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货运场景下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解决方案分享
在物流行业,尤其是网络货运领域,中小微企业常常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而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货运场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实践,供大家参考。
物流领域运费融资需求规模较大。物流具有劳动密集、跨区域的特性,经过疫情的洗礼和考验,使物流行业出现收转运派滞缓、经营成本上涨以及资金链断裂等情况,构成了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巨大阻力,整个行业尤其中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以下融资问题:
1、融资成本偏高,可抵押资产不足,审批耗时过长,贷款期限较短;信贷保证金比例较高,担保条件过高,有抵押物仍然需要担保;
2、企业贷款额度有限,仍然以抵押贷款为主,认可的抵押物偏少,抵押物评估价格过低,而物流企业多为小微企业,自身价值主要体现在品牌和网络等无形资产层面,可用作贷款的抵押物很少,无法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
同时,其业务和交易的真实性不易被清晰认证,传统的应收款融资方式不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接受,物流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亟待解决。
网络货运平台重构了物流供应链的交易结构,简化了交易环节,明确了上下游之间的交易关系和责任划分,交易真实性易于确认。同时银行通过引入对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风险控制手段,嵌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等应用,为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提供了落地场景。
网络货运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与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平台与托运人(货主)签署的运输合同、托运人资质审查、应收账款等信息,由银行与平台进行授信、额度分配。
平台基于与托运人签署的运输合同、电子单证、运输轨迹、信用评价等信息,通过“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及时向实际承运人支付运费。
由于平台与托运人、实际承运人的长期性业务往来关系,平台不仅对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还通过订单和结算渠道实现了紧密、实时联系。金融机构通过平台与托运人签署的运输合同及平台委托实际承运人的运输数据,向退运人、实际承运人提供金融服务,能及时向实际承运人支付运费,有效解决了托运人的资金压力。平台通过第三方对实际承运人的证件信息进行验证,确保四要素一致,金融机构基于平台上实际承运人的运输数据,对实际承运人进行授信,让实际承运人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融资。
(1)线上开立账户,方便快捷。通过平台的实名认证信息、四要素信息对比,可以直接进行线上开立账户。
(2)全自动在线数据风控能力:全流程资质审查、数据核查+行业数据对比(轨迹、运价、车辆信息等)+外部数据(税务、征信等)多维度数据的线上化风控能力。
(3)业务操作、审批全程线上化,做到7*24小时放贷,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基于丰富的物流从业经验和先进的移动互联网、SaaS、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使底层数据可视化,实现真实业务流程可信化。平台连接起托运人、实际承运人、金融、保险、加油加气、车后市场服务等,将线下业务数据化、场景线上化,形成了一种信用共识;平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社会运力资源,解决运输过程中监管难、运费结算风险高、财税不合规等问题,实践证明这种金融解决方案是可信的、高效的、可持续的,获得了金融机构和客户的信任。
网络货运平台分别与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基于托运人对平台的应付账款进行金融垫资,从而将托运人的应付账款转移给平台,再由平台提前将运费支付给实际承运人,为托运人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依托平台的业务数据(包括运单、回单、支付数据等)和外部的增信数据(包括轨迹数据、银行数据等),在保证与实际业务流程一致的情况下,让平台对接金融,保证业务资金流的真实和透明;通过业务底层的过程可视化,为数据增信,建立物流信用体系。
在长期合作中,平台的业务数据积累变成信用积累,再把信用积累转化成金融积累,也就是说信用可以变现,变成客户在业务中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信用又可以反哺为平台提供对与风险的管理,如帐期风险管理、支付风险管理和运营风险管理。
基于平台与托运人的合同量、相关资质、历史发货量、资金流结算量、商品信息、轨迹信息、信用评价、风控评分等数据对客户进行授信,为托运人提供资金支持,仅限用于支付实际承运人运费。
基于平台与实际承运人签署的运输合同、运单、信用评价等信息,通过“物流供应链金融”产品,向实际承运人授信金融额度,实际承运人通过线上完成金融贷款,可用于车辆采购,个人消费等。
业务流程图如下:
金融垫资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围绕平台托运人和实际承运人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过程,包括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地嵌入供应链网络,与供应链运营相结合,如何在实现有效的供应链资金运行的同时,又能合理地控制风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网络货运业务数据转化为企业信用,兑换成商业信誉,获取融资。
新兴技术在推动产业结构变革升级的同时,也反向激励技术的革新以适应产业规则。在降低大数据应用门槛上许多公司已进行了尝试,相信随着金融机构与各平台公司的不断探索,会有更多的项目落地,助力金融服务脱虚向实,真正造福产业经济。
作者:物流小兵说 公众号:物流小兵说
本文由 @物流小兵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