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跳海酒馆:如何用社群运营构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生态?
年轻人去跳海酒馆,不只是为了喝酒。有人在那里找到熟人感,有人刷到社交认同,还有人收获“能讲出去”的故事。这篇文章带你拆解跳海酒馆如何用社群运营构建“社交货币”生态,让一杯酒变成一次被看见的消费。
当传统餐饮还在用“第二份半价”艰难拉客时,一批像跳海酒馆这样的“不务正业”玩家,正通过线下体验+线上社群的组合拳,让顾客心甘情愿成为品牌的“自来水”,甚至化身品牌的建设者。
在酒水利润日益稀薄的餐饮红海里,跳海凭借其独特的社群运营模式逆势增长,其核心奥秘在于:将线下空间打造成一座“社交货币生产工厂”,通过精细化运营让每个用户都成为自发的传播节点与价值创造者。
核心价值重构:酒只是媒介,连接才是产品。 跳海深谙当代年轻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情感、表达、连接与参与感。它售卖的远非一杯精酿,而是一个能容纳故事、激发共鸣、创造归属感的“第三空间”。社群,正是承载这一价值的核心载体。
开源运营系统:顾客即主理人。 跳海摒弃了“老板的道场”模式,构建了一套开源共创体系。从酒馆选歌、活动策划到空间布置,顾客深度参与决策与执行的全过程。这种深度赋权,极大提升了用户的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
跳海深谙社群运营“先有人,后有店”的精髓。其获客策略充满创意与利他精神,近期长沙二店的开业活动“帮个忙咯!”便是个例证:
**核心玩法:大型线下UGC社交实验。**在店门口设置「积愿街」,每位到场者写下自己“确切且美好”的小心愿悬挂,同时可摘下他人心愿尽力完成,成为彼此的“好运搭子”。
**底层逻辑: **
**A. 低成本连接:**用“善意举手之劳”作为社交破冰点,天然降低参与门槛;
** B. 内容与故事驱动:**心愿本身即为丰富UGC内容,为社交互动提供天然话题和情感纽带;
** C. 治愈孤独感:**精准切中城市青年的社交与情感需求(“扩列”、寻找同好、治愈孤独);
** D. 强社交裂变:**参与者完成心愿的过程天然具备分享价值,易于在社交网络扩散。
跳海最具威力的“秘密武器”,是其系统化的KOC赋能机制,实现了近乎病毒式的低成本增长。
**策略1:兼职打酒师机制——病毒裂变的流量入口 **
**A. 核心设计:**任何顾客皆可申请成为某晚“临时主理人”(兼职打酒师),享有免费喝酒、为朋友打折、自定当晚音乐与活动等特权,甚至获得300元底薪+运营提成。
** B. 运营效果: **
** C. 本质:**用“一晚一个人的酒钱”买下了一个KOC的深度参与和其背后社交圈的传播曝光,性价比极高。
**策略2:“跳海沿海公路市集”——KOC社交圈的聚合与放大 **
**A. 核心设计:**在繁华地段提供免费场地和基础设施,鼓励有才华、有想法的顾客(KOC)摆摊展示自己(作品、技能、甚至求婚现场)。设置古怪有趣的互动任务(如请顾客力荐摊主),完成任务可集章换礼。不设DJ设广播员,半点征集“帮个忙咯!”需求,最后进行Everybody 1-2-Switch百人大战。
** B. 运营效果:**
** C. 效果:**每个参与的KOC都能带来自己的社交圈(老带新),活动本身成为大型社交实验场和故事生产地,跳海只需“攒局卖吆喝”,借势KOC的流量。
跳海通过用户分层与KOC培育体系,成功将顾客转化为品牌的超级传播节点和内容共创者。其核心在于深刻理解并满足了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对情绪价值、悦己体验和深度连接的渴求,将酒馆打造成了一个生产“社交货币”的活力社区。
然而,攒足了人、培育了KOC之后,如何将这些“势能”转化为持续的粘性、复购与品牌忠诚?如何构建一套隐形的“会员激励体系”,让用户从“参与者”进阶为“共建者”乃至“所有者”?更重要的是,支撑着每年200多场活动、极高用户粘性的活动共创机制,其底层设计逻辑是什么?它如何驱动内容的自生长与社群的永续活力?
在下篇中,我们将深入拆解跳海酒馆的“活动共创魔法”与隐形的“会员运营”体系,揭秘其如何通过“开源节流”的社群运营,实现低成本、高增长的正向循环。同时,我们将跳出酒水行业,探讨这种“社交货币”生态模式对其他品类(如运动品牌安踏)的可迁移价值与关键启示。精彩不容错过!
本文由 @前线运营老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