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产品如何做出差异化优势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企业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关键。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同质化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深挖用户需求、优化转化路径、强化用户体验等策略,打造差异化优势。
在多年前的面试中,面试官曾让我问答我负责的产品在同行业中核心差异是什么?我记得当时从功能、体验、场景等维度说了很多,咋一听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都没说到点上,我自己很清楚这些观点在实际的业务发展中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
直到这几年,对于这个问题,我才有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同质化产品,我们常规思维是指产品功能同质化,这一点在saas工具行业一直被诟病。
之前有对电商行业的打单软件做过深度调研,在这请允许我拿电商行业大众并不熟悉的打单发货软件举例,商家发货除了软件本身,还需要打印设备以及快递公司的面单账号,面单账号的作用在于获取快递公司单号并以此做相应的运费结算,具备这两者之后,商家才能打单发货。
首先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打单发货软件,80%以上的功能都完全相似,但头部几家企业各自用户的基本盘都异常稳固,这一条规律几乎在所有行业都是如此,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既然大家彼此的核心功能都类似,用户理论上完全是根据喜好和利益去选择,为此我特意做过A软件核心老用户的调研,他们对于软件表达出的忠诚度让我很惊讶。
而这类用户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几乎都是经快递员推荐后使用的,而快递员几乎都是被当时开发的一款移动端免费打单软件所吸引,从移动端爆发之后,与之对应的服务市场的软件订购数也随之增长。
这类用户本身就不是被什么产品功能所吸引,业内人士的观点比起冷冰冰的软件功能教程具有绝对说服力。
当然,在A软件气势前后都有出现了营收数据不错的B软件和C软件,B软件早期入驻服务市场较早,不错的产研能力承接了很大部分平台流量,因此顺利坐稳了头把交椅。
C公司是在行业比较成熟后杀出的黑马,这时候单纯的产品功能和引流手段几乎构建不了核心竞争力,但其创始人凭借多年的电商物流行业,利用线下快递员资源在拓展客户时共享面单账号,并指定打单软件,用这样的推广模式拿到了不错的效果。
但在表面上看,这三家软件的功能几乎雷同,不往深层次研究,根本看不到门道。如果只是停留在功能表面,永远无法做出核心差异。
我一直觉得,产品功能本质上只是结果的呈现,为什么做这个功能的初衷才是真正的差异,当这些差异形成势能时,是很难被其他竞争对手复制的,而这些差异的来源往往来自于这些方面:
1.你和其他友商服务的是一群人吗?
2.你和其他友商各自产品核心的转化路径是什么?
3.你所在的行业,用户体验是不是核心价值?
4.你的用户群体,核心场景是什么?只有一个吗?
…
同样是工具产品,你的本质也许是流量型工具、业务者导向工具、用户场景型工具,到稳定的格局之后,也许每一块大家都会做,但核心差异确保了增长或者说是基本盘。
再拿快手、抖音、视频号举例,快手的老铁文化,抖音早期的算法推荐和病毒式推广,视频号的社交关系都是其自身鲜明的差异化优势。
虽然三者的用户市场属性大致相同,但产品的创作初衷完全不一样。
还有极度内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极好的例子,新车的发行速度赶上了母鸡下蛋,这种环境下没有过硬的差异化优势,很难做出一片市场,
小米打造的年轻运动风格,极氪的超高性价比特色,理想L6打造的家庭空间概念,都是车本身之上的角度,场景和维度确实越造越多,但如果没有说到消费者的心坎上,怕早就和那些倒闭的车厂商一样了。
在行业本身没有进入真正的饱和度,如果你感觉产品的增长非常困难,那么大概是走错了方向或者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差异。
换个角度,从产品的全流程思考,也许能看到很多未曾被开发的地带。
专栏作家
都市摆渡人,公众号:都市摆渡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电商行业资深产品经理,专注提升产品认知和思维,期待共同进步。
本文由作者原创投稿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