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宣布,收购总部位于以色列的高性能存储技术开发商Infinidat及其附属公司,已达成最终协议。这次收购是联想增长战略的一部分,旨在为市场带来差异化的技术解决方案。此举将进一步加强联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存储产品,并突显出联想致力于提供创新存储解决方案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承诺。  联想表示,凭借Infinidat强大的存储解决方案和研发能力,将与集团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业务和企业存储能力产生战略协同效应: 获得企业存储产品和创新 - Infinidat为可扩展的网络弹性数据管理提供高性能、关键任务型企业存储解决方案,并拥有强大的内部软件研发能力,与联想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和传统形成互补。 扩展联想的存储解决方案组合,覆盖高端企业存储 - 该交易将建立在联想在入门和中程企业存储市场的现有地位之上,包括闪存和混合阵列、超融合基础设施(HCI)、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联想TruScale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全面产品组合。 推动联想存储业务可持续盈利增长的机遇 - Infinidat与联想现有的全球基础设施业务、与客户的接触和关系、全球供应链的规模和能力相结合,将为高端企业存储产品创造新的机遇,并为集团的存储业务带来新的收入机会。 该笔交易还需要等待监管机构批准和满足其他成交条件,交易条款尚未披露。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54.htm)
海外博主通过无人机拍摄到特斯拉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测试车现身美国得州超级工厂。**这款测试车与此前发布的无方向盘版本不同,配备了方向盘。**  一开始,特斯拉CyberCab被设计为一款完全无人驾驶的出租车,车内仅配备中控屏,手动控制需使用类似游戏手柄的控制器。 对于此次出现的方向盘版本,舆论有两种猜测:一种观点认为,特斯拉可能为车辆配备安全员,以便在应急情况下使用方向盘控制车辆;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特斯拉可能将这款车型直接作为传闻中的廉价车型Model Q对外出售,配备方向盘以满足传统驾驶需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52.htm)
据美联社报道,在美国总统特朗普20日宣誓就任该国第47任总统数小时后,其政府就关闭了白宫网站西班牙文网页。针对此事,白宫副新闻秘书哈里森·菲尔兹21日回应说,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在短时间内重新加载这些内容”。 目前,打开白宫网站西班牙文网页后,显示“找不到页面”字样。图自美媒 美联社称,目前打开白宫网站西班牙文网页后,显示“找不到页面”字样。此外,白宫在社交媒体平台X的西班牙文账号及政府生育自由网页也已暂停使用。 报道提到,针对上述变化,白宫副新闻秘书菲尔兹回应说,美国政府“致力于恢复网站的西班牙文翻译部分”。 “这是(新上任美国总统就职)第二天。我们正在开发、编辑和调整白宫网站。作为这项持续进行工作的一部分,网站上的一些存档内容处于停用状态。我们致力于在短时间内重新加载这些内容。”报道援引菲尔兹的话说。 报道称,美国人口普查局2023年估计,该国约有4340万人在家使用西班牙语交流,人数占5岁及以上美国人口的13.7%。报道提到,有西裔倡导团体和其他人士对这一变化感到困惑,并对政府缺乏与拉丁裔社区保持沟通感到沮丧。 据介绍,因拉美裔在美国人数众多,美国共和党籍前总统乔治·W·布什开先例,在白宫网站增加西文内容。美联社称,特朗普在2017年就任美国总统期间曾删除白宫网站西班牙文网页。当时,白宫官员也曾表示将恢复该页面。另据媒体此前报道,因当时白宫迟迟未兑现承诺,时任美国拉美裔商会会长哈维尔·帕洛玛雷表示,白宫网站没有西文网页“传递了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消息”。此外,美联社提到,美国前总统拜登于2021年上任后恢复该网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50.htm)
据《曼谷邮报》报道,1月22日,泰国政府在社交平台“脸书”上发布了一段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视频中,泰国总理佩通坦说着流利的中文,向中国游客保证他们在泰国的安全,并邀请大家来泰国共度农历新年。 1月22日,泰国总理佩通坦借助AI生成讲中文视频。图源:泰国政府“脸书”平台发布视频截图 视频开场,佩通坦便坦言自己其实并不会中文,但为了与“中国朋友们”更好交流,于是借助人工智能生成了这段视频。 在视频中,佩通坦表示,泰国政府高度重视游客安全,将其置于首要位置,并且已指示有关当局严格执法,以最有效的方式打击跨国犯罪和非法出入境,为旅泰中国游客提供“系统性全方位协助支持”。 视频末尾,佩通坦称,泰国欢迎所有新年期间来泰旅行的中国游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48.htm)
1月22日晚间消息,众所周知,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特斯拉和SpaceX的CEO;但当谈及他在联邦政府的工作时,他的身份就不那么清楚了。虽然他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效率部”(DOGE)的实权负责人,但他是否真的会成为“政府雇员”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如今,马斯克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且最近几个月两人几乎形影不离。随着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开始,DOGE开始在新政府中拥有实际权力。因此,马斯克是否被任命为“特殊政府雇员”(SGE)可能会产生一些实际影响,并导致一些法律挑战。事实上,DOGE已经遭遇三起法律诉讼。 所谓的“特殊政府雇员”,这个身份可以是有薪的,也可以是无薪的;在财务披露方面,可以比普通的雇员更具灵活性。 由于DOGE不是“官方的”政府部门,马斯克不必经过任何形式的审查或确认程序。根据设立DOGE的行政命令,DOGE将通过一名管理者(目前尚不清楚马斯克是否会担任该职位)向白宫幕僚长苏茜·威尔斯( Susie Wiles)汇报工作。 其实,DOGE是对政府现有部门“数字服务部”(Digital Service)的重组和更名。“数字服务部”是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于2014年8月成立的。 根据最初的预计,马斯克将在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EEOB)设立办公室。该办公楼是白宫综合体的一部分,但不属于白宫西翼(West Wing)。白宫西翼为白宫内部办公区域,主要负责政治政策事务。 但最新的报道称,马斯克可能会搬进白宫西翼,与特朗普在同一栋大楼办公,让他有更多机会进入行政办公室。知情人士称,马斯克已获得白宫综合体的徽章,可以进入大楼办公。而且,他还填写了加入该职位的文书工作,并且拥有了一个政府电子邮件地址。 马斯克的正式雇员身份,将影响到他可能面临的一些限制。如果马斯克成为一名特殊的政府雇员,他将面临利益冲突限制,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几家企业,这些企业拥有上百亿美元的政府合同。此外,他还必须提交财务披露表,除非他选择不领薪水。之前,马斯克曾暗示,对此持开放态度。 此外,由于特殊的政府雇员身份,马斯克将受到联邦道德法的限制。该法规定,任何政府雇员参与和其本人、家人或其组织有经济利益的官方事务,都是非法的。但有报道称,特朗普可以给马斯克一份书面豁免。 马斯克旗下6家公司受益 文件显示,为了把特朗普送回白宫,马斯克投入了至少2.6亿美元。这笔巨额注资使马斯克成为总统竞选中最大的单一政治承销商之一,突显出马斯克对大选的巨大影响力。 特朗普上任后,很可能放松对特斯拉、SpaceX、社交平台X、AI公司xAI、 隧道挖掘公司Boring Company和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监管和限制,让这些公司快速行动起来。 