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与英国政府和艾伦·图灵研究所携手宣布成立开源人工智能奖学金项目。该公司将投入 100 万美元资助该奖学金项目,旨在将英国人工智能专家安置到政府部门,以解决公共部门面临的挑战并提高生产力。  研究员将研究各种高影响力的用例,例如在国家安全背景下翻译语言或通过有效利用建筑规划数据来加快房屋审批流程。 人工智能专家还可以帮助扩展英国政府今年推出的“Humphrey”人工智能工具包,用于记录会议记录、分析公众咨询回应以及执行其他任务。 他们将致力于开发能够在停电或网络故障期间通过完全离线运行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HS) 工作人员或应急响应人员提供支持的人工智能系统。然而,该计划的重点是,部署在政府部门的研究员必须使用开源人工智能模型。 英国智库社会市场基金会 (SMF) 表示,与专有的“封闭”模型不同,开源模型的设计是公开共享的,允许其他人研究、使用、修改和/或分发它们。SMF 本月早些时候与 Meta 发布了一份联合[报告](https://www.smf.co.uk/open-source-ai-crucial-to-driving-public-sector-adoption-says-think-tank/),主张在公共部门更多地使用开源人工智能模型。 Meta 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重要的是,通过该计划使用开源模型构建的任何东西都归政府所有,因此敏感的政府数据集可以保留在政府内部,模型可以自由地适应政府的需求,并且它们不受封闭式 AI 模型提供商提供的合同或系统的约束。 ” 尽管各国政府正在努力跟上科技的快速发展,但他们可能仍面临工作流程过时、创新和技术专长匮乏等问题。英国政府估计,使用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节省纳税人的钱,并帮助公共部门释放高达450亿英镑(约合606亿美元)的生产力提升。 [开源人工智能奖学金](https://www.turing.ac.uk/work-turing/open-source-ai-fellowship-pre-call-announcement)将于2026年1月启动,为期12个月。该奖学金将由艾伦·图灵研究所管理,申请将于下周开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506.htm)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与张女士名誉权纠纷一案迎来结局。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针对该案作出二审判决,均维持原判:法院判决,**上海车展站上特斯拉车顶维权的河南张女士被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应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同时,组织策划特斯拉上海车展事件的媒体人封某,向特斯拉道歉并赔偿25万元。 据司法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上海车展事件”使特斯拉遭受了超过1.7亿元订单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商誉损失。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1/3e9a923ed84f4f5ebdcba90e2e06a78f.png) 此事引起热议后,当事女车主“@ 淡水里的珊瑚”今晚发文回应称,众所周知我和特斯拉的官司,名誉权只是边缘战。 **二审维持原判,也并不代表特斯拉刹车不失灵,因为名誉权不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 要想证明特斯拉刹车有没有失灵,需要更多的数据。而数据案件仍在北京大兴法院审理中,目前未出审判结果。 此外,女车主还嘲讽道:这里夸奖一下特斯拉真的很会打官司,只要坚持不履行国家监管总局的行政责令,就能赢名誉权案件。 女车主强调,个人和企业打官司本就是一场长久战,所以4年也只是开始,并非事件的最终结果。 据了解,此次判决出炉的案件是特斯拉方起诉站车顶女车主侵犯名誉权,至于女车主起诉特斯拉刹车失灵的案件,目前仍在审理中,还未做出判决。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1/4cef0a2fcd6a42f8a6da63b07a1f2abc.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502.htm)
6月23日下午,河北高速交警涿州大队民警在执勤时发现,一辆黄牌货车涉嫌超载。民警检查发现,该车非法安装“飞机轮”装置,**驾驶员从车内驾驶舱按下按钮后,底盘下方通过千斤顶将“飞机轮”放下。** 因为高速收费站采用地磅称重,这类半挂车车身长度较长,车辆在进行地磅称重时,采用滚动过磅的方式,只有在地磅上压过的车轮,才能称重。 而飞机轮在地磅外区域撑起后,能够减轻地磅上的车身质量,达到作弊逃重的目的。 经讯问,驾驶人孙某承认其为躲避过磅检测,私自加装非法设备的违法事实。 经检测,该车核载36吨,实载89吨,超载率高达147%。**民警依法对其严重超载行为作出罚款1500元、记6分的处罚。** 目前,该车已拆除“飞机轮”装置并移交至涿州运管站,就非法改装违法行为做进一步处理。 据了解,除了“飞机轮”作弊外,有些司机还会采用“跳磅”的方式逃重,具体而言,就是在车辆称重时,车辆猛然加速或减速,通过惯性原理,将车辆的重心转移,达到减重的目的。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1/8a3a4dd9888b49c9894e21b10a83c9a3.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500.htm)
近期,全球领先的氮化镓(GaN)功率芯片企业纳微半导体(Navitas Semiconductor)提交的一份合作文件,在全球化合物半导体行业掀起轩然大波。文件披露,其长期核心合作伙伴 —— 全球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TSMC)计划于 2027 年 7 月正式终止氮化镓晶圆生产业务。 与此同时,纳微半导体宣布与力积电达成合作,共同推进业内领先的 8 英寸硅基氮化镓技术量产。这一系列动态,预示着全球氮化镓代工格局或将迎来重塑。 **台积电的氮化镓征程** 在氮化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浪潮中,台积电并非简单的追随者,而是凭借深厚的CMOS 制造经验与前瞻视野,成为硅基氮化镓(GaN-on-Si)技术路线产业化的关键推动者。 台积电的氮化镓布局可追溯至2011 年。当时,氮化镓功率器件尚处于商业化前夜,台积电基于对未来能源效率升级与高频通信需求爆发的预判,率先启动技术研发。历经四年攻坚,2015 年成功实现 GaN-on-Si 工艺量产,一举构建起覆盖多电压等级的完善技术平台: 650V 高压平台:聚焦电源适配器、电机控制器、光伏逆变器等对能效要求苛刻的领域; 100V 中压平台:瞄准服务器电源、笔记本供电系统及 WiFi 基站射频功放(RF-PA)市场; 40V 低压平台:应用于 WiFi 与基站的射频开关(RF-switch)场景。 量产首年(2015-2016 年),台积电便吸引 15 家以上早期客户,完成 50 余款新产品流片,为业务扩张奠定坚实基础。