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E5碰撞成功,体系安全能撑起吉利的未来吗?

钛媒体

  ·  

2025-04-27 14:52:44

  ·  

0次阅读

银河E5挑战50km/h正面中心柱碰撞成功

银河E5挑战50km/h正面中心柱碰撞成功

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速、价格战拉满的当下,吉利另辟蹊径,将“安全”作为体系建设的核心。

近日,吉利在奥地利TECCON试验室,向外界交出了一份关乎新能源安全底线的成绩单:神盾短刀电池通过全球首次安全首测,银河E5挑战50km/h正面中心柱碰撞成功。这场“硬碰硬”的比拼,不仅是简单的实验室作秀,而是吉利对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化能力的又一次实证。

然而,新能源车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远不止一场成功的碰撞试验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传统燃油车时代,安全更多靠被动保护,新能源时代,安全却成为一场覆盖电芯、电池包、整车架构、云端监控的全链路体系战。

这一次吉利发布的“神盾短刀电池”,用一组接近苛刻的测试标准(8针同刺、真弹枪击、6大串行极限测试),验证了电芯本身的极端抗风险能力。

不同于市面上流行的单项热失控验证,吉利通过电芯设计、包体结构、车辆布局、智控策略全链路闭环,形成了一整套以“无盲区”为目标的电池防护体系。

更进一步,银河E5正面中心柱50km/h碰撞挑战成功——在新能源车高压三电系统前舱布局复杂、无发动机吸能保护的背景下,吉利敢于提升测试难度104%,并以完整生存空间、假人伤害值满分等结果收尾,某种程度上树立了新能源主流市场上安全开发的新标杆。

在浮躁的新能源赛道里,能坚持“造最安全的车”,本身已是难能可贵。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体系化安全能力是一种重资产投入,对产品定价和成本结构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

银河E5虽然以15万级定价拿下了Euro NCAP和ANCAP的双五星,但这种“高标开发”能否长期在更低价位市场维持?毕竟,新能源车卷到10万元区间时,成本控制与安全配置的博弈将异常尖锐。

其次,神盾短刀电池虽然在安全性上展示了极高的可靠性,但在能量密度、轻量化、成本效率之间的平衡依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块极致安全的电池,如果因能量密度偏低、续航不足而拖累整车竞争力,特别是面对更激进的固态电池探索、800V高压平台革新,神盾短刀电池能否持续领先,还需拭目以待。

总的来说说,吉利的神盾体系,固然已经站上了新能源车第一梯队,但要想成为行业不可撼动的规则制定者,还需要在成本控制、技术升级与生态扩展之间,找到更均衡的解法。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