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师画线框图前的关键三步
线框图(Wireframe)是交互设计中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们明确逻辑框架和界面布局。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仅仅拿起工具直接画线框图远远不够。在开始画线框图前,有一些关键的思考和准备工作需要完成,这些工作不仅提升我们的设计效率,还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用户体验。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探讨交互设计师在画线框图前必须完成的三件事。
画线框图前,交互设计师首要的一件事,是确保对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的清晰理解。无论是网页设计还是App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为用户和业务创造价值,而这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基础上的设计。
1)解读产品需求文档(PRD):
研读产品需求文档,重点关注目标用户、业务需求和功能优先级。与产品经理沟通,确认业务目标和关键成功指标(KPI),明确这个设计要解决什么问题。
2)理解用户痛点与期望:
3)场景与任务分析: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驱动,线框图很容易沦为一堆无法自洽的形状和线条,无法有效传递解决问题的逻辑。只有将业务目标、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结合起来,才能画出既实用又高效的设计。
线框图的核心在于“框”和“线”,而这些背后承载的是清晰的信息架构与功能逻辑。在画图前,设计师需要先梳理出一份“蓝图”,明确每个页面的功能板块和内容层级。
1)定义主要功能模块:
基于产品需求,列出所有需要的功能模块。例如一个购物页面可能包含“搜索栏”、“商品推荐”、“活动banner”等主要模块。
2)建立信息架构(IA):
3)关注用户路径:
分析用户从进入系统到完成任务的主要路径,确保设计的逻辑结构支持这些路径的顺畅实现。
4)内容优先级排序:
在同一个页面中,界面空间有限,需要根据实际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确定哪些内容/功能是“高优先级”需要优先展现的。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工具(如XMind、Miro)快速罗列信息和功能,形成初步的逻辑框架。
梳理信息不仅能帮助设计师快速形成逻辑框架,还能降低后续沟通过程中的理解偏差,确保线框图的每一部分都有明确的设计依据。
在线框图阶段,虽然不需要确定高保真的视觉设计,但交互设计师依然需要思考视觉风格和交互基调,用以指导布局和决定交互模式。这将为后续的高保真设计和前端开发打下基础。
1)参考设计规范:
2)确定页面风格方向:
针对不同的产品和场景,选择合适的交互风格:是聚焦内容简洁风格,还是突出沉浸感的多交互体验?
3)设定交互基调:
4)识别技术与交互限制:
确认开发技术栈和实现限制。例如如果是性能较弱的设备,优先考虑流畅性,避免复杂的动画。
定义这些基调后,设计师在画线框图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布局细节。例如,针对简洁风格的产品,可以减少视觉元素的堆叠,突出重点区域。
设计策略帮助设计师从早期开始考虑界面风格的可行性和一致性,避免为了快速推进而遗留难以维护的设计问题。
延伸阅读:
如果你对“线框图制作方法”或“用户体验设计策略”感兴趣,欢迎关注我们的后续文章,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设计技巧与方法!
本文由 @隔壁老王讲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