除了可能放松的政府监管外,马斯克与特朗普的亲密关系可能还有助于他获得联邦政府合同。据报道,在过去十年中,SpaceX和特斯拉已经获得了至少154亿美元的政府合同。 马斯克的同事和政府官员曾向媒体表示,马斯克对特朗普的投资是保护他的公司免受监管、并确保获得政府补贴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DOGE遭遇三起法律诉讼 就在特朗普宣誓就职的同时,马斯克领导DOGE部门就遭遇了三起诉讼。这些诉讼指控DOGE违反1972年《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案》(FACA),未能满足公开会议、平衡视角和记录保存等透明度要求。 尽管马斯克此前曾表示,DOGE的所有行动将在线公开以确保透明度。但这些诉讼称,其大量沟通通过加密应用Signal进行,缺乏公开性。 特朗普和马斯克表示,DOGE能省下2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开支。但多数专家认为,除非大幅削减关键社会服务或福利,否则这一目标很难现实。 与此同时,DOGE的联合负责人维维克·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也已经离职,将来或寻求竞选俄亥俄州州长。这意味着马斯克可能将独自领导DOGE,担负削减政府成本的任务。 最新报道称,DOGE已于本周二开始正式运作,第一项工作便是裁撤一个名为“首席多元化官员执行委员会”(CDOEC)的机构。该机构隶属于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 (OPM) ,职能是推动政府内各部门的多元化、公平、共融与可及战略计划 (DEIA)。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46.htm)
1月22日晚间消息,网站托管服务提供商KnownHost最新一项研究显示,AI聊天机器人ChatGPT每月吸引着逾1.64亿用户,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高达260930公斤(约合260吨)。  对于那些担心商业航班对环境影响的人,都应该知道使用ChatGPT等AI工具会产生多少碳。如今,KnownHost给出了答案:每个月,ChatGPT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260930公斤,相当于从纽约市到伦敦的260个航班的碳排放量。 KnownHost研究了流行的AI工具的碳排放量。这研究根据每款AI工具的用户数量和节能效率,对碳排放进行了细分。 例如,AI写作工具Rytr每月产生1057公斤二氧化碳,而利用AI起草合同的Spellbook每月产生20公斤二氧化碳。但是,两者的每页面浏览量(PV)都比ChatGPT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ChatGPT每次页面浏览仅产生1.59克二氧化碳,而Rytr为10.1克,Spellbook为6.5克。 另一方面,拥有超过1.64亿月用户的ChatGPT,远比Rytr和Spellbook更受欢迎。因此,ChatGPT的碳排放更多地受到其受欢迎程度的推动,而不是其能源效率的控制。 为此,倾向于托管ChatGPT等AI应用程序的数据中心,将需要更多的能源。伯克利实验室(Berkeley Lab)2024年的《美国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报告》发现,从2017年到2023年,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翻了一番多。 而且,这种增长似乎还会再次发生: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2024年电力报告,到明年,数据中心、AI和数字加密货币等最新技术进步所使用的能源量“可能会翻一番”,其中1/3的增长将来自数据中心。 伯克利实验室的报告称:“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目前正在加速增长。” KnownHost首席执行官Daniel Pearso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数据突显了能源效率在AI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性。Pearson说:“随着创新的持续,平衡环境可持续性将需要成为科技公司及其工具用户的核心关注点。” 拜登政府似乎也同意这一点:在总统的最后一批行政命令中,他提出了数据中心能耗的解决方案,并写道:拥有全球33%数据中心的美国应该使用“清洁能源”来运营这些数据中心。 该行政命令称:“在支持国内外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商业化和运营方面,我们绝对不能落后。AI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为加速和部署这些能源技术提供了另一个重要机会。” **每日耗电50万千瓦时** 根据去年的一份报道,ChatGPT每日耗电量或超过50万千瓦时,以响应用户的约2亿个请求。相比之下,美国家庭平均每天使用约29千瓦时电力,这意味着ChatGPT每天的用电量是家庭用电量的1.7万多倍。 显然,如果生成式AI被进一步采用,其耗电量将会更多。荷兰国家银行数据科学家Alex de Vries预计,到2027年,整个AI行业每年将消耗85~134太瓦时(1太瓦时=10亿千瓦时)的电力。 为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预言,未来两年内电能短缺将成为制约AI发展的主要因素。他说,预计美国在未来两年内将从“缺硅”变为“缺电”,这将阻碍AI的发展。 高盛去年4月曾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这一增长将需要公用事业公司投资500亿美元建设新的发电能力。 **AI的“肮脏秘密”** 微软首席技术官的技术顾问莱斯利·麦莉(Leslie Miley)去年3月曾表示,AI有一个肮脏的秘密,那就是它的不环保性。生成式AI的能源消耗量惊人,甚至超过了普通的云服务。谷歌、Meta和微软都在努力购买绿色能源和碳信用额,但现实是,这还远远不够。 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与UCLA Fielding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显示,自2018年以来,美国的数据中心(AI模型训练的核心场所)的碳排放量已经增长了三倍。 截至2024年8月,这些设施共排放了1.05亿吨二氧化碳,占美国碳排放总量的2.18%,并消耗了全美约4.59%的总能源,这一比例较2018年翻了一番。 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数据中心目前约占全球用电量的1%至1.5%。但随着AI的持续发展,这一比例将会大幅上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44.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雏雏 各位好,这里是G君的故事位面。世界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在游戏中诞生并延展开的那些故事,却往往有着独到的魅力。这一次,G君将带领我们深入游戏的世界,讲述那些具有宏大世界观和迷人特征的科幻/奇幻故事,带领听众了解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世界的每处细节。 “在玩家逐渐不看剧情的今天,游戏叙事却变成了玩家最关注的东西之一,实际上人们自始至终都很关注故事,只是方向不同。 从第一次录制《辐射》节目到现在,已经10年了。这10年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故事,也希望会有更多的好故事让更多玩家沉浸其中。对于广大的游戏创作者与玩家来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叙事都始终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成分——而每一个故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对现实位面的延展与升华。感谢大家多年的陪伴,祝大家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我们之后再见!”
