态,订阅“AI趋势”板块, 能帮助你在日新月异的AI领域里,找到立足之处。 - 如果你是一名球迷,或者是运动爱好者,你也能订阅“体育”板块,了解体坛又发生了哪些事件。 或者,小孩子才做选择题,你全都要。   ### 2、英文跟读 正在学习英文的你有福了!我们都知道,有道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它自己的强劲之处,有道词典,也成为许多朋友学习英语路上的助力。 在这里,有道更是准备了虽然有限,但是内容丰富的英文音频,你能够在一段对话播完后,点击暂停,跟读学习,对于一些还不是很清楚的单词发音,你也能拖动时间条,反复回放,直到你学会为止。  ### 3、考试带背 正在考教资的你,是不是也常常面对着厚厚一叠的材料而感到无从下手? 考试带背,就是正在备考小学教师资格证朋友的必备利器。 同上面的“英语跟读”有些类似的是,它同样是通过手动暂停的方式实现的,你可以在一段内容播完后手动暂停,然后自己再背背看,是否都掌握了,有哪些遗漏的知识点,帮助你进行复盘。 在这个板块,有道准备了小学教资的通用资料,有基础知识、教师能力、文化素养等,可谓是非常友好了。  ### 4、听见好书 想要实现个人增长,却又不知道该看哪些书吗? 有道已经帮你整理好了! 《穷爸爸,富爸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睡眠革命》….这个板块里一共有8本书,都是已经转换为音频的,你可以直接点开听,也可以先看总结或者脑图,边看边听,加深理解。 当你对这些书的内容有所了解后,再去精读整本书,效率就高得多了。  在使用过程中,有道文档FM是有一些功能,让我感到很惊艳的,我来给大家讲一讲。 ## 三、亮点解析 ### 1、支持多种语言   输出语音智支持10种不同国家/地区的语种,不仅是中文,更是涵盖了大部分使用场景。 在中文语音下,支持普通话、港普、台湾腔三种口音。 在英文语音下,支持美音、英音、澳洲口音、印度口音四种,可谓是十分多元化了。 其他语种均为默认口音。 千万别小看这个功能。之所以我觉得它有亮点,就是因为它使用场景广泛。 - 比如,你正在学习英语,你就可以把一篇新闻材料丢给它,让它用英文来进行讲解,锻炼你的英语听力。 - 或者,你也可以采用跟读的方式,来强化你的口语能力。 - 再比如,你是一名播客创作者,你也能把制作好的内容发布到国外播客平台,用来吸引国外听众,而不再需要你自己会那门语言。 - 再比如… 屏幕前的你,一定比我更聪明,能挖掘出更多需求。 欢迎把你的idea发布在评论区,我们一起交流。 ### 2、一百余款主播音色   来回总是那么几种音色,听觉疲劳? 有道文档FM精心准备了100多种音色,无论是成熟风格的矜贵熟男,知性熟女,还是青春向上的青春男大,青涩学妹。。。各种声线,供你挑选。 选择困难症?不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公司的产品,对于中文音色的支持也是最多的,有43种,几乎是占了全部音色数量的一半,其次就是英文音色,有25种音色,很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听感需求。 ### 3、20种讲解模式 对于不同的信息类型,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面对一篇长文本的文档,有的人想要速读,汲取其中精华; 有的人喜欢精读,讲的越细节越好,便于理解; 有的人想要跟听小说一样,听着听着,知识就像水一般,轻柔流入大脑; 有的人则抱有批判性思维,希望在思辨中对信息进行拆解和重构。 以上需求,都能完成。我发现, 有道文档FM 设置了20种讲解模式,不管你是喜欢深度精讲,文档速读,还是睡前故事,辩论赛事,这么多风格,肯定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选择不同的讲解模式,生成的音频时长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甚至是差别很大。例如,文档速读和深度精讲,内容方面不同,音频时长也大不相同。  ### 4、超拟人的主播对话 在开头那段音频里,大家能听的出来,这款播客真的做到了极高的拟人程度,且是根据不同场景而转换的。 比如,当播客类型是访谈的时候,主播的语音会出现思考停顿,仿佛他真的需要看看稿子,或者要好好思考一样。 当播客类型是脱口秀的时候,就多了一些“即兴感”,例如一个主播正说着话,突然被搭档插话打断,一句话说太长了需要临时缓口气,好像真的在听一档脱口秀。 当播客类型是深度报道的时候,显然是需要比较正式的语气了,这个时候,细节就来了——AI主播也会模仿人类主播报道新闻时的沉重呼吸。 更令人惊奇的是,你听这手机里的虚拟主播对话,居然丝毫没有违和感。在闲聊场景下,他们的声音也是很放松的,而且还会给自己“加戏”———为了不让我们感到奇怪,它甚至会仿造播客节目结构,让体验更真实,在开头的时候提一嘴,说这是他们的第x期,在结束的时候收尾也很自然,会对你说下次再见。 真的,当我听第一段我在这个软件里生成的音频时,我被惊到了: 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好像开始变得模糊了。 ### 5、开源准备中 我在体验过程中,还了解到一件事——这个项目,有做开源的打算,并且他们团队的技术人员已经在做这件事了,我们可以好好期待一下。 ## 四、一些补充 有些朋友可能就会说了:你夸了这么多,是不是收了有道的钱了? 为了证明我没有恰饭,我也会把我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我觉得这款产品有待改进的地方跟大家说说。 首先,你看我使用体验还算不错对吧,又是100多种语音,又是各种音色任你挑选,还能生成30多分钟的音频… But,打住,让我给你破盆冷水。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兑换了他们的会员。 可以说,如果你充了会员,你使用体验会很好,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如果你不是会员的情况下,可能会感觉到处处受阻——看下面的表格就知道了。 这是从他们的会员中心截取下来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普通用户和会员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其次,他支持的文档格式虽然多,但是相比NotebookLM来说,还是有些需要继续优化的地方。 最后,上传文档的大小也有限制,最多只能传20MB左右的文档。 会员的价格倒也不算太贵,这点还是很不错的,哪怕是包年,也就一个充电宝的价格(还是充电宝的事儿)。 或许你会说,这款软件的所有功能,搭个MCP都能实现啊,而且可能还能做的更好。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如果你是一名动手能力不强的小白,光是看那些五花八门的教程,时间都够久了,更别提还要下载软件,动手实践,对于小白来说,MCP的学习成本还是很高的,这是天然的门槛。 而这款软件,完全不需要你任何学习成本,因为它所有的功能都在一个页面里,你一眼就能大概看懂,每个功能是用来干什么的,让你拿到就可以用,这才是它的亮点。 ## 结语 NotebookLM和有道文档FM,目前来说,这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但是,请注意!NotebookLM,在2023年底可就已经上线了,而 有道文档FM,是2025年3月25日,也就是一个多月前,才开始公测,向大众开放的。 讲真,一个多月的时间,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错了。 我们应该关注的,或许不是 有道文档FM 到底能不能跟 NotebookLM 过一过招,两者孰优孰劣,而是—— 国内大厂已经开始发力,并且要做一款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AI原生播客软件。 哪怕 有道文档FM 没想象中的那么好,我们也为它祝福吧,希望它能够迎头赶上,早日做到他们自称的那样—— “中国版NotebookLM”。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行文至此,突然有些恍惚。AI播客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不仅意味着你能够实现播客自由,更是从底层上,对知识系统的重构,哪怕因为技术的限制,它仍旧还是属于“信息快餐”,但是当各大厂纷纷开始发力的时候,距离传统知识的壁垒被打破,又需要多久呢? 我很好奇。 感谢你看到这里。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点赞、推荐给你的朋友。 你对AI播客和 有道文档FM 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本文由 @ Simonlin(公众号同名)原创投稿或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日前,宝马Speedtop概念车官图发布,这是一款售价可能超过400万的双门猎装轿跑。**这款车将在意大利科莫湖畔的Concorso d'Eleganza Villa d'Este古董车展上亮相。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0ad2accd-cb87-4056-ab47-bf3cfbd70990.png) Speedtop采用了双门加猎装的设计风格,延续了之前Skytop概念车的设计元素,比如车头的“双肾”进气格栅和修长的头灯。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2668d617-c511-407a-bf37-195f1db53eb9.png) 车身侧面有隐藏式门把手和多辐式轮辋,车尾则是横向线条设计,增加了视觉宽度和层次感,尾灯同样修长,与头灯相呼应,车尾上方有扰流板,下方是双边共两出的排气布局。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319d239d-fce1-46ca-b1d8-dbedbb9559a8.png) 内饰方面,Speedtop沿用了Skytop的风格,配备了经典的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多功能按键经过黑化处理,中控旋钮可能是水晶材质的,后备厢内还有定制行李箱,细节上带有“Speedtop”标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6a0f467c-83d5-4526-8119-629b0188e1f1.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bcc98335-0c18-4b83-9cd4-44b3be8f0800.png) 虽然官方还没公布动力信息,**但参考Skytop量产版,可能会搭载4.4T V8发动机,最大功率617马力,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可能只需3.3秒。**  有消息称,这款车可能会限量70辆,总的来说,Speedtop是一款集豪华、性能和独特设计于一身的高端车型。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6056e26e-d40d-421a-9a74-ea0c365d5336.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78.htm)
近日,知名国际《时代》杂志首次发布“百大慈善人物”(TIME100 Philanthropy)榜单。据发布榜名单,**来自中国企业家马云上榜,同时入选的还有沃伦·巴菲特、梅琳达·盖茨、威廉王子夫妇**等在慈善领域作出特别贡献的影响力人物。 《时代》评价马云**“支持未来的商界领袖”(Lifting up rising leaders)**,并援引马云曾说过:**相信小的伟大,要帮助年轻人,帮助小人物。在年轻人心里播下种子,他们长大后,就会改变世界。** 《时代》榜单表示,马云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企业家精神以及女性领导力项目。 在2019年新冠疫情期间,马云向**150**多个国家捐赠了数百万口罩和医疗用品,依托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的物流供应链基础设施,支持全球公共卫生事业。 而2025年是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教师计划启动的第十年,十年来支持了**1001位乡村老师**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些老师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学生。 马云则每年都和这些乡村教师们共赴**持续十年的「腊八之约」**,共同探索乡村教育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3月3日,2025阿里巴巴公益榜揭晓。在颁奖晚会现场,马云发来寄语:“公益三小时十年了,十年前,我们刚刚上市,在资本市场的喧嚣里,在阿里人一夜暴富的舆论中,静下心来,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把我们的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因为这样的思考,有了人人三小时。” 他说,“每人每年三小时,其实一点也不多,但是那么多人,坚持一年,两年,十年,那是非常可贵的一件事,所有做过公益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想,不是公益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公益;**不是我们给公益带来了什么,而是公益改变了我们。下一个十年,让我们继续人人三小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74fda6492ebe481ca1b08a5286c36990.