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流程适合创业团队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2025-02-28 06:52:40

  ·  

3次阅读

在创业团队中,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是否适用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从IPD流程的本质出发,探讨了其在过剩经济背景下的重要性,以及创业团队在引入IPD流程时的优势和挑战。

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只局限于 IPD 流程本身。

而是要先回答为什么需要 IPD 流程?

在 IPD 思维这篇文章,我也强调过这个观点:

IPD 本身是为过剩经济量身定做的一种模式、一种思维。

包括任正非也曾谈到过:

“现在到处都饱和了,杠杆一撬,撬大了,卖不动,然后就跌价了。
没有利润,就不能用密集投资法攻击、前进。
这个时代人们已转向对质量的需求,所以大家不要总认为爱马仕会灭亡,其实会灭亡的是地沟油。”

上面提到了过剩经济,过剩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产品打法,过剩就意味着低价内卷,就意味着你的利润越来越薄。

那怎么办呢?

建立用户思维,打差异化,避开内卷。

问题是道理大家都懂,怎么落地执行呢?

就用到了 IPD 流程。

这只是一方面。

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不是说我有用户思维,精准把握了用户需求,我就能成功。

因为产品还要有交付,还是高质量的交付。

尤其电子硬件类产品,可以说是关关难过关关过。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给你带来致命打击。

最惨的境地是:

产品市场都验证完了,到了量产环节资金链断了。

所以说,财务层面得规划好吧,考虑全面是一个性命攸关的事。

另外,从概念到量产还会涉及质量问题,怎么把控呢?

还是 IPD 流程。

当然也还有很多其他流程,只不过是因为 IPD 流程比较出名。

各种咨询、各种公开资源满天飞,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企业的选择成本会低很多,可以说是闭着眼做选择,因为省事。

但问题是讲来讲去还是大厂的那一套,怎么可能会有统适性呢?

所以就有了 IPD 流程只适合大企业这种论调。

想要把这件事做好,就必须对自己的业务非常了解。

比如说你是做机器人的。

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上下游关键要素、内外部影响要素全部梳理一遍,因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最终落地的 IPD,一定是一个性化的产物。

那创业团队到底适不适合呢?

肯定适合了。

而且是最应该导入 IPD 流程的群体,因为阻力最小,最容易成功。

甚至是组织架构都不用调整:

天然的 PDT 团队;

天然的 MVP 版本的 IPD 流程。

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创业团队规避很多创业路上的大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人卫朋】,微信公众号:【产品人卫朋】,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