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3月中旬,华为传出组建医疗卫生军团的消息,聚焦医疗大模型的临床落地。这一消息,在作为“AI六小虎”的百川智能内部,一石激起千层浪。 华为入局,让百川在AI+医疗领域的牌桌上,迎来一位绝对重量的竞争者。 医疗是如今百川业务的命脉。[《智能涌现》曾在3月初独家报道,百川智能裁撤了负责金融、教育等领域的B端组,理由是集中资源,聚焦在医疗这个核心业务上。](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Q2NDU2Nw==&mid=2247510553&idx=1&sn=2cd43773d4983194ce51fb331940f58e&scene=21#wechat_redirect) **“DeepSeek的余波还在,华为提着刀又来了。”一名百川员工告诉《智能涌现》。** 裁撤B端、聚焦医疗,是百川应对DeepSeek掀桌的决策。而如今,如何避免与“B/G收割机”华为的直接竞争,是百川内部抓紧讨论的新命题。 百川智能究竟在做什么?在王小川的掌舵下,百川又将驶向何方?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百川经历过多次业务调整后,答案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智能涌现》通过访谈多位百川内部员工,试图还原这家AI公司一个清晰的面目。 长期以来,支撑百川智能运转的,是4个业务组:**产研、通用、B端、医疗**。《智能涌现》了解到,自2023年4月成立以来,围绕这4个组,百川经历了三段战略变动: **从聚焦模型研发和金融、教育行业的B端落地,到试水C端产品和多模态模型;再转型发力医疗,B端商业化并行;最终裁撤B端,聚焦医疗**——这些调整,都是为了让百川继续留在牌桌上。  百川智能业务架构。 目前的百川,留在六小虎牌桌上的最大底气,来源于现金流。 一次内部会上,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茹立云在演讲中,将六小虎的现金流水平分成了5档:能活6个月的、12个月的、24个月的、48个月的、超过48个月的——**百川在“超过48个月”那一档**。 ### **C端和多模态不顺的一年** 直到2024年上半年,百川智能还具有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聚焦底层模型的研发,同时将金融、教育领域的ToB项目,作为商业化的支柱。 至于C端项目和AI医疗产品,百川都在内部小范围试水。一名百川员工回忆道,王小川同样重视C端,但他的目标,远不止于问答类产品,而是慢慢打磨出一款“超级应用”。 只是,行业的快速变动,要求企业尽快交出C端答卷——2024年初,月之暗面Kimi的出圈,给了市场一个AI To C的美梦。彼时,支持长文本理解的问答类产品,也成了模型公司讲融资故事的硬通货。 在上述员工看来,王小川做“超级应用”的目标很宏伟,但具体到产品层面,“讲的都比较虚”——百小应从立项到发布的半年里,功能迭代了好几版,“他(王小川)会提一些问题,但是不会给答案,还会不断有新的想法冒出来。” 事实证明,百小应的形态离王小川眼中的“超级应用”还相去甚远。2024年5月,百小应的发布会上,王小川对这款产品的态度也并不积极:“百小应就是一款在模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从AI工具到AI伙伴的过渡型产品。” 后续,这款“态度消极”的产品,也未在市场激起水花。据了解,上线至今,百小应的日活从未突破过5000。 **然而,对于彼时百川而言,与比起C端的失利,更需要面对的是模型研发的瓶颈。** 一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Baichuan 4取得不错市场反应后,王小川将模型研发的重心,一部分从文本转向多模态。 并且不同于文生图、文生视频这样的生成模型,在王小川的支持下,产研组的目标新增了一项,是做出一个能够涵盖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的“全模态模型”。 “百川技术团队的共识是‘未来是多模态的’,未来AGI肯定是一个全模态的模型。”上述员工提到,在Baichuan 4登顶后,技术团队认为百川已经有了训练高性能语言模型的经验,**下一阶段应该着手将文本模型的智力迁移到多模态模型上。** 但训练全模态模型,对于一家初创公司而言是困难的。技术路线的不成熟,加之大量的算力消耗,多名员工提到,百川在多模态上的进展一直很缓慢。 直到2024年10月,经历近5个月,百川才交上一份多模态答卷,开源了全模态模型Baichuan-Omni。但第一代Omni在技术社区中,口碑并不好。不少开发者认为,Omni各个模态的基础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没有到可落地的程度。 **如果不是模型研发进度的阻滞,不少人认为,医疗不会这么快被百川推至台前。** “在模型上的动作已经慢了,百川也需要考虑下一阶段的融资故事。”一名投资人总结。 ### **断尾B端,医疗救场** 2024年8月,一度较为边缘的医疗组,走到了百川智能的业务台前,成了这家昔日明星筹措“过冬钱”的筹码。 在讲究历史经验的商业领域,外界从医疗领域能看到的,是AI落地医疗的艰难,以及上一代AI厂商的失败。 成长于2016年的AI四小龙,曾经都想在医疗领域分一杯羹,但无一例外铩羽而归。 目前在AI+医疗行业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讯飞,在2024年上半年,旗下子公司“讯飞医疗”还有1.34亿的亏损,且相较同期,亏损数额还在进一步扩大。  △讯飞医疗已经连续三年亏损。图源:讯飞医疗招股书 一名前讯飞医疗团队的员工告诉《智能涌现》,AI诊疗系统的精确度很有限,而且医院是一个体系复杂的生态,每个科室都有独特的临床数据和医疗流程,很难做出一个通用的系统。 百川智能没有AI医疗的丰富经验,在不少人看来,选择医疗是在铤而走险,是百川“步调乱了”的表现。 但在多名和王小川聊过的投资人看来,医疗是百川能够跟其他六小虎打出差异化的概念,而差异化,恰恰是融到钱的关键——如今,政企市场有智谱,C端有月之暗面和MiniMax,医疗是相对空白的领域。 在多个访谈中,王小川向外界解释,转向医疗与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并不矛盾:医疗不是垂直场景,造医生就等于AGI。 “目前百川在医疗领域需要考虑的对手,且有自己的底模的,一是政企资源多的智谱,二是目前医疗市场份额第一的讯飞。”百川医疗团队一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 他提到,百川做医疗抓住了一个“窗口期”:“智谱目前还没下场做医疗,讯飞的模型能力又比不上百川。**纯国内的模型供应商,同时技术还在第一梯队的,就只剩下了百川。”** 但切入医疗领域的难题,百川也要面对。一名员工对《智能涌现》举了个例子,百川内部的评测显示,若是只基于现有文献和数据库,目前AI病例的生成能达到70-80分,但相关项目落地的基准在90分。 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加入专业医生的标注和对齐。2024年年末,百川投资了医疗数据服务商“小儿方”,也成立了有30多位医生的医学产品部。在年会上,王小川特意介绍了两名花高薪从海外和香港聘请的医疗专家,由他们负责带领专业医疗团队。 “医疗模型的训练,算法工程师还是其次,最重要的角色是专业医护人员。”上述员工提到,无论是将一段非结构化的诊疗对话记录形成结构化的病例,还是对AI输出的病例和诊疗结果进行反馈强化学习,都需要专业医生。 截至2025年元旦,在内部的几次会议中,王小川都对2025年的营收做出了十分乐观的估计。一名员工记得,他在会上说,**2025年目标把业绩做到上市门槛(10亿元),拿到绿通(绿色通道名单)就随时能上市。** 但很快,整个AI行业迎来了格局变动的不确定因素:2025年1月20日,DeepSeek发布了高性能的推理模型R1,并且开了源。 黑马掀桌,倒逼AI厂商集中资源到自己的优势业务上。为了聚焦医疗这一差异化优势,最终,被R1牵引的铡刀,先落到了B端组上。 《智能涌现》曾独家报道,[**2月19日,百川将隶属于B端组的PE(提示词工程)团队,调整至产研组,3月3日,B端组被裁撤。而后,PE组也被裁撤。**](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Q2NDU2Nw==&mid=2247510553&idx=1&sn=2cd43773d4983194ce51fb331940f58e&scene=21#wechat_redirect) 但百川在医疗领域的先发优势,是否能一直维持,内部也很难给出答案。 几名百川智能员工告诉《智能涌现》,去年以来,不少医院科室都有AI落地的指标,客户愿意签单,**“一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二是为了能发AI医疗相关的论文,最后是为后续医疗产品的销售。”** 这意味着,AI风口下的医疗签单,很有可能会成为一次性买卖。“如果对医疗机构没有产生实际价值,签单就是不可持续的。”员工表示。 2025年3月,随着华为宣布组建医疗军团,百川内部也在思索如何迎战。 《智能涌现》了解到,百川正在讨论如何将医疗和“百小应”结合,研发C端医疗产品。“百川可以在C端医疗产品上建立差异化优势,这块是可以绕过华为的。”一名员工表示。 而为了守住医疗模型层的技术优势,百川也在近期加大了医疗领域专业人才的引入,负责医疗模型的数据策略、反馈强化学习等工作。 一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目前百川还是拥有最强的医疗模型,现在公司应该在想办法,把这个优势继续延续下去。”  欢迎交流!  欢迎关注!