<blockquote><p>随着健康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丁香医生作为一款专业家庭医疗工具,积极探索新的技术生态以拓展服务场景。</p> <p>2024年,丁香医生与华为鸿蒙团队合作,仅用一个半月就完成了鸿蒙版本的开发与上线,成为首批入驻鸿蒙生态的健康应用。</p> <p>本文将揭秘丁香医生在鸿蒙生态中的开发历程,以及如何通过分布式架构和跨设备联动能力,为用户打造更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体验。</p> </blockquote>  作为一款专业可靠的家庭医疗工具,丁香医生App以问医生、查疾病、查药品为核心,集合各领域专家共建科普内容,权威三甲医生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和专业解答。这几年开始,大众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激增,这促使丁香医生积极拓展新场景。而鸿蒙生态的崛起为这一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机遇。  正常情况下,开发一款产品并适配多种机型,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数年时间;但这一次丁香医生的开发,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向鸿蒙生态的迁移。具体是怎么做到的?我们采访了丁香医生APP产品负责人林振凯、丁香医生鸿蒙系统开发负责人周耀虎,一起来听听着背后的故事。 ## 01 一次邀约:一场关于时间的开发竞速 2024年上半年,华为鸿蒙团队主动联系丁香医生,希望他们能够作为首批开发者之一,共同推动鸿蒙生态的丰富化。 “我们内部对鸿蒙一直非常关注,”丁香医生APP产品负责人林振凯提到,”不仅因为这是第一个国产操作系统,更因为我们注意到,丁香医生中本来就有许多华为用户,甚至有用户主动问我们是否计划支持鸿蒙系统。” 双方一拍即合。华为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包括技术指导和资源共享,促使项目迅速启动。丁香医生决定优先将内容功能迁移至鸿蒙生态,为后续更深入的问诊功能开发打下基础。  而项目正式立项的时间,在7月底,距离HarmonyOS Next正式发布,不到2个月。 立项之前,由于团队规模有限,林振凯邀请同事周耀虎等几位对鸿蒙比较感兴趣的开发者自发成立学习小组,技术背景主要是安卓与iOS客户端。 “鸿蒙开发框架和我们熟悉的安卓、iOS开发都有很大不同,”周耀虎坦言。在立项后,其发现前端同学使用的TypeScript语言更贴近鸿蒙的ArkTs语言,ArkTs进一步通过规范强化静态检查和分析,并提供了强大的API接口和响应式布局能力,又能极大地缩短了开发周期,所有就又“拉进”两个前端同事,共同组成了5人小组,开始了从零到一的探索。 团队对于客户端开发的熟悉,让其最初习惯性的采用了安卓的开发思路进行尝试。但由于ArkTs语言响应式布局特性与安卓很不一致,导致现有的结构和功能都需要重构,而小组成员对鸿蒙分布式架构的理解不够深入,前期总是达不到期望的效果。这期间,团队与华为方面进行了对接,鸿蒙团队隔天就上门进行了沟通和指导,“我记得当时在我们的会议室里面,两个团队一起,逐个问题进行沟通攻破,一直加班到晚上9点多,因为这次的沟通,我们对整个架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为我们后期开发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技术上门指导之外,华为团队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他们不仅开设了开发者学堂,提供了包含基础控件实践、自定义控件实现、网络请求等一百多个示例在内的代码库。同时,还有线上工单系统。丁香医生团队遇见的问题提交工单后,双方对接社群中会有专人跟进。比如在开发过程中,有团队成员发现鸿蒙模拟器无法访问网络,在鸿蒙线上工单系统简单的描述了问题,隔天就相关的技术人员就此问题开展了远程会议,进行模拟调试与问题排查,短短半个小时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并及时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开始是单纯技术的答疑解惑,到后面设备兼容的辅助测试、医疗健康App资质审核验证……一场关于时间的开发竞赛,得到了共同加速。据周耀虎回忆:“我们和华为团队的沟通非常频繁,我们的共同的微信群从个位数不断增加到19个人,几乎一半是华为的支持伙伴。遇到问题,总能迅速得到解答。 ## 02 全新探索:健康管理新体验的更多可能 挑战之外,也有惊喜。“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鸿蒙的代码效率极高,许多功能在安卓上需要十几行代码才能实现,而在鸿蒙上仅需三五行,开发效率直线上升。这让我们在紧张的项目工期中看到了希望。” 代码的高效成为了“奇迹”的基础。短短一个半月内,丁香医生完成了鸿蒙版本的开发与上线。首个版本聚焦于查病查药和健康科普两大核心功能,问诊功能则通过跳转微信小程序实现。计划到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完成鸿蒙版本的原生适配。  而丁香医生为鸿蒙系统也定制开发了“桌面万象小组件”,用户可以把丁香医生的特色功能“健康日历”直接放到桌面上,不用打开 App,也可以每天看到不同的健康科普知识。让健康科普内容能更轻便的触达用户。 这一版本上线后,用户体验获得了显著提升。通过鸿蒙强大的系统稳定性,开发过程中的高效率得以保障。即使在早期测试阶段,系统几乎没有发生崩溃问题,这让团队得以专注于功能优化。 “鸿蒙的分布式架构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林振凯表示,”未来,我们希望通过鸿蒙生态的多设备联动能力,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管理自己的健康。不论是在手机上查药品说明,还是通过智慧屏与医生视频问诊,体验都能一致且流畅。” 更关键的是,这种架构支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开发者只需编写一次代码,即可在多种设备上运行,这大大降低了我们开发成本和时间。“对于我们来说,主要的挑战就是独特的编程模型需要开发者重新学习和适应。” 这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在团队设想中,这代表着健康管理有了更多落地场景。