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时间轴制作:天行 第四期,我们将通过上海移民视角来讲述昔日上海租界是如何运作,揭秘青帮是如何扎根在清末民初的大上海,以及黄金荣最初的发家史故事。 世界第一次大战对上海产生何种影响,为何上海会有德国人走私军火?上海移民群体是如何来到上海,他们被长期歧视与污名化其背后原因是什么?青帮流氓们又是如何霸占并影响上海城市底层各行各业的生态位?黄金荣又是如何抓住时机摇身一变成为大流氓? 这一切都在这期节目中为您讲述。
据 POLITICO 获悉,华为已解雇两名员工,并对第三名员工停职处理,原因是他们涉嫌参与针对欧洲议会议员的贿赂。华为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公司已于 4 月 1 日起“终止了两名员工的雇佣关系”,并从 4 月 2 日起暂停了第三名员工的职务。该发言人补充道:“我们严肃对待正在进行的调查。”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1/0623/d3d6e8f8d9a9744.jpg) 该发言人并未透露受这些措施影响的员工的身份或角色。 华为的一名说客、一名高管和一名采购经理是此次腐败调查的嫌疑人之一,他们上周在程序听证会上首次面对比利时法官。这些官员被初步指控贪污、参与犯罪组织和洗钱。他们被推定无罪。 目前尚不清楚华为解雇和停职的三名员工是否与被初步指控的华为高管相同。 华为发言人表示:“公司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立场。与往常一样,我们完全致力于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 比利时检察官周五表示,共对 8 人提出指控。三周前,警方突击搜查了比利时和葡萄牙的多个地址,其中包括华为位于布鲁塞尔的游说办公室。 调查人员正在调查是否有人通过非法贿赂获得政治支持,以支持该中国公司的利益,并由八名欧洲议会议员签署。 据检察官声明,八名嫌疑人中,三人目前受到电子监控,两人“有条件释放”,三人仍在监狱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16.htm)
4月7日,据路透社报道,四位知情人士称,宁德时代正在洽购蔚来汽车旗下充换电业务蔚来能源的控股权。蔚来能源在中国运营着3000多座换电站。  蔚来汽车合肥工厂 知情人士称,今年3月,宁德时代宣布对蔚来能源进行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随后,宁德时代向蔚来汽车提出了收购蔚来能源控股权的提议。知情人士并未透露宁德时代在这桩拟议交易中的具体出价。不过,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蔚来能源在2024年一轮融资中的估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蔚来汽车并未直接回应这桩潜在交易,但表示正在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多家投资者”共同建设换电站。 “蔚来和宁德时代将在资本和业务层面深化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战略伙伴关系,共同建设全球最大的换电网络。”蔚来汽车在回复路透社的置评请求时表示。 截至发稿,宁德时代不予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14.htm)
特斯拉股价周一盘前延续跌势,跌破了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预测的不会再跌到的价位。在全球股票市场普遭抛售的背景下,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10%,至214.80美元。卢特尼克3月19日称,应该买进特斯拉股票,称“它再也不会这么便宜了”;当天特斯拉收于235.86美元。第二天,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告诉特斯拉员工,应该继续持有公司股票。  特斯拉最主要的多头之一 ——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Daniel Ives —— 近期将目标价下调了40%以上,理由是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以及马斯克所引发的品牌危机。 特斯拉股价自12月中旬创下的历史新高下跌了50%。公司上周公布的第一季度汽车交付数据比已经大幅下调的预期更弱,创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摩根大通的Ryan Brinkman是华尔街对该股最看空的分析师之一,称他可能低估了消费者的反应程度和“前所未有的品牌损害”。 在特斯拉公布疲软的汽车交付数据之前,已有多位分析师在最近几周下调了对特斯拉销售和收益的预期。虽然特斯拉被认为相对不受特朗普25%汽车关税的影响,但马斯克警告称,公司也难以毫发无损。 “目前形式的关税将损害特斯拉、整体供应链及其全球业务,而多年来,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崛起相比,全球足迹一直是特斯拉的明显优势所在,”Wedbush的Ives在周日给客户的报告中说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12.htm)
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认为,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对特朗普最终征收的高额关税毫无准备,现在他们将试图说服特朗普做出改变 - 但很可能不会成功。 [](https://n.sinaimg.cn/spider20250407/450/w750h500/20250407/d2e9-62214f9de327f28cd1c93b9f9813e956.png) 摩根士丹利此前估计,特朗普的关税将给苹果带来330 亿美元的利润损失。在一份给投资者的报告中,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证实苹果的处境确实很糟糕——但其分析师现在预测,对于戴尔和惠普来说,损失将接近它们 2025 年预期净收入的全部。 