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与财务打架,怎么解?
业务部门追求效率和灵活性,希望快速推进项目和合同,而财务部门则注重合规性和风险控制,强调流程的严谨性。这种冲突常常导致双方在审批流程、费用报销、数据管理等方面产生摩擦,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本文将深入探讨业务与财务之间的矛盾根源,并提出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效率与合规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业财融合的最佳实践,让双方从“打架”走向“共赢”。
业务小张:流程越短越好,审批越快越棒,弄一堆的部门/审批节点,多一秒钟都是耽误我谈合同赚钱。
财务刘会计:流程要健全、合规,发起人、直属领导、X2领导、费用会计、财务经理、BU经理、法务,一个节点都不能漏,出了事谁负责?
业务小张:报销个差旅费,竟然还要填这么多费用类型,什么“终端促销费”、“渠道促销费”、“网点促销费”,傻傻分不清,纯粹为难人,增加我们的负担。
财务刘会计:你做了什么业务不知道吗?这些“费用类型”就是业务类型;后期需要据此分析业务开展情况及费效。。。。
相信大多数企业都会碰到上述情况,业务与财务打架,产品经理或财务信息化经理夹在中间如风箱里的老鼠里外不是人。这事,就像煮饺子——业务部急着「破皮露馅」抢机会,财务部死守「饺子别煮烂」的底线。矛盾背后藏着几大死结:
流程「一刀切」:买支笔要走5个审批,百万合同也走5个审批,纯属形式主义;
任何一个流程节点都是控制点,背后蕴藏着管理思想与哲学,不能为了审批而审批;财务唯二职能:如实反映、监督,都涉及到数据质量与颗粒度;数据颗粒度的粗与细应与企业管理水平相适应,比如报销行政费用,有些企业核算细化到【行政费用-办公用品-文具】,却没想清楚设置如此细颗粒维度为管理决策带来哪些支撑作用,换句话说,管理决策是否要如此细颗粒度数据?核算越细,付出成本越高,需要前端填报OA时按不同维度填报,耗费大量业务员填报时间成本。
以笔者多年经验来看,”好系统不是把线下流程照搬上网,而是像变形金刚——平时让业务轻装简行,遇风险自动切换合规形态。关键是让财务懂业务痛点,业务知财务风险,信息化做翻译官而不是夹心饼。”类似上述场景,解法如下:
(上述分级金额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OCR发票自动识别:拍张发票照片,自动带出时间、金额、税号
场景化智能推荐示例:
每月5号固定开「业财早餐会」:
做财务产品或财务信息化,既要学顺丰的”快”–支持业务快速发展,也要有同仁堂的”稳”,严控风险隐患;说到底,公司里没有坏人,只有被烂流程逼疯的好人。啥时候业务员报销时不用偷偷塞华子催审批,财务妹子月末不用靠布洛芬续命,这企业管理才算真正上了道。
作者:业财老曾,公众号:业财老曾谈,专注财务信息化20年
本文由 @业财老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