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电商平台流量运营–来源与渠道
在电子元器件电商领域,流量运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获取和转化流量,是每个电商平台运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元器件电商平台的流量来源与渠道,供大家参考。
流量运营内容太多,分作几次来写
其实流量来源很广泛,主要的还是我们常常接触的一些渠道,比如引擎搜索,垂直平台,媒体/自媒体等。
搜索引擎主要是百度,这个在前面也介绍过了,是目前最大最直接流量来源之一,付费推广竞争比较大,是大家都争相竞逐的地方,也因此会出现明显的恶性竞争的场面。而且就SEM与SEO两个阵营来看,显然作为搜索引擎更希望客户通过SEM这种付费的方式来争取流量。所以在排名的顺序上也自然更偏向于付费推广结果考前,这个无可厚非。
早些年收录还还做的时候,有些做SEO的人可以自己经营一批网站,把百度权重最高了卖出去可以赚不少的钱。所以近年来SEO收录的口子开得越来越小,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SEO自然推广,这也使得原本做SEO的人员找不到相关的工作,纷纷转行了。
当然这不是在说百度的不是,这只是别人企业策略变更优化的结果,况且如果一直维持告诉收录自然词的话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成本也会很高,这不符合一个企业的利益。
反倒是近几年Bing为了抓取更多用户的心,开了比较大的口子,网站优化得好的话,自然流量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增长的,只是现在它还远没有达到百度的那个流量。
有人说做SEO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见效太慢还不如SEM来得快。但是你想过没有电子元器件自营商城的型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你不可能所有的词都高价投放广告吧。热门词那么激烈的竞争你的企业有那么多预算支持吗,而且就算你的预算充足,你的品牌影响力不足的话转化率必然不高,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绝对是不划算的。
我个人认为SEO还是要做,不只针对一个平台做,还要把其他平台的一起争取了。在企业还没有占据头部位置的时候,可能你想投入更多的钱砸在SEM上,你都不一定花的出去。SEM抢重点词,SEO的推广也不要停下来,多关注一下Bing或者谷歌这样的平台,不要把鸡蛋都压在一个篮子里面。
垂直平台目前看来靠前的两家非IC交易网和华强网莫属了,从最近几年来看又似乎IC交易网的流量似乎更大一些,这个可以从站长工具上面去查一下自然流量,数字还是比较清晰的。
这些付费做型号推广平台的客户意图就十分明显,他们就是冲着交易去的,因此这些客户非常精准,在这里就更加纯粹一些。只要你舍得花钱咨询会话数应该还是不会少的,当然这个跟企业名声也有些关系。
当然这些垂直平台上的型号排名也都是要付费的,有自己的排名规则,这里不做详细的介绍,但是有一点想说的是,作为一个垂直平台你是想要客户相互恶性竞争多花钱,还是在增加服务上让客户花更多的钱,这个最后的结果也是不太一样的,客户的眼睛也是雪亮的,都能清晰的感受得到,也都会在心里衡量清楚,决定在哪个平台投入更多的资金。
特别想提一下正能量,虽然目前并没有成为大哥二哥,但是可以看到最近它还是有许多动作的,开设客户店铺/搞论坛/展会直播/开放香港仓等等,其实这都可以看得出他们想要做得更好,希望更多客户愿意到他们那进行交易的期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现在这个市场有多难了,大家都在竭尽全力想要活得更好。
这里说媒体特别的想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分开来,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广告进行投放的媒介。
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新媒体没有出来之前,传统电视、报纸、期刊、户外广告牌等都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广告形式。我们所熟知的“收礼只收脑白金”、“牙好,胃口就好”这些都是电视广告的经典,只是如今遭受到了时代产物的冲击。
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5G已经覆盖了我们很多地区,短视频平台正在占据着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休闲时间,这也使得短视频这个炙手可热的产物成为了新的广告中心。如今几乎是所有品牌都在积极拥抱这些平台,大把大把的资金涌入其中,想要占据你我的时间。而对于普通老板姓想要投放广告也是不再遥远的事,我们可以花几十块钱就能给自己的视频投上一次广告,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不只是如此,短视频的爆火也让许许多多人才能的人有了更多施展空间,也造就出了许多“平民富豪”,也许我们也都曾经怀揣着能暴富的心来挤入短视频的世界,这也许也是短视频的魔力所在。
所以短视频应该也是我们电商的必争之地,只是对于To B的企业来说并没有To C的那么友好,特别对于各个细分行业而言,这个短视频平台简直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那么大的流量,很是因为它那么的广泛,个人属性太强了,精准客户难找,更难的是还要抓住他们的心。
所以呀,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应该积极拥抱但是也要去衡量它是否真的能够给其他带来价值。短视频也好、直播也罢,我们终究还是要对结果负责,我们收获的观看人数、粉丝数量这些到底有多少含金量,究竟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自欺欺人,我们最好能用数据来说话。
回归到我们之前讲的一个观点:运营结果有时候是很难有单一数据能够去衡量的。所以综合各种因素衡量投入短视频的时间、金钱,看看它对于我们电子元器件行业到底是不是真的合适企业。