分析人士进一步认为,技术硬件高管没有预料到关税会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因此,Tim Cook、萨蒂亚·纳德拉和马克·扎克伯格等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肯定会试图游说并向现任政府进行谈判。 而且,摩根士丹利对此举能否成功表示怀疑。 苹果在特朗普上一届政府期间成功获得关税豁免,但现在却未能如愿。部分原因在于新关税的实施方式。此前,受影响的具体产品类型都有一长串的清单,但这次没有这样的清单需要谈判,而是采取一揽子关税。此外,尽管特朗普经常改变决定,但他迄今为止一直坚持不会对关税给予任何豁免或例外。他决心征收这些高额关税将迫使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 摩根士丹利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而且很可能无法实现。一个重大障碍是美国的劳动力短缺,摩根士丹利表示,美国劳动力短缺。 然后,根据与电子制造服务 (EMS) 行业公司的讨论,摩根士丹利报告称,在美国启动制造业至少需要九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数字,因为大多数 EMS 消息来源估计实际上这将需要数年时间。 这无疑会花费巨资。根据此前中国制造业项目的成本,摩根士丹利估计,将制造业转移到美国的成本将高达数千亿美元。 这再次假设有熟练劳动力可用,但苹果公司并不需要这么多熟练劳动力,更不用说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了。而且该数据不包括美国和东南亚之间典型的工资差距,这可能意味着,即使征收高额关税,在美国制造也不会带来任何成本节约。 此外,长期来看,关税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下一届美国政府不太可能保留这些关税。鉴于特朗普过去经常改变决定,短期内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摩根士丹利确实指出,部分原因是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实施的关税措施,一些企业已开始将业务从中国转移。但它们已转移到台湾、越南或印度,而现在每个地方都要缴纳高额关税。 因此,尽管分析师承认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可能会带来一些价值,但将其转移到美国却毫无价值,而且在现任政府执政期间,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苹果或其他公司从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所获得的好处不足以阻止他们提高价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10.htm)
近日,**日本安全团队CSIRT揭露了WinRAR中的一项安全漏洞,编号CVE-2025-31334,评分为6.8。****该漏洞能够绕过微软Windows的Mark of the Web(MoTW)安全机制,使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有可能执行来自网络的恶意程序,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MoTW通常是在用户尝试运行从网络下载的未知软件时出现,提醒用户执行来自不明来源的程序存在风险。  **WinRAR官方已在7.11版本中针对该漏洞进行了修复,除了7.11版本外,所有其他的旧版本均存在此安全漏洞。** 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绕过Windows的安全警告,进而在用户不注意的情况下特别定制的符号链接来执行任意代码。 7.11版本的更新说明指出,如果从WinRAR Shell启动指向可执行文件的符号链接,则该文件的MoTW数据将被忽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08.htm)
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对分阶段将进口汽车关税从100%以上降至10%持开放态度。**报道称,在美国政府寻求取消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汽车进口关税,作为与印度双边贸易谈判的一部分几周后,欧盟的要求出现了。 欧盟希望印度根据一项双方悬而未决的贸易协议,取消汽车进口关税。印度方面则希望能够在贸易协议中,获得更好的报价。 据了解,**印度每年汽车销量超过400万辆,是全球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但印度也是世界上受到最严格保护的汽车市场,印度对4万美元以下的进口汽车征收70%的高额关税,对4万美元以上的汽车课税高达100%,电动汽车的税率更是高达110%。 若印度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大众、奔驰和宝马等欧洲品牌,以及特斯拉等,将会直接收益。而此前正是因为关税过高,特斯拉迟迟未能在印度市场销售车辆。 不过,印度本土汽车行业则对印度降低进口汽车关税持反对意见,认为会冲击本土汽车产业,希望将任何削减电动汽车进口关税的政策推迟到2029年,之后再逐步降低至30%。 对此,有报道称,印度官员的态度十分坚决,一位官员透露,“我们保护汽车行业的时间太长了,必须放开这个行业”。 而且印度政府的计划是“大幅”降低关税,包括对电动汽车的关税。**不过,由于谈判仍在进行中,这些官员拒绝透露拟议的关税削减幅度。**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0c10191941984a5a82f2fb4be918d6fc.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06.htm)