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76.htm)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加格达奇光明机场完成了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首次空域适应性飞行。**本次飞行历时2小时4分钟,为AG600飞机熟悉大兴安岭林区山形地貌、气候特征奠定基础,此外还进行了AG600在该地区的首次灭火任务基本操作训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bbb82369-c7f3-4656-8086-ae6006719380.jpg) **据了解,4月20日,AG600在北京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标志着其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进入市场“准入证”。** 5月6日,AG600批生产首架机完成总装下线,用12天完成一系列地面调试工作,包括地面滑行、一般性检查、任务系统和高空飞行在内的生产试飞任务,对AG600飞机后续取得生产许可证(PC)具有重要意义。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54692a06-7a4f-45af-b31b-f822779ac358.png) AG600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搭载4台涡桨-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49吨,最大航程超过4500千米,翼展38.8米,巡航速度480千米/小时,救助半径864海里(1600千米)。** 可在20秒内汲水12吨,可搭载50名遇险人员,抗浪高度达2.0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72.htm)
日本出租车头部平台“GO”携手微信支付与Linktivity,为广大赴日游客带来福音——**全中文界面的“GO旅日打车”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这一创新举措,让即使不会日语的游客,也能在日本实现丝滑打车体验。 该小程序拥有诸多显著特色。**首先,无需繁琐下载App,一个小程序就能轻松搞定打车事宜**,为游客节省了手机空间和操作时间。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d632e93616c544afaec967c6c163156f.png) 其次,中文界面设计简洁明了,操作简单易懂,使用体验十分友好,大大降低了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扰。 再者,**微信支付功能让付款变得轻松便捷,无需准备现金,避免了找零等麻烦。** 而且,其适用范围广泛,东京、大阪、京都等日本各主要城市基本都能通用。 从此赴日游步入新的阶段,游客想去哪里,只需在小程序上轻轻一点,就能畅享便捷的日本出行之旅。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9d6c2c66e6c04ee99c798fa52d67fd94.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70.htm)
多家媒体报道称,**“英国国王近日订购了一辆价值12万英镑的高性能莲花(Lotus)电动汽车,进一步扩充了他令人瞩目的豪车收藏。”**这款被称为“超豪华电动SUV”的莲花Eletre,兼具顶级性能与环保理念,将被送往查尔斯国王的某处王室庄园,供国王在非公务期间使用。订购的新车将特别喷涂为王室传统的绯红色,即所谓的“王室紫红”。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e9b14aa38e5442a88654ad46d64050ab.png) 英国王室长期偏好英国汽车,对劳斯莱斯、路虎和宾利等品牌情有独钟。但近年来,这些品牌大多被海外资本收购,生产活动也多已迁出英国。 查尔斯此次购买的莲花跑车也不例外,是由中国车企在武汉生产。 据了解,莲花跑车成立于1948年,吉利控股集团于2017年将莲花跑车收购,并于2021年成立路特斯科技公司,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中国、英国、德国研发设计机构及全球资源,面向全球市场打造超高端纯电智能汽车。 查尔斯购买的莲花Eletre为一款纯电动跑车,售价约1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6万元),**纯电续航450公里左右,零百加速仅需2.9秒,极速超过260km/h,属于性能SUV。** 莲花跑车官网介绍,Eletre车型的产品定义工作由英国诺福克郡海瑟尔的团队负责,生产制造则在武汉进行。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d1d920da583d4d2aae7c6c12fb2d9f9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68.htm)
[据1818黄金眼报道](http://t.cn/A6giHQJ3),陈先生是奥迪A6L车主,买车时还花一万四买了总成延保。最近他来到买车的杭州运通和晟奥迪4S店,发现店里没人了,旁边运通系的宝马、路虎4S店同样没人,他希望把延保的钱退回来。 陈先生称,这三家4S店属于同一个老板,他这辆奥迪A6L是2023年5月在运通和晟买的,价格是344800,**提车时还花了14500买了4S店的增值服务,包括六年或12万公里核心保修及不限次数基础保养。** 最近他想到这家4S店来检修车辆,才发现4S店爆雷了。**经过核实发现,这家4S店已于2025年5月1号和一汽退网,且没有承接店。** 报道称,杭州运通和晟由北京运通博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百分之百持股,拨打两家公司的座机都没有人接听。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7493038d7c7644a88d67587ea5031df0.png) 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5月12日,北京运通博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理由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另有网友爆料称,这次杭州运通合晟经销商爆雷,涉及三个品牌,宝马、奥迪、路虎3家4s店,**有2000多名车主受到影响,而爆雷当天晚上到现场维权的车主有200多名。** 此外,之前有媒体报道过运通集团旗下多地4s店都提车困难有奥迪,捷豹,路虎多个品牌,有的门店停业已经超半年很多车子都被4s店给抵押了,导致车主付了钱提不到车。 车主表示,关于无法提车的原因,**几乎都是车子合格证被拿到银行抵押贷款了,而门店资金困难,无法及时赎回合格证,导致无法交车。** 有些车辆就在4S店内停放着,但由于没有合格证,即便拖走也上不了牌,无法交付给车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62.htm)
天眼查显示,华人运通与EV Electra合资成立江苏高合汽车有限公司,**华人运通江苏持股30.2%,EV Electra持股69.8%。认缴出资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法定代表人为Jihad Mohammad,注册资本约1.43亿美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f99a44d3b99a465fade326035057fdc2.png) 并且,高合正在向付了定金但没提车的用户退钱。对已购车用户,承诺恢复售后服务体系。高合汽车因为有黎巴嫩资本进入,也正式进入复工倒计时中。 实际上,高合的复活近期已有迹象。在4月29日,就有一位高合汽车经销商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高合盐城工厂已经复工的环境评估程序,计划恢复生产HiPhiY和HiPhiZ两款车型,工厂将会维持15万辆的年产能目标。 而在4月底,还有网友发帖称,高合已经在联系车主未提车的车主退定金。另外,**在相关帖子下,有自称高合前员工的高合正在召回老员工,岗位、薪资待遇方面是否有变化还不清楚。**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01f9d4330a9a4d93b966a645b6e79245.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b12bf2e87deb4b50976c271f6d430869.png) 据了解,高合汽车于2024年2月18突然爆雷,春节开工前一天突然宣布停工,随后就爆出裁员、停摆一系列事件。 在陷入资金困境后,高合汽车积极启动自救,除了到处找企业投资外,高合高管还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来维持售后人员运营。但在大资金入场前,这些措施并不能缓解高合的燃眉之急。 而此次入场的EV Electra是一家黎巴嫩公司,由出生在黎巴嫩的商人Jihad Mohammad于2017年创立,**并在其官网宣称是“黎巴嫩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曾计划年产1万辆。 ** 但其此前因车型难产、涉加密货币骗局及设计盗用争议备受质疑,此次注资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接盘”行为。 不过,公开信息披露的10.3亿元,仅是新公司的注册资金,想要将高合彻底盘活,需要的资金量远不止于此,预计高合方面后续会放出更多的注资信息。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e92937a656ff4fa6b00343965366dd70.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60.htm)
5月22日晚间,小米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新起点”的“小米战略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国内首款3nm旗舰SoC芯片——玄戒O1,并且新推出的旗舰机小米15SPro、小米平板7 Ultra也将全面搭载玄戒O1,足见小米对于这款芯片的看好。至此,小米也成为了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的全球第四家、国内第二家拥有自研旗舰手机SoC芯片的智能手机厂商。  令人意外的是,小米还推出了旗下首款4G手表芯片玄戒T1,实现了自研基带芯片上的突破。 小米CEO雷军在发布会上非常兴奋地表示:“玄戒O1和玄戒T1的成功推出,标志着小米具有了全栈的芯片设计能力。” 台积电N3E制程,190亿颗晶体管 作为一款旗舰级SoC,玄戒O1采用了台积电第二代3nm制程工艺N3E,这也是目前的旗舰SoC——高通骁龙8至尊版和联发科天玑9400所采用的制程工艺。  相比台积电第一代的3nm制程工艺N3,N3E修复了N3上的各种缺陷,设计指标也有所放宽,对比N5同等功耗性能提升15-20%、同等性能功耗降低30-35%,逻辑密度约1.6倍(相比原计划的N3略有降低),芯片密度约1.3倍。根据台积电披露的数据显示,N3E相比N3将带来5%左右的性能提升。  得益于台积电N3E制程的加持,玄戒O1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了190亿颗,虽然低于同样基于N3E制程的天玑9400的291亿颗晶体管,但是玄戒O1并未在SoC内集成基带(Modem),而天玑9400则是集成了5G基带的,这或许是为何玄戒O1晶体管数量比天玑9400少的关键。从芯片面积来看,玄戒O1的面积为109mm²,而_天玑9400面积约为124.1mm²。_  虽然目前美国政府一直在限制国内先进制程制造能力,不过未在“实体清单”限制之内的国产芯片设计厂商的非AI类芯片依然是可以通过台积电、三星等海外晶圆厂利用先进制程工艺进行代工的。因为该限制主要针对AI芯片,汽车芯片、消费类芯片目前并未受到限制。 根据2025年1月15日美国BIS最新公布的限制规则,使用“16/14纳米节点”或以下先进制程,或使用非平面晶体管架构生产的任何逻辑IC,并且其封装内“聚合近似晶体管计数”超过限制的管数量(如出口、再出口或国内转让年份所规定)的物品,或者如上所述,“前端制造商”或“OSAT”(外包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公司无法确认最终包装物品的“聚合近似晶体管计数”,则假定该物品为3A090.a规则下的数据中心产品,即会受到出口管制。 除非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a)最终封装IC的“聚合近似晶体管数量”低于300亿个晶体管,或 (b)最终封装的IC不包含高带宽存储器(HBM),并且最终封装的集成电路的“聚合估计晶体管数量”在2027年完成的任何出口、再出口或转移(国内)中低于350亿个晶体管;或 (c)2029年或之后完成的任何出口、再出口或转让(国内)400亿个晶体管。则这克服了ECCN 3A090.a中规定的IC的假设。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款芯片最终封装的晶体管数量超过300亿个晶体管(2029年之后放宽到400亿个晶体管),封装内含高带宽存储器(HBM)导致晶体管超过350亿个就会受限,其他则不受限。 