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事情多到做不完?这个“三件事”法则让你瞬间清爽!
你是不是也这样?每天被聊天软件、微信的红点轰炸,手头上的活儿像俄罗斯方块一样,刚消掉一个,立马又掉下来三个,一天下来累得像条牛马,结果回头一看,好像啥也没干成。
好家伙,我刚入职那会儿就是这个状态。那段时间,我一个人要跟进AI项目的进度跟进,又要支撑算法团队那边的产品化需求,同时领导还时不时让我写个项目月报。我当时就觉得,我得向领导证明我的价值啊!于是把所有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每天的待办事项列得满满当当。
结果呢?我人都麻了。设计方案被催稿,算法同学问我需求细节我想半天,写月报的数据也对不上。那感觉,就像在一个泥潭里拼命挣扎,越用力陷得越深,挫败感爆棚,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直到有一次,我看到我们主管,他管理着两条大业务线,但每天看起来都从容不迫,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我就厚着脸皮去请教,他给我分享了一个小方法,我愿称之为——“三件事法则”。正是这个方法,把我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今天,我就把这个“保命”技巧分享给你,希望能帮你摆脱“瞎忙”的怪圈。
咱们先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想在最短时间里,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能力?就像我当初一样,想把交互、产品、汇报所有活儿都干得漂亮,结果贪多嚼不烂。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妄图同时抓住所有沙子,结果只会两手空空。
刚开始,我的待办列表是这样的:
我天真地以为,只要我把时间排满,我就能掌控一切。但现实狠狠给了我两巴掌。在多个任务之间反复横跳,注意力被严重分散,导致没有一件事能真正深入思考。比如做交互方案时,刚有点思路,运营的同学就来找我对个需求;跟运营聊完,技术那边又开始@我了。这种状态下做出来的东西,质量能有多高?全是浮于表面的应付。
这种“浅尝輒止”的工作方式,是职场新人的大忌。它不仅让你身心俱疲,更让你无法在任何一个领域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这个法则的核心理念简单到不行:在一个固定的周期内(比如一天或一周),只专注做三件最重要、优先级最高的事情。
关键在于它的原则——“定式不定时”。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只确定要做什么事,但不强制规定完成时间。这一下子就把deadline带来的压迫感给卸掉了!你想想,是不是很多时候你感到焦虑,不是因为事情难,而是因为时间紧?
自从学到这个方法后,我立马就用上了。比如某一周,我的“三件事”就是:
当我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三件事上时,我发现我的世界清静了。我能沉下心来,像我之前文章里说的,为我的方案“打草稿”,去预判开发和业务可能会问的问题,把方案做得更扎实。
你可能会说,就这么简单?凭啥有用?
问得好!这个法则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帮你解决了几个核心问题:
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它更适合自我驱动和个人成长,对于公司给你定的硬性deadline,咱还是得老老实实当好“牛马”按时完成哈。
从被任务追着跑到从容地规划任务,我靠的就是这个“三件事法则”。它帮我摆脱了“低水平的勤奋”,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效率,不是做得多快,而是做得多对、多深。
职场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我们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但往往会被噎得喘不过气。不如慢下来,聚焦于当下最重要的三件事,把它们做到极致。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也能在纷繁的事务中找到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行。愿后来所遇皆是良人,后来所成皆是心中所想吧!
本文由 @卤蛋A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