日前,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宣布,**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已完成试运行,开始面向省会城市开通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服务。**标志着这一业内首家具备线上线下自主回收、自主拆解、自主熔炼一体化能力的手机回收处置企业,已搭建形成全国性电子涉密载体销毁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网络,手机安全回收处置模式正式向全国复制推广。 据介绍,全国各省会城市的消费者可通过“芯碎无忧”小程序下单,**可选择上门现场破损服务或邮寄保密回收。** 手机的回收、流转、拆解和破碎等全程可视化、可监控、可溯源。  在销毁过程中,中国资环融合了先进的物理粉碎与火法冶炼技术,手机回收到汕头贵屿处置基地后,在保密车间经过安全拆解、机械破碎、末端熔炼,最终实现手机安全销毁。  同时,利用贵屿火法项目优化技术路线,**可将稀贵金属有效提炼出来,既保障回收后个人信息不泄露,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据了解,即日起,前3000名在“芯碎无忧”小程序下单的用户,可享受专属权益。 **单笔订单提交1-2部手机** **基础权益五选一:**美团外卖、滴滴快车、京东E卡10元券、爱奇艺黄金VIP、腾讯视频VIP周卡; **单笔订单提交3部及以上手机** **尊享权益五选一:**美团外卖、滴滴快车、京东E卡20元券、爱奇艺黄金VIP、优酷VIP月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02.htm)
当地时间4月6日,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采访时表示,将来有百万美国人能去拧螺丝造iPhone。“**请记住,数以百万计的人类大军拧着小小的螺丝去制造iPhone,这种事情将会在美国发生**。”卢特尼克说。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731/a1b642f77b98fa7.webp) **“我们受过高中教育的美国人,也就是我们劳动力的核心,将获得美国历史上最多的工作机——在这些高科技工厂工作,而这些工厂都将来到美国。这就是建设下一代美国的动力**。” 据报道,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措施,可能让美国iPhone价格飙升。 专家分析,由于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竞争加剧,iPhone涨价空间有限,且供应商陆续淡出iPhone订单转攻获利更好的产品,不像以往积极配合苹果要求分担成本,恐让苹果面临左右为难的困境。 特朗普3日宣布对所有国家征10%关税,将于5日凌晨生效。针对其他对美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分别征17%至49%“对等关税”。 苹果供应链主要国家中国税率为34%,加上此前加征的20%,累计达54%。 **根据罗森布拉特证券公司(Rosenblatt Securities)预估,如果苹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款高端iPhone的售价可能达到近2300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200.htm)
**全新奥迪A6轿车将于4月15日在海外发布,其旅行车版本奥迪A6 Avant已于今年3月4日亮相。**作为奥迪A6(国内为A6L)的换代车型,新车基于PPC平台开发,支持多种动力形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aa9594973c664ca4b1a827cea6537ee6.png) **官方表示,全新奥迪A6L将注重中国市场,尊重用户喜好,坚持优先考虑车主需求,对于即将引入的第9代C级三厢车将保留“A6L”这一深入人心的经典命名。** 外观上,全新奥迪A6轿车采用扁平化前格栅,搭配多模块阵列式LED头灯组,车尾采用分体式尾灯设计,中间搭配贯穿式线型灯带,与现款A6L形成明显差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ac45e814ce344de881649fa7b9fae539.png) 侧面线条延续家族风格,配备全新内嵌式门把手,尾厢盖上方带有小尺寸扰流板。 内饰方面,全新奥迪A6轿车采用奥迪家族最新座舱风格,配备一体式中控连屏和副驾显示屏,使用四辐式多功能方向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95c895a48eaa46179cb7117e54e46385.png) **动力上,新车预计提供2.0TFSI和3.0TFSI汽油发动机,其中3.0TFSI发动机最大功率270千瓦,配备quattro四驱系统及48伏MHEV plus轻混系统。** **国内在售奥迪A6L指导价为42.79万-65.68万元,其竞争对手包括奔驰E级和宝马5系,近半年销量分别为94560辆、80492辆和52168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7604987e231c4330bba8b46384d57eef.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94.htm)
4月7日消息,全球股市陷入黑色星期一,美指期货、欧洲、日韩以及国内股市均出现大幅下跌。这其中,此前股价表现优秀的小米在今天也遭遇了暴跌。**截至下午四点港股收盘,小米股价报收35.8港元,下跌10.1港元,跌幅高达22%,较3月高点59.45港元已跌近40%。此番下跌后,小米集团总市值重回万亿港元以下,来到了9278亿港元,单日缩水超2600亿港元。** 此前,小米股价曾因为SU7高速事故而出现下跌,据了解,小米集团港股上周累计跌10.09%,上周总成交额942.86亿港元,截至上周收盘,港股股价为45.90港元,市值为1.19万亿港元。而在2月19日小米公布财报后第二天,小米盘中创下59.45港元的历史纪录,总市值达1.47万亿港元。2024年,小米股价累计上涨121%。 根据年报信息,小米集团2024年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均创下历史新高;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32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小米研发投入高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2021年~2025年,小米五年研发投入预计超1000亿元。其中,2025年,小米研发投入将超过300亿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92.htm)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调查权力法庭(IPT)周一证实,**苹果公司已就英国政府要求其为加密云存储系统开设“后门”的命令提起上诉**。英国调查权力法庭在一份书面裁决中表示,已拒绝了英国政府提出的将案件基本信息保密的请求,其中包括该案件由苹果提起这一信息。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05/9040594e98fc715.jpg) 《华盛顿邮报》在2月份报道称,英国已向苹果发出一份“技术能力通知”,要求允许其访问加密信息和照片,即便用户不在英国境内。长期以来,**苹果一直表示,绝不会在其加密服务或设备中开设所谓的“后门”**,因为一旦留了后门,除了政府之外黑客也可能利用它。 不过,为了回应英国政府的要求,**苹果也做出了一定让步**,面向英国新用户关闭了其最先进的云数据加密功能:高级数据保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90.htm)