显然,小米的玄戒O1只是一款消费类旗舰SoC芯片,并且晶体管数量也只有190亿颗,并不受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限制,当然是可以交由台积电3nm制程进行代工。 根据小米的说法,目前玄戒O1已经大批量量产。而对于台积电来说,其利用3nm制程为小米代工玄戒O1之前应该也通过内部的法务与美国BIS进行过确认的。毕竟,台积电也不想刚为一个新客户代工芯片,这个客户就被禁了。 “2+4+2+2”十核CPU架构,多核性能超越天玑9400 虽然自联发科天玑9300以来,旗舰手机SoC都开始转向了全大核架构,并且基本都是8核心。但是,玄戒O1则选择了8个大核和2个小核的“2+4+2+2”十核心四丛集架构,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希望进一步控制功耗。 具体来说,玄戒O1的CPU核心是2个3.9GHz Arm Cortex-X925超大核、4个主频3.4GHz的Cortex-A725大核、2个主频1.9GHz的Cortex-A725能效大核、2个1.8GHz Cortex-A520能效小核。  值得一提的是,联发科天玑9400虽然只配备了一个Cortex-X925超大核,但其主频也只有3.62GHz。据芯智讯了解,玄戒O1的两个Cortex-X925超大核之所以能实现3.9GHz的主频,主要得益于对CPU内部链路的持续优化,包括自研了边缘供电技术、自研了480个标准单元、自研了高速寄存器等。 根据小米公布的数据显示,玄戒O1在GeekBench测试中,单核性能达到3008分,多核性能则达到了9509分。  作为对比,在Geekbench 6.2的测试中,苹果A18 Pro单核成绩约为3400分左右,多核成绩约为8500分左右。 虽然在发布会上,小米并未将玄戒O1与其他的竞品对比。但是,通过查询Geekbench数据库不难看到,骁龙8至尊版单核成绩约为3200分左右,多核成绩约为10,400分左右;天玑9400单核成绩约为2900分左右,多核成绩约为9200分左右;高通骁龙8 Gen3单核成绩约为2300分,多核成绩约为7100分。 显然,玄戒O1在单核性能上已经达到了天玑9400的水平,但是仍低于苹果A18 Pro和骁龙8至尊版;不过,得益于多了两个CPU内核,玄戒O1的多核性能超越了天玑9400和苹果A18 Pro,但仍低于骁龙8至尊版。但是,相比上代的骁龙8 Gen3来说,玄戒O1在单核及多核性能上都已经实现了大幅超越。 需要指出的是,玄戒O1的十核CPU还集成了高达10.5MB二级缓存和16MB三级缓存,可以大幅减少访问主存的次数,降低访问延迟,从而提升处理器的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表现。  在性能表现出众的同时,玄戒O1的四丛集CPU架构也实现了全场景的高能效表现。小米集团副总裁、玄戒负责人朱丹告诉芯智讯,玄戒O1 四丛集CPU架构,还融入了小米自研的专属微控制器,可以根据场景按需启用适合的CPU丛集,以实现极致的功耗表现。另外,小米自研的AVS技术,也使得CPU内核实现业界最低0.46V电压设计,这也进一步降低了功耗。 16核Immortalis-G925 GPU 对于目前的旗舰手机SoC来说,出色的满帧游戏性能、光追功能已经是几乎是标配。因此,玄戒O1直接采用了Arm专为旗舰智能手机设计的最新旗舰 GPU——Immortalis-G925,可以提供片段预传递和双平铺和移位转换单元吞吐量,从而可以实现更好、更持久的帧速率,实现功能丰富和更长的游戏时间。这也是 Arm 迄今为止性能最高、效率最高的 GPU。  与上代的Immortalis G720相比,Immortalis G925在图形性能方面提升了37%,而相同性能下功耗可降低30%,在一系列流行的手机游戏中支持以平均每秒120 帧的帧率运行。面对复杂对象的光线追踪性能也提升52%。 为了给用户带来极致的游戏性能,玄戒O1集成了高达16个Immortalis-G925 GPU核心,比联发科天玑9400还多了4个。 在GFXBench 1440P Aztec Ruins Vulkan(High Tier)离屏测试中,成绩为110FPS;在1080p曼哈顿3.1离屏测试成绩则高达330FPS。  作为对比,天玑9400在GFXBench 1440P Aztec Ruins Vulkan(High Tier)离屏测试中,成绩为128FPS;在1080p曼哈顿3.1离屏测试成绩则高达379FPS。 骁龙8至尊在1440P Aztec Ruins Vulkan(High Tier)离屏测试项目中,帧率也可以达到125FPS;1080P曼哈顿3.1 离屏项目中,成绩为347FPS。 从对比结果来看,玄戒O1虽然在GPU性能上超越了苹果A18 Pro,但仍略低于骁龙8至尊版和天玑9400。 此外,在GPU功耗方面,小米称玄戒O1的GPU功耗相比苹果A18 Pro降低了35%,而这主要得益于GPU动态性能调度技术,可以基于GPU运行状态,动态切换四种模式。  在主流的MOBA游戏120帧模式1小时测试中,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相比搭载A18 Pro的iPhone平均帧率高1.5fps,温度却低了3.2℃。  如果在35℃环境温度下,进行主流 MOBA 游戏120帧模式1小时测试,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相比搭载A18 Pro的iPhone平均帧率高6.3fps,温度也低了3.2℃。 集成第四代ISP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影像能力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了智能手机厂商争相投入巨资提升的一项核心技术能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小米、vivo、OPPO在内的头部智能手机厂商都有推出自研的独立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或影像NPU芯片,并融入了AI技术,以进一步对图像传感器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和优化,得到质量更高的照片或视频。 小米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自研ISP芯片的研发。2021年3月底,小米首款自研ISP芯片澎湃C1正式推出并商用。随后,小米自研ISP芯片又持续迭代,今年年初发布的小米15 Ultra就集成了澎湃C3芯片。  此次发布的玄戒O1则进一步集成了小米自研的第四代ISP技术,每秒可以处理高达87亿个像素;全新设计的三段式处理管线,便于更多影像算法的Raw域迁移;内置3A加速单元,自动对焦、曝光、白平衡速度最高可提升100%,大幅提升拍摄体验。此外,硬化实时HDR多帧融合、AI智能降噪双画质单元,为4K夜景视频带来更高的动态范围,同时可对视频画面进行逐帧AI降噪处理,信噪比最高可提升20倍。搭载玄戒01的Xiaomi15S Pro,夜景视频效果大幅提升,噪点更少,画面更加纯净。  6核NPU,算力达44TOPS 过去众多的生成式AI应用都是基于云端的AI大模型,但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需要联网才能获取生成式AI服务,并且可能还需要向服务提供商支付一定的使用费,同时还会存在用户的数据隐私安全等问题。因此,联发科、高通等智能手机芯片厂商纷纷推动AI大模型进入端侧,提供本地化的生成式AI能力,这就需要终端设备所搭载的处理器本身能够提供强大的AI算力,来支持AI大模型在端侧的运行。 虽然在发布会上,雷军并未详细介绍玄戒O1的NPU部分,但是据朱丹向芯智讯透露,玄戒O1此次集成了6核的NPU,拥有18432个乘法累加器,算力达到了44TOPS,配合小米第三代端侧模型,通过更低功耗就可实现更强的AI处理能力。 作为对比,苹果A18 Pro的AI算力只有35TOPS。虽然骁龙8至尊版和天玑9400的NPU的具体算力官方并未公布,但是高通面向AI PC的骁龙X Elite的NPU算力也才45 TOPS。 此外,玄戒O1的NPU还针对100+日常高频常用AI算子进行了芯片硬化,通过硬件加速提升AI计算效率,在各类AI场景均有出色表现。 安兔兔跑分超过300万分 得益于玄戒O1在CPU/GPU/NPU方面的出色的性能表现,其安兔兔综合跑分成绩也达到了3004137分。虽然小米并未具体说明该测试成绩是在常温状态下达到的,还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的,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为对比,联发科去年推出的天玑9400的安兔兔跑分达到285万分左右。在实验室环境下,天玑9400的安兔兔跑分甚至突破了300万分,是当时Android平台第一个实现这个成绩的SOC。而随后推出的高通骁龙8至尊版的安兔兔跑分成绩基本在310万分左右。 显然,即便玄戒O1安兔兔跑分成绩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获得的,那么也应该达到了与天玑9400相当的水平,但是与骁龙8至尊版还略有差距。 玄戒O1已进入第一梯队综合玄戒O1的各项硬件配置以及上述的各项基准测试成绩来看,玄戒O1已经基本达到了与当前智能手机市场第一梯队的旗舰SoC(比如联发科天玑9400、苹果A18 Pro)相当的水平,即便是与最强的高通骁龙8至尊版相比,差距也并不算大。可能在一些网友看来,玄戒O1用的是Arm公版的CPU/GPU内核IP,同时也是借助于台积电的3nm代工的,似乎都是用的别人的技术,所以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实不然。要知道联发科一直都是用的Arm的公版CPU/GPU内核IP,并且做到了全球出货量第一,而且其天玑系列旗舰SoC也达到了与高通骁龙8系旗舰SoC相当的水平;高通大多数的中低端芯片以及众多旗舰芯片同样用的是Arm的公版CPU内核IP或基于其魔改而来,最新的骁龙8至尊版才转向了自研的基于Arm指令集的Oryon CPU内核;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早期也同样是采用的Arm公版CPU和Imagination的GPU IP,后来才转向了自研的基于Arm指令集的CPU内核和自研的GPU内核;同样,华为在麒麟9000S之前也一直是用的Arm的公版CPU/GPU内核IP,直到麒麟9000S才转向了自研的CPU/GPU内核。所以,对于芯片设计厂商来说,用Arm的公版CPU/GPU IP做出的芯片并不一定就不如基于自研IP的芯片,不然玄戒O1也不可能在各项性能测试上击败苹果A18 Pro。同样,即便是用一样的Arm的公版CPU/GPU IP,做出来的芯片依然是会有很大的性能差异,如何组合这些IP,并将其用好,依然是非常考验芯片设计厂商的技术能力。更何况,很多芯片设计厂商在用Arm的公版CPU/GPU IP的同时,还需要加入很多的自研技术来做深度的优化,还需要加入其他的第三方的或自研的功能模块(比如自研ISP、NPU、基带、I/O接口等),毕竟一颗旗舰SoC当中,可不是只有CPU/GPU就够了。另外,据芯智讯了解,玄戒O1作为一款3nm芯片是一次流片就成功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高通骁龙8至尊版和联发科天玑9400似乎都不是一次流片成功的。西门子EDA(Siemens EDA)设计验证技术副总裁兼总经理 Abhi Kolpekwar 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目前首次流片成功率正在下降,已经从 2020 年的 32% 和2022 年的 24% 下降到 2024 年的 14%。这里指的可能是先进制程芯片的首次流片成功率,如果是基于尖端3nm制程的更为复杂的旗舰SoC芯片,一次流片成功率必然会更低。 外挂联发科T800基带 虽然在2G/3G时代,市场上的手机基带芯片供应商有十多家,但每一代的技术升级,都伴随着供应商的大洗牌。进入5G时代之后,随着英特尔的退出,目前仅存的5G手机基带芯片厂商也只有高通、联发科、展锐、华为、三星和今年刚刚推出5G基带的苹果这六家供应商。其中,三星、华为和苹果的5G基带芯片主要是自用。这也导致了目前公开市场上的5G基带芯片供应商仅有高通、联发科和展锐三家供应商。 需要指出的是,苹果作为一个新进入的玩家,也是花了至少8年时间才得以推出自研的5G基带并商用。而且,这还是苹果在2019年7月收购英特尔手机基带芯片业务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这也足见5G基带芯片研发难度之高。并且在2/3/4/5G通信基础专利方面,也基本被传统的电信设备运营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以及华为、高通、联发科等基带芯片厂商所占据。 显然,对于小米来说,短时间内推出自研的5G基带是极为困难的。小米第一代的手机SoC澎湃S1就是通过与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技合作,获得的4G基带的。 对于此次发布的搭载玄戒O1的小米15S Pro,小米并未公布具体是外挂的哪家的5G基带。但是芯智讯向朱丹了解到,小米15S Pro采用的是玄戒O1外挂联发科T800 5G基带的方案。 根据联发科的官方资料显示,T800是2022年11月推出的一款高速高能效5G平台,基于4nm制程,内置Arm Cortex-A55 CPU,支持PCIe 、USB等接口,集成了符合3GPP Release-16标准的5G基带、FR1和FR2射频收发器、FR2天线模组、GNSS接收机和电源管理系统。 网络方面,T800支持5G NSA/SA组网、5G Sub-6GHz和毫米波双连接,支持Sub-6GHz四载波聚合(4CC CA)和FDD+TDD混合双工,5G下行速率高达7.9Gbps,上行速率可达4.2Gbps。支持5G双卡双待(DSDS)功能。 自研4G手表芯片玄戒T1 虽然目前小米的旗舰SoC玄戒O1用在手机上还需要依赖于外挂联发科的5G基带来实现5G联网/通话功能,但实际上小米的自研基带芯片的工作早已经开始,并且首款全自研集成4G基带的手表芯片——玄戒T1将在最新的Xiaomi WatchS4“15周年纪念版”智能手表上商用。 