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核弹”袭来,中国出海企业如何用用户研究绝地反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5-04-09 07:56:48

  ·  

0次阅读

2025年4月,特朗普签署两项关于“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出海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用户研究现状,分析“伪洞察”和“纸上谈兵”等问题,并提出“脏活经济学”、文化入侵和重建“中国溢价”等策略,帮助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从“接单者”到“造浪者”的转变。

2025年4月3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这一政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将全球贸易局势推向新的动荡阶段。中国制造的“低价魔法”正在失效,但真正致命的并非关税本身——而是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集体误判。某家电巨头花百万调研东南亚,结论却是“用户要更便宜的产品”,结果被越南本土品牌用“爱国营销”打得满地找牙。这场关税海啸,正在血洗那些把“出海”等同于“倾销”的投机者。

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不仅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还将全球供应链推入更加复杂的博弈之中。叠加此前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关税,东南亚市场成为许多企业转移生产的新目标。然而,这种简单的“地理位移”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核心问题——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心。

你的用户研究正在批量生产自杀工具

1. “伪洞察”正在吃掉你的利润

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不仅增加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还加剧了海外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变化。例如,某新能源车企进军德国时,调研只盯着“充电桩覆盖率”,却漏掉了“用户宁可多花钱也要买本土品牌”的文化傲慢。这种文化认知的缺失使得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更荒谬的是,某快消品公司用AI抓取百万条海外评论,得出“中东女性最爱大红唇”,结果实地调研发现她们买口红只为婚礼等特殊场合。算法能抓数据,但抓不住人心——你的研究员在假装思考。

2. 会议室里的“纸上谈兵”

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出海企业承认自己的用户研究“无法量化价值”。这些企业高价购买的报告里充斥着“人口红利”“消费升级”等陈词滥调,却忽视了墨西哥蓝领工人宁愿多花3小时通勤也要分期付款买iPhone的心理需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一步压缩了低成本产品的生存空间,迫使企业重新审视目标市场的真实需求。

用户研究的三把核武器

1. “脏活经济学”:全员进战壕,把PPT扔进垃圾桶

硅谷顶级团队早已摒弃了传统的办公室式研究方法,转而采取更加贴近一线的操作方式。某跨境电商强制所有高管每年在海外仓库工作15天。当CEO亲眼看到巴西快递员暴力分拣包裹时,才明白“防摔包装”比“降价促销”更能提升复购率。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出台,让中国企业不得不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而这需要深入一线获取真实反馈。

2. 文化入侵:用他们的语言,洗他们的脑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挑战,某国产手游成功征服中东市场的秘诀在于雇佣当地作家重新编写剧情,将主角设定为阿拉伯英雄;同时,专门为穆斯林玩家开发了斋月专属皮肤。这种本土化战略不是妥协,而是通过融入当地文化实现更高维度的价值输出。同样,在日本市场,某美妆品牌敏锐捕捉到年轻女性偏爱自然妆容的趋势,推出了一系列“裸妆感”彩妆产品,迅速俘获人心。

3. 重建“中国溢价”:从跪舔到定义规则

大疆无人机为何能让欧美用户心甘情愿支付额外30%的关税?因为它已经牢牢占据了“无人机=大疆”的心智地位。TikTok虽然屡遭围剿,但依然难以被取代,因为它的上瘾机制彻底改变了用户的娱乐习惯。SHEIN则通过实时数据分析用户喜好,重塑了全球年轻人的购物方式。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许提高了进入门槛,但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机会,通过创新和品牌建设重新定义行业规则。

从“接单者”到“造浪者”

1. 杀死“性价比幻觉”

如果只盯着价格做文章,那么一旦失去成本优势,企业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相反,那些能够挖掘独特需求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品牌,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例如,某国产智能硬件品牌发现欧美家庭对宠物健康监测存在强烈兴趣,于是推出了具备心率、体温监测功能的智能项圈。这种“非你不可”的产品定位,才是制胜之道。

2. 从“跟随者”到“引领者”

成功的品牌不仅满足现有需求,还能引导未来趋势。某电动车品牌在欧洲市场另辟蹊径,将自身定位为“零碳出行的未来”,并通过社交媒体持续输出相关内容,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用户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让用户离不开你所创造的新世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推高了通胀并减缓经济活动,但同时也推动了企业向更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结语:要么进化,要么等死

2025年的关税风暴并不是灾难,而是一剂猛药。它逼迫中国企业反思过去的粗放式增长模式,重新审视用户研究的重要性。那些靠“信息差”“价格差”苟活的玩家终将被淘汰,而敢于用深度洞察重构商业本质的企业,则正在把“Made in China”升级为“Created by China”。

记住,关税能挡住低价货,但挡不住“非你不可”的价值。你的用户研究,准备好迎接这场硬仗了吗?

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国角色与应对策略

1. 全球化新格局:从“制造中心”到“创新引擎”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全球化进程进入新阶段。过去几十年,中国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成为“世界工厂”。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和技术竞争加剧,单纯依赖制造能力已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加速完成从“制造中心”到“创新引擎”的转变。以华为为例,其在5G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具备不可替代性。即便面临美国政府的多重制裁,华为依然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专利储备维持了竞争优势。这充分说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化新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区域化布局:深耕东南亚及其他新兴市场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压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往东南亚等地区。然而,这种“物理迁移”仅仅是第一步。要想在这些新兴市场站稳脚跟,企业还需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法律和社会环境。

例如,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对本地消费需求的精准把握。针对印度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高度敏感,小米推出了价格亲民且性能优越的智能手机,并通过线上渠道大幅降低分销成本。此外,小米还积极参与印度社区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这种“软硬结合”的策略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3. 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竞争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绿色经济发展。特朗普关税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对中国企业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这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绿色竞争力的机会。

以比亚迪为例,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投入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在欧洲市场,比亚迪不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还积极推广“零排放”理念,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类似的绿色竞争力将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武器。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与启示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实施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例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等。

2. 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出台也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连锁反应。为了规避关税风险,许多跨国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其供应链布局。一些企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至东南亚等地区,而另一些企业则尝试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供应链重组并非完全负面。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也是一个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机会。例如,通过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中国企业可以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从而减少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

3. 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最后,特朗普关税政策还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部分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他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因此,企业需要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注重提升用户体验,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迎接挑战,拥抱机遇

2025年的关税风暴不仅是对中国企业的考验,更是推动其转型升级的催化剂。那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深刻理解用户需求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正如前文所述,“关税能挡住低价货,但挡不住‘非你不可’的价值。”希望每一位中国企业决策者都能从中汲取教训,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扎实的行动迎接挑战,拥抱机遇。

本文由 @蒋昌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