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头茬韭菜
过去这一个月,大家都在讨论DeepSeek。但狂欢过后,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如何真正将这些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微信生态中利用AI赋能视频号、私域运营和个人IP等业务,并分享一些关于DeepSeek在数据处理、内容生成等方面的实战经验和思考。
DeepSeek 的热度盖住了所有声音,狂欢了近一个月之后,大家开始理性的思考,如何使用它赚钱。
除了卖课的镰刀,已经割了头茬新鲜韭菜,真正的商业化,似乎还没有正式开始。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每天用 ChatGPT、DeepSeek 几小时的摸索,也算是头茬韭菜,已经有些商用的落地,以及思考。
今天分享给大家,依旧是关于微信生态的商业化,如何用AI赋能视频号、私域运营、个人 IP、卖货。
使用的几个认知,分享给大家。
以语言大模型为主的AI:DeepSeek、ChatGPT、腾讯混元大模型、豆包、kimi、包括海外 Google 的 Gemini 等等,现在生成的东西简单的提示词,是无法达到商用的效果的。
前几天,我把税务系统的发票与银行流水放进去,做财务核对,大模型里核对的结果测试:
这个商业化的机会很大。
纯手工文案、图片、短视频等业务,加上 DeepSeek也许走得通,但是反过来以AI为主线,去做生成进行商业化,目前无路可走。
调试过几千次之后的经验,直接给结论:
1、直接生成的短视频文案,根本无法使用,除非经过非常苛刻的提示词体系调试。
哪些网络上教你:DeepSeek+某某+某某,可以每天生成 1000 条短视频的,基本都是骗子。
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
因为那种逻辑下,你可以生成 10000 条,但基本都是垃圾内容,这些AI的内容不经过人工去调优,根本无法使用。
2、DeepSeek在文本生成的能力是有限的。
对于多条并发的提示词,DeepSeek 或选择性“忽视”,多条上下文提示词之后,DeepSeek 的内容会忽略之前的约束,不断的变形,而且很难拉回来。
相比之下 ChatGPT,就会听话很多,对指令的服从度很高,在较短的时间内会生成,较为满意的文案。
DeepSeek对于单条短视频文案使用还可以,但是多条、多指令几乎无法使用。
另外,这个商业化的机会就很大,因为提示词的调试本身是一个技术活+体力活,C端可以玩玩,但是商业化仍旧需要服务商做赋能。
也就是所谓的智能体业务,有能力调试垂直行业智能体的,可以搞这个业务,需求应该很大。
知识类、大健康行业可以加微信交流,我研究的算是很多的,也在正常的做业务了。
DeepSeek有一些使用技巧分享给大家:
1、DeepSeek 的推理思考本身的意义,要远大于它生成的内容。
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它的推理思考的过程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结果并不一定是按照它思考的生成的。
这也许是AI版本的:“想到跟做到”还是两码事儿。
比如它会清晰的理解了你需要 400字的文案,它已经知道了,但是它会只生成 200 字,然后在最后的结论里一本正经的是已经生成了 400 多字。
2、DeepSeek推理模型的推理总结能力远大于想象能力。
上午提到的,它对于一件事情的总结推理能力很强,但是发散想象的能力,远不及ChatGPT。
当然,它已经是国内合规最好用的了。
所以,这个工具可以日常玩玩,但是大部分商业化,仍旧需要二次调优,不然无法直接使用转化。
所以,AI不是普通商家、普通人的风口,是大厂的风口。
而AI延伸出来的“智能体”、二次调优、垂直行业深度二次研发,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商业化。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AI风口。
对于视频号内容创作者、个人IP、私域流量变现的业务而言,要么做二次研发、要么自己购买这种服务。
也许才不会成为 DeepSeek 热度之下的头茬韭菜。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大鱼知道】,微信公众号:【大鱼知道】,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