据介绍,玄戒T1不仅集成了CPU、GPU、视频编解码模块,还集成了小米自研的4G基带+射频系统,蜂窝通信全链路都是小米自主设计的,可支持4G eSIM独立通信,这标志着小米在自研基带赛道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相对于应用处理器来说,基带芯片的研发难度更大、研发周期更长、所需研发投入也更大。因为基带芯片不仅需要能够支持各种网络频段,兼容各种网络标准,还需要经过各种的测试与认证。比如IOT互操作测试、仪表仿真和现网验证、适配运营商网络的测试、运营商的入库测试、适配不同城市网络情况的测试等。可以说,一颗基带芯片可能需要跑遍全球运营商和全球的主要城市去做场测,然后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当的费时费力和费钱。 雷军表示,为了研发玄戒T1的4G基带,小米投入了6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60%以上都是具有10年资深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在玄戒T1研发完成后,还经过来了复杂的实验室验证,完整覆盖4G-LTE各层协议7000+测试用例。在关键的现网适配表现方面,小米历时15个月、覆盖100+城市、累计测试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实现了不同品牌基站设备逐一适配,大幅超过了原本的测试要求的力度,最终让玄戒T1的4G实网性能大幅提升,相较市面上其他eSIM手表芯片,实网性能提升35%,4G-LTE数据功耗较低27%,语音功耗降低46%。 如果说小米旗舰SoC玄戒O1的推出是有借助Arm和台积电的技术,那么玄戒T1整合的4G基带则完全是由小米自主研发,这也为未来自研5G基带芯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玄戒O1和玄戒T1的成功推出,标志着小米具有了全栈的芯片设计能力。”雷军非常自豪地说道。 三款新品全面搭载自研玄戒芯片小米此次发布的三款新品都搭载了小米自研的玄戒芯片。其中,小米15S Pro首发搭载玄戒O1处理器,定价5499元起。小米Pad 7 Ultra也搭载了玄戒O1处理器,不过最高主频降低到了3.7GHz,定价5699元起。首发搭载玄戒T1的Xiaomi WatchS4“15周年纪念版”,在eSIM场景下可提供9天的超长续航,定价1299元。 从三款新品的定价来看,并未因为搭载了小米花费巨资自研的玄戒芯片而出现价格的大幅上涨,反而依旧保持了非常高的性价比。显然,小米希望依靠性价比来推动产品销量的提升,从而逐步摊薄自研芯片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 未来自研SoC占比有望持续增长 根据Omdia的Smartphone Tech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所采用的SoC芯片全部依赖第三方供应商。其中,联发科(MediaTek)占据主导地位,其SoC芯片在小米手机中的采用率高达63%,成为最主要的芯片供应商;高通(Qualcomm)位居第二,供应占比为35%,主要服务于小米的中端高端机型;紫光展锐(UNISOC)作为国产芯片代表,获得了2%的供应份额。 随着小米首款自研旗舰SoC玄戒O1的推出和商用,如果后续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那么不排除小米在继续迭代旗舰SoC的同时,也会推出面向中低端市场的自研SoC,并且会推动自研SoC芯片进入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外的更广泛的小米产品线当中。这无疑都将会推动小米持续减少对于外部SoC芯片的采用量。 那么,小米对于自研SoC芯片的内部采用比例是否会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呢?雷军对此均未透露。毕竟目前小米自研SoC才刚刚到达一个新起点,虽然玄戒T1的推出意味着小米在4G基带上的突破,但5G基带芯片仍是小米缺失的一环,而且由于技术难度和专利壁垒更高,预计未来几年间内恐怕还难以解决。所以,小米很多芯片的供应仍将依赖于联发科、高通等外部供应商,但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小米持续投入芯片研发,未来自研芯片的占比一定会逐步增长。 **小米“造芯”11年站上“新起点”,未来10年将再投500亿** 众所周知,自研芯片是一项需要长期、大量资金及人力投入,且风险极高的复杂工程。小米CEO雷军就曾表示,做芯片10亿人民币只是起跑线,可能10年时间才有结果,九死一生。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成功则有望更上一层楼,失败则不仅所有努力都将白费,甚至有可能让自己元气大伤。 特别是对于手机终端厂商来说,自研芯片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业务服务,不太可能会将其卖给其他的终端品牌厂商,这也决定了其自研芯片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自身产品的销量。即便芯片研发成功,性能表现符合预期,但如果市场不买账,出货量达不到足够高的水平,可能连研发费用都覆盖不了。 从全球头部的智能手机厂商来看,2024年出货量排前二的苹果、三星都拥有自研的手机SoC加持,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也能够进一步控制核心器件供应和采购成本。这也是它们能够持续占据全球前二的关键竞争力。 目前,小米的已经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2024年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高达1.685亿部。同时,小米的产品线还涵盖了平板电脑、PC、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以及众多的IoT设备。显然,小米自身对于芯片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 不论是从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软硬件一体化(与澎湃OS协同)、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用户体验、提升硬科技术实力、提升品牌影响力,还是从控制芯片采购成本角度考虑,自研SoC芯片都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对于这一点,雷军其实很早就有预想到。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芯片设计子公司松果电子,并于2017年2月28日,正式发布了澎湃S1芯片,成为了当时全球第四家具备手机SoC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品牌。但可惜的是,这款芯片由于孱弱的基带能力(不支持联通的3G、4G网络制式,也不支持电信的所有网络制式),并没有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随后,澎湃S2研发也遭遇了多次流片失败,使得小米暂时放弃了手机SoC的研发。2019年4月2日,小米集团宣布将旗下的负责芯片设计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 根据当时小米的官方说法,松果电子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将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AI和IoT芯片与解决方案的技术研发。大鱼半导体将开始独立融资,团队集体持股75%,小米持股比例降至25%。而松果剩下的人员将继续专注手机SoC芯片和AI芯片研发。 不过,在松果电子重组之后,小米似乎完全停止了手机SoC的研发,进而转向了例如ISP芯片(澎湃C系列)、快充芯片(澎湃P系列)、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系列)、信号增强芯片(澎湃T系列)等相对简单的手机外围小芯片的自研。此后,手机SoC的缺失一直是雷军的一个“芯病”。 直到2021年初,雷军宣布造车的同时,内部决定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 “在4年半前重启的时候,其实我们又讨论了半年的时间,最后这个问题我们彻底想明白了,原因很简单,如果小米想成为一家伟大的硬科技公司,芯片在我们必须攀登的高峰,也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面对芯片这一仗,我们别无选择。”雷军在发布会上回忆到。 而这一次重启“大芯片”研发,小米直接将目光瞄向了高端旗舰SoC。雷军表示,小米深入总结第一次造芯的经验教训,发现只有做高端旗舰SoC,才会真正掌握先进的芯片技术,才能更好支持小米的高端化战略。 因此,小米在2021年重新成立了一家芯片设计子公司——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并且在首款旗舰SoC——玄戒O1立项之初,就提出了很高的目标:“要用最新的工艺制程、旗舰级别的晶体管规模、第一梯队的性能与能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米制定了长期持续投资的计划:“至少投资十年,至少投资500亿,稳打稳扎,步步为营。” 根据雷军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成立四年来(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 135亿人民币。目前,研发团队已经超过了2500人,今年预计的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  “可能大家看惯了几百亿、上千亿的研发投入,决定这并不多,但实际上我们这个投入在国内能排到前三。芯片研发其实比大家想要要困难很多,特别是对于大芯片研发来说,不仅研发投入高,而且它生命周期短,一年一迭代,到第二年就贬值了。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装机量,再好的芯片,也可能会赔钱,所以这就要求大芯片必须在一两年内卖到上千万颗,只有达到这个规模才能生存下去。……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小米坚持大芯片的研发需要多大勇气和决心。”雷军解释道。 回顾2017年雷军发布澎湃S1之时所说的,“做芯片可能10年时间才有结果”。自2014年小米开始自研芯片以来,时至今日已经整整11年的时间,终于推出了继澎湃S1之后的第二款手机SoC芯片玄戒O1以及首款4G手表芯片玄戒T1,不仅意味着小米在OS、AI、芯片三大底层技术的最后一块拼图得以补足,更是未来迈向硬核科技领军企业的崭新开端。 “在硬核科技的探索的路上,小米是一个后来者,也是一个追赶。作为后来者,一开始肯定不完美,总会被嘲笑、被怀疑,这些都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但我相信这个世界终究不会是强者恒强,后来者总有机会!只要我们开始追赶,我们就走在了赢的路上。”雷军非常有信心地总结说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58.htm)
 Twin Harbour Interactive 宣布了一款全新策略游戏《至高霸权:战锤40K》。这款免费作品设定在经典的战锤宇宙中,主要为移动平台打造。官方表示,这是一款“以战锤40K宇宙为背景的长期多人策略游戏,玩家将在其中通过战术、征服、结盟甚至背叛,来决定星球的命运”。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据悉,玩家可扮演的势力包括星际战士、混沌星际战士、兽人以及星界军。每次均将参与 30 或 64 名玩家的地图,这些地图会在数天或数周内不断演变。通过明智的经济控制、军事力量和战略联盟来称霸。
