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详解SaaS软件PLG、SLG、MLG、SDG四种增长模式,你适合哪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5-07-08 03:02:57

  ·  

0次阅读

PLG、SLG、MLG、SDG——这些看似晦涩的缩写,其实正是SaaS企业在增长路径上的四种典型打法。产品驱动、销售驱动、营销驱动、服务驱动,各有逻辑、各有适配场景。本篇文章用一张表格、一套框架,带你快速掌握这四种增长模式的核心机制、适用场景与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挑战,帮助你判断:你所在的公司,究竟适合哪一种?如果你正在做SaaS产品、负责B2B增长,或者正站在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这篇文章值得收藏细读。

你是不是有时会在网上看到PLG/SLG/MLG/SDG,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他们只是欧美SaaS软件企业获客的四种主要的营销方式的英文名称缩写,引进到中国后开始普及,分别为产品驱动增长(PLG)、营销驱动增长(MLG)、销售驱动增长(SLG)、服务驱动增长(SDG)。

SaaS(Software as a Servie)(直译“软件即服务”)企业,我更愿意翻译成“在线软件”企业,详见这篇文章《引入中国都20年了,还叫“SaaS”就是“傻死”!》。

这几个名词其实用大白话也很好理解,这些营销增长方式刚好对应公司的部门设置,比如产品部、市场部、销售部、客服部(有的公司专门有客户成功部门。)你们公司哪个部门最强势,最有价值和地位,基本就是以哪个获客和增长方式为主,很好理解吧?

一、四种主要的企业获客和业务增长方式

1. 产品驱动增长(PLG,Product-Led Growth)

-核心逻辑:以产品体验为核心,通过免费试用、低门槛版本吸引用户自主体验,依靠产品价值自然转化付费客户。

-适用场景:工具型SaaS(如协同办公、设计软件)、中小企业市场。

-案例:钉钉、飞书通过免费基础功能吸引用户,再通过增值服务变现。

-中国适配性:

-优势:符合中小企业预算敏感、决策链条短的特点;依赖线上传播,降低获客成本。

-挑战:国内用户对免费产品付费意愿较低,付费功能需要有特别明显或者独特的价值。

2. 销售驱动增长(SLG,Sales-Led Growth)

-核心逻辑:依赖专业销售团队主动触达大客户,通过定制化方案和关系营销促成高客单价订单。

-适用场景:复杂解决方案(如ERP、CRM)、大型企业或政府项目。

-案例:用友、金蝶通过直销团队深耕政企市场。

-中国适配性:

-优势:匹配大客户长决策链、重关系维护的需求;适合高客单价、定制化场景。

-挑战:人力成本高,周期长,对销售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且需强客户成功团队保障续费。

3. 营销驱动增长(MLG,Marketing-Led Growth)

-核心逻辑:主要通过多渠道营销(SEO/SEM、内容营销、社交媒体)方式获客,以线索量和销售漏斗模型驱动增长。

-适用场景:标准化产品(如CRM、客服系统)、需快速扩大用户基数的场景。

-案例:纷享销客、致趣百川等通过SEO+内容营销+组织活动吸引潜在客户。

-中国适配性:

-优势:成本低,效果好,还能塑造品牌的专业形象。

-挑战:高质量的内容创造难度高,对市场人员的能力要求高。

4. 服务驱动增长(SDG,Service-Driven Growth)

-核心逻辑:以深度服务(咨询、实施、培训)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服务绑定客户并推动增购。

-适用场景:行业垂直型SaaS(如线下服务业、制造业)、需强落地方案支持的领域。

-案例:比如饭馆点菜SaaS软件,需要给餐馆老板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教会他们怎么用。

-中国适配性:

-优势:符合传统企业“重服务轻软件”的采购习惯;提升客户粘性和续费率。

-挑战:服务标准化难度高,规模化较慢。

二、中国B2B SaaS市场特点深度分析

1. 客户结构与决策特点

-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超80%,但是预算有限、决策快,适合产品驱动增长PLG+线上营销组合。

-大企业/政府:符合二八定律,虽然占数量比少,但是公司规模大,市场总额占比大,客单价高,决策链长、关系导向,需销售驱动增长SLG+SDG深度服务。

2. 竞争环境与用户行为

-同质化竞争:国内SaaS产品功能易复制,纯产品驱动增长PLG难突围,需结合服务或行业纵深。

-私域流量依赖:不像欧美发达国家重视专业度和隐私,一般通过正式的电子邮件沟通,我国企业与客户沟通更要求即时性和灵活性,更习惯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因此微信生态(公众号、社群)是低成本培育用户的关键场景。

3. 成本效率要求

-获客成本(CAC):国内线上广告成本逐年上涨,营销驱动增长MLG需搭配内容营销降低CAC。

-客户留存(NDR):国内年均续费率不足70%,需SDG服务驱动增长或客户成功体系提升留存。

一般B2BSaaS企业会以以上四种中一种获客增长方式为主,搭配其他的方式为辅。

您公司适合哪一种呢?欢迎留言评论,谢谢。

作者:飞鱼,微信公众号:B2B营销人联盟,十余年大中型B2B企业市场和品牌工作经验,MBA学历,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系统的营销理念。

本文由 @flyfish315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