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 市场,还有很大发挥空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0533)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0533#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亿邦原创】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周期里,出海,被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从“可选项”列为“必选项”。不论是先国内后海外的企业,还是直接从海外起家的企业,向外看——从更大的全球市场去寻求新增长,都是未来很多年必须牢牢抓住的时代风向。我们有动力、更有机会在新一轮周期中脱颖而出,完成从规模经济向价值经济演进的全球化竞争力构建。 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上一阶段制造价值全球化的高歌猛进后,出海行业的门槛和从业者的综合素质都不断提升。推动品牌价值全球化,成为新一阶段的主要课题。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而言,向上生长——从产品、供应链、营销、运营、组织、财务等维度全面构建科学增长体系,才有机会真正地跻身全球化新品牌行列。 围绕“向外看,向上生长”这一主题,BeyondClick飞书点跃、益普索、亿邦动力共同举办的“2024全球化新锐品牌数字营销峰会”在12月19日圆满落幕。通过11个主题演讲、3场圆桌对话,20余位嘉宾在峰会上探讨了中国消费品企业走向全球舞台的道与术。  与此同时,由飞书深诺集团旗下专注出海品牌全域营销服务子品牌BeyondClick飞书点跃携手益普索推出的《2024MeetBrands中国出海新锐消费品牌50强》也在会上重磅发布。它不仅旨在表彰在品牌出海领域表现卓越的新锐企业,更是希望通过榜单研究看到中国品牌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塑造全球化新竞争力。 ## **01** ## **向上生长——出海品牌需要“新竞争力”**  益普索中国区B2B研究院院长陈芳在演讲中提到,品牌出海的上半场,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成熟的方法论和充足的运营人才资源,可以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但进入下半场,解决文化冲突以及在海外人群中建立持久的“信任感”,才是打造长青国际品牌最大的挑战。同时,融入全球供应链和市场的过程中,ESG的评价与披露对企业来说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绿色门槛,可能会成为品牌出海的一大瓶颈。 因此,出海品牌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对全球化有清醒的认知,并坚持长期主义,通过产品驱动和社会责任驱动去跟海外消费者建立有效连接,从而让信任扎根。 嘉御资本消费出海基金董事总经理任广从跨境电商增长态势、海外消费市场有利因素、国家政策支持、境内外资本市场环境等方面,肯定了中国品牌出海面对的时代机遇,并分享了出海企业在新时期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该如何降本增效。 他指出,首先是提高人效,用总年收入除以总员工数量算出人均创收,设定一个基准值作为企业扩张时的一个衡量指标,但同时,在一些关键部门,又要敢于做超配的;其次是采购降本,每年设定降本目标;另外,和供应商结算要综合考虑货币选择(汇率因素)、采购价格与账期。 收入增长维度,“贸”(即贸易)的层面,一是在做好单一品类基础上,可做一些品类拓展,借此消灭淡季或往高客单产品延伸,二是除了亚马逊、eBay,可选择一些合适自己的新平台做增量;“技”(即技术)的层面,企业到一定规模后,要敢于在产品研发上做投入,以加强竞争壁垒;“工”(即制造)的层面,很多企业从原来外协生产到现在开始自建工厂或和合作伙伴一起投资工厂,这既能对产品质量有更好的把控,同时也能将生产端利润握在自己手里。 飞书深诺集团创始人兼CEO沈晨岗在峰会演讲分析了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他表示,第一阶段靠的是生产能力加上电商销售能力——这是过去10年里非常强的一种能力组合。但新一阶段,对产品研发能力和品牌传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研发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让自身与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也能更好地进行品牌传播。其中的关键点在于,要充分洞察用户需求、把握消费趋势变化,进行整合营销。 “再往上走,进入品牌国际化的第三个阶段,企业规模更大后,要面对更强的全球竞争,这时候,不仅仅是需要生产、研发、品牌传播能力,还要有全球经营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能力——要实时看到数据在全球的变化,从进行更快的决策和调整。”沈晨岗谈道。 The Trade Desk中国区业务拓展资深总监吴昱霖谈到,从新锐品牌到标杆品牌的跨越,有个很大的鸿沟是心智影响力。从品牌营销方面来看,提高心智影响力,从品牌营销1.0升级到品牌营销2.0有两个途径: 一是扩大品牌曝光蓄水池,聚焦主流媒体。 品牌营销1.0阶段,主要依赖于Google、Meta等广告平台作为推广主力。这些即时转化型的广告渠道确实能够助力品牌迅速建立消费者认知。然而,随着品牌出海2.0阶段的推进,即时点击转化类广告渠道已无法满足品牌出海需求。品牌需要打开自身的营销渠道,在CTV智能电视大屏、音频、数字户外广告DOOH等多渠道上展示品牌形象、品牌理念及品牌价值观。 二是改变点击归因的单一渠道衡量体系。根据DTC行业的后链路追踪数据,有82%的广告转化来自于被触达但没有马上点击的用户。这表明,广告、产品信息及品牌信息的曝光,尽管当下可能不会立即转化为点击或购买行为,但对目标消费者的心智及他们对品牌的认知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品牌需要改变仅用点击归因来衡量媒体渠道价值的做法,建立曝光归因的品牌营销体系。 此外,找到对抗同质化竞争的正确道路也是出海品牌构建“新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为此,在峰会上午,亿邦动力联合创始人刘宸与千岸科技Ohuhu创始人CEO何定、倍思奇品牌负责人王鹏、ELEGOO爱乐酷联合创始人陈波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话。 在何定看来,最重要是把精力集中在占领用户心智上,要让用户脱离开比价的动作。因为,一旦用户从心智上认可了你的品牌,他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只要你的价格在他心理承受范围内,他就不会去买别的更低价的产品。那如何占领用户心智?综合来看就是要在竞争当中拥有一个独特的定位。去做深入的用户洞察,去挖掘用户的痛点,并基于用户的痛点去做有意义的差异化解决方案。 王鹏指出,脱离内卷最重要的手段是专注于用户。从产品侧来看,即便门槛再低,也总有空间去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价值。从营销侧来看,要做针对目标人群的精准投放,而不是“一张网撒下去看它能捞到几条鱼”。此外,要明白,你为消费者提供的绝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包含了一系列的服务,所以,要摆脱把产品卖出去就结束的惯性思维。 陈波认为,卷与不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当你公司的资源禀赋符合当下的发展周期、有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竞争站位时,那就是你在卷别人,反过来就是被别人卷。ELEGOO的经验是用非价格下降的方式去为用户提供更多价值,即在同样的价格维度上,给用户提供超越他期待值的产品和服务。 ## **02** ## **品类突围——实现从产品表达到品牌表达的进阶**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中国区合伙人何松松作为下午开场嘉宾,围绕“如何通过品类创新成就全球化新品牌”进行了生动的演讲。他指出,今天,中国企业面临两大战略机会:一是消费观念的大迭代,会诞生出大量新品类的机会;二是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会诞生打造全球性“中国”新品类的机会。怎么把握住这两大机会?答案是品类创新——“我不要跟你一样,不要比你性能好一点,我要做不同”。 何松松以三颗种子的战略隐喻来做讲解:第一颗种子(品类开创者)落下来,无论什么原因它率先发芽,获得了大部分阳光和水份,迅速长大;第二颗种子(跟进模仿者)落下来,它落到了离第一颗种子较近的地方,无法获得充足的养份,最后枯萎了;第三颗种子(对立面品牌)落下来,落到远离第一颗种子的地方,最后也发芽长大了。 