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则DeepSeek官方通告内容流出,据通告,DeepSeek在其官方交流群宣布称,“DeepSeek V3模型已完成小版本升级,欢迎前往官方网页、APP、小程序试用体验(关闭深度思考),API接口和使用方式保持不变。”  截止发稿公司暂无回应。不过在DeepSeek上,目前关闭深度思考,DeepSeek反馈称此次DeepSeek-V3的小版本升级,版本号为V3-0324,主要聚焦于体验优化和性能提升。在官方网页、App和小程序中,用户关闭“深度思考”功能,可获取更快的响应速度,适合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如简单问答、代码片段生成)。 此外,现有API用户无需调整代码即可兼容新版模型,确保企业服务的连续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82.htm)
Raspberry Pi 刚刚发布了 Raspberry Pi PoE+ 注入器,可帮助用户为放置在不易连接到电源的位置的 Raspberry Pi 设备供电,PoE 方式可以使用以太网供电,可通过以太网电缆为 Raspberry Pi 供电,同时还提供网络连接。  Microchip 被 Raspberry Pi 选为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Raspberry Pi PoE+ 注入器。这款售价 25 美元的配件可用于 2018 年版 Raspberry Pi 3B+ 及更新版本(如果支持 PoE)。注入器产品本身不带网线,需要自己购买 IEC 电源线。 官方介绍说: “我们最喜欢的 Raspberry Pi 应用,从花园网络摄像头到工业控制器,都涉及将我们的产品放置在偏僻的地方,在那里它们充当网络和物理世界之间的桥梁。”Raspberry Pi 解释其新产品的需求时说道。“但位置越偏僻,获得电力就越困难。” “PoE 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它允许您通过用于传输以太网数据的相同四对电缆将电力从供电设备 (PSE) 发送到受电设备 (PD)。自 2018 年以来,所有 Raspberry Pi SBC 在配备可选的 PoE 或 PoE+ HAT 时都能够用作 PD。” 除了发布 Raspberry Pi PoE+ 注入器之外,该公司还表示即将发布适用于 Raspberry Pi 5 的 Raspberry Pi PoE+ HAT+。该公司称这款即将推出的产品是该公司“最小、最高效”的受电设备 (PD) 配件。 [您可以在Raspberry Pi 网站](https://www.raspberrypi.com/products/poe-plus-injector/)上找到有关 Raspberry Pi PoE+ 注入器的更多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80.htm)
全球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基于 DNA 的存储技术。将数字数据与生物学相结合可以实现两全其美,尽管一些挑战仍在减缓市场和行业的采用。近几年来,使用 DNA 测序的富有远见的解决方案一直被誉为存储领域的未来。生物学似乎在几十亿年前就解决了数据编码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学到一两件事,同时准备在 2025 年底将世界数字领域扩展到 180 ZB(相当于 1800 亿兆字节)。  以色列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显著改善数据检索过程的方法,这是DNA 存储技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一个团队使用经过专门训练的 AI 模型将 DNA 链数据恢复速度提高了 3200 倍。毋庸置疑,这个过程仍然比市场上现有的“现代”存储技术慢得多。 这项 AI 技术被[称为 DNAformer](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5-03-dna-storage-ai-method.html),它基于由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使用合成数据训练的变换器模型。为 DNAformer 提供数据的数据模拟器也是由以色列理工学院创建的。该模型可以从容易出错的副本中重建准确的 DNA 序列,并且由于专门设计用于 DNA 的自定义纠错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完整性。 DNAformer 检索数据的速度比之前公布的方法快得多。该人工智能模型读取 100 兆字节的速度比现有最准确的方法快 3200 倍,而且似乎不会丢失数据。准确度也提高了“高达”40%,这可以进一步缩短总检索过程时间。 以色列研究人员在一个 3.1 兆字节的小型数据集上测试了 DNAformer 的功能,该数据集包括一张彩色静态图像、一段 24 秒的音频剪辑、一篇关于 DNA 存储的书面文章以及一些随机数据。后者有助于展示该模型在处理加密甚至压缩的数字数据时的表现。官方研究[称](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6-025-01003-z),该团队在高噪声条件下实现了每 (DNA) 碱基 1.6 位的“数据速率”,将读取数据所需的时间从几天缩短到仅 10 分钟。 以色列理工学院团队表示,DNAformer 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并根据不同的数据存储需求进行量身定制。该技术可以轻松扩展并适应各种场景,其适应性前景光明。研究人员已经在考虑“市场需求”和 DNA 测序的未来改进,以改进他们的人工智能技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78.htm)
和上周不少朋友期待的一样,新一周第一天的北京时间 3 月 24 日晚,DeepSeek 果然「突然」发布了模型更新。  但暂时还不是 DeepSeek V4 或 R2,而是 DeepSeek V3 模型的一次更新。目前,其开源版本目前已经上架开源网站。其开源版本模型体积为 6850 亿参数。  深度求索微信官方公众号也确认,本次更新属于小版本升级,目前已经在官方网页、App 小程序等入口开放。  初代 V3 模型最为人所熟知的,可能还是「557.6万美金比肩Claude 3.5效果」的超级性价比。而更新后的模型由其新的 32KGPU 集群上改进的后训练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新版 DeepSeek V3 的能力基准测试榜单出现,但有了 DeepSeek V3 发布即成为 Chatbot Arena 榜单前十中唯一一个开源模型的刷榜历史,还是在发布一小时后迅速吸引来全球用户对其测试体验。 根据目前最新的用户上手测试,新版 V3 模型前端编码能力的提升,是目前「感知最强」的部分。根据专业用户对新版 V3 的综合体验判断,V3-0324 的提升幅度大约相当于 Sonnet 3.5 到 Sonnet 3.6 的提升。 用户按照下面的提示词,同时对新版 V3 与 R1 下达任务,实际产出的效果已经出现巨大差异。 _创建一个包含 CSS 和 JavaScript 的单个 HTML 文件,以生成一个动画天气卡片。卡片应通过不同的动画直观地表示以下天气条件:风:(例如,移动的云朵、摇曳的树木或风线)雨:(例如,落下的雨滴、形成的水坑)晴:(例如,闪耀的光线、明亮的背景)雪:(例如,落下的雪花、积雪)并排显示所有天气卡片。卡片应具有深色背景。在此单个文件中提供所有 HTML、CSS 和 JavaScript 代码。JavaScript 应包含一种在不同天气条件之间切换的方法(例如,一个函数或一组按钮),以演示每种天气的动画。_ 左侧是 DeepSeek 新版 V3 模型的生成结果,右侧为 R1 的生成结果。  除了对比 R1 ,用户还用类似的提示词,对比了 Claude 系列。Claude 3.7 作为目前号称「编程能力最强模型」,实际编程能力使用体验也是多次被评为「已经达到专家级程序员水准」。  同一提示词给到 Claude 3.5/3.7 后,模型生成的前端内容如下所示:  除了这个测试案例,根据更多用户对之前 prompt 测试的结果,普遍结论是当前新版 V3 在编码能力已经接近claude3.7 ,同时也是目前第一时间上手中,大家觉得比之前的 v3 能力提升最大的部分。 针对前端网站搭建测试,新版 V3 所生成的网站(上)在与 Claude 3.7 Sonnet 生成的结果(下)中,也快速「拉齐」了网站的构建效果  除了编程能力,在其他用户的测试中,新版 V3 在多轮对话中体现出了更强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当然,与往常一样,DeepSeek 也没有同时公开表示 R2 或者 V4 模型会在何时发布,但不少用户在体验过新版 V3 后,都觉得似乎 R2 的到来,也已经不远了。 还有一个普通用户「感知不强」,但让开源社区非常兴奋的改变。新版 V3 的开源许可与 R1 一样,也更新变成了 MIT 开源许可(MIT License),这意味着新版 V3 有着比初代 V3 更宽松的开源使用条件。  并且 MIT 开源许可一向以商业友好而著称,使用MIT许可的项目可以与商业和专有软件集成,这或许对于希望在商业项目中使用新版 V3 模型的开发者来讲,是本次更新最重要的改变了。
 作者:萝卜 “2025年是游戏大年”,许多朋友喜欢这样说。但在这样一个“游戏大年”里,聚光灯也许无法平均地照射在所有即将发售的作品上。 尤其3月份是动作游戏玩家们忙碌的月份,不声不响地,《地下城与勇士》(后文称DNF)世界观衍生作《第一狂战士:卡赞》(《The first berserker: Khazan》,后文称《卡赞》)在3月27日将迎来发售(豪华版将于3月24日抢先体验),标准版Steam国区定价398元,豪华版468元——本游戏由Nexon发行,Neople开发,如果你是DNF玩家,那这两个名字想必也是不能再熟悉了。 # 先说结论 《卡赞》已经在网上放出过较长的实机演示,也有测试版可供下载,而我则在一周之前拿到了本游戏的完整内容进行提前试玩。 目前,我已经完整体验了游戏主体的所有内容,于是这里先给大家一个我的结论:我认为这款游戏是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高难度第三人称动作RPG”游戏之一,同时在所有“IP衍生”类作品里质量相当上乘。 至于我为什么认为它优秀,它与市面上诸多同类游戏相比又有哪里相同与不同?接下来我会三言两语介绍一下这款游戏的玩法,然后着重讲一下我觉得它非常优秀的部分,并在文章后半以及穿插着聊一聊其故事和世界观的部分,带领大家由浅入深的认识这部作品。 # 类型简述 如果你是所谓“动作受苦”游戏玩家,或者换一个说法,你非常喜欢玩近十余年的各类后背视角动作RPG游戏的话,那么你会清晰地明白《卡赞》这款游戏在大类上来说是何种归类,而它又属于其中“重度装备驱动”的类型,相信你在理解其中许多看似复杂的系统方面已经储备了相当多的公共知识,接下来我一说你就能懂。 装备系统:敌人会随机掉落品质不一(体现在颜色上)的装备,就算是同样的装备也会随机出现不同的词条,就算是同一词条,你每次“洗”出这个词条的具体加成数值也不一样多。游戏鼓励你不停的尝试新的套装效果,并将每件装备上的无用词条洗成符合你build需求的有效词条,来提高角色的硬战斗力。 关卡逻辑:卡赞(玩家操控的主角)拥有一个据点,玩家遇到的NPC都会被“捡回”这个据点,据点包含商人,铁匠等功能。而卡赞也可以在这个据点前往任何你已经攻略过,或尚未前往过的关卡进行作战。即使是已经攻略过的的地图也可以反复前往,boss也供你反复击杀,当你需要刷特定boss套装和素材的时候你会经常这么做。在对一个又一个独立的关卡章节进行推进的过程里,游戏的故事流程得以展开。 战斗与技能树:卡赞总共可以使用三种武器,玩家在同一时刻只能给卡赞装备1把武器。它们分别是“刀斧”,“巨剑”,“长矛”。这些武器除了共享轻重攻击等动作指令以外,各自有完全独立的技能树可供升级。在战斗时,若可以将敌人的“精力条”削弱到0,便可以对敌人进行一次处决攻击,若该次处决攻击造成的伤害足以击杀敌人,处决提示图标和处决动作都会有所变化,卡赞会用血气之力凝结成各种趁手的兵器来宰杀敌人。 <blockquote>考虑到本作是一个世界级热门IP下的衍生作,也许会有不少《DNF》网络游戏玩家对其感兴趣,所以相较于平时多费了几句口舌。但玩法部分就简单铺陈到这里,相信就算是平时不玩这类游戏的玩家也大概知道这是一款怎样的动作游戏了。</blockquote> 接下来是详细的介绍。 # 体量:从敌人到自身都“如此丰富” 其实写完这个副标题之后我有一种冲动,觉得扔一句“居然没有换皮怪”在这里就令我十分震撼,但我还是想完整的介绍——这是一款一周目流程时长在40小时以上的动作冒险“砍怪”游戏,随着卡赞的脚步踏遍帝国的边疆和境内,玩家在不同区域所面对的敌人种类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圣地斯顿雪域,小猴子成群结队的骚扰着卡赞,也有巨大的猿猴和可怖的巨熊拦路;在蜘蛛坟墓,不同大小,有毒的没毒的蜘蛛埋伏在犄角旮旯,至少七八种不同的蜘蛛用完全不同的作战方式从四周袭来;龙人战士们带着对人类帝国的深仇大恨磨刀霍霍;趁乱发财的盗贼们武装精良甚至还有弓手和法师部队;从阵营上来看还有帝国残部,混沌妖兽,不死怪物……它们全都被记录在游戏自带的图鉴系统里,使用特定方式战胜其中的一些敌人还可以完成特殊挑战。  (游戏自带图鉴功能) 哪怕只是保守计算,并且把将近20个boss全部排除只看普通敌人,种类也绝对轻松在100以上。哪怕玩到游戏的末期,依然源源不断有新鲜的敌人种类拦在卡赞的面前,并且他们独特的机制动作真的能提供全新的战斗体验,这种相当丰富的游戏体验可谓非常惊喜。直到最后通关也没见到哪怕一个敌人只是简单换色并提高强度就重新作为一种新敌人扔到场上,也就是前文所谓的“换皮”。 而对于数量丰富如此的敌人阵容,几乎每一种敌人都有专属的处决动画!卡赞会将血气凝结成许多趁手的兵器,如长矛,长戟,巨斧,巨锤,大剑,太刀,甚至用拳打,脚踏,捏碎,撕扯翅膀,还有一拳打入敌人体内,把敌人的血气凝结成大剑拔出并斩击敌人等方式来痛宰敌人。处决动画之丰富程度足以位列同类游戏之顶点。  (狂战士有着把血气之力凝结成武器的战斗方式) 而卡赞这边,将近40套完全不同造型,不同特效的套装可供选择。强大的boss套装特效会从根本上改变你的玩法,甚至直接为玩家提供在技能栏里并不存在的“隐藏技能”,玩家可以针对这些特效来构建思路,发挥优势,这40多套套装里较大概率就有你中意的玩法。 或者你可以尝试搭配多套套装,只取其浅层套装特效,进一步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玩法构筑。  (获得设计图之后可以在铁匠处直接制造套装) 也许只有三种可选武器会让玩家本能地觉得“并非丰富”,但事实上在游戏的前中期大部分时间里,你为了适应当前套装词条点出了不同的武器技能时,哪怕没换武器,玩起来的体验和战术也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因为你套装效果和词条都加码在“轻攻击”上,那么你就把所有技能点都投入到这把武器的轻攻击类技能里,来保证词条的最大收益;若之后你搞到了新的套装,你随时可以免费把所有技能点投入到重攻击类别里,你的具体玩法也随之产生巨大改变。 