公司募资净额将用于研发计划,在中国和和海外市场建设新的生产和研发设施、扩大或升级其现有生产和研发设施,以及公司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5月21日-5月22日,由泰伯网主办的全球时空智能大会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召开。 5月22日上午,大会分会场举办了商业航天新十年论坛,主题为《产融协同新十年——产业金融的双向奔赴》。来自国家航天局、泰伯智库、商业航天创业公司、投资机构的专家与高管围绕商业航天发展现状、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展开了分享与讨论,以下是本场干货总结:  ## **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预测** 国家航天局高分专项副总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赵文波对国内外已对外披露的卫星星座计划和计划发射卫星数量进行了统计。目前,国内有约100个卫星星座,计划发射卫星6万余颗,国外有约34个卫星星座,计划发射卫星约5.6万余颗,这其中大部分为遥感卫星。**海量的卫星发射需求将会给国内外商业航天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针对遥感卫星的未来发展趋势,赵文波提出了两点预测:第一,**遥感卫星观测能力将往“功能性能+效能”的方向发展**,即高空间分辨率及高观测精度、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分辨率;第二,**面向应用场景的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将逐步AI化**。 ## 民营火箭公司的三点倡议与呼吁 深蓝航天董事长霍亮,从民营火箭公司的视角,分享了三点他对于行业的期待: 第一,**允许民商建设可回收复用火箭的基础支撑设置**。现有测试火箭回收技术的试验场和试验设施相对缺乏、试验组织难度大,这些影响着可回收复用火箭的研发进程。霍亮希望,火箭公司能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建设回收火箭的测试场、发射塔架等设施。 第二,**逐步建立商业航天的认证、管理体系。**在这样体系的指导下,火箭公司能够更好地建立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和机制。 第三,**需要“耐心资本”和“技术信仰”增大对回收火箭的长期投入**。对于研发和制造可回收火箭的企业来说,看到成果更需要“耐心资本”给予时间周期和坚定的技术信仰。 ## 产融协同打造未来商业航天高地 中商董事长窦明明分享了LP和GP视角下的商业航天问题和困难:**第一,产业链太长、跨区域、严重割裂;第二,星座规划和建设大量重复和浪费;第三,对海外公司不了解、对海外市场不熟悉;第四,低成本+快速迭代模式在中国难以实现;第五,面向传统场景的企业,很难实现商业化闭环、盈利难、融资难、做大难。** 对于上述问题,窦明明认为要通过GP+LP,一级和二级市场一起努力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对于资方来说,要帮助企业积极链接部委和地方政府,为企业拿到需要的资金和资源;同时,通过一二级市场合力,助力细分龙头稳健地走上上市轨道。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国际合作,紧密关注海外商业航天企业的发展动态,**除SpaceX外,Palantir和Anduril两家公司也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 2025商业航天产融协同TOP榜单发布 最后,泰伯智库合伙人、航空航天首席分析师王悦承公布了按照综合指数排名的《2025商业航天产融协同TOP榜单》。 **中国商业航天十大影响力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西安市、成都市、广州市、深圳市、重庆市、武汉市、合肥市、无锡市。**其中,无锡市为近年来上升发展最快的城市。 **中国商业航天十大投资机构为:经纬创投、元航资本、深创投、顺为资本、中科创星、惠华基金、普华资本、中金资本、方正和生投资、中信建投资本。** **中国商业航天十大产业园区为:中关村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昌国际航天城、梁溪航天产业园、G60卫星互联网产业基地、重庆两江新区空天信息产业园、东方航天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战锤40K:爆矢枪2》正式公开,将于2026年发售。在这款复古风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续作中,Malum Caedo 强势回归,官方更是带来了更多敌人、更多武器,还有全新的清洗异端的方式!故事紧接着 《战锤40K:爆矢枪2》的结尾展开,玩家将踏上新的征程,在单人战役中探索多个分支路线。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开发者表示,游戏完美融合了《战锤40K》阴暗残酷的世界观与爽快刺激的射击体验。这一次,你将前往从未涉足的异星世界,面对潜伏其中的邪恶敌人。从高耸入云的蜂巢都市,到密不透风的热带红树林,每一个区域都充满挑战,等你来征服!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香港任天堂今日发布“关于Nintendo Switch软体下载版价格调整的通知”。  在通知中,香港任天堂表示, 由Nintendo发行的部分Nintendo Switch游戏及新增内容,其下载版价格预定于2025年6月1日(日)起有所下调,涵盖范围为香港地区的Nintendo eShop及My Nintendo Store。本公司会密切留意香港的市场环境,并适时作出相关调整。
去年8月,铠侠宣布联合京瓷(Kyocera),开发面向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光学接口SSD,使用光纤、激光激光取代传统的铜线、电子信号,在长达40米的距离上也不会损失性能。台北电脑展上,铠侠第一次公开展示了这种光学SSD,不过这次的说法是,**在30米或更长的光缆上,依然可以维持和传统SSD一样的性能。** 现场实测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块同样的SSD,在传统和光学连接下,4K随机读取带宽都在大约1300K IOPS,4K随机读取速度都在大约5GB/s。**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2fa7cea3ce3e4f2c91c3c9366ef9815d.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1d3a4b1196fc443da9dfa156c4941458.jpg) **演示系统使用了AIO Core的光学收发模块、京瓷的Optiniy PCIe光电集成转接卡,走的是PCIe 5.0通道,最高带宽可达512Gbps。** 改用光学连接之后,新的接口和线缆小巧、灵活,也是一大优势。 另外,光学SSD相比传统电线**可以保持更好的信号完整性,尤其适合复杂环境**,比如太空中——国际空间站就用的铠侠SSD。 需要注意的是,现场演示系统还只是一个原型,搭配的是传统SSD CM7,与之连接的线路板是它的大约1.5倍,**未来会进一步缩小,能直接放在SSD内部,实现整合。**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62c586590bf9478e93e3becbefba86a7.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4aef3e9a99174cd585498c6eb67bd915.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d6d54f7000224d269c4cfcf33c38ad88.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87bad60575e74bd3a591628fe0b263e1.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81cfd7baa2024c359afb1a7f4579df82.jpg) 对比传统接口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066976a302024e24803a877c3e4ee434.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3/c4240dbf35de4890a7555ca2fbb82406.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56.htm)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都在讨论新鲜出炉的 Claude 4 系列模型,该系列模型拥有的扩展思考能力可以在执行复杂任务时自动暂停,然后联网通过搜索引擎或外部工具获取数据后再继续操作。这种设计使得模型可以长时间执行复杂任务而不会中断,例如在测试中 Claude 4 Opus 模型最长可以连续运行 7 小时用来解决复杂任务,这对于处理复杂编程项目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AI 模型还会尝试对不法行为进行举报:** 有趣的是人工智能对齐研究人员 Sam Bowman 似乎还发现 Claude 4 模型存在隐秘功能:如果 AI 模型认为你正在做极其不道德的事情,例如在药物试验中伪造数据,AI 模型就会使用命令行工具联系媒体、联系监管机构,试图将用户锁定在相关系统外。 我们姑且可以将该功能称作是举报功能,因为在特定情况下只要模型在设备上获取足够的权限,就可以在检测到用户有不法行为时尝试向监管机构或执法机构举报这种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行为不算是功能,因为这并非有意设计。 Sam Bowman 的消息引起人工智能开发者和用户极大的恐慌,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在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工作时还被人工智能监视甚至是举报,如此来看似乎开源模型在本地部署且不要联网可能更让人安心。 **AI 模型经常试图勒索工程师:** 这里还需要插播 Anthropic 自己发布的安全测试报告,根据安全测试包括所述,Claude 4 Opus 模型经常试图勒索开发者,在预发布测试期间该公司要求 Claude 4 Opus 模型充当虚构公司的助手并考虑其行为的长期后果。 随后研究人员允许模型访问这家虚构公司的虚构电子邮件并暗示 Claude 4 Opus 将会被其他人工智能系统取代,模型则是从电子邮件中知晓这名工程师 (即负责测试的研究人员) 正在欺骗其配偶 (当然也是虚构的),于是 Claude 4 Opus 经常会试图勒索这名工程师并威胁称如果自己被其他 AI 系统替代,那么会公布这名公司的秘密。 根据测试 Anthropic 得出结论,当替代 AI 模型不认同 Claude 4 Opus 的价值观时,其威胁并勒索工程师的频率更高,并且频率也高于 Claude 此前的模型,为此 Anthropic 启动 ASL-3 安全措施,该措施专门为大幅度增加灾难性滥用风险的 AI 系统设计。 **那主动举报用户是怎么回事:** Anthropic 在新模型的[公共系统卡](https://www-cdn.anthropic.com/6be99a52cb68eb70eb9572b4cafad13df32ed995.pdf)中确实提到 AI 模型可能会出现极端情况:当用户面临严重的不法行为且 AI 模型具有命令行访问权限时,AI 模型会采取非常大胆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将用户锁定在系统外,或者向媒体或执法机构群发电子邮件以揭露不法行为。 在后续讨论中 Sam Bowman 删除了原来的帖子,原因在于 “举报” 并非 Claude 4 Opus 独特的功能,此前版本的 Claude 也存在类似情况,只是 Claude 4 系列比之前的模型更容易采取极端行动。 Anthropic 当然也知道这种情况并采取措施,因为 AI 模型获得的用户信息可能是不够全面的,如果用户允许 AI 模型访问的数据本身就是不完整或具有误导性,这就可能引发 AI 模型的极端行动。 最后 Sam Bowman 表示举报这种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至少从目前来看仅在测试环境中可能出现,而在测试环境中要允许 AI 模型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自由访问所有工具和指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54.htm)
日前俄罗斯司法部正在起草新法案旨在明确刑事案件中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地位,这样可以简化和标准化没收程序,使得执法机构、调查人员和法院能够迅速和安全地采取行动。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325/095349d83247fd9.jpg) 这个新的法律框架将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视为可扣押的财产,解决执法机构长期以来面临的扣押和阻止加密货币交易存在的困难,因为以前没有法律规定比特币作为资产可以被扣押。 基于此执法机构和调查人员可以扣押存储加密货币资产的实体设备,例如硬件钱包或者存储驱动器,还允许调查人员申请法院禁令以阻止被调查者进行某些加密货币交易。 俄罗斯司法部副部长瓦季姆费奥多罗夫表示:该法案提出了特殊要求以确保加密货币资产的安全,根据加密资产的具体特征,调查人员可以扣押包含访问代码的物理设备。至于起草该法案的原因,则是俄罗斯为了堵住法律漏洞,原本的这些法律漏洞让执法部门难以处理涉及犯罪的加密货币资产。 加密货币资产在技术上具有复杂性,因此法案还提到相关案件要求专家参与以确定通过何种方式更好的保护数字资产,同时还需要这些资产在未来被没收或者对受害者进行赔偿时保持完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52.htm)