据悉,早在两年前,里斯战略咨询在业内率先发布了一个中国上市企业持续增长的品类创新报告,其中有两个洞察如今依然有很强的参考价值:第一,近六成持续增长的冠军企业,其增长动力来自于开创并且主导一个又一个新品类,当中又有20%的企业连续创新,打造一个又一个新品,带动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第二,平均一次成功的品类创新,可以再造3个百亿级企业。 影石Insta360无疑是实现品类突出、成功打造出全球化新品牌的标杆。其联合创始人、董事陈永强表示,影石Insta360已经成为连续六年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第一的品牌,也是全球全景相机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对其而言,产品力是品牌的基石,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差异化所形成的独占优势是品牌价值的根本。因此,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自主研发了全景图像的采集拼接、防抖、AI影像处理,以及计算视觉等核心技术,从而构建起了自己在技术上的护城河。 打造全球化竞争力方面,陈永强介绍了影石Insta360如何通过“用户共创”来助力品牌的塑造和升级:影石Insta360发起“Think bold”挑战,向全球用户征集有创意的点子,并帮助他们完成视频内容。在其全球基金的支持下,许多用户用影石Insta360产品大胆地实现了自己的创意。比如,一个英格兰老爷爷穿上蜜蜂服,嘴上咬着影石Insta360的全景相机在花田里奔跑,像一只快乐的蜜蜂,这个话题的全球播放量超过8.6亿。这些来自用户的创意内容恰恰就是对影石Insta360最好的品牌代言。 BeyondClick飞书点跃负责人林禕在演讲中谈到,十年前,中国企业出海多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现在更需要品牌的赋能。而在塑造品牌心智方面,企业普遍面临着对目标市场用户的本地认知不足、渠道触达不足、情感连接不足三大问题。 他指出,解决“对目标市场用户本地认知不足”,就是要通过全局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洞察用户,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解决“对目标市场用户渠道触达不足”,很多时候讲的是销售力的持续迭代,其中涉及到渠道的选择、创意的优化等;解决“对目标市场用户情感连接不足”,需要通过DSP/整合营销来提升品牌力,提升复购和客户生命周期。 沐浴着时代红利,并凭借自身的勤奋和创新能力,中国出海企业往往可以快速完成从0到1的积累,然后,从1到10该怎么走却是很多人的盲区。围绕这个问题,BeyondClick飞书点跃负责人林禕作为主持人,与SPEEDIANCE速境联合创始人及COO俞健、乐行天下C端事业部总监程双丽、els pet品牌负责人易良展开了互动交流。 俞健指出,SPEEDIANCE速境的核心团队是做研发和产品出身的,核心发展逻辑就是打磨产品,完成从0到1的过程,也有一定的红利和运气成分,但接下来从1到10的过程就需要一个非常专业化的组织和团队。此外,也需要找准一个可复制、可规模化的产品或赛道,去进行有效的集中式攻击。这对于速境自身而言,就是要在自己最核心的技术上不断增加投入,形成更高的竞争壁垒。 程双丽指出,从1到10的过程要怎么做,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全渠道的布局,包括线上线下的联动,以覆盖更多的用户触点;二个运营的精细化+供应链的规模化。因为在从0到1的阶段增长势头很猛,必然会存在一些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但接下来必须在运营上更加精耕细作,关注到每一个端口的颗粒度,同时,供应链必须跟上,甚至考虑用更加柔性的供应链打法来配合前端销售。 易良指出,在宠物用品这个越来越卷、低价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赛道,“聚焦”可能是更好的解法,包括市场的聚焦(明年els pet将更加聚焦在美国市场、做美国品牌)和产品的聚焦(els pet目前聚焦做智能猫砂盆这个品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迭代、创新,推出新的产品,覆盖高端市场、中端市场和低端市场,把量做大,从而优化成本,把规模做起来。 ## **03** ## **营销创新——用数智化能力驱动品牌出海的品效双赢**  正如《2024MeetBrands中国出海新锐消费品牌榜单报告》中所提及的,出海品牌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从而提升营销精准度,以及运营与决策效率。如何以数智化能力为基础,通过营销创新来品牌化发展?由此出发,8位嘉宾在峰会上展开了从营销渠道变革到营销技术升级、到营销理念改进等方面的分享与讨论。 亚马逊广告大客户团队行业负责人张翰文指出,跨境品牌在不同阶段的营销目标各不相同:产品出海阶段的目标是“存量”,流量出海阶段的目标是“扩量”,而文化出海阶段的目标则是“破圈”。那么,如何做到“破圈”?答案是,通过帮助商家实现市场渗透。因为,如何渗透欧美文化并引发用户共鸣,对跨境品牌来说至关重要且充满挑战。 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主流用户的触点,深入理解本地文化并与用户建立情感连接,显得尤为重要。亚马逊广告的产品矩阵正好为商家提供了这样的支持。据介绍,亚马逊广告不仅包括商品推广、品牌推广、展示型推广等产品,还提供了适合各种规模和行业广告主的DSP、流媒体视频广告等解决方案。此外,亚马逊广告位的覆盖范围丰富多样,涵盖了亚马逊自有的广告库存,以及第三方优质网站和应用程序,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并结合分类别洞察和第一方数据。 除了大家熟悉的亚马逊商城,亚马逊广告的展示位置还包括多个设备端,例如Fire TV、平板电脑、Alexa、Echo等设备均可呈现广告。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近年来在视频内容领域不断加大投入,打造了丰富的娱乐和体育体系。例如,Amazon Freevee上的流媒体电视独家原创节目、Twitch上的直播娱乐节目、Prime Video上的体育独家赛事直播(如《周四橄榄球之夜》、NBA)和高质量原创剧集(如《指环王》和《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以及全球最受欢迎的电影和电视内容信息库之一IMDb。 不仅如此,亚马逊还通过其受欢迎的线下门店(如Amazon Go和Amazon Fresh)帮助广告主触及消费者,进一步提升用户触达的广度和密度。这些线上线下整合的资源,使亚马逊能够为广告主提供精准且高效的潜客触达,帮助不同行业和规模的广告主实现更广泛的品牌曝光和市场渗透。 飞书深诺集团Meet Experience负责人赵梓峰指出,商家在营销方面常见的痛点主要在于公私域流量的获取、转化率,以及复购率三个方面。而从Meet Experience的实战来看,通过技术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 他提到,数字化工具可提高消费者考虑与转化——在用户全生命周期中,通过数字化工具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产品信息,可以帮助购物者在网上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并降低商品退货率。同时,数智化技术可赋能用户互动深度,比如AI生成内容、AI客服,以及广告的智能竞价、动态邮件EDM等,这些智能营销技术的应用,可以赋能品牌与用户的深层次互动。 Shopify大中华区暨东南亚资深合作伙伴经理陈威谕指出,Shopify是一家产品技术主导的公司,从在线商店开始,建立了一个商务平台,让商家在顾客所在的任何地方都能进行销售。那如何用Shopify打造全球DTC品牌?陈威谕给出了几个关键点: 一是Shopify可以帮助商户创建顶级的用户体验,比如商户可以通过AR、VR以及三维媒体等互动和沉浸式的方式来展示产品;二是使用定制化的storefront来创建前沿的购物体验,比如它有视频游戏、智能魔镜等独特功能;三是跨平台优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投放;四是可将商户的社交内容变成可购内容,比如Shopify可以实现将商户的产品目录同步到其商务账号里,这样可以让用户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快速完成购物。 TikTok Shop美区跨境自运营行业运营经理朱雅楠分享了TikTok Shop美区市场动态以及内容电商有的增长新机遇。她表示,还没有相对成熟的产品的新手玩家,可先着眼于内容,通过内容筛选出更好的商品,让它在TikTok更好地发育、孵化;如果是有经验的老玩家,沉淀了非常成熟的产品,就可以用这些好的产品提炼出更多内容,通过内容去种草,激发消费者购买欲。 “TikTok与其他平台或者传统电商不一样的是,除了有货架,内容非常重要,是内容和货架双驱动的电商模式。”朱雅楠谈道。