<blockquote><p>管理者在新部门中获得团队认可是职场中的一大挑战,而这一过程往往决定了后续工作的成败。本文从实际出发,分享了新管理者在刚到新部门时如何快速融入团队、赢得认可的方法和策略。</p> </blockquote>  刚到新的部门,管理者怎么获得团队认可?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好的管理者能快速融入团队,不需要太多的磨合时间,就能和团队打成一片,融入后很快就能开展业务; 差的管理者难以融入团队,更别提开展业务了。 那应该怎么做呢? 过去我在做团队管理时,有过几个比较不错的方法,这篇文章分享给你。 当然,我的方法一部分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并不一定适用全部行业,请结合实际情况食用。 ## 一、了解情况 主要了解两类情况: 一类是了解团队人员的情况,一类是了解自己权力的大小。 而通常你刚到团队时,会有人与你交接。 那了解团队人员的情况要怎么做?做什么? 团队如果比较大,像 40-50 人及以上时,你没办法全部了解,那么你需要与对接人了解几个关键岗位的情况。通常会是几个组长、项目经理、架构师及一些比较关键的专家等等。 团队如果比较小,像 5-10 人,那每个人都需要了解。 了解的信息包括这几点了: 1. 人员特点,优点与缺点; 2. 当前的发展情况,发展好坏,谁更优秀一些,表现情况; 3. 人员性格、诉求; 4. 有无历史包袱,像过去黑事件、之前对绩效不认可等等的情况。 这些都了解后,你就会对团队大概有一个全貌了。 当然,这些信息仅限于你从交接人获取,不能全部相信,还需要自己去了解和验证。 所以,把上述要了解的内容,找上对应的人,每个人花上半到一个小时深入聊聊吧。 接着就要了解一下自己的权力大小。 那为什么要了解? 很简单,因为你了解完下属的情况后,下属可能会有一些诉求,你需要制定一些激励措施。 比如,这个人很关注个人能力成长的,那如果你能安排到一些有挑战的业务,他就会比较开心; 这个人比较关注收入的,也有能力的,那做的好,薪酬上是不是可以有更大的调整; 这个人就已经躺着不想动了,每天也没产出,也激活不了,就想拿”大礼包”,那你有没办法开掉他? 讲权力大小,通常大多数人会有误解。 并不是指要占山为王,做个土皇帝,享受着权力的福利, 而是指你在遇到事情时,你的处理方式可以不一样。 如果对自己的权力不够了解,工作的开展上,可能会畏畏缩缩,不知道自己原来还可以这样做, 也有可能会造成”过度承诺”,和员工承诺了今年升职级,员工也拼命干了,结果没法兑现。 那怎么了解权力呢?有几个方法: 1. 通过流程了解,比如:每年有哪几个时间节点,需要做什么事情? 2. 通过和交接人、HR 了解,自己在团队里能做什么事情? 总结一下,你需要了解团队的人、自己岗位的权力,摸清这些是为了让你能更好地进行团队管理,获取团队认可。 那了解完信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 二、获取认可 我总结了几个常用的方法,一类是让团队更好、更快认可你,一类是减少团队对你负面的情绪。 ### 观点1:你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刚带团队时,不难会有两点错误认知: 第一点是,理想主义,总想着要让所有人都满意,都认可; 另一点是,害怕冲突,不想大家有不同声音,所以也会尽量让所有人满意。 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导致什么问题? 过程中可能是满意、认可的,但是到了结果时,大家是不满意的。 因为过程避免了冲突,那么冲突就会在结果时爆发。 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客观层面上有三点: 1. 工作里一定会有排序,99 分和 98 分只有一分之差,但这一分就是决定绩效是 A,还是 B 的关键,也是决定谁的年终奖多几万,谁的年终奖少几万的关键; 2. 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论怎么分,总是会有人不认可。均分,就出现大锅饭的情况,让做出成绩的人不认可,按排名分,就出现第一点的情况; 3. 每个人有不同看法,工作不像解数学题,没有唯一答案,自然大家的思路都会不一样,所以你的想法,下属不一定会认可。 解释了这么多,无非想表达最核心的观点是: <blockquote><p>你不需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你也得不到所有人认可,只需要让大部分人或者最重要的部分人认可就行。</p></blockquote> 那怎么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 不妨想想,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会取得什么效果,会有一个怎样的画面感? 思来想去,我觉得不妨这样定义: 团队成员不会觉得你很水,不排斥或愿意跟着你干,觉得跟着你干有奔头。 - 好的领导,能让下属愿意跟着你干,像你换个部门,只要你叫一句,就愿意过来跟着你; - 正常的领导,下属不排斥跟你干,你来了这个部门,大家能和你磨合好,能与你做好配合; - 差的领导,下属排斥跟你干,表面上应付,心里却不知想到哪去了。 我总结了三个方法: **方法一,带团队获得成功;**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有意义。 举个例子,为什么要惩罚西西弗斯周而复始地推石头? 而为什么现代很多人也在重复着”西西弗斯”的事情,像在健身房办卡,然后在跑步机上也周而复始的运动。 为什么一种是惩罚,而一种不是?区别是什么? 最核心的区别是,事情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 当你在跑步机上循环时,你是在为了让自己身体变得健康,跑步只是一个动作,而不是一种惩罚。 团队成员如果能看到你能带着团队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并且是能成功的,那自然就会建立起认可来。 当然,成功也可以分成大成功、小成功。 大成功,像到了年底,完成了商业目标,这是一类成功; 小成功,像每个月的版本按期发布,完成了一个客户的突破验证等等,这也是一类成功。 刚到部门是很难完成大成功的,那么就要在一次次的小成功中,让团队意识到跟着你是可以做出价值的。 **方法二,帮助下属获得成功;** “团队成功了,那和我个人发展有什么关系?”,相信这是不少打工人的心声。 所以,管理者就要让员工与公司建立关系,既要让员工能帮助企业发挥价值,又要让员工在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样才能稳定双方的关系。 那要怎么做呢?最简单的就是帮助下属取得成功。 成功的方式无非几种: 1. 个人能力成长,自己的水平、认知在提高,商业价值也在提高; 2. 个人岗位发展,像自己的职级、岗位、薪酬在这家公司里有提升与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在前期需要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和自身权力。 只有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与诉求,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建立起关系来。 如果一个员工跟着你,在一段时间内能获得”成功”,自然就会拉近他与你的关系。 PS:互联网公司,或者一些认可”人才培养”观点公司,会比较看重管理者是否能培养出人才。 **方法三,个人领导力的构建** 我们经常会讲”人格魅力”,优秀的领导往往具备这类的特点,这一类的构建需要天赋与持续培养。 我也还在摸索,所以简单分享几点心得。 第一点,定义原则,做到知行合一。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点,有些时候,领导说话是不算话的,或者是自己说过的话,一下就忘记了。 更为甚者,自己定的规则,自己都不遵守,像考勤、截止时间等等。 第二点,不必要的事情不要在下班时间沟通。 这是非常扣分的事情,除了紧急的事情外,坚决不要找! 在很早以前,我也比较卷,晚上看到不错的文章就往群里转,我倒没觉得啥,后来一个下属离职了,他就跟我讲:“晚上我在群里发消息,让他感到很焦虑”。 自此我就学乖了,现在我看到有人在下班之后,故意发一些不是那么紧急的事情,我都会觉得很烦,可以自己卷、自己努力,但请不要在工作群里炫耀和显摆。自己努力完了,可以归档起来,怕忘记了就记在备忘录里,早上上班的时候再跟大伙同步。 卷的人一定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不要觉得自己可以,下属也要可以,知识分子不能这样管理。注意,这里我指的是非紧急事情,不要和紧急事情混淆在一起看了。 ## 三、写在最后 管理的本质是构建”增强回路”。 新管理者获得团队认可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建立”信任-合作-成果”的正向循环。这个增强回路由三个关键齿轮啮合而成; 管理学有个”90天定律”:新管理者前三个月的每个决策,都在书写团队的集体记忆。建议绘制”认可度坐标图”,每周记录关键事件对团队信任度的影响曲线。 祝看到这里的你,在担任管理岗位时,也能运用好技巧,快速带领团队乘风破浪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鹏鹏的工作日记】,微信公众号:【鹏鹏的工作日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地铁》系列迎来15周年,官方发布纪念视频。过去十五年里,《地铁》系列一路成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 4A Games 感到无比自豪。早在二十年前,这个故事的种子就已经悄然种下。那时,4A Games 刚刚成立,团队受到了德米特里·格鲁克夫斯基(Дмитрий Глуховский)在网上连载小说的启发,开始打造首款游戏——《地铁 2033》。从那时起,双方合作一直持续至今,如今也正共同开发全新的《地铁》作品。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4A 游戏工作室的许多开发者亲眼见证了《地铁》系列十五年来的成长蜕变。从书页上的故事,到一个完整的游戏,再到不断进化的续作,如今它已成为一款享誉全球、拥有数百万玩家的系列作品,这样的成长实在令人惊叹。更令人激动的是,开发团队不仅见证了这一切,还和大家一起建立了一个越来越壮大的玩家社区。  在过去的15年来,工作室始终努力让这个系列变得更好。能走到今天,离不开一群才华横溢、充满激情的开发者们,更少不了同样热爱《地铁》的玩家们。展望未来,4A 游戏工作室将持续在《地铁》相关的游戏和社交媒体中带来各种庆祝活动、大促以及更多精彩内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与支持。
3月15日,上海浦东新区的小江(化名)向上游新闻反映:前日自己原价15799元的4090显卡,在报修过程中被某电商平台维修小哥以7700元给“忽悠”走了。他感觉受到了欺诈,随后向某电商平台投诉并报警。 同日,某电商平台客服人员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email protected]](/cdn-cgi/l/email-protection))记者,针对此事,已经安排专岗专职人员跟进对接,当日下午,小江告诉记者,已经和维修小哥达成和解,维修小哥最后又赔付了他10000元。 **维修小哥声称无法维修出价收购** “我那张4090显卡,是在2023年12月买的,放在自己家里的服务器上跑一下AI程序,后来服务器没怎么用,就一直插着处于闲置状态。昨天有个朋友要用,我检查发现不认卡了,就叫某电商平台的维修人员上门来看。”3月15日,小江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发现显卡好像出问题后,他当天上午就在某电商平台旗舰店下了单,找维修人员上门帮忙检查。 小江说,他家中有多张4090显卡,但不知道是哪一张出了问题,某电商平台的维修小哥当天下午1点过上门进行检测,“他检测出来了那张出问题的,说要带回去帮我维修。本来我是准备到其他地方维修的,但考虑到某电商平台的信誉,就将显卡和原装盒子让他一起带走了。” 几个小时之后,维修小哥联系上小江,表示显卡的核心坏了,修不了,可以以7700元的价格收下这张显卡。  维修小哥以7700元收购显卡 受访者供图 “我当时觉得某电商平台应该靠谱,也感觉维修小哥的收购价格挺高的,就同意了。”小江给记者出示的转账记录显示,当天下午4点过,他收到了维修小哥7700元的转账。 **感觉上当后报警并投诉维权** 收到维修小哥的7700元转账之后,小江越想越感觉不对劲,他通过查询了解到“核心坏了的显卡,剩余价值只有原价格的10%-25%”。在采访过程中,小江给记者出示了这张4090显卡的购买记录,记者看到,小江当时购买的价格为15799元,购买日期为2023年12月14日。  小江这张4090显卡的购买记录 受访者供图 随后,小江又在某专业的二手平台找到一个回收商家咨询,想搞清楚自己这张4090显卡到底能卖多少钱。对方告诉他,4090显卡,好卡的收购价超19000元,如果核心坏了,就没有多少价值了。当得知维修小哥声称显卡核心坏了,并以7700元的价格收走了小江那张4090显卡后,对方提醒小江可能上当受骗了,表示以自己的经验,核心坏了的4090显卡绝对卖不到这个高价,并建议小江尽快将显卡拿回来。 据了解,由于货源紧缺,4090显卡价格上涨明显。