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流时效,能做到多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5-03-04 02:57:51

  ·  

0次阅读

在电商购物的场景中,物流时效往往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当物流信息被巧妙地设计为一种“催单”工具时,它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展示,而是一种精妙的运营策略。本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案例,揭示了淘宝商详页如何通过动态调整物流时效信息,巧妙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探讨了这种设计背后的用户心理和产品逻辑。

在商详页浏览商品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刺激你尽快购物,比如促销倒计时、XX人购买了、某某某刚刚下单、库存仅剩3件。

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告诉你这商品多好多有保障,比如某某品牌自营、榜单排行第一、好评人数XX人。

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会告诉你服务多贴心,比如半日送达、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价保保障等。

这里的每个因素,都是在告诉你,这个商品很好、很划算、很值得,你快来买。

但有时候,一个元素还能两用,所谓作用最大化。

最近我在淘宝看一款商品,这个商品在商详页首屏,有“次日达”信息的露出。

该信息应该是商品的核心卖点,因为其位置很靠前,标签也很突出。

我就发现有这么个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你是当天早上看这个商品,他会写着“18:00前付款,承诺明天送达,晚到必赔”。

此时你心里一定会想,如果我想明天拿到它,那我得赶在6点前买,这样明天才能到——那得赶紧买了。

如果你是当天6点半看这个商品,你会发现,他写着“20:00前付款,承诺明天送达,晚到必赔”。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要想明天就拿到,只要20:00前付款就好了。

所谓的18:00前付款明天送达,只是一个为了让你尽快下单的幌子。

仔细想想,这句话描述的是,如果你在18:00前付款,我就承诺你明天送达。他没有说,你只有在18:00前付款,才能明天送达。所以,也很难构成欺骗用户。

只是从我们的常规理解,自动会理解为后者,因而下单心理更加急促。

为了验证20:00前付款是不是也是个幌子,我特意在8点后再看了下。

此时显示的是“24:00前付款,后天送达”。看来最晚的时间也就是20:00了。

从这里能看到淘宝在引导购物上做的有多细,一个商详页,不同模块是不同产品经理负责的,可能在这个小小的页面里,就有七八个产品经理同时在维护。所以每个模块被产品经理打磨得也是相当成熟的。

原本物流时效,只是一个物流信息展示,告诉你是否需要运费,预计什么时候到达。

但通过巧妙的技巧,完全可以起到“催单”的作用。

夸张一点说,他完全可以在12点前写“12:00前付款,承诺明天送达,晚到必赔”;在16点前写“16:00前付款,承诺明天送达,晚到必赔”……

看起来不会太突兀,而且大部分用户买完就走了,很少还会再回来看商详页的,压根也很难发现这个问题,产生被欺骗的感觉。

有些平台会写“现在下单,预计明天送达”,说实话,这个“现在”就没有“12点前”的感知那么强。

因为“12点前”是一个精确的描述,像是悬在你头上的DDL。而“现在”是个模糊的描述,是不是下一秒、下一分钟也是一样的,而一旦人失去了DDL,也就失去了高效解决问题的动力。

当然,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情况也很可能是经过长期实验、完整数据测试之后的结果。

做产品,有意思的点或许在于,日常晕到发蒙的工作中,总有这种一闪而过的瞬间,让你觉得“原来还能这样设计”“也许还有点意思”。

可能只是一句文案、一个按钮、一个角标、一个颜色……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小球】,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