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流程落地:产品规划目标、输入及输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产品开发领域,有效的流程管理是确保产品成功落地的关键。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管理框架,为产品规划和开发提供了系统的指导。本文《IPD流程落地:产品规划目标、输入及输出》由实战派产品及流程专家卫朋撰写,深入解析了IPD流程中产品规划的核心目标、关键输入和期望输出。文章不仅阐述了产品规划的重要性,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跨部门协同、市场洞察、客户需求分析以及资源规划等手段,实现产品从概念到市场的高效转化。
无论是否采用IPD流程去做产品开发,产品规划都是必备的一项工作,是产品是否启动的前提。
在整个IPD体系中,产品规划属于L2级流程,
产品规划又包含路标开发和Charter任务书开发两个三级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面介绍一下整个规划过程。
产品规划的目标是为了形成匹配公司战略的产品组合、路标,以及项目任务书Charter。
什么意思呢?
产品规划的关键,就是将其视为一系列跨部门协同的决策过程,
最终形成对未来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资金、物料等)的清晰承诺,
也就是输出的路标、Charter。
产品规划的关注点
具体怎么做呢?
设立专职市场研究/竞争分析的团队,或明确产品管理部职责,
定期产出《市场趋势报告》、《竞争对手深度分析报告》、《细分市场客户需求报告》等文件。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报告不能是泛泛的,必须包含对公司具体产品线/产品族
的启示和影响分析。
建立统一的对客户需求/反馈/投诉收集、分析、分发的闭环流程。
基于市场洞察和战略要求,进行“现状 vs. 目标”的差距分析,
明确产品规划需要填补的关键差距,比如市场份额缺口、技术短板、客户满意度痛点。
产品线管理层必须深度参与公司SP/BP制定过程。
在规划阶段,明确解读SP/BP对本产品线的具体要求,
比如目标市场、增长目标、财务指标、核心竞争力要求、战略控制点。
通过解码将公司级目标分解为产品线可执行的关键任务和衡量指标。
运用组合分析工具(如波士顿矩阵、GE矩阵等)对现有和规划中的产品/项目进行评估和排序。
决策依据:
战略契合度、市场吸引力、竞争地位、财务回报、风险、资源匹配度。
落地输出:
清晰的《产品组合决策清单》,明确哪些产品/项目启动、维持、终止、加速、暂停。
基于组合决策和战略节奏,规划未来1-3年具体的产品版本发布计划。
落地关键:
路标必须伴随初步的、高层次的资源需求预估(比如研发人力、关键物料、预算),并在公司/产品线层面进行初步协调和预锁定。
针对每个规划中的主要产品/版本,清晰定义其 “独特销售主张”。
回答:
详细分析主要竞争对手在目标市场的优劣势(功能、性能、价格、成本、服务、品牌等),
明确本产品的竞争定位(领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利基者)和核心竞争力构建点。
初步的上市风险评估与应对预案。
这些策略的核心思想需要融入最终的Charter中,并在后续的Charter开发阶段细化。
产品规划阶段的输入
产品规划阶段的输出
产品规划是一个动态的、需要持续投入和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而非一次性或孤立的活动,确保持续获取最大回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人卫朋】,微信公众号:【产品人卫朋】,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