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p>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提升APP的日活跃用户数(DAU)是众多互联网企业和产品经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结构化地拆解和分析DAU,从明确问题的口径、拆解问题的本质,到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条件,再到具体的行动方案。</p> </blockquote>  提出问题:就提升某款APP的DAU(日活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怎样来拆解分析呢? ## 一、明确问题:一级指标 DAU ### 1.1 对齐DAU的口径: (口径不对齐,后续各方人员理解会存在较大偏差) 假设是每自然日内启动APP的用户数,含游客; ### 1.2 拆解DAU: 提升DAU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增”用户规模(数量),“长”用户质量(价值),即增长; 这个本质对不对呢? 我们说,一个真正的本质,除了能解释“历史和现状“以外,也必须能够未来(即行动),否则就是伪本质,听起来都对,用起来…用不起来。 比如,文学的,主观的,唯心的东西,一般不能指导行动。或许只能知道不该做什么,但大概率不能知道该做什么,更不能知道该怎么做。而数学的,客观的,唯物的东西,是能让你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 比如大模型,它理解不了文学的(连续性的东西)东西,需要将连续性的转化为离散的数据(数组向量),它才能理解,才能进一步分析,然后给出答案。 比如,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你说是为了不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听起来好像没毛病,但它怎么指导行动?而如果说战争的本质是“保存自己,消耗敌人”,这个是可以指导你的每一场战役和战斗的策略制定的,也就是说每一场战役或战斗都必须围绕“保存自己,消耗敌人”来展开,它将决定着每场战役或战斗是防御,还是进攻,是游击战,还是运动战,是外线作战还是内线作战等等。 我们再回到DAU的本质来看,“增”用户规模(数量),“长”用户质量(价值),这个本质能否指导我们的每一次行动呢? 是可以的。 首先,用户规模或用户质量,都是客观的,甚至是可量化的;其次,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将围绕方案本身是否能服务于“用户数的提升,或用户质量的提升“来展开的。比如说只是一个很小的功能体验上的优化,短期来看,它也是服务于“用户质量”的,用户体验的提升,会带来用户信任的提升,从而用户粘性也会提升,长期来看,用户数量也自然会提升。 当然,这里不能片面的,短期的,极端的看问题,这是一个全局的,长期的,统计性的问题,本质又是一个概率或数学期望问题。所以,要不要做这个很小的功能体验上的优化这个事,首先需要判断它是否归属于“增用户规模,或长用户质量”,如果是,则在进一步做综合分析,比如大致估下这个事的ROI。如果不是,那也不用再继续分析了。比如在某些场景插一些广告这个需求,要不要做? 一般来讲,广告是反人类的,如果基于你的业务目标DAU来讲,它是不服务于DAU的用户规模或质量的,所以不做。当然如果从更高级以及的业务目标来看,它可能又变成需要做的了,但此时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刚才那个DAU问题了)。 ### 1.3 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条件 基于问题的本质,我们得出解决问题的2个主要条件: - 用户规模最大化; - 用户价值最大化; **1.3.1、用户规模最大化(DAU)**:从赚1个用户的钱,到赚100个用户的钱 DAU=DNU*LT + RDAU 其中,RDAU可进一步拆分为:留存+回流这两种用户群体。 所以二级指标为:DNU(新增用户规模=自然新增+付费新增)、LT(新用户留存,比如次留到30留)、RDAU(留存用户规模)、流失回流用户规模、流失回流用户留存。 (本文主要对这部分进行展开分析) **1.3.2、用户价值最大化(ROI):利润保证可持续** ROI=LT*ARPU / CPA 备注:LT:用户生命周期;ARPU:每用户日均收入;CPA:每用户激活成本;RDAU:留存用户DAU;DNU:每日新增用户。 (本文对这部分不做展开分析,若感兴趣,可参考之前的一篇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用户价值有一些分析:https://www.woshipm.com/share/6099923.html) ## 二、做什么:结合业务现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某唱歌类)产品理解:唱歌工具+社交属性 (内容+用户+平台:三者之间的关系) 唱歌:供给侧的歌曲库+消费测的用户+提供匹配效率的平台 社交:用户基于音乐建立社交关系(篇幅原因,本文暂不对这块进行分析) 所以,增长从底层向上依次可以是: 1、供给保障: - 内容供给:内容供给–歌曲库; - 歌曲需要版权,尤其是优质歌曲本身属于稀缺资源,业务的增长,需要保障稀缺资源的供给,才能覆盖住足够规模的用户需求。 - 流量供给:渠道精准拉新+精准承接 (买量&非买量); 2、供需匹配(也是用户路径的起点):合适的内容或用户推给合适的用户; 供需匹配的本质:让用户路径更高效。 - 让用户更高效的完成点唱; - 让用户更高效的建立社交关系,完成社交成对; 3、用户路径:以提升DAU(留存)为目的,满足平台大部分用户的路径。路径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让用户触发”关键行为“,”关键行为“是以提升留存(目标)为目的而确定的。  4、用户分层:不同用户群体可能有不同的关键行为,不同关键行为产生不同用户路径。 5、运营手段(激励体系,成长体系,会员体系,运营活动等等):运营手段本身没有用户价值,但是具有产品价值。 以上,结合实际业务现状,根据当前业务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综合分析:分析当前业务面临的根本矛盾,外部矛盾(比如业务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新技术比如AI等等),内部矛盾(比如相关人力资源情况,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本业务的目标与其他业务的目标,局部目标与全局目标,稳定与创新等等)分别是什么,以此评估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 三、怎么做 我们以供给保障流量供给中的对新用户的精准承接为例进行说明。 ### 3.1、新用户 **3.1.1、新用户期定义** 注意区别新用户期口径和新增用户口径。 定义新用户期的目的:提升新用户留存,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作用”。 新用户期口径:新增用户前7日定义为新用户期;  **3.1.2、新用户承接** a、新用户激活 (关于“激活”的底层逻辑,可以参考之前这篇文章:https://www.woshipm.com/operate/5778696.html) 2.1.1激活行为:(寻找激活行为的逻辑:首日是否触发关键行为的1-30日留存差值,和对应关键行为的用户渗透综合对比) 备选激活行为:进入点唱页,点唱,点唱完成,发布点唱,搜索,KTV(语音房),直播 由于KTV和直播不在新用户首日落地页,所以先不统计。 **结论**:是否发布点唱的用户1-30日留存差值最大,但渗透太低(下文“d”小节有分析)。结合数据+产品定位+经验,激活行为为【完成点唱】。 b、激活期 统计新增用户首次完成激活行为的天数分布,看大部分用户集中在第几天。 **结论:**首日  c、激活数字 **结论:**完成1次【完成点唱】,即完成一次歌曲录制。 逻辑:在激活行为【完成点唱】的基础上,按点唱歌曲的录制时长分布,按点唱歌曲数量分别统计对应的渗透和留存的关系,找“边际效益”最大的点。 **点唱完成的歌曲录制时长的用户数及其次留分布:** 结论:没有“边际效益”最大的点。 **点唱完成的歌曲数量对应的用户数及其次留分布:** 结论:没有“边际效益”最大的点。  需要说明的是:是否将激活行为“点唱完成率”作为当前的一个关键指标,还需要结合实际业务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若业务本身比较成熟,点唱完成率的提升空间已不大,则它就是一个重点的观测指标。相反,若业务还相对不稳定,点唱完成率有提升空间,则它可以作为当前阶段的一个关键指标重点提升。 d、激活矩阵 (或按人群诉求建立激活行为) 自然新增用户在首日完成了点唱的用户(买量新增用户没有这个现象,或没这么明显),长留被“超”了?基于这个发现,找原因: 逻辑:首日未完成点唱的用户来APP后,都干嘛了?   发现:未完成点唱的用户,在新增的前12天(除首日外),相对于完成点唱的用户来看,更多用户去了直播和KTV,而点唱需求一直占比很低。说明这类用户更多是冲着“KTV”而非“点唱”来的,为什么呢? 继续分析原因:统计用户在新增首日及后续一段时间内,每天的搜索行为,是否这些用户更多的在搜索房间。如果是,则说明这批用户的确是冲着“KTV”来的,而不是冲着“点唱”来的。   **结论**:organic新增用户中,确实有部分用户对KTV的诉求要强于点唱。所以,”KTV“也可以被选作一种激活行为。 另外:也可以分析长期留下来的用户,看这部分用户为什么会留下来,可以看他们在其新用户时期时“干了什么,怎么干的”,那么,后面再来的新用户,我们就可以引导其走“长留用户走过的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析这个问题时需要带入时间窗口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大部分用户都大概会使用哪些功能,怎么使用(物理路径,比如从哪个页面进入,点击哪里等等),光知道这些没用,一款成熟的产品,大概率大家也基本都知道这些。这里带入时间窗口是指,用户首次打开APP后,分别在多长时间内分别有多少比例的用户分别使用了哪些功能,可以是当次的,可以一段时间周期内的分布情况(比如首日n%的用户使用了A功能,他们在第x天,第y天等等有超过m%的用户又干了什么等等总之就是在时间维度上找出用户共性,即被分析的目标用户在时间维度上的行为分布特征,实际分析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要分析的多细致) **结论**:KTV的渗透较高。说明KTV和用户留存有强相关性,证明“KTV”可以被选作一种激活行为。  **综上**,激活行为矩阵:【完成点唱】+【KTV】 那么,当新增用户首日首次打开APP后,因为默认落地页为“xxx”页面,“xxx”页面的作用是希望让用户完成点唱,所以,可以根据“xxx”页面消失后,根据用户是否完成点唱来判断,接下来如何引导用户下一步行为。 所以,继续分析“xxx”页面消失后,用户进入唱歌页面的行为: **买量新增用户**,首日:  买量新增用户中,有a%会在“xxx”页面完成点唱。b%在唱歌页面完成点唱。(a大概是b的1.5倍) **自然新增用户**,首日:自然新增用户中,有c%会在沉浸式页面完成点唱。d%在唱歌页面完成点唱。(c大概是d的2/3) **结论**:新增首日,“xxx”页面消失后,不论用户是否已完成点唱,都还有部分用户有继续点唱的诉求(且占比不低),所以此时不适合直接切到KTV,还是保持回到唱歌页面,但可以在唱歌页面增加**“KTV引导”。这里即找到了一个可能有增长空间的方向。**下一步就是估算这个增长点的ROI(投入产出比),若可做,则完成方案-AB验证。 **e、理想的激活行为** 完成点唱后,是否发布点唱歌曲对用户留存的影响: 结论:是否发布歌曲,对留存影响非常大。  但是,从点唱完成,到完成发布,会卡住很多人(用户数的绝对值太小),所以,”发布“这个行为,对用户来讲门槛太高,不适合做激活行为,但后续我们可以分析用户完成点唱但不发布的原因,以此来提升点唱完成的效果,进而来提升发布率。 猜测,用户是否发布可能和录制时长有正相关性:数据表现也确实如此。(注意相关性和因果性的本质区别,相关性需要经过验证后方有可能得出因果性) 那么这里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假设延长用户的录制时长,可以提升发布率(相关性到因果性的验证)。 