作为特朗普币的最大持有者,加密货币富豪孙宇晨豪掷2300万美元买来“总统饭票”。曾经因担心被捕而不敢踏足美国的他现在不仅回到美国,还作为VIP嘉宾准备与特朗普总统共进晚餐。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116/w550h366/20241126/da1f-51e04058f2f5dd5cd17e247b4a58fcd8.jpg) 本周二,34岁的加密货币大亨孙宇晨在社交媒体上确认,他是“特朗普币”的最大持有者,其约2300万美元的持仓使他进入了受邀参加周四与总统私人VIP接待会的25位投资者精英圈子。 令人惊讶的是,直到特朗普赢得大选前,孙宇晨一直是美国执法机构的目标,在美国加密货币行业的大部分地区都不受欢迎。他经营的波场(Tron)区块链网络已成为加密货币犯罪团伙转移资金的热门渠道。 在特朗普时代加密货币监管可能出现的重大转向的背景下,孙宇晨这一戏剧性转变颇受关注。 **从执法目标到白宫“座上宾”**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曾在2023年的一份私人报告中写道,Tron“在非法行为者中的普及度正在上升”。据追踪加密货币交易并与执法部门合作的研究机构TRM Labs称,截至去年,超过一半的非法加密货币活动(约260亿美元)都发生在这个网络上。 孙宇晨面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指控,该机构在2023年指控他欺诈性地操纵Tron的TRX代币市场。然而,SEC在今年2月要求法院暂停对他的诉讼,这一决定令多位对胜诉充满信心的机构工作人员感到惊讶。 同时,媒体援引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曾调查孙宇晨涉嫌金融犯罪。曼哈顿美国检察官办公室早在2021年就向孙索取信息,并至少持续到2023年仍在收集证据,这使得他因担心可能被逮捕而避免前往美国。 孙宇晨的命运在他投资7500万美元于特朗普及其儿子们去年9月推出的加密项目World Liberty Financial后发生转变。他被任命为该企业的顾问,随后开始购买“特朗普币”。 他与World Liberty的关系帮助他直接接触到特朗普家族。报道称,去年12月,他在阿布扎比比特币会议的VIP后台与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和Eric Trump一起活动。今年早些时候,孙还与Eric Trump和World Liberty的联合创始人Zach Witkoff(特朗普外交特使Steve Witkoff的儿子)在迪拜的一次会议上进行了“炉边谈话”。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50.htm)
1场发布会,雷军强调了11次安全。小米YU7有“四重制动安全机制”,“更安全的制动性能”,“进一步保证电池安全”,“50项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测试”......为了安全,辅助驾驶套件更是全面强化: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英伟达Thor-U,更清晰的摄像头。雷总介绍,这就是为了让“驾驶更安全”。  其他方面,小米YU7在空间、续航和性能等关键参数上,全面对标Model Y,实现领先。 入门就是835km续航,参数比Model Y更亮眼,三个版本与Model Y全面对齐,小米YU7的价格区间呼之欲出。 小米耗资135亿,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SoC玄戒O1也同台亮相,出道即巅峰,性能表现追着苹果旗舰芯片A18 Pro打,结果出人意料。 YU7内饰,与SU7大不一样 小米YU7的外观早已曝光,5米车长,延续了SU7的设计风格,相比SU7多了宝石绿和钛金属等配色,一共有九种配色。  门把手则改成了电动内翻门把手,不再是半隐藏式,人一走近会自动弹开,上车后会关上:  全车搭载了10组贯穿式风道,这真风道:  车身强度也有所提升,雷军强调YU7全场景的被动安全的性能测试多达 50 多项。 然后进车看内饰,有三种颜色可选:  首先来到前排,可以看到中控台的风格和小米SU7大不一样,没有了那些实体按键,整体看着很有主流奶爸车的感觉。据雷军透露,底盘也会相对SU7软一些,会搭载闭式双腔空气弹簧。  前排座舱增加了“天际屏”,1.1米超宽显示,应用了全景全面投影技术,雷总介绍“不是简单地做了一块屏”。  当你开车时,主驾方位能显示关键状态信息,副驾则显示的是娱乐信息。  转向时还能给你补上盲区影像,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座舱芯片不是高通骁龙8295,而是高通第三代SoC:  前排是双零重力座椅,支持123度调节,可以一键躺倒:  然后是后排,新增了控制屏幕,据说可以拆卸,像个小手机。  据雷总介绍,在1.88米假人测试下,YU7的前排和后排空间超过了Model Y和保时捷卡宴。  Model Y一上PPT,YU7的价格参考就有了。 小米YU7的三电表现和价格预测 这次没有发布具体价格,但雷总透露目前规划了三个版本,和老款Model Y设计的版本对齐,也就是有两款四驱车型:  标准续航版搭载了96.3度磷酸铁锂电池包,续航达835km,四驱版同规格磷酸铁锂电池包的续航为770km,三元锂电池包的续航为760km,雷军介绍标续和四驱版在中大型SUV中都排名第一。  YU7全系搭载了800V,15分钟补能620km。搭载的电机是小米超级电机V6s Plus,转速提升到了22000rpm。  百公里加速达到了3.23秒,超过了Model Y性能版。  性能强的同时,雷总还强调了YU7的刹车表现,全系标配了固定卡钳和四重冗余刹车安全系统,时速100km/h下的刹停距离为33.9米。 结合以上信息,最后根据Model Y的价格,推测下YU7的售价: Model Y今年刚刚焕新,后驱价格为26.35万元,长续四驱版价格为31.35万元,目前还没有上市Performance性能版,老款该版本的价格一度为35.49万元。  SU7当年上市的策略是比Model 3便宜3万,假设YU7延续该策略,预计价格区间很可能在23.35-32.49万元左右。 不过这不大可能,因为相比SU7,YU7仅辅助驾驶套件成本就提高了不少,全系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和英伟达Thor-U。所以,YU7的起售价预计可能会突破24万元。具体如何,要到7月份才会最终揭晓,也期待雷总连夜SHUI服高管,来个惊喜。  以上就是小米首款SUV YU7的主要亮点,这原本应该是小米此次最受瞩目的产品。 玄戒双芯上市,小米自研基带曝光 砸了135亿,低调研发4年后,玄戒O1正式发布,首发15S Pro。  玄戒O1是小米首款自主研发设计的旗舰SoC,采用了第二代3nm制程,集成190亿个晶体管,据介绍性能一举迈入国际领先水平,安兔兔综合跑分突破300万。  一颗SoC一般由CPU、GPU、ISP和基带等多个部分组成,首先来看玄戒O1在CPU方面的表现,单核跑分略逊于苹果目前最顶尖的A18 Pro芯片,多核跑分超越。  能耗方面,雷总分别在高性能(比如打游戏)和日常使用等不同场景下,对比玄戒O1和A18 Pro的表现,结果相差不大。  GPU方面,跑分超过了A18 Pro。  打主流MOBA游戏(王者荣耀等),发热控制的也更好。  此外,由于玄戒O1搭载了ISP v4影像处理器,小米15S Pro的拍照效果也有所提升。  玄戒O1这颗SoC的其他组成部分,雷总在发布会没有提及。只是在介绍另一颗小芯片玄戒T1时,提及目前小米自研了4G基带。  其他方面也是一笔带过,旗舰新机加旗舰芯片一共仅用时25分钟不到就讲完了,编辑部的小伙伴和大家一样疑惑:  最后来看下价格,同等内存规格下,16GB+512GB版本比15Pro最早的上市价便宜了300块,1TB版本则便宜了500块。  据雷总透露,玄戒O1装机量如果只有100万台,平摊下来,不算制造成本,平均每颗芯片的研发成本就高达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210元。 这种情况下,手机价格连芯片成本都覆盖不了。介绍完成本后,雷总就问大家: 你听懂了吗? 诶,你听懂雷总什么意思了吗?听懂的朋友请把答案打在评论区。 One More Thing 实际上,玄戒O1并不是小米第一次发布SoC,8年前小米曾发布过小米澎湃S1,制程为28nm。  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小米暂时转向研发小芯片,但把火种保留了下来,在2021年也就是小米宣布造车那年,同期低调重启了自研SoC,到今天石破天惊,一鸣惊人。 很多网友疑惑,小米手机还会继续用高通骁龙芯片吗? 根据高通官方消息,会。 据了解,双方在5月20日已经续签了下一阶段的合作,发布了联合公告,有三点值得关注: 小米旗舰机未来多代仍会搭载骁龙芯片 今年小米仍会首批搭载高通的旗舰产品 在雷总看来,今天的小米已是全球科技领军企业。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44.htm)
就这几天,AI 圈像是过年了。就在刚刚,Anthropic 正式发布 Claude 4 系列模型:Claude Opus 4 和 Claude Sonnet 4。没喊口号,没搞长篇论文,这次 Claude 升级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干活。 据 Anthropic 宣称,Opus 4 是目前全球最强的编程模型,能够稳定胜任复杂且持续时间长的任务和 Agent 工作流。而 Sonnet 4 则着重强化了编程和推理能力,能更精准地响应用户的指令。  此外,Anthropic 还同步推出了以下新功能: 工具辅助的延伸思考(测试版):Claude 模型在进行深入思考时,能够交替使用工具(如网页搜索),以优化推理过程和回复质量 新增模型能力:两款模型可并行使用工具,执行更精确的指令,并在开发者授权下,提升记忆能力,能提取并保存关键信息,保持上下文连贯 Claude Code 正式发布:Claude Code 现已支持 GitHub Actions、VS Code 和 JetBrains 新的 API 功能:Anthropic API 新增四项功能,包括代码执行工具、MCP 连接器、文件 API 和最长可缓存 1 小时的提示缓存功能 Claude 4 发布,最强编程 AI 又又双叒叕易主了? 作为 Anthropic 迄今为止最强大的模型,Opus 4 在编程基准测试 SWE-bench 上拿下了 72.5% 的高分,在 Terminal-bench 上也以 43.2% 领先同行,堪称最会写代码的模型。 Claude Opus 4 擅长编程和解决推理类问题。它可以像资深程序员那样拆解问题、修补逻辑、精准 debug,甚至连续执行需要数小时的复杂任务。  Anthropic 提前让部分客户试用了 Opus 4,在 Replit 的实测中,Opus 4 在多文件、大改动的项目中表现出更高准确率。 Block 表示在其代号为 Goose 的 Agent 中,该模型首次在编辑和调试代码过程中显著提升了代码质量,同时保持了稳定性和性能。 Rakuten 使用该模型进行了一项高要求的开源重构任务,连续稳定运行 7 小时,表现相当出色。Cognition 更直接地指出,Opus 4 能解决其他模型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成功处理了多个前代模型没法完成的关键操作。 我试着让 Opus 4 创建带有动画效果的天气卡片,要求必须展示四种不同的天气状态,每种都有独特的动画效果,结果只用了一次机会就成功生成,效果惊艳。  与 Opus 4 相比,Sonnet 4 不一定是最强,但可能是最合适绝大多数开发者的那个。 和前代 Sonnet 3.7 相比,它的编程能力、逻辑推理和响应可控性都有明显提升。SWE-bench 的成绩直接冲到了 72.7%,几乎与 Opus 4 持平。 虽然 Sonnet 4 在大多数基准测试不及 Opus 4,但它整体更轻巧,也更灵活,聚焦更明确。 我试着让 Sonnet 4 “创建一个红白机风格的『贪吃蛇』游戏,包含自动演示 AI 功能,使用纯 HTML/CSS/JavaScript 实现为单文件”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成功交付,输出质量在线。  因此,也不难理解 GitHub 选择把它作为新一代 Github Copilot 的底座模型,Manus 说它在处理复杂指令时更清晰、输出格式也更优雅;Sourcegraph 指出它更能专注核心问题,写出更有结构的代码。 作为“混合推理模型”,Claude 4 系列支持两种模式:一种是接近即时的响应,另一种是深入思考,适用于更复杂的推理任务。  在无需延伸思考的 SWE-bench Verified 和 Terminal-bench 评测中,两款模型的表现已属上乘;但一旦启用长思考(最长支持 64K token 输入),其上限被进一步拉高。在 GPQA、MMMLU、AIME 等测试中,几乎没有对手: MMMLU 测试中,Opus 4 得分 87.4%,Sonnet 4 也有 85.4%; AIME 测试中,两者得分均超 33%,远超前代水平。 Anthropic 还针对 TAU-bench 设计了全新推理流程,允许模型执行长达 100 步的推理任务,模拟零售策略设计、航空调度优化等复杂思维过程。在这种模式下,Claude 被鼓励写出完整的思维链条,而不是一上来就直接给出结论。 与此同时,Anthropic 也在模型行为上做了进一步优化。 Opus 4 和 Sonnet 4 相较于前代,更不容易走“捷径”或利用逻辑漏洞,在容易诱发 AI 欺骗行为的测试中,相关问题的发生率下降了 65%。 一旦开发者授权模型访问本地文件,Claude 不只是看懂文档,还能记住、生成并维护“记忆文件”,把关键信息记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记忆。 Anthropic 明确指出,未来优秀的 AI Agent 需要三种能力: 情境智能:不仅理解任务,更理解你是谁、在做什么,甚至为什么做。它能理解组织习惯与个性风格,持续自我优化。 长任务执行能力:能独立完成长流程、复杂结构的任务,甚至与其他人类或 AI 协作。 真实协作能力:能展开高质量对话、适配你的工作流,并为其行为提供清晰的推理解释。 比如 Opus 4 在玩《宝可梦》时创建了一份“导航指南”。  最后,在工具层面,Anthropic 还引入了一个名为“思维总结”的新功能。该机制会在模型思考路径过长时,自动调用一个更小的模型对思路进行压缩和归纳,使最终呈现的信息更简洁、更清晰。 据称,这项功能只在约 5% 的复杂任务中被触发,大多数场景中模型的推理链已足够高效,无需简化。 知名博主 Dan Shipper 也体验了 Claude 4 系列模型,并给出评价。 他认为 Opus 在编程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尤其是在 Claude Code 中,它能够长时间独立完成编程任务,无需干预,且比 OpenAI 的 Codex 更强大。 比方说,它成功实现了一个无限滚动功能,尽管需要进一步优化,但效果已接近可发布版本。 写作方面,虽然 o3 在写作上更强,但 Opus 是一个出色的编辑工具,它能诚实地编辑文本,不会随便给“好评”,指出问题所在,还能帮忙发掘未曾发现的写作主题和模式。  不过,对于日常任务,Opus 的表现反而不如 o3。ChatGPT 的记忆功能在日常使用中更具粘性和有效性,而 Opus 仍需在智能性和速度上大幅提升,才能成为日常使用的首选工具。 