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产品经验复盘总结-2.3业务规划中的竞品调研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5-07-09 05:58:49

  ·  

0次阅读

在业务规划中,竞品调研是找准定位、制定策略的关键一步。本文系统梳理了竞品调研的三大核心步骤:如何精准识别竞品、明确调研维度,并选择合适的调研方式。

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和了解企业内部信息一样重要。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竞品调研的实践方法。

竞品调研总共分三步:

  1. 确认竞品
  2. 确认调研内容
  3. 调研方式

1. 确认竞品

无论企业,必然存在竞对。无论产品,必然存在竞品。否则就是垄断企业了。

问题是,哪些是我们的竞品?

有个很简单的方法,问公司最接近用户的人。

toBtoG的产品问商务。他们在和客户介绍产品的时候,多少会面对客户质疑:你这个产品和别的什么产品比较,有什么优势。

有些商务也是在同行业的几个公司间互相跳槽的,对行业不同产品有一定的了解。

toC产品问运营。用户指标一旦波动,除了复盘自身原因,也会关注竞品新功能或新玩法。再或者就是去应用商店搜你的产品,得出的其他结果就是竞品了。

内部产品则没有竞品,因为产品是服务内部的,不和其他产品存在竞争关系。

企业存在竞对,我们可以问销售人员,他们很了解自己的客户都被谁抢走了。

2. 确认调研内容

产品设计有五层,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按这个框架来说,竞品调研是要了解竞品在这五层上的信息。

网上有很多对这五层的解释,让人听得云里雾里,今天我们把它简化一下。

战略层:就是确认业绩目标&用户体验的优先级。业绩指标和用户体验是存在一定冲突的,想要卖得好,某种程度上会损害用户的体验。如何平衡两者关系,何时利润优先,何时销量优先,何时用户优先,是战略层需要确认的内容。

战略层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上,是一个很虚的东西,需要多体验,无法一两次竞品调研了解。

范围层:就是内容的优先级。内容的优先级就是目标用户的优先级,确定功能范围,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服务哪些用户,确定了用户范围

范围层在我们确定竞品后就已经大概了解。区别在于,竞对在瞄准的细分市场上可能有所不同,导致在具体功能的实现上,有粗有细,有好有坏。这些信息,和上面说的——公司里最接近用户的人——沟通获取,效率更高。

结构层:就是信息展示的优先级。确认产品中内容的展示优先级,用户获取想要的内容,都会涉及什么业务流程,用到产品的什么功能。

框架层:就是界面的优先级。产品的内容是分布在不同界面的,界面菜单优先级、展示优先级,影响了用户完成业务流的过程。

表现层:就是元素的优先级。一个界面中,按钮、文字、图片、颜色等元素的布局,让用户注意的优先级。比如一个浅色界面中,红色按钮最能吸引用户眼球,购买按钮使用红色,能提高用户下单率。

我们做竞品调研,大部分其实都是体验竞品的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但要注意,这三层都是比较具象的表现。要理解竞对的表现逻辑,就要理解竞对的表现原因,也就是战略层和范围层的信息。

了解竞品提供的功能(可能相同功能有不同名字)、功能/菜单的展示顺序(层级结构,菜单是按业务流程归类还是职能归类)、界面中的交互(相同的功能都有什么不同的交互方式),只是帮助我们在设计方案时找到参考。

但最终还是要结合自己所在公司的战略定位(战略层)、目标用户范围(范围层)来评估。

3. 调研方式

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到对方的产品,登录对应的账号,查看具体的功能模块,梳理一个带功能的层级思维导图。

toC产品,直接注册登录使用就好。

toB产品,可以假装自己是真实用户,预约对方商务获取商务资料、试用账号、甚至让对方进行远程演示。

很多同学不好意思担心被对方识破。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

你可以说自己是企业的行政,正在视察和收集资料的阶段,让对方提供信息和报价,整理后汇总给领导拍板。

行政角色可以帮助你获取资料,但避免被对方商务催促做决定。商务也知道成交关键人不是你,所以不会给你压力,反而会好言好语地和你沟通,希望能从你这里获取更多企业信息。

内部产品,可以找你们的商务/销售人员,客情关系维护好的商务,能从客户手中拿到不少资料。包括对方企业给客户的合作资料,客户的登录账号。

此外,我们要注意登录账号的角色,不同角色会被配置不同功能,缺少了功能会影响我们对竞品的判断。

本文由 @正经的产品经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