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老师做招生,只要你足够懒就好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5-03-07 02:56:38

  ·  

0次阅读

许多独立教师在转型线上招生时,常常陷入内容创作的困境,导致数据不佳、招生困难。然而,本文将揭示一个看似反常却极具启发性的观点:招生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勤奋”,而在于“足够懒”。

作为教育行业的运营操盘手,我经手过上百账号从0到1起号,亲自带过8名独立教师月入万+。在给独立老师做IP孵化和线上获客陪跑时,我发现:

通过自媒体平台宣传招生,但是数据不好,实际是你不够“懒”而已。

原因很简单,互联网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下,观众也是懒的,他们不愿意动脑思考,如果你的教学内容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那你的自媒体内容,他们就会愿意看,愿意点赞收藏评论,那数据自然就好了。

之前我在K12教培机构上班时,就发现了教学老师是不太懂营销的,只知道闷头把教学质量和续班搞上去。但当你脱离机构单干后,必然要有全局操盘的意识。

那独立老师如何用懒人思维,把运营招生数据做起来,站着把钱给赚了?我觉得做线上营销宣传,有这么几点核心思路。

【标题】看完马上有情绪

好的标题=你已经成功一大半。中学作文课上,语文老师讲过:题好一半文,放到自媒体内容创作里也是如此。

如果用户看完你的标题,能立马感兴趣。那你的点击率必然会高,你们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

就像有多少老师,是看到我这篇文章标题后,头脑一热冲进来的?

现在短视频和直播横行,大部分人都乐意陷入奶头乐陷阱,点开短视频一刷就是老半天。

其实也可以理解啊,上了一天班都那么疲惫了,谁还愿意正襟危坐地接收知识啊?

所以做自媒体宣传,提供情绪价值比实用价值更重要。不让用户思考就有情绪的标题,就等于好标题。

比如我上个月的几篇阅读量破万的标题:成都仙人掌音乐节,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小红书恶评如潮的背后,是用户的愤怒和唾弃。

用户看到标题,心里一定会有某种情绪涌动,才会愤而留言和转发。

【文案】不用费尽心思,多说人话

这是很多老师转型做自媒体的一个通病:把宣传和教学混为一谈。

有的老师发一个内容,非得旁征博引、长篇大论,感觉越高深越有价值。

其实你咬文嚼字做的内容,用户根本看不懂,没有人会为看不懂的东西买单。

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知道吧?可能你觉得是批评那些分不清主次、没有眼光的凡人,但我反而觉得,说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更容易让人共鸣。

我举个鲜活的例子啊,买糖的时候,小朋友第一眼看到的,肯定不是糖果的味道,而是漂亮的糖纸/造型奇特的外包装。但你觉得,小朋友会因为只要漂亮糖纸,就把拆过的糖果退给超市营业员了吗?

小朋友只是消费者,虽然没有付费能力,但可以通过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让疼爱孩子的家长买单。

糖果商做的包装设计,受众是小孩子,只要让小孩子能开口要,这款产品就成功了。

所以,内容越接地气越好,少费心思,直来直往,多说人话。

【时长】不用长篇大论,简明扼要

像我做口播类的知识分享,每次清晰阐述一个观点就够了,贪多必失。

我之前做新媒体运营主管的经验啊,宣传营销类的短视频,时长控制在1分钟,文字内容控制在800字,是比较合理的。讲太多和说不到重点上,用户都很难有耐心看完。

【抄】不用‘创新’,先‘会抄’

先找对标去模仿,再做创新搞绝活,模仿同行火过的内容你就能火。

这是我之前培训运营新人时的不二秘诀,当然不是完全照抄,模仿选题切入的角度、模仿视频的呈现形式、模仿脚本框架结构……

很多头部的知识付费大V,都是‘会抄’的。所以不用那么勤快的去原创,复制爆款、理解爆款、模仿爆款、成为爆款。

因为爆款选题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必然触痛了观众的某根神经,所以爆火的话题可以反复用,从不同角度去拆解和复制。

关于独立老师从0-1起号,我总结了攻略,照着做你就能有结果。

本文由 @秃头老王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