2017 年,与纳微半导体等企业的合作成为重要转折点 —— 台积电代工的 Navitas GanFast 功率 IC 大规模出货,率先在消费电子快充领域实现颠覆性突破。至 2023 年,台积电已占据全球氮化镓晶圆代工 40% 的市场份额,与德国 X-Fab(33%)、台湾汉磊(Episil,16%)形成 “一超两强” 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从起步阶段就将可靠性作为核心竞争力。其氮化镓产品早期即通过严苛的JEDEC 认证乃至 MIL-STD 军用标准,验证了在高温、高压、高湿度等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能,为切入工业与通信等高端市场铺平道路。 **台积电 “急流勇退”**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纳微半导体的氮化镓业务交由台积电生产。而台积电在近期被传出将退出氮化镓市场,竹科的晶圆厂相关产线将停止生产。就在7月3日,台积电发表声明表示,经过长期业务的完整评估后,公司决定在未来两年内逐步退出氮化镓(GaN)业务。“我们正与客户密切合作,确保顺利过渡,并在此期间继续致力于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之前,台积电曾对氮化镓业务展示了积极的布局与进展。2024年初的年报显示,公司第二代650V/100V E-HEMT技术已完成可靠性验证,计划于2025年投产;同时,台积电也在积极推进8英寸氮化镓-on-硅(GaN-on-Si)技术的开发工作,预计该技术将于2026年开始投产。 台积电的退场显得颇为急不可耐。猜测原因有以下三点: 1、业务优先级重构:高利润领域的虹吸效应 台积电氮化镓代工业务的投片量相对较小,其当前6 英寸晶圆月产能仅 3000-4000 片,便头部客户如纳微半导体占据大部分产能,对整体营收的贡献仍微乎其微。相较之下,AI 芯片领域的先进制程与封装业务展现出更强的利润吸引力。 从当下的最新布局来看,台积电正在进行战略重心转移,剥离相对低利润的GaN代工业务,转向高性能计算,或者AI芯片等需求更高的领域。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台积电 CoWoS 先进封装产能将从 2025 年底的 70k 提升至 2026 年的 90-95k,增幅达 33%。其中,英伟达 Blackwell 架构 GPU 揽下七成 CoWoS-L 产能,Rubin 芯片也保持增量。受益于 AI 需求爆发,台积电先进封装营收占比预计从 2024 年的 8% 提升至 2025 年的 10% 以上。战略重心向高回报领域倾斜,成为必然选择。 2. 市场竞争恶化: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 尽管氮化镓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但盈利能力未能达到台积电的内部预期。特别是近年来,以中国IDM 厂商英诺赛科(Innoscience)为代表的新势力,凭借自有 8 英寸晶圆制造能力形成成本优势,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发起激烈价格竞争。这一变化,极有可能导致行业逐渐陷入 “增收不增利” 的红海格局。 3. 原料供应链风险:镓管制加剧成本不确定性 2023年7月3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自当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4年12月3日,商务部又发布公告,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这些管制措施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尽管今年氮化镓市场经历了一些变动,例如专注于碳化硅和氮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的Wolfspeed 宣布进行破产重组,又如台积电决定退出氮化镓业务,氮化镓依然被视为未来的重要新兴技术之一。 **后台积电时代**  在台积电离场之后,接下来有谁能接手呢? 业内普遍认为,台积电的硅基氮化镓技术与力积电工艺具有高度兼容性,这为纳微半导体等客户转单提供了低成本过渡的可能。根据合作计划,纳微将启用力积电苗栗竹南科学园区8B 厂的 8 英寸产线,依托 180nm CMOS 工艺实现 GaN-on-Si 生产。此举有望在性能、功耗效率、集成度及成本控制上形成综合优势,产品覆盖 100V~650V 电压等级,精准对接 48V 基础设施(超大规模 AI 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的需求。 按照时间表,首批产品认证预计2025 年第四季度完成,100V 系列 2026 年上半年投产,650V 产品将在 12-24 个月内完成从台积电到力积电的转产。 目前主流GaN晶圆制程以GaN-on-Si(氮化镓外延层生长在硅衬底)为主,主要集中在6英寸和8英寸产线上。以台积电为例,其以150毫米(6英寸)硅衬底工艺为核心,服务包括Navitas、意法半导体与GaN Systems等企业,提供高压GaN晶圆制造代工。但由于整体GaN市场体量相较CMOS远小,加之定价难以形成规模溢价,台积电的GaN业务始终维持在较低投片规模。 如今,台积电决定于2027年前逐步退出GaN晶圆代工业务。而与此同时,英飞凌则在大力推进300毫米GaN晶圆IDM自建产线,力图在效率与成本上获得先发优势。 两位主要的玩家选择不同,逻辑也不同。 随着GaN半导体需求的持续增长,英飞凌正抓住这一趋势,巩固其作为GaN市场领先垂直整合制造商(IDM,以下同)的地位。近日,英飞凌宣布其在 300mm晶圆上的可扩展GaN生产已步入正轨。随着首批样品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向客户提供,英飞凌有望扩大客户群体,并进一步巩固其作为领先氮化镓巨头的地位。 英飞凌的生产策略主要以IDM 模式为主,即拥有从设计到制造和销售最终产品的整个半导体生产流程。公司的内部生产策略是市场上的一个关键差异化因素,具有多重优势,如能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更快的产品上市时间以及出色的设计和开发灵活性。英飞凌致力于为氮化镓客户提供支持,并可扩大产能以满足他们对可靠的GaN电源解决方案的需求。 凭借其技术领先优势,英飞凌已成为首家在现有大批量生产基础设施内成功开发出300mm GaN功率晶圆技术的半导体制造商。与现有的 200mm晶圆相比,300mm晶圆上的芯片生产在技术上更加先进,效率也显著提高,因为更大的晶圆直径可使芯片生产效率提高 2.3 倍。这些增强的能力,加上英飞凌强大的GaN专家团队,以及业界最广泛的知识产权组合,恰好可以满足基于GaN的功率半导体在工业、汽车、消费、计算和通信等领域快速普及,包括AI系统电源、太阳能逆变器、充电器和适配器以及电机控制系统等。 值得思考的是,在氮化镓代工市场利润偏低、规模有限的背景下,Fabless(无晶圆厂)模式的生存空间正面临考验。而英飞凌凭借 IDM 模式结合大尺寸晶圆的技术与成本效率,或许将引领行业进入新的竞争维度。 尽管Wolfspeed 破产重组、台积电退场等事件引发短期震荡,但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核心技术,其在高效能源转换、高频通信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仍使其被公认为未来十年最具潜力的新兴技术之一。这场由台积电退场引发的行业洗牌,或将加速氮化镓产业从 “技术突破” 向 “规模落地” 的转型进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98.htm)