我自己也是在游玩过程中不停的换武器和洗技能点,始终都有非常新鲜的体验,直到大后期技能点非常富裕,才终于能勉强点满一把武器的大部分技能,但即便你点满了,因为套装效果里提供了隐藏技能,你还是会集中使用特定技能来作战,当换了一套套装时,你还是要跟着一起把整个战斗思路都改变。  (“红眼”玩家一定都熟悉“崩山击”) 除了这些“硬件“层面上的丰富之外,我格外想强调一下这款游戏在“手段”上的丰富。 当面对一个敌人朝你挥舞着巨大武器袭来时,你都有什么应对方式?像当下大多数动作游戏一样,在《卡赞》里,你可以消耗精力进行防御和闪避,也可以在被攻击的一瞬间防御来“精防”敌人,或在这一刹那进行精准闪避。除此之外,游戏还直接提供了两个别的按键,分别是“反弹”和“反制”。 按下“反弹”按键之后卡赞会原地挥舞一次兵器,如果挥舞兵器的时机正确,恰好与敌人挥舞而来的攻击相撞,则是一次成功的“相杀”,画面会短暂进入“慢镜头”并伴随有火花四溅的特效来提示你相杀成功。“反弹”除了有高额的杀伤力以外,还能打断敌人动作,转被动为主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做法,也是进阶玩法。  (图为反弹成功,直接把大猿猴给掀一楞) 而“反制”则是用来抵消一些精英和boss敌人会使用的无法防御的特殊攻击的专用技能,虽然对自身有巨大的精力消耗,但若能在正确的时机使用出来,便能把酝酿出必杀一击的boss给直接干趴在地上,又是我的回合。这又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进阶招式。 除了上述两个特殊按键之外,每把武器都存在多种需要消耗“斗志”资源来释放的强力武器战技,其中许多战技都带有“抵消”敌人攻击的功效,相对于反弹和反制来说,判定时机更宽松,威力也更强大,但消耗资源意味着不能无节制地不停使用。 事实上,我自己在实际游玩的过程中,头几十个小时的时间都在醉心于“精防”敌人的攻击,忘记了“反弹”和“抵消”这一码事,但我依然和敌人打的有来有回,热火朝天。在我越来越熟悉游戏的机制和敌人的动作之后,我开始把反弹动作和非常强力的抵消战技结合起来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强大的后期敌人和boss打到还不了手。但当我再次换回专精于闪避的套装之后,我依然可以忘记这些进阶玩法,只醉心于闪来闪去,防守反击,收益还是相当可观。 综上所述,足够丰富的玩法架构带来的是海量的选择,不同的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喜好,对武器的偏爱,还有对挑战的追求来决定自己的游玩方式,你可以成为游走于boss周身不断戳刺消耗boss精力,找准时机发动必杀一击的长矛战士,也可以是以逸待劳不停精准防御的重剑士,一旦有了喘息之机就来一套防守反击,再以威力巨大的蓄力斩来输出伤害。或是干脆成为宗师级反弹大师,boss只要敢动,那就一定要被你弹成弱智。 # 探索:不跟玩家过不去是一种美德 在以往游玩类似游戏的经历里,经常遇到制作组为了追求所谓的“硬核难度”,故意给玩家“下绊子”,让玩家受苦的经历,但是往往这些“绊子”下不到关键点上,让玩家在复杂的,无助的环境下遭遇伏击,往往会让玩家觉得“真不公平”,“这个地图真坐牢”,从而失去对设计师的信任。 但在《卡赞》里,我意识到开发者想的非常清楚,到底该在哪里难为玩家,又在哪里放玩家一马。 首先是地图:卡赞的旅途会路过许多玩家已经十分熟悉的“阴间”地形,如毒沼泽,独木桥,机关陷阱城,还有一些地面并不牢固的悬崖峭壁;在另一些场合里,卡赞要不断承受场景远端敌人的火炮攻击,一边寻找掩体一边前进,被击中就会受到惨痛的惩罚。听起来就坐牢至极对不对?但事实上首先这些场景有很重的“意思意思”的意思,换种说法就是这种“折磨”通常点到为止,在你开始觉得“有点烦了”之前就结束掉。  (图为概念原画) 游戏里内置非常贴心的边缘保护功能,即使对着边缘进行闪避,加速跑,攻击,依然会有一道无形的空气墙防止卡赞坠亡。要想从边缘降下,玩家必须主动向边缘输入移动指令,或被敌人击退下去。除此之外,卡赞拥有相当强力的超远距离狙击能力,那便是投掷血气标枪。 虽然会消耗斗志资源,但这个能力可以对尚未进入战斗的敌人造成加倍伤害,绝大部分弓箭或魔法敌人是无法承受一记标枪爆头的。也就是说,在地形复杂不适合缠斗的地区,只要用标枪远远地把威胁清理掉,攻关会变得非常轻松。 其次是道具:游戏内有着大量可以帮助你度过困难地形的道具,从抗性药到解毒药,还有可以造成属性异常状态的手榴弹和武器附魔道具,还可以以相当低廉的价格买到洗属性点的道具,或是把上一次死亡时掉落的“魂”回收的道具。这些道具无论是自己打造还是去商人处购买都非常廉价,大家记得尽情使用。  (在不适合缠斗的恶劣地形中使用标枪远距离解决难缠的敌人)  (场景美术在线且一路保持到流程末尾) 然后是敌人:在敌人品种丰富的情况下,游戏做到了没有“粪怪”。这首先体现了,玩家机体在面对敌人攻击时有非常高性能的处理手段,也同时体现了游戏怪物设计方面的成熟。 虽然敌人产生威胁的主要手段是快慢刀连击,并混以属性能量攻击和抓取技,但敌人动作衔接流畅自然,“零帧起手”这种常被诟病的现象几乎没有,玩家完全可以集中注意力看清每一个动作来进行闪避和格挡,无需特意背诵敌人出招节奏。  (图为概念原画) 结合上述地图设计来看,《卡赞》还遵循另一个逻辑,那就是“地图恶劣时敌人一定弱小,敌人强大时地图一定宽敞”——游戏全程永远不会出现让你在一个毒池子里与一个特别强大的敌人作战的情况,但当游戏想扔一些特别强大的敌人来考验玩家时,一定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宽敞场景,让玩家无拘无束地拉开了战个痛快。 # 战斗:狂战士怎能不战个痛快 在刚上手这款游戏的时候,我发现在管理角色精力条这件事上,总会面临不小的挑战——最直观的一点是,在所有动作都耗费精力的情况下,挨打防御也会扣除大量精力,经常和敌人几番周旋、轮到我反击之时,自己的精力也早已见底,不得不再次退避。 在初期,主角原地不动想要把精力从0回到满,需要3-4秒的时间(取决于你透支了多少精力),这看似与白热高速的战斗节奏相违背,因为这要求玩家对自己输入的每一个指令心里有数,不做多余的躲闪,不贪刀。 但心态转换之后,我开始思考怎么用有限的精力打出最好的效果,答案自然被收束到“精准防御”和“反弹”方面。游戏要求玩家积极面对敌人打出的每一招,去观察和重视敌人的动作并给出你的应对选择,当你反击的窗口大开之后,即使是最普通的轻攻击,也能对BOSS级的敌人造成相当可观的硬直,把你最华丽的连段打出去。 尤其是BOSS设计方面,每一章主线都提供了一个完全独立设计的BOSS,在总共16个主线BOSS里,它们全部都达到了该类型游戏BOSS设计里的游戏水准,其中个别BOSS达到了顶峰水准。它们个个极具威胁,招式大开大合或灵活多变,且大多数都存在各自的可破坏部位。 令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只巨型蜘蛛boss,它身上有两只巨大的攻击性前鳌,许多条后腿,还有一个大屁股,而我提到的每一个部位皆独立可破坏!只要你专注于拆解它的所有腿,最后甚至可以把它打成一只无腿可用的笨虫子。失去了关键部位的boss除了有巨大的血量惩罚和硬直以外,在招式上也会弱化许多。  (只要你想,所有腿都能拆。) 而在BOSS战——也就是游戏最主体、最核心的部分当中,《卡赞》展现了自身与其他同类型游戏最为不同的部分。 《卡赞》的boss战普遍时间较长,相较于其他游戏里的BOSS们变幻莫测的招式、由复杂AI引出的招式抉择,《卡赞》里的BOSS更偏向于固定线性演出:随着血量的变化,BOSS一定会使用一些宏大且接连不断的绝技,玩家要对此给出属于自己的处理方案,化解BOSS的特定强力攻击,不仅有拆招的收益,还能让BOSS原地硬直。 换句话说,在《卡赞》的BOSS战当中,“赌你不放那几招”几乎是不成立的,个别BOSS的招式循环是绝对固定的,他就是会对你按顺序用这几十甚至上百招,一遍一遍按顺序循环下去。 进一步,在《卡赞》当中,“给自己做一套广播体操上满Buff,进场之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站桩撸死BOSS”的场景虽然并非不可能,但从玩法设计角度来说相对变得困难和极端,一方面是游戏本身非常强调动作交互性,并未提供这么多的“猴戏”,也少有降低BOSS属性的办法。 另一方面,则是精力上限限制了玩家“一口气输出”能力的上限。玩家依然可以凭借娴熟的技术压制着BOSS一直打,但那也是建立在大量的交互和化解招式之上的。尤其是玩家必须不断化解招式来制造“处决”的机会,因为处决可以给自己恢复所有的精力,以便开展新一轮的攻击,这一点在战斗当中,甚至可以说是本作BOSS战的核心要素。 # 剧情:舍得一身剐,要把狗皇帝拉下马 以下内容为剧情部分的体验,不会剧透核心内容,但读者若依然介意剧透请不要点开下文中黑框部分。 本作是《DNF》平行宇宙故事,属于IF线发展。世界观虽然继承自《DNF》原作,但故事在展开之后不必与原作紧密贴合。还记得当初刚刚接触《DNF》这一IP时主要有两点最吸引我,首先是直到今天来看都绝对精美高质量的2D美术水准,其次是融合了无数主题,热闹非凡的世界观设定。既有传统奇幻职中帝国里精通刀剑战斗的军官将士,也有枪炮导弹激光甚至轨道炮和机器人无人机等热兵器。 在本作里,一贯高水平的世界观塑造和人设得以保留,但在设定方面,由于其故事发生的年代在《DNF》时间线开始之前,形形色色来自五湖四海的冒险者还没有汇聚到阿拉德大陆,所以呈现在玩家面前的是非常集中的帝国图景:以刀剑作战为主,法术为辅,也有一些圣职者相关的技能会出现。 至于来自天界的神枪手,加特林机枪和火焰喷射器什么的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也没有精通念气的气功师或格斗家,让整个游戏的质感变得非常严肃和阴暗,这与原本《DNF》所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丰富图景不太一样。  (大量过场动画以沙画质感的漫画出现,作画十分精美,并提高了游戏本身的严肃质感) 【严肃】这一质感是我整个剧情流程体验下来最惊喜和感觉与众不同的部分,因为我虽然知道DNF实际上有着严肃又考究的长线剧情铺陈,但至少在表达方式上是张扬,绚烂且丰富多姿的。而在《卡赞》里,制作组发自真心的想要以严肃,低沉,认真的“语气”,为玩家娓娓道来一个关于复仇,阴谋与背叛,理想与现实,还有生存的意义的故事。 帝国历97年,大将军卡赞与天才魔法师奥兹玛一道,终结了龙族对帝国长久以来的威胁,随着卡赞不顾自身安危的背水一跃,巨斧斩向了“狂龙赫斯”的首级。虽然为帝国除掉了心腹大患,但很快噩耗传来——卡赞与奥兹玛这一对挚友,也是战友,双双被皇帝定性为帝国的叛徒,奥兹玛先被挖去双眼然后处死,卡赞也被除以极刑,千刀万剐之后挑断手筋,使其无法再握持兵刃。在赶赴刑场赴死的路上,押送卡赞的队伍在雪山的山崖边翻车,已受重伤的卡赞坠入深渊之后依然无力生存。 就在这时,耳边响起阴沉的声音:如果想要活下去,就来签订契约,接受来自冥界的鬼神的召唤。已经无所失去的卡赞回应了这个召唤,随后鬼神附体,鬼神赋予了卡赞一双“鬼手”,让他可以再次战斗,卡赞就这样成为了第一名“狂战士”,也就是DNF中“鬼剑士”这一职业的进阶转职。鬼神布雷德附身卡赞之后一度想要完全吞噬其肉身,让卡赞成为冥界在人间行使力量的工具,但卡赞凭借高超的武艺和强大的自尊,与鬼神相拼之后丝毫不屈服,二人达成了互相尊敬的合作关系,互相利用以便达成各自的目标。而卡赞的目标便是让每一个背叛自己的人付出代价,算个总账。  (“算账”是卡赞的核心驱动力) 在路程中,鬼神布雷德和卡赞之间的关系慢慢升温,从相互利用变成利益一致的信任关系,一向冷酷无情的鬼神也开始在卡赞面前表现自己可爱天真的一面,更多来自人间和冥界的追随者也加入了卡赞的旅途,而卡赞也渐渐发现,自己遭受的背叛只是一系列阴谋的冰山一角和最终结果,真相也许远比看上去的复杂。 整体来说,就如同这世界上绝大多数故事一样,算不上有新意。这是一个关于复仇和背叛的王道故事,但故事这个东西三分看内核,七分看讲述。《卡赞》的叙事流程非常成熟可控,把一个王道故事以严肃阴暗的口吻娓娓道来,它不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性事件,只是以卡赞个人的视角所经历这一切。许多角色与卡赞之间的关系点到为止,就像卡赞自己的性格那样不苟言笑,眼神里只有哀伤和愤怒,所以游戏完全不会对所有NPC进行过度挖掘与呈现,就像卡赞除了复仇也并不关心太多旁支杂事一般。在这样冷峻的基调之上,游戏会在一些环节突然给你一记重拳,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将充沛的情绪打到毫无准备的玩家身上,将压抑的情绪点燃,然后又回归压抑。卡赞虽然话非常少,但游戏会以镜头语言和音乐等方式来哀婉地表达自己,而卡赞本人没时间哀婉,他必须死死地握住剑,一刻都不能松懈。  (可以与卡赞同行的其他鬼神们) # 丰富与成熟来自于IP的历史积淀 距离我上一次玩《地下城与勇士》已经数不清过了多少年。曾记得当初我也是个每天都上线清不止一管疲劳的阿拉德冒险者,在上小学时我是一名阿修罗,阴差阳错把三段斩给点到了10级被同学笑话,很久之后女神枪手这一职业公布我再度回归,直接把四个转职都玩一遍。可再然后虽然也有几次回归,但确实也都没玩长。 不过,每当我回想起DNF这一IP,我总是能回忆起那个独具一格的美术风格,绚烂又夸张的画面表现力,我甚至还看了DNF的官方TV动画:《阿拉德战记》,后来也购买了《DNF:Dual》由ARC发行的对战游戏。  (图为《阿拉德战记》剧照,是《DNF》世界观衍生动画片)  (图为《DNF:Dual》,由ARC开发的对战动作游戏) 经历了几十年的洗礼,虽然我没在继续玩《DNF》,但这个IP确实从未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而这一次《卡赞》的亮相,像是一个多年未见的儿时玩伴,他长大了,站在你的面前,浑身伤疤,怒目圆睁,留着巨大的马尾,他不再像当年一样有着狂放的热情和五彩斑斓的打扮,他只是坐在你边上,开始给你讲述一个沉重的,关于复仇和背叛的故事。他举重若轻,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力量感。 这便是我在2025年重新从《卡赞》里体验到《DNF》魅力之后的最大感想,既然他长大了,我也长大了,那咱们就来唠点儿大人的嗑儿吧。 纵观整个游戏流程,丰富的敌人设计和NPC其实无不来自《DNF》,你可以在网络游戏里找到这里大部分怪物的原型模样。也许时至今日很难再让新生代玩家去体验一个每天还有疲劳限制的像素横版闯关动作游戏了,那就不妨以一个全新的,更符合现代人理解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吧。 我认为《卡赞》作为DNF这一IP在3D化大制作和严肃叙事里的第一步尝试,可谓迈出了无比坚实又成功的一步,尤其是考虑到当下所有的“IP改编”类游戏都普遍在流程上短小,可玩性上也相对浅显,《卡赞》却绝非如此,即便是从未接触过DNF的人,玩这款游戏也完全没有理解门槛,在领略到DNF的IP魅力的同时,也能玩到一款在各种意义上都丰富,精良,体量巨大,有深度的动作游戏。 那么话又说回来,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按照这个方法论继续创作下去,在可以期待的将来我也能玩到一个《来自天界的女神枪手:凯莉》?如果真能继续开发的话我肯定还会玩下去的——但如果是凯莉当女主角的话,希望不要加入装备强化系统。 玩笑归玩笑,我相信无论如何继续创作,DNF这一IP和世界观都留出了足够多的故事可以讲,海量的职业如果都能当一次主角的话恐怕玩都玩不过来,这正是长期耕耘积累IP的意义所在。  (你的卡赞会迎来怎样的结局?) 游戏本身存在三种不同的结局,但我不会在这里告诉大家结局的具体触发方式。希望等你通关之后也可以来评论区交流一下你的结局是怎样的。 本篇文章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了解《第一狂战士:卡赞》这一游戏和回忆《DNF》这一经典IP有所帮助,之后也许会在电台节目里为大家讲述更多细节,下次再见!
