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词工程:为什么产品经理需要懂提示词工程
在AI驱动的产品时代,提示词(Prompt)正成为产品经理与人工智能沟通的“新语言”。这篇文章深入解析了提示词工程的核心价值:它不仅影响AI功能的实现效果,更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与商业成败。
为什么产品经理或者任何需要和AI合作的人都要懂提示词工程?
欢迎来到这篇专为产品经理、业务人员以及所有需要与AI协作的伙伴们准备的提示词工程学习笔记。
在AI驱动的今天,大语言模型(LLM)正成为许多产品的“大脑”。而提示词(Prompt),就是我们与这个“大脑”沟通、指挥它工作的语言。
过去,产品经理通过产品需求文档(PRD)与工程师沟通;现在和未来,我们则需要通过提示词与AI对话。
一个精心设计的提示词,能直接决定AI功能的好坏、用户体验的优劣,甚至商业目标的成败。它不再只是工程师的专属技能,而是每个产品人、业务人都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
掌握它,你才能真正地“设计”AI,而不仅仅是“规划”AI。
这一系列的笔记将带你从零开始,系统地学习提示词工程,让你不仅理解原理,更能动手写出稳定、高效、可维护的“生产级”提示词,真正驾驭AI,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
生成式AI是一项颠覆性的技术,但我们对它的能力和“脾气”还知之甚少。尽管我们用最灵活、开放的自然语言和它交流,但它的“思考”方式对我们来说仍像一个黑箱。
因此,和AI打交道时,我们既会遇到类似和人类沟通的老问题,比如如何消除歧义、创造语境、提供清晰的上下文;也会面临新麻烦:那个与我们对话的“东西”,理解语言的逻辑方式可能和我们完全不同。
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它不像传统的编程那样精确,更像是一门“哄劝”和“引导”的艺术。根据以往的实践,有三点心得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认识到,与AI打交道和给计算机编码指令是两回事。大模型对提示词中的细节极为敏感,有时一词之差,结果可能谬以千里。我们需要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导者,而不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
当AI给出不理想的回答时,有效的纠正方式是尝试代入它的“思维模式”,去帮它解释为什么会犯错。理解了它犯错的原因,我们更能“对症下药”,精准地优化提示词。
提示词工程需要至少两种角色的紧密协作:
请记住,提示词工程和整个生成式AI领域都非常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一个在模型A上效果绝佳的技巧,换到模型B或另一个问题上,可能就失效了。
因此,给初学者的建议是:
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学完这系列笔记,你将不用在寻找任何提示词教程,能够实现:
本文由 @Mrs.Dat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