这意味着,做TikTok,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拍出好视频、好内容上。 落到商家在营销策略选择上,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毛祎琛作为主持人,与LALAHOME创始人CEO Alan Hui、VITURE跨境运营负责人吴树杰、飞书深诺集团技术运营VP兼Meetbot负责人屠克烈三位嘉宾,一起展开了“如何让‘品’和‘效’两全?”的互动交流。 Alan Hui表示,品效合一是有阶段性的,刚开始可能要在“品”上砸钱,等有了一定基础声量和原始用户后,渐渐地就会发现ROI能涨起来。比如,LALAHOME是从海外做起的,最初通过众筹平台做原始积累,首期ROI并不是很高,更多的还是做品牌声量;但今年从海外市场回到中国,就发现有了很多自然流量,这实际上得益于品牌在海外的声量扩大,这时候ROI就提高了很多。 吴树杰指出“品”和“效”是可以结合的,但无论追求“品”还是“效”,一定要以用户体验为先,然后再考虑品和效之间动态的平衡。简单来讲就是,只要把用户体验摆在前面,后续的宣传方式、内容呈现思路就清晰了。比如,给用户讲解产品,绝不是简单粗暴地把中文翻译成英文,而是要把内容变成在他的文化语境里通俗易懂。再比如,即便产品很硬核,但呈现产品的方式如若只是在独立站上堆砌信息,不考虑视觉升级的话,对用户没有美感可言,就很难提高转化率。 屠克烈认为,出海品牌做营销的时候,想实现品效合一这么一个很理想的状态,要看自己的资源。如果资源很充足,就可以追求品效合一,但大部分人的资源其实并不那么充足,这时候就要看优先级,在初始阶段一定是“效”优先,因为你要先活下去,站住脚之后再慢慢转向“品”的追求。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尼尔 自动人形》官方宣布:全世界销量突破900万。 
阿里CEO押注9年的智驾公司,今天在港股挂牌上市。佑驾创新,也叫Minieye,一家智驾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IPO发行价每股17.00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6元),开盘价格为18.60港元(约17.5元)。截至发稿前,佑驾创新的总市值达到了74.73亿元(约70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上市前的53亿估值。  85后华科博士刘国清创业十年,初期就收获阿里巴巴CEO吴泳铭的天使轮融资,还有来自大客户四维图新的投资支持。 有意思的是,刘国清在拿到吴泳铭投资时,正是吴泳铭在奔赴美国纳斯达克,为阿里巴巴敲钟的路上,两人在机场匆匆一见,相谈甚欢,一拍即合。 如今,轮到刘国清来敲响钟声。 佑驾创新是谁? 这是一家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从L0级到L2+级的智驾解决方案。 招股书中,佑驾创新给出了公司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定位——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上游,佑驾创新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包括传感器、芯片、高精地图、定位系统等等必需材料。 基于这些材料和部件,佑驾创新再开展各项核心业务,包括算法和软件开发、硬件设计、测试及验证、系统集成、生产、质控及售后等等。 在下游,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进入市场: 一种是直接供应整车厂,通过定制的技术集成到车型中; 另一种是向Tier 1提供解决方案,把技术集成到Tier 1的产品中,再供应给整车厂。 而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条业务线: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及车路协同。  先来看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目前主要包含iSafety和iPilot系列。 iSafety系列具备AEB、ACC、TJA等L0-L2级别的ADAS功能,目前已经开发到第三代,并完成了商业化和量产。 第三代的 iSafety 3,算力5 TOPS,配备1-5颗毫米波雷达,数量可由客户自由选择。  iPilot系列,则是涵盖高速NOA、城区NOA和智能泊车的高阶智驾产品,并且可以通过单芯片实现。 而且iPilot产品最低可用32TOPS算力,1-5个毫米波雷达、6-10个摄像头和12个超声波雷达实现高速NOA功能,不仅支持安装在新能源车上,燃油车也可以安装。 iPilot 1、2及3都实现了商业化,其中,iPilot 3采用的是BEV技术和重地图轻感知,而最新的iPilot 4将采用BEV技术加端到端技术,预计在2025年开始商业化。  目前,佑驾创新正在开发ADS功能,新系列产品iRobo正在研发当中。 招股书介绍,iRobo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工业园区、港口和机场等特定区域和操作场景下的全自动驾驶,现在已经进入到测试阶段,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凭借已商业化的两款产品,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智驾解决方案,已经在16家整车厂的25款车型上定点,并在22家整车厂的67款车型上量产。 再看另一条业务线,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乘客检测系统(OMS)和其他解决方案,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打造。 智舱产品主要为六种应用场景提供“主动式”服务,包括司机注册、乘客看护、驾驶员疲劳检测、安全接管、交互娱乐体验、以及健康监测。 由舱内感知算法,可以感知驾驶员的视线是否落在20个可探测区域内,还可以把视线区域缩小到5厘米 x 5厘米,平均视线跟踪精度在3度以内。  到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已经和9家车企达成合作,定点合作车型16款,并且量产车型达到30款。 最后,佑驾创新还提供车路协同业务,集成雷达和摄像头等感知设备,通过自研算法以及V2X技术等,对车载系统和路侧系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开展了25个新项目,已完成15个项目,从2021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了67个项目。  整体来看,佑驾创新的客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其现有的前装量产客户,主要包括比亚迪、蔚来、哪吒汽车、一汽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江淮汽车、东风汽车、柳汽集团、陕汽集团、江铃汽车等。 所以,这给佑驾创新的财务带来了怎样的增量? 财务状况如何? 营收层面,佑驾创新2021-2023年的收入为1.75亿元、2.79亿元以及4.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4.9%。 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为2.37亿元,同比增长44.4%。  其中,细分各项业务的收入,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是收入来源的大头,这也是为什么说佑驾创新是一家智驾公司,但这部分占比正在缩小。 2021年,智驾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73亿元,占总收入的98.8%,几乎是全部的收入来源。 而智驾解决方案中,又是iSafety系列的产品贡献了几乎全部的收入,iPilot系列只营收了1.2万元。  但随着智能座舱和车路协同业务的推进,所占总收入的比例也在提升。 到了今年上半年,智驾解决方案的收入为1.82亿元,占总收入的77%;智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分别营收0.31亿元和0.23亿元,总收入占比分别提升到了12.9%和10%。 而智驾解决方案中,iPilot解决方案的占比也在增加,今年上半年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2.4%,iSafety解决方案则降到64.6%。  利润层面,2021年、2022年到2023年的毛利分别为1700万、3357万,以及6802万;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3342万,同比增长144.7%。 2021年-2023年、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是9.7%、12%、14.3%以及14.1%。  和大多智驾公司一样,佑驾创新目前仍然亏损。 