继今天宣布为AirPods Max推出无损音频和个性化空间音频后,苹果今天又发布了USB-C 转 3.5 毫米音频线。该线缆专为带有 USB-C 接口的 AirPods Max 和 Beats Studio Pro 耳机设计,可让它们直接连接到 Mac、机上娱乐系统或其他设备的音频输出端口。 <blockquote><p>这款双向线缆可与 3.5 毫米音频输出和音频输入端口一起使用,让您可以将 AirPods Max 或 Beats Studio Pro 耳机连接到 3.5 毫米音频源,或将 iPhone 或 iPad 连接到带有 3.5 毫米音频端口的扬声器。当连接到 AirPods Max 时,这款线缆可实现与设备内置扬声器相当的超低延迟,让您在玩游戏或创作内容时获得最佳体验。</p></blockquote> 苹果曾经销售过类似的Lightning 转 3.5mm 音频线,但现在已经停产,USB-C 转 3.5mm 音频线现已上市,售价 39.00 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74.htm)
2025 年 3 月 23 日比亚迪王朝网正式发布全新中级纯电轿车 ——秦L EV,以 “全系后驱、全系智驾、中级空间” 三大核心优势,进军10万级纯电轿车市场。作为比亚迪 “技术普惠” 战略的里程碑之作,比亚迪希望秦L EV可以凭借越级配置与极致性价比,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开启全民智驾新时代。  秦L EV价格(来源:企业授权) 据发布会介绍,秦L EV 全系标配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配备 29 个同级领先的硬件传感器,带来高快领航功能,可以实现早高峰高快路车流中自如跟车、智能避让加塞以及高速场景领航功能,从而缓解通勤焦虑;同时,秦L EV 支持全场景智能泊车,拥有自动泊车、代客泊车、遥控泊车三大技能,可以轻松应对断头路、狭窄车位等复杂场景,解决停车痛点,为用户打造更安全、智能的用车体验。  秦L EV(来源:企业授权) 在外观上,这辆新车采用比亚迪全新一代 Long Face 龙颜美学,以长车头、短车尾的黄金比例搭配溜背造型,赋予车身动感姿态。并提供四种配色,茶晶灰、润玉白、冰珀青、哥窑米,其灵感源自中国名瓷,将千年文化底蕴与现代潮流完美融合,成为移动的东方美学符号。 秦L EV 全系标配“冰箱 + 彩电 + 大沙发” 以及智能座舱,搭载同级唯一冷暖冰箱(-6℃至 55℃温控)、2+1 屏幕组合(W-HUD+8.8 英寸仪表 + 15.6 英寸旋转中控屏)及主副驾电动调节通风 / 加热座椅,辅以车载 ETC 与 VTOL 移动电站,满足全场景需求。 作为中级纯电轿车,秦L EV 拥有 2820mm 轴距,同级领先,依托纯电平台短前后悬的设计优势,释放出宽敞车内空间,得房率达 84.8%,后排腿部空间优异,头部空间表现同样出色;同时,后备箱容积达到460L,前备箱容积达65L,可提供出色的储物空间。 此外,秦L EV 基于比亚迪 e 平台 3.0 Evo 全新打造,搭载 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以 75% 高强度钢安全笼式结构构建 “金钟罩”,可承受 5 倍于车身重量的车顶静压。 还值得一提的是,其全球首创的电池高效双环流直冷直热技术与 16 合 1 热管理模块,将整车能耗降至 10.8kWh / 百公里,CLTC 续航达 545 公里,可以轻松实现跨城出行需求。平台级架构革新与创新热管理技术,为年轻用户带来空间、安全、能效三位一体的纯电新体验。 秦L EV以“技术平权”理念,将高阶智驾、纯电架构与国潮设计对齐年轻市场,不仅为年轻用户提供“颜值、智能、性能”三位一体的出行选择,更以“金钟罩”级安全与跨城续航实力,树立中级纯电轿车新标杆。比亚迪此举或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加速智能电动车的全民普及,吸引更多的年轻化群体,剑指小鹏MONA。
 作者:引擎 双手抱胸,一袭红色的围巾随风飘动,推动摇杆,主角徐行缓步,淡定自若;当敌人来袭,瞬间化作脱兔,如惊雷霹雳般闪现至敌人身后,伴随着慢镜头缓缓移动,场上敌人在瞬间被斩杀殆尽。  这就是2002年世嘉在PS2推出的经典动作游戏《Shinobi -忍-》。超高速的移动,超高的游戏难度,超爽快的战斗反馈,《Shinobi -忍-》一定是很多机核朋友们童年的美好回忆,特别是当我说出“秀真”这个名字的时候。 《游戏机实用技术》附送的光盘里曾经推出过由“KELVIN”大神表演的《Shinobi -忍-》全程邪道速通也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了速通的魅力。  而自从20多年前的那一次辉煌之后,“忍”(或称“超级忍”)系列便随着忍者题材一同销声匿迹,逐渐被大家淡忘。直到有天我看到世嘉要推出“忍”系列的新作——《SHINOBI 反攻的斩击》,一度以为自己老眼昏花。 仔细看了看下,新作的制作组是由制作《怒之铁拳4》的Lizardcube工作室负责,画风也是魄力十足的手绘风,游戏玩法也回归到了传统的“2D忍”。  那么今天就借着“忍”系列要出新作的契机,简单盘点下该系列的历史吧。 世嘉的“忍”系列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街机时代,世嘉黄金时代,以及3D时代。这期间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作品,由于版本与发行地区的不同,各部作品的名字也稍显混乱,那我们就从一切的起点开始讲起。 # 街机时代 1987年,系列第一部作品《SHINOBI 忍》诞生,首次于世嘉街机“System 16”上推出。游戏设定了一个“古代忍者在现代都市”这一在当时看来十分标新立异的故事背景,游戏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国元素,像是手持热兵器的街头小混混,墙上贴着的玛丽莲梦露海报,甚至还有在墙上趴着的“蜘蛛男”。《SHINOBI 忍》在当时的欧美市场收获了巨大的成功。  初代主角“乔·武藏”的攻击方式有近距离攻击的忍者刀,远程武器手里剑,以及每个阶段只能使用一次的大威力忍术。不过,由于玩家几乎很少使用忍者刀,再加上手里剑数量无限,这让《SHINOBI 忍》更像是一个卷轴射击游戏。 特别是到了奖励关卡,游戏会直接变成第一人称视角的射击游戏,这种第一人称奖励关卡在日后的2D作品中也得到了保留。 这里补充个有趣的开发趣闻,主角“乔·武藏”的名字取自日本神奈川县地名“武藏新城”,这里也曾是世嘉员工宿舍所在地。  在《SHINOBI 忍》的大获成功后,世嘉也乘胜追击,于1989年在世嘉最新的街机“System 18”上推出了新作——《影舞者》(Shadow Dancer)。  《影舞者》启用了一支全新的开发团队,因此并没有延续前作的故事,主角也换了一位身份未知的新角色。凭借着技术力的进步,游戏在画面表现力与操作手感上也更进一步。 而这部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我们有一只能够操控的忍犬,在战斗中,我们可以操控狗狗来为我们牵制敌人。  1990年,世嘉将《影舞者》移植到了Mega Drive(美版称Sega Genesis),并改名为《影舞者 忍之秘》。不过,由于发行版本的不同,MD上的日版与发行在Genesis上的欧美版又有一些设定上的不同。比如日版主角设定是“乔·武藏”的儿子;但到了美版中,则变成了“乔·武藏”本人,游戏名也去掉了“忍之秘”。这也成了“忍”系列美版日版命名混乱的起点,我们之后再说名字的事。 如今,想要回过头来试试看这两部早期的街机作品也不困难。《SHINOBI 忍》移植到了Switch等平台,《影舞者》可以在世嘉自己的 Astro city mini(迷你街机硬件)平台上游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 世嘉黄金时代 1989年,随着世嘉16位主机Mega Drive发售,“忍”系列的黄金时代来临。同样在1989年,系列最著名的作品《超级忍》(欧美版名:The Revenge of Shinobi)诞生。  以1989年的标准来看,《超级忍》在动作操控,画面,音乐,游戏性等方面毫无疑问都是最顶级的,毕竟那时占主流的主机依然是任天堂的8位机FC。 当年雅达利还在未经任天堂授权的情况下制作了FC版本的《SHINOBI 忍》,而这部FC作品的画面是这样的。  《超级忍》共出了两部作品,分别是1989年的《超级忍1》与1993年的《超级忍2》,但由于日版与美版在游戏版本上的不同,《超级忍2》在欧美地区则被叫做《Shinobi III: Return of the Ninja Master》,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从1989年的《超级忍》开始说起。 《超级忍》是一部为了主机平台而开发的游戏,因此在游戏设计上与前作街机有很大变化。新增血条机制,增强动作性,系列玩家熟悉的二段跳,经典的手里剑雨等机制也在这部中加入。  最重要的是,凭借着世嘉MD主机强大的性能优势,开发组开始重视画面表现,重视演出与音乐的配合。 那时,世嘉请来了著名游戏作曲家古代祐三为《超级忍》作曲,他在离开“法老控(Falcom)”后以自由作曲家的身份为本作创作音乐。古代祐三利用电子合成器,将传统日本音乐与现代电子乐巧妙地融入到游戏中,给游戏配乐史上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你从未听过古代祐三为《超级忍》制作的音乐,请一定找来听听看,相信你一定会被巧妙、动听、复杂的编曲所折服。 接下来,我们来弄清楚游戏的命名问题。还记得上一节的最后,我提到在1990年,世嘉将《影舞者》移植到了Mega Drive,并改名为《影舞者 忍之秘》吗? 由于《超级忍》在欧美市场的巨大成功,导致《影舞者 忍之秘》在开发过程中被纳入了《Shinobi》正作系列,因此日版副标题“The Secret of Shinobi”未能出现在欧美版的游戏标题界面。《超级忍2》推出的时候,在欧美地区被命名为《Shinobi III: Return of the Ninja Master》(忍者3:忍者大师归来)。 弄清了命名问题,我们再简单讲讲这部伟大的作品——《超级忍2》。  回看游戏历史,“历上最佳的动作游戏排行榜”“必玩的世嘉经典游戏”,“MD时代的经典之作”等等排行榜中,《超级忍2》一定位列其中。 《超级忍2》毫无疑问是“2D忍”系列公认的最高峰,游戏在动作性,画面表现力,以及音乐音效上均达到了那个时代的最高点。 每一个玩过《超级忍2》的玩家都会被第二关开场骑马战斗的场景所震撼。黑幕中,马蹄声传来,在逐渐点亮的屏幕中,主角一袭白衣,乘骑着一匹骏马在原野上奔袭,乌云密闭的天空透露出不安,但极其调动情绪的音乐《Idaten》 在此刻响起,让这一幕直接成为游戏史上最经典的场景之一。《超级忍2》的配乐并非由古代祐三负责,而是大胆启用了新锐作曲家村崎 弘史,由他和另外两位作曲家谱写的曲子丝毫不输前作。  在剧情上,《超级忍2》的故事紧接前作《超级忍》,在深山老林里修行的忍者“乔·武藏”不得不重出江湖,面对危机,这也应对了游戏的标题“忍者大师的回归”。但《超级忍2》最令人欢喜的改动便是在保持动作游戏的基本前提下,强调“高速”“爽快”的操作感,这与当时世嘉的主机策略有关。 当时的世嘉为了与其它主机平台做出差异,自家制作的游戏气质都离不开几个关键词:高速、华丽、硬派。像是主打高速移动的《刺猬索尼克》,看封面就觉得是狠角色的《战斧》均是如此,《超级忍2》也不例外。 相比于前作,《超级忍2》的人物移动速度更快,操作更灵活流畅,主角还新增了冲刺,三角跳,跳踢,蹬墙踢跳,防御等多种强化操作手感的新动作。配合全新的自爆忍术,玩家在破关的时候甚至需要思考用什么方式攻击更有效,使得游戏多了一层策略性。   # 掌机里的“忍” 除了在家用机平台发光发热,在90年代初期,世嘉也曾在自家的掌机“Game Gear”平台推出过两部作品,分别是1991年的《The GG忍》,以及1992年的《The GG忍II》。   别看游戏登录的是掌机平台,质量一点不含糊,配乐同样是古代佑三亲自负责。游戏时间线回到了主角“乔·武藏”的年轻时代,那时的他正与其他4名同胞一同训练忍术。因某起神秘事件,4名队友逐一失踪,下落不明。身为主角的我们要去拯救同胞,探寻真相。 而游戏的系统也根据剧情做了相应设计,比如每救出一名队友,我们便可以随时根据现状切换角色,使用它们独有的能力,例如水上行走,飞檐走壁等等。在游戏中我们一共可以控制五个忍者,他们对应的颜色分别是“粉”“黄”“红”“蓝”“绿”,这一设计也让人联想到当时热门的特摄剧《鸟人战队》。   就在《The GG忍》发售的一年后,续作《The GG忍II》接踵而来。系统延续了前作的设计,在保留换人系统的同时,再次强化了动作属性,用现在话来说,可操控的角色各个身怀绝技。除此之外,还新增了探索解密元素,为此玩家需要多次探索同一关。为了保证游戏顺畅进行,《The GG忍II》还专门设计了密码系统,让玩家可以从上次游戏中断的地方继续游戏。 《The GG忍II》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质量,获得了当时玩家的一致好评,在几家欧美媒体的榜单中,《The GG忍II》甚至入选了“史上最佳掌机游戏”(因为世嘉在八九十年代的受众几乎都是欧美市场的年轻群体)。 # 3D时代 在经历了MD时代的辉煌,世嘉在后来的两场主机大战中惨遭失败。原本为世嘉Dream cast开发的3D忍《Shinobi -忍-》于2002年登录PS2平台。这部作品也是“忍”系列沉寂7年后的全新作品,如今也被大家被视为初代“忍”的重启之作。  《Shinobi -忍-》保留了与“忍”系列相同的世界观,但故事与主角全部重做。角色设计则由前Capcom角色设计师土林诚负责。土林诚曾在Capcom期间参与过诸如像《洛克人》《鬼泣》《生化危机》等游戏的角色与怪物设计。 就像我在开头时所说的,这部《Shinobi -忍-》向全世界的玩家展现了什么是“3D高速动作游戏”。其中最著名的“杀阵”系统至今还在被玩家提及。 “杀阵”系统是《Shinobi -忍-》一切操作的核心与基础。 主角秀真所持的妖刀“恶食”的攻击力会随着玩家斩杀敌人的数量而成倍增长,屏幕右侧写有的“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九字真言会随着我们砍杀敌兵而逐步点亮,当九字真言全部点亮,我们的妖刀“恶食”所具有的攻击力甚至能一刀秒杀BOSS。因此在各类高手的速通视频中,我们看到的操作要么就站定不动,要么动起来就如同毒蛇一般骤然侵袭,用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来形容十分贴切。游戏十分强调玩家对操控精准性的把控,一个不小心坠入悬崖摔死的概率要比你被敌人打死的概率高得多。  而《Shinobi -忍-》的速通表演至今也能在B站等其他论坛上看到。[比如这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M4m1f7To?spm_id_from=333.788.videopod.episodes&vd_source=6a147ddd3c5689ebcdeca2d0008c8b70)去年5月上传的《Shinobi -忍-》全流程速通视频里,依然能看到数百名玩家热切讨论着自己年轻时最热爱的游戏,并为UP打出的精彩操作喝彩。看着评论里各路高手切磋,互相报名号,真的有种回到20年前贴吧论坛的美好时代,十分推荐大家观看。  《Shinobi -忍-》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以及玩家之间的口口相传,创下了不错的销量成绩。一年后,被玩家称作“女忍”的续作《Kunoichi -忍-》上市。本作在系统方面并未做出太多改变,而是配合女忍者的角色设定,将游戏动作性变得更加优美与华丽。 不过女忍者的角色设计并没有如初代秀真那般令人印象深刻,游戏虽然也受到了部分前作玩家的一致好评,但销量并不及预期,这导致PS2版《Shinobi -忍-》的原开发团队同步开发的一部以秀真为主角的续作被取消。  回看“忍”系列的时代,大家应该能发现,80年代末的美国,是一个忍者文化流行的时代,1983年推出的美国忍者电影《忍者大复仇》,1985年的《美国忍者》等热门忍者题材电影,也可看到“忍”系列的影子,毕竟是“古代忍者在现代”嘛。更别提当时为了迎合欧美市场,《超级忍》里有大量美国流行文化符号,例如蜘蛛侠、终结者等等。   # 回归“2D忍”的新作 自2003年后,虽然在3DS上推出过《Shinobi 3D》这样的作品,但“忍”系列“确实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喜欢他的一代人已然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 不知道新作《SHINOBI 反攻的斩击》是否会重新燃起各位的兴趣呢?  从目前得知的信息来看,《SHINOBI 反攻的斩击》将会回归《超级忍》那种传统2D横板动作游戏玩法。超高速的战斗,丰富的关卡与挑战,甚至连主角都变成了曾经的那位传奇忍者大师——“乔·武藏”。 主角的能力也是我们熟悉的内容,包括忍刀、手里剑、忍术、忍法。本作还新增了一个护符系统,不知会对游戏实际游玩产生怎么样的策略变化。 制作团队也是曾经负责《怒之铁拳4》的Lizardcube工作室,游戏目前在Steam上也是好评如潮,稍稍可以让人放心一些。 写稿期间看了看[Steam](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361770/SHINOBI/) 的国区售价,预购期间打9折,只要88块2,确实可以直接加一下心愿单不是吗。  