但需要找到用户录制时长不长的原因: 猜测可能原因: 1、用户本身没有找到想唱的歌 对比搜索的唱歌漏斗和推荐的唱歌漏斗:若搜索的唱歌漏斗表现明显好于推荐的,则说明推荐的歌曲相对不是用户想唱的。那么,除了用户主动搜索外,如何知道用户想唱什么歌呢? 2、用户本身唱歌水平差 3、用户当前所处环境不适合放声唱歌(可以按时间段分段统计发布率,是否”休息“时段发布率更高,”工作时段“或”通勤“时段发布率低) 4、用户在唱歌过程中哪个环节流失大。 …… **以上,我们怎么做?** 即产品方案: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结合[正向]新用户期(时间窗口)的用户画像和行为分布和[反向]长期留存用户在其新用户期(时间窗口)的用户画像和行为分布,设计产品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结论,假设我们初版方案以验证“KTV”是否为激活行为为主,那么方案的重点就是在用户进入唱歌首页时(在进入唱歌首页前,完成点唱这个关键行为已由上述分析中的“xxx”页面承接),怎么样让更多的用户进入“KTV”。 比如,可以在页面增加KTV的引导,或增加KTV功能模块入口等。但这里,我们需要跳出前面的分析来看待问题,什么意思?上述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前置我们提供了哪些行为参与分析的(KTV是其中一个行为),而还有一些可能重要的行为由于埋点缺失等原因,或不重要的长尾行为(长尾行为单独看不重要,但当成一个整体可能会比较重要)没有参与分析。 所以,我们在设计唱歌页面方案时,也可以基于经验将认为重要的一些功能模块考虑进去,比如页面以点唱为主,KTV为辅,然后在次基础上在增加一些认为重要的功能模块,以覆盖更多的人群。 **结论:**方案上线后使整体新用户次留提升了3PP+。 后续,还能做什么? 1、点唱完成后,提升歌曲发布率(理想激活行为); 需要定位发布率低的原因,猜测是因为录制时长短,为什么短? 2、激活行为前置: 比如其他用户的点唱行为的视频(视频方式:播放 别人的点唱歌曲5-10s + 点唱操作路径 + 收到他人点赞评论等),让用户提前感知到点唱的“用户价值”,提前被部分激活。 3、结合AI,优化点唱工具,提升点唱完成率等。 4、…… ### 3.2 流失用户 流失用户口径:连续n天或以上不访问APP的用户; 流失回流用户:当日DAU中,满足连续n天或以上没访问过APP的用户; 通过回访率来确定流失口径(这里暂不展开说明,感兴趣可自行查资料了解),如下: (可按回访率降到5%,或将回访率作一阶差分找“拐点“来确定上述的“n”)  流失回流用户规模:占DAU的比例,m%左右  流失回流用户质量:留存明显低于新增用户的留存  **结论:**人群规模较大,质量低,综合来看,值得做。 至于怎么做,需进一步分析,这里暂不展开描述。 ### 3.3 老用户(留存用户) **3.3.1 提留存(活跃)** 提活跃的关键是解决用户习惯问题: 如何培养用户习惯:提供一个思路(更多思路,请参考我个人主业的另一篇文章:https://www.woshipm.com/operate/5778427.html) 1、确定产品的理想使用频次:比如每周使用n次; 2、根据n,找到产品的习惯用户,即满足了理想使用频次的用户; 3、分析这些习惯用户的共性(属性+行为),找到“习惯行为”和对应的“习惯路径”; 4、设计/优化这些路径,目的是让更多用户走上这些路径,或设计新的路径场景;  **3.3.2 防流失(流失风险用户)** 防流失主要有两种方式: 1、流失预警机制:通过在产品的关键流失节点处埋策略实现 2、流失预警模型:通过算法建模+挽留策略实现 这里以流失预警模型进行展开。 **说明:拉活和防流失的区别 (二者都是为提留存服务的)** **二者有很强的相似性,直觉上会认为二者是一样的,甚至一个策略本身就有防流失和拉活的双重作用,但在用户属性和逻辑理解上,二者存在差异:** - 用户特征角度:防流失针对的是活跃有下降趋势的用户;拉活一般主要是针对原本就是低活跃的用户(这里的“低”是个相对概念,看产品怎么定义)。//这里的活跃不仅仅是指活动频次活跃时长,也包括产品定义的关键行为(你想让用户去完成的行为) - 产品策略角度:防流失重在减少负体验,增加流失原因的弥补,更像疫苗(长期);拉活更多是提供更多策略手段,更像营养品(短期)。 **模型的搭建(仅对搭建思路做描述,具体各相关名词的含义这里不做解释)** 流失预警的目的:通过一套体系化、机制化的方式,对具有流失风险的用户进行预判和干预及召回; **流失期的定义:连续30天及以上没有打开过APP的用户定义为流失用户;(30天怎么确定的可参考上述流失回访率)** 用户流失预警的时间窗口主要包含:「特征选择期」、「空档期」、「预测期」,通俗来讲就是根据「用户过去多久的行为」来预测「用户未来多久流失的概率」。如下图:  上图解释清楚比较复杂,这里大白话描述下: - Input特征集:给模型输入大量的用户标签 - 上图方框里可简单理解为有一个很复杂的函数(或者数学公式),它可以将特征集处理为流失概率-即Output 用极限思维简化理解,假设这里只有一个用户标签,那么公式可看作:y=ax+b(人脑的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底层逻辑也是按这个函数来的,模仿人脑的神经网络自然也是),其中x为输入的特征集,y为输出的概率;有些x的输入对y值没有影响,这样的x需要舍弃。要想提升模型预测准确率,方法之一就是不断找新的标签进行输入,看对y值的影响(这一过程,可理解为调参) 基于输出的流失概率,结合用户特征,可归纳出流失原因(可理解为流失原因被量化了,这里以某阅读类APP为例,为避免泄密,下图对业务做了简化和适当修改)  流失原因是怎么得到的? 主要通过两个算法,Shap和Woe; - Shap:计算每个流失风险用户的流失特征占比; - Woe:将上述流失特征归因为可理解的流失原因; 对Shap和Woe算法的解释:(以下数据均为虚构) 第一步:Shap寻找每个用户流失的特征因素: 假设导致3个用户流失的重要特征如下(拿3个用户举例子):Shap值的计算方式就不展开说明了,这一步由算法工程师进行计算。特征的Shap值越大代表这个特征导致该用户流失的“权重”越大。  第二步:Woe量化特征的不同取值对流失的影响:   若有必要,还可进一步结合用户生命周期进行细化分析,比如: 1、流失用户中各期的占比 2、生命周期各期用户分渠道看流失占比分布 (新手期,各渠道流失占比;成长期,各渠道流失占比……):看流失用户是否集中在某些渠道 3、生命周期各期中流失用户的行为 (新手期:阅读频次,阅读方式,阅读路径,领取福利情况等,成长期……):看流失用户的特征,比如可能流失用户大部分没有领取福利的习惯 4、流失用户流失前最后一次停留的地方 **模型应用:** 可理解为,模型为每一个用户都输出了一个流失分值(归一化0-1之间,0.7以上为流失风险人群,0.7是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相当于于每个用户都被量化了,那么,也就可以根据流失分值将用户划分到不同的人群中,比如高中低流失风险,暂无风险,完全无风险等等。不同风险的人群根据其流失特征,设计对应挽留策略。反过来,无风险的人群,可以大胆尝试付费引导等等。 既然能将用户按风险进行分群,也就可以将其接入到画像系统和活动平台,发挥更大价值。 **应用效果:**上线流失挽留方案后(方案很简单,0.7以上的人群,打开APP后,直接命中限免内容,直接限时阅读,当然里面还结合了其他人群做了交叉分群,细化了对应的策略规则等),整体流失人群(0.7以上人群)次留的提升非常显著,超出预期。 本文由 @弋十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一辆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大致在600~700颗,电动车则为1600颗,更高级的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3000颗。
## 要闻提示 1.贾跃亭首次回应“下周回国”梗,斥华尔街黑帮掏空FF,华人高管被排挤 2.传Manus母公司完成超5亿元融资,计划总部搬迁至新加坡,分离国际与国内业务 3.百度创始人李彦宏:DeepSeek慢且贵,不是万能的 4.蔚来李斌谈乐道换帅:沈斐是一个愿意下笨功夫的人 5.产量暴跌九成,日产武汉车厂传两年内关停 6.上海车展一男子持三维扫描设备对展车数据采集, 上汽大众高管回应 7.Meta Reality Labs裁员逾百人,重组虚拟现实业务 8.美国Shein、Temu和亚马逊在内的多个电商平台集体提价,部分商品价格翻倍 ## 今日头条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DeepSeek慢且贵,不是万能的** 4月25日,在Create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表了题为《模型的世界 应用的天下》的演讲。谈到DeepSeek,李彦宏称各个业务线也都第一时间接入了DeepSeek。 但李彦宏指出,DeepSeek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处理单一的文本,还不能理解声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同时幻觉率比较高,很多场合不能放心使用。“它最大的问题是慢和贵,中国市场上绝大多数大模型API的价格都更低,而且反应速度更快。” 过去一年,大模型世界风云变幻。一边是大模型厂商卷死卷生,另一边是开发者无所适从,不敢放心大胆做应用。李彦宏对开发者说,“只要找对场景,选对基础模型,有时候还要学一点调模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做出来的应用是不会过时的”。他强调,“没有应用,芯片、模型都没有价值。模型会有很多,但未来真正统治这个世界的是应用,应用才是王者。”(三言科技) 国内资讯 **贾跃亭首次回应“下周回国”梗,斥华尔街黑帮掏空FF,华人高管被排挤** 4月26日,FF创始人贾跃亭接受专访时,针对公众对 “下周回国” 梗的持续质疑,贾跃亭首次回应称,此前提出的 “两年为限”战略与个人回国计划深度绑定,核心目标是通过FF和FX双品牌战略的实质性突破实现债务偿还能力的根本提升。对于何时真正解决债务问题,贾跃亭没有给出具体时间点。贾跃亭强调,“两年为限"指的是公司战略实施的时间表,而非回国承诺。 此外,贾跃亭将FF的管理历程分为几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董事会几乎所有重大决策权都被特别委员会掌控。贾跃亭表示,“我不仅做不了决策,连参与决策的机会都被剥夺,很多华人高管也被排挤出公司。”第二阶段为“华尔街黑帮”控制期。他表示,合并方派出的董事是“华尔街著名的破产董事”,在控制公司一年多时间内,“把十亿美金全部烧光,车子却没能交付。”调查结束后,贾跃亭称未发现实质性问题,但公司已遭受严重损失。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此前"宁愿死在造车路上"这句话时,贾跃亭坚定表示即使重来一次,仍会选择All in造车。对于是否后悔选择在美国造车,贾跃亭承认这一决策“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对”。他坦言在美国犯了很多错误,但如果能重来,他会努力将中国的高效率、低成本优势与美国的科技创新融合,相信“可能早就成功了”。(凤凰网科技) **传Manus母公司完成超5亿元融资,计划总部搬迁至新加坡,国际与国内业务完全分离** 据外媒报道,中国AI初创企业Manus近日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由硅谷知名风投Benchmark领投,公司估值跃升至近5亿美元,实现约五倍增长。这笔资金将用于拓展美国、日本及中东等国际市场。该公司开发的AI代理平台Manus因其突破性技术引发行业关注。 此外,Manus正在考虑将总部迁至海外。公司创始人与部分投资人还讨论了将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完全分离的可能性,计划让Manus专注于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据悉,中美紧张关系为其全球化产品运营带来了挑战。Manus已考虑将新加坡作为新总部所在地,该公司在当地已注册实体,但具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上个月,Manus因其能够自动浏览网页完成旅行预订、股票分析等任务,在美国开发者和投资圈引发热议。