过去三年,佑驾创新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是1.31亿元,2.05亿元,以及1.84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8244万元,亏损正在收窄。  亏损的一个最大因素,也是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公司的本质:高研发投入。 在经营开支当中,研发开支始终是三项开支中的大头。 今年上半年,佑驾创新的研发开支为0.63亿元,同比下降22%,占总收入比重的26.7%。  到目前,公司总人数为496人,研发团队人数为304人,占据61.3%。 最后看现金储备,到今年上半年期末,佑驾创新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亿元。 面对亏损,这样的现金储备不算十分丰厚,为了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上市也成为佑驾创新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 佑驾创新从哪里来? 这家公司背后的创始团队,都是名校出身的80后。 37岁的刘国清,是佑驾创新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执行董事及总经理,主要负责公司运营总体规划以及经营目标、战略发展及技术研究方向,还有产品开发、生产和布局。  刘国清拥有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并在2013年取得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在公司成立之前,曾担任过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项目主任,以及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首席工程师,在管理、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拥有约12年经验。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的杨广,今年35岁,主要负责智驾解决方案业务以及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及合规事宜。  杨广同样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专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他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4年经验。 加入佑驾创新前,他曾在南京车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兼工程师,还在腾讯工作过3年。 还有两位联合创始人,都曾是南京车锐信息科技的老同事。 一位是执行董事和副总经理周翔,37岁,获得东南大学计算机软件及理论硕士学位,在管理和技术领域拥有约11年经验。  目前,周翔负责的业务,主要是车路协同业务以及附属公司的营运及管理。 还有一位也是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今年40岁的王启程,主要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海外业务拓展。 他拥有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在管理、技术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行业,也拥有超过10年经验。 这样一支有十多年行业经验的高管队伍,从创业开始,就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早在公司成立第二年,就参与了天使轮融资,投入了450万。 这笔融资,还是吴泳铭在奔赴机场,飞往纳斯达克敲钟的路上敲定的。 在这之后的十年里,佑驾创新完成了17轮融资,累计资金达14.48亿元。 在股东当中,还有四维图新、普华资本、合创资本等知名企业或机构支持,而且四维图新还是公司的大客户之一,从2020年就开始合作,截至去年年底,为佑驾创新贡献了7.9%的收入。  去年11月结束最后一轮融资后,佑驾创新的估值达到53.48亿元。  今年以来,智能车市场火热,智驾公司紧跟风向标,也在集体追赶上市浪潮,好消息不断。 也是一个晋级的新起点。 招股书传送门: [https://www1.hkexnews.hk/app/sehk/2024/106931/documents/sehk24120800027_c.pdf](https://www1.hkexnews.hk/app/sehk/2024/106931/documents/sehk24120800027_c.pdf)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390.htm)
海尔智家带着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承诺,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也为全球绿色低碳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ProjectNET》是一款由散爆网络开发的,基于“少女前线”IP世界观的3D第三人称射击游戏,也是散爆第一次尝试射击玩法的试水之作,游戏将率先在东南亚开启早期的技术测试,并会进一步地优化、迭代与完善。  本次外网放出的是项目首次公开的技术性测试前瞻演示: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游戏是基于U3D引擎开发的第三人称视角的射击类型游戏,将陆续覆盖移动端&PC平台。        目前《ProjectNET》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B、X、Discord开设了官方账号,会不定期更新产品动态,[官网也同步公开](https://sea.hecategames.com/)。
 《ProjectNET》是一款由散爆网络开发的,基于“少女前线”IP世界观的3D第三人称射击游戏,也是散爆第一次尝试射击玩法的试水之作,游戏将率先在东南亚开启早期的技术测试,并会进一步地优化、迭代与完善。  本次外网放出的是项目首次公开的技术性测试前瞻演示: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游戏是基于U3D引擎开发的第三人称视角的射击类型游戏,将陆续覆盖移动端&PC平台。        目前《ProjectNET》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B、X、Discord开设了官方账号,会不定期更新产品动态,[官网也同步公开](https://sea.hecategames.com/)。
AI 视频又卷起来了。 12月中旬 Sora 正式发布,几天后谷歌推出了号称最强的 Veo 2 模型,紧接着国内 AI 视频的“卷王”可灵 AI 也宣布再次升级,更新到了 1.6 版本。 今年 6 月推出以来,可灵 AI 在过去半年里已经完成了好几轮基础模型能力和产品功能的迭代,而今年 9 月推出的可灵 1.5,已经是国内乃至全球性能最出色的视频生成模型之一。 在智源研究院的横向测评中,可灵 1.5 版本以其出色的表现排名第一;而在谷歌的横向测评里,在拿谷歌自己的 Veo 2 与包括可灵在内的四个市面上主流视频模型的生成效果对比中,可灵 1.5 模型也是除 Veo 2 外表现最好的一个。  谷歌基于外部数据集,测试 Veo2 与其他四个视频模型的表现对比 而相较于此前的 1.5 版本,新发布的可灵 1.6 在文本响应度、动态质量以及画面质量等多个核心指标上都做出了显著提升。 可以说作为「赛道卷王」,可灵再次拉高了视频模型竞赛的天花板。 ## 从武侠招式到漫威皮卡丘,可灵 1.6 让想象力无缝衔接现实 综合测试结果,可灵 1.6 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复杂的文字描述,特别是在运动、时序动作和镜头运作方面的反应更为灵敏,生成的视频不仅在运动表现上更加合理,人物表情也更具自然感,视觉效果则在色彩、光影、细节处理上做到了进一步优化。 此外,可灵 1.6 还在图生视频的能力上进一步优化。据极客公园了解,可灵团队内部评测 1.6 的图生视频效果比 1.5 模型整体效果提升 195%,带来了更加出色的创作体验和视觉效果。 更新一出,不少 AIGC 创作者马上用可灵 1.6 尝试创作,其中有不少惊艳的作品。 AIGC 创作者 @Jadewu 的作品|视频来源:可灵AI 首先是这个表现武侠小说的经典招式——「万剑归宗」的短片。这个最早出自经典武侠漫画《风云》的招式,由于招式设定复杂,即使在火遍国内的电视剧版《风云》中,由专业的演员配合后期特效制作,也并不容易在电视剧中完美还原漫画中对这一绝招的描述。 可以看到,在可灵 1.6 创作的短片里,不仅很好地理解了「万剑归宗」这个复杂的招式,呈现效果、人物动作和兵器的特效也非常惊艳,整个场景充满真实感与震撼力。即使是在快速移动的镜头下,画面依旧保持清晰,每一个动作都生动流畅,毫无卡顿或割裂感。 