据苹果公司称,该公司将在即将于 4 月发布的 iOS 18.4 软件更新中为 AirPods Max 带来无损音频和超低延迟音频。以下摘自苹果[新闻稿](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5/03/lossless-audio-and-ultra-low-latency-audio-come-to-airpods-max/):  <blockquote><p>此次更新后,AirPods Max 将解锁 24 位、48 kHz 无损音频,保留原始录音的完整性,让听众能够以艺术家在录音室创作的方式体验音乐。无损音频还扩展到个性化空间音频,以提供更准确、未压缩和身临其境的体验,用户可以通过 Apple Music 欣赏超过 1 亿首无损音频歌曲。</p><p>无损音频和超低延迟音频使音乐创作者能够在 Logic Pro 和其他音乐创作应用程序上的整个专业工作流程中充分利用 AirPods Max。使用 USB-C 线缆,AirPods Max 将成为唯一一款让音乐家能够通过头部跟踪创作和混录个性化空间音频的耳机。1 通过提供低延迟的无损高分辨率数字音频,艺术家可以无缝地使用 AirPods Max 录制和混音,而不会影响保真度。</p></blockquote> AirPods Max 于 2020 年 12 月推出,并于 2024 年 9 月更新,如今已加入苹果产品阵容四年了,但该公司并不定期发布新的 AirPods 型号,因此这次更新对于耳罩式降噪耳机的粉丝来说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苹果表示,无损音频和超低延迟音频将于 4 月作为免费固件更新提供给带有 USB-C 的 AirPods Max,固件更新包括 iOS 18.4、iPadOS 18.4 和 macOS Sequoia 15.4。 苹果还表示,今天将推出一款 USB-C 转 3.5 毫米音频线,售价 39 美元,可从其在线商店、Apple Store 应用和授权经销商处购买。这款音频线可让用户将 AirPods Max 连接到 3.5 毫米音频源(如飞机音频端口),或将 iPhone 或 iPad 连接到带有 3.5 毫米输入的扬声器或汽车音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72.htm)
伦敦金属交易所因“伦镍风波”被罚920万英镑。当地时间3月20日,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宣布,对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处以920万英镑罚款(约合8654万元人民币),理由是该交易所在应对2022年镍市场出现大规模逼空事件时,缺乏足够完善的系统和控制措施。  2022年3月7日到3月8日,LME镍交易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的逼空风波,镍价一度涨至10万美元/吨的历史高位。随后,LME于3月8日宣布暂停镍交易,并取消了3月8日0点后的所有交易。经历约一周的暂停之后,LME镍交易重启并历史性地设置了涨跌停板制度。 近年来LME也在积极采取多种举措确保市场有序运作。 **LME被罚920万英镑** FCA在上周四发布的声明中指出:“LME的系统和控制措施不足,未能确保在极端市场压力下的有序交易。关于市场秩序的决定只能由指定的高级管理人员做出,但LME向这些管理人员上报异常或危险市场状况的程序存在缺陷。” FCA调查发现,LME的系统和控制措施不足以应对极端市场压力,尤其是其自动波动性控制机制(即价格区间)的操作缺乏明确的政策和监管。主要问题有三点。 一是管理层决策机制失效,关于市场有序性的决策仅能由高级管理层作出,但LME缺乏将异常市场状况上报至管理层的有效流程。 二是亚洲交易时段监管薄弱,在伦敦时间凌晨1点至7点的LME亚洲交易时段,仅有初级交易运营人员值班,且其培训仅限于识别“错误交易”和“算法故障”,无法识别系统性市场风险。 三是价格控制措施被不当干预,2022年3月8日凌晨镍价上涨愈发极端时,这一情况并没有被上报给LME的高级管理人员。相反,交易运营人员选择放宽甚至关闭价格区间限制,导致价格出现失控上涨。 整体来看,LME的失职使镍价涨幅远超正常波动范围,增加了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面临的风险敞口,而设置价格区间本是为了降低这些风险。 FCA执法与市场监督联合执行董事Steve Smart强调:“伦敦金属市场对英国及全球经济至关重要,其风控标准必须与其战略地位相匹配。” 监管机构同时肯定了LME自事件以来在完善风控体系方面的改进,包括加强风险控制和人员培训。此次处罚是FCA首次对英国认可的投资交易所(RIE)采取的执法行动,凸显了对大宗商品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高度关注。最终LME因配合调查接受处罚决定,获得30%的罚款减免,原为1320万英镑。 **持续推进市场结构改革** 针对FCA的处罚决定,LME作出回应称,2022年3月,当大量场外(OTC)头寸的影响蔓延至LME镍市场时,若LME的某些系统和控制措施能更有效地抵御场外市场混乱对LME市场的冲击,LME镍价的上涨速度本应更趋平缓。 对于价格区间(Price Bands)机制失效,LME解释称,当价格波动源于正常交易时,LME倾向于调整或暂停价格区间以“优先价格发现”。但是由于OTC头寸不可见,价格区间机制未能有效缓冲镍价上涨速度,反而被临时放宽或关闭,导致价格失控。因此,LME承认价格区间机制在极端压力下的不足。 LME进一步表示,自2022年3月以来,LME和FCA开展了大量工作,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风险。具体措施包括: 首先是交易所市场方面,实施对控制框架和流程的优化,包括引入每日价格涨跌幅限制。尽管FCA并未认定现有控制措施(如价格区间)能完全阻止2022年3月的市场混乱,但LME相信当前增强的控制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市场韧性。 其次是场外市场方面,LME支持FCA近期发布的《商品衍生品监管框架改革政策声明(PS25/1)》,自2022年3月起强制要求场外头寸周报制度,同时FCA可在其他工具不足时直接介入场外市场。 LME首席执行官Matthew Chamberlain表示:“我们深知作为全球市场运营者的责任,并承认本可更有效地抵御2022年3月场外市场混乱对LME市场的冲击。LME迅速实施了市场改进措施,我们欣慰由此变得更加强大。同时,我们充分认可FCA在加强场外市场监管方面持续开展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LME也在积极采取多种举措确保市场有序运作。 2024年9月,LME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列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实现LME市场结构现代化、提高透明度和加强价格流动性,发挥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独特功能。白皮书中宣布的措施在12个月内酌情进行正式意见征询,目标是在2025年下半年实施一揽子措施。 具体来看,LME公布的目标举措包括:大手交易限额规则,旨在提高透明度并促进市场价格竞争力;保护实体经济及现货市场,保留每日交割的日期结构,大手交易规则不适用于每日合约和OTC均价;流动性提供者计划,支持电子盘的流动性;提升电子交易平台功能,提高交易效率;OTC场外交易规则,确保OTC市场和交易所场内市场交易公平性,保持透明度一致;市场数据的透明度,确保所有双边商定的交易数据均登记和发布,从而提升透明度等。 澎湃新闻记者 孙铭蔚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70.htm)
「全能战士」问界 M8,打算对同价位所有 SUV 展开猛攻。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8486)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8486#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燃油车们依然在不断更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8503)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8503#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本期时间轴制作: 九兆_Si9N 第三期,我们从上海小刀会起义讲起。揭秘辛亥革命中帮派人士身影以及昔日革命党人如何对青帮试图进行改造并最终为何失败。清末民初为何暗杀成风?是什么内容让老白头直呼下头?小人物将如何影响历史并上演一幕又一幕的奇葩闹剧?敬请收听这一期节目。ps:友情提示这一期下头内容均为历史本来面目而非刻意为之~
**近日,中国民航局官网更新了民用机场名称,其中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已变更为“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这标志着,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已正式完成更名手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24/e34300db627d47e580285820cc13c9a7.png)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因位于乌鲁木齐市地窝堡乡而得名。 早在乾隆年间,这一带居民挖地窝子居住,也就是半地穴式的房子,就有了“地窝堡”这个地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堡”是多音字,有“bǎo”“pù”和“bǔ”三个读音,易念错,而地窝堡乡乡名中的“堡”念“pù”,故应读为地窝堡(pù)国际机场。** 2024年7月23日,新疆机场集团发布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拟更名“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社会意见征求公告。 **2025年3月,民航局批复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更名为“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24/59df9462-e6c3-4c74-a5c3-ec13d5acd779.png) 另外,经中国民航局批准,根据《地名管理条例》规定,民政部发布了以下四个机场命名、更名的公告: 新建厦门机场,命名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新建乐山机场,命名为乐山机场。 井冈山机场,更名为吉安井冈山机场。 二连浩特赛乌素机场,更名为二连浩特赛乌素国际机场。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24/16e73ba7-b47c-4e92-bb47-8ff04680ce8d.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68.htm)
研究平台 JATO Dynamics 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2 月份特斯拉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量落后于传统品牌大众、宝马集团,以及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这位亲密盟友公然支持欧洲的极右翼政党后,埃隆・马斯克的全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正面临着一场用户忠诚度考验。马斯克至少在他的 X 平台(原推特)上发布了二十多条帖子,宣传德国的 “德国另类选择党”。  JATO Dynamics 的全球分析师费利佩・穆尼奥斯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马斯克在政治方面的举动、电动汽车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特斯拉最畅销车型 Model Y 现有版本逐步停产,这些因素都对特斯拉的销量产生了影响。 穆尼奥斯称:“像特斯拉这样车型阵容相对有限的品牌,在进行车型换代时,特别容易出现注册登记量下滑的情况。” 在 25 个欧盟国家市场、英国、挪威和瑞士,特斯拉的纯电动汽车(BEV)注册登记量与 2024 年同月相比平均下降了 44%,2 月份的销量降至不到 1.6 万辆。当月,其市场份额降至 9.6%,这是过去五年来 2 月份的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相比之下,大众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 180%,达到近 2 万辆,而宝马品牌以及宝马旗下的 MINI 品牌,2 月份纯电动汽车的总销量接近 1.9 万辆。 JATO Dynamics 称,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总销量也超过了特斯拉。 比亚迪(BYD)和极星(Polestar)在相同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分别增长了 94% 和 84%,销量分别超过 4000 辆和 2000 辆。小鹏汽车的销量超过 1000 辆,零跑汽车的销量接近 900 辆。 数据还显示,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和上汽旗下的名爵(MG)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则分别下降了 30% 和 67%。 2 月份,25 个欧盟国家市场、英国、挪威和瑞士的汽车总销量下降了 3%,降至 97 万辆,而纯电动汽车的注册登记量则增长了 25%。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66.htm)
今日,一段小米SU7 Ultra在市区狂飙150km/h撞飞电动车的视频引发关注,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视频中,**这辆黄色的小米SU7 Ultra一度飙升至近150km/h,在1分20秒左右为躲避前方掉头车辆,撞上路边一辆正骑行的电动车,导致电动车驾驶人被撞飞数米远**。 据国内媒体报道,经核实,事故在3月21日下午发生,地点位于泉州市丰海路东海中学路段。 交警部门工作人员表示,**事故责任还未划定,具体看经办民警如何判定,被撞者目前仍ICU在抢救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64.htm)