比如: - 以智慧屏作为远程视频问诊的载体帮助医生更好观察特征; - 借助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指标,提供定制化健康服务; - 利用手机或平板,快速获取个性化健康建议。 ## 03 结语:合作与未来 丁香医生的鸿蒙生态探索,是一次技术与产品的跨越,也是对国产操作系统潜力的验证。鸿蒙生态凭借其分布式架构与跨设备联动能力,不仅帮助开发者降低了开发门槛,还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使用体验。 正如林振凯所说:“鸿蒙生态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个机遇平台。通过它,我们看到了健康管理更多元的未来。” 丁香医生团队举了个例子,比如华为的智能助理“小艺”和“意图框架服务”,或许就是未来用户通过语音交互获取健康服务的一个绝佳入口。 根据华为官方数据,截至2025年初,鸿蒙生态的设备连接数已超过10亿,生态合作伙伴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为像丁香医生这样的头部App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通过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丁香医生不仅能优化现有功能,还能实现更多场景的覆盖与创新。 未来,丁香医生将继续深耕鸿蒙生态,与华为携手,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探索更多跨设备协同的健康新场景。鸿蒙生态作为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企业加入。  从查病查药到健康科普,从原生适配到生态联动,丁香医生的探索之路正在延续。这场开发竞速背后,是对技术的信任、对合作的信赖,更是对健康管理未来的深刻思考。 本文由 @井寻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两起攻击活动分别由代号STAC5143和STAC5777的威胁行为者发起,利用Microsoft Teams默认配置,允许外部用户与内部用户发起聊天或会议。
文 | 薛德兴 编辑 | 刘士武 2025年初,小米又给主机游戏圈带来了新的讨论话题。 1月21日,小米官方宣布,将开启WinPlay引擎内测,让旗下搭载ARM架构SoC的平板电脑能够安装Steam、畅玩主机游戏。首批内测仅支持XiaomiPad 6S Pro 12.4一款产品。 小米手机系统软件部总监张国全称,Xiaomi WinPlay引擎是一项处于内测阶段的新技术,该引擎通过三层虚拟化技术,可实现澎湃OS对于Windows游戏的跨平台兼容,可安装下载steam本地游玩游戏,并支持手柄/键鼠连接。  图片来源:微博 张国全表示,经该引擎虚拟化后,小米平板6S Pro12.4的GPU性能损耗仅2.9%,能够以45的平均帧率运行《古墓丽影9》,基本达到运行原生移动游戏的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该平板搭载的处理器为骁龙8Gen2,16GB+1TB配置京东售价在4000元上下,对于大部分PC端的小游戏和一些独立游戏而言,目前移动端的处理器性能完全够用。 Xiaomi WinPlay引擎目前在小米社区已开启内测,首批内测仅限Xiaomi Pad 6s Pro 12.4用户,短期内没有正式上线计划。  图片来源:小米 想要在移动端玩到PC游戏,市面上的解决方案还有云游戏技术和Windows掌机。 以网易云游戏为例,不购买会员的端游云游戏价格大概在1.8元每小时左右,且游玩项目有所限制。如今各家云游戏平台还在市场扩张期,砸钱让利是常见的操作。结合成本不低的服务器资源和相关技术费用,云游戏的价格后续还会有上涨。  云游戏平台收费模式 过去几年,很多游戏厂商、硬件厂商、云厂商都致力于通过云游戏方式提升移动设备的可玩性,虽然技术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但高昂的云服务价格和信号稳定问题仍然困扰着各个厂商。 曾通过《云·原神》吸引了大批新玩家的米哈游,也在2024年削减了这部分的投入,背后的一方面原因是随着手机性能不断提升,大部分玩家都能在本地畅玩《原神》了,另一方面原因便与成本、体验稳定性有关。 而Windows掌机倒是没有游戏限制,目前所主流采用的PC级别处理器性能也要比骁龙8Gen2好不少。 只不过从性价比来说,性能够看的Windows掌机价格并不低,普遍在4、5000元上下,且难以支持日常的学习办公,应用场景较为单一。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针对游戏操作带来的一些优化。  电商平台截图 相比于找PC游戏的移植版和购入不菲的Windows掌机,小米的Xiaomi WinPlay引擎如果真的能够实现稳定运行,那么其无疑是打开了小米系移动产品在玩游戏层面的新赛道。 事实上,Xiaomi WinPlay引擎的竞争对手或许也并非掌机游戏机,其更像是对于游戏场景的补充,和对现有移动端设备应用体验的拓展。 尤其对于已经拥有平板电脑的用户来说,游戏也并非只有“3A”一种,类似《双人成行》《星露谷物语》这些只有在PC或游戏机上才能玩到的精品游戏,今后应该都能在平板上体验到了。 最后我们再来聊聊平板电脑性能瓶颈。 在过去移动游戏大发展的十多年里,ARM架构下的软件生态也迅速崛起,倒逼芯片厂商不断推出了性能更强的产品。 苹果阵营中,A系列、M系列芯片的图形计算能力长期领先,使得iPad Pro在近几年开始被更多人选择成为生产力工具。同时,游戏端也并没落下,每场新品发布会几乎都能看到游戏厂商的身影,而“能够跑大型开放世界游戏”也几乎成为了判断GPU性能的标准。 而在另一端的安卓和鸿蒙阵营里,骁龙和麒麟的旗舰处理器也将GPU性能作为每一代升级的重要考量维度。此番小米率先测试的6S Pro搭载的是骁龙8 Gen 2处理器,其GPU性能,光线追踪等技术的支持,要远落后于最新的骁龙8 Elite(骁龙8至尊版)。 如果小米在6S Pro上的测试能够有不错的效果,那接下来相信会有不少厂商选择跟进。毕竟,在Steam上花一份钱,能同时在PC和平板电脑上玩游戏,这对于已有平板电脑的用户来说几乎不用增加任何成本。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36氪游戏”。](https://mp.weixin.qq.com/s/YzsCt5yl1EMDfiz8_4zWzw?poc_token=HF7PkGejT-ceZw-v_Obbb8l5uC8N5w0SWKy1_3T5)