AI开发平台RunRL的联合创始人Andrew Gritsevskiy指出,虽然OpenAI等美国大型初创公司也推出了类似产品,但Manus在任务完成度上需要更少的人工干预。(Z Finance) **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卸任,段要辉直接负责中国区全部业务** 雷峰网消息,OPPO原中国区总裁刘波将卸任并学习深造,高级副总裁段要辉将直接负责全部中国区业务。OPPO内部消息表示,原中国区总裁刘波因脱产参加高管学习计划卸任该职位。高级副总裁段要辉直接负责中国市场,对中国区整体业务负责。 另外,此次调整还涉及线下销售板块,由原Reno与A系列GTM部长汤杰负责中国区线下销售工作 ,向段要辉汇报。2024年1月,段要辉升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后分管中国区,刘波向其汇报。二位共同操盘 Find X8和Find N5等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原中国区总裁刘波所参加的OPPO高管学习计划,是OPPO已运行多年的领导力培养计划。据公开资料显示,原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曾参与高管学习计划,并于2024年返回公司后担任硬件工程总裁。( 对终端渠道、业内动态感兴趣的行业人士,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ByArsT** 交流) **比亚迪李云飞谈智驾宣传:不要营销过度,不能夸大宣传** 最近,工信部发文要求汽车企业明确智驾系统的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对此表示,以前电动车出点问题,大家就觉得电动车不安全。现在一些车企的智驾系统出事,又让人觉得智能车有问题。有些车企的智驾宣传导向不好,这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有关部门对智驾宣传进行指导和规范,有助于提升安全意识,推动智能化健康发展。 他还提到,智驾现在不是冷下来了,只是阶段性调整,大家需要再夯实一下基础。李云飞认为,比亚迪在智驾方面的优势在于数据。比亚迪有超过440万辆搭载L2及以上智驾系统的车辆,这些数据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此外,比亚迪还有5000多名智驾工程师,这能保证比亚迪的智驾技术是靠谱的、领先的。而且,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企业,这能让比亚迪的产品价格更亲民。 李云飞强调,产品和技术才是最重要的,营销只是辅助,不要营销过度,不能夸大宣传,营销可能占20%-30%,但产品和技术才是核心。他说:“营销可以学,但技术是学不来的。”(快科技) **蔚来李斌谈乐道换帅:沈斐是一个愿意下笨功夫的人** 据报道,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蔚来旗下蔚来、乐道、萤火虫三个品牌首次完整亮相。在车展上,蔚来李斌评价新任乐道总裁沈斐为“愿意下笨功夫的人”,强调乐道将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赢得市场,而非依赖“大招”。 对于乐道L60销量问题,李斌表示乐道销量虽未达预期,但在20万-30万价格区间中表现不俗。秦力洪称乐道的短期目标是每周销量稳步增长。此外,乐道与蔚来在换电站等资源上深度共享,60%的蔚来换电站已向乐道用户开放。对于萤火虫外观设计争议,李斌强调其为原创设计,且针对全球市场需求进行了考量。 此外,秦力洪和李斌均表示超充与换电不对立,蔚来将继续布局换电站,同时也在推进750千瓦液冷超快充站。部分车企正在开发基于乐道标准电池包的换电车型,但量产仍需时间,蔚来更关注成员的参与而非开发速度。(三言科技) **产量暴跌九成,日产武汉车厂传两年内关停** 据日媒26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日产汽车为推进经营重组,决定在2025财年(2026年3月底前)关闭位于武汉的整车厂。该厂于2022年投产时定位为日产在华重要生产基地,年产能达30万辆,主力生产Ariya电动车及X-Trail多用途车。 受中国自主品牌强势崛起及日产在华销量持续低迷影响,该厂设备利用率已跌破10%警戒线。数据显示,2022至2023年间该厂年产量仅维持约万辆规模。为提升产能利用率,厂方自2024年起开始为合资伙伴东风汽车代工生产电动车型。 日产已于2024年6月关停江苏常州厂的生产业务。武汉厂停产后,日产在中国境内的生产基地将缩减至4个。(集微网) **上海车展一男子持三维扫描设备对展车数据采集, 上汽大众高管回应** 4月25日下午,上海车展上汽大众展台,一男子手持专业三维扫描设备对未上市的ID.3 GTX套件款展车进行数据建模采集,因行为异常引起现场工作人员关注。工作人员多次劝阻后该男子情绪激动,后经长时间劝导平复情绪,并跟随工作人员至礼宾区作详细沟通。  不久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在展台出口与该男子礼貌握手并送离,引发公众讨论。当晚,傅强回应称,该男子是ID.3的老车主,因喜爱ID.3 GTX套件款造型,想通过扫描留存数据后自己动手复刻给自己的车换上GTX套件。傅强还透露,ID.3 GTX套件版将于年中正式发布,该男子已获邀参与同期举办的ID.改装车友聚会。(三言科技) **饿了么官宣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处罚,每日配送时间不超过11小时** 4月26日消息,日前,饿了么平台与骑手代表正式签署《2025年度“饿了么”(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这是全国首份围绕平台算法与劳动者权益达成的专项协议,涵盖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协商协调机制等方面。 《协议》约定逐步取消超时扣款处罚,降低网约配送员的超时焦虑,转为正向激励。此外,针对骑手对“同距不同价”的质疑,平台承诺在官网开设算法公示专栏,于骑手APP接单页面清晰标注费用构成(如距离、时段、难度系数),杜绝“隐藏扣款”。平台优化“强制下线”功能,探索延长下线休息的时长,网约配送员每日配送时间不超过11小时;连续配送4小时,平台系统提示,小休至少20分钟。(redhub) **小米卢伟冰:小米空调以2030年中国市场数一数二作为目标** 4月26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发文称,小米空调以2030年中国市场数一数二作为目标,对标全球标杆;小米空调已经完成了全产品线布局,并且完成了全栈自研;小米空调智能制造工厂,会在今年年内投产。卢伟冰在2024年财报会议上谈到大家电业务时表示,去年小米大家电的整体收入增长超过%50,今年还要超过50%。空调业务方面,去年小米集团在中国排了第四名,今年的目标是要排到第三名。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今年3月曾表示,武汉的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大规模投产。(卢伟冰微博) **京东外卖回应“百亿补贴商家承担50%”传言:平台不会设置强制分摊比例** 4月25日晚,针对“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要求商家承担50%”的传言,京东外卖发布声明表示,“百亿补贴通过公开透明的政策邀请商家伙伴根据自身经营规划自主选择参与,平台不会设置强制分摊比例。百亿补贴活动始终坚持商家自愿参与、合作共赢原则,现行政策中商家分摊比例保持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京东外卖还提到,“当前网上关于所谓京东外卖百亿补贴政策调整的截图通知系伪造,并明显有水军在有组织的进行恶意推动痕迹。京东外卖将采取法律措施保障自身权益。”(新浪科技) **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在杭州成功首飞,续航时间不低于20分钟** 4月26日,国内首创基于三涵道构型的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在浙江杭州成功完成首飞。该飞行器由杭州智元研究院研发,续航里程≥8km,最大飞行高度≥1km,续航时间≥20min,最大速度≥60km/h。 在人机交互方面,该飞行器可配合 AR 头显和摇杆操作实现智能交互,在自动驾驶状态下能解放双手,实现高空作业。从应用看,其可应用于应急救援、飞行体验、低空经济空中作业等场景。(IT之家)  国际资讯 **谷歌CEO皮查伊:Waymo未来或向个人用户销售自动驾驶汽车** 4月26日消息,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Waymo未来有可能向个人销售自动驾驶汽车。皮查伊在谈到Waymo的长期发展策略时表示,公司计划继续拓展合作,例如目前在迈阿密与Moove合作、在奥斯汀与Uber合作,接下来还将在亚特兰大展开新项目,也提到了“未来关于个人所有权的可能性”。 早在2018年,Waymo就曾探索这一方向。当时,Waymo与克莱斯勒签约生产自动驾驶版Pacifica(前身为“大捷龙”),双方也讨论了未来如何将这类车辆售予私人用户。不仅是Waymo,特斯拉也在积极推进个人自动驾驶市场的布局。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去年“We, Robot”活动上表示,到2026年,消费者可花3万美元购买一辆Cybercab。 据外媒报道,马斯克本周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还调侃称,Waymo的机器出租车造价远高于Cybercab。不过,Waymo目前实际投入路面运营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数量,远远领先于尚无运营车辆的特斯拉。Waymo近期已将测试扩展到日本,特斯拉则计划今年夏天在奥斯汀上线无人驾驶出租车。(凤凰网科技) **Meta Reality Labs裁员逾百人,重组虚拟现实业务** Meta近期宣布对Reality Labs部门裁员,影响Oculus Studios及Supernatural等团队。据报道,裁员人数超过100人。这一举措是Meta在重组其硬件和虚拟现实业务的一部分,旨在提升效率并集中资源。Meta发言人表示,Oculus Studios内部某些团队正在进行结构和角色的调整,这影响了团队规模。尽管裁员,Meta仍然在Reality Labs中保留了495个职位空缺,并鼓励受影响的员工申请内部职位。 这一轮裁员主要影响到开发Meta Quest头戴设备的VR应用和游戏的团队,特别是Supernatural这款VR健身应用。Meta于2023年收购了Supernatural的开发公司Within,裁员后该应用的每周新运动数量将会减少,但每个运动将提供更多技能等级的选择,让用户有更灵活的选择。 过去一年间,Reality Labs面临新的成本削减压力。该部门去年运营亏损达177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约10%。Meta首席技术官Andrew Bosworth曾表示,2025年对于Reality Labs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将决定这一努力是否会被视为愿景的实现或是传奇的失败。此次裁员是Meta在努力提升业务表现的背景下进行的,并且是该公司在今年早些时候裁减了近4000个职位之后的又一波调整。(十轮网) **“Linux之父”怒批:文件系统大小写不敏感是天大错误** 4 月 26 日消息,“Linux 之父”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再次发飙,近日在Linux内核邮件列表(LKML)上发表长文,严厉批评文件系统中的大小写不敏感(case-insensitive)功能。他明确表示,这种设计是个“巨大的错误”,文件系统开发者从未吸取教训。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测试不足,而在于一开始就不该实现这种功能。 Linus 进一步警告,大小写不敏感功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他举例说明,许多用户空间程序会检查文件名是否符合安全敏感模式,但文件系统可能无视不可打印字符,导致原本不应匹配的文件名被错误匹配。