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的财务系统中业财域采购结算系统设计(下篇)
随着零售业务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对采购结算系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深入探讨了零售行业采购结算系统的设计思路,重点分析了表结构设计、主要表单及其核心字段的设置。
在零售行业,【采购结算系统(Procurement Settlement System)】是财务系统和供应链系统中,均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及其带动相关供应链企业的共同壮大,对【采购结算系统】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下篇)将围绕【采购结算系统】的表结构设计、主要表单及其核心字段两方面浅析【采购结算系统】的设计思路。
【采购结算系统】的源数据分别来源于【采购管理系统(PMS)】和【物流管理系统(WMS)】,所以其数据表设计上首先会有对“采购订单”和“出入库单”两项对源数据的继承,按头行信息分别为“采购订单_订单头信息表、采购订单_订单行信息表”和“出入库单_订单头信息表、出入库单_订单行信息表”4张数据表,用于记录采购订单中关于供应商、采购商品的信息和出入库中商品实际到货信息。
有了上游系统的源数据后,【采购结算系统】对“采购订单数据”和“实际到货数据”加工形成“对账数据”,即“对账业务单_头信息表”和“对账业务单_行信息表”,并基于此形成“对账单表”,用于记录需与供应商对账确认的“采购-到货-付款”信息。
供应商对账确认后,作为销售方会开具增值税发票至采购方,采购方收到发票后,录入系统形成发票的结构化信息,即需要“进项发票_发票头信息表”和“进项发票_发票行信息表”,用于记录发票的信息。
有了确认的对账信息和进项发票信息,【采购结算系统】会执行其核心职能之一的“票核”,即对“对账信息与发票信息进行一对一核对”,核对之后的数据,形成所谓的“采购小票”,其数据记录至“采购小票_头信息表”和“采购小票_行信息表”。
基于“采购小票”,系统会判断是否已有预付款,如果无预付,则会生成待付款数据,用于后期按供应商付款账期推送付款指令,即需要“付款记录表”记录这一数据;如果已有预付,会将预付款和采购小票进行“核销”,完成付款确认,则需要“付款核销记录表”,确认已对付款执行完成。
(注:表单限于版面,仅列示了部分核心字段,也未做相关按钮,以表意为主。)
连接采购活动和财务结算的关键环节,记录采购订单中涉及财务结算需要的字段。
核心字段:采购订单号、公司信息(编码、名称)、供应商信息(编码、名称)、采购信息(数量、单价、总金额)、订单状态、商品明细信息(编码、名称、数量、单价)
同步库存实际到货/退货的商品数量,作为与供应商对账的采购数量依据。
核心字段:出入库单号、单据类型(到货、退货)、商品信息(编码、名称)、库存信息(入库数量、退货数量)、采购信息(采购订单号、供应商编码、供应商名称、采购公司编码、采购公司名称)
根据采购订单和库存到货信息形成的供应商结算依据,以出入库单为基础,一一对应生成的对账基础数据。
核心字段:对账业务单号、上游关联信息(关联采购订单号、关联出入库单号)、供应商信息(编码、名称)、金额信息、商品明细信息(采购数量、到货数量、单价)。
基于对账业务单合并或独立生成的供应商对账数据,与供应商结算及其开票的依据。
核心字段:对账单号、供应商信息(编码、名称)、采购订单号、、对账信息(对账日期、对账金额、对账状态)、商品明细信息(采购数量、到货数量、单价)
记录发票信息,查看发票票核情况,特别是税额的及时抵扣情况。
核心字段:发票信息(号码、代码、日期、购销方信息)、公司信息(编码、名称)、供应商信息(编码、名称)、票核信息(金额、状态)
记录预付款和票核后的付款申请,并查看付款状态及其付款凭证的状态。
核心字段:申请人信息(公司、部门、人员)、付款对象信息(公司、开户行、账号)、收款对象信息(供应商、开户行、账号)、金额信息(付款金额、已核销金额、未核销金额)、审核信息、状态信息。
本文由 @藤真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