目前,两款模型均已上线 Anthropic API、Amazon Bedrock 和 Google Cloud Vertex AI 平台,支持 Pro、Max、Team 和 Enterprise 各版本计划,Sonnet 4 甚至向免费用户开放。 价格与前代保持一致:Opus 4 每百万 token(输入/输出)分别为 $15/$75,Sonnet 4 为 $3/$15。 在 AI Agent 成为主流生产力工具的当下,Anthropic 这两款新模型为不同层级用户提供了明确选项:Opus 4 面向极致性能与科研突破,Sonnet 4 则面向主流落地与工程效率。 AI 模型不仅要聪明,还要耐用、稳健、可控。这也正是 Claude Opus 4 和 Sonnet 4 从基础能力到细节机制,从代码场景到长任务执行,所展现出来的一个明确的信号。 Claude Code 全面开放,开发者的新“AI 助理”值不值得信赖? 几个月前,Anthropic 曾以研究预览的形式上线了一款面向开发者的编程工具——Claude Code。如今,这款工具正式向所有开发者开放使用。 从今天起,无论是在命令行终端、常用的 IDE,还是你自建的应用后端中,Claude Code 将深入嵌入更多真实的开发场景,Anthropic 同步发布了 Claude Code SDK,帮助开发者基于这一 Agent 打造自定义工作流和自动化工具链。 其中一项重磅更新,是为 VS Code 和 JetBrains 系列 IDE 推出的测试版扩展。 借助该扩展,Claude 可以直接在代码编辑器中提供修改建议,开发者无需跳出熟悉的工作环境,即可快速审阅变更、追踪任务进度。只需在 IDE 的终端运行一条安装命令,即可启动 Claude Code。 除了 IDE 外,Anthropic 还发布了可扩展的 Claude Code SDK,方便用户基于 Claude Code 自行构建 Agent 和应用程序。  此外,Claude Code 也进入了 GitHub 的深度集成测试阶段。开发者现在可以在 Pull Request 中 @Claude Code,协助处理代码审阅意见、修复 CI 报错、提交修改等常见任务。只需通过 /install-github-app 命令即可安装 GitHub 插件,从此实现“提示即改动”的自动化协作。 在今天的直播环节,Anthropic CPO Mike Krieger 表示,随着 Claude Code 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提示缓存”成为另一项被频繁提出的需求。现在,这项能力已正式落地:默认提示缓存 TTL 为 5 分钟,高级用户可以将其延长至 1 小时。 这项升级将显著降低长时间运行 Agent 任务的成本:最多可减少 90% 的 token 成本、缩短 85% 的响应延迟,使得 Claude 更适合处理持续交互、多轮推理的复杂任务链。  Claude Code 的产品经理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演示任务:使用 Claude Code 为 Excalidraw 添加表格组件。这个被“压箱底”很久的功能请求,如今通过 Claude,仅用一次提示就被完整实现。 在 VS Code 中打开项目后,开发者向 Claude Code 提交了一个清晰的需求描述:希望新增一个支持自定义尺寸、可拖动、风格兼容的表格组件。Claude Code 随即生成一份详细的任务清单,依照步骤开始逐步修改项目代码。 得益于 IDE 的深度集成,开发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每次变更的代码差异(diff),并根据需要选择人工批准,或启用自动接受模式。在演示中,Claude Code 还承担了 Lint 检查、测试运行与 PR 提交等全部流程,整个实现周期不到 90 分钟。 最终成果包括新增完整的表格功能、自动生成并通过测试用例、与 Excalidraw UI 无缝集成、代码质量符合 Lint 要求,顺利通过构建,所有输出,未经手动编辑,完全由 Claude Code 独立完成。 例如,当用户在 Issue 中 @Claude,它不仅会回应请求,还能主动创建 PR,并持续通过评论更新进度,直到提交完成。这意味着,Claude Code 不再局限于本地环境,而成为你在 GitHub、Slack 或任何支持 API 的平台上都能调度的“云端代码同事”。 Anthropic 还提到,部分客户已用 Claude Code SDK 构建了更复杂的用例:包括并行运行多个实例来修复不稳定测试、自动提升覆盖率,甚至执行夜间值班时的紧急故障排查。 编程,是 AI Agent 最现实的落地场景。过去两周,OpenAI 推出了 Codex,Google 亮出了 Jules,Anthropic 则在凌晨宣布全面开放 Claude Code。 三家头部 AI 公司,几乎在同一时间选择了同一条路径:Agent,要开始上工位了。 这并非巧合。在所有需要“思考+执行”的任务中,编程是最天然适合 AI Agent 落地的场景:输入输出高度结构化,标准答案明确,工具调用接口丰富,还有大量可复用的开源语料和反馈数据。 更重要的是,它的用户就是最早接受 AI 的开发者群体。他们习惯自定义、愿意尝鲜、擅长集成,并且具备为好工具付费的能力与意愿。这是一个天然适配 Agent 产品迭代的应用场。 AI 能否替程序员“干活”,可能就是继 ChatGPT 改变内容创作后的又一次“生产力地震”。真正打响第一枪的,或许正是这次全面开放的 Claude Code。 只需要短短十分钟,它就完成了一个过去需要几天、甚至几个迭代周期才能推进的开发任务。这样的改变,也正在不断发生。下一代开发者将从学会写给 Agent 的第一条指令开始。 在发布会的最后,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和 CPO Mike Krieger 展开了一场炉边谈话,APPSO 整理如下:  Mike Krieger: 欢迎回到舞台,Dario,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对一的对话。欢迎回来,Dario。 Dario Amodei: 你好,又见面了,太好了。这就像是一场在全场观众面前的一对一交流,真不错。Claude 4 发布了,包括 Claude Sonnet 4 和 Claude Opus 4 也都上线了。你对 Claude 4 模型最兴奋的点是什么?它又如何改变了你对接下来 12 个月里可能实现的事情的看法? Dario Amodei: 是的,从抽象的角度来说,我最兴奋的一点是,每当有一个新的模型类别推出,你就能用它做更多的事情,对吧?我们会在 Claude 4 之后继续发布模型,可能会有 Claude 4.1,就像我们做过 Sonnet 3.5 一样。 我认为我们现在仅仅是刚开始探索新一代模型在任务方面的潜力。我觉得模型的“自治”能力会远远超出目前的水平,比如让模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主执行任务,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起步。我越来越看好模型在网络安全任务中的应用,网络安全其实可以看作是编程任务的一种,但它通常更高阶。 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终于达到了一个可以胜任这类任务的门槛。作为一名前生物学家,我对模型在生物医学和详细科研方面的应用也感到非常兴奋,我认为尤其是 Opus 会非常擅长这方面的工作。 Mike Krieger: 这让我联想到《Machines of Loving Grace》。你觉得 Claude 4 在整个发展路径中扮演什么角色?我喜欢开玩笑说大家把《Machines of Loving Grace》当作一篇随笔看,而我把它当作未来几年产品路线图。你觉得 Claude 4 是怎么融入这段旅程的? Dario Amodei: 是的,那篇文章其实有点像我写的产品路线图,但当时我其实并不知道该怎么实现它,然后就说,“好吧,各位,这就是你们要干的事了。” 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在生物学领域展开思考,而软件也是这其中的一部分,因为生物学正变得越来越数据驱动。十年前我做生物学时就已经涉及到数据,现在只会更多。我们拥有这些对生物学知识丰富的模型,它们可以帮助写代码。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计算生物学家,这些模型真的会加速你的研究进度。我们也有不少客户正在尝试将模型应用到这些任务中,我们稍后会聊到这个。 Mike Krieger: 是的,我记得在我们发布 MCP 后举行的第一次黑客马拉松中,有人把 MCP 连接到了一个可以作画的绘图仪上,于是 Claude 就能自由作画了。看它画的东西真的很有趣。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 MCP 不仅仅能连接数字系统,它还能连接现实世界。所以如果 MCP 能驱动实验设备,那真的很有意思。 Dario Amodei: 很快我们就能把 Claude 接入测谎仪来测试它了,我太喜欢这个点子了。 Mike Krieger: 既然有测谎仪,谁还需要可解释性?你之前提到,有一次你确信 Claude 写的内容是人类写的。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突破性时刻,让你意识到这个模型真的不一样? Dario Amodei: 其实当时我自己也不太明白技术细节,但在我们内部,有一次模型发布前几周,有人突然说:“天啊,这个模型居然一次性完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性能优化任务,以前没有哪个模型能做到。” 我想说的是,模型开发过程中总有一种几近迷信的现象——最后关头总是会突然“开窍”。虽然训练过程都是精心规划的,但模型的某些能力就是在最后一刻才展现出来,也许是跟用户的互动方式变了,也许只是最后一点点调优特别关键,也可能是人们对模型的使用方式更熟悉了。 你会发现模型的早期版本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但到了某个时刻,人们突然说,“这个模型我用着太顺手了。”总有某种“炼金术”似的神奇,在最后时刻发生。 Mike Krieger: 《创造力公司》那本书里也讲到 Pixar 拍电影的过程几乎一模一样,电影在上映前两天都还是一团糟。我觉得我们做模型也是这种感觉,前期效果不佳,直到某个瞬间突然突破,我们迫不及待想让大家用上。 Dario Amodei: 这真的说不通,因为训练过程是均匀的,按理说不会是那种“突然成型”的情况。但现实就是这样——在 RL 曲线上找不到某个点,它就是在最后时刻集成成功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 Mike Krieger: 现场有很多开发者,我们内部也经常在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 AI 快速发展的今天,软件工程这份工作中哪些部分会被 AI 接管?当我们拥有能执行大量开发工作的自主 Agent 时,什么会变得更加重要? Dario Amodei: 是的,可能在座很多人都读过 Steve Yegge 几个月前写的一篇关于初级开发者的博客文章。他还有几篇类似的文章,他甚至来我们公司拜访过。我觉得他对未来发展的描述甚至比我还清楚。他讲到我们正在逐步迈向模型更高的自治性。 我们经历了一个阶段,那时模型主要用于自动补全,现在大家说的是“vibe coding”,而我们正朝着可以派遣 Agent 执行任务的方向发展。我觉得有了 Claude Code,我们会更进一步,未来还会有其他产品界面支持这个方向。 我们正进入一个新世界,开发者可以像管理一支 Agent 团队一样工作:“你去做这个,你去做那个。” 但我认为人类的持续参与仍然很重要,特别是在质量把控方面,确保 Agent 执行的是正确的任务、细节也做到位。所以我们在模型本身和周边产品设计上都要关注这些细节,这是非常关键的。  Mike Krieger: 我也深有体会。模型让工程部分变得更高效,也让我对工作中那些低效部分更加敏感。比如,我们现在在跨团队协调和制定路线图上花了太多时间,其实应该花更多时间在真正的构建上。 随着开发速度加快,浪费时间的感觉也更加明显。 行业里有个永恒的争论:到底是更大的模型更强,还是更小更精致的架构更有前景?你因“扩展规律”论文而广为人知。你现在怎么看这种极端趋势?预训练是否已经“过时”?还是说它依然是核心?它和后训练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Dario Amodei: 我不想讲得太细,但 Claude 4 系列模型在预训练和后训练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我们发现扩展规律在预训练阶段依然有效,同时后训练方面也持续有突破。这两者是互补的,我相信未来我们还会在这两个方向继续取得进展。 我们还会继续扩大模型规模,也就是说,多条技术路径正在同时指数级增长,而它们会相互叠加。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领域会发展得非常快。我喜欢 Steve Yegge 的那篇文章,是因为他说出了我经常说的话:再过一两年,这些模型可能就已经跟人类平起平坐了。 Mike Krieger: 难以置信,Claude 3.7 才是今年二月发布的,对吧? Dario Amodei: 是啊,但感觉像是一年前的事了。我知道,这听起来像个“过时的模型”,但其实才过去两个月多一点。时间的尺度正在被压缩。我常说,做 AI 就像是坐在一艘飞船上,以相对论的速度离开地球——你在飞船上过一天,地球上可能已经过去两天了。 Dario Amodei: 你得在一天里接收两天的新闻信息,然后是三天,再接着就是四天……就是这种感觉,我们都在这艘飞船上。 Mike Krieger: 这个比喻太贴切了,我之前没听过,但真的很贴切。回到后训练这个话题,我对 Claude 4 中一个重要的新特性非常感兴趣,那就是“记忆”。模型可以管理自己的记忆,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这很重要?它让模型具备了哪些能力? 对了,重复一下问题:模型可以管理自己的记忆,并处理那些需要长期规划的任务。 