这种“忽略其他因素”的做法,让安全检查形同虚设。 他还提到 Unicode 字符(如“?”和“❤️”)因忽略特定代码点而被视为相同,可能导致安全敏感文件被误判。Linus 愤怒地表示,这种设计让用户程序防不胜防,开发者却仍视其为“特性”。(IT之家) **美国Shein、Temu和亚马逊在内的多个电商平台集体提价,部分商品价格翻倍** 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商家运营成本上升。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亚马逊等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已经开始提高商品的售价。根据一家价格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自4月9日以来,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和玩具等多个类别,平均涨价幅度接近30%。 包括Temu、希音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均已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全球贸易规则及关税变动”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将从4月25日开始实施价格调整。社交媒体上也有大量美国网友感叹道,一夜之间购物车里的东西都变贵了。(央视财经) **马斯克xAI洽谈融资200亿美元,估值预计超1200亿美元** 4月26日,据外媒报道,马斯克的XAI Holdings正与投资者商谈筹集约200亿美元资金,用于其新合并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和社交媒体业务。若成功完成,将使公司估值超过1200亿美元,还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二大初创公司融资轮,仅次于OpenAI今年早些时候的400亿美元融资。 报道指出,此次融资金额可能会超过200亿美元,但最终数字尚未确定,条款可能会发生变化,资金筹集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进行。对投资者而言,这次融资将重塑科技行业的竞争格局,可能为X平台注入新动力,同时帮助缓解其沉重的债务负担。 据报道透露,此次融资的新资金可能用于偿还马斯克将Twitter转为私有公司、后来更名为X时所承担的部分债务。债务一直是X的沉重负担。根据报道,仅在今年3月,X就支付了约2亿美元的与收购相关的债务服务成本。到2024年底,该公司的年利息支出超过13亿美元。(财经Talk) **昔日搜索引擎霸主加入战局!雅虎也欲竞购Chrome浏览器** 据外媒消息,雅虎公司一位高管表示,若联邦法院命令谷歌剥离Chrome网络浏览器作为其维持非法垄断的补救措施,这家由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支持的互联网企业将参与竞标。雅虎搜索总经理布莱恩·普罗沃斯特,周四在华盛顿谷歌庭审中作证称,雅虎预估该浏览器的售价将达到数百亿美元,并认为它"堪称互联网上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普罗沃斯特表示:“Chrome可以说是网络领域最重要的战略参与者,我们有望与阿波罗联手推进收购。” 普罗沃斯特表示,自阿波罗接管以来,雅虎一直寻求"重振"其搜索引擎,并开始自主研发仍处于开发阶段的浏览器。他透露,该公司还考虑过收购浏览器业务,司法部提案公开后立即对收购Chrome产生了兴趣。雅虎可能面临竞争。ChatGPT负责人周二庭审时表示,OpenAI也有意收购Chrome浏览器。“是的,我们会的,其他许多公司也会,”OpenAI的ChatGPT负责人尼克·特利在被问及公司是否会考虑收购谷歌浏览器时如此回应。(快科技) **三星印度工厂获100亿卢比追加投资,此前曾两次爆发劳资纠纷** 4月25日,三星电子宣布将向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斯里佩鲁姆布杜尔工厂追加投资100亿卢比(现汇率约合8.54亿元人民币),并计划新增100个工作岗位。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今年2月曾因员工停职事件发起静坐抗议。在此之前,上述工厂数百名工人在2023年9月进行了为期五周的罢工,要求提高薪资并承认工会合法性,最终资方同意解决诉求。 泰米尔纳德邦工业、投资促进与商业部长T.R.B. Rajaa发文称,三星电子的这一决策将为当地经济带来积极影响。该厂现有员工超2000人,目前主要生产冰箱、电视机及洗衣机,在2022-23财年中为三星印度120亿美元(现汇率约合874.99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贡献了20%的业绩。(IT之家) 雷峰网
今年4月,爱芯元智宣布完成C轮超过10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宁波通商基金、镇海产投、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两江基金、元禾璞华、韦豪创芯等机构。
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奚伟预期,还需要至少3-5年的时间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地产业化。
 ## 传马斯克 xAI 正寻求 200 亿美元融资,若成功将成史上第二大创业公司融资 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消息,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马斯克的 xAI Holdings 正在与投资者洽谈,计划为其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和社交媒体业务筹集约 200 亿美元资金。 如果交易顺利完成,这笔融资将成为史上第二大初创公司融资,仅次于 OpenAI 今年早些时候的 400 亿美元融资。据悉,交易完成后,xAI Holdings 的估值将超过 1200 亿美元。  xAI Holdings 于 3 月宣布成立,源自社交平台 X 和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的合并。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新一轮资金将可能用于偿还马斯克在收购推特后为将其私有化所承担的一部分债务,而这笔债务是 X 的一大负担。 今年 3 月,X 就为收购相关的债务支付了约 2 亿美元,而到 2024 年底,公司的年利息支出预计将超过 13 亿美元。(来源:新浪科技)  ## 谷歌 CEO 皮查伊:Waymo 未来或向个人销售自动驾驶汽车 4 月 26 日消息,谷歌 CEO 桑达尔·皮查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Waymo 未来有可能向个人销售自动驾驶汽车。 皮查伊在谈到 Waymo 的长期发展策略时表示,公司计划继续拓展合作,例如目前在迈阿密与 Moove 合作、在奥斯汀与 Uber 合作,接下来还将在亚特兰大展开新项目,也提到了「未来关于个人所有权的可能性」。早在 2018 年,Waymo 就曾探索这一方向。当时,Waymo 与克莱斯勒签约生产自动驾驶版 Pacifica,双方也讨论了未来如何将这类车辆售予私人用户。  不仅是 Waymo,特斯拉也在积极推进个人自动驾驶市场的布局。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去年「We, Robot」活动上表示,到 2026 年,消费者可花 3 万美元购买一辆 Cybercab(来源:搜狐科技)。 ## 传中芯国际将于 2025 年完成 5nm 工艺升级 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消息,根据一份最新的报告,中芯国际将在 2025 年完成其 5nm 芯片的开发。 通过使用较旧的 DUV 设备,中芯国际将实现 5nm 工艺目标,但除了成本增加之外,其良率将仅为台积电在同一技术上的三分之一。据称,华为 Mate 70 系列的麒麟 9020 依然采用 7nm 技术进行量产,分析师据此推断,中芯国际在 5nm 节点上遇到了各种障碍。该报告暗示,尽管中芯国际有可能成功实现其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将经历一系列坎坷。 目前尚不清楚中芯国际何时会开启 5nm 晶圆量产,但据传,华为将利用 5nm 工艺生产其 Ascend 910C 芯片。(来源:cnBeta)  ## Windows 地图应用遭弃用,将于 7 月从微软商店下架并终止服务 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消息,微软已于 4 月 8 日弃用 Windows 中的 UWP 地图控件和 Windows 地图平台 API。近日,微软更新了支持页面,确认 Windows 地图应用也将于 2025 年 7 月从 Microsoft Store 下架。 从 Win11 24H2 版本开始,Windows 已经不再预装地图应用。微软表示,他们将会在该应用下架后推送功能终止更新包,从而使已安装的 Windows 地图应用无法继续使用。目前,如果用户主动卸载该应用,仍可在 7 月前重新下载安装地图应用;但一旦时间超过 2025 年 7 月,Windows 地图应用将无法再被安装及使用。 微软表示,用户保存在 Windows 地图应用中的个人数据(如导航路线、地图链接等)不会被系统删除。但由于 App 功能终止的影响,这些数据将无法在 Windows 地图应用中继续使用。(来源:IT 之家) ## 谷歌停止支持 10 年以上 Nest 智能温控器并退出欧洲市场 4 月 27 日消息,谷歌昨日宣布,从今年 10 月 25 日起,将停止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Nest 智能温控器发布软件更新,并且将完全停止在欧洲推出新款 Nest 产品。  这意味着,2011 年和 2012 年推出的 Nest 温控器、2014 年在欧洲发布的版本将无法获得更新,且这些设备将不再支持 Nest 和 Home 应用。不过,用户仍然可以在设备上直接调节温度和设置日程。 至于为何不再在欧洲推出 Nest 温控器,谷歌解释道:「欧洲的供暖系统独具特色,拥有多样的硬件和软件需求,这使得在如此多元化的家庭中进行设计成为一项挑战。」(来源:IT 之家) ## 贾跃亭回应「下周回国」梗:前提是 FF 在经济和资本基本面都取得成功 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凤凰科技对 FF 创始人贾跃亭进行独家专访。针对公众对「下周回国」梗的持续质疑,贾跃亭首次回应称,此前提出的「两年为限」战略与个人回国计划深度绑定,核心目标是通过 FF 和 FX 双品牌战略的实质性突破实现债务偿还能力提升。 贾跃亭强调,「两年为限」指的是公司战略实施的时间表,而非回国承诺。「我希望用这两年的时间表来看我们战略能否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效」,他表示,回国前提是公司在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基本面都取得实质性成功,使他有条件解决债务问题。 采访中,贾跃亭还表示是「华尔街黑帮」掏空了 FF 公司。FF 董事会几乎所有重大决策权都被特别委员会掌控,由委员会派出执行董事长管理公司。「我不仅做不了决策,连参与决策的机会都被剥夺,很多华人高管也被排挤出公司。」之后,合并方派出的董事是「华尔街著名的破产董事」,在控制公司一年多时间内,「把十亿美金全部烧光,车子却没能交付。」(来源:凤凰科技)  ## 曝英伟达 RTX 5060 显卡 5 月 19 日发布,售价 2499 元 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消息,科技媒体 videocardz 发布博文称,从非官方渠道获悉,英伟达计划 5 月 19 日发布 GeForce RTX 5060 显卡。