[社会网络安全全景:攻击检测技术、领域挑战与未来展望](https://mp.weixin.qq.com/s/J-Ac9oM51mtpexx02SL6PA?scene=1) by ourren[ECFuzz:面向大规模系统配置项设置的高效模糊测试](https://mp.weixin.qq.com/s/tPV1kZo7dZcZjv2q7WG86g?clicktime=1752200952&enterid=1752200952&scene=90&subscene=236&xtrack=1) by ourren[TRAP:用于黑盒识别的定向随机对抗提示蜜罐](https://mp.weixin.qq.com/s/68Q-OtHfvCIpgfaOmrIkbQ?clicktime=1752200972&enterid=1752200972&scene=126&sessionid=1752200967&subscene=91) by ourren[增强源代码模型鲁棒性的因果学习框架](https://mp.weixin.qq.com/s/xuBvTgFQgJL_QXRYIQpsBw?scene=1) by ourren[商用大型语言模型中的钓鱼骗局生成](https://mp.weixin.qq.com/s/Egn0-GsuFiFs7K46kiUfzA?scene=1) by ourren[预测性上下文敏感模糊测试](https://mp.weixin.qq.com/s/J6sYFvtr2arpbQiMYGdrqg?scene=1) by ourren更多最新文章,请访问[SecWiki](http://www.sec-wiki.com/)
 本期时间轴制作: 老斧子 本期聊到的话题包括: - 我玩塔科夫总是在杀队友怎么办啊? - 我觉得我们公司正在做的游戏一点都不好玩怎么办,我作为美术要不要告诉制作人? - 各位身边还有提到游戏如临大敌的长辈吗? - 坐地铁有个老而不尊的老年人插队和我产生口角,然后尾随我骚扰一整天,想起来就难受怎么办? - 高考后的暑假除了打游戏还能干点啥? - 你容易为游戏或影视作品流泪吗? 投稿方式:直接给萝卜萝卜萝发站内私信,或发送邮件到[Carrotofrivia@gcores.com](mailto:Carrotofrivia@gcores.com)
36氪获悉,月之暗面Kimi发布MoE架构基础模型K2并同步开源,总参数1T,激活参数32B,在自主编程、工具调用、数学推理等领域超越全球其他开源模型。Kimi K2使用MuonClip优化器实现万亿参数模型的高效训练,在高质量数据遇到瓶颈的背景下通过提升Token效率,找到新的预训练扩展空间。K2具备更强代码能力,擅长通用Agent任务,在多个实际场景中展现出更强的能力泛化及实用性,新模型目前已上线开放体验。
 【机事本】是机核文章区的栏目,每周五更新。每周五下班之前,我们会收集几位编辑的“小作文”,题材随意,立意自选,栏目名取自Windows系统自带的最轻便的文本编辑器,代表“轻便与畅快”。 本周出场人物:Jerry,鼠鼠,四十二和老白。 # 说书人Jerry:“成熟的节点” 最近在纠结年龄的事。 按理说,这种焦虑应该在年过三十的时候就浮上来。我的焦虑来得慢了一些,我想这说明我艺术学得还不错。 “人一成熟,就会开始封闭接收新东西的「通道」。咱们学艺术的,一旦这通道合上了,水平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这话,是当年在德国一哥们儿和我念叨的。一晃我们已经有七年没见了,当年我叫他赞哥。 赞哥,当你这么称呼他的时候,就很难不用上一些谐音梗。16年我们一伙儿留子被统一分配到德国埃森市的一个犄角旮旯里,美名其曰“浸入式德语学习”。结果相互走动的,还是我们这些中国人,德语未见长进,东北话越说越六。我因为能做一桌子菜,导致赞哥和几个朋友经常来我这儿走动。他每次来都会带上两样东西:一个是本地的啤酒,这是他要喝的;一个是梦龙的雪糕,这玩意在国外卖得便宜,我忙活完总想来一根。(结果就胖了,后悔) “你这做饭是要香死谁啊?”他把东西放下的时候老这么说。(没办法,那破屋子连个抽油烟机都没有) “哟,人类的赞哥闻着味儿就来啦!”我这么回。 饭后我们几个就开始在阳台边侃大山。他有时候掏出相机,随便拍拍:德国的晾衣绳、我晾在暖气片上的袜子和朋友的呆毛。他是摄影系的,水平很厉害,但那些照片我看不太懂。总是问他:这里是不是应该对齐啊?当初他第一次来我屋,正好碰见我在听痛仰乐队。他说当年毕业也给痛仰拍过一套照片。我心想,那你水平应该很厉害,但那套照片我也看不太懂,问他: “高虎这张,是不是没对齐啊?” 水平再厉害也没用,那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好像被出国这件事锁住了,动弹不得。异国他乡,人情世故,还有那该死的德语考试。我德语学得很差,总是记不住课上教的单词;他的德语学得更糟,说出口的德语永远有股东北味,而且他还记不住课上教的单词。 那时候我们真的很颓,颓到我都愿意跟他们去阳台上吸二手烟。赞哥总是把烟蒂碾灭,直接弹进楼下的花坛里。 “没素质。”我挤兑他。 “你跟德国谈什么素质啊?” “你没听老师课上说,房东可能因为烟头扣你押金的?” “首先啊,”他敲了两下烟盒,居然准备再来一根儿,“我德语学得就不行,上课我根本没听。其次,这儿是你家。” 草,人类的赞哥真的不太类人。但当时的我们只想笑,那是一种学生时代才有的笑,颓唐又爽利的笑。像是要把胸腔里的每一丝浊气都挤压出去,交换成空气中等量的二手烟和花粉。 等我们都笑没劲儿了,他说他要去柏林。 他不想耗在这磕德语了,他要直接去柏林艺大闯闯。就他那德语,到柏林怕都够呛!但他觉得不光他该走,我们也该走。“搁这儿耗着有什么意思啊?是,考个德语证书,咱就都有学上了。那又怎么样呢?咱们不是来学艺术的吗?记得我说的内个「通道」吗?现在我觉得咱们天天这么按部就班的,可能那道儿就真要堵上了。”出门在外本来就各走各路。后来他就一个人奔柏林了,剩下我们几个继续吭哧吭哧地学德语。后来发现学德语也没那么难受,现在明白了,就跟上班似的。 之后我们就几乎没见面,微信朋友圈倒是偶尔点点赞,后面的事情我就简短写了。 他刚到柏林的时候,拍的多是一些街上的行人。那时候我们都在准备那个最重要的考试。 等我过了第一轮。他已经在那边定了下来,抱怨说柏林的中餐实在一般。 他后来真的认识了好多柏林艺大的学生,拍了一堆黑白照片。而那个重要的考试,我在最后一轮还是折了。 留学的计划完全被打乱,我急得原地打转,每天一睁眼就是浪费了家里多少钱。那段时间,我才又开始画画,看网上的视频,从十厘米的小人开始重新练起。之后的事情,我应该在节目里说过:我申到了一个没那么厉害的的学校,学了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专业——雕塑。各种新鲜的事物又一股脑的喷涌出来,忽然之间我的那条通道就被打开了。这是画画时的一种开悟,我没法解释,总之就是以前不敢画不能画的,忽然觉得都可以画来试试。 那年,赞哥好像又离开柏林了,发了张照片,应该是在跳伞时拍的。 后来我就回国了,找了个班上,大部分时候做这个工作,我都觉得我的那条「通道」还是半开着。其实很多大家觉得我很懂的方向,我都没有那么懂。因为「通道」没合上,所以水平也就还没到头。 前天,我又看见赞哥发了张照片。  我觉得还是没对齐。 习惯性地点了赞,一翻才发现他今年已经去过了:巴黎,苏黎世,冰岛,阿里地区,肯尼亚,不丹...... 现在和人说自己学艺术,很多朋友会觉得很自由很厉害。我觉得自己做事条条框框太多,不算是一个标准艺术生,但是我的确见过一个。 