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网红、博主与个人IP的本质区别:为什么同样是100万粉丝,有人靠打赏活着,有人却能轻松带货?
在新媒体时代,网红、自媒体博主和个人IP这三个概念常常被提及,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者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在流量利用效率和变现能力上的差异。
在成都做新媒体运营10年,孵化了30多个IP之后,我经常被老板们问到一个问题:网红、自媒体博主和个人IP到底有什么区别?
说实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藏着的,是流量利用效率的天壤之别。
网红的本质,是“被看见”。他们的流量是泛化的,吸引的是猎奇、娱乐的观众。
比如giao哥的“我太难了”,郭老师的“美则美矣,但毫无用处”,这些内容能让人会心一笑,但笑完就忘了。
网红的变现方式也很简单:靠直播打赏、广告植入。但问题是,这种流量太脆弱了。观众点进来是因为好玩、猎奇,而不是因为你这个人。一旦新鲜感过去,流量就像烟花一样,轰然散去,只剩一片狼藉。
比如郭老师曾经是快手的顶流网红,但她的内容始终停留在搞笑和扮丑博眼球的层面。
随着观众审美疲劳,她的直播间人气迅速下滑。即使她尝试转型电商带货,粉丝也不买账——毕竟,谁会相信一个搞笑博主推荐的护肤品?
相比网红,自媒体博主的流量,因为起号前就做了赛道选择,所以流量更垂直、更精准。
比如热门赛道的美妆博主、健身博主、美食博主……他们的内容往往聚焦在一个领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比如程十安的美妆教程、颜九的穿搭分享,这些博主通过专业内容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粉丝喜欢他们的干货分享。
但本质上,粉丝对博主的依赖是“功能性”的——你提供的内容有用,他们就关注你;一旦内容不再新鲜,粉丝随时可能流失。
有点像用完就丢的工具人,难以培养长线的复购主义。
像老王我了解到的,某知名美妆博主在抖音拥有数百万粉丝,但她的带货转化率却很低。为什么?
因为粉丝关注她,是为了学化妆技巧,而不是因为她这个人。当她尝试带货时,粉丝的反应是:“你推荐的东西真的好用吗?我宁愿去专柜试。”
聊到这里,个人IP的本质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先被喜欢,再被信任,最后进私域做成交。
IP的流量不是靠“看见”或“需要”维系的,而是靠情感连接。
粉丝喜欢你这个人,信任你的判断,甚至愿意为你的个人魅力买单。
李佳琦、董宇辉、雷军,这些名字背后,不只是一个品牌,而是一个有温度、有个性的“人”。
比如早年的李佳琦,为什么能成为美妆届的带货一哥?因为他不仅是美妆领域的专家,更是一个让人“喜欢”的人。
他的“OMG,这个颜色太好看了!”“所有女生,听我的,这个一定要买!”这些标志性语句,让粉丝觉得他像一个热情的朋友,而不是冷冰冰的推销员。
即使他卖的东西价格不便宜,粉丝依然愿意掏钱。因为她们喜欢他,信任他。 虽然后面因为“哪李贵了”而人设翻车,不过这是后话,在此不谈。
而雷军的个人IP,是一个更典型的正面例子。
他从做软件到卖手机,再到卖车,为什么总有一批狂热粉丝愿意为他的产品买单?因为雷军的IP早已超越了产品本身。
他通过微博、直播、短视频、甚至被网友玩梗“Are you ok?”,塑造了一个“接地气、有情怀”的企业家形象。
小米SU7发布时,很多人抢着当“小白鼠”下单,不是因为车有多完美,而是因为雷军这个人让他们觉得“靠谱”。
其实从微博时代,雷军就刻意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了。
这么多年一直活跃在互联网上,被网友玩梗也坦然接受。多年积累的好口碑,造就了如今价值千亿的超级企业家IP。
这是雷军用他的个人IP,撑起小米生态链,也就是所谓的“超级销售”,也是近两年企业家争相模仿的对象。
如果你也想从“网红”或“博主”升级为“个人IP”,秃头老王我觉得,关键在于三点:
如果你对个人IP打造感兴趣,不妨从今天开始,找到那个让你闪闪发光的点!
本文由 @秃头老王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