消息称英伟达已联系多家显卡合作伙伴,不过和此前消息有所不同的是,RTX 5060 的评测禁令将与销售禁令同步解除,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前,可能无法提前获取第三方评测数据,只能参考英伟达官方基准测试结果。 此前消息显示,英伟达 RTX 5060 显卡搭载 GB206 GPU,内置 3840 个 CUDA 核心,属于 RTX 50 系列的最低端 SKU。相比前代 RTX 4060,其显存容量仍为 8GB,显存位宽保持 128-bit,但核心数量增加 25%,显存带宽提升 65%。定价方面,RTX 5060 预估与 RTX 4060 发布时一致,为 2499 元。(来源:新浪科技) ## 手机 QQ 客户端增加支持微信小程序 北京时间 4 月 26 日消息,手机 QQ 客户端,包括 iOS 和安卓双端,已接入微信小程序功能,用户将自己的客户端更新至最新版本后即可体验到相关功能。  目前这一小程序功能入口位置较深,用户需要点击搜索框,之后才能看到「小程序」按钮,点击按钮即可查找各种小程序名称并访问。 目前微信小程序中只有一部分能够在 QQ 中运行,相应小程序带有微信角标,如果没有带角标的则是 QQ 原生小程序。(来源:IT 之家)  ## YKK 研发自驱动拉链系统:内置电机,一键遥控 4 月 26 日消息,据 The Verge 报道,全球最大拉链制造商 YKK 宣布研发出一款自驱动拉链的原型,其内置电机和齿轮系统,通过有线遥控器按钮即可自动拉合。报道称,如果未来能将目前数英寸长、远大于普通拉链拉头的设计进一步微型化,则可以解决人们「因忘记拉拉链而尴尬」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拉链创新,如 Under Armour 推出的单手 MagZip 拉链,主要为了方便行动不便人士使用;而 YKK 则希望将自驱动拉链应用于工业领域。在 YKK 最近发布的视频中,这款拉链原型在约 40 秒内,自动连接了一对高约 4.9 米的膜材。倘若手动完成,需借助梯子或机械设备。 YKK 还指出,若要将此技术应用到日常服饰上,除了需要完成小型化并内置电池,还必须增设安全防护机制,以确保拉链运行过程中不会夹住异物。(来源:搜狐科技)
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滥施关税引发的经济衰退忧虑,大量美国网民正在社交媒体上交流一项技能:如何在经济衰退期间过日子。作为背景,随着特朗普4月宣布面向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担忧也升至十余年来的新高。 搜索引擎公司Google预期,在今年4月,美国地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搜索量将升至2010年后的最高水平,同时关于“大衰退”的搜索,将创下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后的新高。 (来源:Google Trends) 正因如此,美国网民正在社交媒体上抱团回顾,那些在次贷危机等黑暗时期的省钱窍门和生存策略。美国的“80后”和年长一些的“90初”也在扮演过来人角色,向千禧一代们分享过往经济危机的回忆和省钱经验。 从几周前开始,28岁的内容创作者Kiki Rough开始制作视频指南,教授来自以往经济衰退、大萧条和战争时期食谱书中的菜肴。 在芝加哥郊区的厨房里,她向观众传授如何制作廉价餐点,以及家庭自制替代品,以节约外出购买早餐酥皮卷、甜甜圈的消费。她对观众们表示,自己并不是专业厨师,而是在领取食品补助期间自学烹饪,磨练出了这门手艺。 (Kiki Rough的“衰退料理系列”,来源:社交媒体) 据她统计,过去1个月里,她在TikTok和Instagram两个平台总共获得超过35万粉丝,视频观看量接近2100万次。 Rough对媒体表示:“在我的评论区里,反复能看到这样的玩笑话:‘老穷人’在教‘新穷人’。我们现在需要分享知识,因为每个人都感到害怕,而学习将赋予人们应对这些情况的信心。” 当然对于2025年的美国人而言,2009年的一些省钱经验恐怕已经不再适用。在这十几年(特别是最近几年)生活成本飞速上涨的同时,联邦最低工资标准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网络博主Kimberly Casamento近期开设了一个短视频系列,带观众重温一本2009年出版的经济食谱——如何用7美元为一家人做一顿饭。时过境迁,当时被认为是低成本餐食的原材料费用,现在已经涨了约100%至150%。  Casamento也强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贵得让人难以承受,如果能省下5美元的餐费,那就是胜利。” 研究家庭和代际经济学的巴布森学院副教授Megan Way表示,在经济紧缩时期,这类集体知识共享行为十分常见。在次贷危机期间,削减开支或延长食物存储时间的讨论通常发生在邻里之间,但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如今这些对话转向“数字广场”是合乎情理的。 虽然强调现在的经济情况与次贷危机前不一样,但Way也表示,如今人们在多个方面都感受到广泛的不确定性,这可能会激发人们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大衰退期间最为强烈。 作为参照,周五新鲜出炉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跌至过去70多年里最差的水平之一。 (来源:密歇根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冲向衰退的核心人物,特朗普的任期到下周才刚满100天。 哈佛大学教授、前美国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周五评价称,今年特朗普执政的头一百天,可能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所有履新总统中最失败的。这不是任何个人,或带有党派观点的结论,而是市场的裁决。 萨默斯也批评道,当一个国家的总统看起来正在朝着未经思虑的民粹主义方向推动事务,违背所有经济学智慧时,坏事就会发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48.htm)
比亚迪推出两款概念车型,进军全尺寸SUV市场 | 2025上海车展;京东外卖:所谓百亿补贴政策调整的截图通知系伪造,平台不会设置强制分摊比例;腾讯音乐拟收购喜马拉雅,交易事宜两个月前已启动;美国电商平台集体提价,亚马逊近1000种商品的价格出现明显上涨;财政部、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修订印发《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管理办法》答记者问;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规定》,明确两类豁免范围;全国人大常委会:2025年将制定金融法、金融稳定法;5月6日起北交所为试点股票启用新证券代码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认为,台积电(TSMC)的高管在履行投资承诺方面值得信赖。上个月,特朗普与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博士共同宣布了一项价值100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投资计划,台积电将在美国建造更多工厂,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投资。 该计划是特朗普扩大美国制造业基础计划的一部分,而台湾媒体的多篇报道显示,台积电尚未向台湾政府提交其细节用于审批。  特朗普3月份在白宫宣布这一消息时,对台积电大加赞赏,称其为全球最伟大的公司。台积电先进的制造技术及其大批量生产先进芯片的能力,确保了其成为全球所有领先科技公司的首选代工制造商。 尽管台积电在3月份宣布了这项1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但多位台湾官员此后表示,他们尚未收到任何正式的批准申请。任何重大投资都必须获得台湾政府的批准,以应对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其他影响。 不过,考虑到台积电已在亚利桑那州建成了晶圆厂,并且该工厂未来还将在之前 650 亿美元的投资下完成额外的生产线,因此该公司有充足的时间向台湾政府提交新的投资方案的细节。 虽然台积电尚未向政府提交投资方案的细节,但特朗普相信该公司会兑现承诺。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他仍然相信,他的关税策略将确保在海外拥有制造业务的美国和外国公司决定将其工厂迁回美国。 特朗普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为例,证明了其战略的成功。英伟达本月初宣布,未来四年将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用于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随后,总统又提到了“台湾魏先生”,以此作为其战略成功的又一例证。 对此,当采访者问他是否对流入美国的资金有信心时,特朗普回答说:“我来告诉你我为什么信任他们。” 他补充道:“首先,我认为他们是值得信赖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将难以支付关税。” 虽然特朗普在声明中对台积电大加赞赏,但后来他透露,如果台积电不决定扩大其美国制造基地,他曾威胁要对其征收100%的税。“我只是说,‘如果你不在这里建厂,你就得缴纳高额税款。25%,也许50%,也许75%,也许100%,’”特朗普本月早些时候在一次政治活动上说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46.htm)
本周,亚马逊和英伟达在一群石油和天然气行业高管面前表示,为人工智能供能的所有选项都在考虑范围内,其中包括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科技行业和能源行业齐聚俄克拉何马城的哈姆美国能源研究所,共同探讨美国如何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大型科技公司大多投资于可再生能源,以努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它们如今正处于一个变化了的政治环境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放弃了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因为他试图增加化石燃料的产量,尤其是天然气的产量。 如今,科技行业越来越公开地承认,至少在短期内,需要天然气来为人工智能提供能源。 亚马逊全球数据中心副总裁凯文・米勒在周四的一场小组讨论中表示:“为了获得电网所需的能源,在一段时间内需要采取‘全方位’的能源策略。我们并不惊讶于为了满足短期需求,我们需要增加一些热能发电。” 米勒称,亚马逊仍专注于削减碳排放。这位高管表示,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买家,并且正在投资先进的核能和碳捕获技术,以降低其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但米勒表示,这些先进技术要到 2030 年代才能投入使用,而亚马逊现在就需要稳定且安全的电力供应。 米勒说:“我们非常明确,满足客户对算力的需求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所以获取电力是我们最关注的事情。我们的目标是到 2040 年让公司实现净零碳排放,并且我们非常专注于这一目标。”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公司负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级总监乔希・帕克表示,英伟达也关注对环境的影响,但鉴于人工智能面临能源短缺问题,希望 “所有选项都在考虑范围内”。 帕克在小组讨论中说:“归根结底,我们需要电力,就是需要电力。我们有些客户非常重视清洁能源,而有些客户则没那么在意。” 人工智能公司 Anthropic 的联合创始人杰克・克拉克呼吁数据中心开发者要对当前可用的能源来源持现实态度。Anthropic 估计,到 2027 年需要新增 50 吉瓦的电力,这相当于约 50 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他说,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的需求有助于推动开发 “新的和新颖的能源”。 然而,使用煤炭的想法却让人感到不安。特朗普最近签署了一项旨在促进煤炭生产的行政命令,理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需求。在小组讨论中,当被问及是否认为煤炭在为人工智能供能方面能发挥作用时,亚马逊和英伟达的高管没有直接回答。 克拉克说:“除了煤炭,你们还有更广泛的选择。我们当然会考虑(煤炭),但我不认为我会说它是我们的首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44.htm)