看到赞哥的「通道」还是这么通畅。 我想,我成熟的节点也可以“暂搁”一下。 # 鼠鼠:《死亡搁浅2》通关就像失恋 核聚变结束之后,我就不知昏天黑地的开始玩《死亡搁浅2》了。调休的第二天甚至整整玩了12个小时,完全是“我不是刚起床嘛?咋天又黑了?”的状态。个人认为第二部真的是第一部的技术力完全提升版,岛哥哥终于把《死亡搁浅》的故事以最高的水准呈现给了大家。 真的感觉很久很久没有把这样集中的精力和全部的情感投入到一部游戏之中了,《死亡搁浅》时隔6年仍然是一部可以让人沉淀下来去感受纯粹的美的作品。截止到周五我还差四个最后奖杯就白金了!希望在这个周末可以正式成为“人类的救星”。  这代的音乐播放器简直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设计,人活着不能没有音乐!而且收录了很多好听的歌,给运输路程添了太多乐趣。我特别喜欢GRIMM GRIMM的几首歌,很沉静很柔和的女声,给末世的那种孤独感增添了很多诗意,特别推荐大家听一听。  说到孤独,本作最触动我的还是Sam与前作的变化,如果说第一部是末世的孤独感,那第二部就是人们抱团取暖的温馨。Sam终于有了自己真正的家人,比前作开朗了很多,愿意去拥抱、去感受、去建立链接,这大概就是connect的意义吧! 投入太多感情的后果就是通关之后,我患上了严重的分离焦虑症,这导致最近我的心态非常的脆弱,就像失恋了一样,心里空落落的。舍不得这段故事里的一切,舍不得旅途中遇见的每个人,舍不得澳大利亚,舍不得Neil!(这不重要)真的不知道接下来我空虚的心要用什么游戏来填补了,短期之内也很难再有这样宏伟而又细腻、孤独而又温暖的作品端上桌了。怅然若失… 但话虽然这么说,还是觉得第二部的剧情已经把每个人塑造得都很鲜活很完整了,故事讲到这里就该轮到开放式结局了,真的不希望再有第三部了!  本来想花一万字歌颂一下小岛选男人的品味截图键都快让我按烂了想要永远铭记住尼尔凡纳这个破碎的男人啊啊但为了避免味儿太冲在此还是省略了吧以后找机会再说呜呜。(编者注:此处为避免剧透删去几句发癫的话和一张截图) # 四十二:CS比赛还是好看 缺席了几期,因为出差了。 出差也很不一样,是头一次我不背笔记本出差。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我不背笔记本电脑出差,不在忙完以后回来玩游戏的话,我就会焦虑。这次我看看我离了玩游戏这事儿能不能抗住。 其实抗住了,因为我背了Steamdeck,嘻嘻。 但我并没有怎么玩Steamdeck,因为我发现了新的出差享受的乐趣,就是看CS比赛(的回放)。  从CSGO的天崩开局开始,特别是在V社把开发收回自己,一边修游戏一边支持提升CSGO的竞技项目开始,我就断断续续有一搭没一搭地看CS比赛,有的时候是因为一些老名字出现在CSGO竞技赛事的赛场上,比如NIP、SK这样的站队,有的时候是新的枪男,新的鲜衣怒马少年郎登上舞台,大家奔走相告到非常出圈,让我的哪些FF14、EVE的群里都在聊(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记忆中的枪男都是KennyS、f0rest、Device),再就是一些神奇的产业新闻,比如红星A队的队员持股模式之类的。 上一次、最近的一次连着看比赛,是有NiKo的G2的那一次,可能一直看到Donk在上海Major的意气风发。 最近因为小蜜蜂vitality的新王朝,又开始看比赛(还有个原因是我对Mouz这个战斗印象莫名很好,可能跟DOTA1时代德国战车Mouz也有点成绩有关吧),可以说再次感受到CS赛事的独特魅力——很多战术和道具并看不懂,但不同站队、不同选手的风格真的天差地别,实在是太有趣了。 特别是要分享两个方面: 一个是CS2的调整其实很深地影响了战术和执行本身,狙击枪对步枪的绝对压制能力削弱可能是一方面,道具互动的复杂和不稳定又是另一个方面,以前比赛里,我这种水平的观众可能只能感知每个队伍决策中“如何使用主要狙击手”的部分,因为一把好的狙击枪确实可以碾碎精心策划的进攻或者防御,但在CS2的比赛中,即便是我这种毫无大脑毫无理解的看热闹观众也可能感觉到,整个队伍的协同能力、纪律性、还有每一位选手的战场意识,会形成综合的合力,战胜那些依赖“枪男”队伍,实际上让比赛变得更有趣了。 另一个方面就是玩机器大哥的解说和CS社区丰富的视频产出,构成了直播看比赛之外的另一个维度的丰富乐趣。通过看各种剪辑无比精良(同时也非常抽象)的集锦,我了解到了我过去很多年错过的很多事儿,有些老将已经离场,有些老将还在坚持(但是有的时候有点不当人,完全理解了)。CS的舞台上太多名为遗憾的故事,有突破极限,有负重前行,有离别、背叛、羁绊、蜕变,还有更多难以言说的东西(比如超人类和反人类吧,之类的),令人赞叹。   总而言之,CS比赛好看。 其实除了比赛,最近CS还给我另一个维度的感受,就是看幽灵狗斯特的讲解/骂人视频,感受到一种历久弥坚的高强度tryhard对战社区特有的氛围,就是现在一个新玩家进入CS以后,他可能会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山,但这山虽高,却不是不可翻越的——在每个层次,会有专属于你的劫难和历练,翻过这里,还能攀登。 妙极。 # 白广大:关于劳动的讨论 今天的最后一场会议在差不多晚上8点结束。 还在加班的几个人坐在一块,讨论起有关带薪年假的问题。柏亚舟老师给我科普说,其实劳动者依靠着《劳动法》当中关于年假、合同、五险一金的条理告赢雇主的案例非常多,成功率也相当高。 我寻思了一下,好像我从上班以来,就似乎真的确实没怎么意识到这一块——比如我开始交五险一金那一年,是我自己开公司的时候。满打满算,工龄也就20多年,感觉似乎进入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刻。 我仔细想了想有关年假的事儿,忽然有一种恐慌感。长期以来,我认为玩游戏就是休息的一部分,但如果从现在的角度回顾一下,似乎这种理所当然的休息也离我远去很久了。而且如果我现在突然得到了一个假期,我也根本不知道去哪儿。我的同事和朋友们都有许多地方可以去,但我甚至觉得,打断工作会让我更加无所适从。 我也曾经想象过很多次一旦我有足够的时间会去做什么,但答案通常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我们能够持续生活下去,只是因为习惯使然,我们恐惧于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是因为那些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基因早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就被淘汰了。  但我所从事的工作,又要求我对世界保持高标准的热情、探索欲和分享能力,我必须保持这种动力,以避免被世界淘汰。 这或许是我在年轻的时候从未想过的,那时候我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有一种愚蠢而清澈的活力,认为游戏、文学和摇滚乐将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 然而我并不能想象,有一天我甚至连自己想去哪里,都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42说,我们工人子弟出身的人,总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惯性——劳动至死才是人生价值的本质。 我深以为然。