据此前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京东平台搜索RTX 4090显卡,多数显卡显示预约中,少数现货定价多为2万元以上;淘宝部分第三方店铺还有货,但价格普遍上涨,到了2万元-3万元之间;在拼多多搜索RTX 4090显卡,价格多为2万元至4万元之间,也有商家标出近5万元的高价。 目前,某专业二手平台上,对于4090显卡,收购商家给出的最低收购价格基本都是19000元。 “维修小哥一开始说,可以还给我,但后来又说已经卖掉了,转了好几次手,没法追回。”没能拿回显卡的小江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报警求助,“民警上门了解情况后,表示这属于交易欺诈,不是诈骗,无法处理。” 当民警离开之后,小江拨打了某电商平台客服电话,就自己的遭遇进行了投诉,“客服说第二天给我回复。” **维修小哥最后又付了1万元** 小江的投诉有没有得到受理?最后能否圆满解决?对此,上游新闻记者进行了追踪。 “我们已经在受理,已经升级了,后面会有专员对接他。”3月15日上午,某电商平台客服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确认,已经收到小江的投诉,并表示今天之内(3月15日)会有人员联系小江。 临近中午,小江告诉记者,自己的维权已经有了进展,“维修小哥已经给我打电话,和我协商赔钱,但价格上有分歧,他希望按照一张坏卡16000元左右的价格赔付,我希望按照一张正常卡19000元的价格赔付。”小江还告诉记者,维修小哥自称已经被停职了。 “已经有专岗专职人员在跟进,目前还没有给出一个最终(处理)的方案。”3月15日中午,记者再次致电某电商平台客服。工作人员在查询后告知记者,在15日的10点52分,已经有专岗人员对小江进行回访,目前没有看到具体的处理方案,专岗人员还会在15日的下午5点、晚上9点之前再次联系小江。  小江收到维修小哥后续赔付的10000元 受访者供图 15日下午2点过,小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和维修小哥达成了和解,“对方愿意再赔付我10000元,加上之前的7700元,总共是17700元。”小江称,在民警的陪同下,维修小哥找到了自己。民警表示,双方先自行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再到派出所协商。最后,在民警的见证下,双方在一个咖啡厅签下了和解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94.htm)
英国数字监管机构 Ofcom 将从 3 月 17 日(也就是今天)开始执行新的《在线安全法案》(OSA)规定。 OSA 所针对的公司必须完成对其平台上非法内容所带来风险的评估。 评估的截止日期是 3 月 16 日。  根据这些规定,通信管理局希望改进审核和报告,并加强对儿童和其他弱势群体的保护。 不遵守新规则会给公司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包括最高 1800 万英镑的罚款或其合格全球收入的 10%,以较高者为准。 此外,违规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可能被判处长达两年的监禁。 除了经济和刑事处罚外,如果应用程序和网站不遵守规定,Ofcom 还可以在英国对其进行封禁。 OSA 代表着英国网络空间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变革。 这些措施最初是在保守党执政期间制定的,在工党执政期间继续实施,工党也支持这些措施。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里程碑是 2025 年 7 月,届时英国通信管理局表示,网站必须开始实施年龄保证检查。 任何包含色情或有害内容的网站都必须进行年龄检查。 可使用的方法包括年龄验证,即出示某种形式的身份证件,或年龄估计技术,即拍摄你的脸部照片,并尝试猜测你的年龄,然后删除照片。 如果网站决定在全球而不只是在其英国网站上采用这种做法,那么这项立法也将有助于保护在线用户,无论他们来自哪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92.htm)
基于 RDNA 4 架构 AMD RX 9070 和 RX 9070 XT 显卡在 2025 年 3 月 6 日推出,不过目前用户想要以官方建议零售价购买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缺货问题导致不少经销商都在溢价销售以获得更多利润。 RX 9070 XT 的建议零售价是 599 美元,而 RX 9070 建议零售价是 549 美元,非 XT 版本便宜 50 美元但性能也出现大约 14% 的下降,所以是否加 50 美元购买 XT 版对玩家来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13/89c127975331b89.jpg) 但 AMD 这些新显卡也同样面临库存问题,早前已经消息爆出 AMD 给首批出货更高的折扣价让经销商以建议零售价销售,而首批库存售罄后经销商就会立即涨价。 现在的情况是经销商不仅涨价而且同样没有库存,在部分电商网站上 RX 9070 XT 价格最高的版本为 859 美元,而且无论是 599 美元还是 859 美元暂时都是售罄状态。 AMD 副总裁兼客户端渠道业务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RDNA 4 对图形业务来说是个里程碑事件,基于该架构的显卡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都非常高,坦白地说我们正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增加 Navi 48 的供应量。我们希望确保用户能够以用户期望的市场价格购买显卡,AMD 正在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 AMD 也提到正在增加供应量以缓解市场需求,不幸的是即便 AMD 能够逐渐增加供应量但也只能确保用户可以买到新显卡,至于价格那肯定还是溢价的。 当然不只是 AMD 显卡存在缺货问题,英伟达的 RTX 50 系显卡也同样存在缺货且溢价销售的情况,如果 AMD 和英伟达确实能够增加供应量,那市场需求估计也需要 1~2 个季度才能缓解。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02/02d0c66efa2da30.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88.htm)
据微软应用商店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消息,微软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专区即日起在 Windows 10/11 上全面上线,现在所有用户都可以打开微软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专区下周安装移动应用和游戏。 这是微软中国与腾讯合作的结果,腾讯应用宝 PC 版通过虚拟化运行安卓系统,在微软放弃安卓子系统后微软中国与腾讯的合作让中国大陆市场的用户可以继续在 PC 上运行安卓应用。 腾讯应用宝 PC 版本质上也提供相同的功能,与微软合作后可以让更多用户在 PC 上安装腾讯应用宝从而安装安卓应用,方便某些用户需要在 PC 上运行安卓应用的需求。 在应用体验方面微软称腾讯应用宝专区的应用和游戏都经过适配,部分游戏提供更好的大屏设备定制化体验,一些影视类的引用还可以实现 HDR 播放和画质增强等功能。 对开发者来说或许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机会,微软称这是微软在国内首次给第三方开放系统级的入口和资源组件,颠覆原来下载需要经历安装下载器、安装市场、安装 APK、打开应用的过程,缩短了转化路径,为移动应用和游戏开发者提供全新的 PC 端分发渠道。 [](https://img.lancdn.com/landian/2025/03/108357-2.png) 有兴趣的用户可以点击这里访问微软商店腾讯应用宝专区:[https://aka.ms/AAv1mgz](https://aka.ms/AAv1mgz) **下面是系统要求:** 系统版本要求:Windows 10 Version 1903 Build 18362 及以上版本 微软商店要求:Microsoft Store Build 22502.1401.0 及以上版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86.htm)
在 iOS 系统上目前苹果尚未允许其他数字助理作为默认设置而替代苹果自己的 Siri,但在 Android 上现在谷歌确实已经允许诸如 ChatGPT 和 Perplexity 等不同的人工智能应用来替代谷歌自己的 Gemini 数字助理。 如果用户将 ChatGPT 设置为安卓系统的默认数字助理则后续的使用会更加方便,例如可以通过长按主页按钮激活 ChatGPT,或者使用手势导航启用,甚至可以通过长按电源按钮启动 ChatGPT 的语音模式。  要设置为安卓系统的默认数字助理,用户需要更新到 ChatGPT for Android v1.2025.070 测试版,升级到最新测试版后转到安卓系统设置、应用、默认应用、数字助理应用,在这里选择 ChatGPT 即可。 成功设置 ChatGPT 为数字助理后,后续调用 Gemini 的操作都会由 ChatGPT 接管,包括快速启动、查询和语音模式对话,但需要注意的是,用户不能使用自定义热词激活 ChatGPT。 自定义热词激活时谷歌赋予受信任且系统预装应用的特权 API 接口,目前 ChatGPT 没有使用这个 API 接口的权限,因此不能使用自定义热词激活,其他功能则与 Gemini 没有太大区别。 切换为 ChatGPT 后如果用户开通 ChatGPT Plus 等订阅会员则可以获得更高的配额,未开通会员有配额限制,后续进行多次对话时可能会触发配额限制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84.htm)
据媒体报道,**苹果计划从4月开始在印度海得拉巴的富士康工厂生产AirPods耳机,初期产品将主要用于出口。**这也意味着AirPods将成为继iPhone之后,第二款在印度组装的苹果主要产品。 **富士康于2023年8月批准了4亿美元投资建设海得拉巴工厂,目前该工厂已进入AirPods试生产阶段,预计正式投产后将迅速扩大生产规模。** 近期,富士康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的智能手机组装厂获得当地政府697亿印度卢比(约合8.01亿美元)的补贴,这是印度首次向电子公司提供此类补贴。 此外,富士康在班加罗尔附近的工厂已投资约25亿美元,预计年产能达2000万部智能手机。 Canalys数据显示,2024年苹果TWS真无线耳机出货量虽同比下降7%,但仍以23%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出货规模达7600万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80.htm)
3月17日,全球智能电动出行企业Faraday Future(FF)在洛杉矶总部宣布成立全球首家AI混增电驱系统公司Future AIHER Inc.。该公司将聚焦超级 AI 混增系统、超级AI增程系统及开源端到端大模型aiDriving三大核心产品研发,旨在通过AI技术重构电动车动力系统格局。 FF创新研发的AIHER系统,通过AI算法深度融合增程与混动技术,形成独特的“强增程、弱混动”技术架构,可实现毫秒级动力响应,同时优化能量管理效率。据透露,该系统已进入概念设计阶段,并启动专利布局。 Future AIHER制定双阶段发展规划:短期将整合第三方成熟增程技术,优先搭载于FF 旗下FX车型加速市场落地;长期则全面自主研发AI驱动的增程系统,目标拓展至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商用卡车、船舶等多领域。  FF创始人贾跃亭强调:“AI正在重塑汽车的使用方式,我们将通过开源共创生态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FF同步公布AI发展路线图,计划通过四大阶段实现全车AI化:从基础语音助手到多模态交互,再到构建AIOS平台并最终实现深度商业化。除动力系统外,FF还将推出AI座舱智能体,通过自然交互模式(语音/手势控制)提供个性化智能体验,未来或通过订阅服务创造新盈利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72.htm)