微软一直在尝试改进任务栏上电池图标的显示效果,但该功能似乎尚未在 Windows 11 中实现。4 月 23 日,微软向 Canary 频道的测试人员[发布了](https://blogs.windows.com/windows-insider/2025/04/23/announcing-windows-11-insider-preview-build-27842-canary-channel/)Windows 11 Build 27842,并澄清说新的电池图标将很快“重新向测试人员推送”。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呢?目前尚无确切的发布日期。 微软首席项目经理 Jen 在 Reddit 的一篇[帖子](https://old.reddit.com/r/Windows11/comments/1k7zavm/when_is_the_new_battery_percentage_in_the_taskbar/mp31zrs/)中指出,她没有预计发布日期可以分享,但承诺微软正在努力将这些彩色图标带给 Windows 11 上的每个人。 Jen 在 Reddit 的一篇帖子中指出:“没有确切的预计发布时间可以分享,但我期待更多人能够获得它——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变化”,这与[微软在 3 月初 Windows Insider 计划网络广播期间宣布的](https://www.windowslatest.com/2025/03/08/this-is-our-first-look-at-microsoft-windows-11s-battery-icons-upgrade-similar-to-android-and-ios/)内容一致。 Windows 11 的新电池图标是什么?  正如您在上面的屏幕截图中看到的,电池图标现在更长,并且有更多的空间来正确显示电池的“状态”。 您会注意到,Windows 11 已将节能器等图标覆盖从左上角移至电池的中心,因此它不会占用任务栏上的太多空间(宽度)。 以下是 Windows 11 上浅色和深色主题电池图标的比较屏幕截图:  黄色表示节能模式,绿色表示充电中。智能充电状态显示电量在 0% 到 80% 之间,并带有一个心形图标,此时可以选择为设备完全充电。 [微软在网络直播中指出:](https://www.youtube.com/live/iNgnwsmMSgM) “智能充电主要由设备制造商 (OEM) 配置。通常通过 Surface、HP、Dell 等 OEM 应用进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限制持续 100% 充电来延长电池寿命。” 如果电池电量为 80% 以上,则会显示插头。  如果电池电量低(1-5%),您将看到一个非常细的红色条,而不是令人困惑的大 X。 特别有趣的是,该公司大约一年前就开始了这个项目,并且目前仍在进行中。 微软项目经理表示:“我们收到很多反馈,称用户无法清晰了解电池电量或充电状态。此外,反馈还希望始终显示电池百分比。” 整个行业(手机、平板电脑)的电池体验都在不断提升。我们也希望 Windows 的电池体验能够更加现代化。 这是 Windows 10 以来的一个问题,微软一年多来一直致力于让这些电池图标变得易于理解。微软还补充说,他们一直在听取反馈,但他们只是没有“做出反应”。"没有立即做出反应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倾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42.htm)
据知名 AI 业内人士[@iruletheworldmo 在 X 上](https://x.com/iruletheworldmo/status/1916084686637486394)透露,DeepSeek 凭借其 R1 模型席卷 AI 世界之后,目前正在准备发布一款据称性能得到大幅改进的全新 DeepSeek R2 模型。在华为 Ascend 910B 芯片集群、潜在的华为 Atlas 900 以及 DeepSeek 内部分布式训练框架的支持下,R2 将这些加速器的利用率提升至令人印象深刻的 82%,相当于 512 PetaFLOPS 的 FP16 性能——计算能力为 exaFLOP 的一半。 根据华为实验室的数据,这大约是 NVIDIA 旧款 A100 集群所提供的性能的 91%,但 DeepSeek 声称它将单位训练成本降低了 97.3%。 DeepSeek R2 背后是一个精心培育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拓维信息是昇腾系列的领先OEM厂商,承接了DeepSeek超过一半的超级计算硬件订单,而曙光则提供每台功率高达40kW的液冷服务器机架。为了控制功耗,旭创科技的硅光收发器与传统解决方案相比,可再降低35%的功耗。 从地理位置上看,运营分布在几个主要的枢纽:润建股份运营着华南超级计算中心,每年的合同金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中贝通信在西北地区保留了1500PetaFLOP的备用计算能力,以应对峰值需求。 在软件方面,DeepSeek R2已经支持私有部署和微调,通过云赛智联平台为15个省的智慧城市计划提供支持。由鸿博股份旗下英博数字负责监管的华北节点将计算能力再提升3000PetaFLOP。 如果计算能力不足,华为准备部署其CloudMatrix 384 系统,该系统定位为 NVIDIA 200 GB NVL72 的国产替代方案。它配备 384 个 Ascend 910C 加速器,可实现 NVL72 集群整体 petaFLOPS 的 1.7 倍和 HBM 总容量的 3.6 倍——然而,其单芯片性能明显落后,功耗几乎是 NVL72 集群的四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38.htm)
如果你居住在美国境外,向政府、议会和政客游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腐败行为,如果被媒体曝光,可能会成为一桩大丑闻。然而,在美国,向政府和议会游说实际上是合法的。甚至有些公司和个人愿意以金钱为代价为你做这件事。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401/cf828b1bc72d284.jpg) 公司,尤其是科技行业的公司倾向于通过游说来维护自身利益,并确保即将出台的立法符合其商业目标。这些科技巨头的游说规模巨大,并投入了大量资金。 OpenSecrets是一个追踪并发布竞选资金和游说数据的网站,它发布了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游说活动的详细报告。让我们看看这些科技巨头在 2024 年的游说支出: 苹果公司: 游说总支出:7820000 美元 苹果公司游说的三大法案:《美国创新与选择在线法案》、《美国法典第35章修正案》、《促进美国利益法案》。 Meta: 游说总支出:24430000 美元 Meta 游说的三大法案:《儿童网络安全法案》、《2023 年 EARN IT 法案》、《2023 年停止儿童性虐待法案》 微软公司: 游说总支出:10353764 美元 微软游说的三大法案公司:《儿童在线安全法案》、《儿童和青少年在线隐私保护法案》、《国防部拨款法案》,2025 年。 亚马逊: 游说总支出:19140000 美元 亚马逊游说的三大法案:《国防拨款法案》、《军人生活质量改善法案》、《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COOL在线法案》。 OpenAI: 游说总支出:1760000 美元 OpenAI 游说的三大法案:《保护选举免受欺骗性人工智能法案》、《2024 年人工智能研究、创新和问责法案》和《2024 年 CREATE AI 法案》。 Alphabet公司: 游说总支出:14860000 美元 Alphabet Inc. 游说的三大法案:《儿童在线安全法案》、《儿童和青少年在线隐私保护法案》、《2023 年 EARN IT 法案》。 三星: 游说总支出:6980000 美元 三星游说的三大法案:《2024 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停止电动汽车搭便车法案》、《2025 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36.htm)
埃隆·马斯克的X Holdings正在从一个由主流广告商支持的社交媒体平台,演变为一个押注人工智能和订阅收入的平台,这一变化似乎提振了其最近的收入。根据与新债投资者分享的相关材料,前身是推特公司的该平台,2月与数据许可和订阅相关的收入为9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2%。数据显示广告收入也有所增长,但增速是较为温和的4%。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02/d39d303a804f0bc.png) X的一位代表不予置评。 这与近三年前马斯克收购X时形成鲜明对比。该平台曾经作为一个传统蓝筹公司重度依赖广告,但随着这位亿万富翁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在他的领导下,广告收入被侵蚀。 根据与投资者分享的材料,公司广告收入增长微薄但也已企稳,来自数据许可和订阅的收入有所增长。与此同时马斯克决定将X与其人工智能公司 xAI 合并。 推特2021年 公布广告收入45亿美元 ,这是该公司在被马斯克收购之前,作为上市公司的最后一个完整年度。 该公司今年的全球广告销售额预计将达到22.6亿美元,从而实现16.5%的同比增长。 投资者仍感到更加乐观,鉴于X的收入正在好转、成本大幅下降,以及马斯克与美国总统唐纳德· 特朗普关系密切。 摩根士丹利周四启动了与马斯克2022年收购该公司有关的最后一批债项的出售。 X在披露的财务数据中自夸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接近15亿美元。根据最近与投资者分享的财务数据,X的资产负债表也在改善。该公司现在手头有近11亿美元现金,高于去年截至1月时的约1.2亿美元至约3.2亿美元。 **债务成本** 债务仍在拖累马斯克的公司。 未获授权公开发言的知情人士称,仅在3月,X就支付了大约2亿美元与收购相关的偿债成本,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的年度利息支出超过13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牵头、周四启动的这笔新的债务,旨在为X的收购融资中最后一笔昂贵的部分再融资,此前利率高达14%。银行正在以9.5%的固定票面利率推介这一固定利率贷款,以降低该公司的成本。知情人士称X预计,将每年减少4,300万美元的利息支出。 X的沉重债务负担不仅是公司的问题,也是帮助马斯克收购该公司的银行的问题。银行保留了其中约125亿美元,直到今年1月和2月,才将通过三次出售,将约112亿美元的债权卸载给了投资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28.htm)