文 | 田哲 编辑 | 苏建勋 2025年初,我们了解到一件事,国内具身智能独角兽“智元机器人”(就是B站知名UP主“稚晖君”当CTO的那家公司),在上海,建了一座“数据采集工厂”(简称“数采厂”)。 这是啥?为啥建?怎么采?一系列疑惑涌上我们心头,我们决定去看一看。 当然了,在去之前,我们对一家“数采厂”的工作流程,有一些非常刻板的想象——在堆满服务器黑盒子的昏暗房间,挂着黑眼圈、发量堪忧的程序员,机械地敲着键盘输入代码…… 错错错!当《智能涌现》抵达智元机器人位于上海浦东的数采厂,发现现实和我们的想象,截然不同! 毫不夸张地说,这完全是美国电影《星球大战》的片场!  《星球大战》电影海报;图源网络 在这座3000平方米的数采厂中,不同主题的房间占据了工厂的绝大部分面积,每个房间都精心还原了现实生活的物件布局,机器人就在不同的场景中执行不同任务。 在卧室中,机器人乖巧地学习叠衣服。  机器人学习叠衣服;图源:智元机器人 在餐桌前,机器人把餐具挨个摆放整齐。  机器人摆放餐盘;图源:《智能涌现》拍摄 机器人还要学会打餐各式菜肴,并且不会手抖。  机器人正在用勺子舀鸡蛋;图源:《智能涌现》拍摄 而在商超收银台前,机器人一只手拿扫码器,另一只手拿着商品扫码。  智元机器人正在学习商品扫码;图源:《智能涌现》拍摄 参观结束后,《智能涌现》见到了数采厂负责人姚卯青,他也是智元机器人具身产品线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负责数据驱动具身智能产品研发。 此前,姚卯青曾在Waymo、蔚来汽车等公司负责研发感知算法、端到端大模型。 姚卯青告诉《智能涌现》,机器人每完成一个动作,就相当于一条数据,数据将通过机器人的主机上传至云端,智元机器人团队将利用这些数据训练机器人的大模型,从而让机器人真正掌握一项技能,比如冲咖啡、熨衣服等。 为了让机器人快速学习技能,智元为它们安排了一对一教学老师——数据采集员,他们都是年轻有活力的小哥哥小姐姐,为了更好地教机器人完成动作,采集员也需要肢体协调,动作标准。 数据采集员们手持设备,手把手地控制机器人完成抓、握、放等动作。有时他们也会头戴VR设备,更精准地让机器人模仿学习人类动作。 据了解,现在智元数据采集工厂投放了近百台机器人,日均采集3-5w条数据。 而为了让机器人更快在不同环境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智元数据采集工厂模拟了家庭、零售、服务业、餐饮、工厂五个场景。 在这里,你能发现商超内不仅有各类零食,还有葡萄酒、香烟,甚至连蔬果的价钱也标好了。  智元机器人模拟的商超;图源:《智能涌现》拍摄 也有一批机器人分散在各自“工位”,在桌前学习简单地叠衣服等技能。  机器人们在工位学习不同技能;图源:《智能涌现》拍摄 据了解,数采厂面积还将增加1000平方米,可增加更多场景的同时,也能根据客户需要定制化模拟场景。 不过,目前行业内少见打造如此多样场景的机器人公司,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智元机器人下决心打造数据采集工厂,这一过程是如何展开的? ### 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打造数据养料场 对于大多数初创公司而言,将高额资金建设一座工厂用于数据采集,风险无疑是巨大的,而智元机器人似乎没有犹豫,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完成搭建数据采集工厂。 促使智元机器人不惜高成本打造数采厂,这背后,行业现存数据量在供给侧上的巨大空白。 2024年6月,智元机器人决定研发机器人具身智能大模型,这需要海量数据以训练大模型。 姚卯青告诉《智能涌现》,机器人通过数百条数据学会一个技能,这些动作往往都是长程任务,比如冲泡咖啡,熨衣服等。 他们曾试图寻找行业内的开源数据库,但发现高质量、统一格式的数据几乎不存在。即使行业内开源了百万条由真实机器人收集的训练数据集,但是这些数据实际上由不同公司、不同型号规格的机器人采集,数据质量较低,达不到智元的要求。 姚卯青表示,不同传感器和形态的数据差异过大,将削弱整体训练效果,比如一个六轴机械臂的数据在七轴灵巧手机器人上几乎无法复用,因此需要统一标准的数据。 而让智元下决心建设数采厂,这个过程也很简单。 姚卯青表示,智元机器人采集了几千条数据用于训练算法,虽然能让机器人顺利完成某个动作,但是无法泛化——如果改变物体种类、颜色甚至光线,都将影响机器人再次完成同样的动作。因此智元机器人决定建设工厂大规模采集数据。  不同房间的机器人正在采集数据;图源:《智能涌现》拍摄 数采厂未来将源源不断为机器人学习提供数据养料。据了解,智元数据采集工厂投入使用两个多月,就采集了超百万量级真机数据集,采集任务超一千种,每个任务都包含几百条数据,一些特别难的长程任务可达几千条。 “不久后我们将拥有超千万条数据。”姚卯青笑着说。 ### 探寻机器人的Scaling Law 在采集数万条机器人重复动作后,智元机器人收获了一些意外之喜:机器人能够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根据要求控制倒水量;只教了机器人几十次,就能学会叠裤子。 这正是智元机器人想要打造的机器人——能够自主理解人类指令和外部环境,并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智元希望机器人能够更换不同品牌、型号的咖啡机配件;图源:《智能涌现》拍摄 过去数十年,机器人的控制往往依赖人们的预设规则,向机器人输入情况描述以及应对方式的规则,机器人在相应情况下完成操作。然而机器人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难以依靠提前输入规则就能让机器人应对所有情况。 在大模型应用爆发后,让机器人从冰冷的躯体有了智力,能够理解世界和人类。而智元机器人正在研发的,是具备端到端大模型的机器人,通用能力更强且反应速度更快。 机器人从接受指令到完成动作通常有三个步骤:感知外部环境,做出决策、控制肢体执行任务,信息在这一链条传递中可能出现失真,从而影响机器人完成动作。 但端到端大模型,不需要分模块,更不依赖精准测量,就像人类超车前,不会下车测量两车之间的距离,再进行超车。 智元机器人对端到端大模型机器人的设想是,机器人能够接受人类的复杂指令,比如让机器人从远处取来手机,或者从冰箱里拿一包薯片。这些指令不仅考验着机器人对任务的理解能力,还要求机器人能够识别物体,并完成移动到相应地点、取物,返回,提交物品。 但是达到这一状态并不容易。姚卯青表示,需要不断向大模型投喂数据,数据量越大,大模型在某一场景表现会更接近人类,他预估的数据量为几千万条到1亿条,机器人的Scaling Law远未到来。 《智能涌现》了解到,机器人需要软硬件结合,仅有其中之一都难以让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美国的硬件成本较高,因此美国机器人初创公司大多只研发算法。中国已有供应链优势,结合数据和自研的硬件,会让算法、硬件、软件快速迭代。 姚卯青相信,中国机器人技术的整体进度已与美国不相上下,因为美国的人工成本比国内高出十倍,还得从中国采购各种零部件。 智元机器人用更低的成本和高效的迭代速度,拓展了场景模拟和数据采集规模,那些在美国机器人公司看来“遥不可及”的技术,正在中国的数据采集工厂不断流淌的数据中,一点点接近成为现实。