公众号也是如此,看起来似乎每个企业都在整自己的一个公众号,因为这个投入的资金并不多,甚至内容都可以不用自己去原创,从其他地方搬来稍微修改一下就能发出去捕获一批粉丝。特别是做咨询类的账号,搬运成了常规操作,简单又高效。
不过与短视频一样,这其中又有多少是能够转化成企业客户的,对于我们To B的企业来说认真去衡量和评估。
不管如何,一个时代发展的产物终究是应运而生的,对于大众而言,我们应该去积极主动的拥抱。对于To B的企业我觉得还是要谨慎考虑,可以先迈出一步试试,不要急着快速投入大批的人力和财力。
传统媒体
是不是感觉传统媒体已经没落了?可能这是我们玩电商的都有的感觉。就拿电视广告来说好了,可能大家觉得现在看电视的人都少了,至于为什么少了除了开机麻烦,看视频还要各种会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像抖音、快手、西瓜视频这些视频平台的崛起,抢占了很多客户的时间。
但是这并不妨碍电视依旧是许多家庭非常普遍都配备了的设备,虽然在电视上投广告的受众有所减少,我还是觉得这依旧是一个不错的渠道。
只是对于我们这一行来说投电视广告的话,观众太过分散,或者说是命中客户的概率太小了,如果公司没有十分雄厚的资金,还是不做这个选择为好。
同样,杂志、报纸这类纸质期刊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观众数量也大大减少了。但是依旧有一些专注于行业的杂志,依托于其本身教为庞大的客户群体,依然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这种细分领域精准营销依旧是一种比较不错的选择。
再说说一些建筑广告吧,现如今的城市里建筑物的外墙上撞上了LED大屏的已经不算少见,地铁站的大屏更是常见,我们就说说这些广告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投入。
事实上安装LED大屏的地方基本上都是经过挑选的人流密集处,所以在人流上是肯定靠谱的,只是我们也要对选择的地方进行考核。就比如深圳北站吧,经常看见一些手机品牌的广告,一般是在曝光他们最新的手机,过往的人主要抬头就能看见,不管是对这款手机的曝光还是对公司的宣传都是不错的选择。
再回到我们这个行业,To B的市场就未必了,虽然曝光量大但命中率就极低,如果要选择地铁广告的我,可能我们行业更适合在华强北的地铁站进行投放,毕竟这里是电子人最为汇集的地方,许许多多的贸易公司都集中在这里。另外华强北街上的那些建筑大屏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里的价格也是不便宜的,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排期,这也反面正面了这里大屏广告的成效应该也是不错的。
总结一下,没有不好的广告媒体,有的只是匹配与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广告的创意和呈现效果是否优良,内容是否能把握住客户的心,调动客户的情绪,更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本身的家底是否足够丰厚。
我们电子元器件行业的流量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PC,这是To B所决定的,采购人员或者其他采购相关的人员每日的工作还是比较忙的,PC端处理事情的效率要高得多,所以我们的精力应该还是要重点放在PC端。
为了大部分客户能够更方便,我们还是更愿意把PC端的网站搞得更好一些,无论是页面独特风格,还是客户体验,下单支付等等都会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上面,这是我们获取客户好感的主战场,是怎么都不可能放弃的地方。可能说获取好感有点不太合适,对于客户而言他只会感觉得到谁家的购买体验没那么好,那些做得好的也是应该的而已。所以我们做的各种优化都是为了让自己不在那个不太友好的行列。
而PC端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域名,我们网站的域名应该简短一点,而且最好跟企业的名称相互关联起来。比如我知道szlcsc.com、ic.net.cn代表什么,因为这个跟他们的中名称很相似,这可以剩下一笔推广费用。仅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商城域名还是要尽量简单一些,跟品牌中文名称对应起来,不要搞得太花里胡哨了。
我们作为商城,我觉得我们最好还是要让客户进来的第一眼就要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那么多客户想要的商品必然都不一样,那就让搜索框尽可能方便的展示出来,在每一个页面都能快速搜索,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大多数友商也是如此的,不值得重点描述了。
同样我们在商城的首页,还是要让客户能一眼看到我们的商品,让他对我们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商城,而不是其他别的。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上面其他宣传版面的高度,在第一屏就把一些型号展示出来,加深客户的印象。
所以你可以看得到现在的友商商城大多是一个模样的,这也不是说因为要模仿别人,而是一种有利于客户购物体验的很好的方式。所以有时候千篇一律未必就显得那么贬义,可能是某些优秀特征的总结。
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C端电商的带动,许多人都已经形成了使用手机购物的习惯,近些年来我们电子元器件行业内移动端的流量增长也很快,各大品牌都在快速推进小程序/APP,以获取更多的流量。
客观来看客户数是不变的,只是客户的习惯在发生变化,也可能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必须使用移动端,真正的客户数量并没有增加。但是商业竞争就是那么激烈,这一点变化都可能是别人跟进了而你没有,你就会失去一些机会。所以在投入不是很大的时候,我还是觉得有必要也做一个小程序或者APP,没办法现在获客那么难,别人都做你没做就是吃亏。
但是主次我们还是要分清楚,移动端对于To B的企业来说终究还不是主力,在移动端上的成交额还远远达不到PC端的水平,所以精力上还是要有区分。可以把他当做一个不错的流量入口而不是重要销售额的来源。
本文由 @青山郭员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