 株式会社 SNK 宣布,2025年4月24日发售的新作格斗游戏《饿狼传说:群狼之城》,将会与11位全球知名DJ进行联名合作。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收录有11位在全球享誉盛名的人气DJ的19首曲目作为对战场景BGM! 《饿狼传说:群狼之城》与11位全球知名DJ的联名合作得以实现!以“REV IT UP”为关键词,以游戏的世界观和角色为灵感而创作的19首原创乐曲,将会作为对战场景的BGM进行收录。游戏与音乐的融合将会使对战更加激烈精彩。此外,使用本作品中的“JUKEBOX”功能,还可以创建播放列表,或是在各种模式下自定义喜欢的乐曲作为BGM来使用。 本次的联名合作还将起用萨尔瓦多·加纳奇作为乐曲总监! 作为本次联名合作的乐曲总监,将会起用以其独自的音乐天赋及全球影响力而总所周知的人气DJ萨尔瓦多·加纳奇来担当。除了在策划和协调这项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外,他还亲自提供原创音乐。  从2025年4月24日起,收录曲目将依次公开发布! 伴随本作品发售,从2025年4月24日起,各大主要音乐发布网站将会对收录曲目依次公开发布。众望所归的公开发布第一弹将会是艾兰·沃克(Alan Walker)的《Mind of a Warrior》。不是仅在游戏中,而是随时都可以纯享极富魅力的音乐。 ■联名合作DJ - Afrojack - Alan Walker - Alok - Artbat - Butch - Luciano - R3HAB - Salvatore Ganacci - Sidney Samson - Solomun - Steve Aoki ■萨尔瓦多·加纳奇简介 萨尔瓦多·加纳奇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电子音乐、引人入胜的表演和创新的视觉演绎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声名鹊起。他以大胆的风格、创造力和非传统的方式著称,不断重新定义音乐类型,以全新的方式吸引世界各地的观众。
中小学生的“地下手机买卖”,有时候超乎家长和老师们的想象。刘维是一名小学老师,有一次,他到手机店里换电池,看到一堆不是很值钱的旧手机。好奇之下,他问老板:“这些五六百块钱的二手手机,谁会买来用?”老板告诉他,这是卖给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初中生用的。他们平时不允许使用手机,有些学生便私底下偷偷存下零花钱,拿来买二手手机。机子价钱不高,即使被家长没收了,学生们也能再换一台。 这段经历,让刘维颇为震撼。日常教学中,他经常跟自己的学生交流,理解电子产品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但他没想到,越是严管,手机需求越是强烈,甚至转至“地下”。  外界对类似现象的担忧,显而易见。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两会,多个提案与手机相关。全国人大代表姚明提议,设立“熄屏24小时”行动,让孩子去体验真实的世界;政协委员洪明基发布视频,希望国家立法,严禁家长给15岁以下的孩子购买和使用智能手机。 该不该禁止孩子用手机?这个争论了十多年的话题,经常热度高涨,却总是不了了之。最近两年,国外也就儿童、青少年的手机和社交媒体禁用法案,展开过激烈辩论。法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都已经全面实施。 多年来,政府、机构、学校、家长和其他人都认为,儿童使用智能手机与欺凌、自杀倾向、焦虑和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有关。但所谓的“沉迷手机”现象之下,有哪些困境是我们还没看到的? 手机,中小学生的“社交货币” 秦芹是一名公立学校的初中老师,她告诉南风窗,日常怎样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确实是一个问题。 平时,她所在的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带各种电子产品,“工作日不可以玩,只有周末可以”。但是,具体的执行情况,还是看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家长的监督程度。 学校以外,学生的自由度变高了。秦芹知道,学生们使用最多的场景还是刷短视频和玩游戏,有家长跟她反馈,孩子在家里非常“嚣张”,经常会因为手机和父母发脾气,抢手机。即使是班里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家长也会吐槽,学生在家里不够自觉,手机诱惑太大,导致学习松散。  《欢乐家长群》剧照 学生在学校违规用手机,她往往会选择先没收,然后和家长商量怎么处理,“还是以耐心沟通为主,手机一般会放到学期结束才归还”。如果是住宿生,则要停宿两个星期作为处罚。 秦芹表示,自己所带的班级不是重点班,学生的成绩和学习习惯相对没那么好,所以手机的管理也难。而且,现在的学生更脆弱了,“老师也不敢硬着来,要察言观色。” 社会新闻里,手机引发的冲突和矛盾并不少见。 2024年,在江西上饶万年县一中学,七名初中生带手机去学校被发现,他们排队站在讲台上,当着同学的面,将手机扔进水桶。 极端案例里的冲突,背后是复杂的现实因素。 首先,手机使用的低龄化,已经是突出的社会现象。  早在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就显示,10岁以下儿童的触网比例达到72%,八年前,这个比例为56%。蓝皮书还显示,超过64%的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结合近年各机构的报告,这个趋势只增不减。 其次,由此衍生出的手机生态,已经是学生流行文化里的一部分。 刘维发现,即使孩子们平时不会带手机上学,但他们聊到的话题都跟视频、游戏相关。 下课后,他经常看到一群孩子凑在一起,大家聊得最多的是“你玩什么游戏”和“你有没有刷到什么有趣的视频”,这些内容,几乎是孩子们的共同话题。 除此以外,小学生们会以手机里的游戏人物为原型,创造和改编成课间活动的新游戏,而网络上流行的某些段子和口头禅,也会很快在学生们之间流行,成了他们的“社交货币”。  “游戏社交”“手机社交”渐渐成了中小学生建立友谊的方式,但矛盾的是,特定教学场景,却不得不借助手机完成。 秦芹表示,她所在的地区进行了中考改革,其中英语科目的听说部分分量加重,且占比较大,日常训练需要在特定的APP上完成。每周末,老师都会布置一定的训练试题,她知道,其实大部分学生都会用手机来完成试题。 客观上,学生的作业离不开手机的辅助。 所以,不少一线教师的选择是,一方面,帮助管理学生们在校期间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班会课等活动告知他们,手机会带来诈骗陷阱以及网络霸凌,让他们学会防范。 只是,在教学管理以外,老师们还在学生身上看到更深层次的隐忧。 使用手机, 以及背后的自由时间 刘维对学生的手机问题并没有那么悲观。他反而理解孩子们的选择,因为“这是少数他们能自由喘息的时间”。 刘维是一名沿海地区的小学老师,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其所在的学校是主城区的核心学校。学校里,很多孩子基本是“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学习资源丰富,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也愿意为教育投入。但是,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 他向南风窗描述了小学生一天的常规作息:“早上6:30要起床了,吃完早饭到学校大概7:50,这一段上学的路程往往很赶,大人行色匆匆赶上班,孩子们步履不停,到了学校以后,紧锣密鼓的一天就展开了。”  《小别离》剧照 课间的10分钟时间,原本能让学生简单休息,但为了减少安全隐患,现在学生下课后的活动范围和时间都很少,如果下一堂课的老师提前到达教室,学生们除了“厕所社交”,跟同学讲话的时间也没几分钟。 等到他们放学,仍然没有自主活动的空间。他们要么被送到托管机构里接着上培训班,或回家继续辅导作业。 刘维感慨道,“这一天的学习下来,孩子的安排很满很满,几乎生活在全方位的监管之下,这么紧张的状态里,孩子能社交的场所不多。” 他发现,越是严格管控孩子用手机,他们的好奇心越重,反而会以别的方式,弥补自由社交的需求。 “问题的重点是,孩子没有太多喘息的空间。”刘维认为,与其说担心孩子过度使用手机,不如说,现实情况里,他们连使用手机的时间都没有。  《小舍得》剧照 压力是多维度的。刘维举例说,他所在的小学实行的是“五四学制”,也就是五年小学和四年初中的义务教育。“不过,在全国范围内,鲜少有五四学制的统一教材”,他所在的学校,沿用的还是六三学制的教材。也就是说,原本六年学完的知识,压缩了一年的时间,“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讲,肯定是在赶进度的。” 而不少小学生的课外培训班,包括奥数班以及特长培训。刘维直言,这源于他所在区域的高考、中考竞争激烈,顶尖高中往往是在初二、甚至初一时完成部分学生的筛选,“最优秀的孩子在初一就被抓走了”。在这样的筛选压力下,即使还在小学阶段,“难免导致教得难、教得快的情况出现”。 层层传导的考试压力,让一名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过上了相对高压的生活,而以前“粗生粗养”的养育方式也渐渐被家长们淘汰。  《学区房72小时》剧照 “有时候老师其实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刘维直言,“坦白来讲,老师现在算是一项高危的职业,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会着急,批评过度,引发了孩子的情绪,我们在网络上也能看到例子,这是很难忽视的因素。” 他还提到,随着学生的成长,同伴关系渐渐取代了亲子关系,同学之间闹得不愉快了,甚至有被排挤的情况出现,“这一类社交问题带来的情绪很难宣泄出去。” 在手机上,很多孩子会选择在网上记录自己的情绪,而当他们正常的社交需求没有被满足时,电子产品往往成为了代偿的工具。 “不是孩子的错” 一块电子屏幕,不仅满足了孩子轻松休闲的需求,在某些特定的地区和场所,还给了他们扭转世界的社交意义。 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涛带领的课题组在四川进行了一项田野调查,他们想了解网络游戏为什么会在乡村儿童间风靡。 在这项田野调查里,李涛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具体来说,游戏赋予了“差学生”看待成绩好坏的新视角。 他们所调研的班级里,老师按照学习成绩进行了座位的排序,希望以中间带动两边的同学提升成绩,其中,中间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两边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小欢喜》剧照 但是,在“差学生”看来,事情不是这样的。其中一名爱打游戏的同学告诉他们:“我们周一到周五的工作就是研究游戏战术,处于蛰伏状态,到周末才开始真正的工作(学习);他们(好学生)从周一到周五都在工作(学习),周末则蛰伏(游戏)。” 令李涛惊讶的是,网络游戏改变了这些所谓的“差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理解。在他们的视角里,好学生不会打游戏,不得不好好学习,而周末才是自己开展主业的时候。 “我没想到游戏还存在这么一个构建符号世界的功能,几乎是重构了一套话语体系,而且它在小孩的世界里还那么受到认同。” 网络和现实世界变得密不可分,也让幼小的孩子不再理会成人世界里的规则,“自洽”地适应着乡村生活里的严肃与孤独。 网络游戏也挑战了老师的权威。李涛在调研中总结道,“网络化生存”挑战了以往的“知识权威”和“关系权威”。网络是孩子和老师一起共同膜拜的权威对象,他们发现曾经的知识权威——老师不再是什么真正的“大人物”。  《山花烂漫时》剧照 在他看来,这种看似扭转的教学秩序,是技术带来的社会形态改变。以前,知识是通过前辈向后辈进行传递——在社会学里,这被称为“前喻文化时期”。但现在知识不再由老师进行阐释,“老师刚讲完一处知识,孩子们就会说,我最近在手机上看过了,这是过时、被淘汰了的。”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称之为后喻文化,也就是说,年轻人掌握了文化主导权,他们创造新词汇、新知识,反向地把经验传导到前辈身上。“你看现在的后喻社会,孩子比老师还提前掌握一些新消息,这已经是日常教学的常态了”,李涛向南风窗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调研完成后,李涛也尝试打开了孩子们玩的那款游戏界面,他也被吸引进去, “那几个月,什么事都不想干,就想玩游戏。” 这一次调研让李涛有了新的感悟,他认为沉迷网游并不是孩子的错。“游戏工业是现代工业里的一部分,(游戏公司)重金聘请了大量专家、人才设计机制,有种种吸引人的情节,如果你想轻易退出,不可能,那是违背常识的。”  《熊爸熊孩子》剧照 而智能手机则同理,李涛认为,现有的教育制度建立在工业社会的根基上,如今社会在转型,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教育制度也应该变化,仅仅呼吁远离手机、禁用手机,并不实际。 李涛认为,“单纯苛责手机好还是坏,我认为没有意义。”“你看现在那么多新需求涌现,手机厂商完全可以推出符合年龄特征的手机,譬如小学手机、初中手机等等,让先进的技术帮助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焦虑的世代 在南风窗记者的采访中,数位受访者都提及了“家庭因素”的关键性:“如果一个家庭里,家长天天盯着手机看,孩子很难不模仿。” 刘维告诉南风窗,在他看来,“家长如果不改变,老师做得再多,作用都很微小。有些家长可能碍于面子,觉得老师说的是对的,实际上回到家里面,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系统操作,你没办法给他重装系统。” 他并不否认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譬如那些“烂梗”“电摇”等等的流行文化,在孩子群体里相当流行。不过从实际出发,“很多沉迷手机的新闻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间,这些属于少数案例,不算是常态,会给外界带来错误的判断。” 平时的教学中,刘维经常跟家长沟通手机问题,开展过好几次的直播课程。这些课的反馈不错,最重要的一点是更新了家长的观念,“很多家长会有困惑,他们也觉得手机是个坏东西,但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了,手机是把双刃剑,他们的观念也更新了。”  《欢乐家长群》剧照 现在的孩子,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们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加敏感。这让家长在跟自家孩子沟通、相处的过程中,双方都有着很多困惑。 譬如,刘维提到,现在的小孩子经常处于一种“抽象的环境里”,他们对网络上的热点了解颇多,但是距离具体的生活很远,“就像之前的热搜,‘现在有的孩子居然不认识人民币了’”。有时候,孩子们会把自己的网络口头禅运用到语文课的写作里,比如“yyds”这种,他们分不清正式用语和网络词汇的区别。 2024年底,纽约大学教授乔纳森·海特撰写的《失控的焦虑世代》出版,讨论了被手机喂养长大的一代,是如何面临他们心理上的各种问题的。 其中,乔纳森重点提及,社交媒体给Z世代(1995年以后出生的一代)带来了“童年的大重塑”:女孩看到算法推动的完美形象时,误以为这是现实世界的标准,加剧了自身的身体羞耻感和焦虑,男孩则容易被社交媒体扭曲对亲密关系的认知,“被训练成无法爱人、无法专注的个体”。 对于低龄的中小学生而言,社交媒体的普遍传播,某种意义上,会让他们以为“点赞”“分享”就是互动的唯一形式,会把网络经验理解成真实世界,从而缺乏了真实的触觉。  在网络上,“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怎么和孩子沟通手机问题”“该收手机吗”等等问题也见诸社交平台,焦虑的家长们面临着和孩子的代沟。 仅讨论“禁”与“不禁”手机,似乎无法触达问题的根本。这背后是整个社会生态的变化,现代数码工业、游戏工业、社交媒体文化、家庭因素、高考压力、师生关系都与此紧密相连,甚至更远的,还联结到整个教育系统的更新与梳理上。 在刚担任教师之初,刘维也曾经认为手机是“洪水猛兽”,而当他在一线工作时间越长,跟学生的交流越多,他其实越发理解到,“其实我们没办法阻止他们接触网络,但我感觉还是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愿意去承受风险,拥抱新的事物。” (应采访对象要求,秦芹、刘维为化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62.htm)