The Information报道,**一家由英伟达支持、为OpenAI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初创公司,已经获得了美国数据中心最大的新型电源之一的使用权。**这家名为Crusoe的初创公司表示,它与燃气轮机的所有者达成了一项协议,到2027年,这些燃气轮机将产生45亿瓦的电力,这一前所未有的电量可以为数百万个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供电。  Crusoe首席执行官Chase Lochmiller(左)和Engine No. 1创始人 Christopher James **Crusoe目前正试图将这些燃气轮机所支持的数据中心算力出售给OpenAI、Google和Meta等公司**,这些公司一直在竭力为开发人工智能的新设施寻找能源。 通常为数据中心供电的公用事业公司一直无法满足需求,**这促使OpenAI、xAI 和其他公司转向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其计算设施旁边建造燃气发电厂。这些公司的目标是建设比现有数据中心大很多倍的数据中心园区。 **OpenAI参与了名为星际之门的项目**,该项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为数据中心投入5000亿美元,而Crusoe深度参与了 星际之门旗下首个即将上线的设施的开发。与此同时,Meta最近讨论了一个数据中心项目,该项目**可能耗资2000亿美元**。这些项目中的每一个可能都需要**超过50亿瓦的电力**。这比全球数据中心最密集的枢纽——整个北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的电力容量还要多。 “由于整体电力需求的这种阶梯式增长,你真的必须自备电源。”Crusoe的首席执行官蔡斯・洛克米勒说,“没有其他办法能让你如此迅速地达到那样的规模。” 为了满足需求,Crusoe表示,它与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投资公司Engine No. 1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Engine No. 1今年早些时候宣布与Chevron建立合作关系**,从GE Vernova公司购得七台燃气轮机,这是一笔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将提供45亿瓦的电力。两家公司的负责人都表示,Crusoe将获得所有这些电力的使用权。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个数字,据一位前员工透露,**2023年微软Azure云业务在全球的数据中心电力容量为50亿瓦**。另一家由英伟达支持的数据中心初创公司CoreWeave告诉投资者,**预计到2027年底,其电力容量将不到16亿瓦**。到2027年,CoreWeave预计将通过向包括微软和英伟达在内的公司出租服务器算力,**创造超过200亿美元的收入。** Crusoe和Engine No. 1表示,他们将共同确定几个可以安装这七台GE Vernova燃气轮机的地点,然后与那些将从这些地点租用数据中心算力的客户签订协议。Engine No. 1的创始人克里斯托弗・詹姆斯最初表示,所有的燃气轮机都可以安装在一个地点,但最近他表示,它们很可能会分散安装。**洛克米勒说,Crusoe正在与几个潜在客户进行深入讨论,其中包括领先的人工智能开发者和云服务提供商。** Crusoe还得到了创业投资基金Founders Fund的支持,在最近的一轮融资中,**其估值达到28亿美元。**目前,Crusoe已经在得克萨斯州阿比林与OpenAI开展合作。未来几周内,Crusoe将与甲骨文一起,在为OpenAI建设的新设施中让一批英伟达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投入使用。这个现在属于星际之门项目一部分的设施,将部分由一个3亿瓦的燃气轮机发电厂供电。在等待电网提供更多电力的同时,为了加快项目进度,Crusoe及其承包商在现场建造了这个发电厂。 洛克米勒拒绝就Crusoe是否正在与OpenAI讨论签署更多与星际之门相关的协议发表评论。**但与Engine No. 1的交易将使Crusoe拥有足够的电力,从而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选择:星际之门项目的目标是到2030年确保获得约60亿瓦的电力。** Engine No. 1是最早押注于锁定电力并将其出售给数据中心开发者的投资者之一。公用事业提供商一直对增加发电供应持谨慎态度,担心产能过剩会导致亏损。**Engine No. 1正在承担风险,它押注很快就会有足够多的公司急需更多的电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70.htm)
SANS警告:攻击者滥用云原生功能实施勒索软件,66%云存储桶敏感数据面临风险。专家强调,云服务并非自动安全,需启用备份与加密控制。
In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AsianFin, Lee stre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epSeek moment," saying "DeepSeek is not only an excellent model, but also an open-source one, which has a huge impact internationally."
近期,全球知名IT和商业战略咨询公司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 (ESG) 发布《经济效益验证》研究报告,对Fortinet SecOps安全运营解决方案进行了量化优势验证。结果显示,Fortinet安全运营解决方案能够显著帮助企业安全团队提升99%运营效率降低99%运营风险,最少仅需1个月便可收获高达1093%的投资回报率。  **行业威胁风云变幻,安全挑战史无前例**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狂飙突进,企业正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安全风暴之中。攻击面如潮水般扩张,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从勒索软件、钓鱼攻击到零日漏洞利用,每一种攻击都对企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单点安全产品已难以招架这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 据报告深度洞察,高达45%的组织坦言,当前的安全运营难度较两年前有增无减。同时,报告还指出,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包括威胁态势的迅速演进、攻击面的激增、安全告警的数量和复杂性增加,以及公有云服务使用率的上升带来的新挑战。这些挑战共同构成了企业安全防护的难题。 **Fortinet安全运营解决方案深度验证** 针对上述挑战,ESG对 Fortinet 安全运营解决方案全部组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解决方案价值予以验证。报告认为,Fortinet凭借其AI驱动的安全运营解决方案,通过Fortinet Security Fabric安全平台,充分利用融合与整合的强大效能,为整个数字攻击面提供了无懈可击的统一保护。这一解决方案在单一集成体系中实现了便捷性、卓越效能与高度弹性的完美融合。 据ESG的详尽分析显示,Fortinet安全运营解决方案在以下三大关键领域——早期检测和预防(EDP)、SOC平台与服务、网络安全培训及相关准备中,为用户带来了显著的成本节约与经济效益。  早期检测和预防(EDP):Fortinet的EDP技术,如FortiEDR、FortiNDR和FortiDeceptor,实现了威胁检出率的显著提升(94%),误报率接近零。威胁识别时间从数周缩短至1小时内,遏制时间更是从4.2小时降至1分钟。  SOC平台与服务:通过全面融合FortiSIEM、FortiSOAR和FortiXDR等SOC平台和多种服务,Fortinet 方案实现告警误报减少85%,威胁调查与修复自动化率达99%。托管服务(如MDR、SOCaaS)还可减少对专职安全团队的依赖,节省人力成本。  培训与准备服务:FortiPrepare和FortiResponse等提供了丰富的主动安全防护与服务选项,助力用户主动评估并优化其安全态势,员工恶意链接点击率降低84%,安全团队入职培训时间显著缩短。 **ESG分析揭示惊人效益与效率飞跃** 最终,ESG针对用户部署Fortinet自动化SOC解决方案所能获得的预期时间节省和经济效益,基于威胁平均识别时间指标,对基线案例、EDP(早期检测和预防)案例、以及EDP+SOC平台和服务案例建模,围绕运营成本节省、风险规避以及预期总节省成本三大方面展开分析。  运营成本节省。Fortinet的自动化SOC解决方案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显著降低了人力需求。据ESG报告,部署EDP技术的组织,单次事件平均耗时锐减至约14%(节省86%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Fortinet的托管服务也提供了经济高效的安全运营方式。  风险规避。Fortinet的解决方案全面检测、预防威胁,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用户反馈显示,部署后恶意链接点击人数下降84%,网络钓鱼等威胁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威胁识别时间从168小时缩减至1小时内,甚至数秒;威胁分类时间从8小时缩减至10分钟内;威胁控制时间从4.2小时缩减至1分钟内,快速响应和遏制潜在威胁。  预期总节省成本。综合考虑运营成本节省与风险规避的双重优势,ESG对Fortinet解决方案的预期总节省成本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方案的投资回报率(ROI)高达387%至1093%,投资回报期短至1-2.5个月。安全团队的效率更是提升了99%,相当于为组织节省了12-15名全职员工的工作量。同时,组织风险降低了99%,为企业业务连续性提供了坚不可摧的保障。 ESG的这份报告,无疑是对Fortinet安全运营解决方案在提升组织安全运营效率与降低风险方面卓越能力的客观见证。它不仅揭示了Fortinet在自动化、智能化安全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组织如何打造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的同时,实现效率和成本的完美兼顾指明了方向。
Telegram CEO Pavel Durov因平台被用于犯罪活动的刑事调查暂时离开法国,平台已调整政策打击非法内容,面临严重法律挑战。调查仍在进行中,用户数据共享引发关注。
刚刚落幕的央视3·15晚会,除曝光电子签高利贷金融骗局、点名借贷宝、人人信之外,实际上还用大篇幅诠释了整个借贷黑灰产。爬虫收集个人信息,各种手段加持的诱导贷款,随后巧设明目实现的超高利率,以及随后的暴力催收.......将整个金融借贷产业链勾勒的淋漓尽致。 尽管在强监管下,有些问题逐渐销声匿迹。如去年3·15,一公司的借贷产品涉嫌利用礼品卡的形式实施高利贷而被央视曝光,之后此类问题几乎绝迹。但在实际使用时,隐藏在借贷APP背后的各种猫腻仍屡禁不止。 近日,笔者注意到,桔子数科旗下的桔多多,就被广泛投诉通过捆绑收取担保费、会员费的方式,推高借贷人的综合成本。 此外,用户在借贷时点击确认一份《平台服务协议》,就会像“套娃”一样一键同意背后370份协议,包含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交易信息、活体影像等在内的个人信息,则被有选择地分享至众多包含无牌照机构的第三方。 **担保费、会员费等,极大推高借贷成本** 在中国电子商会旗下消费服务保障平台消费保上,一名投诉用户3月12日投诉,其在桔多多平台借款2笔。其中一笔是在2024年12月12日借出,本金27200元,分6期还,本金和利息合计29135.41元,同时被收取了担保金916.96元。  另一笔是在2024年11月26日借出,本金12800元,分9期还,本息合计还款14792.13元,此次每期收取149.29的综合费,也是担保公司收取的担保费用,9期共计收取了1343.61元。 笔者根据这名用户所述的借贷本金和利息计算,其第一笔贷款的年化利率为24%,而如果把916.96元的担保费算进去,这笔贷款的年化利率则高达36.2%。  这种现象在桔多多上并不是个例。在黑猫投诉上,也有一名用户在2月13日表示,其于2024年12月在桔多多平台借款4000多元,第1期还款700多元且支付了300元左右的担保服务费,现在每期还款账单里面还有几十块钱的担保费。 伴随借贷人群的下沉,助贷平台收取担保费来转嫁风险,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目前行业多采取“双融担”模式,即机构引入两家融资担保公司,签署两份融担合同,将36%的定价模式拆分为两部分,其中,24%的部分设计为资方利息+融资担保费;12%的部分则设计为融资担保咨询服务费,由另一家融担公司单独收取。这也较为符合持牌资金方的合规要求。 但桔多多合作的第三方担保公司的身份及其收费多少却值得推敲。笔者点击页面的“立即申请”后,出现了上传身份证信息的页面。在此页面下方,同时需要确认平台服务协议,点击协议后的第二条,为《个人委托担保意向及信息授权书》(下称授权书)。 该授权书显示,为桔多多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有两家,分别为天津明东华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黑龙江农牧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对于究竟收取多少担保费,这份协议里仅在第七项里提到,“本人同意被授权人有权根据本服务收取相关费用,具体费用的收取以相关页面展示为准”,这表明,在申请贷款时,桔多多收取多少担保费,并不透明。 