资金净流入情况:PCB概念21.84亿元,数据中心19.97亿元,共封装光学(CPO)18.82亿元,液冷服务器17.32亿元,F5G概念13.29亿元。
近日,宇树科技推出G1人形机器人首个应用方案——Unitree G1-Comp,据悉这是一款为赛事打造的“足球巨星”。据宇树官网资料,G1-Comp身高130cm,体重35kg,续航约2小时,支持快充快换,能在足球场地上做出全向行走、转身、奔跑、转圈等动作,拥有稳定的步态和极致的奔跑速度,可轻松实现单刀破门。 国产机器人最新进展,竟然是踢足球?! 杭州六小龙**宇树科技**上新**Unitree G1-Comp**。 太好了,人形机器人踢足球了,国足有救了  Hold on,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世界杯,而是机器人专属的RoboCup。 来看看它一脚射门。  被撞倒也是保持稳定。  而作为足球运动员,最主要就是快速与灵活啦~ 奔跑、转向、转圈圈它都是不在话下的。  网友:好好好,预定冠军了。要是它跟波士顿动力打比赛就好看了。  (不过波士顿动力从来没参加过比赛)  宇树发布足球巨星Unitree G1-Comp 先来说说这个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可以想象成机器人真正作为一支足球队进行比赛。 这个比赛最早源于1992年一个设想,随后第一届在1997年日本实现举办,主打AI机器人技术交流与合作。它的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开发完全自主机器人队伍,能赢得人类足球世界冠军队**。 那么G1-Comp在G1基础之上有了什么样的不同呢? 首先在一些基本数据上没什么不同: 身高130cm、体重35kg,续航约莫是两小时。  不过,这里的身高不是“硬伤”,因为RoboCup比赛中的选手差不多都是这样的高度(Doge)。 **** **△**RoboCup 2024 基本产品参数上,能够看到G1-Comp相当于“换了个头”。 在头部自由度、视觉能力上都有差别,深度相机配合头部旋转(增加了头部2自由度)可以实现180°的视野覆盖。   另外,它还提供了强化学习框架以及RoboCup SDK开发指南,供用户食用。  强化学习框架上,它集成了Isaac Sim(基于英伟达的Omniverse构建)以及Google的开源MuJoCo的仿真工具。 此外还支持调整训练配置,比如一些参数,环境数量、最大迭代次数等等,以及支持从仿真训练到真实机器人部署全流程。 开发指南包含了三个API,分别是: 视觉识别API:内置最新YOLO 11实时目标检测算法。  空间定位API:通过单目几何定位和双目深度定位,提供精准的球场位置信息接口。 运动控制API:根据视觉检测结果、场地信息和比赛规则等,为决策系统提供不同的运动控制接口。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售价,目前倒是没有公开。但从G1价格9.9万元起,大概能估算个一二。 宇树G1首个应用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实是宇树通用人形机器人以及G1亮相以来的首个应用方案。 官网也已经更新。  去年5月G1诞生以来,当之无愧地成为人形机器人界的大明星。 英伟达科学家Jim Fan曾现身说法: **现在很多实验室都在用这款G1机器人**。  这不前几天,只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仿生·灵动升级”**,然后带它出来在公园街道跑跑步遛遛弯,结果就吸引了国内国外网友集体围观,惊呼:这确定不是特效吗? 从视频中看到,它在各种复杂路况,尤其是上坡下坡斜坡都能很灵活地跑动。 举手投足之间,简直就跟人一样~~  按照宇树的说法,过去几个月内G1一直没有闲着,进行了诸多升级。  还有热心的网友在社交网络上整理了它曾经秀过的花活,包括不限于Chinese kung fu:  **做饭煎蛋,带颠勺那种:**  **徒手砸核桃(造成核桃粉碎性骨折)**  **一掌劈开瓶装可乐瓶(爱喝啤酒的朋友们有福了)**  好了,现在G1已经是个足够成熟的机器人了,能征战世界杯了。 记得这个世界杯的目标是2050年能战胜人类世界冠军,不知道到时国产机器人会不会比国足先一步了(doge)。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40.htm)
印度尼西亚反垄断机构 KPPU 周三对Google处以 2025 亿印尼盾(相当于 1260 万美元)的罚款,原因是Google在 Google Play 商店的支付系统服务违反了反垄断法。  KPPU 命令搜索巨头停止在 Google Play 商店强制使用 Google Play 账单。 根据[其声明](https://eng.kppu.go.id/google-found-in-violation-kppu-imposes-fine-of-idr-202-5-billion/),KPPU还要求Google让所有开发者参与用户选择计费(UCB)计划,并在最终决定后的一年内给予开发者至少5%的服务费折扣。 反垄断监督机构于 2022 年[对Google](https://www.pymnts.com/cpi-posts/indonesia-antitrust-regulator-launches-google-probe/)<a uid="72" translated="true">的市场支配地位</a>展开了调查,特别是该公司要求印尼应用开发商使用Google支付账单(GPB)。 该机构发现,Google支付计费系统收取的费用高达 30%,高于其他支付系统。  Google Play 商店通过 GPB 系统处理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应用内购买支付。 Google要求所有在 Google Play 商店购买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行为都必须通过 Google Play 计费系统进行。 与此同时,Google还禁止使用 Google Play Billing 以外的其他支付方式。 该机构表示,限制支付选项会导致应用用户减少、交易减少和收入降低。 