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突围,智能化时代的“国家队”打法
图片来源:钛度车库现场拍摄
2025年,一个属于汽车产业“裂变重组”的时间节点。淘汰赛的哨声已响,智能化浪潮滚滚而来。在新能源与智驾深度融合的时代拐点,谁能破局突围,不只是关乎销量的数字游戏,更是品牌生死的赌局。
红旗,作为中国最具历史分量的车企之一,也正尝试抛下“官车”滤镜,从品牌到产品,从价格到技术,试图接上年轻化的脉搏,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战场。
产品方面,天工05起售价15.98万元,上市即交付,付航担任首批车主与品牌大使;天工06预售18.48万元起,携手乒乓冠军孙颖莎,迅速拉满热度。红旗的“无预警上市”打法,正在试图打破传统主机厂节奏,以年轻化方式搅动新能源红海。
两款车型共同搭载“司南智驾”与“灵犀座舱”,直指特斯拉Model 3/Y与比亚迪海豹等智驾代表性车型,首次让红旗真正站到了15-20万元智驾主战场的中心,那么这一次能否在“智能”上站住脚跟?
不同于大多数主流车企选择自研或是选择华为等头部智驾供应商,红旗的智驾选择了与卓驭科技合作,并基于卓驭成行平台"10V 100T" 方案,打造了自己的司南智驾。
值得注意的是,卓驭科技的前身就是大疆车载,2023年,卓驭从大疆分拆独立,并于2024年6月正式启用“卓驭”作为业务品牌。
天工05就搭载了司南500标准版,配备了行业首发量产的惯导三目视觉系统,不带激光雷达,没有高精地图,采用的芯片是高通8650,芯片算力为100TOPS。该方案的成本较激光雷达方案降低 40%,却能实现 150 米障碍物识别精度,能够实现城市、高速NOA和全场景泊车。
在天工05之前,去年年底上市的天工08也是基于高通8650芯片,卓驭实现了城市NOA智驾方案,支持“车位到车位”。
在如今大热的高阶智驾上,多数车企采取的技术路线都是激光雷达+高算力的方案,特斯拉和小鹏汽车虽然去掉了激光雷达,但依旧在车端保留很高的算力。而红旗与卓驭合作的这套智驾方案,却只有100TOPS。
在卓驭之前,并未有自动驾驶玩家能够基于高通的8650芯片实现量产方案。因此,对于红旗司南智驾的实际体验表现,业内会有一些争议。
对此,高通产品市场高级总监艾和志曾解释说,8650平台标注的是100 TOPS稠密算力,但性能相当于200 TOPS的稀疏算力。可以视为,高通8650与单颗英伟达Orin X算力相当。
在当日的智驾实际体验中,司南智驾在全场景泊车中确实表现丝滑,能够又快又稳又准确地泊入。而对于其城市NOA的表现,多位体验过的用户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其确实已经达到“第一梯队”的水平;也有人认为其表现与“第一梯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司南智驾在实际体验中的表现,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主观感受,但技术的温度,胜过冰冷的参数,好的智驾应当让普通用户能用且敢用。不过,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红旗在智驾层面确实也在发力。
红旗的智驾合作策略既非 “完全外包”,也不排斥外部技术。一汽集团技术平台 CEO 周时莹在接受媒体群访时曾表示,“目前红旗智能软件架构的开发,从感知、规划到最后的控制输出,是与合作伙伴卓驭共同完成;而在安全兜底、安全大脑等方面,由红旗研发团队根据功能安全、道路法规要求进行开发。”
周时莹认为,“不是说所有的技术都要自己去做才能证明自己强,要坦率地承认,传统车企在软件和人工智能方面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们有第二条路径,就是要全面掌控。”
据周时莹介绍,司南智驾分为三个版本,五个阶梯,提供全系解决方案,起步就配备NOA功能。
具体如下:
司南100,不仅在高速上可以轻松通行,在城市也可以记忆10条各100公里的路线;
司南500标准版,实现车位到车位,城市覆盖率100%;
司南500进阶版,搭载激光雷达,百公里接管率小于0.25;