创作者北邦发表在爱智岛上的作品|视频来源:可灵AI 创作者北邦则从「尚舞国风」这一风格化测试的角度对可灵1.6进行了测评。风格化测试通常涉及到模型对风格化指令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以及生成视频的视觉质量。 该创作者使用了SD Flux @ Liblib Webui 进行文生图,再用可灵1.6图生视频以及Flux LoRA混合生成,「目前可灵1.6已经对复杂的画面风格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动态塑造能力,这个主要得益于1.6升级了对提示词语义理解和动态表现力。」 丝滑的舞蹈动作、浮世绘的色彩,以及精细的背景渲染,都是可灵1.6在风格化测试中展现出的亮眼表现。相比于以往的版本,1.6在对复杂画面风格的理解上有了显著的进步,能够精准捕捉并再现用户设定的艺术风格。不仅如此,模型在动态表现上的提升,也使得画面中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仿佛真正的舞者在其中翩翩起舞,令人惊艳不已。 AIGC创作者温维斯的作品 |视频来源:可灵AI AIGC创作者温维斯则用可灵1.6生成了9个「漫威皮卡丘」,从生成效果来看,酷炫的漫威「外壳」跟可爱的皮卡丘融合得毫无违和感。 整体来看,动态场景流畅,动作生动自然,画面质量也很高,无论是皮卡丘的动作,还是漫威角色皮肤的细节,1.6都流畅、逼真地呈现了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漫威真和皮卡丘梦幻联动了。 ## **细节与动态的较量:****可灵 1.6 对比 Sora** AIGC创作者归藏的作品|视频来源:可灵AI 在可灵推出1.6版本前些天,OpenAI也终于将铺垫了长达10个月的Sora正式推出,也因此,AIGC创作者归藏在对比可灵1.6、1.5版本的同时,对Sora也进行了对比。 首先来看看模型在理解文本描述并生成相应视频内容的不同能力。特别是在涉及复杂动态场景和时序动作时,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地将文字转化为画面。 从文本响应度上来看,Sora对文本的理解似乎不太到位,比如在第一组里,Sora的「猛兽」并没有站起来,更没有抬头咆哮,更没有雨水落下,而可灵1.5里,「猛兽」做到了咆哮,随后天空也开始落下雨滴,但还是缺失了「抬头」这一下,1.6里则将「抬头咆哮」这一点完整地实现了。 在视频生成过程中,动态场景的流畅性和运动的自然度至关重要。这一点在第二组的小兔子吃月饼体现的比较明显。这一组里的Sora,兔子只是捧着月饼塞在嘴边,并没有「吃」这个动作,月亮的移动也是「倏」地一下,而可灵1.5则生动体现了「吃」这个动作,不过月亮的移动还是算不上「缓慢」,但1.6版本则在「吃」的基础上,将月亮的移动也变得「缓慢」了。 AIGC创作者归藏的作品|视频来源:可灵AI 画面的质量直接影响观看体验。这组关于柿子树的测试,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模型在色彩还原、光影效果和细节处理方面的不同表现。 在这组对照里,Sora呈现出的柿子树首先就看着有点「假」,柿子的颜色亮的实在有点突兀了,在镜头的推移上基本没有变化,而可灵1.5里「柿子」的形态首先就看着跟真的差不多,镜头由近拉远的同时,冬雾也在空中腾起,可灵1.6则更进一步,不仅柿子在树上的分布有所变化,还有阳光从远处的群山处折射过来,并且雪花在空中飞舞,画面的丰富度与质感都明显优于前两者。 ## 从“中国的Sora”到“世界的可灵” 在过去的一年里,视频生成模型迎来了持续的更新迭代。从Sora的首发引发业界轰动,再到各大国内外厂商相继推出新版本,AI视频生成领域无疑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 可灵 AI 刚问世时曾被外界称为中国版 Sora,备受业界内外期待,推出后一度位列全球访问量最高的AI视频产品,时至今日,从前述可灵1.6的升级以及对照中超越Sora的表现可以看出,可灵 AI 已成为国产 AI 的代表,在国际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为全球视频生成领域的标杆之一。 在这场竞速中,可灵 AI 无疑扮演着“赛道卷王”的角色,正在以一系列创新和技术突破不断刷新行业天花板。 6月,可灵 AI 初次亮相,就以全球首个真实影像级视频生成大模型的姿态惊艳全场,随后,其技术能力迅速进化,快速推出了图生视频、视频续写、运动笔刷等创新功能,不仅显著提升了画面质量、动态表现和指令响应能力,还将文生视频的生成时长扩展至10秒,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发挥空间。 到了9月,升级版可灵 1.5发布,进一步增强了画质、动态质量、运动合理性、语义理解等方面的表现,展现了可灵 AI 在细节和创意上的强大潜力,全球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创作了大量创意视频,充分展示了这一技术在艺术创作和内容生产中的无限可能。 自推出6个月来,大大小小迭代10余次的可灵 AI ,不仅此前每一次的更新都超越了以往的局限,不断推动生成效果达到新高度,赋予了模型更强的适应性和创造力,此次从1.5到1.6的升级,则更是体现了对细节的极致打磨。  (可灵1.6模型概念宣传片) 无论是文本响应、动态效果,还是画面质量的提升,可灵 AI 在技术上实现精细化调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推动了整个行业天花板的提升。这一版本的发布不仅展现了国产技术的强大实力,更加速了全球AI视频生成领域的技术进步,可以说是「卷王之王」。 如今的AI视频生成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比拼,更是各大厂商在算法优化、细节呈现、生成质量上的全面较量。在这场竞争中,可灵 AI 凭借其不断升级的技术和强大的创造力,已位列行业前沿。数据显示,可灵 AI 发布半年来,已拥有超过600万用户,累计生成超6500万个视频和超1.75亿张图片。 在这一轮竞争中,可灵 1.6 的亮相,不仅进一步拉高了行业天花板,也意味着,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作空间的扩展,AI视频生成的未来将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而将开启全新的视觉创作时代。 头图来源:可灵AI
展望2025年,地缘政治依旧是行业最大的变量,在动荡复杂的局势中,保持对市场资讯的持续关注,将是航运赛道的关键。
怒喵科技(Angry Miao)的创始人李楠,过去几年从小众机械键盘产品出发,正在尝试更多品类的 C 端科技产品。 作为魅族科技前副总裁的李楠,从对设计美学与产品哲学的思考中,希望找到一条面向极客和潮流用户的独特道路:2019 年,怒喵推出了首款产品「Cyberboard」,这款带有 LED 矩阵屏的机械键盘迅速成为了科技圈的明星,并吸引了大量极客用户。 在 AI 眼镜已经掀起巨大浪潮的 2024 年,他也看到了 AI 眼镜的巨大潜力,而且他觉得相比大厂的规模化创新,他更相信小而精的团队能以「利基市场」为切入点,撬动行业新的未来。  在极客公园「IF 2025 创新大会」上,李楠作为演讲嘉宾,也在这个舞台上输出了不少 AI 眼镜创业的大实话,以及未来硬件创业如何「从 1 到 100」的看法: - **「这个时代****,****想比做错代价更大」****;** - **「****AI**** 眼镜市场在 12 个月之内会增长 10 倍」****;** - **「新品类要成功必须是巨头和华强北一起下场」****;** - **「****AI**** 眼镜通向终点的船票会更多,会有 10 - 15 个品牌会最终活下来并且赚钱」****;** - **「不要骗自己有核心技术。在这 12 个月之内,没有****创业团队****有可靠的核心技术」。** 以下是怒喵创始人李楠在极客公园 IF 2025 创新大会演讲的内容记录,由极客公园编辑部整理。 **01** **增长前的不确定,** **是产品的「试金石」** 开场想先问问大家,有没有用过魅蓝手机的? 我们知道上一个大的科技循环,魅蓝曾经是玩家之一,我们有过万亿级的市场经验,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赛道,就是 AI 眼镜,我们怀疑它是不是有三年 100 倍的机会,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我们可以结合上一个经验看一看哪些历史会押韵、哪些历史会脱轨,希望这些内容不会浪费大家时间,让大家能把握未来三年的机会。 标题是 AI Glasses 三年 100 倍的新赛道,历史哪里会押韵、哪里会脱轨。 在这种增长面前,不确定性是很高的,所以大家先当个故事听一下。 我们先看消费电子行业,我们一直有个疑问,下一个关于智能手机万亿级的、全球年销量 10 亿以上的产品,会不会出现?什么时候出现? 我们每年都会听到有新的东西,但是从 2007 年到现在,其实一直都没有,那是因为我们在观察这些所有产品起起落落的时候,我们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新的万亿级的消费产品出现的时候必须得满足三个条件,所以我们叫万亿级赛道的三个试金石。 试金石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三行字: **一:单品(销量)破百万。