首席分析师克雷格・莫菲特认为,任何将美国 iPhone 组装业务迁至印度的计划都是不现实的。莫菲特多次被《机构投资者》评为顶级分析师。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苹果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将生产转移到印度之后,他于周五向客户发送了一份备忘录。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731/a1b642f77b98fa7.webp) 他质疑此举如何能降低与关税相关的成本,因为 iPhone 的零部件仍将在其他国家生产。 莫菲特纳桑森公司的合伙人兼高级董事总经理在周五接受CNBC的《快钱》节目采访时表示:“关税带来了一大堆问题,搬到印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当然,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有帮助的。我想质疑的是这将如何奏效。” 莫菲特认为,向印度实现多元化发展并非易事。他告诉客户,苹果的供应链仍将依赖,而且可能会面临阻力。 他在给客户的信中写道:“关键是,全球贸易战是一场双线战争,影响成本和销售。将组装业务迁至印度可能(我们强调是可能)有助于解决前者的问题。而后者最终可能是更大的问题。” 周一,莫菲特将苹果的目标股价从每股 184 美元下调至 141 美元。这意味着较上周五收盘价下跌 33%。据 FactSet 数据,该目标股价也是华尔街的最低预期。 他说:“我不认为自己是最大的苹果空头。我对苹果评价很高。我对苹果的担忧更多在于估值,而非公司本身。” 自 1 月 7 日以来,莫菲特一直对苹果给出 “卖出” 评级。从那以后,该公司股价已下跌约 14%。 他说:“这一切都不是因为苹果是一家糟糕的公司。他们仍然拥有出色的资产负债表和强大的消费者业务。只是现实情况是,当你是一家产品公司,你的产品将被征收高额关税,而且你正进入一个由于宏观经济原因,消费者需求可能至少会有所放缓的市场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莫菲特指出,苹果也没有得到运营商的帮助来缓冲关税的冲击。 他补充说:“潜在的价格上涨还会造成需求受损。记住,本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威瑞森电信(Verizon)和 T - Mobile 都表示,他们不会承担手机关税的额外成本。消费者将不得不为此买单。所以,你会看到一些需求受损的情况,表现为手机持有时间更长、升级换代速度更慢 —— 所有这些都可能会下调明年的共识预期。” 据莫菲特称,因美国关税而对苹果产生的抵制情绪也将损害 iPhone 的销售。 苹果股票刚刚经历了上涨的一周,涨幅超过 6%。这发生在这家 iPhone 制造商下周四收盘后公布季度收益报告之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26.htm)
特斯拉公司正在提高其在加拿大的汽车售价, 并鼓励买家在对美国制造的汽车征收反制关税之前抢购进口汽车。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加拿大网站在周六打出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趁库存还有,赶紧选购关税前价格的车辆。”  在上个月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对加拿大商品征收了广泛的关税,包括对在美国 - 墨西哥 - 加拿大贸易协定范围内美国以外地区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征收 25% 的关税之后,加拿大宣布了报复性进口税。这些同等的征税旨在与美国的关税相对应。 截至 4 月 26 日,特斯拉网站上的新订单价格高于列为库存的相同车型的价格。例如,长续航全轮驱动 Model 3 汽车的新订单标价为 79,990 加元(57,700 美元),但同样是 2025 年款的库存车售价约为 69,000 加元。  该公司没有回应置评请求。专业网站 driveteslacanada.ca 早些时候报道了价格上涨的消息,该网站称,全轮驱动 Cybertruck 等某些车型的新订单对加拿大买家来说成本增加了 22% 之多。 由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支持美国总统,而特朗普多次表示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部分,马斯克在加拿大受到了批评。马斯克表示,在特斯拉经历了多年来最糟糕的第一季度财务业绩后,他将从下个月开始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特斯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24.htm)
 在刚刚结束的《明日方舟》六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中,《明日方舟》宣布将与《太鼓之达人》开启双向联动。联动具体内容将于未来公布。  在本次特别直播节目中,还陆续公布了:SideStory「众生行记」 等六周年庆典活动内容;矢量突破新赛季、引航者试炼等后续游戏内容;主线动画《明日方舟:焰烬曙明》、衍生动画《U探泰拉》、衍生漫画《序言组曲:猩红血钻》等游戏外衍生内容;与名创优品、大白兔、支付宝等合作;《明日方舟》 与 Ave Mujica 联动 sidestory 正在筹备中。详情可以在[《明日方舟》官方自媒体](https://space.bilibili.com/161775300/dynamic?spm_id_from=333.1368.list.card_avatar.click) 查看。 活动宣传PV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活动先导PV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直播最后,还播出了由 Aimer 参与创作并演唱的《明日方舟》六周年庆典印象曲《Eclipse》。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本期时间轴制作: 佟和 本期是五一节前最后一期核周报,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 新闻方面,《33号远征队》《老滚4》陆续上线,东西两大RPG伺候我一个;《生化危机4重制版》销量突破1000万份,宣传片中疑似透露《生化危机9》;英伟达推出RTX5060显卡,我们聊了聊关于显卡的美好回忆,以及豆哥与自己电脑老婆的故事。 最后,祝大家听得开心,周末顺利,永远年轻!
Google最近在与美国司法部的诉讼中败诉,法官阿米特·梅塔裁定这家科技巨头在搜索领域拥有垄断地位。因此,美国司法部目前正在推动拆分,迫使Google将Chrome浏览器出售给另一家公司。 尽管Chrome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但Google Chrome业务主管帕里萨·塔布里兹已经出面捍卫Google对Chrome的控制。  帕里萨·塔布里兹周五在华盛顿联邦法院作证,坚称Chrome与Google生态系统深度整合且“相互依存”。这位Chrome负责人补充说,Google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其广受欢迎的Chrome网络浏览器如今所拥有的如此高水平的特性和功能”的公司。 “如今的 Chrome 代表着 Chrome 团队 17 年的合作,”塔布里兹说道。“试图理清这种关系是前所未有的。”她补充道,一些重要的 Chrome 功能,例如安全浏览和通知用户密码泄露,都依赖于共享的 Google 基础架构,而且可能无法在其他地方重建。 虽然 Chrome 浏览器是基于开源 Chromium 项目构建的,但帕里萨·塔布里兹 (Parisa Tabriz) 表示,自 2015 年以来,Google已为 Chromium 贡献了 90% 以上的代码,并且这家科技巨头“向 Chromium 投资了数亿美元”。Google Chrome 目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网络浏览器,占据超过 66% 的市场份额。 除了销售 Chrome 浏览器外,美国司法部还要求Google与竞争对手共享其收集的数据。该机构还在寻求法院下令,禁止Google为搜索引擎默认设置付费,包括该公司自己的人工智能产品 Gemini。这项禁令也可能对Google与苹果达成的协议产生深远影响,该协议旨在确保Google在 Safari 浏览器中成为默认搜索引擎。 从技术角度来看,出售 Chrome 浏览器似乎是可行的,但该浏览器与Google生态系统的整合对于其他所有者来说很难复制。到目前为止,OpenAI、Perplexity 和雅虎都表示有兴趣收购 Chrome。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18.htm)
由于 Anduril 的 Seabed Sentry 海底传感器网络使用人工智能自动跟踪海上交通,未来的海洋可能就像大象穿过满是捕鼠器的房间一样难以秘密穿越。  在许多方面,潜艇在所有海军装备中都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艘核导弹艇的火力不仅超过二战期间消耗的所有弹药,而且潜艇还拥有非凡的隐身性能。最先进的潜艇设计极其安静,一旦下潜就能消失,直到重新浮出水面才能知晓其位置。 这使得潜艇既是战略武器,又是战术武器,其独特性使其不仅在战时,在和平时期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在国际危机期间,潜艇可以悄无声息地部署到冲突地区,充当观察员或威慑力量,然后同样悄无声息地撤离。事实上,它甚至不需要部署。只需告诉盟友或对手有一艘潜艇在驻扎,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然,就像国防领域的其他一切一样,这一优势导致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军备竞赛,因为各国海军不断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探测潜艇,同时使其潜艇更加隐身。 1954年,美国海军开始安装SOSUS(声音监视系统),这标志着潜艇及其他舰船探测技术的重大进步。SOSUS是由大量水听器组成的阵列,通过电缆连接到数据处理站,全天候监听海面上的任何或所有声音。通过这种方式,海军和情报部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测并精确定位潜艇(尤其是老式舰船)的动向、沉船、爆炸、山体滑坡以及许多其他现象。 如今,SOSUS是美国综合海底监视系统(IUSS)的一部分,该系统包括由舰船和潜艇拖曳的传感器阵列。此外,俄罗斯、中国、日本、英国、印度和北约都拥有各自的海洋监视系统,但远不及美国的系统先进和全面。 然而,SOUS 也存在缺陷。首先,它完全无法移动,依赖于庞大的固定基础设施,包括连接大型岸基处理设施的电缆网络——所有这些都需要高昂的维护和升级成本,而且很容易被规避或攻击。此外,SOUS 是一种用于远距离探测低频潜艇噪声的被动监听系统,这会引入大量不具战术价值的无用原始数据。 Anduril 的海底哨兵系统被设计为增强 SOSUS 和类似系统的下一代手段,该系统更加灵活、智能,甚至具有强大的进攻能力。 [](https://newatlas.com/military/seabed-sentry-listens-bites-back/#gallery:1?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https://newatlas.com/military/seabed-sentry-listens-bites-back/#gallery:1?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附有声学模块的“海底哨兵” 海底哨兵由加压碳纤维外壳模块组成,有效载荷空间为 0.5 立方米(17.6 立方英尺),可由自主水下航行器 (AUS) 部署在水深超过 500 米(1640 英尺)的海床上。根据配置方式,它们可以在那里无人值守数月甚至数年。这些可重复使用的模块或节点与 SOSUS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独立的单元,机载计算机运行 Anduril 的 Lattice AI 平台,每个模块或节点都可以处理和解释它们收集的传感器数据。然后,它们可以仅将通过网络决策和模式识别收集的相关信息通过低带宽声学通信链路传送给其他节点或浮标或机器人母舰。反过来,浮标或母舰可以根据需要浮出水面,通过商业卫星网络向总部报告。 其理念是,这些节点可以快速部署到像 Anduril 的 Dive-XL 这样的自主水下航行器所需的位置,然后执行反潜和反舰作战的监视和侦察任务。