司南1000标准版,在1000Tops强大车端算力的加持下,充分融合了端到端和VLA,可以通过语言甚至是手势控制驾驶,符合L3标准,720°安全无死角;
司南1000进阶版,大模型在车端就能实时学习,实现特定区域无人驾驶,成为自进化的移动出行“具身智能体”。
在这次智能体验日上,红旗还提出了“AI平权,油电同智”,周时莹表示,司南智驾所有产品算力、数据、大模型同源同宗,油车与电车同步搭载,实现功能与技术双平权。
在智能化“内卷”愈演愈烈的今天,红旗清晰地意识到:再酷炫的功能,如果不能让普通用户放心使用,最终也只是技术人自嗨的炫技表演。
中国一汽总经理、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总裁刘亦功反复强调,红旗的造车底线是安全。“在新时代的赛道上,智能是引领前行的灯塔,但安全,是深植红旗血脉的基因。”
据周时莹介绍,红旗的智驾团队每四个工程师就会配一名实验员,在智驾测试验证的阶段,“工程师与实验员不仅进行常规操作验证,还会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评估人机交互的易用性、人体工程学设计等细节。例如,当用户进行某项操作时,如何避免因相邻按键布局导致的误触发”,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周时莹在群访时也强调称,“智能驾驶一个稳扎稳打的过程,不能太快,所以有很多人说两年、三年技术更新迭代了,我砍掉一拨人,再招一拨人,就有了最新的东西。我想说那拨人的离去,他带走不仅是他脑子里的东西,可能带走了整个技术架构和安全体系。”
红旗在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就进行了智能化安全的布局。在红旗的智能驾驶团队里面,做智驾的产品经理占比10%左右,做安全的产品经理占比在10%到20%之间。在安全体系架构、标准一直到操作软件、硬件,红旗都有自己相应模型的开发。
除此之外,目前购买红旗天工05或者预定天工06都会赠送智驾险。对于一汽红旗和平安产险联手推出的智驾险背后,冯彪解释说是“两个敬畏,两个能力”。“敬畏”是指敬畏技术边界、敬畏用户安全,“能力”则是智驾状态实时记录的能力和央企的能力,使得保险合作伙伴愿意与红旗“一起去孵化新的业务模式”。
“智驾险是保险行业和车企共创的新业务,需要探索,对于保险行业来讲,相信车企的实力和诚信很重要,红旗品牌作为央企当然有这样的诚信和实力,所以保险方面相关的伙伴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孵化新的业务模式。”冯彪说道。
2024年,红旗的年销量突破40万辆大关,随着产品矩阵不断丰富,年轻化用户占比也越来越高,其中25岁到35岁用户占比已经达到32%。
根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红旗今年一季度累计销售10.91万辆,同比增长8.8%;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超过2.2万辆,同比暴涨43.8%,占比提升至20.1%。这一数据说明,红旗的新能源产品已逐步摆脱“补充角色”,开始成为销量结构的主力。面向2025年,红旗定下50万辆全年销量目标,其中新能源产品要占据一半。
为此,红旗将在下半年加速推进新能源布局,PHEV(插电式混动)新品也已提上日程。而在技术底层,红旗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200亿元巨资,攻克983项关键核心技术——这一研发强度,在所有传统车企中都堪称激进。
智能化和新能源,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双引擎”。新能源解决的是驱动方式的重构,而智能化重塑的,是汽车与人的关系。在未来,智能化会像安全带、气囊、电动窗一样,成为每一辆车的“基础配置”。
每一轮汽车革命都是重新洗牌的机会,红旗破局智能化,不只是为了销量,更是为了品牌进化的生死命题。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敏,编辑|李玉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