刘之透露,科锐国际正在内部测试Agent原型系统。他指出,在 Agent 时代,传统语义级Embedding正在逐步过时,推理型Embedding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好看外观、实用内在、超长续航、超低油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30643)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30643#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三星去年发布了首款专注于健身的智能戒指,进一步丰富了其以智能手表为主的可穿戴产品线。据 CNN[报道](https://edition.cnn.com/2025/07/11/tech/samsung-ai-earrings-necklaces),该公司目前正寻求推出眼镜、耳环和项链等不同外形的新型可穿戴设备,以扩充其产品线。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530/951eb6b4966b63f.jpg) 三星移动体验部门首席运营官崔元俊 (Won-joon Choi) 向 CNN 表示,该公司希望探索让用户无需手机即可进行交流和做事的形式。 “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可穿戴的,是你不应该随身携带的东西,你也不需要随身携带。所以它可以是佩戴的东西,比如眼镜、耳环、手表、戒指,有时还可以是项链,”CNN援引崔的话说。 今年早些时候,三星表示正在与Google合作打造智能眼镜;5 月份,《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称,该公司正在研发用于 AR 眼镜的先进微型显示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96.htm)
[据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 (Mark Gurman)](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10/apple-plans-new-macbook-pro-iphone-17e-and-ipads-by-early-2026)报道,苹果计划最早于明年初发布下一代 Studio Display 或同等替代外接显示器。古尔曼在其有关苹果 2026 年产品路线图的最新报告中表示,该公司计划自 2022 年推出 Apple Studio Display 以来推出首款新的 Mac 外接显示器。  古尔曼表示,新版本的内部代号为 J427,“目前计划于 2026 年初与搭载 M5 芯片的 Mac 一起推出”。 古尔曼在二月份报道称,苹果正在“加紧”开发新款 Studio Display,预计“将于 2026 年推出”,因此他的最新措辞提供了一个更明确的发布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Gurman 在其最新报告中并未将该产品称为新的 Studio Display。这是否意味着替代的外接显示器可能会有不同的名字尚不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Gurman 在 3 月份报道称,苹果正在研发代号为 J527 的第二款新显示器。当时,Gurman 暗示苹果要么正在开发两个版本的 Studio Display,并将选择其中之一发布,要么是推出屏幕尺寸或规格不同的第二款型号——或许是新款 Pro Display XDR。这款苹果的高端显示器于 2019 年与 Mac Pro 一同亮相,自发布以来一直未收到任何更新。 古尔曼尚未透露苹果 Studio Display 继任产品的任何新功能或变化计划。不过,显示器行业分析师罗斯·杨 (Ross Young) 今年 1 月表示,苹果正在开发一款搭载 mini-LED 的 27 英寸新显示器,预计将于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推出。杨认为,这款显示器可能是搭载 mini-LED 背光的全新 Studio Display。 与目前采用 LED 的Studio Display相比,Mini-LED 技术具有亮度更高、对比度更高等优势。 苹果于 2022 年 3 月与 Mac Studio 一同推出了 Studio Display。它具有 5K 分辨率、60Hz 刷新率、600 尼特亮度、内置摄像头和扬声器、一个 Thunderbolt 3 端口和三个 USB-C 端口。美国起售价为 1599 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94.htm)
在今日于上海嘉定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发表演讲。他表示,华为正加速推进L3/L4,实现产业赶超。依据规划,**2025年华为将率先开启高速L3级自动驾驶的试点商用。与此同时,城区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测试也将同步展开。** **进入2026年,华为的重点将转向高速L3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商用。**而在城区场景,华为计划开展L4级自动驾驶的试点商用。 **展望2027年,华为志在实现城区L4级自动驾驶的规模商用。** 到2028年,华为更将目标锁定无人干线物流。 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投入与明确规划,展现出其引领行业发展的决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1/54cf23cb924644b9a1c75df25d784b31.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92.htm)
工信部开通账期承诺相关窗口两日后,已有车企向供应商发布书面通知。7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独家从小鹏汽车供应链方面获得了一份来自小鹏汽车的通知邮件。邮件显示,小鹏汽车宣布将原本的付款周期统一调整为60天内。邮件提及,“基于对长期合作的长远考虑,开始启动签署相关补充协议工作——付款账期缩短至60天内。”   小鹏汽车内部人士就此回应澎湃新闻记者称消息属实,并表示此次调整是公司践行承诺的体现。据悉,这是在汽车行业中就“60天账期承诺”首批向供应商正式发送的书面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6月11日的小鹏G7首秀发布会群访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就表示:“60天账期大家不仅要做,还要快点做好,小鹏一定是其中之一。” 自6月10日起,共有一汽、东风、上汽、小鹏、小米等17家重点车企陆续作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公开承诺,以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车企相关承诺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相关承诺如何进一步落实兑现备受社会关注。 