CNBC发文,中国正在拥抱开源AI模型,市场观察人士和业内人士称,这一趋势正在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创新,**一些人认为,这是该行业的“安卓时刻”。**这一开源转变是由中国公司DeepSeek引领的,其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R1模型挑战了美国的科技主导地位,并引发了人们对大型科技公司在大型语言模型和数据中心上巨额支出的质疑。  尽管R1模型因其性能和较低成本的宣称而在该领域引起轰动,但一些分析师表示**DeepSeek最重大的影响在于推动了开源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 “**DeepSeek的成功证明,开源策略可以带来更快的创新和更广泛的应用**,”Counterpoint Research的人工智能首席分析师孙薇指出,有大量公司已经采用了该模型。 她补充说:“现在,我们看到R1正在积极重塑中国的人工智能格局,像百度这样的大公司也在采取战略应对措施,将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开源。” 3月16日,百度发布了其人工智能模型的最新版本文心一言4.5,以及一个新的推理模型文心X1,对个人用户免费。百度还计划从6月底开始将文心一言4.5模型系列开源。 专家表示,**百度的开源计划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更广泛的转变,即从专注于专有许可的商业战略转向其他方向。** Omdia技术研究和咨询集团的首席分析师连杰・苏此前曾表示:“百度一直非常支持其专有商业模式,并直言反对开源,但像DeepSeek这样的颠覆者已经证明,开源模型可以与专有模型一样具有竞争力和可靠性。” 在DeepSeek出现之前,就已经有自称开源的人工智能模型,Meta的Llama和谷歌的Gemma就是主要例子。然而,一些专家认为,**这些模型并不是真正的开源**,因为它们的许可限制了某些使用和修改,而且它们的训练数据集也不公开。 DeepSeek的R1是在“麻省理工学院许可协议”(MIT License)下发布的,Counterpoint 的孙薇将其描述为**最宽松、应用最广泛的开源许可协议之一**,它允许无限制地使用、修改和分发,包括用于商业目的。 DeepSeek团队上个月甚至举办了一个“开源周”,在这期间发布了更多关于其R1模型开发的技术细节。 虽然DeepSeek的模型本身是免费的,但该初创公司会对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收费,该接口能将人工智能模型及其功能集成到其他公司的应用程序中。不过,其宣传称,**与OpenAI和Anthropic的最新产品相比,其 API 收费要便宜得多。** OpenAI和Anthropic也通过向个人用户和企业收取访问其部分模型的费用来创收。这些模型被认为是“闭源”的,因为它们的数据集和算法不向公众开放。 **中国拥抱开源** 除了百度,**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等其他中国科技巨头也越来越多地免费提供其人工智能产品,并将更多模型开源。** 例如,阿里云上个月表示将开源其用于视频生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据报道,腾讯本月早些时候发布了五个新的开源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将文本和图像转换为3D视觉效果。 一些较小的参与者也在推动这一趋势。ManusAI最近推出了一款声称性能优于OpenAI Deep Research的AI智能体,并表示将转向开源。 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在产品演示视频中表示:“**没有出色的开源社区,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致力于回馈。**ManusAI是一个由多个不同模型驱动的多智能体系统,所以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开源其中的一些模型。” 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之一智谱AI本月在微信上宣布,2025年将是“开源之年”。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师兼创始人王雷表示,在DeepSeek出现后,各公司被迫采取了这些行动。 王雷说:“由于DeepSeek的模型是免费的,**其他任何中国竞争对手都不可能对同样的东西收费。为了竞争,他们必须转向开源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学者和企业家李开复认为这种趋势也会对OpenAI产生影响,他在最近的一条社交媒体帖子中指出,**当竞争对手“免费且强大”时,该公司很难证明其定价的合理性。** 李开复说:“**DeepSeek最大的启示是,开源已经获胜。**”他在中国的初创公司01.AI为寻求使用DeepSeek模型的企业构建了一个大语言模型平台。 **中美竞争** OpenAI尚未表明其计划改变其专有商业模式。这家2015年以非营利组织形式成立的公司正在向营利性结构转变。 孙薇表示,OpenAI和DeepSeek代表了人工智能领域非常不同的两个极端。她补充说,该领域可能会继续出现分歧,**一方面是相互创新的开源参与者,另一方面是面临压力以维持高成本尖端模型的闭源公司。** 开源趋势让人们对OpenAI等公司筹集的大量资金产生了质疑。微软已经向该公司投资了130亿美元。该公司正在进行一轮融资谈判,计划筹集高达400亿美元,这将使其估值高达3400亿美元。 9月,CNBC证实,该公司预计亏损约50亿美元,收入为37亿美元。OpenAI的首席财务官莎拉・弗里亚也表示,该公司今年“完全有可能”实现110亿美元的收入。 对冲基金经理Tim Wang表示,**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方面的推动是一个“安卓时刻”,极大地提振了市场情绪。** Tim Wang称,**开源模型降低了成本,为产品创新打开了大门——他说这是中国公司历来非常擅长的事情。** 他将这一发展称为“安卓时刻”,指的是**谷歌的安卓系统将其操作系统源代码免费提供,促进了非苹果应用生态系统的创新和发展。** Tim Wang说:“我们过去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落后美国12到24个月,现在我们认为可能只落后3到6个月。” 然而,其他专家淡化了开源人工智能应该从中美竞争的角度来看待的观点。事实上,**几家美国公司已经整合了DeepSeek的R1并从中受益。**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表示:“**我认为所谓的DeepSeek时刻与中国的人工智能是否比美国好无关,反之亦然。它真正关乎的是开源的力量。**” 蔡崇信补充说,开源模型将人工智能的力量赋予了从小企业家到大型企业的每一个人,这将导致更多的发展、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扩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60.htm)
商业内幕报道,Arthur Mensch表示,**鉴于他所预期的巨大经济变革,每个国家都应该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法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istral的首席执行官Arthur Mensch表示:“在未来几年里,**人工智能将对每个国家的GDP产生两位数的影响**。”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价值的常用指标。  Arthur Mensch Arthur Mensch称,**那些不建立自己人工智能系统的国家面临资金流向其他国家的风险。** 他将**人工智能与电力**的出现作了比较:“100年前,如果你不建设发电厂,那就意味着你要准备好从邻国购买电力,说到底,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会产生一些依赖。” 这位首席执行官还补充说,人工智能在一些关键方面也与电力不同。它是一种能够传播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文化的内容生成技术,这就是为什么他认为**人工智能比电力需要更多的参与度。** Arthur Mensch在2023年共同创立了Mistral公司,他和黄仁勋一起出现在了一期播客节目中。两位首席执行官都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制定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并增强自己的人工智能实力**,因为这项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包括在公共服务、农业和国防等领域。黄仁勋此前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包括直接对政府官员表达过。 Mistral由前DeepMind和Meta的研究人员创立,正在构建大型语言模型,并推出了一款名为“Le Cha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该公司直接与OpenAI、Anthropic和DeepSeek竞争,并表示其模型的运行速度比同行快得多。** 作为**欧洲最具价值的初创公司之一**,Mistral在上一轮6月份的融资中估值达到62亿美元,参与此次融资的包括通用资本、光速创投和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今年1月,Arthur Mensch表示,他计划让公司上市,而不是被收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58.htm)
据《福布斯》报道,特斯拉公司目前处于困境中。美国乃至全球的反马斯克情绪高涨,引发了人们对特斯拉的抵制和抗议活动。如果马斯克辞去特斯拉CEO职务,谁能接任呢?《福布斯》列出了五位人选,其中包括两名中国人。  马斯克该走人了? 《福布斯》强调,马斯克辞去特斯拉CEO的可能性极低。如果马斯克真的交出帅印,特斯拉股票可能会经历更严重的抛售,股价跌幅会超过过去几个月的50%。特斯拉的市值远高于其他汽车制造商,市盈率高达118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马斯克作为商业远见家的个人影响力。 “马斯克就是特斯拉,特斯拉就是马斯克。”一直看好特斯拉的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丹·艾维斯(Dan Ives)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表示,“任何其他人接任CEO,都会导致特斯拉改头换面。” 但是,如果特斯拉董事会干预并迫使马斯克卸任CEO,谁可能接替他呢?谁有那种能力、背景和气质,引领特斯拉向马斯克设想的AI和机器人巨头过渡呢? 《福布斯》列出了五位马斯克的接替者人选,认为这五人具备成为马斯克接班人的特质,而且他们不像马斯克那样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挑衅性言论、夸大其词以及渴望得到关注。 **斯特劳贝尔** 除马斯克本人外,没有哪个人比JB·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更适合领导特斯拉了。他目前是电池回收商及零部件制造商红木材料(Redwood Materials)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同时也是特斯拉董事会成员。  斯特劳贝尔 马斯克在2004年将他招致麾下,让他成为了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并担任首席技术官直到2019年,在特斯拉创立初期负责电动机和电池组的研发工作,推动内华达州超级电池工厂建成投产。斯特劳贝尔今年49岁,是特斯拉的五位联合创始人之一,而且自2023年起一直担任特斯拉董事会成员,对特斯拉的历史和各个业务领域都了如指掌。 尽管斯特劳贝尔和马斯克在2003年因为对电动汽车的共同兴趣而结缘,但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马斯克滔滔不绝且容易夸大其词,而斯特劳贝尔拥有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学学位,性格低调、沉稳,并且喜欢探讨电池材料科学的复杂性。 格伯川崎财富与投资管理公司CEO罗斯·格伯(Ross Gerber)曾公开呼吁马斯克辞去特斯拉CEO一职,他认为斯特劳贝尔是特斯拉CEO的理想人选,“他非常适合这个职位,特斯拉股价会因此上涨。” 然而,知情人士称,斯特劳贝尔似乎对这份工作兴趣不大,他更专注于发展红木材料。他尚未立即就此置评。 **朱晓彤** 朱晓彤是特斯拉的唯一一位高级副总裁,常驻中国。在汽车运营方面,他是仅次于马斯克的二号人物。他也是实际上的特斯拉首席运营官,尤其是在马斯克在特斯拉身上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  朱晓彤(左) 朱晓彤现年44岁,通过负责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建设和运营,确立了自己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自2020年以来,上海工厂对特斯拉的盈利至关重要。他于2014年加入特斯拉,此前在中国土木工程公司楷博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担任过多个职位。朱晓彤在领导特斯拉中国业务方面取得的成功,以及他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包括对庞大电动汽车供应链的了解,将继续成为特斯拉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资产。这些因素使他成为接替马斯克的有力竞争者。 朱晓彤是中国籍,拥有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的本科学位和杜克大学的MBA学位。他是特斯拉公司官网上列出的三位高管之一,另外两位是马斯克和CFO瓦布哈维·塔尼亚(Vaibhav Taneja)。 此前,他曾短暂转赴美国,帮助开设奥斯汀超级工厂,但去年被派回中国以加强特斯拉在中国的业务。 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他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是马斯克喜欢的工作狂类型。