该机构指出,Google Play商店是唯一预装在所有Android设备上的应用商店,市场份额超过50%。 [根据Statista](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954420/indonesia-market-share-of-search-engines/)的数据,截至2024年1月,Google在印尼搜索市场的市场份额为95.16%,其他搜索引擎如Bing、雅虎、DuckDuckGo和Yandex占据了其余的市场份额。 Google计划对这一裁决提出上诉。  "我们强烈反对 KPPU 的裁决,并将提起上诉。" Google发言人丹妮尔-科恩(Danielle Cohen)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说:"我们目前的做法促进了一个健康、有竞争力的印尼应用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平台、全球影响力和选择,包括用户选择计费--这使得Google Play的计费系统有了替代方案。除了我们的平台,我们还通过独立游戏加速器、Play Academy 和 Play x Unity 等一整套计划积极支持印尼开发者,这反映出我们对他们的成功投入了大量心血。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遵守印尼法律,并将在整个上诉过程中继续与印尼开发者保护委员会(KPPU)和利益相关方合作。"  科技行业一直在密切关注一系列法律纠纷,其中涉及Google在多个国家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被处以违反反竞争惯例的罚款、 包括印度尼西亚、印度、韩国、法国、欧盟和美国。据Nikkei Asia报道,日本反垄断监管机构很可能认定Google违反了日本的反垄断法,并将勒令这家科技巨头停止其垄断行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38.htm)
智能驾驶行业,有黑马杀出。 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最新数据统计,自2024年9月至2024年12月,短短4个月时间,元戎启行凭借两款量产车,冲击行业第一梯队,在城区高阶智能驾驶供应商市场中拿下近10%的市场份额。 对元戎启行来说,10%,只是一个开始。 2025年1月22日,在第17届日本国际汽车工业技术展上,元戎启行再次亮出技术杀手锏——VLA模型(Vision Language Action Model,视觉语言动作模型),并宣布已与某头部车企达成量产合作,共同推出搭载VLA模型的智能驾驶汽车,该车配备英伟达Thor芯片,将于今年投入消费者市场。 搭载VLA模型的智能驾驶系统,全程可求导,突破了现阶段基于端到端模型打造的智驾系统所存在的“黑盒问题”,能够向用户呈现系统的推理过程,可解释性更强,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对智驾系统的信任度。在行车表现上,搭载VLA模型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解决更多长尾场景,善解人意,懂得人类的驾驶文化。例如,该智能驾驶系统能够精准解读潮汐车道、可变车道与应急车道的驾驶规则。在VLA模型的加持下,智能驾驶系统的泛化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甚至能够根据不同地区司机的驾驶风格调整驾驶策略,克服异地驾驶的“水土不服”,进一步摆脱对人类驾驶的依赖。  元戎启行CEO周光在日本国际汽车工业技术展受邀发表主题技术演讲 元戎启行CEO周光表示,VLA模型有碾压级的技术优势,搭载VLA模型的智能驾驶汽车,有望成为2025年的大爆款,推动智能驾驶功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核心考虑因素,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 他认为,现阶段在中国市场,虽然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发展得非常迅速,但仍未大规模渗透。多数车企并没在热门走量的车型上完全绑定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只是把该功能作为选配,让消费者加钱购买。而消费者对于智驾的态度也比较模棱两可,观望大于信任。因此,市场需要VLA模型这样颠覆性的技术去塑造一款极具竞争力的爆款车,击穿消费者心中的顾虑,改变消费者的出行观念,进一步扩大城区高阶智能驾驶的市场规模。 此次日本之行,周光也与多家日韩车企进行了深度交流。周光表示,元戎启行是行业技术先锋,已与国内多家车企达成量产合作,有丰富的工程化经验,接下来元戎启行会更关注与海外车企的合作机会。周光相信,VLA模型将会成为元戎启行打开与日韩车企合作的钥匙,帮日韩车企抢占更多市场,实现双赢。
 《王者荣耀世界》作为腾讯天美研发的王者大世界多人冒险游戏,在获得版号后,主创团队第一时间发布了《聊个进度》开发者日志,回应玩家所关心的开发进展问题。在[开发者日志中](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24885986919710726?spm_id_from=333.1387.0.0),主创团队还首次曝光了多位英雄角色的战斗设计、正在开发的社交和生活玩法、以及全新的游戏实机截图,旨在还原一个IP玩家想象中的王者世界。  《王者荣耀世界》是由腾讯天美工作室研发的王者大世界多人冒险游戏。游戏整体设计延用王者荣耀东方幻想美学思路,基于玩家对王者IP及英雄的熟悉感,构建世界风貌、讲述英雄故事,打造独具特色的开放大世界拟真环境。  在这里,玩家将以【主角】的身份,结识熟悉的王者英雄,通过淬炼得以施展英雄技能;在战斗、探险与历练的过程中,基于兴趣体验多样化的游戏玩法,谱写自己在王者大陆的故事;同时,玩家还能够体验到犹如现实世界般的丰富生活玩法,打造个性家园到建立专属营地,再到游历百态人生,与朋友们一起沉浸在这个鲜活生动的王者世界里。
日前,微信发布Windows版全新4.0.2测试版,新增多项功能。与微信手机端一样,**微信PC端在4.0.2测试版也加入了朋友圈置顶功能,点击朋友圈详情“···”,就能看到“置顶此朋友圈”选项。** **官方更新日志:** 群视频通话时可共享屏幕; 朋友圈可设置置顶内容; 可设置翻译语言; 截图可一键打码; 可跟手机互相迁移聊天记录; 可管理存储空间。  微信截图后,可以看到马赛克新增了一键打码功能,**会自动识别隐私内容进行打码。**  打码部分为自动识别打码 据了解,微信PC端4.0测试版不会覆盖电脑上已安装的微信正式版,并且支持用户将已有微信上的聊天记录导入到测试版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34.htm)