就在7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刚开通了“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线上问题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业关于重点车企践行货款支付周期承诺和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窗口主要受理4类问题:一是重点车企未践行60天支付期限承诺,在采购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限超过60天;二是重点车企设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时间、无正当理由拖延出具检验或验收合格证明等方式变相延长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货款作为支付条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项;三是重点车企强制或变相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四是重点车企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不力的其他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表示,下一步将指导行业机构研究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推行合同范本,进一步规范汽车企业供应商货款支付流程,推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90.htm)
7月11日,AI Agent产品Manus官方账号清空了发布在微博、小红书的内容。两天前,Manus刚刚陷入裁员争议。消息称,Manus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了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了新加坡。   当日晚间,凤凰网科技从Manus内部了解到调整属实,“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这个从北京、武汉两地出发的企业,虽是纯正的中国公司,却从一开始做的就是全球化的生意。但不巧的是,它属于AI这个在当前全球博弈格局里最敏感的赛道。 今年5月,随着Manus获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5亿美元)消息传出,隐忧也浮出水面。因美国《对外投资安全计划》限制,该交易不得不接受财政部审查。这项政策禁止美国资本投资可能增强中国AI技术的项目。 据媒体报道,Benchmark要求Manus必须迁出中国。另外,Manus的新加坡实体早在2023年8月就已注册。6月,Manus AI合伙人张涛即在一场分享中表示,公司已把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 清空社交媒体似乎预示着Manus已经进一步做出决策,留给人们的疑问是,作为一个本土孵化的中国企业,它必须走向海外吗? **非去新加坡不可吗?** 今年3月,Manus在发布当天引爆社交网络,产品最初采用注册制,因为一码难求,相关邀请码还曾在二手平台炒出天价。  正因此,Manus在诞生之初就充满争议。核心围绕两点:其在模型能力上主要采用Claude 和 Qwen(进行额外后训练),意味着自身在AI底层技术研究上并无突破。其次,有人认为邀请制是饥饿营销,其关注度名不副实。 凤凰网科技在爆红之前和Manus就已有接触,这是一个由三个年轻人构成核心管理层级的创业团队。创始人之一肖弘,人称red,为连续创业者,更早之前扎根移动互联网,在Manus之前的最后一段经历是基于海外大模型做的浏览器插件Monica。多位与肖弘有过接触的行业人士都曾对凤凰网科技表达过对red的肯定态度。 凤凰网科技曾向肖弘发出过采访邀请,但彼时其对我们表示,“我们还比较早期”,希望在更合适的时机和大家见面。多位与肖弘有过接触的人士告诉我们,他长期呆在武汉。  图|季逸超,Man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在肖弘的连续创业经历背后,一直站着几个投资方,其一是真格基金,其二是腾讯。“一直拿的是美元”。Manus从一开始发布面向的也是海外用户,连介绍视频都是英文的。 据aiwatch.ai报告显示,Manus目前的流量来源top5分别是巴西(12.52%)美国(10.81%)中国(9.56%)印度(7.29%)和埃及(4.55%)。 过去几个月,也几乎是肖弘、张涛、季逸超(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等人最高频出现在海外的时期。凤凰网科技了解到,Manus团队先后在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巡展,甚至在海外的高速路、地铁、公交站投入了大量线下广告。不久前,肖弘还在社交媒体晒出了一张照片,照片是他和张涛一起和微软CEO Satya Nadella(萨提亚·纳德拉)的合影。 几乎是同一时期,Manus 也宣布了和微软 Azure AI Foundry 达成合作。 可以确认的是,自爆火以来,从合作方到投资机构,Manus在海外吸纳了最顶级的资源。在国内,Manus唯一官宣过的合作方是阿里旗下的通义千问,凤凰网科技了解到,这次合作由阿里集团CEO吴泳铭亲自推动,此后双方就共同开发Manus中文版。之前中国用户点开Manus链接,会看到“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的字样,但现在,打开Manus官网,显示则是,“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似乎宣告着这段合作的中止。 **产品怎么样了?** 自3月爆火之后,Manus曾因注册制备受质疑。许多人并未真正使用过该产品。 直到5月中旬,Manus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从5月12日起,Manus向所有人开放,无需等待名单;所有用户每天可免费执行一项任务,消耗300积分,所有用户一次性获得1000积分奖励。 两天后,Manus就爆出了融资传闻,称其拟以15亿美元估值开启新一轮融资。当manus方面就对凤凰网科技表示,“此消息严重失实,目前公司正专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 在这之后,Manus的功能更新就极其频繁。仅6月期间,就先后推出了视频生成功能,强化图片搜索功能,宣布集成veo3、OneDrive,推出playbook功能,推出免费无限制的聊天模式。 6月中旬,Manus官方还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在新加坡招聘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软件开发经理等岗位,月薪8000美元起步。此前,其在加州、东京也设有办公室。 但与此同时,Manus从诞生到壮大背后,还与两地密不可分,北京和武汉。分别对应的是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目前这两家公司还处于存续状态。  毫无疑问,无论是创始团队的早期经验,还是后来所走的路径,都清晰的表明了Manus从诞生之初就定位于全球市场。但其创始团队又是全华本土背景,肖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很长一段时间创业都是在国内互联网环境下。季逸超在大学休学创业,后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读完了研究生,其创办的Peak Labs后推出了猛犸浏览器,也凭此拿到了真格和红杉中国的投资。张涛则是前神策数据副总裁,在2023年时曾加入王慧文创办的AI公司光年之外。 当前,留给这支全华队伍的,是一个全球化难题,“想要在全球化的竞争里做好产品,有很多不是来自业务本身和用户价值本身的烦恼”,肖弘说,“但这一切是值得的,一方面因为旅程本身就有很多开心的、让自己和团队成长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如果最后有不错的结果,证明作为中国出生的创始人,也能在新的环境下做好全球化的产品,那就太好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88.htm)