此外,它们还可以保护海底电缆和管道等基础设施,近年来这些基础设施遭受的袭击和事故日益增多。在较为和平的情况下,它们还可以兼作环境监测器。 该系统也很难被干扰,因为节点难以探测,没有有线网络,可以随机分布,并可从中收集和重新分配,而且没有中央控制结构。换句话说,“海床哨兵”有点像互联网。你可以通过破坏单个模块来降低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但整个系统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https://newatlas.com/military/seabed-sentry-listens-bites-back/#gallery:2?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https://newatlas.com/military/seabed-sentry-listens-bites-back/#gallery:2?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海底哨兵由 Diver-XL 机器人潜艇部署 Seabed Sentry 的一个亮点在于它被设计成可以与其他平台集成,它可以与 Dive-XL 等配备Anduril Copperhead-M 系列AUV 兼容微型智能鱼雷的攻击型舰艇协同作战。 简而言之,这意味着与海底安全系统(SOSUS)不同,海底哨兵系统拥有强大的攻击力。在未来的某些事件中,敌方舰队可能会驶向一周前还不存在的哨兵阵列。哨兵节点可以探测到敌方舰队的声学特征,处理信息,识别威胁,并向人类指挥官推荐行动方案,指挥官可以授权一群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向敌方舰队发射小型但致命的鱼雷。等到主力防御部队赶到时,敌方早已溃不成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16.htm)
当地时间4月26日,伊朗南部阿巴斯港的沙希德拉贾伊港口发生大爆炸,造成大面积破坏,**已有至少406人受伤(数字还在上升中)**,灭火工作仍在继续。当地媒体曾称,爆炸原因是一处油罐发生了爆炸。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26/9520d553-37c2-4c3c-a0ab-d51d5915788b.png) 不过根据当地海关的最新说法,**爆炸源头有可能来自“港口的一处危险品和化学品仓库”,但暂未透露具体是什么物品。** 沙希德拉贾伊港口是伊朗的大型航运基地之一,也是伊朗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伊朗非石油货物进出口总量的55%以上都在这一港口装卸,它还承担着伊朗85%以上的集装箱装卸任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14.htm)
近日,一位韩国玩家反馈,**他购买的技嘉RTX 5080超级雕显卡,出现了导热凝胶溢出的现象**,拆开后发现来自GPU区域,引发担忧。对此,技嘉官方发布公开声明,做了详细解释。   技嘉表示,**RTX 50系列、RX 9000系列显卡都采用了全新的导热凝胶材质,一种绝缘的、可变形的油灰状化合物,即便是在不均匀的芯片也能实现最佳接触,涂抹得当可承受至少150℃的高温而不会融化、液化。** 不同于传统硅脂材质,导热凝胶通常是由有机硅聚合物、导热填料等组成,有的还有一些特殊的添加剂以改善性能。 一般来说,导热凝胶具有更好的柔韧性、可压缩性,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表面的接触,在长期使用中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干涸或变硬。   技嘉强调,这种导热凝胶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以验证其性能和稳定性,包括但不限于:多轴跌落和振动测试(涵盖四个角和六个面)、长时间高负载载模拟、极端环境温度、垂直和水平安装方向,等等。 事实上,上述溢出的案例中,显卡就是竖装的。 技嘉指出,这种导热凝胶采用全自动化工艺进行涂抹,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差异。 但是,**在RTX 50系列的一些早期生产批次中,为了确保足够的覆盖面积,涂抹的凝胶稍多,可能导致多余的凝胶出现溢出,不太好看,但不影响显卡的性能、可靠性、寿命。** 技嘉表示,已经发现这一问题,**后续生产中调整了凝胶的用量,不会再出现类似情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12.htm)
在近日举办的北美技术论坛上,台积电首次公开了N2 2nm工艺的缺陷率(D0)情况,比此前的7nm、5nm、3nm等历代工艺都好的多。台积电没有给出具体数据,只是比较了几个工艺缺陷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26/ec40f67fec224daf9ad2e42207d95fc4.jpg) **台积电N2首次引入了GAAFET全环绕晶体管,目前距离大规模量产还有2个季度,也就是要等到年底。** **N2试产近2个月来,缺陷率和同期的N5/N4差不多,还稍微低一点,同时显著优于N7/N6、N3/N3P。** 从试产到量产半年的时间周期内,N7/N6的综合缺陷率是最高的,N3/N3P从量产开始就低得多了,N5/N4情况更好,从试产开始就明显更低。 N2如果能延续N5/N4的趋势,前景无疑是非常光明的。 台积电还指出,**一种工艺的缺陷率能否快速降低,除了取决于本身的设计和技术,也要看制造芯片数量、产能规模,越多越大就越容易发现缺陷并改进。** 台积电N2已流片的芯片数量就明显更多,也是其能够快速降低缺陷率的关键原因。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26/eeae6f0b98f74fa99e42f77cd137cff8.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10.htm)
锐龙7 9800X3D作为新一代游戏神U,自然是受到万众追捧,价格一度高高在上,如今终于开始降温了,但国内国外依然两重天。在波兰,锐龙7 9800X3D首发价为2400兹罗提,一度卖到2900-3100兹罗提,之后慢慢降了下来,如今普遍在2200兹罗提左右,**最低甚至卖到了1999兹罗提(约合人民币3870元)。** 虽然这是散片而非盒装版,但使用起来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质保会麻烦点而已。 而且,如果排除23%的税,价格更加实惠。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26/ce40c69e91e948debf449e84caa9d86c.jpg) 在德国,锐龙7 9800X3D目前已经**低至489欧元,比首发价低了7.6%。**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26/f68ff08178cd4f85a856ae3397750eda.jpg) 在美国,锐龙7 9800X3D并没有破发,但**最低仍然来到了479美元的首发价。** **在国内,锐龙7 9800X3D首发价3799元,如今官方渠道反而卖到了3999元,好处是随时有货,想买就可以买。**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26/84aa178781a345c384c76c346f3bbbe4.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08.htm)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支持的初创公司Slate Auto计划推出一款主打“极简主义”的小型电动皮卡,售价有望低于2万美元。外观上,Slate Auto计划推出的电动皮卡要明显小于雪佛兰Silverado EV和福特Maverick,略大于1985年丰田SR5皮卡。基础款只有两个座位,充电一次能行驶150英里,只有灰色可选。 官网称,在不加配音响的情况下,如果司机想要在开车时听音乐,唯一方式就是带上自己的手机和蓝牙音箱。这种设计使皮卡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还能够打造一个高度注重个性化的全新汽车类别。 这将使得Slate皮卡的生产成本非常的低,进而可以帮助公司压低售价。Slate在官网上称,在获得联邦税收抵免后,这辆电动皮卡的预期价格将低于2万美元(约合14.5万元人民币)。  与之相比,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ox Automotive的数据,美国3月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为59,205美元(约合43万元人民币),比当地燃油汽车高出约25%。 Slate Auto表示,该车型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工厂组装,首批车辆最早将于2026年底交付。改装套件将单独出售,可将皮卡改装成SUV。 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 Barman在周四(4月24日)晚间的一次活动上表示: “‘平价’的定义已经被打破了。我们正在打造一款我们一直承诺但从未实现的平价汽车。” Slate发言人Jeff Jablansky周五(4月25日)补充道,这家初创公司总部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郊区特洛伊,目前拥有约400名员工,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是其主要投资者之一。 科技媒体报道称,Slate由与贝索斯有关联的公司Re:Build Manufacturing孵化,自2022年成立以来一直低调运营,期间雇佣了许多来自福特、通用、Stellantis和哈雷戴维森的员工。 据称,亚马逊的几位前资深高管,包括曾担任贝索斯高级副总裁兼技术顾问的Wei Gao,都在Re:Build Manufacturing任职。 另外,Slate的数字、电商和汽车体验主管都是亚马逊的前员工。 多年来,贝索斯通过其家族理财室投资了30多家公司,涉足人工智能、机器人、国防、出行等领域。除了亚马逊与Rivian的合作关系外,Slate是贝索斯在电动汽车领域最直接的投资之一。 媒体分析称,在特朗普叫停电动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后,Slate低廉的标价将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优势。 Slate Auto的发言人表示,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支持,这款卡车仍将具有竞争力且价格实惠,但他没有透露这辆皮卡在没有激励措施情况下的价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5606.htm)
 剧场版《佐贺偶像是传奇 梦银河乐园》(ゾンビランドサガ ゆめぎんがパラダイス)公开了特报及主视觉图,该作将于10月24日在日本上映。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特报中出现了“2025年佐贺世博会开幕”的字样,法兰秀秀的各位成员作为形象大使正在为最好的舞台演出做准备。然而,威胁人类的某个存在正在逼近……     本作的制作及声优阵容如下: STAFF 原作:広報広聴課ゾンビ係総監督:宇田鋼之介監督:佐藤威、石田貴史脚本:村越繁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深川可純、山口 仁七、崔ふみひでアニメーションプロデューサー:脇優梨子音楽:高梨康治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MAPPA CAST 源さくら:本渡楓二階堂サキ:田野アサミ水野愛:種田梨沙紺野純子:河瀬茉希ゆうぎり:衣川里佳星川リリィ:田中美海山田たえ:三石琴乃巽幸太郎:宮野真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