单品(销量)破百万的产品才有可能成为新的万亿级的赛道。** **二:必须得是领导品牌和华强北一起下场。只有华强北下场或者只有领导品牌下场是不行的。** **三:最终确定一个年销售 10 亿以上以及万亿级赛道的单品,销量会破亿。** 这是三个试金石。 我们回顾一下 2007 年合不合格。 第一,iPhone2G,70-140 万的总销量,它单款破万了; 第二,华强北跟领导品牌 All in 了,包括华强北 All in,大家还记得山寨机,所以它跟苹果一起 All in,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 第三,单款破亿的产品在 2010 年出现了,就是 iPhone4。 所以当你们看到这三个信号的时候,同学们,新的科技浪潮来了,一定会有个百亿级的市场以及上百倍的增长。 如果各位发现了这三个信号,什么时候入场就很关键了,我们还是看历史。 上一波最成功的风口上的「猪」——小米是什么时候入场?2011 年 8 月发布的第一款手机,但是我们是做硬件的,我们得提前量,因为一款产品的研发周期是需要 8-12 个月,其实小米公司成立是 2010 年 4 月,是在 iPhone4 发布之前,所以这个 timing 的把握很重要,我们不能等到第三个产品发布的时候再动手,那个时候已经晚了,所以我们认为两个信号满足就可以动手了,它真的有可能是一个 100 倍的增长跟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我们看一下 AI 眼镜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单品破万就在今年,Meta AI 眼镜单款已经破万了,100 万以上的销量,接近 200 万的销量。 第二,领导品牌入场,Meta 算是一个领导品牌,华强北入没入场?同学们,华强北已经疯了,几十个方案商正在努力中,方案从 100 美金,现在已经干到了 20 美金。 至于单款销量破亿的产品,我们期待三年之内能够出现。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今天有一个「暴论」:**此时此刻是 2024 年年底,这个市场在 12 个月之内会增长 10 倍,我们认为这已经是定局。** 李楠在极客公园 IF 2025 创新大会上演讲|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有人会说,凭什么 10 倍?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确定了大量的发布,这是随便列的,所有人都在排着队从 11 月份开始不停地发布 AI 眼镜,大家说这些人看起来都不是很有实力,三年 100 倍靠谁? 首先是小米,小米,要么是明年的 Q1,要么是明年的 Q3,会发布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 AI 眼镜,大家可以把对它的价格期待,我数三声,你们喊出来多少钱,999 元?考虑小米跟高通的关系,它会很便宜,我估计是 1500 元前后,但是还有字节跳动也会入场。 Meta 也会更新,而且 OpenAI 跟苹果也在准备,OpenAI 在招人。所以说三年 100 倍,除了华强北和前面那些品牌,后面还有小米、苹果、Meta、OpenAI,所有的巨头都在下场,华为大概率也会。华为在 2023 年的时候,它眼镜的销量已经到了 70 万条,所以在国内市场有可能有 100 万的销量,所以一年破 1000 万,我们认为是确定性极高的,三年能不能破 1 个亿,靠这些人了。 我们知道未来 12 个月 10 倍的增长确定性极高,而三年 100 倍,因为这些人的下场是有机会的,我们普及的结果,我们接下来整个市场普及的进度是什么样的,我们也是看历史,其实很简单,我们看一下科技浪潮在美国市场渗透率超过 50% 需要多久?PC 我们用了 20 年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超过了 50%,互联网我们用了 12 年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超过了 50%,智能手机只要 6 年,大家看到这个趋势了吗? 每一波巨大的科技浪潮在美国市场超过 50% 渗透率的普及速度在不停地加速,所以如果要 AI 眼镜这波是真的,如果真的是三年 100 倍不需要六年,它只需要三年,会更快。如果 2025 年开始算,2028 年这场仗打完。 我们总结一下,我们认为万亿级赛道的信号,三个里面已经出现了两个,而且你不能等第三个才动手,出现了两个,该动手就要动手了,而且风口兑现的速度会超越以往,我们没有 6 年的时间,可能只有 3 年的时间,最后风险不能否认,因为第三个信号还没有出现。这就是为什么今天 12 个月之内有 10 倍的机会以及三年之内可能有 100 倍机会的原因。这是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 **02** **数字时代独立品牌的崛起** 接下来哪些地方变化了? 第一个是我们今天 2024 年的时候看,在 2007 年 iPhone 发布的时候看,我们认为品牌完全不一样了,品牌在长尾化。 品牌长尾化是什么意思?2007 年的时候都是大品牌统治市场,而今天我们有更多的独立品牌、更多的 D2C 品牌(编者注:Direct-to-Consumer 的缩写,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更多的小品牌,它们过的也很好,甚至大品牌过的不好,这句话不是胡说的,我们看一个数据,在美国市场 2023 年的时候亚马逊跟 Shopify 的销售规模。 Shopify 是很多 D2C 品牌跟独立品牌集合店所用的后台,所以 Shopify 的销量规模达到了亚马逊的一半,意味着那些 D2C 品牌、独立品牌跟个人品牌的销售规模,跟那些大品牌的规模达到了一半。 2023 年亚马逊与 Shopify 销量规模对比|图片来源:怒喵 Shopify 的增长速度是亚马逊的好几倍,可能大家在中国看拼多多横行,中国没有 Shopify,但美国市场的消费者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更多的个人品牌、我们需要更多的独立品牌、我们需要更多的 D2C 品牌。 我们总结 2024 年的时候跟 2007 年不同的是,2007 年是货架电商统治的,大家都在选品、比价,而今天不是了,今天独立品牌在爆发性的增长,而货架电商不行了,虽然拼多多很强,但是我们咔咔砍价、堵价格,最后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我们认为第二个品牌长尾化的机会在哪里?就是更低的品牌爆发门槛。 在座的可能会觉得我胡说,我们现在买流量越来越贵,为什么说是更低的品牌爆发门槛?今天互联网的获客流量红利已经消失了,获客成本越来越贵了,但是与之对应的是个人传播数据在爆发性的增长。 第二个是大团队越来越少,当年微软十几万人,但是 Discord 其实只有 500 人,而 Midjourney 只有十几个人,其中还有好几个兼职,所以团队在越来越小,所以我们认为小品牌有机会。 为什么说个人传输数据在持续爆炸?最著名的例子 Joe Rogan,他跟川普三个小时的播客专访,在 24 小时之内,2600 万的播放量,而最终它的数据停留在了 6000-7000 万的播放量,他一个人的一个 3 小时播客,6000-7000 万的播放量意味着什么?全美这次大选投票的总人数 1.4 亿,他一个人影响一半的投票用户,所以我们认为品牌的长尾化,独立品牌、个人品牌的机会在迅速到来,无论是你看 Shopify 的数据,还是在看个人传播的数据。 我们跟当年不同的是我们看到了品牌强烈的两极化。我不知道各位无论是投轻奢品牌的,还是买轻奢品牌的被坑了多少钱,你会发现其实今天已经没有人说「轻奢」这个词了,轻奢品牌溃不成军,未来你们要么做最便宜的东西,要么做最贵的东西。 我们把需求侧的两个特点梳理完之后,我们再看供给侧。 供给侧在全面的数字化,包括数字化的设计、数字化的用户调研,Kickstarter 也在迅速地崛起,包括生产层面的数控机床,中国的产能过剩让数控机床的控制量达到 40% 甚至更高,所以今天你做任何产品很容易上数控,当然 3D 打印也在不断地普及。供给的数字化带来了供给的柔性化。 大家可能大概率都没有做过手机,如果当年你做手机去找供应链,供应链第一个问题一定先问你,你想干多少台?如果你说 1 万台,他会说对不起,出口在那边。当年如果你想干一台手机出来,你给供应链的最小下单量不能低于 100K,也就是 10 万台,你才可能真正拿出一个产品去市场上卖。 今天大家猜供应链接受多大的订单?有人说 5000,对,5000 是正确答案,今天的供应链产能过剩,大家没有订单的情况之下,5000 台我们可以干一个眼镜出来,所以说整个供应链在迅速地柔性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什么呢?需求端其实渴望更多的独立品牌,因为我们消费者本质真心希望买到只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们不想跟人撞车、不想跟人撞衫,而供给侧支持了真正的小批量柔性迭代,因为我们数字化了,我们柔性化了。因此我们认为跟手机行业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 我们知道上一波的竞争,100 多个品牌惨烈的竞争之下,最终只留下了 5 个真正赚钱的牌子,而这一波,我们觉得可能通向终点的船票会更多,因为需求在分散,而供给在柔性,**有可能有 10 个或者 15 个品牌会最终活下来并且赚钱。这是一个更好的时代。