据大公文汇全媒体报导,大湾区航空昨日(21日)突然公布,因已订购的新飞机付运出现延误等因素,部分航班要取消。大湾区航空今晨(22日)再发声明指,今年2月及3月期间合共取消128班航班,涉及日本泰国及韩国等航线约5500名乘客,至于农历新年期间的航班则未受影响。 另外,因首尔航线的经营由于长期未如理想,大湾区航空经审慎考虑后已向香港及韩国相关机构提出暂停此航线的服务。  声明指,由于已订购的新飞机的付运出现延误,加上机队中个别客机需进行定期检查,暂时未能投入服务,因此影响了航班编排。大湾区航空已主动与乘客联络,为他们安排转乘其他航班、更改机票、退票,或就航班取消所引起的损失按个别情况作出赔偿,所有相关费用将获豁免,希望尽量减低对他们的行程可能造成的影响。 大湾区航空向所有受影响的乘客致歉,又指已即时就此事进行内部检讨,发现在航班编排上亦有疏漏情况已立即作出跟进并收紧处理航班编排的相关审批程序。另外,客户服务中心亦已增派人手,加快处理客户的票务安排。公司表示会认真汲取经验,审视相关安排,以避免日后出现同类情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30.htm)
DeepSeek-R1,正在接受全球网友真金白银的检验。花30秒用manim代码制作解释勾股定理的动画,一次完成无错误。为了玩上这样的模型,有人花上10多万元,组7台M4 Pro Mac mini+1台M4 Max Macbook Pro的家用超算。   总计496G显存(64*7+48),才能跑起个4bit量化版,但属实算得上“家用AGI”配置了。  另一个极端是选择R1数据蒸馏版Qwen 1.5B小模型,小到浏览器就能跑,每秒能输出60个tokens。  与此同时,各种榜单也在抓紧测试,纷纷跑出了结果。 R1横扫各大榜单 首先是LiveBench,与LiveCodeBench一样,题目是随时间更新的,所以相对受认可。 R1的表现在o1-preview到o1之间,其中只有数据一项超过o1。  不过再带上成本成本约1/30这个条件看,又是不一样的感觉,给老哥整无语了。 <blockquote></blockquote> 唯一的抱怨是上下文窗口太短。  o1系列一战成名的ARC-AGI,测试结果分为公开数据和私有数据两部分。 DeepSeek R1在私有数据上解决了15.8%的问题,与DeepSeek-V3相比翻倍还多。 公开数据上更是解决了20.5%的问题,与DeepSeek-V3相比上涨约46%。  总的来看,DeepSeek-R1表现与o1-preview相近,但稍低。  但同样,带上几毛钱就能解决一道题,o1系列至少要10块钱这个背景来看,又是不一样的感觉。  考验任务规划能力的PlanBench,同样的剧本再次上演。  在开发者Xeophon自己的个人测试上,甚至超过了o1-preview。  同一个测试上,R1数据蒸馏的Qwen 32B,与DeepSeek-V3,GPT-4o和Gemini Flash处于同一水平。  最后,还有人从中看到新的创业机会。 <blockquote></blockquote> 谁来构建一个平台,能轻松地在DeepSeek R1上进行OpenAI风格的强化微调。 至少在短期内,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R1在正确数据和微调方法下,可能在特定任务上大幅提升。  参考链接: [1]https://x.com/alexocheema/status/1881561143736664180 [2]https://x.com/reach_vb/status/1881809400995934640 [3]https://livebench.ai/#/ [2]https://x.com/arcprize/status/1881761987090325517 [3]https://x.com/TheXeophon/status/1881443117787984265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28.htm)
**据报道,CR450动车组样车日前发布,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是目前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据悉,CR450采用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牵引电机是高速动车组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也是CR450高速动车组的“心脏”。该永磁电机部件由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和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分别提供。 **相比现有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的YQ-365异步牵引电机,重量减轻了35%,效率提升了3%以上,节能效果显著,达到10%以上。** 以一列8编组高铁列车每天往返一次京沪高铁计算,装载该“尖端神器”后,一年可节电100多万千瓦时。 当前,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为350公里,由复兴号CR400AF和CR400BF保持。 **复兴号列车目前有3个速度等级,分别为CR400/300/200,数字对应的最高运营时速分别为350公里、250公里和16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CR450将成为全球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铁列车,但中国高速动车组试验最高速度仍由和谐号保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22/76fe893839194d97a0d33c65300af862.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126.htm)
其实与节流相比,国内光伏厂商更应该“开源”,出口转内销,走向广大的农村地区,让农村屋顶安装太阳能,既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降低老百姓用电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