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road 产品分析-V20250713版
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SolidRoad凭借其独特的AI驱动解决方案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本文将深入剖析Solidroad的产品逻辑、市场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选几个行业,聚焦的,选择场景(销售、客服)打包成解决方案,做成一个产品?
总结:从solidroad目前的用户量、分享的客户案例、官网建设以及投资情况来看,当前还处于“早期扩张、ARR 未公开”阶段。应放弃长尾行业,深耕已服务的保险/医疗/教育,将技术能力封装为「行业预置方案包」,通过「AI陪练→质检→洞察」闭环证明降本增效价值,并以轻交付模式加速规模化,早期突围后逐步构建SAAS+Know-How壁垒的最优路径。
大概思路:
前期更多是客户服务深入阶段(否则AI产品容易见光死),先选择从当前服务较深入的行业&客户来入手:保险、科技、加密货币、营销、能源、SaaS。
高契合度、强需求、可复制性,更有场景化故事。先选择保险、医疗、教育三大高潜力且强需求行业(也是马斯洛最基础层)为核心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
因为:
✅ 金融(银行/保险) → 客户体量大、流程标准化、数据质量高:刚性合规需求(如话术质检)+ 复杂销售流程 → 定制「AI合规陪练+实时质检」方案,降低监管风险。
✅ 医疗(医疗机构/药企) → 预约咨询、健康管理需求刚性:标准化咨询场景(预约/健康管理) → 打包「服务话术优化+客户意图分析」工具,提升转化率。
✅ 教育(职业培训/K12) → 销售转化与课后服务场景强需求:高转化压力(课程销售/课后服务) → 组合「销售模拟训练+服务质检」模块,缩短新人成长期。
输出思路:行业背景->共性挑战->为什么选择solidroad?(1、给到的训练解决方案->2、扶持培训如何转型?)->带来的培训前后结果(AB测试)->AI+企业的培训如何深度绑定?
强化“SAAS+行业Know-How”壁垒: 软件是核心价值,而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则是做出真正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
AI编程、AI设计会让抄袭功能变得非常快,但是真正有用的信息是需要判断和时间(才能判断AI给的内容到底是不是幻觉还是盲目相信),所以也是信息专业的壁垒。
PS:也能看到,国内的SAAS厂商也逐渐从功能到垂直化行业的服务运营(BPAAS+SAAS,弱化工具主导),才能提高客单价和客户价值。(AI可仿功能,难仿场景理解)
短期持续聚焦模拟培训,实现整个链路从诊断分析(beta)到培训流程的闭环。长期向实际场景质检、AI 现场陪练(核心突破全面消息覆盖与高准确度评估)拓展。
前期肯定以人先来重交付环节,但规划化之后继续延续当前的方式,也将面临CSM交付成本高,后续考虑加持更多AI自动化编排流程和开箱即用的方案包,做到真正的“业务咨询AI诊断+AI编排方案+流程优化后线上质检”三位一体。
通过网上和官方demo揣测,实际还是要试用产品,当前没有注册到真实的测试账号,具体要以真实使用才可靠。
1、根据官网给到的帮助中心得到,实现从真实数据诊断(beta)-培训方案撰写-AI模拟-训练报告的闭环,并高度强调和深化面试场景(单独TAB,因行业流动性高,以人为本的情况一定有招聘选拔的诉求)。
2、2025-Q3 发布“实时语音教练”插件;计划 2025-Q4 启动 A 轮 2–3 千万美元,用于亚太市场及企业级合规功能。当前产品更多聚焦模拟培训,暂不与真实绩效挂钩,这种模式更快且更好推进。而实际场景的质检、AI 现场陪练是更大市场,核心能力在于全面消息覆盖与高准确度评估。先以模拟培训切入,成本更低,可快速实现全流程。
3、关于其他未连接的 AI 优化:目前优先级较低(属于体验升级,低于市场拓展),但未来规模化、用户量增长后必然需要考虑。当前让用户自行撰写难度大且未必准确,因客户少,大概率由 solidroad 运营协同完成交付。
和我现在做的客服行业质检,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先做客服(亚马逊、虾皮等平台)?而是先做门店销售?未来要做客服行业吗?
1、SolidRoad代表的是AI驱动的主动式质检,电商客服是规则驱动的被动规则的抽检,定位有差异。
必然,但还有很长的路,也不一定会做。从门店切入的本质是“低复杂度场景验证技术,高价值场景验证变现”。
本文由 @小莲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