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海外媒体报道,**印度一名男子冒充英国心脏病专家,从2024年12月到今年2月在中央邦达莫市一家医院为15名病人实施了心脏手术,涉嫌导致7名病人死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6def1571-785b-464d-af44-e97dc9ae86b5.png) 据悉,这件事之所以能曝光,始于达莫市居民迪帕克·蒂瓦里的投诉,他表示在1月和2月期间,该医院收治的几名病人都是由一名冒名顶替者做的手术。 事情发酵后,人们发现这个自称来自伦敦的心脏病专家约翰·凯姆医生,**实际上叫纳伦德拉·维克拉玛蒂亚·亚达夫,而他根本不是英国专家**。 这名假医生谎称自己拥有外国医学学位,并盗用伦敦圣乔治大学著名心脏病专家约翰·凯姆教授的身份,伪造了资质证书。 多年前他就开始招摇撞骗,**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开了账号,而且还建立了个人网站,介绍自己的“高超医术”,但发表的医学方面的言论充满错误**,心血管病专业圈里早就注意到他。 实际上早在2023年就有专业人士揭露此人是个“假医生”,然而他却能继续招摇撞骗,经常受到印度官员接见,还混进了正规医院,拿起手术刀给患者做心脏手术,实在是匪夷所思。 报道称,目前印度国家人权委员会(NHRC)将从4月7日到9日进驻该医院进行调查。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43f3ffee-d450-4565-838a-8055ae192923.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88.htm)
**作者|Moonshot****编辑|靖宇** 2025 年 4 月 4 日,微软这家公司迎来了五十岁的生日。 还有比这个时间点,更让人尴尬的「五十岁」生日吗? 美国当天的发布会上,即便有盖茨、鲍尔默和纳德拉三位CEO「三世同堂」,甚至鲍尔默再次上演「咆哮帝」的表演,也抵不过最后被抗议者搅局,「生日会」草草收场。  微软 CEO 盖茨、鲍尔默、纳德拉「三世同堂」|图片来源:微软 同一天,美国总统宣布新的关税细节,美国股市领先全球股市一泄如注,几天蒸发掉超过 5.4 万亿美元。 环球同此凉热,在中国,刚刚「知天命」的微软不得不发表声明,证明公司在国内「停止运营」是谣言。 当然,眼前的困难和波折,对于微软来说,并不是真的挑战。 五十年来,微软屡次涉险:浏览器之战差点儿导致公司拆分;Zune 挑战 iPod 惨败;错判移动互联网趋势,Windows Phone 的起大早,赶晚集;错误收购诺基亚,同时错失收购 Yahoo、Facebook 的机会……这些失误虽未致命,却也让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几乎彻底缺席。 但近年来,微软从未缺席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五的排名,不仅如此,它常年稳居前三,在多个时间点登顶全球第一,是全球市值最稳健、成长性最强的科技巨头之一。 **五十岁的科技巨头依然老当益壮,不仅是因为大而不倒,而是做对的事比做错的更多**。 在微软五十周年生日之际,让我们以后见之明,回溯微软五十年历史中的关键节点——那些濒临悬崖却抓住续命机会的时刻。 这些转折不仅让微软化险为夷,还让它在漫长的科技洪流中,参与、见证、塑造了新的科技时代,成为了如今我们认识的「巨硬」的微软。 _**01**_ **1980s:「哄骗」 IBM:拿下「世纪合同」** 微软成为巨头的第一步,半哄半骗,并不体面。 1970 年代末,时任科技巨头的 IBM,计划推出一款面向普通消费者 IBM PC,但他们并不打算自研系统,于是找到了承接外包的一家小软件公司:微软。 然而,当时微软手上并没有现成的操作系统产品,于是灵机一动,从另一家西雅图小公司手里买下了 QDOS 系统,二次开发后包装成 MS-DOS,拿去给 IBM 交差。  当年的盖茨还没成为世界首富|图片来源:LinkedIn 比起做「改房后做二房东」,微软最绝的一步是,他们在和巨头 IBM 的谈判里,赢得了向其他厂商授权 MS-DOS 的权利。 即微软用「买来的」系统,哄过了当时最大的 PC 公司,还达成了不卖断的授权交易。 随后 IBM PC 成为行业主流,MS-DOS 成为行业优选的操作系统。微软一战封神,从一家小软件公司,一跃成为刚起步的 PC 行业基建师,为下一阶段的 Windows 帝国埋下伏笔。 _**02**_ **1990s:人人嫌的 IE,救过微软的命** 这是微软历史上最惊险的一次「续命级危机」。 上世纪 90 年代,Windows 已经成为了微软的金饭碗。1995 年,微软更是端出了革命性操作系统 Windows 95,引发了科技界的狂欢,上市仅一周就卖掉 700 万套。 那年,一家叫网景的公司推出了一款浏览器,它像 Windows 95 一样横扫市场,一度占据了全球超 80% 的浏览器市场份额。 然而,网景的愿景是:未来所有应用都会「在浏览器里运行」,只要能上网,装什么操作系统不重要。 这下微软坐不住了,网景的流行意味着 Windows 可能面临被架空的风险,甚至被免费且开源的 Linux 取代。  1994 - 2009 年浏览器市场份额变迁,绿色是网景,蓝色是 IE|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于是,微软以近乎不计代价的方式,对网景发动了一场最具争议的浏览器之战:微软把并不好用的 IE 浏览器强制捆绑在 Windows 系统中,出厂默认安装,无法删除,还向 PC 制造商施压,要求他们不能在系统里安装其他浏览器。 这一策略简单、粗暴但有效,网景用户份额迅速被蚕食,最终被 AOL 收购后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表明,微软的这场胜利堪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差点儿把公司玩没了。 _**03**_ **2000s:绝地逢生:Windows XP** 浏览器之战的胜之不武,让微软差点儿分崩离析。 1998 年,美国司法部和 20 个州联合对微软发起了反垄断起诉,即大名鼎鼎的《合众国诉微软案》,官司打了整整三年,最终法院初步判决:微软构成垄断行为,必须被拆分为两个独立公司,一个管 Windows,一个管软件应用。 虽然后续在上诉中,「拆分令」被撤销,但微软仍被判违反《反垄断法》,需要公开 API、限制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并接受长达五年的监管审查。一时间,比尔·盖茨也被媒体讽刺为「科技界的克林顿」,微软品牌形象大大受损。  盖茨参加听证会|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持续三年的诉讼案,也让微软内部的创新放缓,公司文化一度转向「律师优先,工程师靠后」。随着反垄断案接近尾声,微软推出了本不给予厚望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 结果新系统直接卖爆,企业用它办公,网吧用它打 CS,政府、学校、银行统统采购 XP 作系统基座。 Windows XP 的爆火不仅顺应了时代,它深刻地塑造了时代。 微软恰巧踩中了 PC 普及、数字化浪潮刚刚兴起的节点,也因为 XP 的稳定、易用、开放,让 XP 陪着一代人,进入了数字化,见证了世界从离线走向联网。或许你、或许我,对电脑的初印象,都源自于那片蓝天白云、绿草如茵。  图源:微软 尚处于公司成立以来最低谷的微软,或许也未曾预料到:这套诞生于三年诉讼时期,发布于反垄断案和解前的系统,竟然成了公司历史上最成功(市场份额巅峰达 76%)、最受用户喜爱(用户使用时间最长、迁移新系统最慢)、生命力最顽强(13 年)的一代作品。 _**04**_ **2000s:最大的豪赌:Xbox** 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灭,PC 出货量见顶,从 2000 年 18.7% 的增速直接跌落至次年的 - 4.9%。 微软需要新故事,经历了 9·11 的世界也需要新慰藉。 比尔·盖茨看到 PS2 从日本走向世界,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成为他们的家庭娱乐中枢。他也看到了普罗大众对 PC 主要的购置需求:游戏。 微软又一次生出了如对网景般的担心:PS2 不只是一台游戏机,它自带功能丰富的系统,能放 DVD、能联网、还能打游戏,对比当时的 PC 价格更低,娱乐性更高。 这次,微软面对同样体量的索尼,无法再像对网景一样故技重施,他们选择正面对攻。  初代 Xbox|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于是,微软押下重注,启动主机项目,这也是作为软件巨头的微软,首次对硬件战场的全面出击。 2001 年 11 月,Xbox 问世,性能不仅远超同时代的 PS2,在当时购买一台类似性能的 PC 要花费约 1000 美元,Xbox 定价仅为 299 美元。 对主机来说,硬件只是秀肌肉,游戏阵容才是吸引玩家的关键,微软重金收购 Bungie 工作室,其打造的《光环》系列,不仅成为 Xbox 的首发独占神作,更在随后多年里成为 Xbox 的定海神针。  单看游戏效果,Xbox 更胜一筹|图片来源:Tio John 这场豪赌代价惊人。据估算,初代 Xbox 累计亏损高达 40 亿美元,几乎是「卖一台亏一台」。但微软的目的从来不是短期盈利,而是以资金砸出一张入场券,不惜亏损也要把 Xbox 生态做起来。 事实证明,Xbox 这步最初带有防御色彩的险棋,最终把微软带入了游戏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并最终成长为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之一。24 年前半路杀出的微软,不仅做到和索尼、任天堂并列被玩家称作「御三家」,还能和索尼、腾讯长期稳居游戏行业收入榜前三甲。 当年微软卖一台亏一台的游戏业务,现在年收入高达数百亿美元。在未来,动视暴雪的在线游戏、堪称「游戏界 Netflix」的 Game Pass、对云游戏的前瞻性押注,还会成为微软游戏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Xbox 的故事,至今仍是科技史上跨界突围与战略性亏损的经典范本。 _**05**_ **2010s:鲍尔默走,纳德拉来** [鲍尔默,大概是微软公司历史上最「难评」的 CEO。](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wNDMwODQ0MQ==&mid=2652923785&idx=1&sn=69bccd3a477dc27e295333f3c5349c5d&scene=21#wechat_redirect) 自他 2000 年从盖茨手上接过 CEO 的交接棒后,微软股价长期停滞,市值十多年徘徊不前。 彼时的微软,像一个臃肿、内耗、迟疑的中年人,战略高度保守,创新节奏放缓,固守着 Windows 的成功路径,看着隔壁苹果公司从 iPod 到 iPhone 引领出整个移动互联网,Google 重新定义搜索引擎,Facebook 玩转社交网络。 而微软只能拿着手上的烫手的诺基亚,已死的 Zune,和被 Google 挤到边缘的 Bing,整个公司仿佛陷入中年危机,成为《创新者的窘境》的绝佳案例。 但鲍尔默也并非只懂销售,只会咆哮。在他微软生涯的后期,布局了 Azure 云服务,推动了 Office 365 的诞生。卸任前他宣布了微软重组计划,执行「设备与服务」硬件+云端的战略。 或许,鲍尔默对微软最重要也最被低估的贡献,就是把微软推向了云计算平台,以及发掘了接棒人——纳德拉。  2014 年,纳德拉上任,他不愿再做裱糊匠,而是要做建筑师。 他果断削弱了 Windows 中心地位,把「云优先」定为公司铁律。他砍掉手机业务,转向拥抱 iOS 和 Android 两大对手平台。 纳德拉全力推动 Azure 云计算,收购并拥抱 GitHub 所代表的开源文化,与 Linux 从对手变为伙伴,更在 AI 浪潮掀起前,下注投资 OpenAI。 微软的企业文化也悄然改变,从封闭保守转向开放合作,从单纯追求市场份额转向精心培育开发者生态。 大刀阔斧下反而遍地开花,云服务 Azure 从追赶者强势崛起,业务直逼 AWS;订阅制的 Office 365 成了微软的现金牛;GitHub 和 LinkedIn 覆盖了传统社交媒体外的职业生态圈;而对 OpenAI 的前瞻性投资,则彻底刷新了业界对微软创新嗅觉的认知,也把它推到了 AI 革命的最前沿。 纳德拉不仅是改革了微软,而是重新定义了微软文化和市值。 