小米YU7上市后的第一个舆论场出现在对于“车规级”的讨论,YU7的座舱芯片用了消费级的高通8gen3,相比之下无关痛痒的纸巾盒却是车规级,被网友疯狂调侃“人走盒在”。实际上,小米YU7并不是第一个使用非车规级芯片的车型,特斯拉早在近十年前就开始了尝试,但也曾因芯片过热失效而大范围召回。 YU7的爆卖,又一次把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由消费级芯片控制座舱的智能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省流版:拉到结尾直接看结论。 **NO.1 ****[ 哪些车在使用“消费级芯片”? ]** 车规级实际上是一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理念,从产品设计、测试、量产,到变更管理,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常见的芯片等级一般是按照使用温度、辐射、抗干扰等因素,标准从宽泛到严格分为5类,即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军工级、航天级。 在汽车产业,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对汽车产经表示,一辆汽车约1000多张芯片,芯片所在的部件功能不同,**对于影响人身财产的功能安全的部件,所用芯片肯定要做AEC-Q100和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这就是我们说的“车规级芯片”。** **但对于不涉及功能安全的部件,所用的芯片只需要AEC-Q100耐环境能力测试和寿命测试就够了。** 有一种推论观点认为,“骁龙8 Gen 3手机处理器是2023年10月底发布的,如果8 Gen 3芯片要过车规认证,估计还得一年,那么按照汽车行业电子零部件开发速度,今年就上车,这个速度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快的速度就是不等SOC的车规认证,直接上车”。 **在非安全功能模块,一些车企早已开始使用更先进也更便宜的消费级芯片方案。**  数据来自:拆车实验室报告(2024)、工信部车辆公告、高通/英伟达技术白皮书 朱西产认为,不需要做功能安全认证,也就不能被叫做车规级芯片,**但要理解为完全等同于“消费电子级芯片”也不太严密。**消费电子产品的环境温度范围和寿命等都比汽车要差,**汽车上使用的非车规级芯片一定是可以通过AEC-Q100测试的,这也是必须的。** 但小米还没有明确芯片是否通过AEC-Q100测试,但是公布了YU7座舱的核心板通过了AEC-Q104车规级测试。 AEC-Q104又是什么呢?AEC-Q104不是对单一芯片级测试标准,它专门针对集成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MCM(Multi-Chip Module)进行系统级验证。**相比单颗芯片的AEC-Q100、Q101,Q104更关注封装内部多芯片之间的热耦合、电应力互动、结构可靠性,以及板级焊接后的长期服役稳定性。** 也就是说,小米用了一整套像是“把手机变车规”的手法,这套方案可以整体通过车规级测试。 **NO.2 ****[ “消费级芯片”的车能不能买? ]** 一般来说,座舱芯片主要负责处理车内所有影音娱乐、灯光控制等功能的“大脑”。**它连接着车内的音响系统、摄像头、显示屏、存储设备等各种子系统。** 智能汽车对座舱的开发越来越广泛,不仅能实现中控大屏、仪表盘、HUD抬头显示等多屏互动,还加入了AI语音助手、多模态互动、自动驾驶辅助显示等功能。 **当这些功能都靠一颗“手机芯片”来处理,很多人表示出担忧。**  一家汽车芯片公司员工认为,不同规格芯片的区别首先是工作温度范围,其次是可靠性,再就是安全性,**车规要求是零缺陷,消费级要求较低。**比如,手机可以死机,车死机可能会出人命;**还有就是抗干扰能力,车规级芯片需要应对更严苛的电磁干扰和振动,汽车内部环境复杂,而消费电子环境相对稳定。** 小米YU7的可靠性有待验证,但可以参考下更早使用非车规级芯片的比亚迪和特斯拉。 比亚迪从2016年就上车了8939芯片,特斯拉更是与AMD芯片绑定,除了开篇提到的Model S芯片过热之外,**两大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销售多年后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车机问题。** 朱西产的观点认为,特斯拉不去做所谓车规级认证(非强制),但是不等于特斯拉不做功能安全测试和AEC-Q100相关的测试。从认证证书角度说,也可以说特斯拉没有使用车规级芯片。但是**特斯拉的电子电器构架、电子系统和软件的稳定性是有目共睹的,“不要用传统汽车的眼光去看头部的科技公司”。** 他认为,“质量是车企的生命,没有一家车企会冒这个险”。 **NO.3 ****[ 写在最后 ]** 总结一下,回答开篇的问题:座舱使用消费级芯片的智能汽车,到底能不能买? 首先,**非车规芯片用于座舱,不涉及安全相关的功能,失效最严重可能就是黑屏、没空调等等,不会威胁用户生命安全。** 剩下的就是选择了—— A:对性能要求能玩《原神》,**为了更好的体验愿意承担创新带来的可能性风险,就冲更高端的消费芯片;** B:更需要**稳定和绝对安全带来的踏实**,选择久经验证的方案,哪怕车机慢一些、模糊一些,**车规级是刚需别动摇。** 中国车市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容纳这么多车型百花齐放,所以,总有一款适合你。 另一方面,消费电子级芯片质量也在提升,“消费级”和“车规级”的鸿沟可能慢慢就填平了。毕竟芯片是高端制造,质量水平本来就很高,相信眼下这种争论只是阶段性问题。 如果非要说出一个结果,那只能说,**市面上正常销售的车,都能买。** **参考资料:** 《纸巾盒有车规级吗?》作者:左成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86.htm)