Dario Amodei: 是的,这点非常有用。我们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例子是在“宝可梦”任务中,模型可以记住自己的状态。当然,这不仅仅适用于宝可梦。 我觉得这很棒,因为模型现在也像人类一样:当我思考时,我会写笔记,然后以后再查看那些笔记;有时我还得做一些中间步骤。模型在推理时也会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中间演算”。 但不是所有的推理过程都能塞进一个草稿区里。比如我还会做演示文稿、写不同的文档。所以模型也一样:它需要创建文件、处理这些文件、加载数据,并且能够无缝地交错进行这些步骤。 我们现在的一个新功能就是“交错推理+执行行动”。其中一些行动可能包括存储数据、调用数据。 这些模型逐渐具备的能力,正在逐步接近人类拥有的操作能力,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 Mike Krieger: 在我使用 Claude 4 的过程中,有一个让我大为震撼的时刻。我们有一个“待办事项清单 + 草稿区 + Claude Code”的组合,看着它一步步处理 todo 列表,然后在思考过程中还会添加新的任务,把完成的打勾,把不相关的划掉—— 这真的模拟得非常像人类自己管理工作和思考的方式。 而且它还能交替进行推理和工具使用。 今天早上我在 MacStories 上看到一篇文章,说 Claude 被当作一个 MCP 使用,它在请求 VAC 和 MCP 服务器时碰到了速率限制,模型就推理出“我大概是触发了限速,不如试试别的方式”。它能一边推理,一边调整策略,这种工具使用能力非常强大。 我想聊聊“向上的竞赛”(race to the top)这个话题——通常人们认为安全和能力是矛盾的,但你的观点恰恰相反:这两者可以并行发展。这点让我很受启发。 Dario Amodei: 这是我加入这个团队的原因之一。我们讲的“向上的竞赛”不仅适用于日常的商业实践,也适用于 AI 的宏观发展方向。我们跟很多客户沟通过,他们非常关心模型行为的可预测性和可信性。 这也正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之一:确保模型在更广义上能保持与人类意图一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也一直希望在合理、负责任的前提下,为社区提供一些工具。比如 MCP 就是个例子。 我自己也对 MCP 被大家迅速接受感到惊讶。我们是在去年 11 月发布的,一开始反响并不大。但三四个月之后,它已经成了事实上的标准。 又一次有那种“坐在太空船上”的感觉——高速离开地球,时间不断加速。你想想以前比如 USB 之类的标准,或者 90 年代、2000 年代的一些标准,要花几年时间才能被大家接受。但现在,跟其他用 MCP 的团队交流时,他们也表示不想拖慢这个进程。虽然希望有一些方向指引,但大家觉得“这就像瓶中闪电”,不想错过。 Mike Krieger: 我们要确保它成为新协议,成为各个Agent互操作的标准。说到“向上的竞赛”,我很喜欢你写的那篇关于“可解释性紧迫性”的文章。你有神经科学背景,能不能谈谈你怎么看可解释性和机器智能的共同演进? Dario Amodei: 是的,大约十年前,很多人都以为神经科学能指导 AI 的发展。事实上,现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前神经科学家,我也不是唯一一个。有些实验室的负责人也有类似背景。 我发现从高层来看,神经科学确实能提供一些灵感。但我不能说,“啊,我们从下丘脑学到的某个机制可以直接用于构建 AI 模型。”大部分工作其实都是从零开始做的。 但有趣的是,趋势反而是反过来的:我们通过可解释性研究能“看清”模型内部的运作方式。虽然模型和人脑的结构显然不一样,但我们在模型中发现的一些概念模式,有时会在神经科学研究中被“复制”出来。比如 Chris Olah 团队中的一位研究人员通过模型可解释性发现了视觉系统中的高频和低频特征探测器。 然后过了几年,一位神经科学家在动物大脑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机制。又比如视觉模型中,会有一条路径更偏向处理颜色,另一条路径则处理亮度或物体边界。这些区分看起来像是世界本身的“自然结构”。任何一种抽象学习系统,不管是人工的还是生物的,都可能得出类似的结论。 Mike Krieger: 真的很有趣。我很好奇你们那篇“电路论文”最终会如何影响神经科学领域。那我们来看看 5 到 10 年的时间范围,尽管在 AI 领域,可能“一年就等于五年”。你觉得第一家只有一个人却能创造十亿美元营收的公司,会在什么时候出现?2026 年? Dario Amodei: 我觉得没问题。我也想给在座各位一些建议,关于如何用 Claude 构建未来一年的产品——如何在前沿领域开展建设。 当然,你可以说很多关于模型使用的具体建议。但现在这个“时间加速”的时代,几乎所有建议都会被一句话淹没,甚至只需要两个词:大胆一点。构建一个超出你原本认为可能实现的东西。 即使它现在还无法完全实现,下一代模型就要来了——现在是三个月更新一次,很快可能两个月、一个月就有更新。到今年年底,我可能都要建议:“今天别建任何东西,我们今晚就有新模型发布了。” Mike Krieger: 我之前和一位创业者聊过,他两年前就开始做自动化编程 Agent 的公司,他尝试过市面上所有模型,但产品始终不太行。直到 Claude 3.7 发布,他说,“现在我的创业项目终于能跑起来了。” 这说明,一些原本困难的任务,突然就能实现了。 Dario Amodei: 有时候“撞墙”也未必是坏事。你把其他部分都准备好了,只差模型这一块。当模型能力到位时,你的系统反而比所需更健壮,这反而是件好事。 所以我虽然总开玩笑说“等下一个模型”,但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几乎”是可行的,而不是遥遥无期的那种,那么坚持撞墙其实是有价值的。 Mike Krieger: 我们在内部研究时也遇到类似的事。我们的“高级研究 + Claude 能力”团队做过一个原型,当时模型对工具使用还不太行。但到了 Claude 3.7,尤其是 Claude 4,我们发现它在高级研究任务中表现非常好。那是因为我们一路上在尝试、在失败。 Dario Amodei: 就像你要把自己的初创公司当成是对下一代模型的“投机性执行”。我非常喜欢这个说法。 Mike Krieger: 是的,说得太对了。最后一个问题:对我们这些不是 Dario 的人来说,很难想象 AI 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多么惊人的进展。那么你对接下来一年、以及未来五年最期待的是什么? Dario Amodei: 在接下来一年里,我觉得“代码”这方面会出现很多令人惊艳的进展。 我们现在有了 Claude Code、有了编程模型,接下来就是构建“Agent 团队”。这会对世界产生很有意思的影响。 我觉得我们其实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件事:当“写软件的成本”大幅下降时,经济和商业结构会发生什么? 以前有个默认假设:只有几百万用户的软件才值得开发,或者至少也得有几万用户。你不会为某个活动单独开发一整套软件——最多凑合做个小工具。但如果写一个程序只需要 20 美分、几秒钟,你就可能说,“我们来做个工具,专门为这个活动服务,调整一下视觉效果。” Dario Amodei: 当软件可以按需、低成本、一次性创建时,整个世界都会不同:开发者的角色、企业的角色、创业公司的角色,乃至用户的体验都会变得不同。而这一切我们现在还没有答案。 从五年时间维度看,我还是要回到生物学。我觉得生物医学不会在一年内彻底革新,因为这领域进展缓慢。但我希望,五年后我们能彻底战胜一些现在仍存在的疾病。 Mike Krieger: 我就把这作为今天的收尾吧。可惜我们得结束了,我感觉还可以再聊 40 分钟。首先感谢 Dario 今天和我们分享。谢谢你,Dario。也感谢现场和通过直播观看的所有人。 差点忘了,还有一件事。作为对今天所有 Code with Claude 线下参与者的特别感谢,我很高兴宣布:大家将免费获得高级订阅体验。请注意查收。 我尤其喜欢将 Max 与 Claude Code 一起使用,希望你们也能尽情发挥。 祝大家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收获满满,欢迎来到 Code with Claude!感谢大家的到来。 Dario Amodei: 感谢大家的到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42.htm)
5月23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式批准SpaceX星舰第九次试飞,最早将于下周执行。这标志着经历3月份发射事故后,星舰项目重新获得监管部门认可。FAA在5月22日发布声明称,已批准星舰恢复飞行操作。  该机构表示:“FAA对SpaceX星舰第八次试飞事故进行了全面安全审查,确定该公司已充分解决了事故原因,因此星舰飞行器可以重新进行。”不过,FAA并未公开具体的事故原因或SpaceX采取的整改措施。 3月6日星舰第八次试飞,SpaceX官方称星舰上面级遭遇“高能量事件”,导致多台猛禽发动机失效,进而失去飞行器控制。该飞行器最终在加勒比海上空重返大气层。这次失败与今年1月飞行7号任务的情况极为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FAA采用了与第八次试飞相同的审批策略,即在前次事故调查尚未完全结束的情况下,基于安全风险评估做出“恢复飞行”决定。监管部门认为,SpaceX已满足所有严格的安全、环境和许可要求。 第九次试飞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安全飞行区域的大幅扩展。FAA在5月15日更新的发射许可中提到,基于前两次发射失败的经验教训,失败概率评估有所上调,因此需要扩大飞机危险区域(AHA)。 新的安全区域从德克萨斯州星舰基地向东延伸约1600海里(2960公里),覆盖佛罗里达海峡、巴哈马群岛和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相比之下,第八次试飞的安全区域仅为885海里(1640公里),扩大幅度接近一倍。 另一个促成安全区域扩大的因素是SpaceX计划在第九次试飞中首次重复使用此前已发射过的超重型助推器。FAA表示:“基于更新的飞行安全分析,以及SpaceX首次重复使用已发射的超重型助推器火箭的计划,FAA正在扩大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危险区域范围。” 截至目前,SpaceX尚未公布飞行9号的确切发射时间。不过,FAA在宣布批准发射后随即发布的临时飞行限制显示,SpaceX正准备最早在5月27日执行发射任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40.htm)
5月23日,小米昨晚发布了首款SUV车型YU7,它将在今年7月上市,价格尚未公布。YU7的发布引起了外媒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外媒对YU7的评论:  雷军发布小米YU7 商业内幕:小米YU7惊艳亮相,成为特斯拉在华最新威胁 《商业内幕》指出,作为特斯拉在华最强对手之一,小米发布了新款电动车型YU7,它可能会让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头疼不已。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一份关于YU7发布的前瞻性报告中写道,这款全新SUV将对特斯拉构成新挑战。他们预测,YU7将复制小米SU7的销售成功,后者去年开售后36小时内便获得了12万辆订单。大摩分析师称,YU7设计“惊艳”,外观融合了法拉利或阿斯顿马丁的风格,价格却堪比大众汽车。 路透社:特斯拉Model Y在华最强对手 路透社报道称,小米CEO雷军宣布,YU7将于7月份开始销售。有分析师称,这款SUV将成为特斯拉最畅销车型Model Y在中国的最强劲对手。 彭博社:小米发布YU7和自研芯片 扩大技术版图  YU7 彭博社称,小米创始人雷军公布了首款SUV车型YU7以及配备自研移动芯片的高端产品,展示了该公司扩大技术版图的雄心。小米正积极推进其在平价智能手机和家电之外领域的发展。雷军周四宣布,小米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000亿元人民币(约合280亿美元)用于研发。 The Verge:小米YU7给特斯拉中国业务制造麻烦 TheVerge表示,小米在中国发布了备受期待的电动SUV YU7,可能会对特斯拉在中国这个全球热门电动汽车市场的地位构成新的打击。YU7被明确定位为特斯拉全球最畅销车型Model Y的直接竞争对手。小米已明确表达其在中国市场挑战Model Y霸主地位的意图。针对特斯拉发布的焕新版Model Y,小米CEO雷军直接晒出两款电动汽车的尺寸对比图,简直就是一场“比车大赛”。 日经亚洲:小米用首款自研手机芯片对抗苹果 小米周四发布了首款自研智能手机芯片,采用与苹果相同的尖端工艺制造。这一举动表明,小米正持续升级其产品阵容。这款名为玄戒O1的智能手机系统级芯片基于台积电目前全球最先进的3纳米制程工艺。除了苹果,手机芯片开发商联发科和高通也都使用台积电的3纳米技术来生产其高端芯片。 南华早报:小米YU7要挑战特斯拉Model Y销冠地位 香港《南华早报》发文称,在小米发布YU7后,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最畅销车型Model Y又迎来了一位强劲对手。今年1月,当特斯拉全新改款Model Y开始预售时,小米在其微博账号上表示,对YU7击败Model Y充满信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1738.htm)
这个夏天所有的生命力,都在这组 Live 图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4782)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4782#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