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永健太郎GDC分享《无限暖暖》开发经验:如何克服语言壁垒与代际差异
在近日举办的游戏开发者大会(GDC)上,任天堂资深设计师、《无限暖暖》副执行制作人富永健太郎(Kentarou Tominaga)的分享会座无虚席,成为今年GDC最火爆的场次之一。据现场观察,这场以“培训新手关卡设计师开发《无限暖暖》”为主题的演讲吸引了大量关注。
作为叠纸游戏首款开放世界RPG,《无限暖暖》在保留系列换装与社交玩法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探索与跳跃机制,其开发过程却面临两大挑战:语言壁垒与代际差异。富永健太郎在演讲中坦言,团队中绝大多数成员为20-30岁的中方设计师,而他作为45岁的日方制作人,不仅需克服中日双语沟通障碍,还需弥合两代人对于游戏设计理念的认知鸿沟。
为解决语言问题,团队构建了“机器翻译+人工翻译+面对面交流”的三层协作体系。飞书的实时翻译功能与ChatGPT驱动的文档自动化翻译大幅提升了效率;同时,专设的中日双语翻译团队按职能分组支持开发,高峰期同时有6名译员协同工作。富永特别强调,尽管技术工具不可或缺,但亲赴上海与团队共事6个月的经历,极大降低了沟通中的“心理隔阂”,“见面后,远程协作也变得顺畅”。
代际差异的化解则依赖“追问式沟通”。富永透露,年轻设计师常因“默认共识”而省略设计逻辑的阐述,而他坚持通过反复提问挖掘深层意图。例如,当设计师提议“削弱Boss血量”时,他追问“为何选择调整血量而非攻击机制”,最终引导团队优化Boss弱点判定逻辑,提升玩家成就感。这种“逆向教学”不仅培养了设计师的系统思维,更将经验沉淀为可复用的“反馈库”,成为团队知识管理的核心资产。
演讲中,富永以游戏内“大喵视野”功能的设计迭代为例,展现了跨代际协作的成果。最初方案要求玩家记忆星标位置,但测试反馈显示“反复开关功能体验繁琐”。年轻设计师提议“关闭后保留星标显示”,尽管富永担心会削弱探索乐趣,但实际测试证明,该改动既保留了平台跳跃的挑战性,又减少了冗余操作。“尊重年轻视角,让理论服从于实践——这是迭代的核心。”他总结道。
《无限暖暖》的成功,不仅是玩法创新的胜利,更是叠纸游戏在全球化协作与年轻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突破。富永健太郎在尾声感慨:“游戏开发没有标准答案,但清晰的沟通与持续的试错,能让不同背景的创作者共同成长。”随着行业对多元化团队的需求加剧,这场演讲或许能对下一代的游戏开发者起到重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