而且,这两家公司都与桔多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天眼查,天津明东华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该公司的历史股东中,有桔多多的母公司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桔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即桔子数科的身影,其于2021年9月7日退出,另一家历史股东则为天津华旅金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旅金科,此前曾用名华北金科),这家公司与桔子数科交往甚密,后面笔者会详述。 另外,天津明东华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车智明,其目前还担任营口友信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后者持股80%的大股东为曹洪亮,而曹洪亮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桔策科技有限公司,是桔子数科的全资子公司。 至于黑龙江农牧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其和天津明东华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又都是哈尔滨宾县宾州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 这也是为什么,有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借贷平台所谓的担保费,实际上是为掩盖真实利率的幌子。 同样的还有会员费。据消费电子杂志报道,去年刘先生投诉,他于9月3日和19日分别在桔多多借款平台借款,总计约2.3万元,此后他发现每次借款后都会被平台扣除399元,两次总计798元,询问客服后得知是平台会员费。 让刘先生诧异的是,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何时开通了会员服务。此外,会员服务的有效期为一个月,但在同一个月内借款两次,会员费用却被重复扣除,这让他感到不解。 笔者注册桔多多APP查看其会员服务“说明”注意到,其会员卡名为桔富卡,但用户需要花多少钱购买却没有显示。购买会员卡后,桔多多可以“提供更优质服务”,如未使用任何会员权益,可于购买之日七天之内通过电话、在线客服申请退款,超过7天或已使用权益的,则不支持退款。若用户勾选了连续包月,到期就会自动扣费,而不希望扣费的话,则需联系客服申请退款。 不过,刘先生表示,其曾在7天内在没有使用任何会员权益的前提下选择退订会员,系统消息也显示会员退费成功,但退款并未成功。在规定时间内刘先生又联系人工客服,却一直未接通,最终会员未退订成功。 所以,虽然桔多多首页显示,其预计最高可借20万元,年化利率为7.2%-36%,但通过大多数投诉的情况看,7.2%的年化利率似乎只是一个吸引借贷人的宣传数字,综合各项“捆绑”的费用,他们承担的似乎更多是接近36%甚至超过这一数字的借贷成本。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虽然担保费、会员费等被借贷平台以模糊形式捆绑收取的费用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但这种收费会不会被支持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 另外,根据《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民间借贷利息的最新司法保护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 行业已经有了类似判例。有媒体报道,2024年下半年公布的一则裁判文书中,借款人王某(化名)在同一天与消费金融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签订《个人消费信贷借款协议》《委托担保合同》,综合贷款年利率达到36%,最终法院判决按照同期LPR计算利息。 虽然上述规定在一些人眼里只是针对持牌银行、消金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而不是助贷机构,但毕竟助贷机构天然依赖这些金融机构吃饭,那么随着监管的趋严,其“不成为的规矩”必然也会受到挑战。 有意思的是,桔多多APP的开屏宣传口号为“美好生活多一点”,但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上,桔多多商城的投诉量累计已高达38000多条,仅近30天就1400多条。 **一键授权,便签370份协议** 在笔者继续查看服务协议中的其他协议时,发现了桔多多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如图从表面看,桔多多的的服务协议一条,点击进入,也只有8项,分别为《用户授权协议》《桔多多服务协议》《明东华隐私保护政策》《数字证书使用协议》《非在校大学生承诺函》《个人电子签名签署授权书》《个人征信授权书》以及前述的《个人委托担保意向及信息授权书》。 点开《用户授权协议》,笔者发现,除了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照片等基本信息外,桔多多还会自行或委托关联方向第三方共享用户活体识别影像照、学历信息、婚姻状况、单位信息(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行业、单位电话、职务、职业)、车牌号简称、车牌号、车辆型号、所在(工作)城市以及购车方式、车辆是否有抵押/贷款、关联企业信息等。 而桔多多说提到的第三方,范围似乎有些广泛,其表述为“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机构或/及其合作平台”。 在《用户授权协议》的最下方有一名为《借款相关协议》的附件。笔者点入看到,这里面包含长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蓝海银行、亿联银行、华瑞银行、紫金农商行、振兴银行、唯品富邦、南京银行等共17家资金方,它们的合作协议共计99份。  但和上述资金方并列的还有“相关平台协议”几个字,点入进去,则“别有洞天”,出现了你我贷、时光分期、恒小花、信用飞、全民钱包、易借速贷、豆豆钱、白猫贷、哈啰臻有钱、纷享贷、宜口袋、助你花花12个平台,它们每家的协议数量也各不相同,合计又高达263条协议。 而且,虽然这12个平台是作为第三方存在,但如果用户在桔多多上借款,不光意味着与这些第三方签署协议,还因为有的第三方没有小贷牌照,要与这些第三方的第三方签署协议。如点开哈啰臻有钱,共有99条协议,除了哈啰臻有钱的《用户服务协议》,还有其第三方小赢卡贷、杭银消金、百信银行、苏宁银行、哈银消金等众多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议。  由福建桥水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北京人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运营的助你花花下面的协议更多,高达109条,同样包含着众多其第三方如国美小贷、美易借钱、羊小咩等公司的合作协议。 而桔多多对外分享个人信息的第三方何止上述这些机构,在桔多多的《明东华隐私保护政策》里,笔者又发现了“华点”。 在这一“政策”的概述中,天津明东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表示,其与桔多多合作,通过银行、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等各类合作方共同实现用户的“普惠金融”需求。 这是否意味着,用户的个人信息又会被打包分享给更多的公司? 果然,下拉至附件二《第三方产品或服务个人信息共享及收集情况表》,可以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平台除了上述小赢卡贷,你我贷,还有易鑫车主贷,以及运营主体为极融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是你我贷的运营主体)的极融,运营主体为上海旭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乐享借、乐享借plus,运营主体为上海佰粒科技有限公司的极风分期,运营主体为上海引旅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提钱游。  还没结束,还有上海易一代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宇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宁消费金融、深圳市飞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中科融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恒智普惠(武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亲家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普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辽宁迅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子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黑名单检测”机构深圳市凤凰木网络有限公司。 所以,用户在点击同意表面显示的《平台服务协议》这一个协议后,就意味着在无感知的情况下,像“套娃”一样一键同意了背后370份左右的协议,包含身份信息、财产信息、交易信息、活体影像等在内的个人信息,被有选择地分享至上述平台手中。 而这种过度授权,有媒体曾表示,至少带来两方面的后果:一是个人信息变相“泄露”,用户会接到众多平台的推销短信或电话。另一个则是个人征信被反复查询、留痕,降低了以银行为主的主流金融平台借款成功的可能性,即俗称的“征信花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桔多多曾因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而被工信部通报下架。 **开拓金融边界,布局两张小贷牌照** 对于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人来说,桔子数科可谓常青树的存在,其成立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创始人为史孝东。 彼时,最火爆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当属校园贷,而当时还是桔子分期的桔多多就是靠校园贷起家。其以大学生分期商城的模式,踏足校园贷,一度宣称是东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分期购物商城。 到2015年,桔子分期已发展成为“全国性校园分期领导品牌”,在全国15个省市设立了一级营销中心和近30个二级营销中心,覆盖全国800所高校以上,可以为超过1000万在校大学生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不过,也是2016年,监管开始出手清理整顿校园贷市场,一大批校园贷被迫关闭。但桔子分期却成功转型。 据桔多多官网介绍,目前桔多多商城主要以移动端APP为载体,创新“场景导购+品牌入驻+爆款特卖+店长模式+会员权益”的运营模式,为23-50岁用户提供3C数码、中高端腕表、轻奢箱包、品牌服饰及大牌美妆等商品消费服务。 但从旗下桔多多APP的界面安排来看,首页即是借款,分期商城则要排在第二个位次。 从其母公司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桔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即桔子数科的视角看,旗下产品服务除了桔多多商城,还有数字化营销服务。 据介绍,作为流量分发和技术型服务平台,桔子数科与众多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中大型支付公司、互联网平台达成合作,提供存量用户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可以快速为合作企业实现场景化增值服务。在业内人士的理解里,其内核也是“助贷”。 主抓“助贷”之外,桔子数科还两次布局小贷牌照。其中一家为天津华北创业小额贷款公司,北京欢聚持股10%,大股东为前述华旅金科以及其母公司天津华北集团有限公司。不过,天津华北创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华北小贷)所持有的牌照为区域性小贷牌照,并非可全国经营的网络小贷牌照。 另一张牌照则是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瑞银信手里获得的瑞蚨小贷。2024年年初,在股权转让完成后,华旅金科和桔子数科分别持有瑞蚨小贷70%、30%的股权。 此后,在两者的操持下,这家小贷公司动作不断。先是在去年4月,瑞蚨小贷更名为广州科东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科东小贷);去年11月,科东小贷又在原注册资本2.5亿元的基础上增资至4亿元。 从去年9月开始,科东小贷还进行了“及东贷”和“即点金”商标的申请。不过,虽然其官网介绍,科东小贷为依法设立的具有网络小额贷款经营资质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白领的信用借款神器”,但同时其也表明,“App开发中”。 不过,此次在窥探桔多多的“秘密”时,笔者注意到,3月13日,前述宜口袋下赫然出现了科东小贷的《个人消费贷款合同》,但不知为何,在3月15日,这一合同便不见踪影。但同时笔者又看到了另一个合同格式条款一模一样且华北小贷为贷款人的合同,正如前面提到的,华北小贷为区域性小贷牌照,所以上架桔多多面向全国的借贷人,明显不符合监管要求。  不论如何,这也证明了桔子数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断开拓的野心。 但野心之下,必须合规前行。在监管不断堵住漏洞压缩灰色空间的过程中,桔子数科是时候好好在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这个大前提下,审视自身的业务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68.htm)