在他治下的微软,不再仅仅是警惕竞争对手的防守者,而是成为创新者和领军者。 大船难掉头,可纳德拉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不仅避免了让微软撞向冰山,还把微软从 Windows 换到了云与 AI 的新航线。 _**06**_ **2020s:注资 OpenAI,赌赢了未来** 数年前谁能想到,是微软带出的 AI 时代。 即便 Azure 的云业务日益巩固,纳德拉治下的微软也从未忘记移动互联网时代起大早、赶晚集的惨痛教训,以及把 Windows 当成下金蛋的鸡后,微软陷入的惰性与惯性,他们必须确保在下一个计算时代浪潮中占据核心地位。 于是面对刚刚起势的 AI,纳德拉决定 All-in 入局,这并非无脑冒险,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精心布局。  微软和 OpenAI 曾经亲密无间|图片来源:微软 微软敏锐地意识到,未来 AI 的发展将极度依赖强大的云计算能力,这正是其 Azure 平台的优势所在。 OpenAI 有人才和技术,微软有钱和平台,一拍即合下,2019 年微软对当时还是一家前沿实验室的 OpenAI 注资 10 亿。 这笔交易的核心不止是资金,更在于 OpenAI 把模型训练和研究工作独家迁移到了 Azure 平台,微软也成为 OpenAI 技术商业化的优先合作伙伴。 2020 年,微软拿下 GPT-3 模型的独家源代码许可,开始着手往自家业务 Bing、Micrsoft 365 和 Windows 中深度集成,试图在 AI 时代抢先起跑,重拾过去失去的市场。 2022 年,ChatGPT 横空出世,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第一个现象级的科技引爆点,生成式 AI 点燃了整个科技行业。  ChatGPT 问世后,微软股价一路走高|图片来源:Google 财经 微软近水楼台先得月,OpenAI 也投桃报李共成楼。 2023 年初,双方合作迈入第三阶段:微软追加百亿级美元新投资,继续锁定独家云伙伴、独享源码权限,并参与未来的商业化分成。 紧接着,以 Copilot 命名的 AI 功能和服务系列迅速落地,微软利用 OpenAI 强大的模型能力,把自家核心产品线进行了全面 AI 化改造。凭借与 OpenAI 的深度绑定,微软成功地将自己置于当前 AI 浪潮的核心位置。 押注 AI,绑定 OpenAI,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技术投资,更给微软注入了创新基因的强心剂。这既是微软对失落十四年的救赎,也是微软面向未来的信心。 五十年来,微软的叙事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从软件巨头到平台霸主,再到错失移动浪潮后的失落十四年,最终凭借云和 AI 实现转型复兴。 五十年里,交织着商业的精明与算计,技术的探索与突破,也有过保守、懦弱和踟蹰。然而每一次的关键节点,凭借着对未来的判断和大胆押注,微软一次次给自己续上了命,闯出了路。 如今的微软,它既有巨头的实力和地位,又展现出初创公司般的开放、敏锐和锐意进取。这或许是它走过半个世纪,依旧站在科技行业之巅的关键所在,也是微软能再有下一个五十年的原因。
**作者|Moonshot****编辑|靖宇** 清明节到了,在过去上百年里,人们扫墓、烧纸、磕头、摆上供品、再对着墓碑诉说,希望借节日的仪式感,让思念跨越阴阳。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聊天记录结合语音,就能构建出一个定制的聊天机器人。那么逝者能否以 AI 的形式「复活」,让生者得以在赛博世界听得故人语,重见故人颜,仿佛他们从未离开过呢? 从 9.9 元让故人的照片开口说话的电商服务,再到 VR、AR 里的赛博重逢,乃至结合逝者生前语音与聊天记录,打造一个「追思 GPT」,最终发展至科幻剧集、游戏中「重生化作仿生人」的想象。 科技已经给这条路径铺好了路,但我们又该如何把握生和死之间的度。  几十元到上千元定制的「复现」服务|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当科技开始介入生死,我们是在用 AI 缓解悲伤,还是无法学会告别,妄图在生死之间做拉扯。这是一种安慰,还是一种幻觉? _**01**_ **AI「复活」故人分几步** 用科技复活人类,是科幻电影乃至整个影视界的「超级母题」。 2013 年的科幻惊悚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家》,用一整集展现了 AI 复活逝者的技术路线。 玛莎的男友阿什去世后,购买了一项服务,该服务可以分析阿什生前的社交媒体、短信、邮件和视频,生成一个 AI 版的阿什,能模仿他的语气、习惯,甚至惯用的表情符号。 起初,阿什只作为聊天机器人存在,但这种仿佛阿什还活着的情感,让玛莎一步步升级服务,从文本到语音,再到一比一复刻的仿生人,阿什通过技术「复活」了。  《黑镜》S2E1 里,女主把男友生前的数据都上传到平台|图片来源:黑镜 十二年前,《黑镜》还是科幻剧集,当下再看,已经接近现实题材了。 **阿什复活第一步是自然语言处理**,如今只要把逝者生前的聊天记录、日记、社交媒体这些数据收录,用机器学习分析,再结合亲友们对他性格的描述(微调模型),就可以创建出模拟逝者的语言风格的 AI 聊天机器人。 实际上,这条赛道已经有很多公司入场了。 大公司诸如 Character.AI,主打个性化 AI 角色定制,尽管官方未明确提供「逝者复生」的功能,但用户已经开始用它来训练已故亲人的 AI 分身。 小公司如 Project December,口号就是「模拟逝者」**。用户可以输入故人生前的资料、口癖、个性……AI 便会根据这些数据生成一个模仿逝者语气、表达方式的聊天机器人**。10 美元能进行 100 条对话。 微软也曾在 2020 年申请过一项 AI 专利,描述了一种基于某人聊天记录、语音、社交媒体内容等数据,创建聊天机器人的技术。 专利中专门提到,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纪念已故之人,或者为用户提供一种与特定人物(比如古人)「对话」的体验。  官网散发着简陋又悲伤的气息|图片来源:Project December 文字聊天再进一步,就是玛莎加钱开通的语音互动。 收集逝者生前的语音样本,比如微信语音、电话录音、视频音频等,再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分析声学特征,就能训练出一个有着逝者口音、口癖、语速、语气的语音样本,再结合此前的文字模型,逝者就可以「开口说话」了。 这也是当下流行的语音合成(TTS)技术,从剪映的配音到此前各种名人语音 Bot,甚至许多以假乱真的诈骗电话,都依靠了 TTS 技术。 同样,这条赛道也已经商业化了。 