据悉,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均维持原判:上海车展站上特斯拉车顶的河南张女士被认定侵犯特斯拉名誉权,应向特斯拉赔礼道歉并赔偿17万元。同时,组织策划特斯拉上海车展事件的媒体人封某,向特斯拉道歉并赔偿25万元。 [](https://n.sinaimg.cn/front20210428ac/643/w406h237/20210428/3b0e-kphwumr6775404.jpg) 至此,历经4年多,长达1500多天的特斯拉刹车门事件终于结束。 据司法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显示,“上海车展事件”使特斯拉遭受了超过1.7亿元订单直接损失、数千万元商誉损失。在此事件后还曾发生几起车主号称“刹车失灵”的事故,最终司法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果都显示事故原因与特斯拉车辆本身无关。 二审判决中,法院同样认定媒体人封某在2021年4月19日“上海车展事件”中,起到了组织、策划的作用。同时,因封某长期在微博上攻击特斯拉、贬损特斯拉名誉的行为,法院判决其在其微博账号及法治日报向特斯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25万元。 据悉,有另一起一审判决结果显示,某新能源车企CEO对此类事件以监督之名,行诋毁之实,发表不当言论,被判败诉,需向特斯拉道歉并赔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84.htm)
自2023年初以来,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和数据中心提供商已宣布与18家核裂变电力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数据显示,这些合作项目总计拥有32GW的庞大装机储备。但这些项目何时以及将有多少规模投入使用仍有待观察,因为技术、许可和成本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对核电寄予厚望  美国拟建的核电装机容量中,超过8GW涉及延长现有核电站寿命或建造新的大型轻水反应堆的合作。其余为先进核反应堆——这些技术尚未大规模建设,但有可能降低成本并加快部署速度。 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与核裂变公司达成的合作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2.5GW——已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谷歌上周还宣布与Commonwealth Fusion公司达成200MW的合作。 虽然大型科技公司备受关注,但核裂变最大的客户是出租其服务器群的托管数据中心公司。Standard Power、Prometheus Hyperscale、Switch、Endeavour Energy和Sabey Data Centers已宣布总计17GW的装机容量。Switch和Oklo的合作关系最具雄心,目标是到2044年部署12GW装机容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482.htm)
36氪获悉,美股大型科技股盘前多数下跌,截至发稿,苹果跌0.71%,英伟达跌0.54%,谷歌跌0.5%,微软跌0.39%,特斯拉跌0.33%,亚马逊涨0.56%,奈飞涨0.27%。
36氪获悉,高温催热夜宵经济,美团数据显示,7月以来,美团上的“夜宵团购套餐”关键词搜索量环比上月增长98%,00后搜索占比最高。目前,全国已有超11万家餐饮门店在美团平��上“点亮”了“全天营业”标识,7月以来提供24小时餐饮服务的线上门店数同比增长48%。
36氪获悉,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至6月,新增9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对于通过API接口或其他方式直接调用已备案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由地方网信办开展登记,本阶段新增74款完成登记。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有439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3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
36氪获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其中提到,金融机构应当依法依规、勤勉尽责、审慎履职,对所销售或者交易的产品承担适当性管理主体责任,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客户。客户应当在了解产品,听取金融机构适当性匹配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审慎决策,并承担风险。金融机构的适当性匹配意见不表明其对产品的风险及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金融机构应当清晰界定产品的属性特征、风险水平、权利义务关系和适合的客户范围。金融机构应当在合理范围内收集客户信息,评估客户情况。
36氪获悉,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于近日组织召开“汽车经销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45家汽车经销商和地方商会代表参加,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全国工商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并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和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普惠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金融部门正密切关注汽车经销行业存在的相关问题,后续将结合国家促消费、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导向,深入剖析企业反映的问题症结,着力研究更具适配性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商会将收集整理与会人员反映有关问题和建议,结合商会调研掌握的情况,形成会议纪要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
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10日表示,采埃孚始终重视中国市场,将持续深化对华合作。采埃孚集团董事彼得·霍得曼在发布会上说,随着汽车产业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采埃孚正与多家中国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借助中国本土创新速度推动关键技术转化,助力实现互利共赢。(新华社)
36氪获悉,京投发展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8亿元至-2.4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经营保持稳定态势,本期业绩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有所下降、房地产项目费用化利息支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