日前,微信公众号正在灰度测试,选中文字划线评论功能,其主要特征有: 1.划线评论只在该段落出现,公众号底部留言区域不显示。2.公众号作者后台无法查看用户具体评论信息,要想看到用其他用户的划线评论,需要在“划线”频道查看。  3.划线评论没有字数限制,最短到1个字,最长可以是几个段落。 4.划线评论功能仅限于最新文章,历史文章并不支持划线评论功能。 5.该功能目前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据我的观察来看,一个公众号支不支持评论划线功能并没有明显特征(比如,是否是新闻媒体账号,是否是新号,是否是原创文章),预计后续会大规模放开。 6.如果公众号作者不想让用户选中内容划线评论,可在公众号后台的互动管理→划线→右边评论设置→关闭“允许用户评论此文章的划线”按钮。 微信公众号文字选中划线评论的具体使用方法: 打开自己想要划线评论的文章,长按想要评论的语句或段落,即可看到“写评论”字样,点击后下方的输入框输入内容即可。 测试后发现,微信公众号的选中文字划线评论功能有两个Bug: 1.当评论文字过多的时候,会显示系统错误。 2.设置精选评论的按钮非常隐蔽,用户需要在公众号后台的“互动管理→划线→评论区→再点击评论”,才会发现“精选评论按钮”,这里作者可以选择精选、点赞、回复。不过,即使公众号作者选择“精选”后,其他用户并不能从底部的“留言”区看到,仅仅只会在浏览到该段落时并进一步点击划线详情,才能看到相关评论。 选中文字划线功能并非微信公众号的首创,该功能最先被应用在微信读书App上,在其他网络小说App上也能看到该功能,用户可以对书中某个段落发表自己的评论见解。微信读书的老用户对于公众号的这个功能必定非常熟悉,一些热门书籍中,随便看看,都能找到不少“经典语句”的划线评论,其他用户的评论既是一种内容增量,同时又能补充读者的视角。  微信公众号“嫁接”微信读书的选中划线功能,显然也是想扩大内容增量,也增强用户与内容以及创作者之间的粘性,但这里面会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用户在使用微信读书的过程中相对处于“沉浸”状态,这是一种“深度阅读”,而用户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时候,有些用户是“浅度阅读”**,本身就是“随便看看”,或者就是不小心点开了,这种情况下,用户最多会在评论区留言一下,或者比较“好的”内容就直接收藏,“选中文字”评论功能夹在中间,反而会有点不知所措。 实际上这与微信公众号的整个内容生态有关,微信读书上的内容,相对严谨,有不少本身就是出版类图书,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参差不齐,导致用户很难“沉浸”下去,更别提去选中评论。 **第二,文字选中划线评论功能对头部创作者友好,对中尾部创作者用处不大**。留言评论作为内容增量的前提是本身数量够多,如果一共也没几个人划线评论,那么,最终就显现不出功能的价值。 头部创作者的优势在于,其基本上每篇文章的内容都能有很高的阅读量,这就意味着其留言评论的人数会非常多,有创作者曾分享过某篇文章的数据,划线人数近1000人,这种情况下,被选中的该段落就自成一个新的内容区,评论互动也会非常有价值。但很显然,如果一个创作者本身只有寥寥数人在划线评论,其他用户看到也不会有反应。 第三,曾有公众号作者揶揄称,**微信公众号的读者普遍年龄偏大**,有不少都是一些“大爷大妈”在看,这里面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从侧面反映出另一个问题,即微信作为国内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App,其用户群覆盖范围比较广,而微信并没有一个总的渠道去告诉用户,“我们新上了一个什么功能,你们该怎么使用”。 选中划线评论功能也会面临这种尴尬,即年龄偏大的用户群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微信公众号划线,更不会进一步对内容评论。 用户不知道,不会用,就会导致一定的沉默成本,这也是以往微信每次推出新功能的尴尬。 当然,从产品角度来看,微信这艘“巨轮”竟然还在创新,确实值得点赞,一款好的产品,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去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66.htm)
**华尔街日报发文称,英伟达最新人工智能芯片才刚开始发货,市场就已在期待下一代产品 。**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正面临“甜蜜的烦恼” 。英伟达年度GTC开发者大会,本周预计将吸引超过25,000名现场观众齐聚公司总部所在地 。所有人都在期待这家AI教父级企业未来数年的技术路线图 。  黄仁勋 英伟达Blackwell架构AI芯片因复杂设计导致量产延迟后,近期才进入大规模出货阶段 。**该架构预计将主导英伟达2024-2025年的AI业务。**分析师预测,黄仁勋或将在3月19日的主题演讲中展示Blackwell Ultra增强版架构 。 **行业观察者更关注代号“Rubin”的下一代AI芯片。**德意志银行分析师Ross Seymore指出,Rubin架构较Blackwell有望实现“显著性能跃升” 。花旗集团Atif Malik强调Blackwell在AI推理速度上已实现30倍代际提升,**“Rubin架构可能延续这种跨越式进步”** 。 Rubin产品预计明年才开始发货,但市场预期极高 。分析师预测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2027财年营收将达2,370亿美元**,较当前规模翻倍 。Visible Alpha分析师共识预测显示,**该业务2029财年收入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意味着未来四年需保持30%年均增长率(过去两年已实现七倍增长) 。  **要实现这些目标,前提是全球科技巨头持续加码AI基础设施投资。**但到那时,这种投入的合理性将取决于消费者和企业对生成式AI服务的实质需求,以及为此支付溢价的意愿 。 潜在风险包括关税政策、地缘政治动荡和通胀压力可能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亚马逊、Google等大客户自研芯片的竞争压力;DeepSeek宣称的能效突破可能降低对英伟达高价芯片集群的依赖。**尽管近期市场动荡中英伟达股价有所回升,但年内仍下跌超9%,跌幅是标普500指数的两倍。**  当前估值环境为今年GTC大会提供了更合理的基础:英伟达股票基于2024年预期收益的**市盈率降至27倍**,**较去年大会期间估值折价23%,**且低于多数增长较慢的超大型科技股。虽然科技界仍对英伟达及其新品寄予厚望,但市场已不再预设其必然成功 。因此,英伟达需要在 GTC 上推出更加强力的产品 。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64.htm)
华尔街日报报道,上个月,微软宣布其制造出了一种芯片,能够产生一种长期以来难以捉摸的粒子——马约拉纳费米子,这种粒子有望成为实用量子计算机的基础。**他们表示,这一突破可能会使量子设备的问世时间从几十年缩短至几年。**  科学家们在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量子计算实验室的洁净室里工作 尽管一些物理学家对微软的说法能否经得住推敲表示怀疑,但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似乎很高兴终于有成果可以向世界展示。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微软每年在量子研究上的投入约为3亿美元。**虽然与微软在人工智能等项目上的投资相比,这一数额微不足道,但微软在量子领域的投入在过去二十年里不断累积,直到现在才有所成果。 微软正在用一种名为拓扑超导体的技术来解决量子计算的可靠性问题。**在这种技术中,单个电子基本上分布在一根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细线上**。这种电子的分散状态会形成马约拉纳粒子,其特性可用于制造量子比特。 上个月,微软在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称,它已经识别出一个马约拉纳粒子,并测量了其中的信息。  微软的芯片能产生马约拉纳粒子 这与七年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据看过当时纳德拉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的人透露,七年前纳德拉在公司内部将微软的量子研究斥为没有商业潜力的研究。 **微软的科学家们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场竞赛之中。**谷歌在12月宣布了其在量子计算方面的进展,采用的方法与微软不同,D-Wave Quantum本月公司也宣布了类似进展。 量子物理学界的批评者称,**微软研究人员声称观察到马约拉纳粒子的说法是虚幻的。** “微软内部开展的量子芯片研究是一个欺诈性项目。” 匹兹堡大学的量子研究员谢尔盖・弗罗洛夫说。他指出已发表数据中存在**一些所谓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实质性地改变他们宣称的结果。 负责监督微软相关团队的高管贾森・赞德表示,他对微软的科研成果有信心。该公司准备发表《自然》论文的后续研究,一组独立研究人员正在对其进行评审。**微软发言人表示,公司会秉持最高的学术道德标准。**  杰森·桑德尔 2021年,基于部分由微软资助的关于制造马约拉纳粒子的研究而**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两篇论文被撤回**,原因是对研究的有效性存在质疑。微软高管表示,这项研究并非由微软团队完成,而是由与该公司有联系的一个荷兰实验室开展的。 既然微软称已经展示了马约拉纳粒子,**团队现在专注于让量子比特更加可靠,并在芯片中增加更多量子比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62.htm)
3月17日,东方甄选发布《关于自营青虾仁产品的几点说明》,就消费者关注的产品标准、安全品质问题作出回应。据悉,近日数千名消费者致电或留言咨询东方甄选自营青虾仁相关信息,此次说明围绕生产、质检、成分等核心环节展开。 在生产环节,该产品由广东虹宝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代工。代工厂经东方甄选严格筛选,生产过程不仅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符合行业领先标准,更联合权威检测机构组建专业团队,对生产全过程高频盯产、严格质检。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保水剂添加问题,东方甄选明确承诺:自营青虾仁配料表仅含虾和水,不添加保水剂。同时,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产品净重扣除冰衣重量,确保虾仁足斤足两,杜绝外层包冰额外付费现象。 品质管控方面,东方甄选对青虾仁生产实行全流程、可追溯监督,从原材料拆包到成品出厂,通过多点位、高频次监控记录,保障每一批次品质稳定。成品质检报告符合GB 2733标准,虾源每柜核验报关单及检验检疫证,均达国家标准。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该产品原料及成品检测累计427次,品控跟产32次;2024年全年,东方甄选自营产品(含青虾仁)质检费用超1000万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60.htm)