不过,他一直保持着非常低调的公众形象,投资者对他并不熟悉。朱晓彤尚未立即就此置评。 **李柯** 现年55岁的李柯是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在帮助比亚迪拓展其国际汽车业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增长迅猛的拉丁美洲地区。她在美国分析师和投资者中颇有名气,曾入选《时代》杂志的百大气候影响力人物和世界汽车年度人物等榜单。 她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在1996年加入比亚迪(当时该公司刚成立一年)担任营销经理后,一路晋升为比亚迪的高层管理人员之一。她在洛杉矶工作了十多年,是一位魅力十足且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者,经常代表比亚迪出席国际电动汽车和气候会议。  李柯 虽然李柯对于特斯拉来说是一位外部人士,但比亚迪是特斯拉在中国的电池供应商之一。她的比亚迪背景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熟悉程度,对特斯拉而言大有裨益,尤其是在比亚迪准备将其“天眼”驾驶辅助技术作为标配功能应用于其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之际。“天眼“是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的竞争对手。李柯尚未就此置评。 **克拉夫奇克** 约翰·克拉夫奇克(John Krafcik)是无人驾驶公司Waymo的前任CEO,他的履历十分适合担任特斯拉CEO,也具备了成为特斯拉CEO所需的多项技能。 除了担任Waymo担任CEO超过六年时间,把一个研发项目转变为一个能带来收益的出行服务之外,现年63岁克拉夫奇克目前还在特斯拉竞争对手Rivian和德国戴姆勒卡车的董事会任职。  克拉夫奇克 克拉夫奇克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BA学位。1984年,他成为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第一批聘请的工程师之一,该公司是丰田和通用汽车在加州弗里蒙特市运营的合资工厂。2010年,丰田将该工厂出售给了特斯拉,成为了特斯拉在美国的最大汽车生产基地。此后,克拉夫奇克加入了福特,晋升为首席工程师,随后转职于现代汽车,帮助其开发新款美国车型。最终,他担任了现代汽车美国区CEO,领导该公司实现了长达五年的销售增长。 尽管克拉夫奇克是一名特斯拉外部人士,但是全球汽车和零部件公司以及投资者都对他很熟悉。由于在Waymo的工作经历,他与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也建立了关系。他具备了汽车工程、制造、产品开发和营销以及自动驾驶出租车方面的工作背景,这些都符合特斯拉CEO候选人所需要的条件。克拉夫奇克拒绝发表评论。 **穆尼奥斯** 鉴于他今年才刚出任现代汽车CEO一职,何塞·穆尼奥斯(José Muñoz)成为特斯拉CEO候选人的可能性较低,但他的职业背景使得这位西班牙人仍然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外部候选人。 穆尼奥斯是首位非韩国籍的现代汽车掌门人,同时也是该公司首位非“郑氏家族”创始成员出身的CEO,这是一项重大成就。在担任现任CEO之前,59岁的穆尼奥斯曾在日产工作了15年,期间担任过首席绩效官和北美业务主席。他的履历还包括在丰田欧洲分公司工作过的五年。  穆尼奥斯 在中国市场以外,现代汽车与旗下起亚汽车已证明自己是增长最快的特斯拉电动汽车竞争对手之一。近年来,他们向美国及其他市场推出了多款价格实惠的新车型。本月,现代汽车还在佐治亚州开设了“Metaplant”工厂,该工厂将生产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混合动力车以及电池,并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车型组合。该工厂生产的Ioniq 5掀背车版本也将成为Waymo电动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马斯克常常以科学家身份自居,但他其实并非科学家。相比之下,穆尼奥斯拥有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核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还拥有MBA学位。 不过,穆尼奥斯对《福布斯》表示:“我在现代汽车工作得非常开心!” 这五人中的任何一位都能胜任特斯拉CEO一职。但即便马斯克放弃这一职位,他们仍然需要面对马斯克作为特斯拉最大股东和董事会成员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这可能使得该职位对于最佳候选人来说不那么有吸引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56.htm)
“一个好人”,是一直以来外界给李斌贴的标签。而现在,他希望换个标签,成为“努力的狠人”。近期蔚来的组织变革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而在3月23日的闭门沟通会上,李斌与秦力洪直面媒体,讲述了蔚来自2023年底便开始的为实现盈利而采取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文|新浪科技 张俊 李斌用三小时拆解了蔚来2025年的核心目标——第四季度盈利,并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三大关键路径:提升销量、改善毛利率、严控费用。为了供应链降本,他死磕每一块钱,关注到每一个零件;为了控制费用,他也是砍砍砍,原先萤火虫品牌计划单独参展上海车展,最终被他提议直接在蔚来展台参展,就是为了更省钱。 “盈利”、“ROI”,成为了他的高频词。在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之后,亏损数据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李斌确实需要对外传递蔚来的信心,这家成立十年的新势力车企也更需要找到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的全新生存法则。 **生死线:四季度必须盈利** “如果说今年蔚来只做一件事或只有一个目标是什么?那就是今年四季度要盈利。”李斌开场直言,“盈利”也成为了他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过往,蔚来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坚持“长期主义”路线的代表,无论是重金投入建设换电站,推出牛屋打造用户服务型企业,自研智驾芯片、整车操作系统,每一项无一不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需要长周期才能看到回报。 过往十年里,每一次蔚来发布财报,都会成为外界围观“亏损”的时刻,“蔚来还要再亏多少钱?”“蔚来还能坚持多久?”上至李斌、秦力洪,下至蔚来的每一个员工,可能都会面临着这些灵魂拷问。 日前,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后,相似的局面再次上演。这一次,蔚来的营收和交付量均创下新高,毛利率也持续改善,但绕不过去的依然是亏损。“十年亏损超千亿”的关键词频频见诸报端。 而这一次,李斌也给出了盈利的最后通牒:今年第四季度必须盈利。相比此前2026年盈利的目标,大大提前。这个盈利目标背后,一是李斌对蔚来自身发展阶段的清醒认知,蔚来已经成立十年,很多技术投入要在今年看到结果,三个品牌矩阵的布局也会在今年形成闭环,蔚来到了展示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时候;与此同时,很多造车新势力也迎来了盈利时刻,比如理想、零跑,小鹏也喊出了今年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的目标。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四季度不能如期盈利,对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商业模式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四季度盈利,我们也能做到四季度盈利。”李斌坦言。 面对外界“李斌终于听劝了”的调侃,他透露,其实蔚来的组织变革在2023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2023年11月,李斌发布了一封内部信,信中表示将减少10%的岗位,还将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取消低效岗位,推迟和削减3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2024年,蔚来开始在部分部门先行试点CBU机制(基本经营单元),在取得成效之后计划今年开始全面实施,希望为今年四季度盈利打下基础。 **“如果能穿越,换电建设会更加积极”** 如何实现盈利?李斌给出了一个公式:销量x毛利率-费用。销量要上去,毛利率要在合理的水平,费用也要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其中,销量无疑是重中之重,对于2025年,李斌的预期是销量翻翻,也就是44万辆左右。他给出了四个驱动因素:产品、技术、充换电网络、销售服务体系。 产品层面,蔚来今年将迎来产品大年,蔚来、乐道和萤火虫三个品牌会有9款新车交付。蔚来品牌上,蔚来ET9即将启动交付, 2025款蔚来“5566”车型二季度上市,今年下半年还有一款新产品上市;乐道品牌上,乐道L90二季度亮相、三季度交付,乐道第三款产品四季度上市;萤火虫品牌计划今年4月上市。 李斌也没有避讳乐道和萤火虫当前面临的争议。他提到,乐道L60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下订单还在稳步增长,非常不容易。“现在众口铄金,我以前不太理解这件事,现在看来真的能把金铄掉。但我们还在顽强地从坑里面爬出来。”随着乐道三款车的布局完成,李斌认为其品牌势能会慢慢回来。 至于萤火虫的争议,李斌表示,萤火虫本身是为欧洲量身定做,设计很有特点,俄乌冲突以及关税政策之后,也改变计划在中国售卖。“虽然用户觉得三重奏灯的布局没见过,太独特,但总比没人知道好。”他认为,这款车在销量上会很有后劲,今年4月交付后,今年还有8个月的产品周期。 技术层面,李斌认为,即将交付的蔚来ET9在智能化上居于领先,投入也非常大。其中,芯片研发成本能够建1500座换电站,操作系统的研发成本也能建1000多座换电站;包括接入DeepSeek的NOMi助手,基于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智驾,接下来都会对销量带来促进作用。 充换电网络层面,今年也是蔚来的换电站建设大年。他坦言蔚来过去在很多地方交了很多学费,但如果可以穿越回去两三年,自己在换电站的建设上会更加积极。“换电对销量的促进是网络效应,我们还是低估了换电站对于销量的作用。”他举例,目前蔚来三分之一的换电站、也就是1000座在江浙沪地区,而这三个省份的销量也占到蔚来销量的50%,换电站对销量的贡献是巨大的。 不过,当前外界对换电路线还是有一些质疑,比如近期有企业推出了兆瓦闪充,有观点认为这会对换电带来冲击。李斌则回应称,充电和换电不是对立的,换电的优势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远远超过充电的速度,兆瓦闪充充电速度这么快,怎么解决电力容量的问题也是挑战。相比之下,他认为蔚来的可充、可换、可升级才是终极解决方案;另外,近期蔚来与宁德时代进行了换电合作,李斌认为,这也意味着换电成为了一个主流的补能模式。 销售服务网络方面,李斌透露,今年3月底乐道会有450家门店,萤火虫则直接在蔚来门店售卖,今年销售服务网络成熟之后是很重要的销量支撑;国际化方面,蔚来今年会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他坦言,蔚来此前在欧洲做得有点重,交了很多学费。 “我们这几年在欧洲投入很大,没想到欧洲这几个国家办事这么慢,建个换电站要10个月,有的甚至一年。它的销售服务网络的爬坡时间太慢,爬坡一慢,就意味着贵,所以我们在欧洲交了很多学费。”李斌表示,接下来蔚来三个品牌进入全球市场,会寻找当地的国家合作伙伴,利用它已有的资源,包括门店和服务设施,按照蔚来的直营模式在当地开展业务,这样海外业务对蔚来来说是纯粹的增量。 **降本:2024年省了100亿** 在降本方面,李斌透露,蔚来2024年借鉴果链企业立讯精密启动了Cost Mining(成本挖矿)项目。 在这个项目之下,蔚来在内部树立了百万倍成本思维,做任何决策1块钱等于100万。“1块钱没多少,但是乘以100万辆车就是100万。有的人觉得省1000块钱不多,但乘以100万就是10亿,就很多了。所以我们希望内部从意识、流程到管理规范,都开始做这件事。” 李斌透露,2024年蔚来内部收到了6000多条Cost Mining线索,算下来节省成本达100亿,今年会继续深化。 据李斌描述,蔚来内部的降本达到了原子级,覆盖了从研发到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他以座椅为例,以前蔚来是按照整车去定点,比如ES8选一家,ET7选一家,ET9选一家,对供应商进行比价,这是常规做法。但这个做法的问题是供应商只做单独一款车,量又不高,分摊下来它赚不到钱;现在蔚来对车上的零件和部件进行分层解耦,以研发为源头把供应链拉通,这样的好处是大家都能挣钱。 另外,蔚来还在推动“透明供应链”,目前已经有几十家供应商接入到透明供应链体系。这个体系之下,蔚来可以了解供应商所有跟蔚来相关的生产费用细节,包括人员、场地、能耗,所有的数据必须实时接入。“我们希望把供应链全部打开,把钱挣到明处,把浪费减少。” 除了供应链,李斌认为,研发降本也非常重要。以蔚来自研的智驾芯片为例,一颗至少抵同行4颗,成本至少下降1万元。按照百万倍成本思维,1万元按照100万辆思维就是100亿,50万辆就是50亿,2024年20万辆就是20亿,很多钱就挣回来了。 **控费:“每一辆车、每一块电池都要把账算清楚”** 在降低费用方面,李斌透露,蔚来今年将开始全面推行CBU机制(基本经营单元)的管理措施。 CBU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从以前的预算制转变为现在的经营制,要看ROI(投资回报率),提高全员经营意识,该省省,该花花。 他以门店的销售为例,以前的衡量标准是卖多少车拿多少钱,而现在的逻辑不同,也要把卖车的成本算进去。比如公司在线上买的线索,与销售在门店接待用户获得成交,还有销售主动找朋友拓展的成交,对于公司来说成本完全不一样。把这些因素计算进去之后,销售的激励体系就完全不一样了。销售自己就是一张经营报表,蔚来要算他为公司挣了多少钱。 比如萤火虫接下来的上市发布会,按照以前的做法,需要租一个影棚,搞个发布会,再省钱也要花几十万;现在换了玩法,上海中心的牛屋来拉活,租1天只要10万,这样就省了很多钱。 IT部门推行CBU机制后,比如有10个项目,算清楚每个项目有什么回报,当年有什么回报,长期有什么回报,全口径要花多少钱,人工花多少、测试花多少、部署花多少。然后进行排序,高ROI先做,优先级就高。“不赚钱的就别干了,不干也不会死。去年因为这个省了很多钱。” “我们把所有的账全部算清楚,一个区域公司、每一辆车、每一块电池、每一个市场活动、每一个研发项目、每一个电机,我们都要把账算清楚。每一个经营报表都要有人负责任,这就是全员经营意识。”李斌说。 上海车展将在今年4月举行,而李斌也开始对不必要的费用砍砍砍。原先萤火虫品牌计划单独参展,而他认为直接在蔚来展台参展效果会更好,还更省钱,最终萤火虫品牌不再单独参展。 “蔚来肯定不是一个铺张的公司。我们交了好多学费,有的学费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有的是客观规律,就是要交学费,有的是管理意识不到位。”他说,蔚来在管理提效上还有巨大的空间,今年一定要把这个课补上。