诞生自 2023 年,口号是「你的故事和声音将永存」的 HereAfter AI 另辟蹊径,不走「重生流」,而是让用户先录下自己的声音和人生故事,比如童年回忆、人生经历、家族历史等,HereAfter AI 会整理这些录音并生成一个 AI 互动版本,可以作为数字遗产留给后人。它更像一个「生前存档」,而非赛博复生。  该公司最火的业务是年轻人买来送长辈……|图片来源:HereAfter AI 文本和声音有了,下一步就得是视觉形象了。这也是当下最热门的 AI 应用之一:AI 生成视频。 可灵、即梦、海螺、Sora、Runway……各类 AI 视频生成应用层出不穷,用户只需要拍下一张家里的老照片,不仅能生成为动态视频,还能赋予人物表情和神态。  照片摄于 1968 年,AI 让我第一次「见」到已故的姥爷笑|图源:作者供图 再高级一点,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技术可以通过少量图像数据重建高精度人脸,神经辐射场(NeRF)技术可以用少量的照片推算出完整的 3D 形态。 用户用这些 3D 数据就能在计算机里给逝者建模,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还能模拟人的表情、动作,再融入上一步的语音合成技术。 至此,一个数字分身诞生了。 这些技术看似遥不可攀,但随着 AI 的普及,只要把各类 AI 应用串联起来,任何人都能为家人生成一个数字分身。  B 站 Up 主 @ 吴伍六 在 2023 年生成虚拟人奶奶|图源:吴伍六 现实中,也已经有大量难以承受失亲之痛的人,他们用 AI 重建了逝者的音容相貌。 在当下,**AI 复活已经不再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一个伦理讨论**。 _**02**_ **现实案例与科技伦理** 《流浪地球 2》里的图恒宇对已故女儿丫丫的执念,让他走向了一条极端的 AI 复生之路。 他把女儿的记忆、声音、行为模式等数据完整记录下来,尝试在计算机里复现丫丫的意识,试图让丫丫以数字生命的形式「活」在计算机里。 然而,图恒宇的执念逐渐变成了极端的偏执,差点做出可能会威胁人类未来的选择。  图片来源:《流浪地球 2》 《黑镜》那一集的结局也并不美好,玛莎逐渐意识到,AI 阿什没有超出数据和算法范围的情感,他不会反抗,不会像阿什一样发脾气,甜言蜜语也像套公式。最终,玛莎把 AI 阿什锁进了阁楼。 影视剧中所呈现的数字复活,都是基于生者不接受逝者的亡故,执拗追寻去重现他们的身影,技术带来的幻觉,最终让生者陷入一种更孤独的虚幻感中。 **然而现实的案例里,往往有着更多的温情**。 早在 2020 年,AI 引领的聊天机器人尚未兴起,韩国一档叫《遇见你》的综艺,就用 AI 结合 VR 的形式,让一位母亲和已故的女儿实现了「重逢」。 哪怕 VR 里的小女孩像一个游戏建模,但母亲见到「她」的一瞬间就泣不成声,忍不住用 VR 手套去触碰她的脸。 她们一起在一个虚拟公园里,给小女孩度过了 10 岁的「生日」。最后母亲把女儿哄睡后,摘下了 VR 头显,露出了释怀的微笑。 该视频在 YouTube 有 3687 万次观看量,评论区也都是对这份亲情的动容,或是对已故亲人的怀念。   母亲通过 VR 和逝去的女儿相逢|图片来源:MBC 就像这位母亲在节目后发表的博文里写到的「虽然短暂,但见到了笑着叫我的娜妍,那是非常幸福的时光。就像做了一直想做的梦一样。此前的梦境里,她总是像在责怪我,为什么她要离开。」她终于放下了对女儿离世的无尽自责。 著名音乐人包小柏也用了两年时间,构建了已故女儿的数字分身。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声纹重建,他花了近半年时间才重建了女儿的中文声纹,这也成为了他博士阶段的课题:如何在短、少、残缺性的数据里重建声音。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韩庚为妻子卢靖姗准备了一段由 AI 生成的已故父亲的寄语视频|图片来源:芒果 TV 但包小柏并不想更进一步,他在采访里表示「使用 AI 技术不可能让人死而复生,所以说「重现」「还原」更为恰当。机器就是机器,我们从客观理性的条件上不能让它失控。」 他所设想的场景里,是让女儿再给妻子唱一次生日歌,帮助朋友在结婚的时候,重建已逝岳父的声音进行主婚,给新娘一个惊喜。 在商汤科技 2024 年的年会上,已故创始人汤晓鸥也以数字人的形式,给员工们照例表演了九分钟的脱口秀。单看视频,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已经逝去的人。而汤晓鸥也在用这种方式,持续激励着商汤科技的员工们。  2024 年汤晓鸥以数字人的形式参演公司年会|图片来源:商汤科技 一家主营 AI「复活」亲人业务的公司的创始人曾表示「前来咨询的客户里,**对数字永生这项服务接受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更多的需求集中在让亲人说一段祝福的话**。」 由此可见在现实案例里,和已故亲友短暂的重逢、偶尔的对话、特殊场合的寄语,才是目前 AI「复活」的主要需求。 我们对死者最大的哀思,往往来自于「再也不见」,如果 AI 能填补这个空白,哪怕只是聊以慰籍,依旧能给予生者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让那些未能说出口的话得以「传达」,让生者不再活在自责里。 就像 365 天会专门划出一天让人纪念逝者,AI「复生」或许也是如此,它并非为了让逝者永远停留,而是在某个特殊的节点,它能用另一种形式,或见证,或参与,或填补了生者们那份「再也不见」的遗憾。  AI 复活奶奶视频下的评论区|图片来源:B 站 毕竟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无论是墓前低语,还是数字世界里的短暂复现,亦或是在《模拟人生》游戏里创建一个逝者的角色,**技术只是改变了悼念的方式,它不会改变生死的本质,但却可能给予生者更积极的情绪抚慰**。 然而,AI 是如今最接近让人灵魂「复活」的技术,比起传统的悼念方式,它提供了一种近乎「永不结束」的哀悼,生者也有沉溺在赛博幻觉的危险。也有人会拿已逝的公众人物博取「复活」流量,伤害粉丝也误导大众,这种对逝者人格的侵权和操控,亦会对其家人造成二次伤害。 对 AI 复活的伦理讨论也不会停止,正如生者不会放下对逝者的哀思。 这是一场技术理性和人类终极情感的极致拉扯,没有人能给出最好的答案。
(3月31日-4月6日)软银为美国AI项目寻求创纪录的165亿美元贷款;英特尔CEO陈立武首次公开讲话:将剥离非核心资产;方榕出任中兴通讯董事长;前谷歌学者罗剑岚已加入智元机器人任首席科学家;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Arm预计今年其在数据中心CPU市场的销售份额将飙升至50%;微软已暂停或推迟了全球多地的数据中心项目......
