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DeepSeek学习!创业公司如何创新?资本是创新的催化剂还是绊脚石?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创新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然而,资本的介入究竟是推动创新的催化剂,还是成为创新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对比DeepSeek和OpenAI的创新路径,探讨了资本与创新之间的复杂关系。
今年春节非同寻常。
一个是火爆的《哪吒2》,在春节档电影市场中,拿了巨额投资的大片有《封神2》,也有《射雕》,还有《唐探1900》,前期不被看好,甚至低调的连预热营销都不多,如今是断崖式领先;
另一个是DeepSeek,在春节前就已经火遍全球,让美国总统特朗普都震惊的中国AI公司,已经登上了140个国家下载榜榜首!有意思的是,不论国外,还是国内,各大AI公司,均是巨额投入,背后金主无数……
春节档电影和AI创新,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领域,却在同一时间点上呈现出相同的资本悖论,貌似是——钱越多,决策越慢;资源越丰富,创新越受限。
当DeepSeek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推出多模态AI,让整个科技圈震惊时,很多人都没想到,这支小团队竟然能在OpenAI这样巨头林立的赛道上脱颖而出。而OpenAI手握微软巨额投资、拥有最强大的云计算资源,却反倒在内部决策链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据传,美国某头部AI团队甚至连调整一个模型参数,都要经过8位投资人的层层审批。相比之下,DeepSeek的工程师们只需要放下手里的猪脚饭,果断删掉20个鸡肋功能,一周之内完成产品优化迭代。
这不禁让人思考,资本对科技创新而言,是助推器还是绊脚石?
斯坦福大学曾对500个科研项目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小团队(10人以内)平均只需6个月,就能完成从构思到落地的全过程。而大公司至少需要16个月,时间足足翻了近三倍。究其原因,核心问题在于决策链条的复杂化:
DeepSeek之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完成多模态AI的突破,就是因为它的工程师们甚至能跨界做UI设计,相当于语文老师兼职教音乐。
创新,就是在这种极致灵活的环境下发生的。
如果说资本的束缚是一个悖论,那么DeepSeek的解决方案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考:“壁虎断尾式创新”。
– 上周刚立项的功能,这周发现不对,立马砍掉重做。
– 产品经理发现对话模型有问题,下一秒就冲到程序员工位,两人蹲地上画草图,第二天功能就上线了。
换成大公司呢?
– 先要立项,讨论利弊,半个月。
– 确定负责人,落实预算,再来半个月。
– 最后还要讨论优化成本由哪个部门承担,又是半个月。
在大公司,一个创新项目往往耗费数月甚至一年。而DeepSeek的创新速度直接快3倍。在竞争激烈的AI时代,这种速度差距,足以决定胜负。
当然,也有人会说,现在DeepSeek现在还“小”,等它成为大公司的时候,创新也就会受限了。
创新,是需要机制与文化的,组织形态的“特种兵制”就是一种创新型组织模式,大公司也一样可以参考。
对于创业者而言,DeepSeek提供了6个关键启示:
资本并非一无是处,但它必须找到 “刚刚好”的姿态,才能真正帮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DeepSeek不是穷光蛋,它的母公司一直在金融量化交易领域盈利,AI业务也有外部投资。但他们并没有像大公司一样堆砌资源,有人形象的比喻——用NVIDIA的RTX3090显卡搭建“九宫格火锅”服务器,不同格子涮不同数据,效率甚至比云服务器高30%。
正所谓,创新是逼出来的(好像马云也说过)。
俗语有云,车到山前必有路。
《周易・系辞下》中有句名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总而言之,创新,有时候是无路可走,有时候是另辟蹊径……
我之前在营销课上分享过一个观点,如果给你5000万市场预算,并不一定显出营销负责人、营销团队的能力,但是如果在没有充足预算下,你还能把产品卖出去、甚至制造了热门话题,你所做的内容、话题、营销活动等,一定是一次创新,这才是真实力!
从AI赛道的DeepSeek到电影行业的《哪吒2》,我们一次次看到,小团队的灵活、专注、高效,往往能创造更惊艳的成果。而资本的手伸的太长,不仅不会成为助推器,反而会成为 “创新的杀手”。
十年前在一家公司做职业经理人,感触颇深,那个企业就是资源太多、投资人参与太多,每天团队思考的是怎么把资源利用好,而不是到底该做什么产品符合市场、符合用户需求。
未来,科技创新的突破,或许不再取决于谁的钱多、资源多,而是取决于 谁更快、谁更灵活、谁更敢于颠覆自己。
参考资料:***
1、大象新闻《DeepSeek 团队:本土年轻高潜,淡化职级自由创新》2025年01月27日
2、麻省理工科技评论《DeepSeek超越OpenAI的秘密武器:创新》2025年01月27日
3、钛媒体APP《一文看懂DeepSeek的中国式创新》2025年2月2日
专栏作家
魏家东,微信公众号:魏家东商业评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企业超级增长顾问、天使投资人、品牌营销专家、东狮品牌咨询CEO、溪有物种创始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业实践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MBA企业导师,曾任北航、贸大、北外硕士研究生授课导师,中国人民大学x字节跳动“首席营销官训练营”导师,东方卫视《极限挑战3》宣传顾问。蒲公英奖、金旗奖、虎啸奖评委,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年度作家,2022年度直播营销领军人物奖,2022博鳌青年领袖。已出版著作:《超级增长》《超级文案》《借势》《数字营销战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