“我们不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做得好的地方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改。” 虽然蔚来接下来会控制费用,但李斌强调,真正能给用户创造价值的地方,蔚来肯定会坚持。他以服务为例,很多蔚来用户说能否把牛屋关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关牛屋,因为牛屋是蔚来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但牛屋也在推行CBU机制。李斌举例,以前牛屋里有专门负责Club区域的同事,还不是向店长汇报。当蔚来把门店作为基本经营单元以后,店长觉得多花钱自己就减人了。“最近有些媒体说蔚来裁员,我们已经没这个概念了。我们内部优化、精简都是一线做的。” 从好人李斌,到努力的狠人 以前,外界给李斌贴的标签是“一个好人”;而今年,李斌称希望自己新的标签是“最努力的人、最拼的人。” 蔚来总裁秦力洪坦言,“说李斌是个好人这个事,也许是一个被人设置的议题。好人背后想说什么呢?第一是不辨善恶,第二是看见了没有决心,慈不掌兵。总而言之,是不是李斌不太适合做这个公司的领导人。” 在小鹏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外界就赋予了不少“爽文”色彩,比如查了多少贪腐,开掉了多少位高管。而李斌提到,蔚来历史上10年时间,让主动走人的VP(副总裁),比任何一个公司都多,有20个以上。 李斌透露,2018年9月蔚来在美国上市,一旦有问题,蔚来就把美国团队从700人减到200多人;“我们从来不去说把谁干掉这个事,当做优点来说,这个事我们不太认可。如果他道德败坏,违反法律,该抓就抓,我们也抓过很多人。”秦力洪补充道,2024年蔚来合规部处理了100多起调查案件,其中诉诸刑法的十几起,最长的人判了13年。 “我们公司的合规标准非常高,任何一起案件,我们一定会调查到底。大家在管理这件事上都希望看爽文,很不幸,我不是一个爽文的人设。我们觉得还是踏踏实实做好,其实蔚来做事情讲体系、讲底层的思考逻辑。”李斌坦言,蔚来作为初创公司,在能力方面肯定还需要进步。蔚来的解决方案是从机制、体系能力入手,结硬寨、打呆仗,日拱一卒、久久为功。 从“好人”到“努力的狠人”,李斌在转变,蔚来也正在一系列变革机制中瘦身增效。而这些变革之后,蔚来能否实现今年销量翻番和四季度盈利目标?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54.htm)
据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称,今年即将推出的 Apple Watch Ultra 3 将配备卫星连接和新的 5G 蜂窝调制解调器。苹果首次在 iPhone 14 中引入了用于离网发短信的卫星连接功能,该功能已包含在 iPhone 15 和 iPhone 16 中,但迄今为止尚未包含在 Apple Watch 机型中。  Apple Watch Ultra 支持卫星信息功能,让用户在超出蜂窝和 Wi-Fi 网络范围时也能发送短信,其方式与 iPhone 类似。卫星短信功能最初仅限于紧急情况下使用,但在 iOS 18 中已扩展到支持向任何联系人发送信息。 古尔曼表示,苹果计划将这一功能作为第三代 Ultra 的主要卖点,该款产品预计将于 2025 年 9 月上市。这也使该设备能够更好地与 Garmin 等品牌竞争,后者为偏远和恶劣的环境提供配备卫星的设备。古尔曼于[去年 12 月](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4-12-10/apple-plans-apple-watch-ultra-3-next-year-with-satellite-texting-and-5g)首次报道了即将推出的功能。 Ultra 型号专为冒险家、潜水员和徒步旅行者设计,将通过离网通信功能获得新的安全优势。目前,支持卫星接入的 iPhone 仍免费,并提供两年的覆盖服务。预计苹果将为 Ultra 提供同样的服务。 Gurman 还报道称,苹果计划在未来的 Apple Watch 型号中放弃使用英特尔蜂窝调制解调器,转而使用联发科。联发科的芯片支持 5G RedCap,这是一种专为可穿戴设备量身定制的低功耗中速 5G 版本。尽管 iPhone 多年前就已采用 5G,但目前的 Apple Watch 型号仍在使用 4G LTE。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50.htm)
**今天小米发布了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售价1199元,众筹价999元。**现在这款新品已经来到我们评测室,下面为大家带来图赏。在设计上实现跨代进化,全新架构设计,**实现整机重量27.6g起,引领智能眼镜产品正式迈进30g大关。** **历时12个月研发的“琴钢超弹铰链”,提供线性抱紧力,让佩戴时压力均匀,稳固舒适不夹头。**优化的人体工学设计均衡重心分布,使佩戴体验更加轻盈。 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采用全新镜腿架构,打造极致纤细的机身,最细处仅5mm,细如中性笔芯。 前腿Unibody一体化设计,使整体性与美观度大幅提升,并推出5款全新镜框,适配不同风格与场景。 **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不仅是一副眼镜,更是全能助理。新增录音功能,只需打开手机,长按镜腿即可开启录音。**支持现场录音和在线会议、语音通话、音频、视频等多种录音场景。 米家智能音频眼镜2还采用与iPhone 16 Pro系列相近的先进电池技术,相比上一代米家智能音频眼镜,在同等电量下电池体积缩小40%,实现更轻盈设计与持久续航。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48.htm)
 深夜十一点,李唐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这位前大厂员工盯着后台数据,心情无比激动——上线仅五个月的鸿蒙版钱迹记账App,单月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屏幕微光映着他眼角的皱纹,这个曾因厌倦职场而裸辞的中年开发者,此刻在西安的办公室里攥紧了拳头。  * 钱迹记账上线华为应用市场 千里之外的南京,00后的陈兴广、刘建瑜正反复刷新页面,当看到他们联合开发的“轻倒数和素算计算器App”登上华为应用市场推荐位时,陈兴广,这个曾经高中辍学的少年突然把脸埋进臂弯,泪水湿润了眼眶。  * 轻倒数登陆华为应用市场推荐页 这些散落在各地的开发者的命运,正在被同一个操作系统悄然改写。当科技巨头们忙着用专利高墙构筑护城河时,鸿蒙选择种下一片没有藩篱的森林,特别是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的当下。  这里既有李唐这样身经百战的技术老兵,也有陈兴广、刘建瑜这般毫无背景的编程素人。 当华为把AI能力免费开放给开发者时,李唐三天时间就开发出了一款新软件;当陈兴广、刘建瑜做迭代更新遇到了开发困境时,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客服快速介入,解决问题。 展现在眼前的,不仅是一套新系统,还是一片真正属于开发者的森林。 此刻,森林里的每棵树都在抽新芽,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一、在鸿蒙,收获****“****前景****”****和****“****钱途****”** 对于李唐来说,成为一名鸿蒙开发者是他人生又一次重要的转折。 在北京的一家大厂工作了6年之后,他选择成为一名独立的软件开发者,并将创业项目定为打造一款记账软件。 打开任何一个应用市场都不乏类似软件,但李唐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做一款“无广告、无开屏、无理财”的App,给用户带来真正良好的体验。 十余年来攒下的技术功底倾注在了一行行代码里。最终,这款名为钱迹记账的App在安卓等平台上架,并在过去的8年里积累了600万用户。 在钱迹生长壮大时,去年下半年,李唐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专门开发基于鸿蒙版本的“钱迹”App。这也意味着他要脱离熟悉的领域,进入到未知之地。 个中最大的原因,来自于用户需求。在钱迹600万用户中,有150万是来自华为的群体。这部分用户升级鸿蒙后需要适配,否则可能流失。 一个细节是,李唐在后台常常看到用户催更鸿蒙版App上线的消息。而在盈利方面,华为市场表现良好,鸿蒙可能带来更高收入。 实践中,鸿蒙的开发速度也出乎李唐预料。 由于鸿蒙提供了详实的开发文档,加之自己十余年的软件开发经验,李唐不到一周就“啃下”了技术关卡。 令李唐印象深刻的是,在开发过程中曾遇到弹窗和应用闪退等问题,文档里没有相应内容,导致排查起来很困难。好在鸿蒙响应快速,工作人员甚至会直接在群聊里帮忙解决。 有了信心与助力,投身鸿蒙不到一个月,钱迹鸿蒙版本就顺利上线了。彼时是西安的秋天,李唐办公室的窗外已经洒满落叶,他的心情也像秋日一样静好。  *工作中的李唐 在李唐的体会中,鸿蒙有不少吸引他的地方。 例如,安卓生态存在过度索取权限的情况,任何一个第三方App都可能读取手机上的数据。而鸿蒙所提供的控件使得开发者既能实现软件功能,又不至于过度获取用户隐私。 他更为看中的是鸿蒙所提供的AI能力。“钱迹是做记账软件的,基于鸿蒙AI能力可以智能化分析用户账单,使开发流程便捷不少。在其他平台,需要花费不少金钱去购买AI服务,但这些在鸿蒙是免费的。”李唐说。 从最初充满不确定,到后来充满信心,李唐也在鸿蒙收获了自己的小确幸。 自钱迹2024年9月上线HarmonyOS NEXT版本至今,已经积累了2万多用户,今年1月第一次单月收入突破1万元,收益稳定可观。 曾经,李唐认为自由就是逃离写字楼。现在他体会到,真正的自由是在自己信赖的生态里,用一行行代码照亮他人。 ## **二、在新生态里,找到人生新坐标** 手机屏幕的微光里,轻倒数App的下载量正在跳动——上线半个月,50个好评,评分4.7分。谁能想到,开发轻倒数的是两名00后——陈兴广和刘建瑜。 陈兴广的鸿蒙之路始于一场“豪赌”。中专毕业的他在就业市场举步维艰,又逢疫情,形势更加严峻。曾自学编程的他恰巧接触鸿蒙,虽对鸿蒙并不熟悉,但他看好个中前景,决定孤注一掷投身其中。  *陈兴广照片 与陈兴广在逆境中自学不同,刘建瑜在求学路上就立志成为一名鸿蒙开发者。 尽管从事IT行业多年的哥哥担忧他在鸿蒙的突围前景,做毕业设计时导师也提醒,开发鸿蒙应用的选题缺乏潜力,但刘建瑜仍顶住压力、坚持钻研。终于在一次鸿蒙开发者比赛中,他的作品杀出重围,让评委眼前一亮。刘建瑜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也为他日后开发出轻倒数等App奠定基础。  *刘建瑜照片 陈兴广和刘建瑜并非名校出身,也没有名师指导,但在鸿蒙平台上,他们却不输于人,甚至比一些资历显赫的人做得更好。 对于轻倒数、素算计算器App的成功,陈兴广和刘建瑜直言,“没想到用户能增长这么快,毕竟起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看能否做出想要的产品。”在他们的体会中,鸿蒙的开发环境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举例来说,当其他系统还在使用英文开发教程时,鸿蒙开发所使用的中文文档,给予那些因语言在技术世界里磕磕绊绊的开发者以便利。鸿蒙官网上所提供的案例以及用户反馈,也帮助开发者更快上手,省去从头摸索的繁琐。 基于鸿蒙,两个年轻人就这样把原本沉闷的软件“玩”出了烟火气。 在敲代码时,陈兴广除了保留素算计算器最常用的计算场景外,还添加了很多特色功能。当“退休”这一概念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时,他顺势给App加上了退休年龄计算功能;过年期间,当00后用户对辈分关系和亲戚间的称呼一筹莫展时,“亲属称呼”这一模块或能避免尴尬时刻。 刘建瑜最得意的创新则藏在重力感应里。在轻倒数App的卡片里添加的重力感应能力,让那些被锁在平面里的数字也能展现出重力和方位,给人一种突破次元的感觉,收获如潮好评。 这些看似零碎的创新,实则耦合了许多鸿蒙自带的特性。 “比如碰一碰、实况窗、鸿蒙的动画能力,以及一套代码多端部署等,都可圈可点。”刘建瑜说着,语气明快。他特别提到,轻倒数适配鸿蒙平板端只花费很短时间就成功了,且效果超出预期。 当陈兴广、刘建瑜将鸿蒙里的一块块拼图拼成用户想看到的图景时,他们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年少时期,陈兴广曾因各种原因放弃学习,高中辍学的他一度很迷茫,也踩了不少坑。但在新的生态里,他找到了新方向,拨开迷雾见月明。 更关键的一点是,鸿蒙系统的应用数量正急速增长,开发者社区活跃,核心应用也已经上架。 如陈兴广所言,通过鸿蒙,每一位开发者都有展现自己创意与能力的机会,不论团队大小。只要产品有价值,就不怕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 **三、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 陈兴广、刘建瑜和李唐,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背景与人生经历。这些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开发者,不约而同在鸿蒙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其中,轻倒数、素算计算器APP获得华为应用市场官方推荐。钱迹记账近三个月在鸿蒙生态里用户数环比增长超过6成。月度收入也在2025年1月创下新高。这让李唐看到了“非常好的势头,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陈兴广的体会里,鸿蒙给予了中小开发者以曝光机会,让他们的应用能被发现。有了用户反馈后,他们也有了持续更新与改进的动力,最终促成正向循环。 李唐则格外强调新兴市场的重要性。“鸿蒙是一个新市场,新市场就代表着新机会,大家都有机会去搏一把,或抢占赛道,或获取更多流量。这对于我们小团队的后续运营非常关键。” 在鸿蒙这片数字丛林里,小开发者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法则——不需要长成参天大树,只要抓住一个支点,就能在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形态。 在3月20日的华为Pura先锋盛典及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表示,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  鸿蒙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态方面,已有2万多个鸿蒙应用及元服务上架,相比去年一季度4000余款的量级,激增近5倍。 如果说2024年是鸿蒙生态加速之年,那么2025年则是生态成熟及完备之年,鸿蒙生态全面进入冲刺阶段。 随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也意味着超10亿的鸿蒙生态设备正等待那些准备投身于HarmonyOS NEXT的开发者。 在鸿蒙生态中,华为构建开发框架与工具,开发者注入实际需求与创新应用,二者之间是协作,更是一场奔赴。
今日晚间,**针对孕期生态女员工纠纷一事,淘宝买菜发布情况说明。**声明称,阿里巴巴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绝不会辞退孕期员工。****近期淘宝买菜广州区域业务调整,部分岗位变化,其中涉及服务公司“仁励窝人力资源服务(广州)有限公司”的一位生态员工(待产期)。**  该员工并未被辞退,**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照常发放在岗工资。** 今日一组网传照片显示,广州阿里办公楼顶,一位疑被解约的临产孕妇站在天台边缘拉条幅,情况相当危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