** 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品牌的定位、设计、品质跟 D2C 能力会更加重要。 **03** **新时代的长尾效应** 我们再来点干货,再讲一些如何把这个产品定义成功、如何把这个品牌打造成功。 第一是品牌侧的核心。品牌侧的核心能力变了,跟上一代不一样了。我认为首先是文化表达,一定得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代际文化,或者他们亚文化的能力以及他们去设计他们这一代人才拥有的商品,因为眼镜是一个更外显的东西,它更代表自己的审美、品味和身份。 这是(怒喵推出的)腰果花的键盘,可是各位不知道什么叫腰果花,年轻人见到腰果花就会觉得很街头。 怒喵发布的以「腰果花」为主题的 CYBERBOARD R4 键盘|图片来源:怒喵科技 这是我们的产品,我们也不理解为什么年轻人会把键盘跟甜甜圈跟美食结合到一起,但他们就会通过社区告诉我们,这个苦、这个牛,虽然我们没有看出哪里苦。这是文化领先的两个例子。 第二是回归初心。因为我们今天的传播和沟通会更紧密、更迅速、更实时,我们说真话比以前要重要得多的多,如果你看 Joe Rogan 的播客,或者你看 Joe Rogan 采访川普,他们谈了三个小时,他们压根没有稿,Joe Rogan 就是那么问,川普就是那么答,所有听过 Joe Rogan 三小时川普采访的人,都会相信川普在说实话,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能力编。 所以你做什么样的产品,跟你这个产品的主理人非常相关,只有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产品才是可信的,这是我以前瘦时候的照片,现在有点不可信了。 第三是持续互动。你真的要泡在网上,真的要在 X、TikTok、Discord、播客里面跟你的消费者不停地沟通,沟通的时候真的不要装,我们就说实话,这产品做差了,对不起。 所以你有一个社区去支撑你的品牌,去指导你的品牌沟通,去指导你的产品,真的非常重要。 大家说品牌的东西都很虚,能不能给我们来点产品侧的真实的建议?接下来我会说一些实话,可能有些人做产品或者投资的朋友们会觉得受到暴击,但是没关系,也许对你有点启发。 第一,**在三年 100 倍的增长的时候不要纠结场景**。别跟我谈核心场景,我听的都要吐了,为什么不要纠结场景?因为三年 100 倍的增长中,你是不可能预测到场景的,所以说当三年 100 倍的大潮来临的时候,核心场景应该是这个或那个的人,都是骗子。 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因为乔布斯曾经接过一个专访,主题是他在争论核心场景,乔布斯把 Mac 放在了中间,把手机全都划在了边上,他认为用户使用的核心场景是在桌面用他的电脑,连乔布斯在智能手机浪潮的最开始都预测不了核心场景,你们凭什么! 所以别预测核心场景,别讨论,浪费时间,真的,我不想再听到核心场景这种没有意义的话了。 什么有意义?拿出 MVP 有意义,把产品真的弄出来,交给消费者,听他们喷你,这样才有意义。我相信乔布斯之所以最终能被说服回去做 iPhone,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年市场上已经有真实的智能手机,它有了真实产品的时候才能把握核心产品、把握反馈,所以做出样品非常重要。 第二,**别跟我再说什么杀手级功能,我真的听吐了**。在今天做到任何一个杀手级功能觉得很牛,像 Photoshop 做了那么年,积累了那么多牛的图像编辑,但是它在下一秒就可能被 OpenAI 秒杀,OpenAI 已经杀死了翻译软件,前两天发布的 Google Gemini 2.0,又杀死了 Photoshop。 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去跟那儿假设我们的杀手级功能是什么了,你那开发到一半的时候,人家 OpenAI 的版本一迭代,你又完蛋了!怎么办?先找到喜爱这个品牌的 1000 个用户,跟他们持续互动是最重要的,这不是我说的,这是 Altman 说的,Altman 曾经说过,**有 100 万人知道你并不重要,但是有 1000 人真的爱你,这非常重要。** 第三,**不要骗自己有核心技术**。你们可以去骗投资人、你们可以去骗你的用户,但别骗你自己好嘛,万亿级的风口,今天华强北打成粥了,我们到底用安卓,还是用 RTOS 还是用 Linx,我们到底用高通还是用展迅,AI 卖那么多方案商,ISP 那么多方案商,ISP 方案商里面包括做安防摄像头的,这些人在不停地厮杀,他们每天干到 11 点、12 点在不停地整合和迭代自己方案的时候,你能说你有什么核心技术吗? 手机行业在竞争到最终阶段之前没有任何品牌有真正的自己的独家杀手级核心技术,而它们之间的竞争跟再整合,还有 12 个月才会水落石出,所以在这 12 个之内没有软件人有任何可靠的核心技术。 李楠给 AI 眼镜创业者输出一些「大实话」|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怎么办?大家再回顾一下以前,手机行业所有人的核心技术都是他先拿下市场之后再垂直整合的,作为品牌不要解决核心技术供应商的问题,不要解决生产侧的问题,品牌先解决好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你拿下了市场,你有稳定的利润来源,自然有资源去发现你应该做垂直整合的核心技术去研发它。 **04** **「想」比「错」的代价更大** 三句真话说完了,我最后灌两个鸡汤:**在此时此刻,我认为想比做错的代价会更大。** 简单说就是干,不要再想了,别跟我讨论什么核心功能、核心场景、杀手级应用,真的是浪费时间,而时间是你用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东西。 最后,如果 3 年 100 倍的愿景是真的,我们将会有一个非常不确定的高速的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做太多的预测,比较好的状态是什么?是做一个游牧民族。 什么叫游牧民族?我可以举例,我们知道理想汽车在最开始卖的是冰箱、彩电、大沙发,卖的挺好,结果华为的智能驾驶上来了,没关系,我们招人写规则,我们拼智驾,结果特斯拉的 FSD v12 发布了,端到端 AI 智驾出现了,没关系,我们买显卡训练。当理想发布了真正的端到端 AI 智驾之后,他干了一些什么事?他把写规则的人全开了,结果发现不行,砍到大动脉了,我们再招回几个。 李楠认为未来正确的组织形式是「游牧民族」|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种组织方式非常没有深谋远虑,它就像草原上的一群骑兵追逐水草,但我认为在高度的不确定性的增长中,这种风格反而会赢**。
本周,欧洲航天局 (ESA) 官方网上商店遭到黑客攻击,该商店出现一段 JavaScript 代码,该代码在结账时会生成虚假的 Stripe 支付页面。 欧洲航天局的预算超过 100 亿欧元,主要通过培训宇航员、建造火箭和卫星来探索宇宙的奥秘,从而扩大太空活动的极限。获得销售欧空局商品许可的网络商店目前无法使用,并显示“暂时无法使用”。 该恶意脚本本周出现在该机构的网站上,并收集客户信息,包括在购买最后阶段提供的支付卡数据。电子商务安全公司 Sansec 注意到了该恶意脚本,并提醒该商店似乎与 ESA 系统集成,可能会给该机构员工带来风险。  Sansec 表示 ESA 商店遭到入侵 Sansec 发现用于泄露信息的域名与销售 ESA 商品的合法商店使用的域名相同,但具有不同的顶级域名 (TLD)。虽然欧洲机构的官方商店在 .com TLD 中使用“esaspaceshop”,但黑客在 .pics TLD 中使用相同的名称(即 esaspaceshop[.]pics),如 ESA 商店的源代码所示:  ESA 网络商店中注入恶意 JavaScript 该脚本包含来自 Stripe SDK 的模糊 HTML 代码,当客户尝试完成购买时,该代码会加载虚假的 Stripe 支付页面。值得注意的是,假冒的 Stripe 页面看起来并不可疑,特别是当看到它是由 ESA 官方网上商店提供时。  ESA 的网上商店加载虚假的 Stripe 支付页面 有网络应用安全公司也证实了 Sansec 的调查结果,并捕获了 ESA 官方网络商店上加载的虚假 Stripe 支付页面,目前该网店不再提供虚假的 Stripe 支付页面,但恶意脚本仍然在该网站的源代码中可见。 欧空局表示,该商店并未托管在其基础设施上,也不管理其上的数据,因为该机构不管理这些数据,它不拥有这些数据。这可以通过简单的 whois 查找来确认,该查找显示了 ESA 域名 (esa.int) 及其网络商店的完整详细信息,其中联系数据经过编辑以保护隐私。
 《明日方舟》× 罗森「新岁溢锦程」合作宣传PV公布:新年将至,锦运尽在罗森。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12月30日起,全国共28家主题店特装将陆续开启;1月10日起,还有限时活动等你来打卡,从12月30日到次年2月23日,前往罗森门店,满足集点规则即可兑换 【明日方舟×罗森 新岁溢锦程 卡套】随机1份。 联动商品将于12月30日10点开启线上预售;1月10日起,主题店和可售门店将陆续开启线下贩售,可购联动商品的详细门店清单请持续关注罗森官方公告。 全国共28家主题店地址如下: 