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确定一汽-大众11款全新车型规划。其中,大众汽车品牌自2026年起将推出10款车型,其中包括9款新能源车,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此外,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26年上市,以强化在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图片 来源:企业供图 从一汽-大众对外披露的信息来看,未来将重点聚焦新能源领域。一汽-大众预测,未来,紧凑级车型预计将占据纯电动汽车市场50%的份额。对此,一汽-大众将基于大众汽车集团本土开发的CMP平台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这两款车型将搭载高性能的CEA电子电气架构,可实现数字化服务与高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同时,CMP平台将首次打造两款插电式混动车型,从而满足这一高速增长的细分市场。 为了拓展入门级电动市场布局,推进捷达品牌电动化,捷达品牌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进军快速增长的入门级纯电动汽车市场。该车型将提供先进的智能化功能。未来,捷达品牌将推进燃油车智能化功能的搭载。 紧凑级市场之外,一汽-大众在中级车市场将推出两款基于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先进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及其增程式版本。 在“油电共进”战略下,一汽-大众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燃油车型,强化大众汽车品牌在燃油车市场的地位。按照规划,至2030年,一汽-大众各品牌将推出超过20款全新车型。 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透露,大众汽车集团正进一步拓展一汽-大众的产品阵容,在覆盖所有动力类型的同时,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车型。此外,大众汽车集团将为新产品提供技术赋能,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矩阵。 从目前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以及集团旗下汽车软件公司 CARIAD 中国,将与一汽-大众协作,在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据悉,VCTC和CARIAD中国正在携手本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以实现在大众汽车品牌车型的搭载,但一汽-大众并未对外透露具体的合作对象。 据记者了解,目前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已与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联合打造了IQ.Pilot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并在全新探岳L上实现了量产搭载。另外,一汽奥迪也与华为宣布合作,旗下车型将搭载华为高阶智驾。 眼下,一汽-大众正在快速追赶与国内新能源智驾的差距。3月1日,一汽-大众对外发布了燃油车智驾方案落地三步走的智驾路线图。其中,智驾1.0阶段,将实现燃油车核心高阶智驾功能的普及,覆盖90%城市场景和95%高速场景;智驾2.0阶段,将实现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可覆盖95%城市场景和100%高速场景,保证燃油车的智驾平权;智驾3.0阶段,即在2026年实现覆盖100%城市场景和100%高速场景。 一汽-大众加速新能源、智能化转型背后,是大众汽车集团电动化转型的加速。按照规划,2025至2027年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将推出约40款全新车型,其中超过半数为电动化产品。 3月11日,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2025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战略落实,加快转型步伐。” 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集团2024年交付了293万辆汽车,相比2023年的323万辆减少了30万辆。尽管整体交付量有所下降,但作为较早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外资车企,大众汽车集团在华交付了超过20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ID.纯电车型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7%。截至2024年底,ID.系列车型在中国的累计销量已突破55万辆。 对此,奥博穆表示:“2024年对大众集团而言是关键决策之年,我们通过战略调整巩固了自身的优势地位。2025年是我们加速前进的一年,将是大众汽车集团实力全面展现的一年。” 按照规划,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全面迈入战略成果的交付阶段。据悉,在今年4月将开幕的2025上海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将全面展示首批全新产品及前沿技术。其中,一汽-大众将展出大众汽车品牌的全新概念车。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为中国市场带来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58.htm)
百度在上周日发布了文心大模型4.5和推理模型X1,再次引起了美国媒体对于大模型成本的关注。为此,《商业内幕》专门拿百度的新模型与DeepSeek、OpenAI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OpenAI大模型的调用价格要比百度、DeepSeek贵出一大截。** 百度称,文心大模型4.5是其首个原生多模态大模型,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于GPT4.5,API调用价格仅为GPT4.5的1%。**X1为深度思考模型,性能对标DeepSeek-R1,调用价格约为R1的一半。** **去年12月,DeepSeek发布了大语言模型V3,并在今年1月推出了推理模型 R1。**根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这些模型在性能上与OpenAI 的同类模型相当甚至更优秀,但价格“便宜20-40倍”。 **中美三大公司对比** Tokens是AI模型处理中的最小数据单位。企业会根据模型处理时的输入Tokens数量和生成的输出Tokens数量来定价。 **以文心4.5大模型为例,它的输入价格为0.004元/千tokens,输出0.016元/千tokens,约为GPT4.5价格的1%。**  基础模型价格对比 《商业内幕》把百度和DeepSeek的模型定价转化为每百万输入/输入tokens的美元价格,发现百度文心4.5大模型的定价确实只有GPT4.5的大约1%,但它仍高于DeepSeek V3。 **在推理模型方面,文心X1的定价是最便宜的,不到OpenAI o1模型的2%。**  推理模型价格对比 抛开使用成本不谈,那些已经试用过文心大模型的人似乎都对它印象深刻。风投公司Zero2Launch风投合伙人阿尔文·胡(Alvin Foo)在X表示:“已经体验了几个小时,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百度还在拥抱开源,计划把文心大模型4.5开源。**“我们从DeepSeek身上学到一点是,将最为优秀的模型开源供所有人使用,将可以极大地推动其应用,因为大家出于好奇自然会想去尝试开源模型,进而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百度CEO李彦宏在2月份的电话会议上表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56.htm)
空中客车公司、达索系统公司以及超过90家欧洲小型科技公司和游说团体已敦促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设立一个主权基础设施基金,以增加对尖端技术的公共投资。这些公司和团体表示,美国和欧盟近来的发展以及美国的措施凸显了欧洲采取措施保持其在关键领域战略自主权的紧迫性。 他们在3月14日的一封公开信中表示:“欧洲需要重新掌握主动权,在其关键数字基础设施的各个层面实现更大的技术独立性,从逻辑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平台、媒体、人工智能框架和模型——到物理基础设施——芯片、计算、存储和连接。” 他们表示:“欧洲目前的多重依赖关系带来了安全和可靠性风险,损害了我们的主权,并阻碍了我们的增长。”  信中表示,主权基础设施基金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尤其是在量子技术和芯片等资本密集型的价值链环节。信中还建议政府在采购招标中采取“购买欧洲货”政策,以刺激需求并鼓励企业投资。信中称:“目的不是排除非欧洲企业,而是为欧洲供应商创造合法竞争(并证明投资合理性)的空间。”这封信的签署方包括法国云服务提供商OVH Cloud及其在其他欧盟国家的同行、欧洲软件研究所、欧洲初创企业网络、德国人工智能协会、阿姆斯特丹互联网交换中心(AMS-IX)和法国公共投资银行BPI France。这封信同时也提交给了欧盟科技主管汉娜·维尔库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5952.htm)
<blockquote><p>春节是一个很大的流量池,经过一年时间的劳累,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这是企业也是内容创作者获取流量的绝佳时机。</p> </blockquote>  这个春节,我被各大产品的情感化设计萌化了,设计细节太贴心了,极大的增加了产品与用户的粘性,各大厂都推出了既承载千年文化重量,又具备数字原生形态的新春物种,花样可谓是百花齐放。 各大厂都纷纷从视觉、社交互动、内容创作展开想象,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春节用户体验,下面让我们来开开眼福,一睹他们的风采,同时也顺便学习下,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有哪些创意出发点? ## 一、各大厂春节设计的背景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宴和社交狂欢。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围绕春节展开的各种活动,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从电商数据来看,2025年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全国日均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累计网络零售额更是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去年增长9.8%,再创历史新高。  抖音电商“春节不打烊,财神送福气”活动中,全域日均支付GMV同比增长56.02%,直播日均支付GMV同比增长46.57%。  快手本地生活“新春团购节”GMV同比大涨117%,新线城市日均支付用户数环比增长234%,这些惊人的数据,无一不彰显着春节期间电商消费的强劲活力。 社交平台上同样热闹非凡。除夕及春晚期间微博活动用户达2.97亿,全站互动超3.1亿次,4656万用户除夕赢得福运红包,全国年味相关话题阅读量破102亿。 快手在2025年春节期间,平台日活用户规模创历史新高,春节活动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超2000亿,直播总观看量高达150多亿,“摇发财树”红包活动中,用户一共摇了57亿次红包。  如此庞大的流量和用户注意力,为品牌和商家提供了绝佳的展示舞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在春节期间成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一个精心设计的广告、一场别出心裁的互动活动,都有可能在这个流量高峰中迅速传播,收获海量的关注和曝光,实现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和产品销量的增长。