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低空经济为什么突然间爆火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5-06-24 07:02:55

  ·  

0次阅读

从无人机物流到城市空中交通,从低空旅游到应急救援,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本文将深入探讨低空经济为何突然间爆火,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之前讲了低空经济,今天来讲讲低空经济突然间爆火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来看看吧。

政策红利密集释放,顶层设计全面发力

国家战略定位升级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新增长引擎”,并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十四五”规划,明确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

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民航局支持深圳、杭州等20个地方设立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试点。

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2024年1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首次为无人机飞行提供全链条管理框架,简化审批流程,明确适飞空域划分,降低行业门槛。

多地出台专项政策(如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从研发补贴、税收优惠到低空飞行服务站建设,形成政策组合拳。

国际竞争与战略布局

全球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中东)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中国通过政策先行抢占先发优势,目标在2035年实现低空经济规模3.5万亿元,形成“中美双雄”格局。

技术突破推动场景落地,商业化进程加速

核心技术创新

无人机与eVTOL技术成熟:大疆、亿航、峰飞航空等企业突破飞行控制系统、固态电池、智能导航等技术,eVTOL适航认证取得突破(如峰飞V2000CG获全球首个吨级eVTOL型号合格证)。

5G-A与AI融合:低空通信网络覆盖提升导航精度,AI算法优化飞行路径规划,支撑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

应用场景爆发式拓展

物流配送:美团无人机在深圳、上海累计完成超52万单配送,顺丰无人机运输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80%。

城市空中交通(UAM):深圳-珠海eVTOL航线将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20分钟,票价降至300元/人,2025年底全球将有20+城市开通商业化航线。

农业与应急:农业无人机作业面积超17.4亿亩次,应急救援中无人机快速侦查灾情、夜间照明覆盖上万平方米区域。

市场需求与经济价值驱动,万亿蓝海初现

城市化痛点催生需求

交通拥堵、物流效率低、偏远地区配送难等问题倒逼低空解决方案。例如,无人机配送在山区运输时间从7小时缩短至1.5小时,成本降低50%。

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

低空旅游、无人机表演等新业态兴起(如深圳无人机送外卖、沙特国庆无人机灯光秀),2024年低空旅游市场规模突破240亿元,吸引年轻人消费。

经济效益显著

2023年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2025年预计超1.5万亿元,年均增速超30%。eVTOL采购成本仅为直升机1/3,运营成本1/10,规模化后单座每公里成本降至6-14元。

产业链协同与资本涌入,形成生态闭环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华东地区(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核心产业带,大疆、峰飞、小鹏汇天等企业聚集,形成“研发-制造-运营”全链条。

低空基础设施加速建设,2025年通用机场达479个,适飞空域面积扩大,起降场、通信基站等配套完善。

资本与人才涌入

2024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激增14.55%,2025年前4个月新增注册量同比飙升234.92%。

无人机操控员需求激增,持证飞手薪资上涨40%,兼职飞手日薪可达800元,行业人才缺口超20万。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低空经济前景广阔,仍需突破空域管理碎片化、安全监管滞后、技术标准不统一等瓶颈。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空域管理改革:推动“天基-地面”双网络体系,动态划分适飞区域,提升空域利用率。
  • 技术标准化:建立eVTOL适航认证框架,推动固态电池、智能飞控等核心技术国产化。
  • 场景深度融合:拓展低空医疗、智慧农业、绿色能源巡检等新兴领域,构建三维交通网络。

总结

低空经济的爆发是政策引导、技术迭代、市场需求、资本助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通过“飞轮效应”形成正向循环:政策松绑吸引企业投入,技术突破催生新场景,市场需求推动规模化,最终反哺产业链升级。未来,随着空域管理优化和商业化加速,低空经济有望成为继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个万亿级赛道。

本文由 @大厂毕业的厨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