开源大模型的「王座」,不能靠蛮力夺取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0002)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0002#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应海信的邀请,前往青岛海信研发中心体验最新的大屏电视,还在青岛本地的夜市游览了一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超大尺寸的电视和普通消费者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趟,也算是体验到了 2025 年最厉害的游戏电视。
Wang Lin, the managing partner of Walden High-Tech, said that the shift from aggressive expansion to prudent investment will benefi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宝马官方宣布Skytop概念车将在2025年上海车展正式亮相。**该车由宝马首席设计师霍伊敦克设计,外观采用游艇式造型,与M8类似,整体造型优雅且运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22da8466778d4fb19b42e8c1db17a903.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cae158b0a7354e669d13678fcbb71ea5.png) Skytop概念车采用双门敞篷设计,前脸为sharknose风格,双肾格栅和LED大灯组极具辨识度,车身修长,配备隐藏式门把手,车尾设计狭长且优雅,配备小鸭尾和双边共两出排气布局。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3c206564828b465bb6d5e72a2df0309b.png) **内饰方面,Skytop延续了M8的设计风格,配备液晶仪表盘、水晶挡把和水晶质感内饰组件,中控区域保留部分物理按键,座椅后方设有防滚架,座椅采用布洛克风格真皮材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92064675e6b749fb83286eda26eafc64.png) 此外,车辆配备两个可手动拆卸的硬顶敞篷,可收纳于后备厢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3431813cbd734b0aac2452e4bf27d70b.png) 动力方面,量产版Skytop预计将搭载4.4T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最大功率617马力,匹配八速自动变速箱和四驱系统,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3.3秒,其动力系统与M8车型相同。 **据悉,宝马计划量产Skytop概念车,限量50台,虽官方未透露准确售价,但传闻称其售价约为5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86.5万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86.htm)
据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称,苹果正在为 2027 年 iPhone 诞生 20 周年准备一次“重大盖板”。他在其[最新的 Power On 新闻通讯](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ewsletters/2025-04-06/will-apple-raise-iphone-prices-in-the-us-after-trump-tariffs-iphone-17-details)中表示,苹果计划推出一款“大胆”的新款 iPhone Pro 机型,更广泛地使用玻璃材料。  图为2017年发布的iPhone X 这是否意味着苹果计划实现前任设计总监乔尼·艾维的梦想,打造一款完全由单层玻璃制成的 iPhone?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如果苹果计划推出像 iPhone X 这样引人注目的产品(2017 年为纪念 iPhone 10 周年而推出),那么它就必须推出一些非常特别的产品。 回顾 iPhone X,苹果放弃了 Home 键,转而采用完全基于触摸的界面系统,并用 Face ID 面部认证取代了 Touch ID 指纹传感器,这奠定了接下来数年的产品基本造型,并在市场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至于苹果将选择为其 20 周年纪念版 iPhone 使用什么型号命名目前还很难说。多年来,苹果的命名惯例各不相同。如果苹果继续其年度发布模式和数字命名,2027 年的基本产品阵容很可能是 iPhone 18 系列。 不过,苹果此前曾调整过命名以纪念重大里程碑,例如在 10 周年之际从 iPhone 8 跳到 iPhone X。因此,苹果可能会推出“iPhone 20”或采用不同的命名惯例来庆祝 20 周年。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82.htm)
近日,一张宝马5系的优惠海报显示,**该车型起售价仅为29.80万元,要知道,这一价格和当年3系差不多。**作为参考,现款宝马5系共有16款在售车型,官方指导价为43.99-52.59万元。**据悉,此次优惠活动由国内某地经销商发起,仅限2024年生产的车型。**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5de41150d8a441ff9088502821e9c373.png) 宝马5系采用了品牌最新的设计语言,配备环形光耀格栅和回旋镖式日间行车灯,侧面采用半隐藏式车门把手和扁平化车顶天线,尾部则以简洁的横向线条为主,整体视觉效果更加精致。 内饰方面,新车采用12.3英寸仪表盘与14.9英寸中控屏的连屏设计,配备新样式的运动方向盘,并搭载iDrive 8.5系统,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动力上,宝马5系全系搭载2.0T发动机,提供两种调校,最大功率分别为190马力和258马力,匹配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并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驱动方式。 悬架方面,配备优化后的双叉臂双球节前悬架与多连杆后悬架,兼顾操控灵活性与乘坐舒适性。 **从当前的价格和销量来看,除了奔驰E级的价格依旧坚挺之外,奥迪A6L和宝马5系的价格都出现了大跳水,而且销量也没有因为降价而有所回升。**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7/9ee76aed1b404212a1ccae4f07a059c0.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80.htm)
**苹果第二代XR头显产品(或命名为Vision Pro 2)已进入规模生产阶段,有望于年内发布。**苹果首代XR头显Vision Pro于2023年6月发布,并于2024年2月开始在海外市场发售,不过销量未达预期。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216/fea50cf4c25fca7.jpeg) 有消息称Vision Pro已于2024年11月停产,生命周期仅维持了不到20个月,但苹果并未放弃XR领域,第二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仍在稳步推进。 **报道称,Vision Pro 2的关键零部件,如面板和外壳,已在生产中。** 其中,蓝思科技为Vision Pro 2独家供应玻璃面板,长盈精密提供外壳部分,部分电子电路器件供应商也在赶制订单。 Vision Pro 2的具体功能尚未公开,**但据体验过早期demo的产业链人士透露,正式版本的Vision Pro 2有望在算力和显示方面做出优化。** 作为参考,首代Vision Pro设备重量为600-650克,2D视频播放时长为2.5小时,搭载M2芯片和R1芯片,采用micro-OLED显示屏,总像素高达2300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1176.htm)
AsianFin has examined five major industries—automotive, new energy,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home appliances, and furniture and found that the top ten Chinese companies in each sector that have invested the most in Southeast Asia. These companies have collectively invested nearly $35 billion, and their future moves may define the new path for their overseas expa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