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杜邦分析模型”:模型构建、分析思路、业财应用
杜邦分析模型是财务分析领域的重要工具,通过层层拆解关键指标,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深入理解企业经营状况。从模型构建、分析思路和业财应用三个方面,详细解读杜邦分析模型。通过三次拆解,逐步揭示模型的底层逻辑,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将模型应用于不同业务场景。
很多同学在工作中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今天陈老师就带着大家剥丝抽茧,理解杜邦分析模型的思路,再加以扩展应用。
作为投资人,该如何考察企业的能力呢?直观的想法就是:他拿我投资的钱去经营,赚回来的钱越多越好!因此,有了第一个指标:ROE(Return on Equity)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权益,直接反映了企业赚钱能力,肯定是越高越好。
但是注意!企业除了拿投资,还可以去借钱。借的钱太多企业就挂了,投资人的钱也打了水漂,所以做第一次拆解:ROE=ROA*权益乘数,区分出企业经营能力,与财务上风控能力(如下图)。
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周转能力两个因素有关。
盈利能力很好理解:收入中的利润率。如果利润率太低,说明这个生意不好赚。
周转能力,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销售速度的快慢。比如有AB两件商品,A商品卖一件能赚500元,但是一年就卖1件,B商品卖一件能赚5元,但是一年能卖1000件,肯定大家都会选B,我们常说:“薄利多销”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要做第二次拆解(如下图)。
通过第二次拆解,可以看出企业的两种基本经营思路:
拆解以后,可以清晰地看到钱是怎么赚的,资产是怎么用的。比如:
**优点一:用一个最关键主指标考核,非常容易下结论。**炒股的人有句俗话:“如果不知道怎么选股,把ROE 15%以下的先扔掉!” 用一个指标概括复杂的企业经营状态,四两拨千斤。
**优点二:指标拆解,反映业务行动策略。**不管具体卖的是啥商品,做的啥生意,始终无法逃离:“到底和同行打价格战,还是走差异化”路线的选择。打价格战就要薄利多销,走差异化就要选小而精的客户群体提升利润,减缓周转速度,通过第二层拆解可以有效反映业务差异,从而指导业务发展。
**优点三:每一次拆解,落实到一个对指标负责的部门。**第一次拆解,区分了业务与财务的责任;第二次/三次拆解,区分了销售、市场、生产等业务部门之间的责任。这样的拆解方法是很容落地的,指标有人负责,才能真正驱动业务。
当然,杜邦分析法也有缺点,就是:使用的都是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更新速度慢,不能100%适应灵活多变的业务形态。但是,一旦我们掌握了先找关键指标,再围绕业务行动做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的思路,那么自己构建一个小杜邦分析模型,完全没有问题。
因为财务核算成本、资产等数据常常以月/季度为单位进行。因此业务部门会等不及财务出结果,直接对收入/GMV等指标做拆解, 构建一套指导业务的“小杜邦模型”。在拆解指标的时候,要时刻牢记:“拆出来的指标有人跟”,这样才好落地。
比如以实体店为主要销售渠道的公司,需要进一步拆解收入来源,那么肯定以店铺为单位。经典的拆解方式如下图所示:
这样拆出来指标有人跟进:
这样拆出来后:
以上就是杜邦分析法扩展应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