 《明日方舟》× 罗森「新岁溢锦程」合作宣传PV公布:新年将至,锦运尽在罗森。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12月30日起,全国共28家主题店特装将陆续开启;1月10日起,还有限时活动等你来打卡,从12月30日到次年2月23日,前往罗森门店,满足集点规则即可兑换 【明日方舟×罗森 新岁溢锦程 卡套】随机1份。 联动商品将于12月30日10点开启线上预售;1月10日起,主题店和可售门店将陆续开启线下贩售,可购联动商品的详细门店清单请持续关注罗森官方公告。 全国共28家主题店地址如下: 
 为庆祝系列10周年,《猫娘乐园 Nekopara》新作《Nekopara Sekai Connect》正式公开,将登陆PC与移动端平台,2026年春季推出。  据官方介绍,首支预告以新猫为主,这是一部温馨的猫咪喜剧,将全世界的猫咪联系在一起。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悬疑恐怖文字冒险游戏《本所七大不可思议》漫画改编版标题已确认,为《灵感少女 黑铃美绪的邂逅》,目前主视觉图也已同步公开, 预计2025年上线。 
 神金气爽的横版跑酷沙盒新游《超时空跑跑》已于今日(12月27日)全平台上线,两名S级角色涂彩/饕餮、唐霜角色永久皮肤,统统免费相送!开服,就是要开心!  《超时空跑跑》是快手旗下自研游戏厂牌弹指宇宙的全新力作,除了给玩家带来最纯正的横版跑酷核心体验之外,还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沙盒秘密世界组成的双玩法!公测同步开启小蓝和他的朋友联动——全新玩法酷跑升级战等爽玩内容配合轻松诙谐的剧情演出,爆梗不断,爆笑不停! # 福利超级加倍,《超时空跑跑》狂送261抽 公测首周,通过邮件直送、签到活动、主线任务等途径累计送出高达261抽的游戏资源,其中上线即可通过邮件领取20抽。丰厚福利助力玩家快速养成心爱角色,爽快体验游戏各类玩法不卡关。  # 登录就送,绝不含糊 《超时空跑跑》还在公测版本直接送出游戏最高品级S级角色【涂彩】和S级角色【饕餮】,不同定位的两大S级角色进一步助力玩家快速组建核心阵容,玩家可以通过活动任务直接获取。 同时,还有人气角色唐霜的精美皮肤【棉花糖·唐霜】,只需通过签到即可获取。   # 瓜分现金红包 除此之外,在完成指定剧情完成指定任务之后即可参与瓜分百万现金红包。官服玩家只需在公测前三日参与游戏完成任务,就可以参与到百万现金池的瓜分活动中,奖励有限,先到先得哦!  # 奔跑吧小蓝,人气联动内容助力公测 人气IP“小蓝和他的朋友”强势加入!第一弹联动将带来有趣的横版跑酷肉鸽玩法【酷跑升级战】,参与玩法即可获得10连抽、海量超钻、小蓝联动限定头像、头像框等丰厚游戏奖励。后续也将开放更多小蓝联动活动和限定奖励,统统免费,敬请期待吧!   # 简单又休闲,跑酷沙盒双重体验 作为一款神金气爽的横版跑酷沙盒游戏,《超时空跑跑》跑酷玩法上手简单,操作轻松易学,但远不止如此,在剧情模式之外还有更高难度的挑战,甚至噩梦难度,上限极高,不论是休闲玩家还是追求操作的技术党,都可以在不同模式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丰富的跑酷场景:赛博都市、古典戏台、四季莲池……在紧张竞技之余,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而沙盒玩法【秘密世界】的安排则主次分明,玩家可以在【秘密世界】中探索全新的主题鲜明的世界,挖掘砍树建造自己的沙盒豪宅。  【秘密世界】不干扰主要的跑酷玩法,带给玩家在跑酷之余简单又休闲的双重体验。  公测版本还在此前的内测内容基础上,优化了操作手感和资源获取,推出了全新的跑酷主线章节、沙盒玩法【秘密世界】的全新区域、全新角色等新内容。 《超时空跑跑》丰厚的公测福利、轻松酷爽的联动玩法,横版跑酷+沙盒的双重体验,现已全平台上线,搜索《超时空跑跑》进入官方网站下载即可游玩!
12月27日凌晨,OpenAI宣布,聊天机器人ChatGPT、视频生成模型Sora和API产生了重大错误,大部分已经宕机数小时,但已经确定了问题所在,并已开始着手恢复。此次故障始于美国东部时间12月26日下午1:30左右,网络状况监测网站Downdetector称,当天下午,超过1.5万名用户报告了问题,主要与ChatGPT有关。截至当天傍晚,报告数量已减少至不到700份。  OpenAI随即给出报告指出,ChatGPT、API和Sora目前的错误率很高,该问题是由上游提供商引起的。 图源:OpenAI 据媒体此前报道,OpenAI并未具体说明与该问题相关的“上游提供商”,但其独家云提供商微软报告称,其一个数据中心出现了“电源问题”,该问题与OpenAI问题同时出现,并影响到北美地区,同时Xbox云游戏也出现了问题。美国东部时间12月26日下午5点刚过,微软表示已“完全恢复”受影响数据中心的电力。  截至今年夏末,ChatGPT的日活跃用户已超过2亿。自发布以来,ChatGPT在内的OpenAI热门产品经历了多次宕机事件。 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宕机发生在12月11日,发布Sora后几天,OpenAI旗下所有服务,包括ChatGPT、API和Sora,在太平洋时间12月11日下午3:16至晚上7:38期间经历了严重的性能下降甚至完全不可用,持续时间超过四个小时。这次宕机是由于新部署的遥测服务配置错误,导致全球数百个Kubernetes集群的控制平面超载,进而引发关键系统的连锁故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388.htm)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零售集团新世界集团与中国网络购物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手,以更好地在韩国快速发展的在线零售领域展开竞争。新世界集团周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与这家中国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同意明年成立一家电子商务合资企业。 这家合资企业的暂定名称为 Grand Opus Holdings,将由两家合作伙伴各占一半股份。  新世界集团的两家网络购物子公司E-Mart Inc.和 Gmarket Inc. 在各自的监管文件中表示,由 E-Mart 发起的特殊目的公司 Apolo Korea 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 AliExpress International (Netherlands) BV 将成立合资企业。 根据协议,新世界将把其在 Gmarket 的 100% 股份投资到新实体。 新世界表示,虽然 AliExpress Korea 和 Gmarket 将被纳入合资公司,但这两个平台将继续独立运营。 E-Mart 在其监管文件中表示:通过这家将我们的国内分销专业知识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和 IT 能力相结合的合资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国内卖家产品的销售渠道。 分析师表示,此次合作对 Gmarket 和阿里巴巴来说都是双赢。 此次合作将使 Gmarket 利用阿里巴巴的全球销售网络,帮助 Gmarket 平台上的 60 万卖家拓展海外业务。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子公司业务遍及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Gmarket将能够利用这一网络帮助其卖家拓展中国、美国、欧洲、南美和东南亚等主要全球市场。 对于阿里巴巴而言,这笔交易将使其能够通过吸引韩国卖家和消费者使用其全球平台来扩大其在韩国在线购物领域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电商巨头以比韩国竞争对手(如 Coupang Inc.、Naver Corp.、11Street、SSG.COM 和 Gmarket )更便宜的商品和更快的送货速度,越来越多地吸引韩国消费者使用其在线平台。2022 年进入韩国的中国热门折扣电商平台 Temu 打破了本土企业在在线零售领域的主导地位。全球速卖通和时尚电子零售商 Shein 也在以超低价吸引韩国消费者。  然而,中国网上购物平台一直饱受劣质和假冒中国制造商品的争议。 与 COUPANG、NAVER 的艰苦斗争 由于国内电子商务市场被两大领导者——Coupang 和 Naver Corp. 的 Naver Shopping——所主导,新世界集团正通过与阿里巴巴结成战略联盟来寻求新的机会。 新世界集团于 2021 年以 3.44 万亿韩元(23 亿美元)的价格从 eBay Inc. 手中收购了 Gmarket,这是该集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但此后该平台一直在亏损。 过去三年,Gmarket 的亏损已超过 1000 亿韩元。 一位业内官员表示:通过战略合作,新世界和阿里巴巴可能会建立反 Coupang 联盟。 6 月,新世界聘请阿里巴巴韩国首席执行官郑亨权(又名 Danny Chung)担任 Gmarket 首席执行官。 本月初,阿里巴巴集团向韩国最大的女装应用运营商 Ably Corp. 投资 1000 亿韩元, 获得 5% 的股份,以进军韩国蓬勃发展的在线时尚市场。 这是阿里巴巴首次对韩国购物应用平台进行股权投资,将使这家中国公司在韩国获得更大的立足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