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各大厂在春节期间都找到了哪些设计机会点? ## 二、视觉机会点 ### 1、按钮的设计机会  设计思考: - 百度地图,在按钮设计上动了小心思,按钮用动车和灯笼相结合,颜色上也用的大紫大红,尽显春节的气氛。 - 花瓣,把几个素材的功能入口做成了红包形式,画面效果耳目一新,原来按钮入口还能如此的多姿好看,年味十足。 - 农业银行,功能入口全部由之前玻璃质感的扁平风变成了现在的微质感年味风,图标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紧靠春节展开创作,展现了产品的细心和用心。 - 肯德基,功能入口图标全部用剪纸风格形式表达,将过年家家户户贴窗花的场景搬到了线上,让用户尽享年味。 - 腾讯视频,将主要功能入口用了故宫的古典建筑和节日的锣鼓,彰显了节日的热闹,也是不错的设计着手点。 ### 2、网页皮肤的设计机会  设计思考: - 太平洋汽车,左边灯笼,右边灵蛇,甚是欢乐,蛇年氛围十足。 - 春秋航空,背景用了极具中国年味的水墨插画进行表达,画面中有熙熙攘攘拜年玩耍场景,更有调皮可爱的小蛇带着帽子在街上行走,饱足了观众的眼福。 - 搜狐,左边新年祝福语,右边一个调皮的剪影小蛇嘴里叼着一个灯笼,虽简洁,也是很能感受到节日的气息。 - 万方数据,左右两对精致的灯笼,通红的背景,营造出万家灯火的感觉,满满的吉祥寓意,象征着来年的好运与吉祥。 - 中华网,满屏的烟花秀,让人瞬间想起大年三十除夕夜的烟花,小小的元素也是有着大大的魔力,让人浮想联翩。 ### 3、弹窗的设计机会  设计思考: - 花瓣的弹窗,用了红包与灯笼的结合,玫红色和金色金币的运用,画面财源滚进的寓意浓厚。 - 有道翻译的弹窗,边框用了具有中式边框的造型,左右两串长长的灯笼,下面还配有祥云,很有意境,红火的画面,再将需要凸显的信息放置在在紫色按钮上,对比感强烈,信息传达无比清晰。 - 应用宝的弹窗,用了漫画的风格进行表达,按钮和边框都运用了中式的装饰纹样,紧扣节日主题。 - 中国电信的这个弹窗,比较讨巧,其他的样式都沿用了日常的样式,只是在右上角添加了一个小小的烟花造型,氛围感马上呈现,对于设计师来说真是省时省力的举措。 - 支付宝的弹窗,直接用了转红包的视觉创意,将过年的这种人情世故转到了弹窗中,很亲民。 - 中信银行的弹窗,运用欢乐的吉祥物形象,外加几何烟花造型来营造春节氛围,也是不错的视觉表达。 ### 4、动效在春节PC端的设计机会  设计思考: - 金投网的背景用了一些在空中摇曳的灯笼和福字,让春节的氛围额外的浓烈,果然动效是氛围打造的绝佳利器。 - 地下城与勇士,它的氛围打造就更浓郁了,有人有物,场景额外的热闹,仿佛看到了过年大家一起赏灯看烟花的场景。 ### 5、动效在春节登录页的设计机会  设计思考: 登录元梦之星和洪恩识字,感觉就像打开了一场烟花秀的视觉盛典,特别是洪恩识字,效果特别的炸裂,数字烟花秀做的特别吸睛。 这样的动效视觉表现很好的与用户产生了情感共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 6、动效在春节APP的设计机会  设计思考: 支付宝在春节期间推出了一款很惊艳的皮肤,画面中仙气飘飘,一改之前单调的纯色背景,将有中国韵味的敦煌壁画文化搬上了荧屏,增添了很多喜庆的氛围和中国味,养颜又养心。  设计思考: 腾讯QQ在过年期间,推出了一个领Q币的活动还挺有意思,小企鹅穿着厚厚的衣服,手中抱着一个福袋在奔跑,通过这样的动效引导用户去领金币,非常的有意思。 ### 7、Banner在春节的设计机会  **设计思考:** Banner是很好进行情感化设计的窗口,也是打造春节气氛的绝佳宝地,那么这个春节它也一定不会缺席。 - 优设网在Banner中运用古代门头和灵蛇结合,再配合烟花,喜庆感倍增。 - 钉钉在Banner中采用了他们的吉祥物进行了设计,让吉祥物身穿年服来传递节日的气息,也是不错的设计出发点。 - 七猫中华网,运用城市烟花结合写作的笔进行创作,符合节日属性同时又与平台业务相契合,表达的很妙。 - 创客贴,一改常规的大红,用了淡雅的黄色,左右两边点缀一个灯笼和些许元宵,也传递了不一样的节日氛围。 ## 三、功能创新机会点 ### 1、微信红包的微创新  **设计思考:** 今年的微信红包,新增了一个随机的拜年红包功能,可以随机的派送红包金额,并且在红包的封面上可以长按,说出你想跟对方说的寄语,这个小小功能的精进,让发红包这个事情也变得更加有温度。 微信红包,还有一个新的创新点,小小的红包封面变成了产品的宣传栏,比方说广汽埃安的这个红包封面,它既是拜年的寄语栏,又是绝佳的产品宣传栏,配合动效,特别的酷。 ### 2、百度地图的微创新  **设计思考:** 百度地图在这个春节心系百姓的民生问题,知道人们在这个节日有旅游、探亲、出行的需求。 百度地图开发了人口迁徙监测功能、交通拥堵实时监控功能,让人们在出行时避开高峰路段,以及人口扎堆的旅游景点。 更有后方快车通过的提醒功能,当后方来了一辆很快的车时,百度地图也会进行语音播报,提醒车主这时不能随便变道。 当自己体验到这个功能的时候,感觉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功能了,更是一份对用户的爱,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 3、满足拜年需求的产品功能创新  设计思考: 过年期间,是重温感情的好机会,朋友间彼此的问候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问候,是简单的文字,还是用更有创意的视频画面去表达呢? 发现我们考虑的,很多产品都已经帮我们想好了,比方说讯飞智作、剪映就推出了很多拜年视频的模板供用户自己去选择加工使用。 很大程度提升了用户制作视频的效率,也很大程度提升了产品的粘性,为用户多考虑一点,用户对产品的依赖也会更多一点。 ## 四、社交互动机会点 ### 1、支付宝的社交互动  设计思考: 发现支付宝在与用户社交互动这块做的非常的好,每逢大的节日都会有与大众互动的运营活动。 比方说元宵节的点福卡活动,萌萌的元宵,再配合微动效,以及引导用户去点击的手势动效,无不是在号召用户参与进来。 支付宝的五福活动,很有意思,入口的左右两边放置一个帅哥和靓妹在接红包,画面很有互动感,欢乐性十足,让人也忍不住去参与集福卡的活动。 ## 五、营销机会点 春节是消费高峰期,人们有购置年货、礼品等需求,此时也是各大品牌搞营销活动的好机会。 ### 1、体验的营销案列组一  **设计思考:** - 苏宁易购,在元宵节推出家电换新补贴20%的政策,满足了很多人购置新年物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品的转化。 - 有道和WPS在春节推出联合会员,且只有4折,极大的刺激了用户的复购,以及新用户的购买。 - 字由也紧跟节日步伐,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展开了“阿里汉仪顺利热土体”的公益发售,促进了字体的发售,就连我这个平时很少购买字体的人来说,也顺利下单了,来支持这个公益字体的发售,可以商用,却只要59.9就能终身商业使用,谁人不心动,字体又这么好看。 - 农业银行在这个春节期间推出乡村农产品的售卖活动,价格实惠,同时又带着助农的性质,我相信一定会带来一波不错的销量。 - 长沙银行也积极推出低利率的贷款活动,吸引人们去贷款。 ### 2、体验的营销案列组二  **设计思考:** 酷我音乐在过年期间,把皮肤设计当成了一种增加会员的刺激手段,一旦成为会员就能享受跟普通用户不一样的头像装饰。 连音乐播放页的皮肤也会有更多选择,可以选择年味十足的播放页,这让成为会员的人有一种偏爱的感觉,很不错的促销手段。 产品既能赚到钱,又能满足一些用户的需求,多好的共赢方式,拥有着健康的成长生态。 ## 六、阿里春节设计趋势报告 在阿里UCAN年度设计趋势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设计在商业场景里对用户行为的关键影响。在春节这一特殊时期,流量高峰带来海量用户,此时设计的价值尤为凸显。 报告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设计已从单纯的视觉美化,转变为提升用户体验和驱动商业增长的核心力量。 以春节红包设计为例,具备按钮动效的设计能极大吸引用户注意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动态元素更容易刺激用户的视觉神经,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与UCAN报告中提到的利用动态设计增强用户交互体验的理念高度契合。数据显示,这种设计使红包打开率提高了30%,直观地体现了优秀设计在春节流量高峰下,对提升用户参与度的显著效果。  在电商页面设计方面,UCAN报告强调简洁直观且富有创意的界面设计,能有效引导用户行为。 春节期间,电商平台流量剧增,那些依据这一理念设计的页面,通过合理布局商品展示、运用鲜明的春节色彩元素,以及提供便捷的购物流程,成功吸引用户点击,提升了商品点击率和购买转化率 。 这不仅印证了报告中关于设计要贴合用户心理和行为习惯的要点,也再次证明了在流量高峰时,优秀设计对商业转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 七、腾讯春节趋势报告 微信团队发布《微信里的赛博年味儿》报告显示,自制红包封面玩法流行,春节期间微信里诞生了1亿+款用户创作红包封面,约3.9亿人收到此类自制封面红包。 微信“送礼物”功能中,书籍品类送礼订单量环比增长10000%+,收到礼物数目最多的省份前三甲是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  看到这份趋势报告,我惊呆了,挖掘一个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能带动海量用户的黏性和活跃,不得不说,微信自制红包的这个功能开发的太好了。 ## 总结 作为设计师,以前只在意产品的视觉和皮肤,没有站在一个多维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以及背后的逻辑,发现写作让我思维更开阔,视角更全面,想事情想的更清楚,看问题看的更明白,感谢这一年来自己笔耕不辍,一直在精进的路上。 作者:姝斐suphie,公众号:姝斐 本文由 @姝斐suphi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作者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许多广告主在投放过程中常常面临流量来源不清晰、投放效果难以优化的困境。本文通过一个实战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引入Appid穿透分析工具,将微信广告投放的ROI从1.5提升至4.5,实现了300%的增长。</p> </blockquote>  在微信广告投放的战场上,我曾陷入”知道流量来源却看不清战场全貌”的困境。 直到掌握这个工具,让每个appid都开口说话,最终实现ROI从1.5到4.5的惊人跨越。 ## 困境:被加密的流量密码 2024年Q2季度,我们的母婴用品广告账户出现诡异波动:日均消耗稳定在8万元,但ROI在1.2-1.8间剧烈震荡。 流量报表显示60%转化来自小程序场景,但密密麻麻的appid就像没有注释的代码——我们知道这些数字代表流量入口,却无从知晓背后的运营逻辑。 比如有一次发现异常:某appid(wx8a3b4c5d***)单日带来37单转化,次日同源流量却骤降80%。  团队耗时3天人工排查,才发现该小程序是某头部母婴博主的”隐藏款”测评工具,内容更新周期导致流量潮汐。 这种后知后觉的决策滞后,让我们每月至少损失15%的投放效率。 ## 破局:让数据开口说话 引入Appid穿透分析工具后,运营模式发生质变: - 解密黑箱:输入wx8a3b4c5d***,3秒获取”宝宝成长测评研究院”小程序全貌 - 深度体检:通过工具内置的”场景穿透”功能,直接查看小程序落地页结构、核心交互节点、用户平均停留时长(该案例中达147秒) - 流量解构:发现该小程序用户71%集中在晚20-22点访问,且”营养计算器”页面的退出率比均值低43%  ## 策略重构四步法 **源点筛查**:用工具批量检测近30天500+个来源appid,筛选出日均访问量>1000的12个核心小程序**场景还原**:实际访问发现”孕妈社区”类小程序存在隐藏的”好物漂流瓶”板块(用户自发分享购物链接) **动态适配**:将原通用素材替换为场景化内容,例如在测评类小程序投放”权威机构检测报告”,在社区类推”万人亲测推荐” **时段狙击**:根据各小程序流量高峰设置差异化投放策略,某奶粉广告在测评类小程序的21:00-21:30时段CTR提升217% ## 数据见证拐点 实施30天后对比: - 单客获取成本从**89元**降至**53元**(↓40.4%) - 高价值用户占比从**18%**提升至**35%** - 晚间黄金时段ROI突破**5.2**,整体ROI均值稳定在**4.5+** - 意外收获:通过某早教类小程序的”爸爸育儿”板块,挖掘出男性用户占比28%的增量市场 ## 运营者札记 - 工具使用Tips:每周一用”跨小程序用户画像对比”功能,快速捕捉场景差异带来的需求变化 - 创意优化秘诀:在工具查看小程序页面配色体系后,将广告主色调从明黄色调整为莫兰迪色系,转化率提升33% - 风险预警:某高流量appid经查实为”薅羊毛”集合站,及时排除节省日均7000元无效消耗 ## 结语 在日益内卷的存量流量战场,知道”从哪来”只是基础,读懂”为什么来”才是决胜关键。 当每个appid背后的商业逻辑都清晰可见时,精准投放就不再是概率游戏。 我们已建立小程序流量动态追踪模型,下个目标是将决策响应速度缩短至2小时 —— 或许下次见面时,又有新的突破值得分享。 本文由 @Kain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